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现代测试技术论文 -

现代测试技术论文 -

现代测试技术论文 -X-射线单晶衍射法的原理及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一班 080330110袁野摘要:X-射线衍射法的原理、优点及其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XRD 布拉格方程物相分析点阵常数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是利用晶体形成的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

将具有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结晶性物质上时,X射线因在结晶内遇到规则排列的原子或离子而发生散射,散射的X射线在某些方向上相位得到加强,从而显示与结晶结构相对应的特有的衍射现象。

X射线衍射方法具有不损伤样品、无污染、快捷、测量精度高、能得到有关晶体完整性的大量信息等优点。

1912年劳埃等人根据理论预见,并用实验证实了X射线与晶体相遇时能发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具有电磁波的性质,成为X射线衍射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相同数量级,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这就是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衍射线空间方位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可用布拉格方程表示:2dsinθ=nλ式中:λ是X射线的波长;θ是衍射角;d是结晶面间隔;n是整数。

波长λ可用已知的X射线衍射角测定,进而求得面间隔,即结晶内原子或离子的规则排列状态。

将求出的衍射X射线强度和面间隔与已知的表对照,即可确定试样结晶的物质结构,此即定性分析。

从衍射X射线强度的比较,可进行定量分析。

X射线分析的新发展,X射线分析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已逐步变成晶体研究和材料测试的常规方法。

例如在如下领域,X射线都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

物相分析: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像实质上是晶体微观结构的一种精细复杂的变换,每种晶体的结构与其X射线衍射图之间都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其特征X射线衍射图谱不会因为它种物质混聚在一起而产生变化,这就是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方法的依据。

ICP-AES分析技术论文-

ICP-AES分析技术论文-

现代测试技术论文ICP-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学校:东华理工大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姓名:专业:指导老师:零一贰年六月十五日ICP-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摘要:原子发射光谱(AES)分析法一直是材料领域中最为常用的元素分析手段。

人们在对发射光谱法光源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利用等离子炬作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并采用AAS的溶液进样方式,发展起一类具有发射光谱多元素同时分析的特点又具有吸收光谱溶液进样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仪器。

把发射光谱分析技术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至今等离子体光源已经用于不同目的的光谱分析上其中以ICP光源的研究和应用最广泛、最深入,约占全部等离子光源研究和应用文献的80%以上。

虽然自三电极DCP和常压He-MIP出现以来,这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迅速增多,但仍远远不及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光源的普遍,特别是近20年来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ICP光谱仪器,已使ICPAES法成为既简便又具有多功能的测试手段,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近20年来ICP法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加以评述。

正文:1、ICP-AES的分析性能特点等离子体(Plasma)在近代物理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被电离(电离度大于011%)的气体其中电子和阳离子的浓度处于平衡状态,宏观上呈电中性的物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是由高频电流经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使工作气体形成等离子体,并呈现火焰状放电(等离子体焰炬),达到10000K的高温,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蒸发-原子化-激发-电离性能的光谱光源。

而且由于这种等离子体焰炬呈环状结构,有利于从等离子体中心通道进样并维持火焰的稳定;较低的载气流速(< 1L/ min)便可穿透ICP,使样品在中心通道停留时间达2~ 3ms,可完全蒸发、原子化;ICP环状结构的中心通道的高温,高于任何火焰或电弧火花的温度,是原子、离子的最佳激发温度,分析物在中心通道内被间接加热,对ICP放电性质影响小;ICP光源又是一种光薄的光源,自吸现象小,且系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沾污。

【2019年整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论文

【2019年整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论文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学号______ ________研究生姓名______ ________班级______ ________考试科目______ ________考试日期________ ______课程学时_______ _______开(闭)卷________ ______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煤热解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化工生产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讨论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制备煤热解催化剂中的应用。

关键词:XRF、XRD、SEM、煤热解催化剂、应用Abstract: the modern analysis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production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XR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al pyrolysis catalyst.Key words:XRF, XRD, SEM, the coal pyrolysis catalyst, application1、引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是化学、物理等多种学科交叉发展、前沿性应用以及合而为一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手段,主要研究物质组成、状态和结构,也是其它学科获取相关化学信息的科学研究手段与途径,因此想要获得准确有效的实验数据就必须能够正确的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化工类学生更是如此。

本次论文主要对煤热解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用到的分析测试技术手段进行论述。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四大分析方法的应用论文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四大分析方法的应用论文

