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7】
(1)求经过点C的直线y= x 与x轴交于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
(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并在坐标系中画出直线l.
1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交x轴于A(6,0),交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于B,且点B在第二象限,它的横坐标为4,△AOB的面积是15(平方单位),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7】
08.12.3
活动地点
三楼办
参加人员
严黎明 李亚芬 马妹红 孙亚燕
主 持 人
严黎明
中心发言人
李亚芬
记 录 员
马妹红
活动记录:
一次函数复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1)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一定不经过第一象限,则a=,b=.
(2)一次函数y=(1+2k)xk,y随x增大而增大,且图像不经过第四象限,则k.
(3)当x<0时,y=x的图像在第象限.
16.直线y=3x+10及y=2x5与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17.一次函数y=2mx5m3,当m时,函数y随x减小而增大,不论m取什么值,函数图像总过一定点,此定点坐标为
3.已知A(4,a),B(2,b)都在直线y= x+k(k为常数)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2,5)且与y轴交于点P,直线y= x+3与y轴相交于点Q,点Q恰与点P关于x轴对称,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初二(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1月15日开展了初二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例展示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三、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5日,下午2:00-5:0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参与人员1. 数学教研组长:张老师2. 初二数学教师: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赵老师3. 数学教研组其他成员:孙老师、陈老师、吴老师六、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组长介绍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和要求。
(2)教师们针对初二数学教材中的典型课题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
(3)教师们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互相借鉴、学习。
2. 教学研讨(1)教师们围绕“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教研组长针对教师们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分享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
(3)教师们就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如何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3. 课例展示(1)李老师展示了一节探究式教学的数学课,课题为“勾股定理”。
(2)课后,其他教师对李老师的课例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李老师根据点评意见,对课例进行修改和完善。
七、活动总结1.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例展示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
2. 教研组长强调,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 教研组长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希望教师们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努力。
八、活动效果1. 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
2023年4月10日
地点
初二数学教室
参与人员
1. 张老师
2. 李老师
3. 王老师
4. 赵老师
活动内容
一、教学内容讨论
1. 现阶段教学进度及难点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实数与代数式的教学,并进入了函数部分。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的绘制还存在着一
定的困难。
2. 教学方法及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图形
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同时,我们也会加强对学
生的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绘制。
二、教学资源分享
1. 教学课件
张老师分享了其精心制作的课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图形和实
际例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2. 习题库
李老师分享了一组针对函数部分的习题库,其中包括了各种难度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计划安排
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1. 下周继续进行函数部分的教学,重点讲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绘制。
2. 下下周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初二数学组对接下来函数部分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计划和方法。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将能更好地掌握函数知识。
八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XX中学八年级数学教研组办公室三、活动主题: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研讨与策略分享四、活动参与人员:八年级全体数学教师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八年级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和策略分享,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流程1. 主题讲座:由教研组长主持,邀请资深教师进行主题讲座,分享教学经验和策略。
2.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体教师共同交流,形成共识。
4. 总结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讲座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策略探讨主讲人:XX教师讲座内容:(1)新课程改革对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影响;(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主题:针对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分组讨论内容:(1)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2)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
3. 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1)针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提出采用直观教学、类比教学等方法;(2)针对运算能力,建议加强基本运算训练,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化;(3)针对逻辑思维能力,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4)针对课堂评价,建议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4. 总结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1)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水平;(2)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集体讨论教学设计(教案)附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八年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八年数学教研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于2021年9月正式成立。
自成立以来,八年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现将活动记录如下:二、活动时间及地点1. 活动时间:2021年9月至今2. 活动地点:我校八年数学教研组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等三、活动内容1. 教学理论学习(1)2021年9月,教研组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2022年3月,教研组邀请了省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3)2022年6月,教研组组织学习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 教学研讨活动(1)2021年10月,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展示,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2022年1月,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一课多讲”活动,教师们针对同一节课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讲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3)2022年5月,教研组开展了“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竞赛活动(1)2021年11月,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了市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2)2022年4月,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了区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了一等奖。
4. 教学资源建设(1)2021年12月,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教师查阅和借鉴。
(2)2022年2月,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5. 教学成果展示(1)2022年3月,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评选出了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了教研组的教学成果。
(2)2022年7月,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评选出了一批优秀教学论文,展示了教师们的科研水平。
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5篇材料)
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5篇材料)第一篇: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目标1、进一步规范确定几何展示课流程。
