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启示录与观后感

合集下载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历史与民族的崛起》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导演魏德圣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的壮烈抗争史。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民族的崛起所感动。

以下是对电影的观后感。

在电影中,我第一次了解到赛德克族的存在。

这个曾经居住在台湾中部山区的原住民族在影片中展现出了坚毅的战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从开始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到最终集结起数百人勇敢反抗,赛德克族人民用生命诠释了对自家土地的热爱和维护。

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子孙后代和族人们的尊严而战斗。

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情节展现了殖民统治下的原住民生活,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赛德克族人民承受了残酷的奴役,遭受了无尽的屈辱和压迫,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尊严。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信仰和力量在困境中燃烧。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对原住民族的历史经历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中展现的不仅仅是赛德克族人的英勇抗争,也展示了日本殖民统治者对于原住民的残酷镇压。

电影中的血腥战斗描绘得非常真实,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尽管移情到电影情节中,我仍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的悲愤。

每一个赛德克族战士的牺牲都让人痛心,同时也让我对战争的可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电影中的摄影和美术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精心的布景和巧妙的镜头运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影片中的每一帧都如画般美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电影中运用的原住民语言、服饰和音乐也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感,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赛德克族的世界中。

电影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感人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它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消失的过去,而是我们应该铭记的记忆。

赛德克·巴莱这个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却也显示出人类精神的无尽力量。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1)《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史诗电影。

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一个历史故事,那就是发生于1930的[雾社事件"。

1930年的台湾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之下。

在当时台中州能高郡的山区中,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因其晨昏多为雾气所笼罩,故被称为[雾社"。

在雾社的深山密林中,生活着彪悍的当地土著--赛德克人。

因为不堪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赛德克人在马赫坡社(部落名)酋长莫那鲁道的带领下,于10月27日以[血祭祖灵"的名义起兵抗日。

他们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取枪械弹药。

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名,日军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潜力,起义失败。

这部电影的名字源自赛德克语,[赛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莱"是个形容词,意为[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就是[真正的人"的意思。

如果说那条短片带给我的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的话,那么全集则带给我一顿心灵和思想的饕餮大餐。

当电影最后落下帷幕的时候,我才发现不知何时泪水已经悄悄濡湿了我的衣襟。

这部影片不仅仅带给我们以久违的美景,也给我们的灵魂带来了一次久违的洗礼。

魏德圣和赛德克人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大课,课题就叫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什么人,还有真假之分乍听之下,这个问题似乎显得太幼齿了。

但细细忖度,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地活过。

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不在于有人的形体,而在于拥有人的精神和气质。

为肉体而活,便是假人,便是下品;为精神而活,便是真人,便是上品。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流品之别。

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只是在为形体而活,结果却遗失了自己的精神。

19世纪狄更斯的名言用在这天依然十分适宜: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期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落地狱--怪乎哉不怪!不怪!因为,人性恒久远,历史永流传。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在看了长达近五个小时的无删节版电影过后,又在youtube上看完了关于整部电影拍摄过程的一个纪录片,感触颇深。

毫无疑问,《赛德克.巴莱》是值得使劲鼓掌的,抗战电影的主角终于不是打不死的英雄,而日本鬼子也摆脱了小丑的模样。

在知道这电影之前,我确实对“雾社事件”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赛德克”这个民族了。

即使之前或许浏览过相关的信息,也大抵当做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小沙子,早早遗落在角落中,如同无数个被湮没的民族一样。

然而就在这4个多小时里,这个被湮没的民族从角落缓缓走出,在我面前高唱他们的骄傲,任凭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直到退场,耳边仍缭绕着悠远的歌声。

其实瑰丽的画面、唯美的配乐、神秘的异族风情、华丽的动作、火爆的战争,凡是能吸引眼球的一切大片元素这里都不缺。

可是能让我心怀敬意的,却不是这些。

一部好的电影最打动人的部分,我想大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那种诚意吧。

电影开篇即是年轻时第一次出草的莫那•鲁道,他飞速奔跑,穿过树林,踏过河流,他凶狠迅捷,挥刀而下。

他被印上了图腾,成为了“真正的人”。

宣告赛德克人成年的仪式,血腥、猛烈、野蛮、直接……夹带着一股倔强的酣畅淋漓。

没有给观众以轻歌慢语的时间,《赛德克*巴莱》的开头一幕,浓烈的就像马赫坡部落的烈酒,猎手们举起手中的砍刀,一刀砍掉了观众对台湾电影清新、含蓄和文艺表达的思维惯性。

