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汇总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汇总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 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气候受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3. 西北发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1)大气:,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2)水:水资源短缺,河流稀疏。

(3)地形:多高山、高原、盆地,阻挡海洋水汽进入。

(4)植被:稀疏,以荒漠和草原为主。

(5)土壤: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4. 以以西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5. 西北地区绿洲主要分布在。

绿洲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6.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当;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分配不当;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5)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7. 西北荒漠化的对策有(1)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2)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植树种草;设置沙障工程。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调整农业结构。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8.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有(1)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

9. 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其自然原因是(1)地形:低洼,排水不畅。

(2)水:地下水位高。

(3)大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在华北,春季升温快,雨季未到,降水少,蒸发强,且多大风)10. 土地盐碱化的对策(1)水利改良:灌溉、排水。

(2)农业改良:改善耕作、平整土地。

必修三第二章总结

必修三第二章总结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归纳整理(东莞市石龙中学:叶文达)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应论题: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方法:区域特征——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治理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对应论题:流域开发分析方法: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治理措施基本条件 治理措施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应论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析方法:生产条件布局特点 ——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存在问题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面积:124万KM 23、人口:1.2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土壤(黑土、黑钙土)肥沃、宜农、宜林、牧等荒地多 (2)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400—800MM ,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南向北递减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 (5)其它: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 2、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快,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三、布局变化: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农田面积扩大,西部草原面积缩小2、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来看: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3、从商品市场来看,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

四、存在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果);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乱砍滥伐、重采轻育、开荒、火灾、虫害等);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破坏了湿地环境;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5、水土流失严重: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必修三第二章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二章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二章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PPT课件

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PPT课件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 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19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东南亚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体现了自然地理 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 纬度地带性规律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⑴ 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10
活动P20 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 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1)地理位置:处于热带沙 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干旱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2)气候:年降水量不足 500毫米,且集中在夏季,全 年高温,蒸发量大 (3)地表植被稀少,地表土 质疏松
2.雨林一但被毁,地表养分将因强烈淋洗迅速被地 表径流带走,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 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11
2)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 的环境影响
传统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济规模小、季
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而商业性定居牧
业从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
经营模式,增加操场的压力,结果导致草场退化甚
至毁灭
12
(3)人口的激增,对 粮食需求的增加,迫 使人们不断扩大耕作 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 推进,导致草地变旱 地,原有的草地缩小, 牧场超载,荒漠化的 发生和发展。

内蒙古高原
4
(3)、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 特征
①干旱的原因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位 西北 地 置 地区 形

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必修3第二章本章整合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必修3第二章本章整合课件
-10-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答案:(1)自然因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 低;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夏季暴雨集中。人类活 动:毁林开荒,破坏植被,耕作制度不合理,露天开矿破坏生态,不合理 的基础设施建设。
(2)土地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淤积; 生态环境恶化,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
北 失、湿地 过度开垦引起湿地减少;林 地的开垦,协调粮食生产 地 减少、森 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 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
区 林破坏 开荒、森林火灾等造成森 采伐、营造人工林、注重
林破坏严重
木材的综合利用
华 北 平 原
土壤次 生盐渍 化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采取 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 农业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4-
本章整合专题ຫໍສະໝຸດ 专题二知识网络专题突破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 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 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 调。具体措施:生物固沙; 恢复自然植被;建“三北” 防护林
-13-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第二章区域生态建设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

学习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学习过程: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

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3.作用:⑴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⑵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

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⑶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

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填图在图中填注:1.在图中口内填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

2.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注甲.内蒙古高原、乙.塔里木盆地、丙.准噶尔盆地。

3.图上数字代表的城市分别为: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4.在图中标出:A、天山山脉,B、昆仑山山脉,C、阿尔泰山山脉,D、贺兰山,E、大兴安岭,F、祁连山。

(填字母)二、荒漠化的概念:指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及一些____________地区的土地退化。

