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药物简介
放射性药品 (2)
![放射性药品 (2)](https://img.taocdn.com/s3/m/3c04f7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e.png)
放射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是指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药物。
这些药物常被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甲状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放射性药品通常分为两类:诊断性放射性药品和治疗性放射性药品。
诊断性放射性药品是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的。
它们通常是放射性同位素,例如放射性碘-131、放射性骨扫描用的锶-89和锶-90等。
这些药物被注射或口服后,放射性同位素会在体内发出放射线,医生可以通过医学影像学设备,如X 射线、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来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治疗性放射性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的。
其中一种常见的例子是放射性碘-131,它被用于治疗甲状腺癌。
这些药物通
常是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放射性同位素会在体内集中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然后释放放射线破坏病变细胞。
放射性药品的使用需要医生的处方,并由专业的放射医学人员操作,以确保正确的剂量和安全性。
此外,放射性药品的使用也需要遵守严格的放射性物质管理和储存规定,以确保安全性和防止辐射泄漏。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dcafd7363186bceb18e8bb4e.png)
▪99mTc标记 N2S2类、N4类、 螯合剂与单齿配体混
▪ 放射性I标记
• 亲电取代标记(氧化法)
NaI • 联接标记
I2+I+1
123、131I+亲前电体取代反1应23、131I -前体
123、131 I-前体+蛋白质
123、131I-蛋白质
前体:对羟苯丙酸N-琥珀酰胺酯、对氨基苯磺酸
氯胺T法 固相氧化法 乳过氧化物酶法
125I 、 103Pd
机理
药物
T 1/2较长 电离较强
高选择
病变组织
抑制 破坏
治疗 显像
常见临床应用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131I-NaI 32P-CrPO4胶体 32P-Na2HPO4 32P或90Y-微球、 188Re碘油 89SrCl 、 153Sm-EDTMP 、 188Re-HEDP 125I 、 103Pd、 198Au粒籽源 131I-MIBG
与普通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应用 甲状腺
异位胃粘膜 肾动态
骨显像 心肌
碘、溴
药物
过氯酸钾、铝
利尿剂、卡托普利
铁、钙
铁、磷苏打、庆大霉素、双磷化合 物
阿霉素
影响 抑制 假阴性 失真 浓集 图像差 减少
❖不良反应及防治
• 不良反应指注射了一般皆能耐受而且没有超过一般用量的放射性药物之后,出现异常的生理反应 • 表现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泳法
放射化学纯度
• 生物学检定
▪生物学纯度 ▪生物分布和显像 ▪毒性效应 ▪药代动力学研究
❖应用原则
• 总原则
▪正当性判断
▪最优化分析
• 小儿原则 少
▪剂量最小
医疗行业中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应用
![医疗行业中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6b24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5.png)
医疗行业中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应用放射性药物是一类具有放射性的药物,主要用于医学影像学、肿瘤治疗以及放射性治疗等领域。
这些药物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同时也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医疗行业中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应用。
一、碘-131碘-131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在甲状腺癌治疗中有广泛应用。
甲状腺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碘-131通过放射性碘的放射性衰变,能够直接杀死癌细胞,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
临床上,碘-131治疗通常是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患者需要遵循医嘱,在放射性衰变的过程中避免与他人产生接触,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二、钴-60钴-60是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放射性物质,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肿瘤治疗。
因为钴-60放射性衰变产生的高能γ射线能够穿透人体组织,使得其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临床上,钴-60一般被固定在特制的治疗机器中,通过照射方式将放射线精确地照射到癌细胞病灶上,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铯-137铯-137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物质,主要用于骨肿瘤的治疗。
铯-137放射性衰变后产生的γ射线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能够深入骨髓内部,对骨肿瘤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临床上,铯-137的治疗一般通过内照射的方式进行,将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中,进行高剂量的放射治疗。
