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合集下载

一号文件变迁

一号文件变迁

一号文件变迁作者:肖隆平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04期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时代谋划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也是2018年开年中央送出的一份“惠农超级大礼包”,释放重磅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一号文件作为中央“三农”工作的思路体现,从上世纪80年代5份针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具体工作的推动,到新世纪后14份文件从关注粮食生产,逐渐转到关注乡村振兴这样的“三农”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是“重中之重”,中央在1982年~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此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亟需推动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景新说,上世纪80年代,中央一号文件让各界充满期待。

因为人们希望一号文件能为开展“三农”工作突破更多藩篱。

1982年1月,中央首次发布“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当时快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强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得到中央认可和推广的联产承包制产生了很大的化学效应。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

”在1982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就“放活农村工商业”、“疏通流通渠道,以竞争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等进行工作部署,助推中国农村发展持续释放活力。

“三农”工作基本框架形成后,改革开放的突破重点转向城市。

一直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从10个中央“1号文件”看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演进从1982年到2008年,中央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

1号文件意味着高度重视,意味着不同寻常,意味着非抓不可。

下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1982-1986)的政策框架、新世纪5个1号文件(2004-2008)的政策框架以及综述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主张等三个方面,重温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脉络。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五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一)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纠正了并在继续纠正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左”倾错误,对农村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出现了二十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

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此时,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

2、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3、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4、意义:文件影响深远。

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

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

1.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2.涉及"三农问题"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5年2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劳社部函[2005]18号)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9号)1 、国家从 2005 年起,全部取消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

2003到2012中央一号文件

2003到2012中央一号文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文如下: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

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04: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一)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

要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强化技术集成能力,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二)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

主产区要立足粮食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并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

充分利用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

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三)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主产区倾斜。

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

为切实支持粮食主产区振兴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2004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2004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2004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9年9份专属三农,不论你是哪个地区的,你只要考乡镇基层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这就9文件至少要好好的读上三遍,尤其是近三年的/a/201203/19088.html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日(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1年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

2004年至2012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9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该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1月30日,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农家之友新观察XIN GUANCHA■背景资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编者按】“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至今年,中央在新世纪已连续出台了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鉴于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供大家回顾和参考,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1982突破僵化体制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983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从理论上确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

1984承包土地15年不变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1985扩大市场调节力度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

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

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回顾

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回顾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在继续要求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对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等做出有利于耕地保护的规定为更好落实28号文2005年国土资源部先后颁布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等重要文件国务院还于10月18日颁布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征缴和使用方面做出有利于耕地保护的规定并且继续要求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推进生态建设

– – –
13.97% 中国农业总产值从1397.00亿元增长到3619.49亿元 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长到37911万吨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668.72亿元增加到了2543.20 亿元 7年间耕地合计净减少330万公顷,也即年均净减少 47.14万公顷

1.2 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脉络
– 1987 《关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的联合通知》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 1988年 《土地复垦规定》、《严格限制毁田烧砖积 极推进墙体材料改革的意见》 –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严格执行国家下 达的建设用地计划,严格审批建设用地”同时,明 确要求“各地方凡因建设占用农用土地的,原则上 应承担土地开发的义务”。
– 1991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1992年11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制止乱占、

2020-2003年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20-2003年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

1.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2.涉及"三农问题"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5年2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劳社部函[2005]18号)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9号)3.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1、国家从2005年起,全部取消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

中央一号文件历史性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历史性解读

龙源期刊网
中央一号文件历史性解读
作者: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04期
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七个以“三农”为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

追溯历史,人们自然会想到26年前的一幕: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建国35周年盛大游行中,当农民游行队伍高抬“联产承包好”五个大字的巨幅标语牌走过检阅台时,广场上顿时欢呼起来,人们齐声高喊:中央一号文件好!
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5年出台“三农”的一号文件。

几千年温饱不保的中国农民,在历史的一瞬间,越过了贫困。

时隔18年后的2004年,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回来了,而且一发就是连续7年。

改革开放初期的5个一号文件,对中国农村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1982年,第一个涉农一号文件出台前,中央高层进行了怎样的争论?为什么中间有18年时间没有下发“三农”的一号文件?2004年至今的7个一号文件向农民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请看《财经国家周刊》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历史性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

即促进农业从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保证“两个转化”加快速度进行下去。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允许农村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允许农民经商,发展社队企业。