三、荒漠化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差异大,以____________为界。

东部:西部:五、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地理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七、荒漠化形成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什么?九、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十、填表无计划、无计划采挖药材、 严重破坏草场破坏固沙植被过度樵采樵采天然植被 需求多 人口激增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既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不可替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列举森林的生态效应有哪些?三、目前地球上的森林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二章本章整合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二章本章整合

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剖析
01
资源浪费
部分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采富 弃贫、浪费资源现象。
02
环境污染
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03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生物多样性减少。
04
技术瓶颈
部分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不成熟 ,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可持续利用策略制定和实施
保护环境
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特点是快速 扩张,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产生显著 影响。
不同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具体影响
01
02
03
农业活动
过度开垦导致土地退化、 水资源短缺;不合理使用 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 水污染。
工业活动
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 渣,导致大气污染、水污 染、土壤污染;过度开采 矿产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思考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如何解释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分析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海洋资源?
探究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如何 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研究地貌形态和地质作用的关系,如何 解释地貌的演变过程?
THANKS
拓展延伸内容推荐阅读
《气象学与气候学导论》
深入了解大气科学,探索气候变化的原因和 影响。
《地貌学教程》
系统学习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了解各种 地貌类型的特点。
《海洋地理学》
研究海洋的地理特征,了解海流、潮汐等海 洋现象。
《地质学基础》
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的物质组 成和地质作用。
思考题引导自主探究学习
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与自 然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 响。

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资料

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资料

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教师总结】
降水 距海远近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西部
东部

以下200 mm以上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绿洲农牧业
草原畜牧业、灌溉 农业
请大家阅读课本P17 图2.2回 答思考题1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 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 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反映降水越少,荒漠化的程度越强。
?洋湿润气流
A 降水量逐渐减少 B C
(1)干旱原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 到达
高原面积广大
位 干地 置 旱 形 高山环绕盆地
青藏高原的隆起
(2)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下表
西部
东部
降水 距海远近 载畜量
以下200 mm以上
自然景观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使学生理解荒 漠化的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和荒漠化防治的对象和措施
【复习巩固】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 波、辐射等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根据你对荒漠化的理解,说出下列 关键词的联系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气候候因因素素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
沙漠土地化退化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复习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复习

玉米带 美国中部(乳 畜带以南)
棉花带
美国东南部
1、气候温暖湿润 2、地形平坦 3、土壤肥沃 4、水源充足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施行新型耕作技术(免耕、轮作) 2、增施有机肥,如秸秆还田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4、加强立法,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
鲁尔区区位分析: 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较近;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严重。 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调整工业布局,保证 各行业平衡发展。
磷、石油)
水能资源
社会 经济 条件
经济基础差,贫穷落后
滥伐森林 过度垦殖 采矿
经验总结 1、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 实行全流域统一开发与管理。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 合理利用资源有选择地发展工业。 (能源基地、电力工业) 4、发展第三产业(旅游)。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支流多,流域广,河流弯曲程度大) (2)水文特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凌汛) (3)流域内气候特征(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4)流域内地形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2)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落差(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河流水文特征 径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水能) 河流航运价值 1、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越大而且稳定,结冰期越短, 不易出现洪涝的河流,航运价值大) 2、河流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而且河流流向与经济发展方向一致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2节课件26张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2节课件26张