震撼性的重口味场面,通过镜头毫无保留地呈现,一种消失的传统生活气场,得以重现荧幕。

导演魏德圣,这次要将一种蛮荒之美,一股纵横之气,灌注在近5个小时的讲述当中。

发生在日据时代的雾社事件,是台湾原住民一次惨烈的反殖民抗争。

《赛德克*巴莱》电影即是根据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

故事,属于高山莽林中的原住部落;精神,属于血祭祖灵时的诚实无忌。

世外桃源般的山林生活,在充满诗意的镜头中展开,对于赛德克族而言,时间仿佛停滞在不断求生与捍卫的轮回中:不同的部落集体捍卫着各自祖先的猎场,男人们猎取食物以及敌人的头颅以显示勇猛,博得夸耀,女人们繁衍子嗣,以期壮大部落成员。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昨晚与好友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被众多大 V 深情推荐的台湾大戏,观影结束后,我与好友感慨颇多,后座女孩的一些言论也让我们啼笑皆非。

在此,我将一些零碎的观点记录下来,这些观点尚未形成体系,也没有得出该不该反抗的最终结论。

1. 赛德克,迟早要被文明。

影片前半部分讲述的日本入侵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原始部落被文明征服的故事。

赛德克人被认为是野蛮的,他们的成人礼就是斩首、杀人,他们的信仰就是不杀人不得善终。

就像后来的铁木·瓦利斯,帮着日本人打内战,杀人后得到救赎,进入祖坟。

在他们的文化中,杀谁并不重要。

而日本的司令官也说过:“我想让你们文明,你却逼着我野蛮。

”这里的野蛮,指的就是杀人不眨眼。

文明对他们的表现形式就是兴建学校、医院、邮局,减少打猎。

然而,这些野蛮人并没有被完全同化,他们没有被穿上鞋子,没有取下耳上的环,没有被分居,甚至可以在打猎时发枪。

相比之下,当年的大清帝国对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要求更为严格。

就当时的大清来说,台湾岛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他们自己也难以征服这片土地,因此需要一次类似的被文明运动,而这最残忍的一步,最终交给了日本人。

2. 1899 年的香港人在抗争,1997 年的香港人在做什么?电影中提到,再过二十年,新出生的孩子们在学堂长大,可以读大学,虽然工资比日本人低,但比其他同族人高很多。

再慢慢地,大家穿相同的衣服,吃一样的东西,再相互通婚,一个被文明的社会就在两代人的委屈下形成了。

从理性上来说,新生代的孩子们的生活一定是这样最棒。

就好像如今的澳大利亚,英国不再让他们作为殖民国,他们自己都不愿意。

1899 年,数以千计的香港人拿着土枪和长矛冲进英军营,然而 1997 年,他们却对香港回归表现出恋恋不舍之情,甚至出现了 97 年的大移民潮。

今天的香港人又是怎样的一副样子呢?雾社事件后,赛德克人如果活到现在,可能会像曾经的香港一样,自命高等地活着。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范文500字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范文500字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范文500字电影《赛德克·巴莱》是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该片讲述的是台湾原住民部落赛德克族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

这部电影震撼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触动。

首先,电影《赛德克·巴莱》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像感受。

影片的色彩运用非常出色,以黑白色调为主,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残暴。

镜头的运用巧妙地展现了部落生活的原始与自然,同时也将殖民统治的暴力和残忍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场面的刻画细腻而真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生死一线的极度紧张感。

其次,电影《赛德克·巴莱》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台湾原住民的坚韧和勇敢。

电影以女主角玛瑶为线索,讲述了她的故事。

她是个勇敢坚强的女性,不畏艰险,带领赛德克族人进行抵抗,用生命捍卫家园。

影片展现了部落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以及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

他们宁愿选择战斗到底,也不屈服于殖民统治。

再者,电影《赛德克·巴莱》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探讨了一系列深刻的议题。

电影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通过角色的刻画和剧情的展开,揭示了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原住民的苦难和抗争。

影片批判了殖民统治的不公和侵略行径,展示了原住民对于土地、文化和尊严的坚决捍卫。

同时,影片也反思了战争带来的伤痛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这些议题的呈现,电影让观众深思,引发了对历史真相和文化认同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赛德克·巴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

它不仅通过出色的影像效果和情感刻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像感受,同时也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议题探讨,引发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这部电影展示了人类对自由、尊严和正义的追求,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电影《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充满震撼力的影片,让观众在鲜血和火焰中感受到了台湾原住民的悲痛和坚韧。

