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攀、爬、峰”等生字,会写“级、队、员”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天都峰的险峻。
(3)学习作者在爬山中表现的坚持不懈、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天都峰的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在爬山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坚持不懈、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的精神。
(2)如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天都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板书课题《爬天都峰》,让学生齐读。
2.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分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交流对天都峰的印象。
(2)讨论作者在爬山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品质。
4.课堂小结(2)强调作者在爬山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2.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天都峰的险峻。
(2)分析课文第二段,学习作者如何克服困难。
(3)分析课文第三段,感受作者与父亲互相鼓励的情景。
3.小组讨论(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2)强调作者在爬山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品质。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2.课堂活动(1)举行“我眼中的天都峰”绘画比赛。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眼中的天都峰。
爬天都峰教案(精选)

爬天都峰教案(精选)第一篇:爬天都峰教案课题:爬天都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感悟文章内容三、教法学法:讲授法四、媒体手段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2、导语激趣,揭示课题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岩石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勇士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二)检查读书1、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自由练读。
3、检查指导。
(三)再读提升,初步感悟1、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味道。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要求会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讲解形近字,要求学生会区分。
如:峰—蜂,辫—辩、辨、瓣。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1、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好词佳句。
六、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天都峰:高、陡课题:爬天都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我与老爷爷相互鼓励、学习,客服困难的精神。
3、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四、多媒体手段: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感受天都峰的高、陡。
(二)朗读感悟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景观。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表达的意思。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句。
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让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天都峰的高和陡,并用动作加以演示。
3、读读问问。
看到这么高这么陡的天都峰,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文中写了谁爬天都峰?(我,爸爸,爷爷)是怎么爬的?(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为什么能爬上去?(相互鼓励)4、读读议议。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5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15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15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化理解,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到达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自主读书、考虑,参与议论,参与交流,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使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才能。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详细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决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发奋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困难。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三、教学资料准备:1、教学挂图。
2、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
1、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化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
如今,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
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预设学生答复:天都峰很高,云彩在它的腰间飘来飘去。
爬天都峰教案优秀6篇

爬天都峰教案优秀6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
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
(课件出示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3)《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
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课件出示5)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6)陡、级、链、颤、攀、猴、鲫、辫、呵2.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7)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3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前置自学提纲:一、读。
标自然段序号。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
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
尝试给生字注音。
(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
(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理解以下词语:汲取陡峭发颤攀爬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六、拓展蒲公英的基本资料第一课时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
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案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案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天都峰的自然风光和爬山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述词语和句子结构,如“峰巅”、“蜿蜒曲折”等。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如“天都峰真是一座美丽的山峰!”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5. 拓展延伸: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爬山的经历?能分享一下吗?”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家长,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2. 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写一段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
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
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天都峰》读dū不读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jià”、“sì”。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暑假铁链似乎犹豫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辫子鼓舞决心居然(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陡、链”等6 个生字,规范书写“爬、峰”等11 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读好对话,准确表现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励下,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过程。
4.培养学生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的能力,树立从小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
2.难点●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朗读感悟法四、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天都峰及“鲫鱼背”的相关知识。
2.教师激情导入:天都峰如此之高、之险,能登上山顶的人堪称勇士。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天都峰》。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互助读准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点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强调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去掉拼音读词语、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内轮流认读生字。
4.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达标后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识字写字1.认读要求书写的11 个字,并分别组词。
2.对比熟字,识记字形。
●如:峰——蜂辫——辩、辨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个生字;会写“辫、仰、似、勇”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终于、白发苍苍、居然、似乎”等词语。
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
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
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交流热身(一)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图片资料。
1、学生互相交流。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断。
(二)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
(三)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爬天都峰》(相机板书课题)里的内容和我们看到的内容会不会相同呢?[设计意图]通过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实践,丰富他们对天都峰的了解和认识,为学习课文奠定感性基础,为走进文本打开一扇窗户。
同时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培养合作精神。
二、读题质疑(一)学生读课题。
(二)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
1、谁?怎样爬天都峰?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课文里写的天都峰和我们了解到的天都峰是否相同?[设计意图]读题质疑,由疑而思,阅读的欲望生发了;由思而追问,探究就有了方向。