降水
50% 蒸来 腾自 作雨 用林
下 渗
截留水分
增加空气湿度(shīdù),保持(bǎochí)水土
调节气候 第十六页,共27页。
海洋
储存降水
2、热带雨林(rè dài yǔ lín)的环境效益——调节 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调节(tiáojié)全球 •地球
碳氧平衡
(dìqiú)之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肺球水平衡
雨林的物种资源 •基因宝库
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 •医学宝库
•蓄水海绵 •天然水库
第十七页,共27页。
三、雨林(yǔ lín)生态的脆弱 性
第十八页,共27页。
思考(sīkǎo)
1、为什么说热带雨林(rè dài yǔ lín)是“长着森林的绿 色2、沙结漠合”课?本(kèběn)P35图2.21分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
保护亚马逊雨林符合长远利益和全 球利益。但这与雨林所在地国家的发展产生 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雨林开发与保 护的关键。
第二十六页,共2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经济效益——木材、药材。(1)试从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四方面分析拉丁美洲(lā dīnɡ měi zhōu)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原因。④山地地 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案例分析——P32活动题]。请你代表这些国家说出你的理由并绘制一幅联系框图
森林面积减少 大气CO2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 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
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得关键环节, 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得看法
第六页,共27页。
神奇(shénqí)的亚马 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汇总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分布: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本质: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表现: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成因:二因——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因素发生变异强烈蒸发↑↑▲次生盐渍化:大水漫灌→→→地下水上升→→→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岩层裸露。

如我国南方地区的“红色岩漠”(流水侵蚀作用)2.西北地区(1)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范围: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气候界线: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是高原、西部是高大山系和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部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周围高山高原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干旱是荒漠化的潜在威胁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基本条件;①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的干旱季节——动力条件;(2)气候异常(主要自然因素)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①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2)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①过度放牧;①过度开垦;①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5.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荒漠化防治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①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①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防治原则①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①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治理措施(因地制宜)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专选课件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专选课件

脆弱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
人口增加,频繁的迁移农业,会导致……
谢谢观看!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混交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
印尼热带雨林——折翼的生态天堂
印尼热带雨林——折翼的生态天堂
印尼热带雨林——折翼的生态天堂
印尼热带雨林——折翼的生态天堂
•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显示,非洲刚果 盆地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以每年3190平 方公里的速 度减少。
总量的17%,仅次于人类使用能源而造成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问 题
强大的热带雨林
地球之肺
强大的热带雨林
海绵、水库
强大的热带雨林
物种基因库
强大的热带雨林
医学宝库
• 在中非共和国及坦桑尼亚等非洲地区的丛 林植物提炼的化合物质,对导致爱滋病的 HIV病毒有抑制作用。
• 在亚马逊的雨林地区,科学家(而非巫婆 )从一种蜘蛛的毒液中提炼出治疗小儿麻 痹的药物,还从某种蝙蝠的唾液中提取出 抗血凝素来。
• 全球每分钟有25公顷热带雨林消失。
亚马孙开发计划
• 修建亚马孙公路,横穿热带雨林 • 移民亚马孙平原 • 外资企业大肆砍伐木材、开发牧场
破坏雨林的根本原因是……
从森林的生态作用出发,想想破坏 森林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 •
雨林(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从 将 高 此 统 由 的值现 释 外 的 于 温超在 放 , 稳 乱 室涵吸繁维调净过到亚定砍气5养烟衍持节化5全马性滥体25水滞物生气空0亿源尘种物候气球逊。伐排3到0, ,, 多两的和放年保防样9年毁 其 量持风性,69水固温坏 他 占亚亿土沙室也 破 到马吨气将 坏 全逊的体打 林 球地二排破 地 温区气变氧大水风灾物生候化放全行 室气的土沙害种物化变加污量球为气流肆 频锐 多森碳暖剧染失虐发减样的气而体林,、、,性总候造排退其减和系成放少化最。雨林(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复习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复习总结
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 源丰富; ②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水能 资源丰富; ③有丰富的煤炭、磷、铅等矿产资源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
1、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 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 灌溉等综合效益;
2、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 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
2、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
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②离铁矿区较近: 法国东北部洛林高原铁矿
③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欧洲的十字路口
⑤广阔的市场:
德国、西欧市场
衰落的原因:
区 专 门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
与小麦带相似,但降 水量较多

