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煤层地质情况
浅析影响任楼井田7煤层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
2 7煤 层 赋 存 特 征
7煤 层 为一 中厚 ~厚煤 层 , 煤厚 03 ~ . I . 8 21, 6 3 T 平均厚 2 2m,煤厚 变化较 大 。煤 层类 型 为半亮 . 7 型 ,煤层 结构 简 单 至复 杂 ,2线 以北 煤层 结 构 简 4 单, 以南 以西煤 层 结 构 复杂 , 般 有 13层 夹 矸 。 一 ~ 结 构 以鳞 片状 、 粉末 状为 主 。 煤层 直接 顶为 泥岩 及
来 生产 情况 看 , 其瓦斯 涌 出量普遍 较 大 , 重 制约 严
着 矿井 的安 全高 效生 产 , 随生 产 向深部 延 伸 , 且 瓦 斯 问题 越来 越突 出。因此 对影 响 7 层 瓦斯 赋存 煤 的地质 因素 进行 分析 、 总结 , 明矿井 瓦斯 赋 存特 查 征及分 布规 律 ,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较低 。
井下生产过程中所采集的 7 煤组瓦斯分析资料 , 7
煤层瓦斯赋存特征 : 煤层瓦斯风化带为 一 3 ( 46 m, 7煤层 随 开采 深度 的增 加 ,瓦斯 相对 涌 出量 逐 渐
增大 , 百米 梯度为 21 . 由于开采顺序 的不 . m; 2 { ②
同 , 同一 开 采 深 度 下 , 层 先 开 采 , 在 7煤 瓦斯 相 对 涌 出量 最大 ; 由于地质 构 造 的特 殊 控制 作用 , ③ 对 煤层 瓦 斯相对 涌 出量存 在较 大影 响 ,地 质构 造越
8 4
di1.9 9jsn17 - 9 32 1 .50 8 o:036 /i .6 2 9 4 0 1 .2 .s 0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2 1 年第 5期 01
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
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了解煤的地质特征及分布对于研究煤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的地质特征煤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质物质。
它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含有少量的硫、磷和灰分。
煤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植物生长、堆积、分解和压实等阶段。
煤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种、煤质和煤层。
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化学组成,煤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种类。
无烟煤燃烧时烟雾较少,火焰较明亮,是一种优质煤种。
烟煤燃烧时烟雾较多,火焰较暗,是常用的工业煤种。
褐煤含水量较高,燃烧时火焰较小,常用于发电。
泥炭是一种未成煤的有机质,含水量很高,常用于农业和园林。
煤质是指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煤的颜色、密度、硬度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煤的元素含量、热值、燃烧特性等。
煤的质量越好,热值越高,燃烧效率越高。
煤层是指地质中连续分布的煤矿,是煤的主要产地。
煤层的厚度、倾角和分布方式是煤矿开采的重要参考指标。
煤层的厚度越大,开采效益越高。
煤层的倾角越小,开采难度越小。
煤层的分布方式可以是连续的、间断的或分散的。
二、煤的分布煤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煤主要分布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陆相沉积盆地中,如中国的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俄罗斯的库页岛等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地区。
华北地区的煤炭储量最大,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华南地区的煤炭储量较大,主要供应工业和发电需求。
西南地区的煤炭储量较多,主要用于冶金和化工等行业。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是美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资源丰富。
俄罗斯的库页岛地区也有大量的煤炭储量,主要用于国内能源供应。
总的来说,煤的地质特征和分布与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密切相关。
煤层地质构造分类
煤层地质构造分类煤层地质构造是指地质构造对煤层分布、厚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根据形成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将煤层地质构造分为断陷、褶皱和背斜三类。
一、断陷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断陷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由于地壳内部发生断裂而产生的地形凹陷。
断陷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是煤层沉积在断陷盆地内。
断陷盆地是由断陷构造形成的地形凹陷,是煤层的主要分布区域。
断陷盆地内的煤层一般是具有较大的厚度和面积的。
断陷盆地内的煤层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二、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褶皱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由于地壳的压力作用而发生的地层的折叠变形。
