淬火介质的知识总结的也这么全,拿走不谢!

合集下载

钢的淬火介绍

钢的淬火介绍

钢的淬火介绍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亚)或Ac1(过)以上30-50℃,经过保温,然后在冷却介质中迅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常应用于工具、模具、量具和滚动轴承的制造。

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下贝氏体。

淬火工艺中淬火冷却速度决定了材料的质量,理想的冷却速度是两头慢中间快,以便减少内应力。

1 常用淬火法
1)单液淬火(普通淬火)
在一种淬火介质中连续冷却至室温,如碳钢水冷。

缺点: 水冷,易变形,开裂.。

油冷:易硬度不足,或不均。

优点: 易操作,易自动化。

2)双液淬火
先在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却到300℃左右,再放入冷却到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获得马氏体。

对于形状的碳钢件,先水冷,后空冷。

优点: 防低温时M相变开裂。

3)分级淬火
工件加热后迅速投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冷却介质中,(如言浴火碱浴槽中)停2-5分(待表面与心部的温差减少后再取出)取出空冷。

应用:小尺寸件(如刀具淬火) 防变形,开裂。

优点: 工艺简单,操作容易。

缺点:在盐浴中冷却,速度不够大,只适合小件。

4)等温淬火
将加热后的钢件放入稍高于Ms温度的盐浴中保温足够时间, 使。

先进的淬火介质及冷却技术

先进的淬火介质及冷却技术

先进的淬火介质及冷却技术I 淬火介质一、石油基淬火油根据冷速分为常规淬火油、中速淬火油、快速淬火油,常规淬火油用于高淬透性钢的淬火冷却,而中等冷速的淬火油用于中高淬透性的钢淬火冷却,而快淬火油用于低淬透性钢。

钢中的Me 含量不仅影响到钢的淬透性,同时也因增加了相当的C 的当量,而改变了其Ms 。

/5/5/10/10eq C C Mn Mo Cr Ni =++++当C%变化时,Ms 也将发生变化:0.2%~430℃;0.4%~360℃;1.0%~250℃另一类主要的石油基淬火油是分级淬火油,它可以被加热到(100~200℃)接近Ms 点的热油中均温以减少温差应力。

它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精制加高效的组合氧化剂),使用温度一般要低于其闪点50℃。

二、植物油基淬火油石油基淬火油性能稳定,但它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更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

而植物油淬火油基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它有如下优点和不足。

1、优点:①容易生物降解;②低无毒性;③良好润滑性;④资源能再生;⑤供应充足;⑥闪点和燃点高。

2、缺点:①水解稳定性差;②氧化稳定性差;③表面粘附;④粘度范围窄;⑤有不同的气味;⑥价格偏高。

和矿物油的比较,植物油的稳定性差,但可利用现代添加剂技术可改善它的水解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

比如好富顿公司开发的以Canola 植物油为基础油添加抗氧化剂的植物基淬火油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

②其降解性比石油基淬火油高5倍。

③而且几乎没有蒸位膜阶段,在1300~110F 温度范围为V 冷↑(这对大多数钢而言正是要求快冷区)。

④900~250F 温度范围内具有较慢的V 冷从而可减少淬火的变形。

⑤闪点高达332℃(630F )而一般石油基淬火油的闪点为177~232℃(350~450F )燃点也比石油基的高约160℃。

三、聚合物淬火介质它是有机聚合物和防锈添加剂,杀菌剂、消泡剂等组成水溶液,淬火时在热工件周围会形成一层聚合物的高集层(膜),它的优点是:1、环保:无油淬的烟雾,不但环保而且消除火灾隐患,无毒性。

淬火所用介质

淬火所用介质

淬火所用介质在金属热处理工艺中,淬火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而淬火所用的介质则是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淬火介质的种类、作用及其选择方法。

一、淬火介质的种类淬火介质是指在淬火过程中使用的冷却剂。

常见的淬火介质包括水和油类(如矿物油和植物油),以及气体和水蒸气等其他物质。

此外,还有化学药剂调配而成的各种淬火液,如水溶性淬火液、碱性淬火液等。

二、淬火介质的作用1. 迅速降低温度:淬火介质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件的温度,使其快速冷却并达到淬火的硬度和强度要求。