四、锝-99m锝-99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放射性药物。
由于其半衰期短、辐射能量较低的特点,使得锝-99m成为非常理想的影像学示踪剂。
临床上,锝-99m主要用于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心血管疾病、肿瘤、骨骼病变等疾病。
五、酪氨酸-11C酪氨酸-11C是一种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它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与肿瘤组织内的酪氨酸结合,以实现肿瘤的诊断和定量评估。
酪氨酸-11C在肿瘤学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治疗效果等。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fa830102964bcf84b9d57bec.png)
放射性药物制备
步骤:生产放射性核素、合成配体、放射性核素与配体 的结合 放射性核素生产 : 1、核反应堆生产利用核反应堆强大的中子流轰击各种靶核,吸
收中子后的靶核发生重新排列,变为不稳定的(放射性的)新核 素。反应符号为(n,α) (n,γ)
反应堆生产核素优点:能同时辐照多种样品;生产量大;辐 照时短;操作简单等。缺点是:多为富中子核素,通常伴有β衰 变,不利于制备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核反应产物与靶核大多数属 同一元素,化学性质相同,难以得到高比活度的产品。
即使治疗药“云克” 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每疗程多次注 射,引入量也在毫克水平。
但 153Sm-EDTMP中未标记的 EDTMP过多,很可能将体内微 量元素络合排出体外,出现不应有的不良反应 4. 辐射自分解: 放射性药物由于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出的粒子 或射线直接作用放射性药物本身,引起化合物结构或生物活 性丧失,导致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生物学行为改变,这种现象 称作自辐射分解。发生自辐射分解的程度,放射性浓度、比 活度越高,自辐射分解作用越明显。例如,缓解骨转移疼痛153Sm
对自己制备的药物进行质量检验,并安全、有效。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检验一般分为: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检验
一、物理、化学检验 (一)性状 颗粒大小与颜色、pH值和离子强度
放射性药物大多数为注射剂或口服溶液。一般应为无色澄 清液体。少数放射性药物有颜色,如胶体32P-磷酸铬注射液为 绿色的胶体溶液;131I-邻碘马尿酸钠注射液为淡棕色液体等。 例如99mTCj聚合白蛋白注射液,除了肉眼观察性状应为白色颗 粒悬浮液外,还应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其粒子的大小,不允 许有150 μm的粒子,这是个重要的指标。
放射性药物的特点
放射性 、不恒定性 、引入量少 、辐射自分解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fd54beb46bec0975f465e23d.png)
放射性核素来源
反应堆生产
加速器生产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Company Logo
加速器生产:贫中子核素,无载体,价格高 11C、13N、15O、18F、 67Ga 、201Tl 反应堆生产:富中子核素,有载体,价格低 99Mo、125I、131I、32P、14C、 3H、89Sr、133Xe、186Re、153Sm 裂变产物提取: 99Mo、131I 、133Xe
99mTc
注射放射性活度370MBq,
化学量仅10-9~10-10 mol
辐射自分解 由于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的
Company Logo
作用导致标记化合物自身分解
对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要求
衰变方式 (decay mode) 同质异能跃迁、电子俘 获、湮灭辐射。发射γ光子或X射线 光子能量(photon energy) 100~250 keV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life)检查过程用 时的1.5倍左右 靶/非靶比值(target-to-nontarget ratio, T/NT)(1)在靶器官或组织中积聚快,在血液中 清除快;2)在靶器官或组织中分布多。 平面显像 5 : 1以上,断层显像2 : 1左右。
Company Logo
对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要求
衰变方式 (decay mode) -衰变、电子俘获(释放俄歇电子) 光子能量(photon energy) 最大能量在1MeV以上比较理想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life) 数小时或数天 靶/非靶比值(target-to-nontarget ratio, T/NT ) 靶/非靶比值越高越好
99 42
Mo
66 h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a84f04e15ef7ba0d4a733bee.png)
§1.基 本 概 念
放射性药物:指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
其标记化合物。大多数放射性药物是由放射性核
素和被标记部分两部分组成,被标记部分可以是
化合物、抗生素、血液成分、生物制品等。
一. 分
类
放射性药物(按用途)
体内放射性药物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体外放射性药物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非显像类放射性药物
§2.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制备过程
生产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与配体的结合
合成配体
一、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来源