2、讨论并确立函数学法指导课。
3、以正比例函数为例,共创出代数函数课课型。
教研过程:1、组织评课活动,就两节《菱形》展示课进行讨论。
2、分享在本周的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困惑,整理完善导学案、课件,形成资料。
3、反思本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这一章的掌握情况,共同找出一些典型题供学生练习,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4、讨论代数函数学法指导课怎么上。
5、以《正比例函数》为例共创出函数课课型。
教研成果:1、确定几何展示课流程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解读学习目标。
③独对群展示判定定理证明过程。
④各小组组织背诵判定定理。
⑤判定定理的应用⑥对学群学备展⑦展示问题,教师点拨。
⑧达标检测2、《平行四边形》相关导学案、课件整理完毕,获得整套资料备档。
3、挑选出一个典型题库,为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4、共创出了《正比例函数》导学案。
为下周新课型上课做好了准备。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改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活动主题:校本教研活动评课活动地点:八年级数学办公室活动时间:主持人:参加人员:八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活动过程:12月19日上上午第三节课,李杰伟在八年(5)班上了一节校级的公开课,公开课的课题为《图形与坐标复习》,主要内容如下: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熟练地根据坐标系确定点,由点求得坐标。
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的坐标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后,我们在办公室里进行了评课活动。
评课内容如下:李老师首先以一道有关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选择题引入,开门见山,能快节奏地直接进入正题。
我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清晰,富有层次,板书设计具有代表性。
八年级数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数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1.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难点: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三.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工具三角板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质疑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第二环节:课题引入1.【算一算】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剪剪拼拼】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第三环节:获取新知【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议一议】:已知22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22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22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右1)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的xx x解:(右2)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50=>的xx x【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右3)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11.1.2 认识无理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难点: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自主探究法四. 教学工具:三角板 五.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想一想:1. 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 整数(如1-,0,2,3,…)有理数 分数(如31,52-,119,0.5,… )2. 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20020002…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22=a ,25=b 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1. 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进行估计.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a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2. 探索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一同学举出任意一分数,另一同学将此分数表示成小数,并总结此小数的形式.议一议: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哪几种情况?探究结论: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强调:像0.585885888588885…,1.41421356…,-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并且不是循环的,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π是无理数). 第三个环节:知识分类整理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过的数可以分为几类?(按小数的形式来分).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联系和区别.无理数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第四个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认识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例1填空:0.351, 4.96∙∙-,32-, 3.14159, 6, -5.2323332…,3π,1234567891011…(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整数分数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 (4)有理数是有限数. ( )例3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 (A )面积为25的正方形; (B ) 面积为254的正方形; (C ) 面积为8的正方形; (D ) 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例4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斜边a 是有理数吗?解:由勾股定理得: 22235a =+,即2=34a .因为34不是完全平方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强调:1.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qp形式(q ≠0, p ,q 为整数且互质),而无理数则不能.练一练:1.课本P 23 随堂练习.2.已知:在数43-,5, 1.42∙∙-,π,3.1416,32,0,24,2n (1)- ,-1.424224222…中,5(1)写出所有有理数;(2)写出所有无理数;(3)把这些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并用符号“<”连接.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无理数的定义.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3.请把已学过的数怎样分类?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2 1.2.3.§1.2.。
八下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与人员:八下数学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我们数学组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和问题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由备课组长主持,全体教师对“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备课组长对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随后,各位教师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来?(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直观模型,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3)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热烈的讨论,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图形、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直观模型。
-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教学经验分享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教师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时的经验和心得。
(1)教师A分享了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存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2)教师B介绍了如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C分享了如何运用数学史,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问题讨论在分享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1)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遇到的困难?(2)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创新能力?经过讨论,教师们达成以下共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初中八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总结活动记录范文.doc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陈家湾中学活动时间2015 年 10 月活动地点312 办公室科目数学年级八年级课题轴对称( 1)主持人王艳芳记录人王向荣主备人闫秋亮参加人员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三角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章内容既是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又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学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关于一情条直线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本章教材共分六节。
第一节首先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
