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课件)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和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标接近鼻子,记录为TTN • 正常值为:破裂点:3cm+ 4cm,
恢复点:5cm+ 5cm。
斜要区分左右眼
29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左眼BU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对直。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30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左眼BU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对直。
① 让患者注视左下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右眼BI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28
远距垂直隐斜视
• 测量镜和分离镜互换: OD:12∆BI(分离 镜),OS:6 ∆BU(测量镜)
• 注视目标:右上方视标 • 记录区别:水平隐斜不分左右眼,垂直隐
• 使用融像性聚散代偿
– 外隐斜 集合型聚散 – 内隐斜 发散型聚散
8
隐斜视(1)
• 当一眼注视一物体时,另一眼亦能注视该 物体,此时,双眼视线均通过该物体,表 现为双眼对称,没有偏斜。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隐斜视(2)
• 当一眼注视一物体时,另一眼前遮盖一物 体,此时,该眼视线偏离注视目标,表现 为该眼偏斜(但由于被遮盖,所以我们不 能发现)
11
12
隐斜视(3)
• 当遮盖物去掉时,该偏离眼又回来注视该 物体(我们可以观察到该眼发生转动)。
• 我们称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条件的眼睛为隐 斜视。如去遮盖时该眼由外向内转动,我 们称为外隐斜;反之亦然。
13
14
如何测量隐斜
• 测量隐斜视的条件是
– 破坏融像 – 当融像被破坏后,能确定视轴的位置 (即眼睛朝内、
测量距离 14mm
36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1. 张力性聚散(tonic vergence):
– 双眼从解剖静息位置向生理静息位的移动 – 水平位隐斜视=双眼生理静息位 – 水平隐斜视与张力性聚散
• 张力性聚散度合适:远距隐斜视为零(正视位) • 张力性聚散度太大,远距隐斜视为内隐斜 • 张力性聚散度太小,远距隐斜视为外隐斜
• 聚散
– 聚散量的计算 – 聚散分类 – 隐斜测量 – AC/A – 聚散力测量(BI/BO)
5
第二节 方法和步骤
6
隐斜视
7
隐斜视
• 定义:
在缺乏足够融像刺激情况下,一眼与另一眼的相对方向不 一致,隐斜视为当融像破坏时的眼睛位置
• 交替遮盖试验与遮盖-去遮盖试验 • 不同类型:
– 外隐斜 – 内隐斜 – 垂直隐斜
37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2. 调节性聚散(accommodative vergence)
– 当人眼调节时出现的集合 – 集合和调节存在着函数关系 – 生理性外隐斜:正常的近距水平隐斜视在
4~6棱镜度
38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3. 近感知性集合(proximal convergence)
– 自主性集合或心理性集合,由于感知注视物 在近处而发生的集合现象
必要性
• 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 检查前提:具备双眼视,矫正视力正常、
眼部生理情况基本正常,却有双眼视症状 反应者
3
第一节 检查内容
• 隐斜测量:Von Grafe法 • 融像聚散能力测量 • 正负相对调节测量 • 融合性交叉柱镜测量 • 调节灵活度测量
4
学习要点
• 调节
– 调节幅度及测量 – 调节刺激和调节反应 – 相对调节 – 调节灵活度
16
Maddox 杆
M-1
OD
•OS
17
Maddox 杆
M-1
OD
•OS
18
Maddox 杆
OD
OS
19
OD
OS
20
远距水平隐斜测量
• Von Grafe法原理:利用棱镜打破双眼融 像来测量双眼视轴的相对位置
• 步骤:在远屈光矫正基础上
1. 视标选择:最好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2. OD:12∆BI(测量镜),OS:6 ∆BU(分离镜)
1cm / 1m
集合△度 单眼 双眼
1△
? 6cm/1m
Pd=60mm
?6cm/0.5m
Pd=60mm
?6cm/6m
35
聚散的计算
• 集合度与眼的转动中心
– 角膜顶点后14mm – 镜架平面后27mm – 计算;
27mm
测量距离
PD
集合△度 单眼 双眼
40cm
60mm
?
