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大全

合集下载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龙 则 灵 。 斯 是 陋 室 ,惟 吾 德 馨
这 几句 中“ 独爱 、 鲜有 ” 和“ 世 人、 众矣 ” 一少一多对 比鲜 明, 独善 其身但不能改变 现实 , 明见世风 日 下人心不古而无 可挽 回 , 多么痛苦 无奈的事 情。 —个“ 噫” 把作者 内心 的痛苦纠结展露无遗。 文本长短句 结合, 骈散交错运用 , 抑扬顿挫 , 或 贞贞誓言或惋 措或疑问或感叹, 全 文如峡谷深溪 , 忽急忽缓 , 时而清 流直下 , 时而回旋留连, 摇曳多姿, 跌宕起伏 , 把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 惟妙惟 肖地揭 示 了出来 。 从“ 人欲 ” 到“ 物化” 刘 禹, 他认为宇宙万 物 之所 以无 穷无尽 ,其 原 因就在 于 “ 交相 胜而 已矣 ,还 相用 而 已
20 1 3 } 4
回 谚 研 究 ◎安徽 / 谢 建武 鲁 建
《 陋室铭》 《 爱莲说》 这两篇托 物言 志 的名文被 编者 放在 人教 版 初 中语文 八 ( 上) 第五 单元 同一课 中 ,编者 的 比较 教学 意 图显 而易 见; 但在 实 际教学 中 , 有 的老 师往 往看 到两 者 “ 托物 言志 ”手 法 的 同, 围绕 相 同点 去组织 教学 , 而恰 恰没 有看 到两 文在 “ 托 物言 志 ” 这 “ 同” 的外 衣 下 , 包 裹 着迥 然不 同 的内涵 和 旨趣 这一 巨 大 的 “ 异” , 导致 教学 肤浅 化 ,文本 的精 华 自 白流 失 , 实 是可惜 。 实 际』 二 ,如果 我们 细 心地深 入文本 , 就 会发 现两 文 同曲异调 ,
矣。 ” ( 《 天论》 ) 即在于 自然界充满
着 矛盾 , 各 种力量 互 相斗 争 、 互 相 作用。 “ 祸福 之胚 胎也 , 其 动甚 微 ; 倚伏 之 矛盾 也 , 其理 甚 明 。” 意 思 是说 , 事物包含有 自己的对立面 , 这 对立 面起 初是胚 胎 ,即是 一 种 现 实 的可能 性 。 但是, 随着 对立 面 的相 互 斗 争 、 相互作用 , 胚胎( 即 可能性 )便合乎规律地变成现实 即转化 为新 的事 物 。他 着 力地 阐 明了“ 力” 与“ 命” , 即人 的主观能 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他认为 人 力 能胜 乎天 ,但他 强 调人力 胜 天在 于 “ 明理 ” , 而“ 明理 ” 在 于 认 识“ 势” 中之“ 数” 。这就很好地解 释 了为什 么他屡 次被 贬却 越 战越 勇, 原 来是 这种 积极 进 取 的人生 观决 定 了他 的生活 态度 , “ 惟 吾德 馨” 、 “ 谈 笑有鸿儒 ” 、 “ 可 以调素 琴, 阅金经” , 一个谈笑风生、 情趣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一、陋室铭1.作者简介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中国唐代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2.内容概述陋室铭是一篇描写自然环境与人生哲理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自己贫穷而简陋的居所进行描绘,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3.文本分析在陋室铭中,作者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世俗浮华的抵制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他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比喻来形容陋室与精神境界的关系,以此来强调内心的清净和高尚。

4.主题思想陋室铭的主题思想是“精神超越物质”。

作者认为,物质贫乏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高尚品质。

他以自己的陋室为例,告诉人们应当追求内在的美和精神的清净。

5.体裁特点陋室铭是一篇散文,具有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环境,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平实的语言触动读者的心灵。

二、爱莲说1.作者简介爱莲说的作者白居易,是中国唐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纯美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

2.内容概述爱莲说是一首描写荷花美丽和品质高尚的诗歌。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纯洁和高尚美的追求。

3.文本分析在爱莲说中,作者以抒情的笔触,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优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纯洁和高尚美的追求。

他通过对荷花花香和花态的描写,赞美了荷花的品质和境界,与自己的理想契合。

4.主题思想爱莲说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纯洁和高尚美”。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尚美的向往和追求。

