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基本概念
八年级全册的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的物理知识点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物理量、物理变化和物理过程。
2. 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状态或物理过程特征的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物理量都有确定的单位,如长度的单位为米,质量的单位为千克。
3. 物理实验和观测物理实验和观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和观测可以获取数据,并验证或推翻理论,发现新规律和现象。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发生的位置变化。
速度是指物体运动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位移量。
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改变量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变化率。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运动状态,其位移量随时间的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速度和加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
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初速度为零自由下落的运动状态。
在地球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近似为9.8m/s2,且方向竖直向下。
三、力学1. 力的定义和单位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物体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其大小和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形状、质量等有关。
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意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其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的惯性量度,是指物体所固有的物质量大小。
重量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的力的大小,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m/s2。
四、能量和功1. 能量的定义和单位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具有能使物体发生变化的作用。
其单位为焦耳(J)。
2. 功的定义和单位功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所产生的位移,表现为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之积。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物理学基本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我们周围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物质、能量、力、运动等。
1.物质物质指占据空间并有质量的物体。
2.能量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可以做功或产生热的性质,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势能等多种形式。
3.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效果,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4.运动运动描述物体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不同类型。
二、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有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1.位置位置表示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2.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3.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位移。
4.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分为三条。
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直到外力作用产生改变。
2.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重力和运动轨迹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可以决定物体的运动轨迹。
具体概念有自由落体、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等。
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均为常数。
2.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具有不变的速度。
3.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吸引力而产生的运动。
其公式为F=G*m1*m2/r^2,其中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物体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五、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它在一些物理学问题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1.动能动能是指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势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高度愈高,其势能愈大。
3.机械能守恒定律当机械能不受外力作用时,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上册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首个科目,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复习这些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和测量1. 位移和距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量,并且具有方向;而距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离开起点的总路程,是一个标量量。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该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该时刻的比值。
3. 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初速度是指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末速度是指物体结束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4. 运动图象: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画出位置-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来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具有大小和方向,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弹力是指物体在弹簧或弹性介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力;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因摩擦而产生的力。
3.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的分别的交点上。
三、浮力和密度1. 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它的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定律表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背诵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学科,涵盖着宇宙中所有物质的研究。
学习物理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其中许多是需要背诵的。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中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学习物理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和单位1. 基本概念: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等。
2. 国际标准单位制:现行国际标准单位制(SI)由7个基本单位和两个衍生单位构成。
3. 基本单位:米(m)、秒(s)、千克(kg)、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
4. 衍生单位:焦耳(J)、瓦(W)、牛(N)、帕斯卡(Pa)、赫兹(Hz)、库仑(C)和伏特(V)。
二、力的作用与力的计算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减慢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扭曲或变形物体。
2. 力的作用形式:常见的力的作用形式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引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等。
3.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4.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其中动能表示物体的运动能力,而势能表示物体在自身固有的位置上具有的一种能量。
三、机械能守恒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和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机械能的转换:机械能可以互相转换,比如在弹簧中,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弹性势能。
3.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指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它的质量和速度相关,它可以表示为K=1/2mv²。
四、电学基础1. 电场:电场是指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区域,它可以影响其他电荷的运动状态。
2. 电荷和电场强度: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量,电场强度是和电荷密切相关的一个物理量。
3. 电路中的元件:电路中的元件包括电源、电线、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等。
其中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电感器是储存磁场能量的装置。
八年级上物理概念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和单位换算①国际单位是米(m)②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③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1m=109nm 单位的换算:大单位到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注意点基本工具:刻度尺使用注意:a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b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c测量物体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裁判员)(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观众)4、速度的定义意义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物理含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的公式和单位v=s/t变形公式:s=vtt=s/v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符号为km/h1m/s=3.6km/h(m/s是大单位,km/h是小单位)6、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不可以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因为速度是定值。