2. 防止变形开裂:适当的冷却速度可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风险。

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导致工件内部应力过大,进而导致变形或开裂。

3. 保护工件表面质量:通过控制冷却时间和冷却速度,淬火介质可以帮助保持工件表面的光洁度,避免过度氧化和腐蚀。

4. 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淬火介质选择可以提高淬火热处理的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1. 根据工件的材料特性进行选择: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类型的淬火介质来满足其性能要求。

例如,碳含量较高的钢通常适合使用盐水或其他具有较强冷却能力的介质。

2. 考虑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对于大型或特殊形状的工件,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淬火方式或特定的淬火介质来实现均匀冷却。

3. 注意安全因素:某些淬火介质可能对人体有害或有异味,因此在选择时应考虑到工人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因素。

4. 参考行业标准与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应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专家建议,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

5. 进行试验验证:为了确保选择的淬火介质效果zui佳,可在小范围内对不同种类的介质进行试样试验,以确定最适合的介质类型和使用浓度。

6. 使用高质量的冷却设备:良好的冷却设备是保证淬火热处理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

选用高品质的冷却设备和控制系统有助于实现精确的控制和管理。

7. 对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选择淬火介质时,还应考虑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因素。

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

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

淬火方法大全,用过3个就是大师!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的常用方法有十种,分别是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复合淬火法;预冷等温淬火法;延迟冷却淬火法;淬火自回火法;喷射淬火法等。

一、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人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

这种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淬火介质根据零件传热系数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状等进行选择。

二、双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慢冷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达到不同淬火冷却温度区间,并有比较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

用于形状复杂件或高碳钢、合金钢制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钢也多采用此法。

常用冷却介质有水-油、水-硝盐、水-空气、油-空气,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质,用油或空气作慢冷淬火介质,较少采用空气。

三、马氏体分级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成马氏体的淬火工艺。

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变形要求严的小型工件,高速钢和高合金钢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四、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浴槽温度低于工件用钢的Ms而高于Mf时,工件在该浴槽中冷却较快,尺寸较大时仍可获得和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

常用于尺寸较大的低淬透性钢工件。

五、贝氏体等温淬火法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将工件淬入该钢下贝氏体温度的浴槽中等温,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一般在浴槽中保温30~60min。

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三个步骤:①奥氏体化处理;②奥氏体化后冷却处理;③贝氏体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钢、高碳钢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铸铁件。

六、复合淬火法复合淬火法:先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体积分数为10%~30%的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较大截面工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中学]淬火介质、淬火加热温度及冷却方法介绍

[中学]淬火介质、淬火加热温度及冷却方法介绍

淬火介质、淬火加热温度及冷却方法介绍淬火工艺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硬度、强度、耐磨性以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

淬火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如工具、量具、模具、轴承、弹簧和汽车、拖拉机、柴油机、切削加工机床、气动工具、钻探机械、农机具、石油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飞机等零件都在使用淬火工艺。

(1)淬火加热温度淬火加热温度根据钢的成分、组织和不同的性能要求来确定。

亚共析钢是A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是AC1+(30~50℃)。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若选用低于AC3的温度,则此时钢尚未完全奥氏体化,存在有部分未转变的铁素体,淬火后铁素体仍保留在淬火组织中。

铁素体的硬度较低,从而使淬火后的硬度达不到要求,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力学性能。

若将亚共析钢加热到远高于AC3温度淬火,则奥氏体晶粒回显著粗大,而破坏淬火后的性能。

所以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选用AC3+(30~50℃),这样既保证充分奥氏体化,又保持奥氏体晶粒的细小。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推荐为AC1+(30~50℃)。

在实际生产中还根据情况适当提高20℃左右。

在此温度范围内加热,其组织为细小晶粒的奥氏体和部分细小均匀分布的未溶碳化物。

淬火后除极少数残余奥氏体外,其组织为片状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这样的组织硬度高、耐磨性号,并且脆性相对较少。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不能低于AC1,因为此时钢材尚未奥氏体化。

若加热到略高于AC1温度时,珠光体完全转变承奥氏体,并又少量的渗碳体溶入奥氏体。

此时奥氏体晶粒细小,且其碳的质量分数已稍高与共析成分。

如果继续升高温度,则二次渗碳体不断溶入奥氏体,致使奥氏体晶粒不断长大,其碳浓度不断升高,会导致淬火变形倾向增大、淬火组织显微裂纹增多及脆性增大。

同时由于奥氏体含碳量过高,使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多,降低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钢铁知识】钢的淬火知识大全分析讲解很全面!

