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课前复习1.欧姆定律UR U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I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2.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公式:R=ρl S,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ρ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2.电阻率ρ(1)单位:欧姆·米,符号:Ω· m.(2)变化规律: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应用:电阻温度计、标准电阻等.课堂教学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目的: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器材:米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器、金属丝、电源、开关、导线实验原理:由R=ρl/S 得ρ =RS/l. 由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金属丝电阻R. 用米尺测出长度l ,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计算截面积S. 实验过程:1、伏安法测电阻R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仪器的选择(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测量电路的选择(安培表是内接?外接?)(3)控制电路的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实验器材: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ΩA.量程是0~0.6A ,内阻约为0.5 Ω的电流表;B.量程是0~3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C.量程是0~3V,内阻约为6kΩ的电压表;D.量程是0~15V,内阻约为30kΩ的电压表;E.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为2A 的滑动变阻器;F.电池组(3V);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时电流表选电压表选在框内设计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数据处理:2.测量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和长度L 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 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2) 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技巧螺旋测微器: 1、螺旋测微器的结构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原理: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D 每旋转一周,F 前进或后退0.5mm。
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的教学改进
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的教学改进
作者:张生斌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第07期
1 问题的提出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但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做本实验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①金属丝电阻率较小,闭合开关S前,易忘记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通过的电流会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用0~0.6A量程)
②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带来的误差较大。
③金属丝电阻值较小,通过电流较大,时间长了,就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变化较大。
为了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以上问题,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笔者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介绍如下。
2 改进实验的方案
2.1 器材介绍
金属丝,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R0,螺旋测微器,米尺,直流电源,滑片,接线柱两个,导线若干,开关。
2.2 方法与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安装实验装置,把被测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接线柱a、b上,在金属上安一个小金属滑片c,如图1甲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电路中R0是保护电阻(已知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金属丝的电阻,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3)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记录电流表的读数I0,改变滑片c的位置,分别测出长度L及所对应电压值U,多测几组数据,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4)在坐标纸上建立一直角坐标系,纵坐标表示电压,横坐标表示滑片c所对应金属丝的长度L,对实验数据进行描点,用平滑曲线把各点的数据连起来,便得到U-L图像,如图1乙所示。
(5)将测得d、L、R的值代入电阻率公式:。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案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掌握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以及与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能够通过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
2.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电阻率与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2.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四、教学用具
1.金属丝、电源、电阻箱、导线等实验器材。
2.万用表、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
3.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引出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
2.新课教学:讲解电阻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并通过实验演示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3.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
4.归纳小结:总结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反思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电阻率和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2.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案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案教案: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其在电学中的重要性;2.掌握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金属丝、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等;2.实验器材:电阻率计算公式、实验报告书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材质的金属丝,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丝的特性以及金属导电的原因,并引出电阻率的概念。
2.理论讲解(15分钟)a.概念介绍:电阻率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的物理量,用ρ表示,单位为Ω·m。
它与材料的导电性能密切相关,是材料本身的属性。
b.计算公式:电阻率ρ=RA/l,其中R为电阻,A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为金属丝的长度。
c.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 为电流。
3.实验操作(40分钟)a.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将金属丝拉直并固定在导线上。
(2)接通直流电源,连接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适当范围。
b.实验操作步骤:(1)将电流表接入电路,调节电流大小为恒定值。
(2)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记录不同电流对应的电压数据。
c.实验注意事项:(1)确保金属丝表面清洁,避免对实验曲线产生影响。
(2)电阻箱阻值应选择适当范围,保证测量精度。
4.实验数据处理(30分钟)a.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组实验的电阻值,以及金属丝的横截面积和长度。