他以荷花为比喻,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追寻。

5.体裁特点爱莲说是一首七言绝句,具有优美的诗意和鲜明的艺术形象。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描绘,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附件:1.陋室铭全文2.爱莲说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质生活: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食物、衣物、住宿等物质需求。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正文:一、译文1:《陋室铭》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嵩高细骨嶙,劒佩声单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爱莲说》爱莲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脉迷蓝,青枫古渡,浩浩江水荡孤帆。

风起时,百花争妍;风歇时,千柳共舞。

二、注释和解释1:《陋室铭》注释:a:陋室铭:简称“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骈文。

生活在草莽纷繁、官场腐败的时代,通过描绘朴实的生活环境凸显自身修养和品德的高尚。

b:德馨:指品德高尚、美好。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d:千金散尽还复来:意味着儿女事业兴旺,家庭富裕。

e: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愿因钱财之事而烦恼。

2:《爱莲说》注释:a:落霞与孤鹜齐飞:表达了秋天景色美丽壮观的意境。

b:彭蠡之滨:古代地名,指彭蠡湖边。

c:衡阳之浦:地名,指湖南衡阳的湘江边。

d:迷蓝:迷离的蓝色。

e:青枫古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地名。

f:千柳共舞: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孤傲之美。

附件:1:陋室铭原文与译文。

2:爱莲说原文与译文。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文字、音乐、艺术、影像等创作的独占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

2:民法:指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婚姻、继承、合同、侵权等方面的规定。

3:法律责任:指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2篇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2篇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2篇《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2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D. 无案牍之劳形1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

(2分)(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1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分)答: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11.D 1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2篇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2篇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D. 无案牍之劳形1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

(2分)(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1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分)答: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11.D 1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作者:赵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0年第07期《短文两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取《陋室铭》《爱莲说》两篇文章。

两文作为流传千古的美文,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相似之处。

今天让我们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和领悟《陋室铭》和《爱莲说》的魅力。

一、品“各擅胜场”之妙1.语言风格——句式整齐长短错落《陋室铭》全文一共九句话。

在这九句话中有六句是骈句,这些骈句也是对偶句。

对偶句,两两相对,停顿稍短,句式匀称,能够增强节奏感,富有齐整之美;内容上感染力强,能增加文章的蕴味和内涵,给人以意境美。

再来细读,发现全文一共81个字,篇幅虽小,却一韵到底。

读的时候,同学们也很容易能发现它的韵脚“名、灵、青、丁、经、形、亭”。

押韵的形式不但朗朗上口,还能让我们每句读完都能感受到一种旋律的回环之美。

《陋室铭》整体的语言风格是: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爱莲说》全文一共九句话。

九句话里多为短句,形体短小,成分简单,表意明快简洁,能够体现生动活泼的语言特色。

本文除短句外长句也夹杂其中,长句容量大,一气呵成,能够表达繁复的事理和逻辑关系,给人以严谨感。

综合呈现出段落变化。

《爱莲说》整体的语言风格:以散句为主,在句式上长短结合,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凿,绘形绘色。

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写作手法——类比言说追求衬托表明志向《陋室铭》类比言说追求。

全文主要用的写作手法是类比,开头这四句用山和水类比陋室,用仙和龙类比作者自己,用名和灵类比德馨,这种类比的手法借仙龙点睛山水来称颂自己道德品质的高尚。

结尾同样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作者以名人自居,通过诸葛亮和扬雄来彰显自己高尚情操。

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得文章更为生动。

另外在内容上还能起到暗示作用,含蓄有味,能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是两篇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情态各异。

因此,比较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同中之异从主题上看,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陋室名》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方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但《爱莲说》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但《爱莲说》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作者“爱莲”的议论中,表露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而《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室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二、异中之同从文体上看,《爱莲说》的“说”和《陋室铭》的“铭”标明了各自所属文体的不同。

根据古代文体分类,“说”为说理文,“铭”是应用文。

但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所以,从这一点讲,两文又都属议论文范畴。

从句式上看,《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陋室铭》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但《爱莲说》中也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两文在句式上都有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特点。

从线索上看,《爱莲说》以“爱”为线索,“爱”在文中出现七次,几乎句句有“爱”;《陋室铭》则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尔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来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中考古诗文——爱莲说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