【钢铁知识】钢的淬火知识大全分析讲解很全面!

【钢铁知识】钢的淬火知识大全分析讲解很全面!淬火的定义与目的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淬火速度的速度冷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钢件在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时,其冷却过出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对流阶段。

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和淬透性是表征钢材接受淬火能力大小的两项性能指标,它们也是选材、用材的重要依据。

1.淬硬性与淬透性的概念淬硬性是钢在理想条件下进行淬火硬化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

决定钢淬硬性高低的主要因索是钢的含碳量,更确切地说是淬火加热时固溶在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含碳量越离,钢的淬硬性也就越高。

而钢中合金元素对淬硬性的影响不大,但对钢的淬透性却有重大影响。

淬透性是指在規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即钢淬火时得到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它是钢材固有的一种属性。

淬透性实际上反映了钢在淬火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容易程度。

它主要和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关,或者说与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有关。

还应指出:必须把钢的淬透性和钢件在具体淬火条件下的有效淬硬深度区分开来。

钢的淬透性是钢材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只取决于其本身的内部因素,而与外部因素无关;而钢的有效淬硬深度除取决于钢材的淬透性外,还与所采用的冷却介质、工件尺寸等外部因索有关,例如在同样奥氏体化的条件下,同一种钢的淬透性是相同的,但是水淬比油淬的有效淬硬深度大,小件比大件的有效淬硬深度大,这决不能说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髙。

也不能说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高。

常用淬火介质

常用淬火介质

常用淬火介质关键字:淬火介质1.水水是应用最早、最广泛、最经济的淬火介质,它价廉易得、无毒、不燃烧、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冷却能力强。

通过控制水的温度、提高压力、增大流速、采用循环水、利用磁场作用等,均可以改善水的冷却特性,减少变形和开裂,获得比较理想的淬火效果。

但由于这些方法需增加专门设备,且工件淬火后性能不是很稳定,所以没有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所以说。

纯水只适合于少数含碳量不高、淬透性低且形状简单的钢件淬火之用。

2.淬火油用于淬火的矿物油通常以精制程度较高的中性石蜡基油为基础油,它具有闪点高、粘度低、油烟少,抗氧化性与热稳定性较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合于作淬火油使用。

淬火油只使用于淬透性好、工件壁厚不大、形状复杂、要求淬火变形小的工件。

淬火油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大,淬火时容易引起火灾。

影响淬火油冷却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其粘度值,在常温下低粘度油比高粘度油冷却能力大,温度升高,油的流动性增加,冷却能力有所提高。

适当提高淬火油的使用温度,也能使油的冷却能力提高。

3.熔盐,熔碱这类淬火介质的特点是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物态变化,工件淬火主要靠对流冷却,通常在高温区域冷却速度快,在低温区域冷却速度慢,淬火性能优良,淬透力强,淬火边形小,基本无裂纹产生,但是对环境污染大,劳动条件差,耗能多,成本高,常用于形状复杂,截面尺寸变化悬殊的工件和工模具的淬火。

熔盐有氯化钠,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工件在盐浴中淬火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而变形极小,不易开裂,通常用作等温淬火或分级淬火。

其缺点是熔盐易老化,对工件有氧化及腐蚀的作用。

熔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它具有较大的冷却能力,工件加热时若未氧化,淬火后可获得银灰色的洁净表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但熔碱蒸气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通风和采取防护措施。

4.新型淬火介质及其应用有机聚合物淬火剂近年来,新型淬火介质最引人注目的进展是有机聚合物淬火剂的研究和应用。

这类淬火介质是将有机聚合物溶解于水中,并根据需要调整溶液的浓度和温度,配制成冷却性能能满足要求的水溶液,它在高温阶段冷却速度接近于水,在低温阶段冷却速度接近于油。

