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一、概述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区域,其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历来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及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对于保障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符合库区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该系统将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多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提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类似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概况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核心区域,其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防治一直备受关注。

库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直接威胁到库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库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滑坡是三峡库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由于库区两岸山体地质结构复杂,加之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触发,滑坡灾害频发。

这些滑坡灾害往往规模较大,破坏性强,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崩塌灾害也是库区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库区的部分山体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导致山体结构松散,容易发生崩塌。

崩塌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也是库区地质灾害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类型。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库区山区的松散物质容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破坏力强的特点,对库区的交通、水利设施等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地质灾害,保障库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必须深入研究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建立完善的防治系统运行机制,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峡流域目前的生态和地质灾害方面问题

三峡流域目前的生态和地质灾害方面问题

三峡流域目前的生态和地质灾害方面问题(1).泥石流和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和水土流失主要是在横断山区。

稀疏的植被,破碎的地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水电建设、矿山开发以及干热河谷特性,造就了横断山区成为地球上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地和水土流失泛滥区,使区内不少地方丧失生态功能和生境条件。

泥石流在横断山诸河流的分布特征是成群成带分布,很多冲蚀支流成为泥石流的通道,在沟口处往往形成大型冲积扇并阻挡河流,光秃破碎的山体往往形成破面泥石流,每年向河流输送大量泥沙物质,新的泥石流沟还在不断扩展。

水土流失在区内成片分布,其面积占60%以上,年侵蚀物总量约20亿吨以上,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泥石流输入河川水库。

例如在西秦岭-横断山东部主要是暴雨泥石流重度灾害区,主要涉及嘉陵江上游、岷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中下游等流域。

据统计从1971年至1988年的17年间,四川乐山沙湾至攀枝花的成昆铁路路段,(该路段跨越岷江、大渡河、安宁河、金沙江等河流流域),就有80多条沟暴发泥石流152次,平均每年发生8.5次。

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地震灾区河流次生灾害新增地质灾害点面1.2万多处,产生崩滑泥石流物源10亿立方米以上,这不仅使灾区电站继续面临次生灾害的威胁,而且使水库蓄水条件恶化、水库功能消减,缩短水库和电站的寿命;一些高坝大库地质变化较大,坝体、坝肩内伤严重,库区地质结构和地质环境改变,不稳定危岩增加,治理任务非常艰巨,水电站安全隐患并没有完全消除;一大批在建电站技术经济指标发生改变,投资增加。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55万km2,约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98%。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除了具有水土流失类型多样、水土流失后果严重、人类活动造成了水土流失加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水土流失具有隐蔽性。

长江流域山区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粗,侵蚀后大多滞留在坡前、或被就地拦蓄,进入河流的只是一小部分,河流输沙量一般小于地面侵蚀量,据对16条典型流域的分析,泥沙输移比平均为0.23左右,这与黄土丘壑区泥沙输移比接近于1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三峡库区地质问题分析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问题分析研究

我们小组
de
分工情况
灾害现 状资料收集 -邓曼君
灾害特点分析 -张志伟
灾害类型分析 -宋少军
灾害预 警体系分析 PPT制作 -赵旺林
谢谢大家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and any questions?
性,由于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众多,使得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相当
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将地质灾害活动看作复杂的随机事件。
区域性、突发性
受所处区域 的各种自然环 境条件如降雨、 地震、地质结 构、地质体物 理特性等条件 的约束,某一区 域,这类自然环 境条件是相似 的。
区域性
突发性地 质灾害是指活 动比较猛烈,成 灾过程比较短 暂的灾害。
灾害活跃强度主要包括灾害活动的频率( 数量) 规模和运动速
度, 严格意义上讲, 是单位面积的活动频率规模和速度的乘积, 即: I = fmv / s 式中,I 为地质灾害的强度, f 为地质灾害的频次, m 为灾害
体的质量, v 为灾害体的移动速度, s 为灾害体的投影面积
灾害的活跃性评价
三峡水库蓄水后历来的地质灾害活跃强度评价成果 水库蓄水后历年地质灾害活跃强度指数曲线
我们
[1] [2] [3] [4] [5] [6]
de
参考文献
童广勤,余祖湛等.三峡水库蓄水后地质灾害活跃性强度指数研究[J].2011(11)
胡焕校,张立明.三峡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70(2)
詹小国,王平.基于RS和GIS的三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 陈治璇.三峡滑坡风险评估方法及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文海家,张永兴,柳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及其危害[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1) 周永娟,仇江啸等.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评价[J].资源科学,2010(7)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研究——以开县小湾滑坡为例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研究——以开县小湾滑坡为例