于是阅读伴着思维,伴着探究开始了。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7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7篇设计思路:从内容上看,本课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据课标、教材内容和三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就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学习思路。
在刚进入课文的学习后,就用课件出示这两个研究问题。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专题研究法”。
这样一方面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进主体性发展。
另一方面虽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但只有在“研究问题”的定向中,“鸟”才能在茫茫的天空中不失“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找到“跃”的目标。
设计理念:1、众所周知,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
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我把学生搜集发到“作业天地”的资料整理后做成课件,运用到课堂上。
我利用INT软件制作了一个课件。
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六张图文是“第二自然段”、“天都峰简介”、“第一次对话”、“勇攀天都峰”、“第二次对话”、“爸爸说的话”。
点击图文,我们可以看到超级链接而成的介绍天都峰的图片文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通用1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一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指名说“我”是怎样的人?课文是怎么描写老爷爷的呢?(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三、再读课文,体会“险峻”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呢?请你们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你画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指出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精选10篇)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
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理解带生字的词。
重点理解:似乎:好像。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质疑问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爬天都峰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案教学设计:《爬天都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奋力”、“终于”等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勇攀高峰、克服困难的精神内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通读全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故事内容。
2. 分析主人公在爬天都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感受并领悟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只有勇于挑战,才能战胜困难,登上人生的顶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课文重点段落、生字词解析等内容。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天都峰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天都峰的险峻和攀登难度。
3. 学生预习作业,提前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背景的好奇和兴趣,引入课题《爬天都峰》。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教师指导释疑解惑。
3. 文本解读:结合多媒体资料,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4. 小组讨论: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和克服类似困难,将文本知识内化为个人感悟。
5. 总结归纳: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强调勇攀高峰、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拓展活动,例如让学生搜集其他关于挑战极限、战胜困难的名人故事,或者写一篇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克服困难的小作文,以此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爬天都峰》的具体内容,更深刻领悟到了只有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才能成功登顶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课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的内容,明白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语的识别和理解。
•理解文章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中内容的感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锻炼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和语文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爬天都峰》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2.理解文章中的寓意和意义。
3.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三、教学难点1.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帮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做适当推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天都峰”这个地方的形象。
2.识字(10分钟)–教师解释并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课文并扩展词汇量。
3.朗读(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表情和语调的切换,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情感。
第二课时1.复述(1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加强记忆和理解。
2.小结(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3.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谈谈文章中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课时1.操练(10分钟)–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课文内容和学习的知识点。
2.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编排表演,让他们通过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课时1.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包括课文文本填空、生字词语造句等。
2.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重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寓意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和自由表达。
同时,学生在识字方面仍需加强,需要设计更多的记忆词汇的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词汇量。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出示天都峰的图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指导朗读: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7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7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一、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鱼+即口+可爪+巴尸+古大+田口+自3、猜一猜: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4、比较组词陡──徒莲──链峰──锋辫──瓣钓──钩耍──要装──妆冒──昌拢──扰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2、课文叙述顺序: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了解大意理清顺序四、理解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
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1、探究为什么爬?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⑴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⑴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优秀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量。
写教案需要留意哪些格式呢?这次作者为您整理了5篇三班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盼望能对您的写作有肯定的参考作用。
三班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好像、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士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决信念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2、训练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2、有一位小伴侣,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
(板书:爬天都峰)(二)初步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熟悉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状况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舞,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对于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归纳,假如同学之间能相互关心理解的,尽量鼓舞他们相互关心理解。
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争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最终”“竟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相互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其次课时学习目标:1、连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处置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明天呢,小编就为大家引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温习生字,回忆内容。
1、开战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
2、指名简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先生明白:由于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下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上去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把文中的话变本钱人脑中的〝画〞。
〔出示天都峰的图画〕先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员评议,引导先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爬上峰顶。
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样想的?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惧怕畏惧的心思。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勒。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点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慨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畏缩的心思。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在读文。