本篇观后感将分为三个部分来展开,分别是对电影剧情的概述,对电影的感受和评价,以及电影所带给我的学习和启示。

一、电影剧情简述《赛德克巴莱》是以民族解放运动为背景的电影,其中赛德克部落由于抗拒日本统治而发生了血腥的战争。

电影中的主角马达和八里是部落中勇敢善战的战士,他们带领部族人民进行殊死的抵抗,掀起了针对日本统治的全民大起义。

电影中的画面呈现出了不可想象的恐怖场面,鲜血和火焰中,原住民的身影显得无比渺小和脆弱。

电影的一幕幕让人深刻体会到了台湾原住民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也让观众们明白了弱肉强食的残酷和可怕。

二、电影的感受和评价影片能够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在于其逼真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主题。

我们能够看到部落战士的血肉模糊的身躯,听到他们挣扎和呐喊的呻吟声,更能感受到他们在死亡面前的无力和悲痛。

这一切都是因为导演用心地衬托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残酷面貌,也是因为他希望观众们能够在观看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台湾原住民所遭受到的不平和苦难。

而对于电影的评价,我认为它展现出的不仅是台湾原住民的悲剧,更是弱者反抗和自我解放的力量。

电影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画面和台词,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表现出原住民族自尊和尊严的场景。

例如,马达质问日本人为什么侵犯他们的土地,以及他声嘶力竭地呐喊:“我们是赛德克巴莱!”这些音容笑貌犹在的人们用坚定的眼神和嘴角干裂的嘴唇向日本人展示出了自己的胆识和气魄。

他们身披的赛咪呢,以及身上刻的文身,都是他们对文化和种族的内心坚守和信仰。

通过这些细节和画面,我们不难看出导演表现出来的民族尊严和愤慨。

三、电影所带给我的学习和启示《赛德克巴莱》在带给观众的震撼和情感的同时,也让我反思和思考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向我们表现出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恐惧和惨痛。

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无法弥补的,而当战争的火种燃起时,我们要想到的应该是如何避免战争,而不是如何去参与其中。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6篇)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6篇)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精选6篇)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为大家的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赛德克·巴莱”,主要是在说在日本统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种族的冲突,而引发的“雾社事件”。

从他们的奋战过程中,我心中有了许多感触。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

但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非常痛心。

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着他们还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莫那鲁道明知道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还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文明给吞没,他们宁愿荣耀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

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仰,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现在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的。

我们应该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仰的。

他们即使遇上连自己都心知肚明敌不过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

换作是你,你办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上海首映式在衡山电影院,影片完毕,低调的魏和两名主要演员和观众现场交流,一个光头愤青大喊这电影好,要有这样精神,不愁黄岩岛收不回来,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断显摆民族主义优越感,什么这电影是拍人看的,也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显然,魏所有在电影里面的努力在他们面前根本是属于白费。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篇1)赛德克·巴莱,台湾赛德克族语,意为真正的人。

大陆154分钟版,结构紧凑,节奏流畅,就像片中的赛德克族人一样,浑身都是健美的肌肉,无一丝赘肉。

这么长的片子,却无一处尿点,害得我这个因经常久坐电脑前而肾虚的家伙,从中途起就开始痛苦地憋尿,直到片子结束,被深深震憾的我仍然强忍着汹涌的尿意,坚持看完片尾的演职人员表,以这种微不足道的方式表达我对成就本片的所有人员的敬意!全片没有一处尿点,却有太多的泪点和沸点,在雾社事件过后,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泪点与沸点并发的时候了,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既不想错过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又害怕漏过字幕,眼睛和脑子都忙不过来,血管里的血几番沸腾奔涌,而泪水肆虐横溢~片子制作精良,画面美,音乐美,场面宏大,台词精炼,而最令我震憾的是影片中充溢的那种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血性!以致观影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血液在血管中奔涌的声音~走出影院,脑中回荡的是《赛德克.巴莱》中那震憾心灵的音乐与歌唱,以及那些点燃血管中的鲜血的台词:真正的人可以牺牲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是野蛮的骄傲!这一战之后,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怎样活着,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不自由,勿宁死!人类社会的”文明”,总是以最不文明的方式在推进。

原住民们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放弃自己的信仰,沦为”文明”或所谓”文明人”的奴隶。

当对资源的掠夺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而”文明”的倾销又是以一种奴役的方式在推进,那么”野蛮”的反抗就势在必行。