定, 滑坡 的稳定性计算 , 应选取 平行于 主滑方 向的计算断 面
进 行 计 算 。根 据 勘 查 的 剖 面 ( 1对 滑坡 I 、 坡 Ⅱ区进 图 ) 区 滑 行 稳 定 性 计 算 ,稳 定 性 计 算 断 面 采 用 I l 1、- 6 6、 区 一 5 5、- 7 7削 面及 Ⅱ区 3 3 、— 1— 0剖 面 。 — — 9 9、0 1
3 稳 定性 计 算 31 计 算 模 型 .

第i 个条块地下水位线以 E 土体饱和重量( l ; km )
p 广一 第 i 个条块土体两侧静水压力的合力 ; p广一 第 i 条块土体底部孑 隙压力 ; L 广一 第 i 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 ) 。;
按 刚体极 限平衡理论 , 根据滑体物质结 构特征 、 出现 的
关 键 词 : 峡 库 区 ; 质 灾 害 ; 定 性评 价 ; 湾 坡 滑 三 地 稳 小 中 图分 类 号 :V 9 . T 6 73
0 引言
文 献 标 识 码 : B
22 计 算 参 数 的确 定 .
开县小湾滑坡位 于开县竹溪镇大 湾村南河 左岸 , 竹溪镇
位 于开 县 新 县 城 西 南 1 m。地 处 东经 175 185 北 5k 0 。5~ 0 。4 , 纬 3。4~ 14 位 于 重 庆 市 东 北 部 , 巴 山 南 麓 , 江 三 05 3 。 1; 大 长 峡 水 库 小 江 支 流 回水末 端 , 势 北 高 南 低 , 程 在 14 2 26 地 高 3 6.
对平缓。
饱 和
0f o
2 计 算 剖 面 和 参数 的确 定 21 计 算 削 面 的确 定 . 根据 《 峡 库区三期地质 灾害防治工程设 计要求 》 三 的规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刘传正李铁锋温铭生王晓朋杨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摘要] 通过全面野外调查,填表登录了三峡库区(19县(区),54175km2)地质灾害点5706处。

采用数字化地形底图,通过编制三峡库区工程地质图层,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

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与的统计关系基础上,筛选提取了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的发育因子(响应因子)、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

创建了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

采用网格剖分整个区域,分别计算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简称“四度”)分布,采用图斑合并方法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四度”区划图。

根据“四度”区划结果分别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区划和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MapGIS “发育度” “潜势度”“危险度” “危害度”1 概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项目工作范围位于东经106°~111°,北纬29°~31°21′,行政区划跨越重庆市和湖北省的19县(区),包括湖北省的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和重庆主城区等15县(区),总面积约54175km2(图1)。

1.1 工作基础三峡工程建设前的地质工作主要围绕三峡坝区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民工程建设遭遇地质灾害严重困扰才逐步受到重视。

三峡库区重要的代表性地质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50-70年代,以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为主,对三峡库区基础地质研究较为详细。

(2)20世纪80年代,结合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先后开展了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重大崩塌滑坡监测预报及减灾对策研究、三峡工程前期论证阶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长江三峡工程库岸调查与稳定性预测、长江三峡工程库岸典型和大型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等。

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

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

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yuanzi16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巨型工程。

它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通航、供水、灌溉、水产和旅游以及发展库区经济等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如何,对于工程的安全稳定、正常运行和经济合理,对于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概略论述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的主要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供读者了解和研究参考。

一、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长江三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内部的一个由出露的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构成的稳定地块。

其区域地壳稳定性良好。

尤其是在我国华南地区,这种地块对于筑坝建库,确实是一种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优越的环境地质条件。

在我国华北地台的古老基底上筑坝甚多,如大伙房、潘家口、岗南、下静游等坝址,筑坝建库以来一直都很安全稳定。

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库坝,建在古老基底上,也很安全稳定。

在长江三峡地区古老地块周围,虽有一些弱活动性断裂,但是其近期的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都比较微弱。

巴东至宜昌剖面的地震和重磁探测成果表明,这一带未反应出有陡梯度的深大断裂存在。

在茅坪和秭归两处,分别进行的800米和500米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定以及深孔电视和孔隙水压力测定成果,也进一步证明长江三峡地区属于稳定地块区。