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是煤层发生了褶曲变形。
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通常呈现出褶皱带的分布特点。
褶皱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同方向和形态的褶皱构造线的集合体。
褶皱带内的煤层呈现出波浪状的形态,具有较大的厚度变化和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褶皱带内的煤层通常分为背斜部分和褶皱部分,背斜部分煤层厚度较大,褶皱部分煤层厚度较小。
三、背斜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背斜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由于地壳的挤压作用而产生的地层上部隆起的地形。
背斜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是煤层发生了抬升变形。
背斜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通常呈现出背斜带的分布特点。
背斜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同方向和形态的背斜构造线的集合体。
背斜带内的煤层呈现出上部隆起、下部下陷的形态,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分布较不均匀。
背斜带内的煤层通常分为上背斜部分和下背斜部分,上背斜部分煤层厚度较大,下背斜部分煤层厚度较小。
在实际矿山开采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采取相应的开采方法。
对于断陷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可以采取边陷和块状采矿方法。
边陷采矿方法是指在断陷盆地边缘开采,逐步向内推进。
块状采矿方法是指将断陷盆地划分为若干个块状区域,分块进行开采。
对于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可以采取顺层和逆层采矿方法。
顺层采矿方法是指按照褶皱带的展布方向进行开采,沿着煤层的走向进行开采。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煤矿地质——煤层厚度的变化
煤矿地质——煤层厚度的变化第一节煤层厚度的变化煤层厚度变化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
煤层发生分叉、变薄、尖灭等厚度变化,直接影响煤矿正常生产。
一、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特征煤层厚度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其成因来说,可分为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两大类。
(一)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是指泥岩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以前,由于地壳活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
原生变化主要包括地壳不均衡沉降引起的煤层分叉、变薄、尖灭(图6—1)、泥炭沼泽古地形对煤层形态和煤厚的影响(图6—2)、河流同生冲蚀(图6—3)、海水同生冲蚀(图6—4)等四种原因。
以上四种原因造成煤层变化特征参阅表6—1。
(二)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是指煤层被沉积物覆盖以后,或煤系形成以后,由于河流剥蚀(图6—5)、构造变动(图6—6)、岩浆侵入(图6—7)、岩溶陷落(图6—8)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
以上原因造成煤层变化特征参阅表6—1。
二、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采掘部署2(影响采煤工艺(影响计划生产 34(掘进率增高5(采出率降低三、煤层厚度变化的研究和处理(一)煤层厚度变化的观测和探测1(煤层的观测1)煤层的观测内容(1) 煤层结构。
(2) 煤层厚度。
(3)煤层顶底板。
(4)煤岩煤质。
(5)煤层含水性。
(6)煤层产状。
2)煤层的观测方法(图6,9)12(煤层的探测1)煤层厚度的探测2)煤层分叉尖灭的探测3)煤层底凸薄化的探测4)煤层河流冲蚀变薄带的探测(二)定量评定煤层厚度的稳定性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是选择综采场地,影响综机采煤的最基本的地质条件。
煤层厚度稳定性包括煤层厚度变化程度和可采程度。
《矿井地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指出,在定量评定煤层厚度稳定性时,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为主要指标,煤厚变异系数为辅助指标;中厚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要指标,煤层可采性指数为辅助指标。
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
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
了解煤的地质特征以及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的成因、组成和特征入手,探讨煤层气的赋存规律。
煤的成因主要有植物残体的堆积和变质两个过程。
植物残体的堆积是煤形成的基础,而变质过程则使植物残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煤的主要成分。