但是可以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7、机械运动中的有关图像:8、平均速度意义:它反映变速运动的快慢测量:用皮尺和秒表S 总t总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9、机械运动公式:V平=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如位置不变就是静止10、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第二章声现象1、科学探究的要素:声现象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假设和猜想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交流与合作2、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概念总结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概念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就能看到、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及其相互关系。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这些知识将为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奠定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 时间和距离时间和距离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量,而距离则是用来衡量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间隔。
在物理学中,我们除了常见的时间和距离概念外,还需要了解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它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
2.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力为零,则它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而牛顿第三定律则描述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功和能量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率乘以时间的量,功的单位是焦耳。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的能力,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中,我们会学习到两种最常见的能量形式:机械能和热能。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热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
4. 电学知识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中,我们还将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电学知识。
电学研究电荷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它的单位是安培。
电压则是电势差,指导体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异,它的单位是伏特。
而电阻则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它的单位是欧姆。
总结:物理概念是我们学习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对时间和距离、力和运动、功和能量以及电学知识等概念的学习,我们将逐渐理解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物理概念,将它们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知识点物理学是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分支。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运动等基本规律。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
下面将对这些概念进行介绍。
力: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施加力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方向:力有方向,根据牛顿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是相同的。
摩擦力:对于相互接触的物体,在运动时,会存在摩擦力。
摩擦力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表面粗糙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而产生的阻力。
它的大小与物体所接触的表面材质、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而产生的。
这个定律说明了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其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种力的相互作用往往会造成物体的运动或变形。
质量:质量是一种衡量物体惯性的属性,是物体所散发的量的度量单位。
质量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数量的度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一个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
它的大小是用牛顿来表示的。
重力:重力是所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重力是指一种物理现象,物体之间由于质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重力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率的度量。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
它的大小是用米/秒的单位表示的。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这就是所谓的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以加速度的方式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物体之间力的作用和反作用都是相等的,但方向相反。
总之,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
在八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
这些概念涉及到力、摩擦力、作用力、质量、重力、加速度、牛顿定律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最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最全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它是自然科学的分支之一,专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总结:一、物理基本量和单位物理基本量有三个,分别是长度、质量和时间。
它们的国际单位是米、千克和秒,缩写为m、kg和s。
二、热学基础1.温度:指物体的热度高低程度。
2.热量: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3.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三、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带有的一种性质,可以自由移动。
电场是一种力场,会对电荷施加力。
2.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3.欧姆定律:电流、电阻和电压(单位是伏特,缩写为V)之间的关系为U=IR。
四、运动的描述1.位移和位移矢量: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距离。
位移矢量指物体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2.速度和速度矢量: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
速度矢量指物体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
3.加速度:物体速度的改变量。
五、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
2.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第三定律:运动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六、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2.反射、折射和色散:反射是光线碰到物体后被反弹回来,折射是光线经过两种不同介质界面时改变方向,色散是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
3.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征。
七、声学基础1.声波传播方式: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2.声的特性:音高和音量。
3.声的反射和回声:声波在物体上的反射。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掌握好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物理概念总结(含答案)
1.(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零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5、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良实验方法、更换实验仪器。
6、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任意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描述对象不可选。
8、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9、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10、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
11、速度的国际单位:m/s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km/h 。
12、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km/h 12、单位换算:10m/s=__36_km/h 54km/h=__15__m/s13、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s/t 。
实验中木板保持较小坡度的原因:方便测量时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第一章:声现象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 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运动和力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为零;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3.物体均匀运动时的物理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匀速运动时的位移和速度计算: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的计算。
4.力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和测量单位;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作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性质和分类、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弹力和重力:弹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浮力和压力: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浮力的应用:浮力对物体的压力的影响,物体浸泡在流体中的浮力和重力平衡;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的定义、压强和面积的关系。
6.能量和功:
-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定义和单位;
-功和功率的概念: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和功率的定义;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原理。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浮力和压力、能量和功等重要概念。
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概念及公式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公式:1.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d/t,其中v表示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加速度公式:a=(v-u)/t,其中a表示加速度,u表示初始速度,v 表示末速度,t表示时间。
-自由落体的高度公式:h=1/2*g*t²,其中h表示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2.力和运动-力是使物体运动、停止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运动定律):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所有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公式:E_k=1/2*m*v²,其中E_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公式:E_p=m*g*h,其中E_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4.压力和浮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公式: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面积。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升的力。