二、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环境地质三斗坪坝址是一个符合长江三峡工程整体要求的大坝坝址。

坝区面积为18.7平方公里。

坝基岩体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岩体。

专家论证报告指出,三斗坪坝址“基岩完整,力学强度高,透水性弱,工程地质条件优越,适宜修建混凝土高坝”。

岩体结构研究是研究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基础。

有关专家在三斗坪坝基和船闸岩体结构研究中,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出露岩体结构面参数的实测,采用计算计网络模拟技术,分别建立了岩体结构面产状、间距、迹长概率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坝基和船闸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评价。

三峡库区万州区崩、滑地质灾害主要诱因及防治建议

三峡库区万州区崩、滑地质灾害主要诱因及防治建议

三峡库区万州区崩、滑地质灾害主要诱因及防治建议【摘要】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区长期受到地灾威协,尤其是突发性是崩滑(边)坡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百姓生活质量。

文章就该地区地灾的分布规律、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近年发事件进行了验证。

同时提出了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工程活动避开危险地段、高风险难治理的地方提前实施搬迁的预防建议;找出了控制关键地带;对地质灾害防治给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万州区;地质灾害;诱因;防治引言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地质灾害多发城市。

太白岩崩滑体、安乐寺、枇杷坪、吊岩坪、草街子五大滑坡就坐落在主城,有专家曾戏称万州城区是“脚踩滑坡,头戴紧箍咒(危岩)”的危险城市。

由于万州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境内山高坡陡,加之长江穿城而过,受三峡水库蓄退水以及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突发性是崩滑(边)坡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百姓生活质量。

库区地质问题可概括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两方面,其中滑崩灾害及防治问题,人工边坡的防护及开发利用问题[1]。

三峡工程的兴建,必然带来地质、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开展库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

自2002年以来,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万州库区内177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为人民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万州区是一个三峡库区半淹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旧城建设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考虑较少,近年来受城市改建、扩容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新增或诱发老滑坡复活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在收集、整理万州区排查及近5年应急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崩滑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建议。

1万州区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空间分布规律1.1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目前全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4大类型。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

迟立梅.2012.浅谈桩基串珠式溶洞处理施工技术[J].科协论坛,(4)(下半月刊):8~9.
郭纯青,王莉,王洪涛.2005.中国岩溶生态地质研究[J].生态环境,14(2):275~281.
何春林,龚成中,吉德广.2006.岩溶地区溶洞特性对桩基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15(1):78~81.
胡拥军.2014.浅谈岩溶地质桥梁桩基溶洞的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4):97,99.李陆平,尤继勤,王吉连.2009.蔡家湾汉江特大桥钻孔桩施工及岩溶处理技术[J].桥梁建设,(5):60~63.
罗细雅,曾茂宗.2005.赣粤高速公路吉安互通区地面塌陷分析与对策[J].路基工程,(4):100~102.
彭勇锋.2011.桥梁桩基特大溶洞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大学学报,34(S2):153~156.
伍四明,石汉生,朱照宇.2006.广佛放射线岩溶对桩基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5(S2):3559-3564.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一、引言中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而三峡库区的复杂地质条件使得其地质灾害的风险更加突出。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需要建立和完善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本文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运行的必要性、机制和影响等方面,以期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特点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属于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

库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由于库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加之水库水位的波动,地表的应力状态受到剧烈的变化,因此,库区地质灾害的隐患较大。

尤其是在雨季和汛期,地质灾害可能加剧造成较大的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的运行机制1.灾害监测与预警机制地质灾害防治系统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

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需要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建立起科学的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

可以使用各种地质物理和遥感技术,对库区内的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灾害进行实时检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机制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灾害评估和风险分析。

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灾害等级和治理措施。

通过对灾害分布、形态、带宽、危害程度、发生频率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利用统计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方法,对库区内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以指导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3.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机制根据灾害评估和风险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制订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可以采用工程方法、生态修复和社会组织等方式进行整治,以提高库区内的防灾减灾能力。

4.灾后监测与评估机制在灾害发生后的监测和评估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要对灾害影响的程度、恢复和重建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分析灾害治理的效果,并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以保障库区的地质安全。

三峡库区高陡岸坡成灾机理研究报告

三峡库区高陡岸坡成灾机理研究报告

三峡库区高陡岸坡成灾机理研究报告三峡库区高陡岸坡成灾机理研究三峡库区的高陡岸坡是江河的主要特征形态,它同时是湍流冲淤作用的受力面,同时也是重力地貌作用影响的受力表面,因而高陡坡是湍流冲淤和重力地貌综合作用下产生破坏作用的主要区域。