b.画出电流-电压曲线,并根据曲线拟合求出斜率k。
c.利用公式ρ=RA/l和R=V/I,计算电阻率ρ。
5.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
a.比较不同金属丝的电阻率,讨论导电性能的差异。
b.探究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率的影响。
c.总结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实验报告书撰写(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书。
测量金属丝电阻率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一、导入基础知识回顾1、电阻: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的比值.R=U/I,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U、I无关.2、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R=ρL/S3、电阻率:电阻率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由材料决定,但受温度的影响.二、知识讲解(一)考点解读一、测金属丝的电阻率1.实验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图2.实验目的(1)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3.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 x,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4.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 0.6 A),电压表(0 3 V),滑动变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5.实验步骤(1)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πd 24。
(2)电路连接: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U 、I 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表格中,断开开关S ,求出电阻R x 的平均值。
(5)拆除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6.数据处理(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①用R x =U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②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U 、I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 x S l =πd 2U4lI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案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接触电路和器材的选择。
2、熟练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3、掌握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常用电学仪器及正确读数,学会根据原理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整体学生的实验素质。
三、德育目标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实验器材和设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严紧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原理;(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3)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
[教学难点](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2)实验中的重要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教具]多媒体[教学设计]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目的: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R ,根据电阻定律,金属的电阻率ρ=RS /L =πd 2R /4L 实验器材:金属丝、千分尺、安培表、伏特表、(3伏)电源、(20Ω)滑动变阻器、电键一个、导线几根【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瓦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0.4毫米左右,电阻5~10欧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选3伏直流电源,安培表选0 0.6安量程,伏特表选0 3伏档,滑动变阻器选0 20欧。
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 =πD 2/4.(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
(3)根据所选测量仪器和选择电路的原则画好电路图1,然后依电路图按顺序给实物连线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测量金属丝电阻率教案以及教学反思1
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目标:1. 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2.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式,知道“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接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取两种连接方式3. 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4. 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电流表两种接法地误差来源以及减小误差地方法2. 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的合理选取3. 螺旋测微器以及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书方法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展示初中时使用过的电流表的两种接法在初中阶段,我们认为两种接法式完全相同的,但是实际上,这两种接法是有所区别的(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两种接法会有不同:电流表电压表都有内阻)具体分析:测测测I U =R ,此时:真测U U =,v I I I +=真测 而:测测测I U =R ,故此时R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提出问题:如何尽可能减小误差?此时误差来自电压表分流,由分流特点:待测电阻越小则电压表分流越少,可知此时实用于小电阻的阻值测量。
测测测I U =R ,此时真测I I =,A U U U +=真测 而:测测测I U =R ,故此时R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此时误差来自于电流表分压,由分压特点:待测电阻越大则电流表分压越少,可知此时适用于大电阻的阻值测量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待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100Ω算不算大?(引导学生思考,大小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结论:x R 的平方与v A R R 相比较,如果大于则为大电阻使用内接法,如果小于则为小电阻使用外接法。
(口诀:大内偏大、小外偏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第二部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1. 限流式接法(一上一下式)R=0时 E E x =R=R 时xR R E I +=,且x x IR =E 故,E R R R E x x x +=此时E 的取值介于二者之间特点:1.电压不能从零开始调节,调节范围较小,但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2:能量消耗小2. 分压式接法(二下一上式)如果打在A 点:此时E =x E如果打在B 点:此时0E x =则此情况下:x E 的调节范围为0到E特点:1. 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调节,范围较大,但是电路较为复杂2. 能量消耗较大提问:那什么时候使用分压式接法,什么时候使用限流式接法?如果限流式和分压式都可以的情况下优先使用限流式提问:那什么时候必须使用分压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加以补充得出结论:零起必分、滑小必分、烧表必分第三部分: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一、螺旋测微器(一)特色:适用于测量硬度较高或不易产生形变的物体。