盐浴淬火介质

盐浴淬火介质

盐浴淬火介质盐浴淬火介质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淬火工艺,它在金属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原理、优点和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盐浴淬火介质。

一、原理盐浴淬火介质是通过将金属工件浸入加热至高温的盐浴中,使其迅速冷却,从而达到改变金属结构和性能的目的。

盐浴淬火介质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和热容量,能够快速吸收金属工件的热量,使其迅速冷却,从而有效地控制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硬度。

二、优点1. 快速淬火:盐浴淬火介质的热传导性能好,能够快速吸收金属工件的热量,使其迅速冷却,从而有效地控制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硬度。

2. 均匀淬火:盐浴淬火介质的热容量大,能够提供均匀的冷却效果,避免金属工件表面的过度淬火和内部的过度回火。

3. 良好的表面质量:盐浴淬火介质能够有效地控制金属工件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温度,避免表面出现裂纹和变形,从而保证金属工件的表面质量。

4. 适用性广:盐浴淬火介质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淬火,包括钢、铸铁、铝合金等。

三、应用盐浴淬火介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金属加工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对金属性能要求较高的工件,盐浴淬火介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盐浴淬火介质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航空航天领域,盐浴淬火介质可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和耐热性。

在电子设备制造中,盐浴淬火介质可以提高电子元件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盐浴淬火介质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淬火工艺,具有快速淬火、均匀淬火、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广泛的应用等优点。

它在金属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金属工件的性能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盐浴淬火介质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关于淬火你要了解的知识总结

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关于淬火你要了解的知识总结

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关于淬火你要了解的知识总

淬火是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
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度的速度急剧冷却,
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使工件获得
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

淬火的目的:
1 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度,提高弹簧钢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等等
2 改善某种特殊钢的力学性能或者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

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预冷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钢材或金属材料零件热处理时选用不同的淬火工艺,其目的除了为使其得到所需要的组织和适当的性能外,淬火工艺还应保证被处理零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变化尽可能小,以保证零件的精度。

淬火基础知识

淬火基础知识

淬火基础知识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那么你对淬火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淬火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淬火的目的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下降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

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

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的应用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

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

如,按接受处理的部位,有整体、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热时相变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该法又称亚临界淬火);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热处理淬火介质

热处理淬火介质

热处理淬火介质热处理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工艺,利用高温使材料结构发生改变,达到加强材料、提高硬度的目的。

而淬火则是热处理的一种方式,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淬火中,介质的选择十分关键,不同的介质会对淬火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淬火介质的种类和特点。

1. 水水是最常见的淬火介质。

对于低碳钢、合金钢等,采用水淬可能会导致材料变形、产生裂痕等缺陷,但是对于高碳钢等材料来说,水淬可以有效地提高硬度和抗拉强度。

使用水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成本低,在工业制造的大量生产中很受欢迎。

2. 油利用油淬火,可以实现淬火效果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材料的硬度,特别适用于对变形要求不高的高碳钢及碳素工具钢等材料。

油淬火的缺点是能量损失较大,而且材料上还会沾有油渍,需要进行清洗。

3. 气体气体淬火是一种新型的淬火介质,利用氮气、氩气等降低温度的淬火方法。

与水淬火和油淬火相比,气体淬火可以保持材料的平面度、尺寸精度等优势,另外还有防止材料表面出现点蚀的优点。

但是气体淬火需要设备更加复杂和昂贵。

4. 盐盐淬火是利用盐水溶液作为介质,将材料从高温状态迅速冷却降温至常温,实现材料硬度和韧性之间的平衡。

盐淬火可缩小材料尺寸误差和变形,韧性与硬度之间能够达到较好的平衡,非常适合淬透性好的低合金钢。

总体来说,热处理淬火介质有水、油、气体、盐等,每种介质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介质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材料的热处理。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和要求来进行选择,提高淬火效果和材料质量。

钢的淬火知识大全

钢的淬火知识大全

钢的淬火知识大全
钢的淬火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快速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

下面是钢的淬火知识大全:
1. 淬火的目的:淬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使钢的组织发生相变,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2. 淬火过程:淬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首先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区间,保持一定时间使钢均匀加热;然后迅速将钢冷却到室温或低温介质中,使其快速冷却。