中考古诗文——爱莲说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

中考古诗文——爱莲说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陋室铭》、《爱莲说》中考试题链接(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淡笑有鸿儒..者也..(2)花之隐逸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2分)16.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二)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爱莲说》《陋室铭》对比阅读及答案

《爱莲说》《陋室铭》对比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及答案(58分)(一)陋室铭(3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解词(4分)(1)有仙则名名:(2)无案牍之劳形劳:(3)不营产业营:(4)欢守志弥固弥:2、翻译是(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间屋子到底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4分)1、(1)(2)(3)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4分)5、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为()。

(2分)A、有龙则灵灵:(灵验)B、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C、常丐食诵《诗》丐:(乞求)D、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或:(或者)【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桓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解词(4分)(1)惟吾德馨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劳形:(3)每移案案:(4)余稍为修葺余:2、翻译(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哪一句绘陋室幽雅?语文用哪一句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什么手法?(3分)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想法?请简要谈谈。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5分)【甲文】《陋室铭》【乙文】《爱莲说》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⑴惟吾德馨:__________ ⑵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⑶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 ⑷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11.翻译句子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3分)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13.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

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爱莲说》译文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

时代不同情感相连——《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曲同工之妙托物言志,顾名思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意在明志。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再典型不过了。

虽然作者生活年代的不同,地位不同;从文题上来看,一篇是骈文,一篇是散文,但他们所表达的志向是一致的。

两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一、弄清结构布局。

结构上,两篇文章的开头都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陋室铭》开篇以议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用双重比喻起兴,而后揭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一经揭示,便层层扣紧,先用衬托手法,再列举史实,从室外景色、朋友交往和思想情趣三个方面刻画了陋主人的胸襟气度。

由表及里,正反对照,虚实结合,陋室不陋。

结尾引用古语得出结论,逐步加深主旨,使得文章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可见作者意在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即要做诸葛亮、杨雄那样的人,生活态度要“君子固穷,安贫乐道。

”《爱莲说》开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然后举陶爱菊、盛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这与开头都以宾衬主,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紧接着铺张描摹,写莲花的外形,突出其特征:身处污浊之地,却一尘不染,以及其正直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了莲的品质。

作者从七个角度描写莲的可爱之处,以此来比喻君子的品味。

结尾与《陋室铭》同样含蓄隽永,作者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进行评价,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本文从始到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二、感知深刻主旨。

在思想内容上,《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

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在写作特色上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托物言志。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颂,实际上就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表达的却是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xx。

xxxx:“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xx鲜有闻()(4)宜乎众矣()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x诸xx,xxxx亭。

xxxx:“何陋之有?” (xx《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 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 í,相见。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3)无案牍之劳形()(4)或栖于椟()1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xxxx:“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8、语段(一)中“xxxx:何陋之有?”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20.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③妻子不觌() ④未尝不与书俱()21.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A 何陋之有B 渔人甚异之C 能以径寸之木D 乃引客就观之22.[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分)(三)【甲】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讥笑。

⑥xx: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惟吾xx:(2)何陋之有之:(3)其妻患之患:(4)常丐食诵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欢守志弥固,遂为xx。

12.【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2分)13.【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2分)1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分)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四)【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斯是陋室()(3)xx鲜有闻()(2)可以调素琴()(4)宜乎众矣()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五)xx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②谈笑有xx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 ,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六)(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予xx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A.xx廉洁,死乃知之B.xxxx: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1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

(2分)(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xx的作用是:1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 ,结尾又说“何陋之有” ,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分)答: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 “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 “铭”侧重于议论, “说”侧重于叙事。

C.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七)【甲】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 èn )漉(l ù) ,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 ì)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惟吾xx(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4)余稍为修葺2翻译(1)xxxx:“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绘陋室幽雅,乙文用()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八)【甲】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1.解词(1)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3)不营产业()(4)欢守志弥固()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xx(2)欢守志弥固,遂为xx。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九)【甲】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斯是陋室,惟吾xx③商好与贤己者处②无案牍之形④赐好说不若己者26、在《古汉语词典》中, “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 (1分) ()A .日子B .白天C .每天,一天天地D .太阳27、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1分)A 、无丝竹之乱耳B 、何陋之有C 、无案牍之劳形D 、吾死之后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9、【乙】段中的“芝兰之室” ,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1分)30、【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涉及的都是“交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2分)答:(十)(一)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xx《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