高中物理_ 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学设计滑动变阻器、电键、和足够的导线外,还需要下列哪些实验器材()A.螺旋测微器 B.游标卡尺C.米尺寸 D.直流电源2.要达到“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目的,必须测出的物理量有()A.金属丝的长度 B.金属丝的直径C.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D.金属丝中的电流3.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米尺反复测量三次导线的总长,求出其平均值,然后将导线接入电路.B.估计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实验电路. C.实验时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D.用伏安法测电阻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测出多组电流、电压值,计算出多个电阻值,求出其平均值.4.伏安法测定一段电阻值约为5Ω左右的金属导线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A.电池组(6V,内阻1Ω);B.电流表(0→3A,内阻0.1Ω);C.电流表(0→0.6A,内阻0.5Ω);D.电压表(0→3V,内阻3kΩ);E.电压表(0→15V,内阻15kΩ);F.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1A);G.滑动变阻器(0→2000Ω,额定电流0.1A);《测金属丝的电阻率》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大多数年龄在15-17岁之间,属于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但他们在实验仪器的使用中,没有接触过螺旋测微器,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比较大的问题,本次我们用同组互助的形式完成本节实验。
《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效果分析点评:两大亮点“亮”出精彩课堂本节课是一堂实验操作课,课前,教师利用科学家贡献导学的方式,将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科学创新思想引领社会发展的宗旨传输于同学,本节课的第一大亮点就是合作探究,第二大亮点是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及时生成,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高二【物理(人教版)】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方案2: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学生】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选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注意其分度值为0.01mm,可读到0.001mm。
2. 电阻丝电阻的测量初中我们就学过使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需要测量电压和电流两个物理量,那么就要选择合适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第一步,选择电表量程。
【问题1】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流和电压,电流表和电压表应该选择什么量程?【学生】电源电压约3V,因此电压表选择0~3V量程,由于待测电阻丝阻值大约为10Ω,电路中最大电流约为3除以10,大约为0.3A,因此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
第二步设计测量电路,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有两种,一种是电流表内接法,另一种是电流表外接法。
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电表,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两种测量电路都存在系统误差。
我们分别对其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本实验选用的测量电路。
电流表内接法:根据电路图可知,电流表测量流过电阻R x电流,是准确的,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流表和电阻R x两端电压之和,那么电压表测量值偏大,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电流表分压。
R测为虚线框中电流表和电阻R x串联的总电阻。
计算相对误差:根据相对误差可知,对于确定的电流表,待测电阻R x阻值越大,相对误差就越小,电流表内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
电流表外接法: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电阻R x两端电压,是准确的,电流表测量的是流过电压表和电阻R x总电流,电流表测量值偏大,产生误差原因是电压表分流。
R测为虚线框中电压表和电阻R x并联的总电阻计算相对误差:根据相对误差可知,对于确定的电压表,待测电阻R x 阻值越小,相对误差酒越小,电流表外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
【问题2】本实验电流表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请同学们根据实验器材中的数据分别计算两种接法的误差,并进行选择。
【学生】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外接法相对误差较小,所以测量电路选择电流表外接法。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3.6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案
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接法。
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图乙所示。
U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为________mm。
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测量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由于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 m=ER=0.15 A,所以电流表应选A1;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地测出电阻丝的阻值并能改变电阻丝的测量长度和进行多次测量,且能有效地控制不超出电压表的量程,所以供电电路应用分压式,滑动变阻器应选R1。
(3)供电电路用分压式,RR A=305=6,R VR=3 00030=100,RR A<R VR,所以测量电路应用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如图所示。
(4)由R=ρLS得ρ=RSL=πd2R4L,又有R=UI,得ρ=πd2U04IL0。
答案(1)0.183(0.182~0.184)(2)V1A1R1(3)见解析图(4)πd2U0 4IL0四、学习评价1.(伏安法测电阻)小明对2B铅笔芯的导电性能感兴趣。
于是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值。
(1)图甲是部分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电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线并在图甲中画出。
甲(2)小明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铅笔芯的伏安特性,并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描到U-I图上,如图乙所示。
在图中,由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________(填“○”或“×”)表示的。
乙(3)请你选择一组数据点,在图乙上用作图法作图,并求出这段铅笔芯的电阻为________Ω。
解析(1)由题图乙中的电压、电流数据可知电压表应选择0~3 V量程;2B铅笔芯电阻为小电阻,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如答案图甲所示。
(2)由于外接法测得的电阻比内接法测得的电阻要小,故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表示的。
(3)如答案图乙所示,若斜率为铅笔芯的电阻,用“×”数据点连直线,考虑误差因素,R =(1.1~1.3)Ω;若用“○”数据点连直线,同理得R=(1.5~1.7)Ω。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案篇一:河北省高中物理实验10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第二部分高中物理实验物理选修3-1实验10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掌握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
2.复习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3.研究由于电表的接入而造成的系统误差及克服方法。
伏特表,安培表,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米尺,金属电阻丝(50cm—100cm),电键及导线。
根据电阻定律,一段金属丝的电阻值:LR=(1)S其中L为金属丝长度,S为横截面积,为金属电阻率,这是一个用来表示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电阻率反映了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
电阻率大则说明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差,电阻率小则说明这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好。
如铜和铝的电阻率分别为0.017欧·毫米2/米和0.028欧·毫米2/米(在200C),而绝缘体的电阻率非常大,其数量级一般都在1012-1022欧·毫米2/米之间。
例如常用的绝缘材料硬橡胶其电阻率为1019-1022欧·毫米2/米。
必须指出的是电阻率不仅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
一般温度升高时电阻率随之增大,从而使导体的电阻值变大。
这种效应在导体中通过电流使导体升温时尤为明显。
例如220伏,100瓦的白炽灯泡,其热电阻为484欧姆,而不通电时的冷电阻只有40欧姆左右。
从(1)式可导出RS(2)L由(2)式可以看出,如果测出某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和对应的电阻值,就可以计算出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对于给定的电阻丝(实际上是一段合金电阻丝),我们用米尺量出其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它的直径代入公式S=D/4,然后计算出其横截面积,用欧姆定律R=U/I计算出电阻。
把测量出的物理量代入公式(2),可求出电阻丝的电阻率。