3. 淬火介质:常用的淬火介质包括水、油和气体。

水冷速度最快,但可能导致钢件变形和开裂;油冷速度适中,适用于大多数钢材;气体冷却速度较慢,适用于一些特殊要求的钢材。

4. 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钢的成分和要求的性能。

通常,高碳钢需要较高的淬火温度,而低碳钢需要较低的淬火温度。

5. 淬火后处理:淬火后的钢件通常会出现应力和变形。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可以进行回火处理,即将钢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6. 淬火钢的组织:淬火后的钢经历了马氏体相变,形成了硬脆的马氏体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但脆性较大。

7. 淬火钢的应用:淬火钢广泛应用于制造工具、刀具、轴承、齿轮等需要高硬度和强度的零部件。

8. 淬火的注意事项:淬火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以避免钢件变形、开裂或质量问题。

此外,不同类型的钢材有不同的淬火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请注意,淬火是一项专业技术,需要在合适的设备和条件下进行。

如果您需要进行淬火处理,请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进行指导和操作。

钢的热处理加工淬火介质相关介绍

钢的热处理加工淬火介质相关介绍

淬火介质在钢的热处理加工中经常会使用到,淬火介质其实是为了实现淬火目的所使用的冷却介质。

在热处理中,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应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区域——珠光体区域进行转变,具有较快的冷却速度。

本文就来具体介绍具有这种冷却特性的淬火介质。

淬火介质的冷却作用:按聚集状态不同,淬火介质可以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对固态介质,若为静止接触则是二固态物质的热传导问题。

若为沸腾床冷却,则取决于沸腾床的工作特性。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尚在深入研究中。

气体介质中的淬火冷却,是气体介质加热的逆过程。

最常用的淬火介质是液态介质,因为工件淬火时温度很高,高温工件放入低温液态介质中,不仅发生传热作用,还可能引起淬火介质的物态变化。

因此,工件淬火的冷却过程不仅是简单传热学的问题,尚应考虑淬火介质的物态变化。

根据工件淬火冷却过程中,淬火介质有否发生物态变化,可把液态淬火介质分成两类,即有物态变化的和无物态变化的。

如果淬火件的温度超过液态淬火介质的沸腾或分解、裂化温度,则淬火介质在淬火过程中就要发生物态变化,如普通所采用的水基淬火介质及各类淬火油等,这类淬火介质都属于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在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中淬火冷却时,钢件冷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蒸气膜阶段:灼热工件投入淬火介质后,一瞬间就在工件表面产生大量过热的蒸气,紧贴工件形成连续的蒸气膜,使工件与液体分开。

蒸气膜由液体汽化的未分解成分所组成,或又有机物体的蒸气和裂解成分所组成。

2、沸腾阶段:进一步冷却时,工件表面温度降低,工件所放出热量越来越少,蒸气膜厚度减薄并在越来越多的地点破裂,以致液体就在这些地方与工件直接接触,形成大量气泡逸出液体。

当工件的温度降至介质的沸点或分解温度时,沸腾停止。

3、对流阶段:当工件表面的温度降至介质的沸点或分解温度以下时,工件的冷却主要靠介质的对流进行。

对无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在淬火冷却中主要靠对流散热,相当于上述对流阶段。

当然在工件温度较高时,辐射散热也占很大比例。

淬火介质技术知识

淬火介质技术知识

知识一、淬火液的特点与使用注意事项淬火液是由聚醚类高分子材料添加多种表面活性剂制成,由于其对水有逆溶性的特点,克服了水冷却速度快,易使工件开裂;油品冷却速度慢,淬火效果差且易燃等缺点。

在热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成熟的热处理淬火介质。

关于淬火液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适用范围广。

调整淬火介质的浓度,能获得不同的冷却速度,可满足从碳钢到合金钢的淬火冷却要求。

☆提高被淬工作质量。

工件淬火硬度高而均匀,能消除淬裂和软点,且能减少淬火工件的变形。

☆产品节能环保。

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并具有优良防锈、防腐性能。

☆生产环境清洁。

不燃烧、无烟气,淬火后工件无需清洗可直接回火。

☆生产成本低。

使用浓度低,粘度小,工件带出量小。

由于淬火液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因此,其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在应用该产品期间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1、长时间使用淬火液后,表观浓度与初配时一致,但零件出现淬火开裂。