煤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其中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煤的大部分质量。
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其中碳含量最高,通常超过50%。
无机质则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如粘土矿物、石英等。
煤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的种类、煤的颜色和煤的结构。
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煤的成分特点,可以将煤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种类。
无烟煤含碳高、灰分低,是高品质的煤种,适用于发电和冶金等行业。
烟煤含碳较高、灰分较高,适用于炼焦和化工等行业。
褐煤含碳较低、水分较高,常用于发电和供热。
泥炭是最原始的煤种,含水分较高,燃烧性能较差。
煤的颜色可以反映煤的热演化程度,一般可分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等。
煤的结构则指的是煤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块煤、层状煤和纤维煤等。
煤层气是煤中储存的天然气,是煤的重要伴生矿产资源。
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与煤的地质特征密切相关。
首先,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类型有关。
煤层气主要赋存于无烟煤和烟煤中,这是因为无烟煤和烟煤的孔隙度较高,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其次,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热演化程度有关。
随着煤的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煤中的孔隙度逐渐减小,煤层气的赋存量也会减少。
此外,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应力有关。
在构造复杂的地区,煤层气的赋存量较高;而在构造简单的地区,煤层气的赋存量较低。
最后,煤层气的赋存与地下水的存在有关。
地下水的存在会对煤层气的赋存和运移产生影响,一方面可以促进煤层气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煤层气的丧失。
综上所述,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的赋存规律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煤矿煤地层地质报告
第一章概述 (2)第一节井田地理位置、范围及交通 (2)第二节自然地理 (2)第二章矿井地质 (2)第一节地层 (2)第二节含煤地层 (3)一、含煤地层 (3)二、煤层对比及标志层 (4)第三节矿井构造 (5)一、区域构造概况 (5)二、矿井构造 (5)三、矿井构造发育规律 (7)第四节矿井地质条件分类 (7)一、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的必要性 (7)二、矿井地质条件分类评定基础 (8)三、矿井地质条件分类 (8)第三章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9)第一节含煤性 (9)第二节煤层 (9)一、煤层厚度及结构变化 (9)二、煤层间距 (11)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 (11)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1)一、含水层段(岩组)划分 (12)二、区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12)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 (12)一、矿井的补给水源和含水层 (12)二、矿井的充水水源及补给条件 (13)三、多层充水含水层组内、外边界 (13)第三节矿井防治水 (14)一、矿井现有排、防水设施及主要防水安全措施的综合评价 (14)二、矿井断电后自动淹没时间 (14)三、其他一般性的防水措施 (15)第四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 (15)一、矿井涌水量 (15)二、矿井涌水形式及规律 (15)三、矿井涌水量预计 (15)第五节防止奥灰突水的条件分析 (16)一、突水条件 (16)二、评价方法 (16)三、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16)四、奥灰水的防治对策 (17)第六节水文地质类型 (17)一、水文地质类型评定基础 (17)二、水文地质类型 (18)第五章开采技术条件 (18)第一节开拓方式及煤层顶底板条件 (18)一、矿井开拓方式 (18)二、煤层顶底板条件 (19)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井田地理位置、范围及交通钱家营井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约15 km处,开平向斜的东南翼,以井田工业广场为中心,至京山铁路的唐山站和古冶站直线距离分别为14.5 km和16 km,距唐津、唐港高速公路入口8 km。
煤层的观察与描述
煤层的观察与描述、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和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为:稳定煤层大于50米不小于100米;较稳定煤层大于25米不小于50米;不稳定煤层大于10米不小于25米;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米。