40cm
64mm
?
6cm/0.427m
– 调节性集合的一部分
39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4. 融像性聚散(fusional vergence) :
– 对视网膜分离象的反应而产生的双眼向内或 向外运动
– 四种类型:集合、发散、上聚散和下聚散
40
聚散测量
• 集合幅度
– 笔式手电筒,近调节视标 – 记录:
• NPC (sc 或cc),破裂点和恢复 点,
E
OS E
OD
21
22
隐斜的测量
23
隐斜的测量
OD 12 BI
OS
6 BU
24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左下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右眼BI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25
步骤(1)
3. 如果不是右上左下,则增加右眼BI棱镜度 4. 注视目标:左下方视标,用余光观察右上
方视标 5. 以2 ∆ /s的速度减少右眼BI棱镜度,直到两
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记录右眼前棱镜度 和方向
26
步骤(2)
6. 继续减少右眼BI棱镜度,直至看到:右下, 左上
7. 反方向转动棱镜,直到两个视标又在垂直 线对直,记录右眼前棱镜度和方向
8. 取两次记录结果的平均值即可
27
E
右眼所见
E
左眼所见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31
近距隐斜测量
• 视标放置:眼前40cm处,照明良好 • 其余步骤相同 • eso & exo
32
聚散能力测量
33
聚散的计算
• 计算单位:棱镜度为(△)
1△ :光线通过1米远的距离产生垂直偏离1厘米。
1cm
1m
34
聚散的计算
• 举例
– 患者 PD=60mm
6m
50cm
外、上、下 – 能测量或中和隐斜视
• 破坏融像的方法
– 遮盖 (如遮盖试验) – 三棱镜 – 滤片 (如worth 4 dot试验中红绿滤片或偏振片) – 将一眼的象变形 (如 maddox 杆) – 生物隔膜 (立体镜、同视机和双目望远镜)
15
如何测量隐斜
• 最常用的方法
– Maddox 法 – Von Graefe 法 – 交替遮盖+三棱镜
恢复点:5cm+ 5cm。
斜要区分左右眼
29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左眼BU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对直。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30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左眼BU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对直。
① 让患者注视左下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右眼BI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28
远距垂直隐斜视
• 测量镜和分离镜互换: OD:12∆BI(分离 镜),OS:6 ∆BU(测量镜)
• 注视目标:右上方视标 • 记录区别:水平隐斜不分左右眼,垂直隐
• 使用融像性聚散代偿
– 外隐斜 集合型聚散 – 内隐斜 发散型聚散
8
隐斜视(1)
• 当一眼注视一物体时,另一眼亦能注视该 物体,此时,双眼视线均通过该物体,表 现为双眼对称,没有偏斜。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隐斜视(2)
• 当一眼注视一物体时,另一眼前遮盖一物 体,此时,该眼视线偏离注视目标,表现 为该眼偏斜(但由于被遮盖,所以我们不 能发现)
11
12
隐斜视(3)
• 当遮盖物去掉时,该偏离眼又回来注视该 物体(我们可以观察到该眼发生转动)。
• 我们称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条件的眼睛为隐 斜视。如去遮盖时该眼由外向内转动,我 们称为外隐斜;反之亦然。
13
14
如何测量隐斜
• 测量隐斜视的条件是
– 破坏融像 – 当融像被破坏后,能确定视轴的位置 (即眼睛朝内、
测量距离 14mm
36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1. 张力性聚散(tonic vergence):
– 双眼从解剖静息位置向生理静息位的移动 – 水平位隐斜视=双眼生理静息位 – 水平隐斜视与张力性聚散