浮力公式:F_b=ρ*g*V,其中F_b表示浮力,ρ表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体积。
5.电学-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速率。
电流公式:I=Q/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t表示时间。
-电压是电流通过电路时产生的电势差。
电压公式: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电阻是电流通过电路时的阻碍。
欧姆定律: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1、声速:声速是介质中微弱压强扰动的传播速度,其大小因媒质的性质和状态而异。
空气中的音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米/秒2、响度:一定义:指声音的大小、强弱。
二影响因素:①与声源的振幅有关②与听者的距离有关*振幅:声音振动的幅度三单位:dB(分贝)3、音调: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音量(也称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之一。
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
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4、音色音色(musical quality)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
同样的音量和音调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度和亮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觉一样。
5、噪声噪声即噪音(基础含义)。
① 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区别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 同【噪声】: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
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6、超声波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分享物理八年级上册所有概念
物理八年级上册所有概念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v=st t=svs=vt1米/秒=3.6千米/时。
G=mg m=G/gg=9.8牛/千克。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ρ=mV V=mρm=ρVP=FS S=FPF=PS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F浮=G液排=ρ液gV排。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G,=ρ液gV排=F上-F下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W=FS 功的单位:焦耳p=Wt W=Pt 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⒋C水Q放=cm⒋t降Q吸=cm⒋t升I=Qt Q=ItR=ρLSI=U/R U=IR R=U/I串联电路特点:⒋ I=I1=I2⒋ U=U1+U2⒋ R=R1+R2⒋ U1/R1=U2/R2并联电路特点:⒋U=U1=U2⒋I=I1+I2⒋1/R=1/R1+1/R2或(R=R1⋅R2R1+R2R=U/I )⒋I1R1=I2R2W=UIt=UQ= U2t/R=I2Rt W=PtP=W/t P=UI (P=U2/R P=I2R)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八年级上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面将从力学、能量、电学、光学和声学五个方面,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
一、力学知识点1. 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
2. 力的基本概念:作用力、反作用力、合力、分力。
3.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原理。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7.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8. 弹性力:胡克定律。
9. 地球引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能量知识点1. 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动能:动能定理,动量和动能的关系。
3. 弹性势能:胡克定律,弹性势能公式。
4.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公式。
5. 机械能守恒定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三、电学知识点1. 电荷的基本概念:电量、电流、电势、电阻和电容。
2. 电流的定义:正负电荷的流动方向及电流计的基本原理。
3.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电阻、电容和电感。
4. 欧姆定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5.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串连电路和并连电路的计算方法。
6. 瞬时电流和电荷的关系:电路中电势的变化和电荷的存储问题。
四、光学知识点1. 光的基本特性:光的传播、反射、折射。
2. 物理光路图:平面镜像、球面镜像,透镜成像及其特征。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及公式。
4. 棱镜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光的分光。
5. 颜色的产生与颜色的混合。
五、声学知识点1. 声的基本概念:声速、频率、波长、振幅。
2. 声的传播:长波声和短波声的传播方式。
3. 产生声音的方式:机械振动的本质和特征。
4. 声音的强度:声音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单位。
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分别涵盖了力学、能量、电学、光学和声学五个方面。
这些基本物理知识和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的相关概念和规律,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解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解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比较具有实验性质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很多基础的知识点。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解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物理基础概念1. 物质:构成物体的原质料。
2. 质量:物体所具有的一种量,表示物体的惯性大小。
3. 体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4. 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机械运动1. 运动物体与参照物体:水平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2. 运动物体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
三、力学基础1. 力的分类:重量力、弹性力和摩擦力。
2. 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
3.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时,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当前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物体的质量。
5. 牛顿第三定律:动作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四、能量和功1.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某种能使它发生运动或者发生变形的物理量。
2. 功:力对物体所作的移动距离与力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3. 功率:功对时间的比值。
五、热学基础1. 热力学基本概念:物体的内能、温度和热量。
2.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物质的状态变化:液体的沸腾和汽化,固体的熔化和凝固。
六、电学基础1. 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的截面的数量。
2. 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的电阻和串联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
3. 电压和电势差: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计算,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四、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2. 光学器件: 手电筒、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总结:通过以上的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知识点范围非常广,涵盖了物理基础、机械运动、力学基础、能量和功、热学基础、电学基础和光学基础。
八年级(上)物理概念
第一章 机械运动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 1cm=10-2 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3、使用刻度尺前要三看: ①看零刻度线和单位。
②看量程。
③看分度值(最小1格的长度)4、使用刻度尺时要四会:①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③会读: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有: ①三角板直尺的配合使用法: ②累计法: ③重叠法: ④滚轮法:6、时间的单位:国际主单位:秒(s ) 常用单位: 时(h )、 分(min )等7、测量时间的工具: 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8、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先看小圆后看大圆(小圆单位是分,大圆单位是秒)。
9、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仪器;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等。
10、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误差则不可避免。
11、机械运动。
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
13、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旦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你得认为它是静止的)(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但不能选自己为参照物,只能选自己以外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2.伽利略——实验物理学先驱——发明望远镜——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
3.牛顿——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相对论 玻尔——量子力学奠基人 4.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镭的发现者
5.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6.科学探究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7.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任何物体做参照物) 9.世界中物体运动是绝对的.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t
s
v =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千米/小时,km/h 。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
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t
s
v =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6.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
17. 根t s v =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
s t = 12.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13.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
14.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10-6m 1 n m =10-9 m 。
1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 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6.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
常用单位:小时、分、 秒、 h 、 min 、s 换算关系:1h=60min=3600 s
17.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第三章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