加速器生产
反应堆生产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贫中子核素,无载体,
价格高, 如11C、13N、
15O、18F。
富中子核素,有载体, 价格低 99Mo、125I、 131I、32P、 3H、153Sm
99mTc,113mIn等
变,这种现象称作辐射自分解。例如,缓解骨转移疼痛的
治疗药物 153Sm - EDTMP (乙二胺四甲烯磷酸盐),由于辐 射自分解,导致骨摄取减少,肝摄取增加,不仅影响了治 疗效果,也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吸收量。
三,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及要求
• 概念:用于获得体内靶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 ,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类体内放射性药物,也称为显像剂或 示踪剂。
五、放射性药物的摄取机制
1、功能性吸收与排泄; 2、参与代谢; 3、离子交换; 4、简单的弥散和分布; 5、细胞吞噬和胞饮作用; 6、毛细血管阻断; 7、特异性结合。
六、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1.正当性判断 2.最优化分析 3.在保证显像或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的放射
性剂量必须尽量小。
4.儿童与妊娠期妇女尽量不用放射检查手段。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282d3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a.png)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放射性药物是一类特殊的药物,其主要特点是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殊性质,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相关内容。
一、放射性药物的定义和分类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核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放射性药物可分为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和放射性核素制备的药物两类。
二、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1.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是指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到药物份子中,用于核医学显像、放射性治疗等。
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放射性核素的纯度和放射性活度的测定:通过放射性核素的纯度和放射性活度的测定,确保放射性核素的质量符合要求。
(2)药物份子与放射性核素的结合率:药物份子与放射性核素的结合率直接影响放射性药物的疗效和显像效果,需要进行定量分析。
(3)药物的化学纯度和理化性质:药物的化学纯度和理化性质对放射性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
2. 放射性核素制备的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放射性核素制备的药物是指将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成药物,用于核医学治疗。
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放射性核素的纯度和放射性活度的测定:同样需要确保放射性核素的纯度和放射性活度符合要求。
(2)药物的化学纯度和理化性质:药物的化学纯度和理化性质对放射性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样重要,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
(3)辅助药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放射性核素制备的药物通常需要添加辅助药剂,辅助药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对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三、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三个方面。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用于放射性核素的纯度和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核素计数法、放射性测量仪器和核磁共振等。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用于药物份子与放射性核素的结合率、药物的化学纯度和理化性质的测定。
放射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https://img.taocdn.com/s3/m/c935f413b7360b4c2e3f64c9.png)
放射性药品锁定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
(现在加入)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化合物。
放射性药品与其它药品的不同之处在于,放射性药品含有的放射性核素能放射出射线。
因此,凡在分子内或制剂内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品都称为放射性药品。
目录1放射药品的概况2放射性药品管理原则3放射性药品的分类4放射性药品的标准管理5放射性药品的保管制度6使用放射性药品注意事项7放射防护1放射药品的概况我国临床核医学使用放射性药品进行诊断和治疗始于50年代后期,当时放射性药品的供应全部依赖从国外进口,6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制放射性药品,国家科委、卫生部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矫健了放射性药品质量检验机构。
1965年由中国药典委员会首次制定了2种放射性药品标准。