棉花带
混合农业 带以南
位置偏南,光 热丰富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问题:
1、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 风暴”的发生;
2、能源消耗大; 3、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 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 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
•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 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 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 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位置、范围
形成原因
东北部、
气候(湿冷)\土地
农 业
乳畜带 五大湖沿岸
(贫瘠)适合牧草生长; 消费市场大
生 产 地
中部(冬小
小麦带 麦)和北部 (春小麦)

高中地理必修3 (2)

高中地理必修3 (2)

高中地理必修3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共42张PPT)

植被:植被稀少,土壤

发育差

土壤: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也是西北地区各地区 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呢?
• 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培优P13

• 探究点一(1)(2);
• 从位置、地形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 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 D )
•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 •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2课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2.荒漠化防治的原则 3、治理的重点 4.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4.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干旱内陆区

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 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学习目标
• 1、全面理解荒漠化的概念。
• 2、掌握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 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 阅读课本P16-19内容,结合下列问题,完成培 优P12自主学习区内容。
• 1、荒漠化的定义? • 2、荒漠化的发生基本过程?
草原退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沙化 石漠化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 的地区,当地表水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 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1)过度樵采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 过度放牧
。如A、B均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区,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二章“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右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ABCD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读右图漫画,完成3-4题。

3、漫画图中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水资源短缺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

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5-6题。

5、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6、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西藏和黑龙江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7-8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7、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气温低,蒸发微弱8、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 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12 m以下,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正式进入低水位期。

结合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回答9-10题。

9、造成鄱阳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①赣江流域降水减少②湖泊水补给长江水③周边地区引水灌溉④气候干旱,蒸发加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鄱阳湖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鄱阳湖周边地区应(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④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右图为我国渭河流域图。

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 )①流速降低②泥沙淤积加快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④水量减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热议的话题。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因荒漠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下图为鄂尔多斯附近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目前图示地区荒漠化治理面临的主要压力是( )A.自然环境恶劣 B.科技投入不足C.全球变暖,蒸发旺盛D.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落后13、下列有关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以治沙为主,防治并重B.农耕区深耕翻土,提高土壤肥力C.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D.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所示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小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交通工矿建设15、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①气候干旱②黑土广布③植被稀疏④水源充足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在田纳西河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河流年径流量 B.增加河流泥沙总量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季节分配17、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B.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18、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任务是( )A.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河流沿线建设梯级电站 B.拓宽挖深河道,发展内河航运C.加强水利建设,扩大流域农业灌溉面积 D.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19、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大风天气频繁、______覆盖差、土质疏松。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为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从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____________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_________的退化。

(5)A 河为塔里木河,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下游河道长期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多处路段经常被沙尘掩埋,具有战略意义的下游绿色走廊濒临绝境。

下列对该流域综合治理建议不合理的是( )A. 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B. 植树种草,农、林牧综合发展C .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D .大面积植树造林,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以解决当地居民的口粮问题(6)B 为黄河,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

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试说明其人为原因。

AB(3)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21、读欧洲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国农业均以_________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两国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

(2)C国的葡萄酒公司要建设一个大型的葡萄酒生产基地,1、2两地中较适合的是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__________半岛,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现象较为严重。

据调查,形成该地酸雨的污染物,多来自西欧国家的工业区,其传送的载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A国的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些钢铁公司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其最主要目的是()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B.就近获得从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C.接近消费市场,便于出口产D.减少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5)A国鲁尔工业区的主要传统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

(多选)①服装工业②煤炭工业③钢铁工业④机械工业⑤电子工业(6)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工业区开始衰落,到6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整治和规划,其整治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ABABB DDDAB ADCDB DCD19、(1)干旱递减递增(加剧)(2)气候干旱植被(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4)土地生产力土地(5)D (6)水能(梯级)开发20、(1)西北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3)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或协调上中下游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21、(1)畜牧业温带海洋性(2) 2 该地属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3)斯堪的纳维亚西风带(4)B (5)②③④(6)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