因此,对三峡库区江河高陡坡的成灾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陡坡的破坏机理1. 重力地貌破坏:高陡坡的重力地貌破坏是湍流流阻力与重力地貌作用共同失稳,使坡脚地带出现塌陷和裂隙的重要机理。

在高坡脚的地质条件较弱的情况下,湍流对坡脚造成的流力更大,更容易进行地貌破坏。

2. 湍流冲淤破坏:湍流冲淤作用是高陡坡破坏机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会使岩层强度下降,还会褶皱、应力集中破坏岩石,加剧坡脚的塌陷。

二、破坏要素的分析1. 地质要素:包括岩层的厚度、岩性、层理、岩石强度特征等,地质参数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坡脚的破坏程度。

一般来说,地质参数偏差越大,岩层稳定性越差,坡面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水位要素:水位是影响湍流冲淤作用的重要参数,其中水流深度和水流速度会直接影响湍流冲淤对坡脚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水位升高、深度加深将增加湍流的能量,反之则有利于提高坡脚部位的稳定性。

3. 水文要素:水文参数也会影响坡脚稳定性,其中有水平、垂直流动水压力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水流流量大的情况下,湍流力会较强,岩石的坚硬度就越要求高,才能抵抗湍流冲淤的压力。

三、综合防治1. 加强弃渣等物质的清理:打捞回水库岸线附近的弃渣等物质,可以减少湍流冲淤对坡脚的影响,从而避免破坏事故的发生。

2. 适当塘坝改造:通过改变池塘的形态,塘堤重塑为低陡斜坡状,可以对减弱坡。

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

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

第16卷 第4期2005年12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G eological Hazard and C ontrol V ol.16 N o.4Dec.2005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陈洪凯1,2,唐红梅1(11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重庆 400074;21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摘要:危岩是三峡水库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约30,000余个位于陡崖或陡坡上。

河流或沟谷强烈下切产生的岸坡岩体卸荷作用、软硬相间的岩层组合(如砂岩、泥岩)以及高强度的降雨或较大的日温差变化是三峡水库区危岩形成的基本条件,其破坏具有突发性、致灾具有毁灭性。

目前将危岩分为滑塌式、倾倒式及坠落式3类,体现了危岩失稳破坏的主要模式。

现场可识性不强、力学机理不明确,降低了危岩治理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据此,文章提出了现场易识性、力学机理明确性和失稳模式预判性的危岩分类原则,并将危岩分为单体危岩和群体危岩两大类。

单体危岩分为压剪-滑动型危岩、拉剪-倾倒型危岩、拉裂-坠落型危岩及拉裂-压剪坠落型危岩;群体危岩分为底部诱发破坏型危岩及顶部诱发破坏型危岩。

分析了各类危岩的基本特点;从陡崖(坡)断面形状、主控结构面、主控结构面走向与陡崖(坡)走向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岩性等方面构建了危岩分类宏观判据,经万州太白岩50余个危岩的现场验证,利用这些宏观判据判识的危岩与实际相符。

关键词: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宏观判据;长江文章编号:100328035(2005)0420053205中图分类号:P642121;U41815+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5209223;修回日期:2005211210基金项目:重庆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2005BA7008)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陈洪凯(1964—),男,教授,博士,博导.从事公路泥石流及危岩研究.1 引言迄今,不同学者对危岩的定义及专业术语理解尚不一致。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自二十世纪初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逐渐扩展,以及重大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程度的不断加剧,加之受到全球极端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滑坡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增长之势,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不断加大。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滑坡等地质灾害广泛发育且频繁发生,对三峡水库调度运营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此,研究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以及预测未来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变化条件下滑坡灾害风险的变化情况及趋势,是实现库区防灾减灾战略及保障水库正常运营的重大而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论文以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率统计及数据挖掘方法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实现三峡库首区(秭归至巴东段)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为目的。

在野外调查、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滑坡发育特征和典型滑坡专业监测变形特征分析入手,预测滑坡发生的空间位置、时间频率和强度以实现滑坡危险性评价。

以承灾体易损性定义为出发点,建立灾害强度和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定义其计算公式,以此构建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模型。

融合经济学方法核算承灾体价值,采用定量风险模型估算滑坡灾害生命和经济风险,并建立风险标准对风险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预测中长期滑坡危险性及灾害风险的变化情况及趋势,最终实现三峡库首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三峡库首区滑坡空间预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粗糙集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遗传—支持向量机滑坡易发性预测耦合模型以及滑坡强度分析概率模型。