原住民们以猎_、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对抗飞机、机枪、大炮甚至毒气弹,这是怎样惨烈的战争?而赛德克妇女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也为了给他们省下不多的食物,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上赛德克图腾,誓死抵抗、宁死不屈,这又是怎样悲壮而极致的倔犟与骄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有些人的价值观中或许是愚蠢的,而在我看来,这种骁勇与血性正是人性中最可贵的一点价值。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走出影院,我并未有太多情绪波动,既无欢喜,亦无悲戚。

在影院的这两个半小时里,我也未听到一声轻笑、一声大哭或是一声惊叫,直至电影结束,观众们只是礼节性地鼓了鼓掌。

这诚然是一部佳作,并不似大陆媒体在威尼斯影展中给予的差评。

通过此片,我对台湾的原住民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当汉族小孩调皮捣蛋时,长辈总会吓唬他们:“你是生番吗?”而在当时,赛德克族便被归入了长辈们口中的“生番”之列。

我的祖先是在嘉义地区与原住民进行贸易的,父亲说他小时候见到生番到家时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常常随身携带刀具。

据电影所述,赛德克族与其他台湾原住民族一样,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

但凡有外人侵入其领地,哪怕只是言语上的冒犯,他们都会将其视为敌人,并砍下对方的头颅,以血祭祖。

早期来台的汉族移民为了拓展领地,常成为生番猎头的对象。

因此,清政府后来明文规定了汉番地界,避免双方冲突的发生。

而在汉族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他们却将原住民视为野蛮人。

直到近十年来,政府和社会大力倡导族群融合,再加上越来越多原住民在台湾社会中有了卓越的表现,这种歧视现象才逐渐减少。

赛德克族人虽然被认为野蛮,但他们也极其天真。

他们没有货币,不像世界上大多数人那样追求财富,只是听天由命,遵循祖训行事。

台湾原住民族的社会与汉族大不相同。

他们不像汉族那样努力工作,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是乐天知命,喜好饮酒,做事随心所欲。

然而,在汉族人的印象中,他们却显得懒惰、嗜酒、不讲理。

1895 年,日本接收台湾,汉族民众拿起菜刀与日军展开对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同清军入关时要求汉族“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多数汉人选择归顺日本。

当平原地区的抗日行动平息后,接下来便是山区的原住民。

赛德克族自然无法忍受异族踏入他们的土地,于是奋起反抗,但结局与汉族相同,他们必须在生存与灭族之间做出选择,而他们选择了前者。

在“文明”的日本人面前,赛德克人被视为“野蛮”的民族。

他们不仅要面对土地被侵占的现实,还面临着日本政府禁止他们继续猎头和纹面的规定,这意味着他们的传统遭到了破坏。

《赛德克·巴莱》读后感

《赛德克·巴莱》读后感

《赛德克·巴莱》读后感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让人震撼的作品,它讲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巴莱族人在日本统治时期的抗日斗争。

小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原住民族人的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赛德克·巴莱族人对家园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仍然选择抗争到底,坚守信念,不屈不挠。

这种顽强的精神让人感到钦佩,也让人思考:在面对困境时,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坚定不移地追求自由和正义?
除了对原住民族人的英勇抗争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小说还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小说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他们有爱恨情仇,有悲欢离合,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和丑陋。

通过这些人物的生动形象,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再现,让读者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赛德克·巴莱族人的抗日斗争,读者可以了解到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原住民族人的影响,以及他们为自由和尊严而进行的顽强抗争。

这种历史再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残酷,也让我们反思历史的教训,珍惜和平与自由。

总的来说,读完《赛德克·巴莱》,我深受感动和震撼。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描写抗争和自由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和历史的作品。

通过赛德克·巴莱族人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可以更加珍惜和平与自由。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追求自由和正义。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是一部以台湾赛德克族抗日为主题的电影,分为上下两部,《太阳旗》和《彩虹桥》。

我在电影院观看后,深感意犹未尽,随后在网上找到了完整版,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虽然电影在网络平台上的版本并非我所担心的那种大段大段地剪辑,但被剪掉的一处又一处细节,仍然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正好在读何伟的《江城》,他在书中关于文明、文化的议论,与影片中所深潜的价值观有着惊人的一致。

尤其是莫那·鲁道与困惑的花岗一郎(达奇斯)的那段对话,简直是句句撞在何伟言说的那个点上。

花岗一郎问莫那·鲁道:“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我们现在文明地过生活,有教育所,有邮局,不必再像从前一样,得靠野蛮的猎杀才能过活。