随着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出现了核医学科,对放射性药品的需求亦增加。
1974年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将放射性药品纳入药政管理轨道并将放射性药品列为部管药品,1975年颁布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性药品标准”。
1985年12月又制订了国家放射性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发后,放射药品被法定为特殊管理的药品。
卫生部按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于1985年12月会同核工业部发出通知,对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和核发《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并颁发了检查验收细则作为依据。
1987年卫生部又着手组织对医疗单位的核医学科室进行整顿,对使用单位发放《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许可登记证》并规定定期复审换发使用许可证。
使用单位须持证才能购习使用放射性药品。
这样国家对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都实行了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不仅进一步保证了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都实行了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不仅进一步保证了放射性药品的质量,保障了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而且促进了我国核医学科和医用放射性核素的发展。
放射性药物1
![放射性药物1](https://img.taocdn.com/s3/m/de838065ddccda38376bafa3.png)
第二节 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标记
放射性核素 生产
放射性药物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一、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加速 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加速 生产、反应堆生产 放射性核素发生 生产、 器生产、反应堆生产、放射性核素发生 )淋洗获得。 器(generator)淋洗获得。
1.反应堆生产
放射性药物的分类
核素的物理半衰期—长、短、超短半衰期放射 性药物 核素的生产来源—核反应堆、加速器、核素发 生器放射性药物 核素的辐射类型—单光子、正电子、β粒子等 放射性药物 剂型—注射液、口服溶液、胶囊、胶体、气溶 胶等 临床核医学用途—体内、体外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的常用分类
诊断放射性药物: 诊断放射性药物: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 定途径引入体内获得靶器官或组织的影像或 功能参数,亦称为显像剂 显像剂( agent) 功能参数,亦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 示踪剂(tracer)。 或示踪剂(tracer)。 治疗放射性药物: 较长的β 治疗放射性药物:利用发射T1/2较长的β-粒子 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高度选择性浓 集在病变组织而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集在病变组织而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 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14.659h 27.7d 2.7a 44.6d 66.02h 60.2d 8.04d 5.25d 46.8h 2.696d 46.8d
γ)125I 130Te(n, γ)131I
132Xe(n,γ)133Xe 152Sm(n,γ)153Sm 197Au(n,γ)198Au 202Hg(n,γ)203Hg
24Mg(d,α)22Na Mg( ) 50Cr(α,2n)52Fe, Cr( ,2n) Fe, 52Cr(α,4n)52Fe Cr( ,4n)
5.放射性药物
![5.放射性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c739b3dad5bbfd0a7856731d.png)
6 、毛细血管阻断:放射性大颗粒聚合白 蛋白或微球,造成暂时性的肺毛细血管均 匀性栓塞,用于肺显像。几小时后颗粒自 行降解。 7、特异导向结合:根据受体与配基、抗 体与抗原结合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性的 特点,用适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或 抗体,使之导向到含有高密度受体或抗原 的靶器官或靶组织,达到显像或治疗的目 的。
二、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放射性药物的制备方法参照标记化合 物的制备。 §3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检验和管理 一、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检验 (一)物理检验 1、物理性状:从颜色和透明度及大小合 适的颗粒度考虑。 2、放射性核素纯度:要求大于99%。 3、放射性活度:适宜的活度、尤对儿童、 孕妇、哺乳妇用药剂量要慎重。
γ射线能量最好在100~300 kev,此 范围γ射线适合扫描机、γ相机和SPET的 测量。如用于治疗,应选β-或α射线, 以提高治疗效果。射线的能量β-应在1 Mev以下,α应在6Mev以下。 2、合适的物理半衰期:诊断用放射性核 素的T1/2要在满足诊断检查所需时间的前 提下尽可能的短,以减少病人的受照剂量。 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T1/2不宜太短,一般 在1到8天,以保证疗效。
(二)化学检验 1、放射化学纯度:要求大于95%。 2、化学纯度:常采用光谱法测定。 3、PH和离子强度:理想的放射性药物其 PH值应该7.4的等渗溶液。 (三)生物检验 1 、无菌检验和灭菌:一般采用微生物培 养法进行无菌检验。可采用高压灭菌或过 滤除菌。 2 、热源试验:热源是注射后导致发热反 应的毒素,主要是细菌内毒素。放射性药 物在制备过程中要防止带入热源物质。
