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练习《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科学试卷

合集下载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练习(含答案)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练习(含答案)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题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2.如果用图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合的是()选项 1 2 3A 目纲门B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C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D 地壳地幔地核A.A B.B C.C D.D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研究时,可通过对其替代物的研究获取事实材料,来间接研究原型的性质。

下列属于模拟实验的是()A.测量铁丝直径B.测量液体温度C.观察手指指纹D.研究地球形状4.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B.②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D.④用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5.下列现象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A.远去的物体,看着会逐渐变小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是球体C.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桅杆比船身先出现D.月食发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6.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B.魏格纳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的形状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7.我们生活的地球由内到外可分为()A.地壳、地幔、地核 B.地表、地中、地心 C.地心、地中、地表 D.地核、地幔、地壳8.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可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图中的模拟实验是用来解释其原因,其中将篮球模拟()A.桅杆B.船身C.海面D.码头9.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C.太阳的东升西落D.人造卫星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地球照片10.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等阶段,而科学界的其他探究也常经历相似的过程。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浙教版)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2021年7月31日,中国运动员卢云秀在东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勇夺金牌,如图所示。

当她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A.从上到下依次消失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C.整体同时消失D.整体都不会消失【答案】B【解析】由于地球是圆的,当她远离起航线后,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所以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故选B。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许多的观察和证据逐步揭示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的球体,以下不能作为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A.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B.麦哲伦经历3年完成环球航行C.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形的D.地球仪是球形的【答案】D【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地球仪是人造出来的,地球仪是球形属于不能作为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故D符合题意。

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答案】B【解析】人们对于地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盖天说”—“浑天说”—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20世纪,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并拍摄地球的照片等一系列的过程后,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为③②④①,故B正确。

故选B。

4.下列现象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A.远去的物体,看着会逐渐变小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是球体C.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桅杆比船身先出现D.月食发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答案】A【解析】A、远去的物体,看着会逐渐变小,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符合题意。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培优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培优练习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培优练习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轴北端在一定时期内始终指向北②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③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北极点和南极点④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地球运动有明显的变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 )A. 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B.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C. 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D. 天空有云层,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3.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火山和岩浆,该“液态区”位于()A. 地壳B. 地核C. 地幔D. 地壳或地核4.下列表述,能够最科学最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B.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C. 河流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往低处D. 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5.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A. 地核一地幔一地壳B. 地幔一地核一地壳C. 地壳一地幔一地核D. 地壳一地核一地幔6.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

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7.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十分相似,那么蛋黄则可以代表地球内部的()A. 地壳B. 地幔C. 软流层D. 地核8.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的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 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D. 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9.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①→③→②B. ③→②→①C. ②→③→①D. ③→①→②10.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正确的是()A. 6 371千米;4万千米;5.1亿平方千米B. 6 378千米;4万千米;5.1平方千米C. 6 357千米;4万千米;5.1亿平方千米D. 6 371千米;4千米;5.1平方千米1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1(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1(新版)浙教版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自然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有( )A.太阳、月亮等星球呈球形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C.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最后消失的是桅杆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半径在任何位置都是6 378千米B.地球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C.以自己的学校为起点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D.地球的实际形状并非是一个正球体3.岩石圈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 )A.地壳B.地壳和地幔的顶部C.下地幔和外地核D.上、下地幔4.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的厚度约为35千米B.上地幔的深度是地下17千米~地下2 900千米C.下地幔的深度是地下1 000千米~地下2 900千米D.外地核的深度是地下5 000千米~地下6 371千米5.图是地球内部结构圈层的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A.地幔、地核、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壳、地幔D.地核、地幔、地壳6.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是方形的②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 378千米④赤道半径与极半径一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7.地球内部结构中呈现液态或熔融状态的是( )A.地壳B.地幔C.内地核D.外地核8.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9.有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要真正日行八万里,在地球上你应该坐在( )A.赤道上B.南极点C.北极点D.任何地方10.徐志摩的诗《想飞》中:“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

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从太空鸟瞰地球的情景,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II)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II)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11题;共22分)1. (1分)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仅比两极方向的半径________(填“多”或“少”)21千米。