”莫那·鲁道反问:“被日本人统治好吗?男人被迫弯腰搬木头,女人被迫跪着帮佣陪酒……邮局?商店?学校?什么时候让族人生活变得更好?反倒让他们看到自己有多贫穷了。

”莫那·鲁道决心带领族人反抗,花岗一郎飞奔进村,惊得一村的狗狂吠,他向莫那·鲁道强调日本的军队如何强大,反抗如何等于自取灭亡,莫那·鲁道一字一句道:“如果你们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野蛮的骄傲:真正的赛德克·巴莱!”这场绝对不可能取胜,甚至不能全身而退的反抗,不为求活,只为求死。

莫那·鲁道只想率领族人通过这场必败的原始猎杀,获得灵魂的自由。

当信仰被剥夺,习俗被禁止,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猎人不再能持枪,族人不再有猎场,男子不再能出草,不再能纹面,不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往生之后,灵魂不能通过彩虹桥,不能回到祖灵身边……那么,生命还有何价值?什么是借“文明”、“文化”之名,行破坏文明与文化之实?什么是对文明、文化的捍卫?这些问题,在影片中通过莫那·鲁道的话和他的行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何伟在《江城》中提到的美国西进运动,以及他与中国学生关于印第安人问题的讨论,让我联想到了影片中的赛德克族。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8篇)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8篇)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8篇)赛德克巴莱影评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一):《赛德克·巴莱》:生命的尊严与电影的尊严旧年底的那当口,许多网站、期刊或其他媒体都在做着关于2012年电影的回顾与总结。

无非是分析艺术与商业上的得失(当然聚焦于后者的无疑居多),有些个干脆排出一个榜单来。

此间,也有一些朋友因本人平时看电影多,写评论亦多,就催着看我的2012年电影的梳理品评文字。

结果延误于其他太多的琐碎事情,加之自己的旅行计划,也就只能一再作罢了。

过春节的那阵子,见到了一些老同学老朋友,聚会间聊起电影的话题,免不了又让我推荐些电影给他们看看。

这才静下心来,细细闪回了去年看过的部部电影。

就中国(华语)电影这一块儿,还真是数量多多,质量参差的。

我在影院里,看了我所有想看的中国电影(即使很多“普通”国产电影的档期实在是短的可怜),算是对国产电影的一种支持态度。

若论起2012年最不应被错过、也不应被遗忘的,ToP1的华语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投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英雄史诗(民族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

实话说,在影片还没有公映之前,看到相关的介绍就已经十分充满期盼了。

只是期盼了许久许久,影片才得以修改压缩在国内“低调”上映(内地对本片的宣传由于找不到适宜的卖点加以广而告之,致使很多普通观众根本不明白本片为何物!)。

在影院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年龄较长的观众,证明了该片题材(并非内地观众认为的一般好处上的“抗日”或“主旋律”题材)对各年龄层的影响力拓展。

相较于网络上能够看到的四个多小时的版本,影院里公映的两个多小时的版本,去除了一些过于刺激观众视觉感受的血腥镜头。

当然,这些镜头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对原住民是如此),其实这也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

影片中很多场景拍摄起来是极其艰难的(山区与雨林),那恶劣自然环境中衣不蔽体的演员还要自由的狂奔与激烈的战斗。

而单单是影片所营造出来的真实的影像质感就实属不易中的不易了。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范文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范文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范文今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一部超好看的电影,片名叫《赛德克·巴莱》(意即“真正的人”)。

电影讲述了台湾赛德克族人民对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

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节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个半小时——这是我看过最长的电影。

在日本人来之前,赛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

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男人们负责打猎,女人们负责农耕和织布。

赛德克人成年后,以脸上刻有图腾为荣。

男人必须善于打猎和取敌人首级,女人必须会织彩布,才有资格获得图腾。

但是随着日本人的占领,赛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猎被收缴,男人只能做苦役,不准打猎。

女人只能做女佣,不能织彩布。

在祖先留下的猎场,赛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树。

他们备受煎熬,心里愧对祖先。

年轻一代的脸上再也无法印上那令人骄傲的图腾。

终于有一天,赛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发了。

他们在头领莫那的带着下,奋起对抗,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殊死拼搏,最后惨遭灭族。

赛德克人带着尊严和骄傲跨过了“彩虹桥”,与祖先相会。

在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坚强坚毅,虽然平时他话很少,但他双目炯炯有神,身材矫健,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威严,神圣不容侵犯。