2、运转及参与代谢:通过某些药物的主 动转运参与细胞内的有关代谢过程研究特 异器官的功能,进行功能测定或显像。例 如,用131I检查甲状腺功能,当碘化物进 入体循环时,被甲状腺细胞摄取。59Fe参 与血红蛋白合成而浓集于骨髓。这些机制 都是运转及参与代谢。 3、离子交换作用:99mTC-焦磷酸盐用于骨 显像,是因为焦磷酸盐能与骨中PO3-4交换, 实现浓聚而进行显像的。
核医学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放射性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f39bde27af45b307e87197ff.png)
第六节 放射性药物研究进展
1. 代谢显像剂(metabolic imaging agent)
• 发射+或γ射线 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大都是缺中子核素,往
往通过+衰变发射正电子,或因电子俘获(EC)发射特征X射线,许 多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单能γ 射线。 • 半衰期短 病人使用时所受辐射剂量小,可以多次作重复检查。但 是有些核素的半衰期太短,制备相应的化合物需要特殊的快速化学分 离装置,如11C、13N、15O、18F等均用化学黑盒子(chemical black box) 合成所需化合物。 • 比活度高 带电粒子核反应生成的核素大部分与靶核素不是同位素, 可通过化学分离得到高比活度或无载体的放射性核素。例如Zn(p, xn)67Ga和18O+(p,n)18F等。 • 用途广 生产的正电子发射体 11C、13N、15O等,由于它们的稳定同位 素是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加上半衰期短、能发射发射+或γ 射线, 在生命科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 来源
加速器(accelerator)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radionuclide
generator)
核反应堆
Nuclear reactor
反应堆生产医用放射性核素
反应堆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品种多,成本低,是目前医用放射 性核素的主要来源。反应堆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大多是丰中子 核素。
医用回旋加速器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2501825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c.png)
3、物理半衰期:要能保证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给药和完成显像过程。
4、必须具有良好的定位性能(血池显像 剂除外),还要求血液清除快、进入靶 器官快(即定位快)、靶/非靶器官的放 射性比值高。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特点
1、以半衰期较长的β-粒子为宜。因其电离密度大, 在局部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比同能量的X线和γ射线 大得多;同时它在组织内具有一定的射程,能保 证一定的作用范围,而对稍远的正常组织不造成 明显损伤。
放射免疫分析 免疫放射分析 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 放射性自显影
核医学
体内诊断 照相,SPECT, PET
功能测定 eg. Na131I, 测定甲状腺功能
热区:111In-McAb, 直肠癌 功能显像
冷区:11C-棕榈酸,心肌显像
刀
治疗
体外治疗
敷贴法: 90Sr, ,表皮毛细血管瘤 60Co针:治疗食道癌
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一、正确使用总原则: 1、正当性判断 2、最优化分析 3、在保证显像或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放
射性剂量必须尽量小。 二、小儿使用原则:不作首选,用量较成
人小。
三、育龄妇女应用原则:妊娠期禁用,哺乳 期慎用。
四、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放射性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注射了一般 皆能耐受而且没有超过一般用量的放射性药 物后出现异常生理反应,与放射性本身无关, 而是机体对药物中的化学物质的一种反应。 发生率为万分之二左右,主要为变态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少数为热源反应。
临床常用99Mo-99mTc 发生器有两种:裂变 型99Mo-99mTc 发生器、凝胶型99Mo-99mTc 发生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正电子核素
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是目 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 药物。
葡萄糖
18F-FDG
( 2) 单光子( SPECT) 放射性药物
SPECT即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首先病人需要摄入含有半衰期适当的放射性同位素 药物,在药物到达所需要成像的断层位置后,由于 放射性衰变,将从断层处发出γ光子,位于外层的γ 照相机探头的每个灵敏点探测沿一条投影线进来的γ 光子,通过闪烁体将探测到的高能γ射线转化为能量 较低但数量很大的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 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得到的测量值代表人 体在该投影线上的放射性之和。
加速器生产:贫中子核素,无载体,价格高 11C、13N、15O、18F、 67Ga 、201Tl
反应堆生产:富中子核素,有载体,价格低 99Mo、125I、131I、32P、14C、 3H、89Sr、133Xe、186Re、153Sm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99Mo-99mTc发生器、 188W-188Re发生器、 82Sr-82Rb发生器 68Ge-68Ga发生器、 81Rb-81mKr发生器