四大分析方法及应用摘要:本文论述材料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电子显微分析、能谱分析(XPS,UPS,AES)和热分析(TG,DTA, DSC)等测试原理、制样技术、影响因素、图谱解析以及它们在材料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以一些常见的化合物为基质的各类复合或是掺杂的材料为例,来重点介绍XRD、电镜、热分析等在研究材料物相组成、结构特征、形貌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TiO2,XRD,SEM,XPS,TG,DTA前言由于铝等一些金属和无机物的优良的性质,如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

.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 的铝箔。

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

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

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煅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所以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

1 X射线衍射分析(XRD)1.1 X射线衍射仪仪器核心部件:光源---高压发生器与X 光管、精度测角仪、光学系统、探测器、控测,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软件、X射线衍射应用软件。

定性相分析(物相鉴定):目的:分析试样属何物质,那种晶体结构,并确定其化学式。

原理:任何结晶物质均具有特定结晶结构(结晶类型,晶胞大小及质点种类,数目分布)和组成元素。

一种物质有自已独特衍射谱与之对应,多相物质的衍射谱为各个物相行对谱的叠加。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的发展,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精准、快速和全面的手段,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光谱分析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对材料的结构、成分、性质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信息。

其次,电子显微镜分析也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来照射样品,通过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样品的显微结构和成分信息的一种显微镜。

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可以对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成分分布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此外,质谱分析也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进行检测和分析,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成分。

质谱分析可以对材料的组成、纯度、分子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光谱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质谱分析等都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的结构、成分、性能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将会更加完善和精准,为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多的新突破。

现代测试技术论文

现代测试技术论文

凝胶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应用摘要: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

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本文就凝胶色谱做一个整体性的介绍。

关键词:凝胶色谱法、分析技术、原理、应用Abstract:gel chromatography, which is known as gel permeation technology, is a quick and simple s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1960s. It has simple equipment and simplified operation, and also it doesn’t require organic solvents and has high polymer material separation effect. It has been not only widely used by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bioengineering, molecular immunology and medicine, but also used on a large 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will give a holistic introduction about gel chromatography.Key words: gel chromatography, 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ory, application1.凝胶色谱介绍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

材料分析技术

材料分析技术

材料分析技术材料分析技术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它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特性,从而指导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分析等。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技术,它通过研究材料对X射线的衍射图样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学性质。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晶格常数、晶面指数等重要参数,从而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观察和分析材料表面形貌和成分的重要手段。

它利用电子束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显微图像,并通过能谱分析技术来确定材料的成分。

SEM技术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研究材料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分布。

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材料中的离子进行质量分析来确定材料成分和结构的技术。

它可以对材料中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材料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为人们深入了解材料的组成和特性提供了重要手段。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材料分析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如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等,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们研究和应用各种材料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工具和手段。

总之,材料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为人们研究和应用各种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材料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材料分析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促进材料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测试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材料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手段。

首先,光谱分析是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中常用的一种。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信息。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

其次,电子显微镜分析也是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中的重要手段。

电子显微镜可以对材料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和分析,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特征。

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成像技术,以及能谱分析技术,可以对材料进行表面成分分析和元素分布分析,为材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此外,质谱分析也是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质谱分析利用物质的分子离子质量和相对丰度信息,可以对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

常见的质谱分析方法包括质子磁共振质谱、质子谱、碳谱等,这些方法可以对有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进行分析。

最后,热分析也是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热分析利用材料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放热、质量变化等特性,可以对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动力学性质等进行分析。

常见的热分析方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的热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

综上所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光谱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等手段,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信息,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材料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及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1. 引言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领域,涉及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

随着新材料的涌现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先进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先进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例如,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功能性薄膜的制备技术等都是当前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发现,各种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能源、光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正得到广泛关注。

3. 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内容。

文献综述显示,表面修饰、相界面调控、晶体结构调控等手段在提高材料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近年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等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呈现出增长趋势。

4. 材料应用与性能优化材料应用与性能优化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显示,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调控、表面修饰等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材料在光电子、电池、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的性能。

而在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中,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材料应用,以及对材料的防腐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5. 材料可持续性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对环境友好型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也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课题。

文献综述发现,纳米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光催化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可持续性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6. 挑战与问题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对材料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