测电阻的方法是通过伏特表和安培表测出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丝的电流,然后借助于欧姆定律间接求出的,所以称为“伏—安法测电阻”。
12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以读到毫米的千分位。
测量金属电阻的电阻率教案
测量金属电阻的电阻率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2)深化对电阻的认识,掌握电阻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掌握电阻率的概念,知道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点评:在课程标准中,有关《电阻定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平动词——“知道”,属于知识目标中四个水平中的最低水平。
但教师给出的目标中“掌握电阻定律”、“掌握电阻率的概念”都是第三层级的水平要求,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对《电阻定律》的知识要求。
对于非学科重点知识,将教学要求提到如此的高度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2.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同学们学习了电阻的定义式R=U/I,电阻与U和I没有关系,只与导体本身的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知识,同学们可以猜出: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2)方案交流学生提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将几种不同的金属丝串联,控制电流不变,研究电压、导体的某一属性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将几种不同的金属丝并联,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导体的某一属性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经过讨论,师生决定采用串联的方式实施测量,和书本上的要求相一致。
教师在这里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次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每一次操作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示数的意义,让学生出充分认识到控制变量在本实验中的意义。
3)学生实验根据学生的方案实施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的一个要求,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点评:科学探究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系列活动,要让学生经历一次比较简单但环节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一般情况下总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师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这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即去掉一些环节,突出某些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限开放。
高中物理必修三恒定电流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试验课试验报告精品课程设计
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精品课程设计)一、教学内容(一)、核心知识点:1、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2、伏安法测试电阻(内接法外接法)3、电阻定律4、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二)、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方法本节为学生分组的实验课,通过实验能反映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及实验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常用电学仪器的使用及其读数、实物电路的连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毫米刻度尺的读数;螺旋测微器的正确使用及其读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和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1)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原理;(2)伏安法测试电阻.(3)根据原理图连接电路(4)实验操作注意事项(5)实验数据的处理(6)实验误差分析二、学业要求学业要求1:科学探究素养提升1、能提出并准确表述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物理问题。
2、能在他人指导下制订实验方案。
3、能选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实验。
4、能考虑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5、能分析实验数据,测得金属丝的电阻率。
6、能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在报告中能呈现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表格,以及数据分析过程和实验结论。
7、能进行反思与交流。
8、注意提升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器材的选用能力和误差分析能力。
学业要求2:科学态度与责任 1、能认识物理测量的精度依赖于实验器材。
2、测量是有误差的。
3、有主动应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4、能体会电能的使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课程设计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第一课时:实验准备第二课时:分组实验第三课时:实验报告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共3课时)第一课时:实验准备1、伏安法测电阻(内接法外接法)2、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原理(电阻定律、欧姆定律)3、滑动电阻器的分压、限流两种连接方法。
4、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复习)5、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共3课时)第二课时:分组实验1、讲授实验原理(电路图)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仪器选择及操作规范2、电学实验操作规范(连接电路)3、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高中物理_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课前复习1.欧姆定律根据欧姆定律得到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2.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公式:R =ρl S ,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ρ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2.电阻率ρ(1)单位:欧姆·米,符号:Ω·m .(2)变化规律: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应用:电阻温度计、标准电阻等.课堂教学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目的: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器材:米尺 螺旋测微器 电流表电压表 滑动变器、金属丝、电源、开关、导线实验原理:由R=ρl/S 得ρ=RS/l.由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金属丝电阻R.用米尺测出长度l ,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计算截面积S.实验过程:1、伏安法测电阻R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仪器的选择(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测量电路的选择(安培表是内接?外接?)(3)控制电路的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 UR I实验器材: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ΩA.量程是0~0.6A,内阻约为0.5Ω的电流表;B.量程是0~3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C.量程是0~3V,内阻约为6kΩ的电压表;D.量程是0~15V,内阻约为30kΩ的电压表;E.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F.电池组(3V);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时电流表选电压表选在框内设计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数据处理:+ -电阻R/Ω2.测量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和长度L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技巧螺旋测微器:1、螺旋测微器的结构: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原理: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D每旋转一周, F前进或后退0.5mm。
高中物理_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课件设计
截面积S.