在莫那的指挥下,赛德克族的战士们数次把强大的日本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真了不起!赛德克人在起义之前心里就很清楚自己注定失败,因为他们的实力远远不能跟日本人比。

但为了尊严,为了脸上自豪的图腾,他们视死如归。

当我看到妇女们为了节省粮食,不拖男人们的后腿而集体上吊自杀时,我哭了。

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电影看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浮现的依旧是那些血腥残酷的场面,耳边回响着莫那的话:“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自《賽德克·巴萊》上映以來,陸續有一些中產階級父母對其大量暴力血腥的畫面提出質疑。

有人認為,電影中有必要刪剪掉小孩子拿刀上戰場的畫面;也有人提出,如今社會提倡和解共生,為何電影中出現如此多的殺戮鏡頭,難道不會讓人們對原住民產生壞印象?然而,我認為《賽德克·巴萊》必須忠於歷史。

若要還原霧社事件的原貌,就不能迴避這些令人不安的殺戮場面。

魏德聖導演希望通過此片,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多元複雜性,而非迴避或美化。

此片中的殺戮場面之所以讓部分觀眾感到震驚和難以接受,是因為殺戮者曾被我們視為正義和英雄(我們常常美化或忽視了英雄的血腥行為)。

魏德聖想告訴我們,所謂的正義和英雄,其實和邪惡的壞人並無二致。

他以這種現實殘酷的方式引導我們反思歷史的真相。

一位傑出的導演不應因當代主義的政治正確性而迴避曾經發生的歷史真實。

即便迴避暴力血腥場面能使電影更受好評,但魏導拍攝《賽德克·巴萊》的目的並非為了創造一部賣座的商業片,而是為了直面他在霧社事件中所感受到的震撼,以及歷史真實背後的無奈、殘酷和無法簡化。

魏導不能因迎合觀眾需求而迴避血腥場面,甚至有必要加以強化(例如電影《珍珠港》中出現的轟炸珍珠港場面比真實歷史發生的時間還長)。

即便這可能會得罪不喜歡血腥暴力畫面的中產階級父母,導致負面評價和誤解,他仍需秉持拍攝者的良知,將殘酷的真相呈現給世人。

因此,魏導說,請放下武裝前來觀看《賽德克·巴萊》。

這裡的武裝,並不僅僅指特定的史觀,更是當代社會文明所認為的正確的各種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比如影視戲劇節目中不能出現暴力血腥鏡頭)。

今天的人們認為暴力血腥是不好的,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不能否認曾經存在的令人痛苦的事實。

唯有如實呈現,深入探究歷史事實,感受其中的苦樂悲喜,才能真正超越仇恨,走向和解共生的未來!(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最近看了《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各种情绪搅和在一起,堵得慌。

电影里那一幅幅充满原始力量和野性的画面,就像一把重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在我的心上。

赛德克族的勇士们,他们赤裸着上身,脸上涂着鲜艳的图腾,手持长刀,在山林间穿梭、战斗。

那眼神,那姿态,仿佛他们不是在为生存而战,而是在为灵魂的自由而战。

莫那鲁道,这个赛德克族的首领,他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那坚定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看到族人未来的方向。

他身上背负着的,不仅仅是族人的生死存亡,更是整个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记得有个场景,莫那鲁道独自一人站在山顶,望着远方被侵占的家园,他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和坚毅。

风呼呼地吹着,他的头发和衣角随风飘动,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他知道,与强大的日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

为了什么?为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为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信仰。

电影里的战斗场面,那叫一个惨烈。

赛德克族的勇士们,用他们简陋的武器,对抗着日军的枪炮。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呐喊,都让我热泪盈眶。

他们明知道可能会死,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真的让我震撼到了极点。

特别是在那场雨林中的伏击战,赛德克族的战士们巧妙地利用地形,给日军来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像幽灵一样从树林中窜出,手中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那一刻,他们不是在杀人,而是在捍卫自己的尊严。

血染红了土地,尸体铺满了山林,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却从未动摇。

还有那些妇女和孩子们,他们也为这场战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妇女们为了让男人们能够毫无牵挂地战斗,选择了自尽。

孩子们则拿起武器,跟随着大人们一起冲锋陷阵。

有个小女孩,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但手中却紧紧握着一把短刀,那模样让人心疼不已。