在第二节、第三节与第四节中 ,教材丰富的实际操作与探究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角教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另一方面让他材们在实际探索中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在第五节中 ,仍然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认识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析称的两个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并学习简单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画法。
本章第六节简单介绍了镜面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欣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的同时 ,思考镜面对称的性质。
为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教科书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
本章内容的呈现采用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与拓展”的板块模式,安排了大量由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
一、由王向主任讲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
二、有主备课老师讲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设计:1、说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 教材处理)2、说学生(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手段6、说教学过程(包括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板书设计)。
初二教研活动记录数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二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25日开展了初二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索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上午9:00-11:30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我校初二数学组教师张老师进行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
张老师执教的是《勾股定理》一课。
她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逐步揭示勾股定理的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全体初二数学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针对张老师的示范课,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1)教学设计方面: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她巧妙地将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方面: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3)课堂组织方面:张老师对课堂纪律管理严格,确保了课堂秩序。
在课堂上,她善于与学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经验分享在研讨过程中,部分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如:(1)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应注重提问的艺术,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23年3月1日,上午9:00-11:00
地点:八年级数学教室
参与人员:八年级数学教师团队
主题:备战期末考试
活动内容:
1、讨论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期末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并逐一进行了分析。
大家一致认为,学生需要加强对函数、几何、统计等知识点的掌握。
2、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期末考试的时间安排,老师们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
计划包括每天的复习内容、复习时间、复习方式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3、讨论教学方法
老师们还讨论了教学方法,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
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并通过试卷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分配教学任务
最后,老师们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分配了教学任务。
大家承诺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学和服务。
结论: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对八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和重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和教学任务。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并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集体讨论教学设计(教案)附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数学组初中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2)备课流程:a. 主备教师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b. 小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补充内容。
c. 教研组长总结,确定最终备课方案。
2. 课堂教学观摩(1)观摩教师:张老师(2)观摩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3)观摩流程:a. 张老师进行课堂展示。
b. 观摩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学经验分享(1)分享教师:李老师(2)分享内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分享流程:a. 李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和技巧。
b. 全体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四、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效果显著,主备教师精心准备,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最终形成的备课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2. 课堂教学观摩环节,张老师的课堂展示精彩纷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教学经验分享环节,李老师分享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发言,认真交流,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注重资源共享,提高备课效率。
2. 课堂教学观摩要注重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吸收借鉴优秀教学经验。
3. 教学经验分享要注重实用性,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初中数学教研记录八年级(3篇)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八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
旨在通过研讨,提高八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教研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教研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教研人员1. 八年级全体数学教师2. 数学教研组长3. 数学学科带头人五、教研内容1. 八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2. 八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3.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4. 八年级数学教学困惑解答六、教研过程1. 八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教研组长首先对八年级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目前,八年级数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3)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
(4)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低。
2. 八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针对以上问题,全体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与方法:(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
采用多媒体、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加强教材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4)注重课堂氛围营造,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享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以下教学案例:(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八年级数学教学困惑解答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研组长进行了详细解答。
例如,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如何解决学生作业抄袭问题等。
七、教研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研讨,八年级数学教师对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数学初二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开展了初二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的1. 总结初二数学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2. 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找出教学中的问题;3. 探讨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4. 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学经验分享(1)教师A: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2)教师B: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教师C:我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2)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3)学生解题能力不足,缺乏解题技巧。