5
伏安法测电阻R
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仪器的选择(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2)测量电路的选择(安培表是内接?外接?) (3)控制电路的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
实验器材:
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Ω
A.量程是0~0.6A,内阻约为0.5Ω的电流表;
B.量程是0~3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
RU I
导体的电阻R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 跟导体中的电流I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
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
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
R l
S
是比例常数,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
1、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 的物理量,且受温度影响。
R /
金属丝的电阻 R =__________。
测量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和长度L
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 (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技巧
螺旋测微器 1、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可动刻度 固定刻度
测砧 测量螺杆
微调旋钮
锁紧 螺母
旋 钮
最小分度 尺架
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F
B
E
D
原理: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 D每旋转一周, F前进或后退0.5mm。 可动刻度 E上的刻度为50等份小格, 每一小格表示0.01mm。
3、螺旋测微器读数
实际测量时, 分度线不一定 正好与读数基 线对齐,因此 还必须往下估 读0.001mm。
可见,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mm”为 单位,小数点后必有三位。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 出大于半毫米的大数部分,再从螺旋尺上读出小于 半毫米的部分,二者之和就是被测物体的总长度。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导学案粤教选修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一、 学习目标1. 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2. 强化对螺旋测微器及常用的电学仪器的使用。
二、 重点难点1. 电路的选择、设计及实物连图1. 实验原理 由电阻定律S l R ρ=得lS R =ρ。
金属导线的电阻R 用伏安法测量,金属导线的长度l 用 测量,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S 可由其直径d 算出,即2)2(d S π=,d 可由 测出。
2. 实验器材○1 金属丝 ② 螺旋测微器 ③ 电流表 ④ 电压表 ⑤ 直流电源 ⑥ 滑动变阻器 ⑦ 电键一个⑧ 导线若干 ⑨ 米尺3. 实验原理图思考:电流表为什么采用外接法?4. 实验步骤a) 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填入实验记录表格,求出其平均值d ,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2)2(d S π=;b) 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c) 根据电路图连好实物图,把滑动触头调节到连入电路中阻值最大的位置;d) 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 。
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并记录数据,断开电键S ,求出导线电阻R 的平均值。
也可采用U-I 图象法,求电阻R 。
e) 计算金属的电阻率S Rlρ== ,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5. 注意事项a) 在本实验中,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R 比真实值偏 ;b) 由于所测金属导线的电阻一般远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故一般采用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先学案法;c)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值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 ,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 。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例1]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金属导线长约0.8 m ,直径小于1 mm ,电阻在5 Ω左右,实验步骤如下:(1) 用米尺测量金属导线的长度,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在金属导线的不同位置用________测量直径,求出平均值d 。
高中物理_ 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学设计
滑动变阻器、电键、和足够的导线外,还需要下列哪些实验器材()A.螺旋测微器 B.游标卡尺
C.米尺寸 D.直流电源
2.要达到“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目的,必须测出的物理量有()A.金属丝的长度 B.金属丝的直径
C.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D.金属丝中的电流
3.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米尺反复测量三次导线的总长,求出其平均值,然后将导线接入电路.
B.估计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实验电路. C.实验时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D.用伏安法测电阻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测出多组电流、电压值,计算出多个电阻值,求出其平均值.