原因:杂质、粉尘等的混入造成淬火液表观浓度偏高,实际浓度下降,实际冷却速度较快。

措施:a.定期检测淬火液浓度;b.随着使用时间延长,适当提高表观浓度,每使用一年,将溶液的表观浓度提1-2%。

2、溶液中出现异常泡沫。

导致:a、冷却速度减慢,导致淬火硬度不均匀或硬度不足;b、使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促使其氧化变质。

原因:循环管道漏气或搅拌过激烈带入大量空气。

措施:a、排除循环系统漏气;b、改善搅拌避免将液面上的空气带入溶液中;c、保证抽液和回管口在液面下足够深度(一般为300-800mm);d、添加适量的消泡剂。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们需要要定期维护保养淬火液,保证其有效地应用于生产。

知识二、热处理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淬火后工件硬度偏低可能产生的原因:①工件表面脱碳②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不足③在淬火过程中预冷时间过长缩④实际淬火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够⑤材料含碳量或合金元素含量偏下限解决方案:在保护气氛条件下进行加热提高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短淬火转移时间提高淬火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更换成合格材料淬火后工件硬度不均匀可能产生的原因:①炉膛温度不均匀②材料成分偏差或组织偏析③工件表面状态不佳,有锈斑④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不够或淬火槽搅拌能力不够解决方案:改善炉膛温度均匀性增加预备热处理或更换材料清洗工件表面改善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提高淬火槽搅拌能力淬火后工件变形量大可能产生的原因:①装炉方式不当②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③存在锻造、机加工等残余应力④淬火槽搅拌剧烈或淬火介质冷速过快解决方案:调整装炉方式调整工艺方法增加预备热处理调整淬火槽搅拌方式或调整淬火介质冷却速度淬火油冷速下降、光亮性变差可能产生的原因:①油中进入空气②添加剂的带耗和分解③油中进水,油乳化④油中混入碳黑、粉尘⑤使用油温过高或者局部过热解决方案:排除进气源、脱气定期定量补充新油脱水或更换新油沉淀过滤或采用离心机进行过滤加强冷却,加大循环搅拌烈度,减少装炉量,增加淬火油总量淬火时,油烟、火焰过大可能产生的原因:①油中大量进水②油中混入可燃气体解决方案:排除渗漏水源,检查热交换器排除进气源,加强炉子的密封性淬火油变混浊或呈现泥浆状可能产生的原因:①进入了大量水分,并且因强烈循环搅拌致使油已严重乳化解决方案:添加破乳剂;用真空滤油机进行除水;建议更换新油。

第7章 钢的淬火(2)

第7章 钢的淬火(2)
第七章 钢的淬火
第2节 淬火介质
一.淬火介质的分类 二.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三.无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四.其他新型淬火介质简介
前言
最佳制度:中温(500-600℃)时冷却快、低温时冷却 慢的特性.
一、淬火介质的分类
第一类属于淬火时发生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水质、 油质和水溶液等.
汽化沸腾,使工件剧烈散热.
THE END
四、其他新型淬火介质简介
水主要缺点:低温区间的冷却速度过大,易引起工件 的变形与开裂;油的缺点:在高温区间的冷却能力 太小,使过冷奥氏体易于分解.
(一)过饱和硝盐水溶液 25%NaNO3,49%NaOH,26%KNO3以及35%水.
(二)水玻璃淬火剂 (三)氯化锌-碱水溶淬液 (四)合成淬火剂 (五)聚醚淬火剂
第二类属于淬火时不发生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熔 盐、熔碱、融熔金属等.辐射、传导和对流
淬火介质一般要求:无毒、无味、经济、安全可靠; 不易腐蚀工件,淬火后易清洗;成分稳定,使用过程中 不易变质;在过冷奥氏体的不稳定区域应有足够的冷 却速度,在低温马氏体区域应具有较缓慢的冷却速度, 以保证淬火质量;在使用时,介质黏度应较小,以增加 对流传热能力和减少损耗.
2 盐水与碱水
提高水的冷却能力;光亮淬火(NaOH水溶液).
3油
闪点、
二、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四)冷却强度
*规定以18℃静止水的冷却能力作为标准,定义其冷 却强度H=1.
搅动与否以及搅动程度对淬火介质的冷却强度H有 很大影响.
三、无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传热方式是依靠周围介质的传导和对流将工件的热 量带走.因为介质流动性等)外,还和工件与 介质间的温度差有关.