3. 教学方法探讨(1)教师A:针对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入的问题,我采用“以例代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师B:针对学生解题能力不足的问题,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通过讲解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3)教师C:在课堂上,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教学资源整合(1)教师A: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教师B:制作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C: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初二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收获:1. 教师们认识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 教师们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合作精神;3. 教师们学会了如何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教师们加强了沟通与协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初二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二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备课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初二数学备课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通过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通过经验分享,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活动主题:以《二次函数》这一单元为例,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活动过程:1. 备课组长介绍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各成员针对《二次函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 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4. 备课组长总结本次集体备课的成果,并布置课后备课任务。
2. 教学研讨(1)活动主题: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2)活动过程:1. 各成员依次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3. 备课组长对成员分享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3. 经验分享(1)活动主题: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活动过程:1. 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2. 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3. 备课组长对成员分享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四、活动成果1.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通过教学研讨,分享了教学经验,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 通过经验分享,探索了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五、活动总结本次初二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备课组成员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共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初二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内容
初二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活动地点:初二数学办公室
参与人员:初二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一、活动目标
1. 探讨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2. 交流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二、活动内容
1. 教材分析
(1)讨论了本学期数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2)针对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探讨了其难易程度及解题思路。
(3)分享了各自在教材使用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学方法与策略
(1)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2)讨论了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3. 学生情况分析
(1)分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找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2)讨论了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分享了各自在辅导学生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三、活动总结
本次备课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家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有所收获。
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信在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学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八年级下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八年级下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活动日期:XXXX年XX月XX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数学教研室活动主题:探讨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活动内容:一、分享教学经验1. 各位老师分享了近期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整数、分数、代数等内容。
大家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二、讨论教学策略1. 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常见的困惑,大家就如何巧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培养解题思维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实际应用等。
三、探究教学方法1. 小组成员分别就某一数学知识点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通过讨论和分享,大家发现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等。
四、设计教学案例1. 活动中,每位老师都选择了一个数学知识点,设计了一份教学案例。
大家互相交流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通过集思广益,每个教学案例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五、制定行动计划1. 针对本次活动的讨论结果和分享内容,备课组成员共同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
计划包括进一步研究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案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等方面。
每位老师都表示将认真落实行动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总结与展望1. 本次备课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探讨教学策略,大家的教学思路得到了拓宽,对于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更有信心。
活动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备课组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讨论,使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注重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我还意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弋江中心初中
备课组活动记录
基本信息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SSS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S.S.S.”识别法.
本课时内容是上一节内容指导下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一个开端,它揭开了本章核心内容“三角形全等的识别”的篇章。
作为识别三角形全等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自然是全等三角形识别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课堂上“操作——发现——归纳”的方法,也是探索其它识别方法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石,对后续学习有着指导作用。
又本节课作为几何证明的开始,还承担着规范学生几何说理的重任,自然不能简单“走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边边边公理,能使用该识别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感受数学的知识性、
趣味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边边边公理
教学难点:获得“边边边”识别方法的过程及其简单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主动动手操作探究,分析,归纳获得数学结论,
注重基础性、过程性;通过一些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广泛的应用。
教学设想:
以上节课的讨论结果为知识准备,提出问题。
在SSS识别方法的探索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并总结自己的发现,体会识别方法的正确性,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维走向及问题分析的方法,规范学生书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上拟安排一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小制作:用长分别为4cm,3cm,4.8cm的三条线段为边制作一个三角形,并验证这些三角形的全等;
☆思考与解释全等的原因;
☆概括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S.S.S公理);
☆尝试解决课后习题
☆小试牛刀:解决两个简单问题,规范书写方式,并作练习
☆继续探索全等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生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小结回顾
作业:备课组统一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