4.伏安法测定一段电阻值约为5Ω左右的金属导线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
A.电池组(6V,内阻1Ω);
B.电流表(0→3A,内阻0.1Ω);
C.电流表(0→0.6A,内阻0.5Ω);
D.电压表(0→3V,内阻3kΩ);
E.电压表(0→15V,内阻15kΩ);
F.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1A);
G.滑动变阻器(0→2000Ω,额定电流0.1A);。
11.3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设计)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3节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设计【提问】测金属丝的长度应选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测量工具:毫米刻度尺;分度值1mm,可估读到0.1mm;测量思路:测量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有效长度,多测几次求取平均值。
【例】毫米刻度尺的使用。
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测量时应精确到_____mm,估读到_____mm。
请读出下图中物块的长度。
【提问】测金属丝的直径应选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测量思路: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间接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测量方法:①若选刻度尺,利用累积法测直径;②选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直径,在电阻丝的不同位置测量3次,求得直径的平均值。
【提问】怎样测量导体的电阻呢?电路图:【讲述】连接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时,电表有两种常见的接法,分别是:①电流表接在电压表两接线柱外侧,通常叫“外接法”。
②电流表接在电压表两接线柱内侧,通常叫“内接法”。
【提问】因电流表有分压、电压表有分流作用,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有误差,那么,实际应用中该如何选择呢?【提问】当电流表外接时,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计算得到的电阻表达式是怎样的?与实际值的差别是怎样的?【提问】当电流表内接时,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计算得到的电阻表达式是怎样的?与实际值的差别是怎样的?【提问】内接法与外接法怎样选择?当R xR A >R VR x(即R x>√R A∙R V)时用内接法。
当R xR A <R VR x(即R x<√R A∙R V)时用外接法。
当R xR A =R VR x(即R x=√R A∙R V)时两种接法均可。
【讲述】“内外接”方法的另一种选择方法——试探法。
如图,按内外接的方式依次连接,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
若伏特表示数有明显变化,即∆II <∆UU,用外接;若安培表示数有明显变化,即∆II >∆UU,用内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课前复习1.欧姆定律UR U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I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2.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公式:R=ρl S,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ρ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2.电阻率ρ(1)单位:欧姆·米,符号:Ω· m.(2)变化规律: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应用:电阻温度计、标准电阻等.课堂教学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目的: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器材:米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器、金属丝、电源、开关、导线实验原理:由R=ρl/S 得ρ =RS/l. 由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金属丝电阻R. 用米尺测出长度l ,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计算截面积S. 实验过程:1、伏安法测电阻R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仪器的选择(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测量电路的选择(安培表是内接?外接?)(3)控制电路的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实验器材: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ΩA.量程是0~0.6A ,内阻约为0.5 Ω的电流表;B.量程是0~3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C.量程是0~3V,内阻约为6kΩ的电压表;D.量程是0~15V,内阻约为30kΩ的电压表;E.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为2A 的滑动变阻器;F.电池组(3V);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时电流表选电压表选在框内设计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数据处理:2.测量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和长度L 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 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2) 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技巧螺旋测微器: 1、螺旋测微器的结构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原理: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D 每旋转一周,F 前进或后退0.5mm。
可动刻度E 上的刻度为50 等份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1mm。
3、螺旋测微器读数: 实际测量时,分度线不一定正好与读数基线对齐,因此还必须往下估读0.001mm。
可见,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 mm”为单位,小数点后必有三位。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大于半毫米的大数部分,再从螺旋尺上读出小于半毫米的部分,二者之和就是被测物体的总长度。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1. 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到的,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 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必然带来系统误差;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课堂小结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操作流程及实验原理。
熟练使用螺旋测微器并掌握其读数规则。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学情分析生已有了连接电路的经验和知道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所以 可以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交流,来得出电阻与其影响因 素的定量关系 . 可采取实验探究重方法,理论探究重思维,课堂教学重过程 . 通过师生共同 交流归纳结论来突出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来化解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难点;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来分解实验探究的难点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导体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等自身因素与电阻的定性关系,之 前学习的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又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 让学生在生动、 活泼 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 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有兴趣不是负担” , 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 , 就会产生不断前进 , 渴求新知 , 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 , 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 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 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 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最后, 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 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 且逐步递进,这样的 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 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