3、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0.25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素描图。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
6、当煤层变分叉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衷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取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喀斯特陷落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
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
9、煤岩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
10、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
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大于0.05米的较稳定的夹矸,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11、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12、煤层顶底板的观测内容:(1)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小柱状图。
(2)伪顶、直接顶板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需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
13、煤质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变质程度、灰分的变化,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
开滦钱家营矿7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呈现 梯 度规 律 , 总体 随 煤层 埋 深 的 增加 而 增 大 , 井 田 东翼 瓦斯 较 西翼 大。 关键词 : 瓦斯 地质 煤层 规 律
现 经 济效 益 最 大 化 。
个 衰老 矿井及 深部 开采 条件恶化 的矿井 , 其 对矿 井 服务 年限的延长 、 安 全管理 、 稳 产等 意义深远 , 有 着 良好 的 推 广 应 用 前 景 。
作者 简介 :
陈诚 集( 1 9 7 3一) , 男, 福 建 犬 田人 , 工程 师 , 1 9 9 3年 毕 业 于 福建 省煤炭 工业 学校 采 煤 专业 , 现任 福 建 永 安 煤 业有 限 责 任公
第 3期
2 0 1 3年 9 月
水 力 采 煤 与 管 道 运 输
HYDRAUU C C 0AL MI Nl NG & P I P EL I NE T RANS P 0RT AT I ON
N o . 3 S e p. 2 01 3
开 滦钱 家 营矿 7煤 层 瓦斯 地 质规 律 分析
张金 国 张 新 双 付 小 磊
( 1 . 开滦 ( 集 团) 有 限责任公 司钱 家营矿 业 分公 司 河 北 唐 山 0 6 3 3 0 1 ; 2 . 开滦 ( 集 团) 有 限责 任公 司技 1 8)
摘要: 通过分析 影响开滦钱 家营矿 业分公 司 7煤层 瓦斯的各种 地质 因素 , 得 出在 瓦斯风 化 带
3 . 1 煤 层 埋 深
钱家营井 田位 于开 平 向斜 东南翼 的南 段 , 占 据 了从毕 各庄 向斜 到刘唐 保 背斜 约 1 5 k m 的地 段 。井 田构造 以褶 曲为主 , 断裂 为辅 。并 田东翼 构造较发育 , 西翼 主要 为单斜 区。断层 以倾 向或 斜交为 主, 且 大 中型 断 层 多 伴 生 在 褶 曲轴 部 和 褶
1煤层地地质特征
朱仙庄矿8煤地质资料1煤层的地质特征设计采区为北一采区,是本矿井的首采区。
采区内可采煤层有3层,其中8煤层为主采煤层,7、10煤层为配采煤层。
本设计中开采8煤层。
1.1煤层情况北一采区8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一般在7~10m,平均8.32m;煤层倾角在15°~18°之间;煤层结构稳定,局部有1~3层夹矸透镜体,偶有大于可采厚度;在本采区下部采区边界岩浆侵入严重,煤层明显变薄。
本采区煤的工业牌号为气煤,8煤层常夹弱黏结煤一层,局部为二层至三层或更多,其厚度2~3米左右,厚度和层位均变化很大.根据煤岩鉴定质料分析,这种弱黏结煤的成分因可能与镜质组物质降低,半镜质组和丝质组物质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采区内煤层较软,煤的容重为1.31t/m3。
1.2煤层顶底板朱仙庄矿877综放面煤层综合柱状图1.3煤层瓦斯水文特征8煤层煤层较厚,瓦斯含量较大,-435 m以上为瓦斯风化带,采区瓦斯涌出量主要来源于8煤层,根据勘探资料显示本采区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3.20m3/min,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采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煤系地层均为第四,第三系黄淮平原的冲积层所覆盖,松散层内含水层与隔水层交互沉积,形成多成复合结构,按岩性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
一含为近地表的孔隙含水体,二,三,四含为孔隙承压水体.四含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该层沙砾层厚度大,含水丰富,是矿井突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第一,二隔水层14-17m,第三隔水层厚80m,分布稳定,各含水层之间基本无水力联系。
影响采区生产的主要为顶板砂岩水和“四含“水。
采区西部为井田边界,第四含水层较厚,含水量较大,需要留设防水煤柱,一般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砂岩局部赋存有裂隙水,水量为1~3 m3/h,对生产的影响不大,工作面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四含“水,预计采区生产前期两个工作面的正常涌水量为100m3/h。