二.放射性药物的分类(按用途)
放射性药物
体用放射性药物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显像放射性药物
非显像放射性药物
三.放射性药物的三个来源
O 1、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 O 2、加速器(accelerator) O 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
常用放射性治疗药物半衰期、能量及射程: 131I——8.04天,β射线最大能量1.46MeV 32P ——14.3天,β射线最大能量1.7MeV,最大射程8mm。 89Sr ——50.6天,β射线最大能量1.46MeV,最大射程8mm。 153Sm ——46.8小时,β射线最大能量810keV。
五.放射性药物使用的辐射防护
工作人员一年接受的辐射累积剂量限值
剂量限值
职业人员
学生
年有效剂量
年当量剂量 眼晶体 皮肤 手足
50mSv/a (5年平均值<20mSv/a)
150mSv/a 500mSv/a 500mSv/a
6 mSv/a
50 mSv/a 150mSv/a 150mSv/a
公众
1mSv/a
15mSv/a 50mSv/a
什么是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 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是用于机体内 进行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 化合物或生物制剂。放射性药品含有放射性 核素, 能放射出 α 射线、 β 射线和 γ 射线。 它是一种须经省、 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 部门批准的医院制剂,不可以进入市场,不 能销售。
----
放射性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除注意公众防护 外,更应注意工作人员本身的防护,尽量 减少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防止污染环 境。【6】
个人防护原则及措施
1、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射线的时间 每次受到辐射剂量的大小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接触时间愈长,受到辐射剂量愈大,所以应尽量 缩短操作过程,减少与放射性药品接触时间,是 个人防护重要的一环。
SPECT显像剂常用放射性核素—99mTc
常用药物:99mTc 1、发生器产生,每日可进行淋洗生产,操作简便; 2、半衰期为6.02小时; 3、纯γ射线; 4、140KeV; 5、靶器官摄取高;
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发射纯β-射线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32P、89Sr等。 发射β-射线时伴有γ射线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131I、153Sm等。 131I目前仍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 89SrCl2、153Sm等放射性药物在骨转移癌的缓解疼痛治疗中 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母牛)
O 是从长半衰期母体核素衰变产物中分离出短半衰 期子体核素的装置
99 42
Mo66h994m3Tc6h 9493Tc
(140k
eV
)
O
母体
99Mo 99MoO4-2
吸附剂
Al2O3
子体
99mTcO4-
洗脱剂
生理盐水
峰值时间
23小时
99Mo-99mTc 发生器
放射性药物制备到应用过程
放射性核素 生产
标记 放射性药物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四.放射性药物介绍
一.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 1) PE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PET即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已经合成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注射入体内,等到药物因为其结构特点特异性聚集 到目标地点之后,药物中的短寿命物质发生β+衰变, 释放出正电子,当正电子遭遇到药物中的电子之后, 正负电子发生碰撞发生湮灭,释放出两个同等能量, 沿照同一条直线相反方向发射的光子(γ粒子)。由 于γ粒子的穿透性极强,不容易被吸收或者反应,因 此能够成功的射到体外,被安置在受测部位的γ射线 检测器(光子照相机)检测到。
2、增大与放射性药品源的距离 辐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增大操作人员与
放射源间的距离,可以大大减少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3、采用适当的屏蔽 不同的射线对屏蔽的要求也不同,α射线由于粒子
重、速度慢,故只要一张纸就可以挡住;β射线用有机 玻璃可以挡住,而γ射线则要求用混凝土、铅砖、铅屏 风等作防护层。一般在放射药品源和人体之间放置7个 半值层厚度的屏蔽物,就可使剂量率降低1%。
放射性核素 —— 非放射性载体 (被标记物 )
例 99mTc - MDP
99Mo-99mTc 发生器配套药盒
PET
PET/CT
• 放射性药物的历史 • 放射性药物的分类 • 放射性药物的三个来源 • 放射性药物介绍 • 放射性药物使用的辐射防护
一.放射性药物的历史
1900 年放射性核素被应用于医学。1913 年示踪 原子法的创建开拓了放射性核素的应用领域。1936 年人工制备放射性核素, 并应用于医学。1957 年研 制的99 Mo- 99m Tc 发生器被应用于临床。1974 年 PET 的发明促进了短寿命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药物 的应用。SPECT的应用促进了99m Tc、 123 I、 111 In 放射性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 20 世纪70 年 代开始使用放射性核素。1974 年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将放射性药品纳入药政管理轨道, 并将放射性药品 列为部管药品, 1985 年制订了国家放射性药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