再次,小组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但不知道它们的定量关系; 并且学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
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以探究决定电阻的因素为载体,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
教科书中的探究方案二中,通过理论探究得到导体的电阻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后,再用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解决了实际教学中找不到“材料不同,粗细相同的导线”的困难。
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案,这是新教科书从必修开始就做的努力,第二个方案中的逻辑分析则表明科学探究并不仅局限于做实验。
《导体的电阻》研究的是影响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它是电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从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知道,可以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大小,但导体两端电压、流过导体的电流等外界条件并不能决定导体的电阻大小;本节教材是研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等自身因素与电阻的决定关系.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自身因素与电阻的定性关系,之前学习的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又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中既要研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更重要的是突出探究过程. 教学容量较大.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评测练习1.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有关B.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 且与温度有关C.电阻率大的导体, 电阻一定很大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 可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2. (多选 )阻率为 ρ。
那么 , 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 ( )5. 如图所示 , a 、b 、c 为同一种材料做成的电阻 , b 与a 的长度相等 , b 的横截面积是 a 的两倍 ;c 与 a 的横截面积相等 , c 的长度是 a 的两倍。
当开关闭合后 , 三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关系是()A. V 1的示数是 V 3 的 2 倍B. V 1的示数是 V 2 的 2 倍C. V 2的示数是 V 1 的 2 倍D. V 2的示数是 V 3 的 2 倍6. (多选 )为了提高电熨斗的电功率 ,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法A.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粗细但长度长些的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所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 a 、c 两端连在电路中 , 则当滑片 OP 向右滑动时 , 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B. 若将 a 、d 两端连在电路中 , 则当滑片 OP 向右滑动时 , 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减小C.将滑动变阻器以限流式接法接入电路时 D.将滑动变阻器以分压式接法接入电路, 必须连入三个接线柱, 必须连入三个接线3.用电器距离电源为 L , 线路上的电流为 I , 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 U , 已知输电线的电 A. D.4. 两根不同材料制成的均匀电阻丝 , 长度之比 l 1∶ l 2=5∶ 2, 直径之比 d 1∶d 2=2∶ 1, 给它们加 相同的电压 ,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I 1∶I 2=3∶ 2, 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 ρ1∶ρ 2为(()B. 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粗细但长度短些的电阻丝C. 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长度但细些的电阻丝D. 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长度但粗些的电阻丝7.(多选 ) 温度能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 ,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分别为某金属和 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 则 ( )A. 图线 1 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B. 图线 2 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C. 图线 1 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D. 图线 2 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8.给装在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加一电压 ,则通过水银柱的电流为 0.1 A,若将这些水银倒入一个 内径为前者 2 倍的玻璃管内 , 接在同一电压上 , 通过水银柱的电流为多少 ?能力提升1. 目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很高 , 要求里面的各种电子元件都微型化 , 集成度越高 , 电子元件越寸远远小于 R 1的尺寸。
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 则下列关于这两个导体的电阻 R 1、 R 2 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 , AB 为粗细均匀、长为 L 的电阻丝 ,以A 、B 上各点相对 A 点的电压为纵坐 标, 各点离 A 点的距离 x 为横坐标 , 则各点电势 U 随 x 变化的图线应为 ( )微型化、越小。
右图中 R 1 和 R 2是两个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 ,但 R 2的尺 A. R 1>R 2B. R 1<R 2C.R 1=R 2D.无法确定 2.C.a 代表的电阻丝的阻值小于 b 代表的电阻丝的阻值3. 如图所示 , P 为一块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 ,先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极 A 、B 之间 ,然后将它 再按图乙方式接在电极 C 、D 之间 ,设 AB 、CD 之间的电压是相同的 , 则这两种接法相等时间内 在电阻中产生的热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图甲产生的热量比图乙产生的热量多B. 图甲产生的热量比图乙产生的热量少C. 图甲产生的热量和图乙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 因为是形状不规范的导体 , 所以判断不出哪一个产生的热量多4.(多选 )如图所示是插头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阻箱的铜塞拔出的越多 , 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B. 电阻箱连入时要拔出一些铜塞 , 以免电路短路C. 此电阻箱能得到的最大阻值为 10 ΩD. 要想使电阻箱的电阻为 8 Ω, 应拔出的铜塞是 3 和 55. (多选 )如图所示 ,a 、b 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 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的 U -I A. a 代表的电阻丝较粗B. b 代表的电阻丝较粗D. 图线表示两个电阻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已知导体电阻 R=ρ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多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 ,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