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医案学(6)(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叶氏调经带用调补奇经之法
《临证指南医案》
❖ 督脉为病,必于一般治气血、肝肾、脾胃基础上加鹿茸
以温煦。久虚痼冷、淋崩、带下、滑胎经漏等,必用此味。 如:杨案用鹿角霜,赵案鹿茸、鹿角霜同用,陈案鹿角胶、 鹿角霜同用等。
❖ “产后、月经门”中,有二十余案用鹿茸。 ❖ 曹炳章云:“鹿茸为骨血之精,通督脉而上冲于脑。” ❖ 一味鹿茸,点明了叶氏温补督脉的用药特点。
❖ 蒋案用淡菜胶、海参胶、龟板胶、真阿胶等补肝肾精血;
❖ 王案用猪骨髓、牛骨髓等做丸药治其尿浊。
2.叶氏止疼痛倡“久病入络”之
《临证指南医案》
说
❖ “胃脘疼”及“胁痛’两门,共记有67案,其中提到入络
的就有37案,对于久病入络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及临床治疗
法则。
❖ 叶氏认为,一般疼痛多因经脉不通所致。初病在经脉,经 脉循行人体,经气环周,运转不息,故经脉以气行为主。
2.叶氏止疼痛倡“久病入络”之 说
《临证指南医案》
❖ ②若属血络痹瘀的实证,则以活血开痹为治。其血瘀为
主者,用辛通瘀滞法,以川楝子、延胡、桂枝木、五灵脂、 蒲黄、香附治疗。
❖ 若寒滞血络,则用辛香温通法,如当归尾、茴香、丁香、
川楝、葱管治胁疼。
❖ 若气滞血瘀而入血络,则用辛温缓通法。如沈案胁痛用
“旋覆花、郁金、桑叶、川楝子、新绛、葱管、桃仁、归 须、柏子仁”,即气血两通法。
的结论。
4.叶氏补脾胃分脾阳胃阴之说
《临证指南医案》
❖ 叶氏善于用清润甘凉补养胃阴的方法。
❖ 某儿腹胀案云:“脾阳不主默运,胃腑不能宣达,疏脾降 胃,令其升降为要。”方用厚朴、枳实降胃气,以麦芽、
而经脉闭阻日久,自然沿着每条经脉深入到细小的络脉之
中。络脉在人体分布如网络,满布脏腑、肌腠、体表,直 接与机体各个部分相联系,故而以血行为要。
2.叶氏止疼痛倡“久病入络”之 说
《临证指南医案》
❖凡疼痛初起则为经脉闭阻,治气为主; 久病入络,以血瘀为主,故久则治血。
这一理论是非常切合临床实际的。
2.叶氏止疼痛倡“久病入络”之 说
❖叶氏调理奇经八脉总不离补气养血,补 益肝肾,调理脾胃。
❖叶氏非侈言八脉理论而脱离实际治疗者,他倡
言调补奇经,完全是以临床为依据的。
3.叶氏调经带用调补奇经之法
《临证指南医案》
❖ 冲脉为病,必在调治肝肾、脾胃、气血基础上用紫 石英镇冲脉之逆,如:
❖ 吴案:“下元虚损无疑,八脉无气把握,带下淋漓,
梦魂跌仆,正《经》旨:下虚则梦坠也。议镇固奇 脉方:人参、龙骨、枣仁、茯神、桑螵蛸、炒黑远 志,用紫石英煎汤煎药。”
❖ 一味紫石英点出了叶氏镇固奇脉的用药特点。
3.叶氏调经带用调补奇经之法
《临证指南医案》
❖ 任脉为病,必在调补肝肾、脾胃、气血的基础上加龟板
以镇摄,如:
❖ 崩漏门某案经漏三年,任脉不固云:“但以冲脉之动而
血下,诸脉皆其司,证固是虚,日饵补药不应,未达奇 经之理耳。”故此证以阿胶、锁阳、柏子霜、生牡蛎补 益气血,以鹿角霜温煦督脉,以龟甲(秋石水浸泡)入 药镇摄任脉,方可止血。
4.叶氏补脾胃分脾阳胃阴之说
《临证指南医案》
❖ “脾胃门”中明确指出:脾胃当分别而论,李东垣倡
言脾胃论,立甘温补中之法,将脾胃统论,并只强调补 脾胃阳气的一面。但临床尚有一大部分脾胃病并不以阳 虚表现为主,叶氏明确指出:病后胃气不苏,知饥少纳,