随工作面向深部推进,”四含“水对采区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中国煤田地质学
第四章中国煤田地质第一节含煤地层与煤层我国地史上的聚煤期有14个,其中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第三纪为主要聚煤期。
在这7个主要聚煤期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4个聚煤期更为重要,相应煤系地层中赋存的煤炭资源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8%以上,煤层气资源占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99.5%以上。
1、主要聚煤期含煤地层(1)主要含煤地层分布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聚煤作用在我国北方形成海陆交互相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赋存在华北赋煤区,含煤面积80万km2,构成了我国最主要的煤层气聚气区,即华北聚气区。
该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的主体部分,地理分布范围西起贺兰山-六盘山,东临勃海和黄海,北起阴山-燕山,南到秦岭-大别山,包括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南部、辽宁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部、陕西大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的广大地区。
在华北赋煤区内,还广泛发育了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并见零星上三叠统和第三系含煤地层分布。
晚二叠世晚二叠世聚煤作用在我国南方十分强烈,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以南、龙门山-大雪山-哀牢山以东的华南赋煤区内,构成了我国华南煤层气聚气区。
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地理分布范围包括西南、中南、华东和华南的12个省区。
华南赋煤区内除有以龙潭组为代表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外,还有上石炭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第三系等含煤地层分布。
下-中侏罗统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赋煤区,在华北赋煤区的分布也较为广泛。
西北赋煤区由塔里木地台、天山-兴蒙褶皱系西部天山段和秦祁昆仑褶皱带、祁连褶皱带、西秦岭褶皱带等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地理分布范围包括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贺兰山-六盘一线以西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全部或大部。
早-中侏罗世的聚煤作用在西北赋煤区广泛而强烈,所形成的煤炭资源在该区占绝对优势地位,并构成了我国西北煤层气聚气区的主体。
宝雨山煤矿13采区一7煤层突出危险性探索与研究
宝雨山煤矿13采区一7煤层突出危险性探索与研究摘要:通过对13采区一7煤层地质赋存情况、构造发育情况、瓦斯地质单元分析,并对该单元内瓦斯含量及压力等参数测定,瓦斯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划分突出危险性,提高瓦斯、灾害治理的准确性,指导矿井生产。
关键词:宝雨山矿;瓦斯赋存规律;突出危险性一、矿井概况宝雨山井田位于登封煤田的最西端,地处汝阳、汝州及伊川三县市交界处。
西起汝州、汝阳县境内的纸坊断层和卧单山断层,东至伊川县境内的大郭沟断层,与登封煤田马岭山一号井田毗邻,南至二1煤+300 m底板等高线附近,北至二1煤-400 m底板等高线。
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37.4″~112°41′,北纬34°18′02.4″~34°21′54.4″。
井田走向长5~11 km,倾斜宽1.1~3.0 km,面积约21.2186 km2。
矿井隶属洛阳市管辖。
宝雨山煤矿由武汉煤炭设计院设计,井型60万吨/年,1998年9月动工兴建,2001年8月试生产。
2014年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
矿井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主、副井为立井,回风井为斜井。
二、一7煤层突出危险性现状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中,为了避免盲目性,要求防突工作必须做到有效、可靠和有预见性。
近年来,部分矿井在建井过程中就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部分矿井虽然未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但其开采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加大,如不采取措施,随时有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对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鉴定是十分必要的。
宝雨山煤矿实测一7煤层最大相对瓦斯压力为0.27MPa小于0.74MPa;最大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值为7.0小于临界值10;一7煤层煤体最小坚固性系数f值为0.43小于临界值0.5;破坏类型以Ⅱ类为主。