这些淬火知识,来看看呀~~

这些淬火知识,来看看呀~~

这些淬火知识,来看看呀~~高速钢的组织应力、热应力和附加应力均为淬火内应力。

对高速钢进行高温奥氏体化淬火时,过冷奥氏体转变为淬火马氏体,由于前者比容小,后者比容大,钢从收缩状态逆转为膨胀状态,金属内外层相变引起的比容变化不同时性产生的内应力为组织应力。

大型刀具的表面和中心以及厚薄不同处因加热和冷却速度不一致形成温度差,导致体积膨胀与收缩不同而产生的内应力为热应力。

刀具表面和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以及工具内部弹性变形不一致形成的内应力为附加应力。

当以上三种应力之和大于材料的破断抗力时,则形成淬火裂纹。

当淬火冷却介质冷速过大,超过该钢种的临界淬火冷速时,则易形成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导致刀具淬裂。

当淬火冷却介质冷速过小,小于该钢种临界淬火冷速时,则得不到所需组织性能。

获得淬火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为临界淬火冷却速度。

高速钢淬透性极佳,中小型刀具空冷即可淬硬。

但用硝盐进行等温淬火时,如硝盐含水过量,可能造成淬火冷却速度过大,或当刀具淬火未冷至室温即转入水中清洗,可使大量过冷残余奥氏体在水中高冷速下转变为淬火马氏体,从而产生大的淬火内应力,导致刀具淬裂。

预防措施为:①选用在钢的C曲线拐点处(鼻部)快冷、在鼻部Ms 点以下缓冷的淬火介质(如氯化钙饱和水溶液、C?-1有机淬火剂、聚乙烯醇水溶液、高锰酸钾淬火液等)作为理想淬火冷却介质;②采用热浴(硝盐浴、碱浴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以及淬火前预处理等措施,细化组织,消除冷、热加工应力,可有效预防和避免淬裂和刀具淬火畸变。

加工淬火钢时刀具的选用淬火钢硬度一般在45HRC以上,加工时塑性变形差,切削阻力大,切削温度高。

如刀具材料硬度较低,则刀具切削困难、容易磨损(内孔加工尤其如此)。

对淬火钢零件进行粗车加工时,由于切削量大、振动大,必须选用具有较高强度和耐冲击性的刀片。

我们一般选用YA6和YN05硬质合金刀片。

对淬火钢零件进行精车加工时,对刀片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要求较高,我们通常选用YT15和YT30硬质合金刀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淬火介质的知识总结的也这么全,拿走不谢!
工件进行淬火冷却所使用的介质称为淬火冷却介
质(或淬火介质)。

理想的淬火介质应具备的条件是使工件既能淬成马氏体,又不致引起太大的淬火应力。

这就要求在
C 曲线的“鼻子”以上温度缓冷,以减小急冷所产生的热应力;在“鼻子”处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过冷奥氏体不发生非马氏体转变;在“鼻子”下方,特别使Ms 点一下温度时,冷却速度应尽量小,以减小组织转变的应力。

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水溶液、矿物油、熔盐、熔碱等。

水是冷却能力较强的淬火介质。

来源广、价格低、成分
稳定不易变质。

缺点是在C曲线的“鼻子”区(500〜600 C左右),水处于蒸汽膜阶段,冷却不够快,会形成“软点”;而在马氏体转变温度区(300〜100C),水处于沸腾阶段,冷却太快,易使马氏体转变速度过快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致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

当水温升高,水中含有较多气体或水中混入不溶杂质(如油、肥皂、泥浆等),均会显著降低其冷
却能力。

因此水适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工
件的淬火冷却。

• 盐水和碱水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
盐和碱,使高温工件浸入该冷却介质后,在蒸汽膜阶段析出盐和碱的晶体并立即爆裂,将蒸汽膜破坏,工件表面的氧化
皮也被炸碎,这样可以提高介质在高温区的冷却能力。