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_、赤道________的椭球体。

2. (1分)模型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右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D表示的是________元素。

3. (1分)读如图的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这是引起的。

A . 地壳运动B . 海平面上升C . 海平面下降D . 大陆漂移(2)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属于________层。

(3)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

A . 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B . 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C . 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D . 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4. (2分)地理科学探索是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途径之一,一般包括“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实验验证)”等过程.据此回答小题.下列地理事件或理论最能体现上述探索过程的是()A . 斯科特南极探险B .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C . 麦哲伦环球航行D . 中国发射北斗导航卫星5. (2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现在利用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大小()A . 平均半径6371千米B . 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C .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D . 是一个正球体6. (2分)读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完成(1)(2)题。

(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A . 大地是运动的B . 大陆在不断漂移C . 地球是一个球体D .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了()A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C .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 .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7. (2分)以下是某班同学做的几个简易地球仪模型,最科学的是()A .B .C .D .8. (2分)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选项1234A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B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C种目科纲D地球地幔地核地壳A . AB . BC . CD . D9. (2分)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 . 侵入岩B . 喷出岩C . 沉积岩D . 变质岩10. (3分)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练习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练习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构造1.以下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A.地球是正球体B.地球是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C.地球是正方体D.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 以下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B)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④地球在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是圆的A.①②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③④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 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B.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C. 地球内部构造中,地壳最厚D. 地球内部构造中,地核厚度最小4.2008年9月25日随着“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当翟志刚在太空行走时看到的地球形状是很圆的,这是因为(B)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B.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D.地球本身就是个正球体5.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A.地球半径在任何地方都是6378千米B.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C.从我校出发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D.地球的实际形状并不是一个正球体6.如图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第6题)(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

(2)假设我们把地球的内部构造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

(3)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7.如图为月全食形成过程示意图,从图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阳光被地球挡住。

图中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呈弧形。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据此推断地球的形状为球体。

(第7题)8.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同的,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以下观点的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D)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解】人类最早对地球的认识先后是“天圆地方〞和“地如卵黄〞,然后认识到地球是球体,最后随着现代测量科技的开展,才真正认识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七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浙教版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A.根据日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B.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C.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D.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2.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远去的帆船总是桅杆先消失,船身后消失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D.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若两人前进方向不变,那么( )A、两人都能回到原点出发点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点出发点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点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点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B.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5.下列各项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A.月球是个球体B.笔头朝下的铅笔远离篮球表面时笔尖先消失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6.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天是圆的B.由远而近的帆船总是桅杆先出现C.一直西行的船又回到了原地D.站得高看得远7.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8.下列各项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A.月相变化B.太阳东升西落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9.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太阳的东升西落B.麦哲伦环球航行C.月食的形状D.地球的卫星照片10.由外到内,地球可分为()A.岩石圈、地幔、地心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D.地核、地幔、地壳11.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C.月食发生时,月面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的D.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12.下列各项中,不能完全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枙杆最后消失13.两人从北极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200E和200W向南匀速前进,产生的情况是()A.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B.他们不会相遇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D.他们之间距离先变小后又变大14.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A、全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各大板块漂浮在海洋上C、杭州的北高峰是由于板块的碰撞形成的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15.下列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航海归来的帆船,桅杆比船身比出现B、发生日食时,太阳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C、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半径仅相差0.33%D、麦哲伦环球航行16.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在你的生活中还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 B.日全食C.水往低处流 D.站得高看得远17.下列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的是()①海上远去船只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人爬山时,爬得越高,看到的地平面越大③天是圆的④一直西行的船只回到了原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18.关于软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5秋浙教版科学七上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练习题

2015秋浙教版科学七上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一:预习训练1、列举证明地球就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就是先消失, 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瞧的远;(4) 食时被蚀部分总就是成弧形;(5) 环球航行。

(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2、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相似,可分为三层, 与的顶部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二、课堂巩固1、地球就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