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1024-200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宝雨山矿现有范围(11、12、13采区)一7煤层(+25m以浅)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神华新疆各矿井基本情况资料
屯宝煤矿:神新公司屯宝煤矿位于准南煤田硫磺沟煤矿区西部,头屯河西岸哈萨坟沟(头屯河详查区40~43勘探线),行政区划隶属昌吉市硫磺沟镇管辖。
井田范围东西长2.3km ,南北宽约0.6km ,面积1.3388km2。
井田位于阿克德向斜南翼,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10°~24°。
构造类型简单。
本区地形地貌总体特征,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头屯河水系的迳流切割,以台地地貌为主,阶地地貌为次。
加之风蚀作用,造就如今地貌景观。
属中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高程1260~1360米,相对高差约100米。
沟谷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地表植被稀少。
本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春季气候多变,秋季降温迅速为特点。
全年最低气温在1月和2月份,月平均最低气温-13.6℃至-17.3℃,全年最高气温在7月和8月,月平均温度为24.50℃至28.30℃,昼夜温差一般在10℃左右。
全年降水量总体上较小,雨季主要在6月至8月,年降水量一般为170.4毫米~201.1毫米。
年蒸发量一般为1882.6毫米。
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最大蒸发量在7月份可达356.5毫米。
每年10月至翌年月为结冰期,也是降雪期,2000年元月降雪厚度70厘米,冻土深度最大可达1米。
3、4月份开始解冻。
最大风速2.9米/秒,一般风速1.2~2.22米/秒,风向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为主。
地层:井田范围内基岩出露与第四系覆盖层各半。
基岩出露和钻孔揭露的地层有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中统西山窑组(含煤地层)、头屯河组。
构造:井田位于阿克德向斜南翼,地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为一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10°~24°。
井田内未发现大于30米的断裂构造。
煤层: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是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层数约为9层(组),自上而下编号为3号、4-5号、6号、7号、8号、9-10号、11号、14-15号、16号。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总结1、概况采区东以F6断层为界,西以F1断层为界,标高+285~+0水平,煤层近似东西走向,走向长约1800米。
由于构造复杂,断层及褶皱发育,煤层的赋存状况不理想,可采性及稳定性差提交地质总储量为1588.38万吨(B+C+D),其中第一水平(280米以上)为802.02万吨,第二水平(+280~0米)保有煤炭资源总储量786.36万吨。
第二水平201采区(原延一采区及延二采区)资源储量550.45万吨,可采储量330.27万吨。
但的资料与井下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始终找不到一层比较稳定的可采煤层,一直处在边探边采、三量不平衡、形成不了正常的采煤工作面的不良情况,后经多次储量核实,2003年10月采矿证到期,在、县两级国土资源局根据最新的实际情况,对换证后的开采范围作出新的核定,新核定范围内的第二开采水平煤炭总储量为187.35万吨,至2006年底煤矿保有量为134.61万吨,可采储量68.31万吨,其中201采区保有资源储量87.30万吨,可采储量44.40万吨。
按201采区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计算,其生产服务年限只有不足5年。
为延长201采区的服务年限,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生产地质部门于2009年加大了201采区地质资料的收集、研究工作,结合近几年201采区+285、+255、+220区段的开采情况,我们对煤矿201采区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资源储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工程量近几年,我矿在201采区+285区段、+255区段、+220区段共计投入工程量9200多米,其中石门2550米,集中巷1300米,煤巷5350米。
其中包括石门探巷800米、集中探巷1300米、煤探巷1500米。
揭露的煤层有3#、7#、10#、22#、23#、28#煤层。
3、地质构造(1)断层:、采区断距大于30米的主要断层有F1、F4、F6、F11、F12、F15、F16等,较小的断层主要分布在F4以西块段,断层密集,平均每10米就有一条小断层,形态众多。
石拉乌素煤矿地质类型评价
石拉乌素煤矿地质类型评价本文对石拉乌素煤矿地质类型进行了介绍,通过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煤层顶底板特征、地层产状、陷落柱、地温等对煤矿地质类型进行了综合评定。
标签:地层;构造;瓦斯;水文地质;地层产状1 地层情况石拉乌素井田属于东胜煤田,井田内大面积被第四系风积沙所覆盖,局部有白垩下统地层出露。
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和第四系(Q)。
