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eccfee7f1922791788e82a.png)
18 童年水墨画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扑腾打碎葫芦蘑菇2.默读水墨染色杂乱拨水拔草浪花粮食3.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第二课时1.[ C]2.(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钓鱼。
(3)垂柳山溪人钓竿红蜻蜓鱼儿(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学写“墨、染”等11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fdb5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8.png)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通过描绘童年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如“水墨画”、“童年”等。
2. 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3. 描述童年的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童年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文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描绘童年的生活。
4.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写作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巩固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共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0de6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d.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共5篇)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难点:结合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
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3、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二、初步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圈出生字和词语。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我:阮恒指点“恒”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阮恒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
(3)检查词语:医院消息确认输血迫在眉睫血型是否掩盖啜泣拳头竭力制止轻柔周围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A、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5~11)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2、交流:A、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
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
4、朗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4)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形标出关键的词语。
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31d0167ec102de2bd8986.png)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溪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融入诗歌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并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歌曲《童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如果让你们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描述一下对童年的理解,你们觉得最合适的语句是什么呢? (板书:童年) 生: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谣,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生:童年是一首诗歌,里面记录了我们成长的快乐。
生: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回忆那快乐的点点滴滴。
师:在你们的心里,童年如此美好。
看得出来,你们的心里藏着的是对童年满满的眷念。
有一位诗人跟我们一样对童年生活充满了喜爱利怀允,在他看来,童年就是一幅幅水墨画。
补充板书:童年的水墨画,指导学生书空生字“墨”,提醒他们注意“墨”字中间的四点机宽,同时读题并简要交流对于“水墨画”的认知。
教师适时简单补充相关内容(水墨画指幼用水墨所作之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
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面的代表。
也称国画,中国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播放诗歌所描述的画面内容,让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适时小结:孩子们,图画上的孩子们生活得开心快乐吗?来,让我们一起聆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边听边注意诗歌中生字词的朗读。
3、学生自主借助拼音检查自己是否读准了生字和句子。
4、自主朗读检查:(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染绿、钓竿、碎了”等,引导学生带拼音自主拼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起”宁的后鼻音,三拼音节,同时注意“举”读第一声。
(3)去拼音再读生字,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适时进行拼读强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30764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0.png)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词语解析:解释并举例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3.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童年情感。
4.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难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3. 词语解析:解释并举例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4.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童年情感。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3. 词语解析:解释并举例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4.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恐龙》精品教案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恐龙》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e63275a8956bec0975e352.png)
第18课恐龙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介绍了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动物。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生:恐龙。
教师板书:恐龙学生齐读。
2.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3.质疑,交流。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2)恐龙吃什么?(3)恐龙是怎样繁育后代的?(4)恐龙为什么灭绝了?二、初读指导,检查自学1.学生初读课文。
2.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卡片“沼、覆、庞、粱、型、畏、戚、谜”。
指名读,教师订正。
(“型”,后鼻音。
)3.指名读,竞赛读。
4.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生: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生: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生:神秘:高深莫测。
使琢磨不透的。
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生: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生: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生: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生:望而生畏:畏,害怕。
看到了就害怕。
生: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5.自由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6.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约、亿、茂、剑、展、脑、短、齿、卵、尚”生:“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生:“约、亿、脑、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茂”下面是“戊”不是“戍”。
7.用钢笔描红。
8.齐读生字词。
9.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自评,学生互评。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恐龙的亲戚。
(4)恐龙吃什么。
(5)恐龙如何繁育后代。
(6)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团。
3.试着分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cf291f121dd36a32d8233.png)
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
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
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高兴的、有趣的事情,再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进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1.认识本单元的3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透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在阅读中拓展想象,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18.童年的水墨画…………………………………………………………… 2~3课时19.剃头大师………………………………………………………………… 2~3课时20.肥皂泡…………………………………………………………………… 2~3课时21*.我不能失信……………………………………………………………… 1~2课时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童年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文中的同龄人进行心与心的体验和交流。
18.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片段◆读想结合,走进画面。
(教学重点)师:读了《溪边》,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大家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2: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https://img.taocdn.com/s3/m/7ad89f8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4.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珍惜童年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4. 教学目标:见上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4. 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1. 童年生活场景2. 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3.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3. 课下搜集关于童年的诗歌、故事等,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三下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三下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1bf9946bd97f192279e9a7.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AB一、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8课《儿童诗三首》,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
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目标:1.认识染、爽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四、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五、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1)老师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