3、依据课文内容质疑选出效果:〝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计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先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岁这么小〔这么大〕怎样也来爬呀,外表上是双方都有疑心,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爬的肉体。
〕指点朗诵:教员可再让先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导语:教案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特别重要的地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
希望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
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如此。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伙儿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能够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 个生字; 会写“辫、仰、似、勇”等11 个生字; 正确认读并理解“终于、白发苍苍、居然、似乎”等词语。
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
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
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
[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交流热身(一)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图片资料。
1、学生互相交流。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断。
(二)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
(三)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爬天都峰》(相机板书课题)里的内容和我们看到的内容会不会相同呢?[ 设计意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读题质疑(一)学生读课题。
(二)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交流。
1、谁?怎样爬天都峰?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课文里写的天都峰和我们了解到的天都峰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读题质疑,由疑而思,阅读的欲望产生了;由思而追问,探究就有了方向。
于是阅读伴着思维,伴着探究开始了。
良好的阅读习惯,便转化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循疑读书。
(一)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一拼,读一读。
(三)师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
要点:爬天都峰人物,课文里写的天都峰和我们了解的天都峰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
[ 设计意图]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对生字初步认读,对人物有初步认识,对内容有大概了解,即对文本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将文本叙述的天都峰和通过资料了解的天都峰作同异比较。
从而对课题《爬天都峰》有所感悟。
( 四) 再读课文。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1) 指导读准“颤、攀、鲫”三个生字。
(2) 指导观察“辫、仰、似、勇”四个生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2、整体感知。
(1) 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课文内容。
3、以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 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 [ 设计意图] 在阅读过程中读准难认字,记住难写字,奠实识字写字基础; 用新的句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尝试着把厚书读簿; 给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了解文本叙述顺序,积淀为整体感知经验,积沙成土,形成语文心智。
( 五) 三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 ! ”。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天都峰的高和陡。
)(1) 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2)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 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3) 看着画作尝试背课文。
5、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 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
读中感悟。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谁”“做什么”的句式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了课文叙述顺序,用把文字内容还原为图画的办法,让平面的天都峰变成立体的天都峰,并尝试着背诵了课文,收获不小。
下节课我们将着重研究作者是怎样写爬天都峰的。
[ 设计意图]通过三读课文,把读落到实处。
通过重点读第二自然段,把读引向深入。
通过读文作画,把语言文字承载的平面信息,还原为看到见摸得着的立体图景,文图互换间,培养语感和理解能力。
图文参照,背诵积累,丰富语言和形象。
五、作业练习1、根据第二段内容。
把画画得更完整、更逼真,把这段话背得更流利。
2、给“爬、峰、辫、顶、仰、似”找一个以上的形近字,然后组一个以上的词,抄写1 到3 遍。
[ 设计意图] 趁热打铁,巩固积累。
具有弹性的识字写字练习,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第二课时一、温故引新。
(一)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
1、读句子想画面,修改完善“天都峰”画作。
2、背诵展示。
[ 设计意图] “温故引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第二课时的导入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尤其恰当。
在巩固了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同时,为进入新的学习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二)品句子,丰富语感。
1、抓住“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高,和“我”怀疑能否爬得上去的心情。
2、抓住“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 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陡和“我”信心不足的心情。
3、概括段意。
(1) 思维导航:这个自然段,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都峰的高和陡,二是“我”缺少信心的心情。
(2) 引导概括:天都峰又高又陡,我信心不足。
4、积累内化。
(1) 思维导航:先写看到的实在景物,然后写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象,把实在景物和感受想象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天都峰的险。
(2) 用“似乎”说说你看到天都峰后的感受。
[ 设计意图] 从感悟的层面上说,抓住重点句,透过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的意思,尝试着把簿书读厚,渗透从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意思的认知方法,从训练的层面上说,一是在思维引导下,让学生对文本把实在景物加上感受和联想的表达方法有所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用“似乎”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使想象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
二是扎实进行段的训练二、由新深入( 一) 小结过渡通过研读第二自然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似乎也看到了天都峰又高又徒,似乎走进了作者由于畏难而信心不足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3至7自然段。
( 二) 深入研读1、学生自由朗读3 至7 自然段。
2、汇报感受3、根据汇报,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扮演人物展开对话,感受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
4、思维导航(1) 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尚且敢爬天都峰,“我”怎么不敢?(2) “对,咱们一起爬吧! ”老爷爷的话深深地鼓励了“ T卜”“我”。
[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5、品读想象(1) 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揣摩“我”攀爬的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说说“我”或老爷爷攀爬的样子。
抓住“像小猴子一样……”展开想象,“我”还可能像什么?(2)课件出示:“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抓住“终于”一词,再现攀爬情境,体会攀爬时的艰辛和奋力。
[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比较句子,从“终于”这个词体会登山的艰难,登上后的喜悦心情。
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三)小结过渡“我”在老爷爷的鼓励下,经过奋力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按说课文到此就该结束了。
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用2 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呢?(四)探究升华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 至10 自然段。
2、学生汇报。
(这个问题,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用两个预设分散难点)3、预设1:课件出示下列对话:老爷爷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我”回答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我应该谢谢您! ”4、让学生扮演角色多次对话。
一边对话,一边体会。
5、汇报读对话体会。
6、预设2:思维导航(1) 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天都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要点:a 自身的努力。
b 都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
(2) 他们都说要谢谢对方,那到底该谁谢谁? 要点:要感谢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谢来自对方的鼓励。
[ 设计意图] 继续在角色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继续学习从语言表面意思中体会其含着的意思,提升感悟理解能力。
对“作者为什么还要用2 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之问题,若遇到解读困难,可用两个预设加于引导,化解难题。
( 五) 升华拓展1、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10 自然段。
2、思维导航(1) “我”老爷爷真有意思,体现在那些地方?(2) 回顾第二自然段有关“我”缺少信心的句子。
(3) 回顾“我”在老爷爷鼓励下奋力攀爬的句子。
(4) 想象老爷爷奋力攀爬的样子。
要点:努力奋斗,向他人学习,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例说从别人身上受到鼓励的故事。
4、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获得语感,通过思维导航,化解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难度,提升理解质量,通过例说,提高理解的广度,升华文本主题,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
三、教师相机小结,布置练习。
(一)、小结:小朋友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二)练习。
1、根据课文中“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的描写,展开想象,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写“我”或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放飞想象,发展思维,习得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落实语文教学该当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