• 张力性聚散度合适:远距隐斜视为零(正视位) • 张力性聚散度太大,远距隐斜视为内隐斜 • 张力性聚散度太小,远距隐斜视为外隐斜
• 聚散
– 聚散量的计算 – 聚散分类 – 隐斜测量 – AC/A – 聚散力测量(BI/BO)
5
第二节 方法和步骤
6
隐斜视
7
隐斜视
• 定义:
在缺乏足够融像刺激情况下,一眼与另一眼的相对方向不 一致,隐斜视为当融像破坏时的眼睛位置
• 交替遮盖试验与遮盖-去遮盖试验 • 不同类型:
– 外隐斜 – 内隐斜 – 垂直隐斜
37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2. 调节性聚散(accommodative vergence)
– 当人眼调节时出现的集合 – 集合和调节存在着函数关系 – 生理性外隐斜:正常的近距水平隐斜视在
4~6棱镜度
38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3. 近感知性集合(proximal convergence)
– 自主性集合或心理性集合,由于感知注视物 在近处而发生的集合现象
必要性
• 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 检查前提:具备双眼视,矫正视力正常、
眼部生理情况基本正常,却有双眼视症状 反应者
3
第一节 检查内容
• 隐斜测量:Von Grafe法 • 融像聚散能力测量 • 正负相对调节测量 • 融合性交叉柱镜测量 • 调节灵活度测量
4
学习要点
• 调节
– 调节幅度及测量 – 调节刺激和调节反应 – 相对调节 – 调节灵活度
16
Maddox 杆
M-1
OD
•OS
17
Maddox 杆
M-1
OD
•OS
18
Maddox 杆
OD
OS
19
OD
OS
20
远距水平隐斜测量
• Von Grafe法原理:利用棱镜打破双眼融 像来测量双眼视轴的相对位置
• 步骤:在远屈光矫正基础上
1. 视标选择:最好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2. OD:12∆BI(测量镜),OS:6 ∆BU(分离镜)
1cm / 1m
集合△度 单眼 双眼
1△
? 6cm/1m
Pd=60mm
?6cm/0.5m
Pd=60mm
?6cm/6m
35
聚散的计算
• 集合度与眼的转动中心
– 角膜顶点后14mm – 镜架平面后27mm – 计算;
27mm
测量距离
PD
集合△度 单眼 双眼
40cm
60mm
?
40cm
64mm
?
6cm/0.427m
– 调节性集合的一部分
39
集合和发散的分类
4. 融像性聚散(fusional vergence) :
– 对视网膜分离象的反应而产生的双眼向内或 向外运动
– 四种类型:集合、发散、上聚散和下聚散
40
聚散测量
• 集合幅度
– 笔式手电筒,近调节视标 – 记录:
• NPC (sc 或cc),破裂点和恢复 点,
E
OS E
OD
21
22
隐斜的测量
23
隐斜的测量
OD 12 BI
OS
6 BU
24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左下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右眼BI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25
步骤(1)
3. 如果不是右上左下,则增加右眼BI棱镜度 4. 注视目标:左下方视标,用余光观察右上
方视标 5. 以2 ∆ /s的速度减少右眼BI棱镜度,直到两
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记录右眼前棱镜度 和方向
26
步骤(2)
6. 继续减少右眼BI棱镜度,直至看到:右下, 左上
7. 反方向转动棱镜,直到两个视标又在垂直 线对直,记录右眼前棱镜度和方向
8. 取两次记录结果的平均值即可
27
E
右眼所见
E
左眼所见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31
近距隐斜测量
• 视标放置:眼前40cm处,照明良好 • 其余步骤相同 • eso & exo
32
聚散能力测量
33
聚散的计算
• 计算单位:棱镜度为(△)
1△ :光线通过1米远的距离产生垂直偏离1厘米。
1cm
1m
34
聚散的计算
• 举例
– 患者 PD=60mm
6m
50cm
外、上、下 – 能测量或中和隐斜视
• 破坏融像的方法
– 遮盖 (如遮盖试验) – 三棱镜 – 滤片 (如worth 4 dot试验中红绿滤片或偏振片) – 将一眼的象变形 (如 maddox 杆) – 生物隔膜 (立体镜、同视机和双目望远镜)
15
如何测量隐斜
• 最常用的方法
– Maddox 法 – Von Graefe 法 – 交替遮盖+三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