电影中的景色也美得出奇。

那茂密的山林,清澈的溪流,还有那缭绕的云雾,仿佛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却被侵略者无情地践踏。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以下是关于《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者:曾佩玲12月11日下午电影沙龙《赛德克·巴莱》如期而至,在看完影片,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体会以及和老师一起讨论之后,我收获了很多。

影片主要讲述了1895年中国割让台湾,日军占领台湾35年后,当地土着部落雾社的头目莫那鲁道集聚其他部落的人们共同反抗日军,最终被镇压战死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一幕便是莫那鲁道,在一次猎杀后成为英雄,纹上了象征他身份的图腾,这意味着他将承担遵守祖约,守护祖灵之家的责任。

这是赛德克人自己的信仰文化,图腾是他们成为真正男人的象征,而祖灵之家是他们的猎场,在他们的信仰体系逐渐瓦解之时,年轻一代脸上逐渐不再纹有图腾时,想要为骄傲而战,而图腾是他们的骄傲。

猎场,是一个部落狩猎的独立场所,一个部落是绝不会允许其它族人踏足他的猎场的,因为这里是他们族群生活的空间,就像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是在争夺猎场之后结下的那样,可知猎场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当日本人不断伐木然后导致他们猎场缩小时,冲突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影片里也是表现得也很明显。

花岗一郎和花岗二郎便是夹在这组矛盾中生活着,日本人阻断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可也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学校、邮局、铁路让他们不想退回野蛮的状态,因而他们在自己是日本人还是赛德克人中痛苦挣扎,虽然战争的爆发让他们被迫站在了祖灵一家,然而二郎却以穿着和服切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可否置的是,入日本神社还是进祖灵之家,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依旧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何选择依旧困扰着他们。

影片的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要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我们不能区分出相对而言的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骄傲,但我们可以学会的是可以如何去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视角应该放在如何去关注和发现赛德克的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去理解是什么让赛德克人有了共同维系生活与身份的纽带,而不是使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并把我们自己的想法赋予这部影片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和这种文化,也许能让我们学会更多的东西。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在观看了电影《赛德克·巴莱》后,我心中百感交集,不得不冒死发表一些个人的真实感受。

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内容让我感到痛苦和困惑,实在难以苟同。

电影中要求丈夫杀死妻子、少年之间互相残杀的情节,无疑是对最基本伦常底线的严重违背,这是绝不能容忍的行为。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不能成为合理化这种行为的借口。

此外,电影中宣传的保家卫国的圣战理念,与拉登的理念如出一辙,同样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倡导和平、友爱和宽容。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影片从下半场开始就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杀戮场面,各种残忍的杀害方式,如刀砍、枪杀等,不断地在银幕上闪现,血腥程度甚至让我这个成年观众都觉得难以承受。

难道杀戮一定要如此密集地表达吗?这种过度的血腥和暴力是否真的有必要?导演是否考虑过观众的感受?还有所谓的“爱国”情节,在我看来也是该片的一大败笔。

这种“爱国”并不是对中国的热爱,而是对片中“我族”概念的盲目推崇。

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反而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导演在电影中通过“文化”和“抗日”的包装,试图将这种极端的思想传递给观众,这种行为简直是混蛋至极。

有人建议我观看完整版,认为完整版能够更好地展现导演的核心价值观。

然而,我认为电影的删节版恰恰能够反映出导演最真实的意图。

在该片中,最悲催的警察兄弟的遗书段落被删节,这无疑表明了导演的立场。

他并不是中立的,而是充满了热血和激情,其目的竟然是为了警示懦弱的中国人。

这是多么荒谬和可笑的逻辑!尽管这部电影在抗日题材方面表现尚可,也并非一无是处,但仅从电影本身来看,魏德圣的表现的确有些疯狂,情绪宣泄过于强烈,让我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抗战片。

片中军警两兄弟的角色写得还算不错,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更适合那些缩骨的人观看以受教育,尤其是伪娘和伪娘化的中国男人,他们可能会从中得到一些震撼和启发。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是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的一部历史片,该片于2011年上映。

影片以原住民赛德克族的英雄擎苍为主角,讲述了他带领族人展开抵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

影片在剧情、演员表演和影像制作等方面都表现出色,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思考。

首先,影片在剧情上展现了赛德克族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艰难历程。

影片以擎苍为中心,通过他的视角,展示了赛德克族人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压迫。

他们被日本军队奴役,被剥夺土地资源,被强制改变生活方式,遭受到了严重的不公平待遇。

擎苍看到族人受苦,决定带领他们奋勇抵抗。

他招募战士,进行训练,组织起一支听从他指挥的队伍,向日本人发起了多次进攻,最终成功解放了赛德克族人。

其次,影片的演员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男主角是由窦骁饰演的,他精湛的演技和真挚的表演令人赞叹。