2 地质构造现有勘探资料显示本井田未发现断层,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并发育有次一级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4°;(1)断层。
井田内以往地质勘探时期施工的钻孔未揭露断层,首采区(一期)三维地震勘探区内未发现落差≥5m的断层,未发现落差≥3m的断点。
据现有勘探资料分析,断层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2)褶皱。
石拉乌素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并发育有次一级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首采区(一期)三维地震勘探在勘探区内解释波幅≥10m的褶曲2个,倾角2~4°。
据现有勘探资料显示,据现有资料分析,褶皱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3)岩浆岩。
本区无岩浆侵入,没有受岩浆岩的影响,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并发育有次一级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4°,区内未发现断层,亦无岩浆岩侵入体。
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中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标准,石拉乌素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3 煤层稳定程度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地层厚度280.24~360.59m,平均312.84m。
含煤层10~25层,煤层自然厚度22.78~39.19m,平均厚31.20m;含煤系数10.0%。
煤层基本情况范文
煤层基本情况范文煤层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矿床中,主要由煤炭组成的地质构造单元。
煤层是由现代与古代植物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以下是关于煤层的基本情况。
1.煤层的形成过程:煤层是由古代植物残体在地下经过长期自然作用而形成的。
在地质历史的漫长过程中,植物的残体被埋藏在沉积物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压实和变质作用,不断转变为煤炭。
2.煤层的分布:煤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地区。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煤层可以存在于陆地上的煤田中,也可以存在于海底沉积物中的海相煤层。
3.煤层的结构:煤层是由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的。
从下到上,煤层可以分为底部岩层(煤床下伏的砂岩、泥岩等),主要煤层(由煤组成,分为煤体和夹矸),以及顶部岩层(煤层上覆的砂岩、泥岩等)。
4.煤层的分类:根据煤的化学性质、组成和煤层的地质地貌特征,可以将煤层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煤层分类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
5.煤层的厚度:煤层的厚度在不同矿区和不同地质条件下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煤层非常薄,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而有些煤层则可以达到几十米甚至更厚。
煤层的厚度对于煤田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6.煤层的质量:煤层的质量是指煤的热值、灰分、硫分、挥发分等物理化学性质。
不同煤层的煤质差异很大,不同的煤质适用于不同的燃烧和加工方式。
高质量的煤层通常可以取得高热值的煤炭。
7.煤层的利用:煤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煤炭可以用于发电、炼钢、化工、城市供热、家庭采暖等方面。
除了作为传统能源之外,煤层还可以用于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将其中的天然气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
总结起来,煤层是由古代植物经过长期自然作用而形成的。
煤层在地球的各个地区广泛分布,具有不同的结构、分类和质量。
煤层的良好开发和利用对于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北煤田7号煤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研究
第16卷第5期2019年10月中国‘煤层气CHINA COALBED METHANEVol. 16 N o.5O ctober.2019黄河H煤田7号煤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研究李永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河北056004)摘要:本文通过综合分析黄河北煤田的影响7号煤煤层气生储条件各类地质因素,如沉积环 境、断裂、埋深、岩浆活动、气源岩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总结了黄河北煤田煤层气地质特 征,并且估算了特定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以及指出了下一步的资源勘探方向。