分析结果表明孕育和影响土质滑坡的关键环境因素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16个因子,而岩质滑坡则包含高程、坡度、斜坡形态等17个因子,表明不同滑坡类型既受相同环境因素作用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典型类型。

滑坡是三峡库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并以钱江坪滑坡为例,介绍了滑坡灾害的形成和破坏过程以及影响钱江坪滑坡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

得出以下结论:三峡工程建设初期,工程边坡较多,滑坡的主要成因有三个:降雨和库水入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前抗滑段的抗滑能力因地下水的支持而变得较弱;地下水浸泡使泥质滑带土软化,滑带土抗剪强度降低;暴雨增加了滑动体的滑动力。

钱江坪滑坡是三峡库区滑坡中的一种新型超高速深部生理岩质边坡,一般是暴雨和三峡水库蓄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滑坡;千将坪滑坡;1引言对于边坡滑坡灾害的成因,1950年,专家太沙基在他的《滑坡机理》讲述了滑坡的形成成因、形成过程、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滑坡的工程体现。

1967年,Bjerrum引入传递概率分析边坡渐进破坏时的稳定性,根据上部体积的应变软化,得出边坡开挖在渐进破坏时的力学模型。

1978年,djvarnes根据岩土边坡的活动模式,将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分为倾倒、侧向膨胀、坍塌、滑坡和复合类型。

在新湿应力场理论的详细试验模型基础上,分别得出一维膨胀理论和三维膨胀理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峡库区典型的边坡地质灾害,大多数发生的是滑坡灾害,并以千将坪滑坡为例,说明了滑坡形成和破坏的过程和影响千将坪滑坡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分析了滑坡灾害形成的机制。

2三峡库区边坡的地质灾害2008年,三峡水库连续39天的试蓄水量第一次达到175m。

水位上升了27.53m,日均升高10.744m。

下一次175m蓄水测试在2009年,历时70天,水位从145.87m上升到171.043m,上升了22.56m,日均上升0.365m。

经过一天,水库水位约171.4m。

与2008年相比,平均水位的升高下降了50%,滑坡事故很少。

2010年,第三次蓄水175m,历时46天。

三峡水库地震问题研究概述

三峡水库地震问题研究概述

三峡水库地震问题研究概述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5月16日来源: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字体:大中小】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叫做水库诱发地震。

根据精确定位的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中资料证明,震中位置均分布在坝区、水库库盆及近岸地段范围内,距库边线一般不超过3~5千米,最远10千米。

坝区和库盆及其周边岩体中,有活动性断裂构造或者现代岩溶作用发育,断裂带或岩溶管道系统与库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蓄水前有可靠的历史和现代地震记载,水库蓄水后就会诱发新的地震。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这句话,非常适用于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及类型。

按工程地质条件来分类,水库诱发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断层破裂型。

其他类型的诱发地震震级很小,不会对大坝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过多的研究。

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最常见,多为弱震或中强震。

我国在岩溶地区的大型水库有8个,其中4个诱发了地震。

断层破裂型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概率虽然较低,但有可能诱发中强震或强震。

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和印度的柯依纳水库的诱发地震都属于这种类型。

得到国内外地震、地质专家普遍承认的水库诱发地震约70~80起,它们仅占世界大坝会议已登记的3.5万座水库的2‰~3‰。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大坝坝高的增加,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坝高超过200米的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实际比率为34%。

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5级,属于弱震或微震,约占总数的80%以上;较强的水库诱发地震不到总数的20%,其中5.0~5.9级的中等强度地震10例, 6.0~6.5级强度地震仅4例。

目前世界上已记录到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为6.5级,1967年12月发生在印度柯依纳水库。

迄今为止,只有两例水库诱发地震对大坝局部地段造成损害,一个是我国的新丰江水库(6.1级),一个是印度的柯依纳水库,坝址处地震强度均为8度;经抗震加固后,至今都在安全运行。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估。

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枢纽,其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库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脆弱,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对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风险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对于预防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首先对三峡库区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灾害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了解库区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构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确定库区滑坡灾害的风险等级和潜在风险区域。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滑坡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为库区滑坡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库区滑坡灾害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三峡库区滑坡灾害概述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由于库区地形的特殊性,以及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滑坡灾害在三峡库区频发,成为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三峡库区的滑坡灾害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频发性的特点。