他将擎苍这个英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观众展示了一个勇敢、坚定、正直的领袖形象。

而其他演员们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们通过角色的塑造,使得观众对于每个人物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对于他们的遭遇和奋斗都能够感同身受。

此外,影片的影像制作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导演魏德圣对于画面的处理非常出色,他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长镜头,将赛德克族人的生活细节和战斗场面展现得非常逼真。

他通过摄影师的精心拍摄,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紧张、震撼的视觉效果。

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深切感受到战斗的残酷和英雄主义的伟大。

总体来说,《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英雄擎苍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原住民族群面对殖民压迫时的坚忍不拔和英勇抗争。

影片的剧情紧凑、演员表演出众,影像制作也非常出色,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思考。

观看这部影片,不仅是一次情感的体验,更是一次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团结奋斗,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生活,这是一部值得观看和推崇的优秀影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赛德克巴莱》是一部激励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台湾部落泰雅族人民抵抗日本殖民者的故事。

观看《赛德克巴莱》后,我被片中所展现的勇气、坚持和团结深深打动。

本文将从电影的剧情、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示我对这部作品的观后感。

首先,电影《赛德克巴莱》的剧情引人入胜,情节紧凑而不失细腻。

该片以泰雅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鲁道夫(Mona Rudao)的视角,展示了他为保卫土地、保护族人而奋起抵抗的故事。

电影的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每一幕都充满紧张和悬疑。

特别是鲁道夫带领泰雅族人民与日本军队展开的一系列战斗场面,令人仿佛亲身体验到他们的苦难和不屈。

剧情的设置巧妙,情感的表达细腻,让观众情感共鸣,引起深思。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真实而饱满。

主人公鲁道夫是一个敢于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勇者。

他坚定的民族意识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鲁道夫的形象展示了泰雅族人民对土地、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使观众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同时,电影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他们与鲁道夫一起组成了一个坚定的团队,为抵抗日本佔领乡泰雅族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些人物形象传递出的团结和互助的价值观念,激励着观众在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

电影的主题是对抗殖民统治和追求自由。

《赛德克巴莱》所展示的主题非常明确,通过描述泰雅族人民的抵抗运动,揭示了殖民统治对于一个民族的摧残和奴役。

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传递了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家园的热爱。

这一主题深深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使观众对历史事件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拍摄手法也值得称道。

导演魏德圣用大量的宽屏画面和动态摄影的手法,展现了战斗的悲壮和泰雅族人民的坚定信念。

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配乐也非常出色,不仅与剧情紧密结合,还能够凸显出泰雅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赛德克·巴莱》:启示录与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启示录与观后感
与其他电影不同,《赛德克·巴莱》最先感动我的,不是其自身的电影剧情,而是它背后的故事。

《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德圣,因为拍出《海角七号》而声名鹊起,本来,他可以借着这部口碑与票房俱大获成功的电影再拍几部不痛不痒的商业片赚足热钱,但他为了十二年前的一个梦想,选择了另外一条艰难的道路。

为了拍《赛德克·巴莱》他先是于2003年自掏200万台币拍摄5分钟的短片,虽然受到各方称赞,但因商业因素,无人看好此片的票房前景,遂陷入资金筹措困难的尴尬境地。

《海角七号》之后,功成名就的魏德圣终于获得了5亿台币的巨额投资,但试拍时每天100万台币的花费仍让导演捉襟见肘,为完成此片,魏德圣不仅把自己《海角七号》赚的5000万台币全部搭了进去,就连办公室也抵押给了银行,但即便这样,资金缺口依然很大,逼不得已的他只好四处借钱,危急时刻,好在台湾的演艺同仁纷纷仗义相助,周杰伦借出2000万台币,只象征性的收了1块钱利息,主演徐若瑄想要卖房子套现但被导演拒绝,最后拿出了1000万台币,其他像言承旭、戴立忍等也纷纷资助,电影结束后字幕中有一个名为“天使·巴莱”的名单,上面都是曾经为这部影片出钱的人,一行一行,密密麻麻,有很多现在活跃在歌坛影坛的明星,也有很多默默无名的人,或许有人指责说这是影片的噱头,但即便这真的是噱头,我也希望今后我们大陆的电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