再见到舌红苔干,脉细数等症,则属胃阴不足,只能 以清润甘凉治之。
《临证指南医案》
①如属络脉空虚,病邪乘机陷入,则当用补络法。 ❖ 补络法又当视寒邪入络与热邪陷入而分别用辛香温通
法及甘温缓柔法。 ❖ 如属络虚有寒则用辛香温通法: ❖ 郭案胁痛:“呕吐清涎,周身寒凛,痛止寂然无踪,此
乃寒入络脉,气乘填塞阻逆,以辛香温通法。荜茇、半 夏、川楝子、延胡、吴茱萸、良姜、蒲黄、茯苓。”
中医医案学(6)(精)
第六讲 清代名医医案选评
主要内容
❖ 叶天士医案 ❖ 徐灵胎医案 ❖ 王孟英医案 ❖ 王旭高医案 ❖ 曹仁伯医案
1.叶氏治虚损从三焦立论
《临证指南医案》
❖ 若下焦虚损,又当补下兼治其中。分填补精血,补益 精气,滋阴清热,益火生土等不同治法。叶氏善用血 肉有情之品填补精血。
2.叶氏止疼痛倡“久病入络”之 说
《临证指南医案》
❖ 若瘀血久积,伤阴化燥,又当用辛润缓通法。如王案胁
痛用“归须、桃仁、泽兰、柏子仁、香附、丹皮、山甲” 等。
❖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叶氏利用久病入络的理论治疗疼痛,
是在前人活血祛瘀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他不是只刻板地
用攻逐瘀血一种方法,而是分清寒热虚实。
3.叶氏调经带用调补奇经之法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临证指南医案》
❖ 带脉为病,以当归为之宣补,并善用血肉
有情之品如乌鸡骨、鲍鱼、羊内肾、羊肉、
乌贼鱼、羊胫骨、鲜河车等,随证选用,调 补八脉之不足。
3.叶氏调经带用调补奇经之法
《临证指南医案》
❖叶氏女科病案,在调补肝肾、脾胃、气血方药基础上: ❖用紫石英镇冲脉之逆; ❖用鹿茸温煦督脉; ❖用龟板镇摄任脉之阴; ❖用当归宣补带脉之虚; ❖用血肉有情之品补诸奇经之不足等等。
2.叶氏止疼痛倡“久病入络”之 说
《临证指南医案》
❖ 如属络虚有热则用甘温缓柔法:用青蒿、桂枝木、远志、
茯神、炙草、桃仁、薤白汁、归须、茯苓等,以治胃脘久 痛。
❖ 若血络空虚,久病虚痛者,又宜辛柔养血,使养血不腻
滞,以辛味利气通络止痛,用生地、天冬、枸杞子、桂元、 桃仁、柏仁、阿胶、桂枝木等,既甘润养血,又活血止痛。
❖ 至此,后世医家才把脾阳与胃阴分别而论,叶氏完善 了脾胃学说,对临证贡献很大。
4.叶氏补脾胃分脾阳胃阴之说
《临证指南医案》
❖ 华岫云为其脾胃门作按语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 阳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 后世医家由此总结出脾六喜六恶:喜燥恶湿,喜温 恶寒,喜升恶降,喜甘恶苦,喜运恶滞,喜补恶 攻,而胃则反之。这完全是从叶氏医案的学习中得出
3.叶氏调经带用调补奇经之法
《临证指南医案》
❖ 叶氏治女科倡调补奇经,认为妇女经水乃诸路 之血贮于血海而下,其不致崩决淋漓者,任脉为之 担任,带脉为之约束,维、跷脉为之拥护,督 脉以总督统摄,月事方能按期而行。故云“冲为 血海,任主胞胎”,而脏腑之血,皆归冲脉。
3.叶氏调经带用调补奇经之法
《临证指南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