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1ae31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8.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第18课《童年的⽔墨画》精品教案18.《童年的⽔墨画》教学设计教学⽬标:指导学⽣按⼀定的⽅法欣赏⼉童诗,激发学⽣阅读⼉童诗的兴趣,并能进⾏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语⾔美、画⾯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准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墨画》的纸张,让学⽣⾃⼰预习,并进⾏⼀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童年》。
2、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童⽂学家的《童年的⽔墨画》。
⼆、交流摘录笔记,感知⼤意1、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个表⽰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1、从学⽣摘录的词句⼊⼿,引导品味⼀节诗的语⾔美,画⾯美,并进⾏朗读。
2、提炼欣赏⽅法。
3、学⽣⾃⼰按⽅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活的⼀些⽚断,再⼩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童诗。
第18课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什么?2、怎样理解“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
”这句话的意思?原⽂:洗澡我是⼀个顽⽪的星孩⼦,爱在银河⾥洗澡。
⼀天,妈妈不在家,我叫上三个⼩伙伴。
偷偷摸摸去洗澡,妈妈知道赶来了。
妈妈追、我们逃。
⼀脚滑出银河外,妈妈伸⼿抓不住。
赶紧也跳下,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
参考答案:1、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星孩⼦偷偷洗澡,被妈妈发现,在红旗上安了家。
2、星妈妈带着四个星孩⼦看见了红旗在天空中飘扬,就落到了红旗上,变成了五星红旗。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想像⼀下,诗⼈可能和孩⼦谈什么内容?原⽂:风筝⾦波春天,在我敞开的窗⼦上,挂着⼀只断线的风筝。
那根闪光的尼龙丝,在春风⾥飘动、飘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e28a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9.png)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宇宙的另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宙的奥秘。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读写。
3. 能用完整的句子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 增强环保意识,关爱地球家园。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宇宙的另一边》,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3.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宇宙的想象和看法。
4. 观看相关视频,拓展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 掌握生字词,正确地读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难点1. 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宇宙的另一边》PPT、相关视频、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宇宙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学习: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想象和看法。
4. 观看视频:观看宇宙相关视频,拓展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宇宙的另一边2. 课文主旨:探索宇宙的奥秘3. 生字词:展示生字词卡片,标注重点词语。
作业设计1. 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写一篇关于宇宙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想象和看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确保他们能正确地读写。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771f0f705cc1755270910.png)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帮助自己的朋友。
课后
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我通过引导学生从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心理,从这点入手,以点带面,统领整个教学。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
2、引导学生从“啜泣ຫໍສະໝຸດ 、“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
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
4、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
5、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四、品读,回归重点,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阮恒“怕失去生命”和“怕失去朋友”两句话中间加一个字,来表现在阮恒的心中朋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18.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牛和鹅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牛和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b5cc4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0.png)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事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学习课文《牛和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出课文主题。
新课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欺负”“神气”“不屈不挠”等词语。
巩固练习1. 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新人教版)《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新三下第18课)
![部编版(新人教版)《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新三下第18课)](https://img.taocdn.com/s3/m/fc10e261cf84b9d528ea7a37.png)
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墨、染、碎”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0个生字,会读写“水墨画、染绿、钓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场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3.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描绘的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诗歌意境,感受儿童可爱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欢乐美好,体会儿童在大自然间的天真快乐的心境。
【教学重点】1.会认“墨、染、碎”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0个生字,会读写“水墨画、染绿、钓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播放歌曲《童年》)童年如诗,充满了奇思妙想;童年如画,溢满了五彩斑斓;童年如歌,萦绕着欢快悠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儿童诗,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三幅美妙的图画。
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打开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幸福快乐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和后鼻音“腾、浪”。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竿、蘑、菇、葫”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墨”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腾、碎、爽、溅”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拨、浪”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字谜示例:黑土地,上下立,变成水,能写字。
(谜底:墨)对比识字示例:竿(竹竿)—干(干净)—杆(笔杆)拨(拨动)—拔(拔牙)—泼(活泼)浪(波浪)—狼(狼皮)—狠(凶狠)(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朱德的扁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朱德的扁担](https://img.taocdn.com/s3/m/9a3ac17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b.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朱德的扁担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朱德的扁担》,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
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
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
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3.齐读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难点:
结合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3、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圈出生字和词语。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我:阮恒指点“恒”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阮恒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
(3)检查词语:
医院消息确认输血迫在眉睫血型是否掩盖啜泣拳头竭力制止轻柔周围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A、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5~11)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2、交流:
A、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
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
4、朗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4)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形标出关键的词语。
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B、输血迫在眉睫。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
A、“迫”的部首是(),再查()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B、小姑娘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
C、指导朗读。
4、小结
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
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
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A、出示生字词。
B、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
A、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
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B、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
C、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A、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B、出示: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C、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
4、有感情地朗读。
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
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从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
要求: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
〔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