从地形地貌上看,库区内地形起伏大,沟谷纵横,山坡陡峭,这为滑坡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同时,库区内的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抗剪强度低,这也是滑坡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降雨是诱发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峡库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大,且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大暴雨等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为滑坡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三峡地区水库诱发地震成因分析

三峡地区水库诱发地震成因分析

三峡地区水库诱发地震成因分析南华大学核资源工程学院陈雨林摘要水库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建成蓄水所引起的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客观存在是世界学术界已经形成的共识。

三峡水利工程的拦河坝高181米,库容量为393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自蓄水以来诱发地震明显增强。

本文参考台站监测数据从构造、岩性、水位三个方面论述三峡库区诱发地震的原因。

关键词三峡水库、诱发地震Analysis on the reasons of RIS in Three Gorge areaAbstract Reservoir Induced Seismicity(RIS) is one kind of earthquake caused by the reservoir built water. It is the world's academic consensu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reservoir inducing earthquake objectivly existences. Project has a 39.3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capacity with a 181 meters high dam, which is the greatest key water control project in the world at present.Seismicity has been enhancing obviously since water storag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RIS in thre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lithology and water level, refer to the data of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Key words Three Gorge Project、Reservoir Induced Seismicity引言迄今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一、引言水库的水位涨落带,又称为消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库区周边被淹土地周期性地露出水面的区域。

根据三峡工程方案,为了使库区长期保持绝大部分有效库容,三峡水库将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即:在每年汛期(6~9月),长江上游来沙量最大之前,将库区水位降至145m,并在汛期开闸放水排沙,而在汛期后则关闭闸门,将库水位升至175m,拦蓄清水以发挥水库效益。

所以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库形成永久性的水位季节涨落地带,即三峡库区消落带。

二、问题的提出三峡库区是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由于水位大幅度变动,江水对岸坡的强烈改造作用比过去无疑将增强百倍;加之库区突击性的城镇建设和水库诱发地震,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将面临更多的暴雨和洪水灾害,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问题因而将变得更为严峻。

此外,由于其库岸因长期浸泡和浪击前缘的不断冲刷,必然导致岸坡岩体整体稳定性下降,加速滑波进程,给库区带来更大威胁。

同时,三峡大坝建成后,在这近千公里长的岸坡受到高达30m周期性库水水位涨落的影响下,岸坡岩体的稳定性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处在滑波体上的居民点、厂矿和耕地已经成为三峡移民工作的重点,始终是一个十分严峻而又不可回避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因此,开展三峡库区水位周期涨落变化对库区地质灾害及其库区内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对于科学地认识大坝建成蓄水后库岸边坡及其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危险性,制定库区防灾减灾的中长远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消落带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机制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其中以滑坡最为严重。

消落带滑坡按岩性划分为:岩质滑坡和松散堆积层滑坡两大类。

岩质滑坡按滑动的空间位置可进一步分为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两个亚类,其中顺向层状体滑坡占绝大多数。

3.1岩质顺层滑坡消落带滑坡分布受地层岩性组合的控制,区内岩层以泥灰岩、泥质灰岩、钙质泥岩、砂岩、页岩和煤层为主,区内层状岩层组成的层状体岩坡具有软硬相间的结构特征,尤其是顺向坡。

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成因与稳定性研究

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成因与稳定性研究

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成因与稳定性研究
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是一个重要的地质灾害,它的发生对当地的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的成因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的成因主要有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

地质因
素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性不稳定,地层变化剧烈,地下水位高,滑坡面构造复杂,滑坡体结构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的开发利用不当,植被破坏,地表破坏,山体挖掘,山体改造,山体滑动等原因导致的。

其次,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

首先,应加强滑坡面的监测,及时发现滑坡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滑坡发生。

其次,应加强滑坡体的稳定性,采取支护措施,如支护墙、支护桩、支护网等,以稳定滑坡体。

此外,还应加强植被保护,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破坏,减少山体挖掘,山体改造,山体滑动等人为因素对滑坡的影响。

总之,三峡水库库首区白水河滑坡的成因主要有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可以通
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滑坡的稳定性,以保护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

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

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进展殷跃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殷跃平博士,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和重大工程选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

主持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和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锚固工程的研究与设计等几十项国家重大项目,被国务院三峡建委授予《三峡工程移民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研究技术报告五十余篇。