其缺点是介质的腐蚀性大。

般情况下,盐水的浓度为10 %,苛性钠水溶液的浓度
为10 %〜15 %。

可用作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工件的淬火介质,使用温度不应超过60 C,淬火后应及时清洗并进行防锈处理。

冷却介质一般采用矿物质油(矿物油)。

如机油、变压
器油和柴油等。

机油一般采用10 号、20 号、30 号机油,油
的号越大,黏度越大,闪点越高,冷却能力越低,使用温度
相应提高。

目前使用的新型淬火油主要有高速淬火油、
光亮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三种。

高速淬火油是在高
温区冷却速度得到提高的淬火油。

获得高速淬火油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选取不同类型和不同黏度的矿物油,以适当的配比相互混合,通过提高特性温度来提高高温区冷却能力;另一种是在普通淬火油中加入添加剂,在油中形成粉灰状浮游物。

添加剂游磺酸的钡盐、钠盐、钙盐以及磷酸盐、硬脂酸盐等。

生产实践表明,高速淬火油在过冷奥氏体不稳定区冷却速度明显高于普通淬火油,而在低温马氏体转变区冷速与普通淬火油相接近。

这样既可得到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又大大减少了变形,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合金钢工件的淬火。

光亮淬火油能使工件在淬火后保持光亮表面。

在矿物油
中加入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添加物,可获得不同冷却速度的光亮淬火油。

这些添加物的主要成分是光亮剂,其作用是将不溶解于油的老化产物悬浮起来,防止在工件上积聚和沉淀。

另外,光亮淬火油添加剂中还含有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和催冷剂等。

真空淬火油是用于真空热处理淬火的冷却介质。

真空淬
火油必须具备低的饱和蒸汽压,较高而稳定的冷却能力以及良好的光亮性和热稳定性,否则会影响真空热处理的效果。

盐浴和碱浴淬火介质一般用在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中。

• 新型淬火剂有聚乙烯醇水溶液和三硝水溶液等。

聚乙烯醇常用质量分数为0.1%〜0.3%之间的水溶液,
共冷却能力介于水和油之间。

当工件淬入该溶液时,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蒸汽膜和一层凝胶薄膜,两层膜使加热工件冷却。

进入沸腾阶段后,薄膜破裂,工件冷却加快,当达到低温时,聚乙烯醇凝胶膜复又形成,工件冷却速度又下降,所以这种溶液在高、低温区冷却能力低,在中温区冷却能力高,有良好的冷却特性。

三硝水溶液由25 %硝酸钠20 %亚硝酸钠20 %硝酸钾
35 %水组成。

在高温(650〜500C)时由于盐晶体析出,破还蒸汽膜形成,冷却能力接近于水。

在低温(300〜200°C)时由于浓度极高,流动性差,冷却能力接近于油,故其可代
替水-油双介质淬火。

冷却方法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分类是以冷却
方式的不同划分的。

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
和等温淬火等。

•单液淬火
是将奥氏体化工件浸入某一种淬火介质种,一直冷却到
室温的淬火操作方法。

单液淬火介质有水、盐水、碱水、油及专
门配制的淬火剂等。

一般情况下碳素钢淬火,合金钢淬油。

单液淬火操作简单,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其缺
点是冷速受介质冷却特性的限制而影响淬火质量。

单液淬火
对碳素钢而言只适用于形状较简单的工件。

•双液淬火
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介质,在钢件还未达到该淬火介质温度之间即取出,马上浸入另一种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冷却,如先水后油、先水后空气等。

双液淬火减少变形和开裂倾向,操作不好掌握,在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马氏体分级淬火
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
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
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
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 贝氏体等温淬火是将钢件奥氏体化,使之快冷到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
(260〜400C)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淬火工艺,有
时也叫等温淬火。

一般保温时间为30〜60min 。

• 复合淬火将工件急冷至Ms 以下获得10%〜20%马氏体,然后在
贝氏体温度区等温。

这种冷却方法可使较大截面地工件获得组织M B 组织。

预淬时形成的马氏体可促进贝氏体转变,在等温时又使马氏体回火。

复合淬火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可避免第一类回火脆性,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即变形开裂倾向。

特殊工件也采用压缩空气淬火、喷雾淬火、喷流淬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