200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意见

200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意见
2019年《关于坚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 做好“三农”工 作的若干意见》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整理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意见
关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意见 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 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 一定的报废补贴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 险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各级财政要加快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可通过 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 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完善 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 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 点的经验和做法,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补贴品种 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险 一切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林 权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 式。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 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 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和商业保 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探索出口 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出口信贷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财政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支持力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 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 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 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积极推进林业改革。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提高农业对外开 放水平。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 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 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 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 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 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林权抵 押贷款规模,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 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 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 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1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2004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2004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等。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等。

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金融政策汇总

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金融政策汇总

2004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金融政策盘点2004年(十九)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

➢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缓解农村资金外流。

➢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

➢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要调整职能,合理分工,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

➢要总结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经验,创造条件,在全国逐步推开。

➢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

➢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2005年(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

➢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

➢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

➢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10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7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

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进探析作者:李政龚政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4年第03期摘要:中央一号文件是“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分析中央一号文件对做好“三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文本为分析对象,在探究中央一号文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要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比不同时期中央一号文件文本结构的差异及其主题的变化。

分析并探寻当下农村改革方向和政策核心主线。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工作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长期并将持续存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确保粮食安全是一直是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重要议题,而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故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

2012年,时年粮食产量“九连增”,当时核心任务是确保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本粮食安全,保持粮食总量的稳定乃至增长。

而从2013年开始,农业方面着力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促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发展开始转型。

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同时出现,对数量与规模的要求已经更多地转向追求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如何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2015年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的思路更加明确。

由此成规模、有规划、有体系、有保障的新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新思路渐渐深入人心。

在我国农村产业持续优化发展的基础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要素与发展主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十个“一号文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十个“一号文件”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10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踏着30年改革开放的路途而来,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回顾这10个“一号文件”,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轨迹和未来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

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

30年间,神州大地的广袤乡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9亿农民迈进了富裕文明的新时代。

时间:1982年1月1日重要意义: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1983年: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1983年的一号文件就解放多了,很明确提出联产承包不仅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可以搞,别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并不是不可以搞,同时强调,联产承包不一定都包到户,有的愿意包到组,有的愿意实行专业承包都是可以的,可以百花齐放。

到了1984年,第三个一号文件那就非常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的最先实践。

时间:1983年1月重要意义: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1984年“一号文件”,中央开始规范家庭承包的政策,明确提出承包到户的家庭承包期可以延长到15年。

1985年“一号文件”开始研究概括总结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

农村改革最基本的内容是确立家庭承包,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国家对生产对经营者应当进行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的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这些基本经验其实到1984年在农村已经基本形成。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资料要点回顾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资料要点回顾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图解:数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图解:五大关键词读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真经”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4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图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破解“三农”新困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中央一号文件都说了啥?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的情况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中央一号文件”原指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全年工作中具有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

从理论上说明了“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

即促进农业从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保证“两个转化”加快速度进行下去。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允许农村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允许农民经商,发展社队企业。

此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乡镇企业”。

200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0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的劳动生产率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上个世纪发展农业的三次探索
(一)第一次探索
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普遍认为,造成农民疾苦、地主与农
民“贫富悬殊”的根源在于农村内部的土地资源占有和使用不
平均,于是动员和组织亿万农民群众“闹革命,打土豪,分田 地”,并在建国初期进行“土改”,这实质是我国有史以来第 一次出现以自然村落为单元 "彻底平分土地",这次改革激发了 农民保卫土地的革命积极性,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但是这次改革也出现了一些的弊端,那就是把当时已经有 一定规模的土地经营者(地主)打倒,将他们的土地给亿万农 民平分,导致中国农村重新成为了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
(三)第三次探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业出现了七年的高增长,
由此国家改革的重心转向了城市,开始大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建设。但是,城市和农村的改革交织在一起,出现了一些新的碰 撞和磨擦。
大家误认为农村富裕起来了,因而各方
一方面
通过种种办法向农村、向农民伸手,农 民负担不断加重。
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过 另一方 面 去是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来获得工业化 持续投入的资金,现在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 价格来控制社会整体物价水平。
(二)如何解决两大重要矛盾
人多地少的矛盾
解决人口多、耕地少
小农经济的矛盾
解决小农经济与社 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就 需要改变当前耕地资源 利用"无限的细化"的状态, 必须推动农村体制机制 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商 品经济,促进农业适度 规模化、集约化、产业 化、现代化发展。
的人地矛盾就需要大力推
进城镇化建设,将大量农 村的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城 市中去。这样既能为城市 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又能减少农村人口,改变 人多地少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年份文件名主要政策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
明显滞后的局面。

201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方针
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
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28条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200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
意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

/4917,00.shtml#part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