关键词:煤层气地质特征勘探方向气源岩Research on Goalbed Methane Geological G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No. 7 Coal Seam in Huanghebei CoalfieldLI Yonggao(N o. 1Exploration Bureau,China N ation al A dm in 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H ebei 056004)Abstract: This paper su m m arizes th 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 eth an e in H uanghebei C oalfield an d estim ates th e am o u n t of coalbed m eth an e resources in specific coal seam s th ro u gh com preh ensive analysis of various ge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 e gen eration an d storage con dition s of N o.7 Coal Seam in th e Coalfield,such as sedim entary environm ent,faults,burial depth,m agm atic activity,gas sou rce rock con d ition s an d hydrogeological con dition s.It also p o in ts o u t th e direction of resource exploratio n in th e n ext step.Keywords:Coalbed m ethane;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xploration direction;gas source rock1研究区概况黄河北煤田位于鲁西分区北部,呈N E-S W 方向延伸,地跨济南、德州、聊城三地市。
七矿
1矿井基本概况1.1 井田概况1.1.1 地理位置平煤股份七矿位于平顶山新华区西市场南,距市中心3.5km。
地理位置:东径113°13′31.5″至113°16′56.5″;北纬33°44′30″至33°45′25″。
二水平主井坐标:X:3736777.004,Y:38431539.449,Z:+110.0。
1.1.2 地形面貌平煤股份七矿地处于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标高+150m左右,最低处标高+84m左右,相对高差66m左右,历史最高洪水位:+87.57m。
1.1.3 交通概况有矿区专用铁路经平顶山东站(距该矿10km)与孟(庙)宝(丰)线相接,东经孟宝线与京广线,西经宝丰站连接焦枝线。
市区有公路通过该矿,可通宝丰、郏县、鲁山、叶县、许昌漯河等市,交通十分便利。
1.1.4 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概况煤炭储量:井田走向长6.25km,南北倾斜宽1.72km,井田面积10.8km2,属有限资源井田。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综合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
1.1.5 井田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属中央竖井开拓,多水平开采,其中一水平(标高-50米),主要开采丁、戊组煤层,于1985年正规采面全部结束,现有2个掘进工作面。
二水平(标高-160米),为东西大巷双翼上下山开采,主采煤层己组煤层。
二水平于1980年投产,共分为五个采区,其中己三采区全部结束,目前,己一、己二下、己四采区和庚二采区正在生产。
现庚二采区、已四采区为主要生产采区。
1.1.6 提升运输系统主井提升6吨箕斗提升,副井为3吨单层双罐笼提升人员下放物料,各风井除一号斜井外,四号井,二号井为1吨罐笼提升。
西翼总机巷采用高强皮带运输,大巷采用架线电机车运输。
1.1.7 矿井供电系统矿井供电分别由谢庄和二矿35kv双回路向矿降压站供电,通过两台2500kv变压器降压后进入地面变电所,井下四趟回路,由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6kv供电,各采区变电所的电压660V向各施工地点供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煤层地质情况
是区内主要的可采煤层,也是辅助标志层(B 辅);位于煤系的上部,上距5-3煤层底界10.5~29.0m ,平均21.63m ;下距10煤层顶界5.5~20.5m ,平均10.79m 。
该煤层见煤点共63点,煤层总厚1.00~3.43m,平均2.33m ,一般2.00~2.60m ;大于1.30m 占90%;大于2.00m 者占68%;大于2.00m 者分布于井田东西两区域。
有益厚度1.00~3.06m ,平均2.20m 。
可采性指数为100%、煤层的变异系数为23.7%,属稳定型煤层(表3-10)。
表3-10 7煤层厚度稳定性评价表
7煤层为简单至较简单结构,含矸石者占41%,含矸1~2层,绝大多数含矸1层,一般位于煤层中部,矸石者总厚0.07~0.89m ,平均0.30m ;含矸点主要横向分布在井田中部,见图4.2.5~3;据本次勘探统计岩性为泥岩,偶见粘土岩。
该煤层的直接顶板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其次是泥质粉砂岩、泥岩,少数为粉砂岩、细砂岩;未见伪顶。
直接底板以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其次是细砂岩,少数点见粉砂岩;偶见伪顶,岩性为泥岩。
综上所述,7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发育,属全区可采的稳定型中厚煤层。
控制程度高(表3-11),煤层对比可靠,煤层厚薄区域划分较清楚,该煤层与1、3煤层同属本井田最主要可采煤层。
表3-11 7煤层控制程度表(以总厚度统计)
7煤层瓦斯
可燃物瓦斯含量为7.00~21.11ml/g ,平均12.97ml/g ;煤的瓦斯含量为5.25~16.12ml/g ,平均9.45ml/g ;瓦斯成分:CH 4为67.98~98.39%、平均91.09%;C 02~
C 0
8为0.35~2.48%、平均1.01%;CO 2为0.16~1.92%、平均1.14%;N 2平均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