三峡工程如期于2003年6月如期下闸蓄水135m和并网发电,同年11月,蓄水到139m。

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地质条件则是移民成败的重要因素。

几十年来,三峡库区开展过大量的工程地质工作,为移民迁建规划提供了重要地质科学依据,避免了规划工作中由地质所造成的重大失误。

随着移民迁建工作全面实施,地质问题逐渐增多,要求地质工作尽快跟上移民迁建的步伐,快速准确地解决迁建中的地质问题,以保证三峡移民及三峡工程如期、顺利、优质、经济地进行。

但是,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在如此复杂的地质环境,在人类大规模工程活动扰动和水位上升100多米的条件下,要进行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安置,国内外并无现成经验,严重妨碍了移民迁建工程顺利实施。

自1997年以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设立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重大科技研究项目。

受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局开发局的委托,由殷跃平博士等余百名专家进行攻关,通过6年的努力,对三峡库区,特别是二期移民迁建中存在的重大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系统探讨了滑坡、崩塌、库岸坍岸与再造、边坡失稳、岩溶塌陷、易滑地层改造与开发利用、建筑开挖及弃渣灾害及防治、灾害地质体综合开发利用等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与防治基础问题,为科学有效地防治库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在科研中,注重与移民迁建相结合,及时解决了许多移民迁建中的地质灾害难题,对库区移民迁建城镇滑坡防治、高边坡防护、库岸防护、及土地开发利用等重大地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优化方案,建立了综合示范工程,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导向和成熟经验;系统总结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教训,引进并推广了多项高新技术方法,制定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

三峡库区(湖北段)崩滑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背景

三峡库区(湖北段)崩滑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背景

t Z
要 基 础 , 明 区 内崩 滑 地质 作 用 与 地 质 背 景 关 系 可 以 为 崩 滑 地 质 灾 害 的 防 治 提 供 基 础 资 料 。 查
0L ,
" ,
关 键 词 : 江 三 峡 库 区 ; 质 灾 害 ; 滑 地 质 作 用 ; 质 背 景 长 地 崩 地
陡 峻 , 峰 峭 壁 , 峦 叠 峰 , 拔 高 程 千 米 以上 。 峭 奇 群 海 陡 的地 形 为崩 滑体 的产 生提供 了充足 的空 间 。
收 稿 日期 :0 7 O — 1 20一 4 5
作者简介 : 李雄伟 ,9 1年生 。 17 工程 师, 主要从事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 究工作 。



水 文 等 综 合 因 素 控 制 , 中 , 质 构 造 、 性 是 崩 滑 地 质 作 用 发 生 和 分 布 的 内 在 控 制 因 素 , 构 造 运 动 及 / 其 地 岩 新 气 象 水 文 的 变 化 是 地 质 灾 害 发 生 的 诱 因 。 研 究 三 峡 库 区 地 质 背 景 特 征 是 认 识 大 型 崩 滑 体 分 布 规 律 的 重
1 1 地 形 地 貌 .
1 2 地 层 岩 性 . 沿三 峡库 区 ( 北 段 ) 布 的 地 层 较 为 复 杂 , 湖 分 从 中 元 古 代 崆 岭 群 一 侏 罗 纪 地 层 均 有 分 布 ( ) 岩 性 图2 , 复 杂 。 崩 滑 地 质 作 用 关 系 密 切 的 地 层 主 要 有 : 旦 与 震 系 、 留 系 、 叠 系 、 叠 系 、 罗 系 。它 们 的 共 同 特 志 二 三 侏 点 是 厚 度 巨大 的 碳 酸 盐 岩 或 碎 屑 岩 常 形 成 陡 峭 的 山 坡 , 石 中 往 往 发 育 含 炭 质 ( 系 ) 泥 质 成 分 的 软 弱 岩 煤 、 夹 层 , 些 夹 层 厚 度 较 小 , 是 遇 水 极 易 发 生 性 状 的 这 但 改 变 , 成 软 化 , 层 颇 向与 坡 向 一致 时 , 造 成顺 造 岩 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 h ra d ,2 0 6 4~6 9. t e ln s 0 8, 6 6
t s 9 2 1 3 : 6~6 . e ,19 , ( ) 5 r 7
[6 刘希林 , 1] 唐川. 石 流 危 险性 评 价 [ . 京 : 学 出 版 泥 M] 北 科
社 . 9 5 19 .
L u Xii i ln, Ta g C u n Ha a d As e s n o De rs n h a . zr s sme t f b i
frc s n ters a g fd b sf w J un lo tr ss oea to h krn eo e r o . o ra Naua Dia - i i l f l
t L S P 2 0 y p s m[ . uoen Sae A ec , h A O I 0 8 Sm oi C] E r a pc gny e u p
[ 4 H rm n ,ikn n MeiaV, a m n A E a ai 1 ] ul anM R cemanD, dn B t a . v ut n i e l o
o p r a h st a c l e d b sfo p r mee sf rh z d a s s- fa p o c e o c u a e r — w a 日 t r a a se s l t i l o me t En i e rn o o y, 0 8,1 2:1 2~1 3 i r . g n e g Ge lg 2 0 i 0 5 6.
问题。论证提出了巴东斜坡是一个“ 复杂斜坡系统” 是在单斜 山背 , 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导致侧 向卸荷与滑移作用 的产物, 即“ 重力成因论” 并以巴东斜坡区为例初步建立了区域工程地质环 ,
境质量评价一 地质环境功能区划一 工程容量评价一 地质灾害防治风险
管理的四阶段关联的研究体系。
1 4
sn mp r a b l y r l t n h p . o r h g i g e i c lmo i t a i s i s Ge mo do y,2 0 i i e o p 0 7,9 0:
1 4 ~1 . 4 61
JunlfE gne n el y 工程地质学报 o r n i r gGo g ao ei o
2 1 02
Hilmmm , o o s ii r M C 0 n R, Ahi r J 2 0 .Deald d b s l w mi . 0 6 tie e r f i o
h zr ses n d ra, mu iicpiaya po c G o aad assmeti An or A hdsil r p rah. e — n n
Fo . e igS i c r s 19 . lw B in :ce ePe , 9 5 j n s
新" 书介绍
1 1J
1J