赤道半径千米,两极半径千米。

(差千米),仅差0、33%。

所以瞧上去像个圆形。

赤道周长约千米。

2、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就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一样厚3、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天就是圆的地就是方的B、地球就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C、大地就是一个圆盾D、大地就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4、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就是( )A、驶近的帆船总就是船身先出现B、地球有供确定方向的经纬网C、地球的半径平均约为4万千米D、地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长21千米5、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就是个球体的就是( )A、天就是圆的B、远去的帆船总就是船身先消失C、远处驶来的帆船总就是船身先出现D、日食时日轮的缺损边缘总就是呈弧形6、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

”与这句诗最吻合的地点就是( )A、赤道B、北纬l0°C、北纬30°D、北纬40°7、下面关于地球地貌的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A、地球就是一个球体B、地球表面由陆地与海洋组成C、地球陆地面积占大多数D、地球有丰富的水资源三:课后作业设计1、地球的岩石圈( )A、就就是指地壳B、包括地壳与地幔顶部C、包括地壳与地幔的全部D、就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总称2、地球内部结构与鸡蛋比较,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内部结构的( )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3、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与球面上远去的现象:(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您瞧到的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训练D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训练D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训练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下列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是()A . 麦哲伦环球航行B . 地球卫星照片C . 日食、月食现象D .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 (2分)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A .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 . 麦哲伦环球航行C .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 . 哥白尼的日心说3. (2分)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A .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 .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C .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4. (2分)地球赤道周长约()A . 5.1万千米B . 6.37万千米C . 4万千米D . 3.2万千米5. (2分)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A . 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B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 .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6. (2分)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A . 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B . 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C . 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D . 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7. (2分)下列图示所表示的事实中不能说明地球真实形状的是()A . 麦哲伦环球航行B . 地球卫星影像C . 太阳东升西落D . 月食8. (2分)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平均半径约为6378千米B . 赤道的长度约为8万千米C .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两旁的经线长度依次递减8万平方千米D .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9. (2分)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A . 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B . 太阳东升西落C . 人造卫星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D . 月食时缺损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10. (2分)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位()A . 地壳B . 地核C . 上地幔D . 下地幔顶部11. (2分)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A . 岩石圈、地幔、地核B . 地壳、岩石圈、地核C . 地壳、岩石圈、地幔D . 地壳、地幔、地核二、填空题 (共6题;共15分)12. (1分)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________体.13. (2分)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训练C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训练C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训练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 . 太阳东升西落B . 进港的帆船,先看到桅杆C . 水往低处流D . 日全食2. (2分)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 . 天圆地方B .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 地球是正圆形的D .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3. (2分)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A .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 .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 .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 .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4. (2分)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多少千米?()A . 6371B . 6372C . 40000D . 410005. (2分)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A . 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B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 .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6. (2分)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上去是很圆的,这是因为()A .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正球体B . 地球的外面有大气层C . 过去的测量有误差D .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7. (2分)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④地球在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是圆的A . ①②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③④8. (2分)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 .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 .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C .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D .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9. (2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A .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 . 麦哲伦环球航行C . 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D . 流星现象10. (2分)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位()A . 地壳B . 地核C . 上地幔D . 下地幔顶部11. (2分)下图为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圈层从内到外依次为()A . 地核、地幔、地壳B . 地核、地壳、地幔C . 地壳、地核、地幔D . 地幔、地核、地壳二、填空题 (共6题;共15分)12. (1分)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________体.13. (2分)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个球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练习《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科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2 . 下列各项中,不能完全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枙杆最后消失
3 . 下图为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圈层从内到外依次为()
A.地核、地幔、地壳B.地核、地壳、地幔
C.地壳、地核、地幔D.地幔、地核、地壳
4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5 . 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麦哲伦航海
C.在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D.大海中帆船在远处逐渐消失的过程
6 . 下列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证据有()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日食的阴影是弧形的D.哥伦布的环球航行
7 . 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B.从飞机上看地面,地面是弧形的,说明地球是球体
C.早上太阳由东方升起,晚上太阳于西方落下,说明地球是球体
D.看到远航归来的船只最先出现桅杆,渐渐地才能看见整个船只
8 . 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大地是一个圆盾
D.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二、填空题
9 . 在图中填出地球的基本数据。

10 .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__(填字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__。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11 . 地球内部由内到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层。

12 . 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为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二、填空题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