1J
长江 三峡 库 区地 质灾 害成 因与评 价研 究
刘传正 刘艳辉 温铭 生 李铁锋 连 建发 秦胜伍 ’ 著
内 容 提 要
本书 比较系统地反 映了长江三峡库 区地质灾害成 因与评价研 究3 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 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 1 9
Li T g C, sy TⅡo . u JG, a Ku k jl山y Emeg n y go aad ma pn n re c e h zr p ig
fr nh a atq aeds t nC ia A] Poednso o cuner uk i e i hn [ . rceig We h s a r f
江所伴随的潮源侵蚀 、水锯” “ 下切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 3 种异常地质作用 , 是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 ( 滑坡 ) 形成的主因。这 种复杂斜坡是一种“ 基岩” 古垮塌体、 、 古崩滑体 、 现代崩滑体和第 四
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 复合堆积体” 。三是小尺度范围, 即三峡
库 区 巴东县新 城 区所 在 的扇 形 大斜 坡 的地 质特 征 、 因 和开 发利 用 成
个县( 行政管辖范围内的 区)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重点是区 域地质灾
害评价预警 的“ 发育度” 潜势度、 危险度” 危害度” 、 “ 和“ 递进分析方 法 与应用 。二是 中尺 度范 围 , 即长江 三峡 江段 复杂 斜坡 ( 坡 ) 滑 的成
因研究 , 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 的长
mop o o ,7 rh lg y 8:3 9~3 2. 5 7 L n C W , i H , e Y。 i C. 0 6. mp cs o h i i i L u S L e S L u C 2 0 I a t n t e Ch . Ch e r q a e o u s q e tr i -n u e a d l e at u k n s b e u n an i d c d ln si s h d wa En i e rn do y.8 n. gn e g Ge g i 6:8 7~1 . 01 c nr lTa— e ta i
[ 5 刘希林 , 1] 唐川 , 朱静 , 泥石 流危险范 围的流域背景预测 法 等. [] 自 J . 然灾害学报 , 92 1 3 : 6~ 7 19 ,( ) 5 6 .
Lu Xin, n u n, h ig,ta.T ria eb c go n i l Ta gCh a Z uJn e 1 hedan g a k ru d i
本书可供从事工程地质 、 环境地质、 灾害地质等方面科研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阅读 , 也可供高 等院校师生参考 。
பைடு நூலகம்
Loe Be u raS, ri- i J De rsFo h rce s rmeA, g eu GacaRnz M. b lw C aatr - i i
tc d e ains i s i h c n r S a ih y e e s is a rl t h p n t e e ta p s P r n e .Nau a n o l n tr l Ha a d n rh S se S in e ,2 0 3: 8 ~6 2. z r s a d Ea t y tm c e c s 0 3, 6 3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