此外,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问题也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的方法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的方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授课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讲授人:张新房二零一零年七月《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学时学分:32课时,周2学时,2学分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使用教材:张锐著.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教学参考书:1. 周玉主编.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2. 来新民主编. 质量检测与控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 左演声主编.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4.杨南如主编.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5.常铁军主编.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6. 周玉等.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自学辅导参考网址:1./eduonline/cl/index.asp2./index?3./clfxycs/sshd.asp?pageclass=1094./?action_mygroup_gid_109_op_list_type_digest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辅以动画、录像。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5% (出勤、听课、作业完成、课堂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15% + 闭卷考试成绩70%其他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课下作业《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一门介绍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和有机波谱分析等现代研究材料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化学组成与性能间关系的课程,它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选修课。

这门课程包括晶体学、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能谱分析和有机波谱分析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材料物理性能论文

材料物理性能论文

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摘要:1931年德国科学家E.Ruska和M.knoll制作了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并用它拍照了金和铜的表面图像,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7倍,几乎与1595年Janssen 的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相同。

与现代电子显微镜相比,第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是非常简陋的,但是它使电子成像成为现实,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近30年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人们己经可以在0.1-0.2nm水平上拍摄到晶体结构沿入射电子束方向二维投影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

这类器材在固体物理、固体化学、微电子学、材料科学、地质矿物学和分子学等学科领域广泛使用。

正文Ⅰ透射电子显微镜1931年德国科学家E.Ruska和M.knoll制作了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并用它拍照了金和铜的表面图像,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7倍,几乎与1595年Janssen的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相同。

与现代电子显微镜相比,第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是非常简陋的,但是它使电子成像成为现实,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工作原理:关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镜筒。

镜筒一般为直立积木式结构,类似于标准直立的透射光学显微镜。

在镜筒中自上而下主要有照明系统、样品室、成像系统和观察系统组成,电子枪位于镜筒的最顶部。

照相装置位于镜筒的最底部。

镜筒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对透射电子显微镜工作性能的要求。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核心部分是电子光学系统。

成像方式:电子束穿过样品时会携带有样品的信息,TEM的成像设备使用这些信息来成像。

投射透镜将处于正确位置的电子波分布投射在观察系统上。

观察到的图像强度,I,在假定成像设备质量很高的情况下,近似的与电子波函数的时间平均幅度成正比。

若将从样品射出的电子波函数表示为Ψ,则不同的成像方法试图通过修改样品射出的电子束的波函数来得到与样品相关的信息。

根据前面的等式,可以推出观察到的图像强度依赖于电子波的幅度,同时也依赖于电子波的相位。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期末总结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期末总结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期末总结一、引言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是指应用各种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来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分析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进行总结,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热分析等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技术,通过可见光对材料进行观察和测量。

使用透射光和反射光来照射样品,通过目镜和物镜将图像放大到人眼可以识别的范围。

该技术可以观察材料的形貌、颗粒分布和晶粒结构等。

光学显微镜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材料和无机材料等研究领域。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高分辨率地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的技术。

通过束缚电子的扫描和检测,得到样品的二维和三维图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样品微观结构的细节,如晶体缺陷、晶界和纳米颗粒等。

该技术对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四、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观察材料内部的高分辨率分析技术。

通过将电子束通过样品,利用电子的衍射和透射来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原子成分。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样品的晶体结构、晶界和位错等,可以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态状态。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分析材料晶体结构的技术。

通过用X射线照射样品,利用X射线与样品的晶胞相互作用来得到样品的衍射图像。

可以通过衍射图像来确定材料的晶胞参数、晶体结构和晶面取向等。

X射线衍射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和矿物材料等领域。

六、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的离子和分子来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技术。

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离子化并加速到一个高速运动状态,利用它们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行为,来分析它们的质量和相对丰度。

期末考试: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及答案

期末考试: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及答案

期末考试: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及答案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并提供相关。

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性,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然后给出相应的。

二、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1.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机械性能是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方面。

常见的机械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冲击试验等。

这些测试方法通过施加外力或载荷,测量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从而评估材料的机械性能。

2. 热性能测试方法热性能是材料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表现,它包括热膨胀性、热导率、热稳定性等方面。

常见的热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热膨胀试验、热导率测试、热分析等。

这些测试方法通过加热或冷却材料,测量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从而评估材料的热性能。

3. 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化学性能是材料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表现,它包括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等方面。

常见的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腐蚀试验、酸碱浸泡试验等。

这些测试方法通过将材料置于不同的化学介质中,观察其在化学环境下的变化,从而评估材料的化学性能。

三、1.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的应用机械性能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工程领域。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拉伸试验可以评估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汽车零部件。

在建筑工程中,压缩试验可以评估材料的抗压强度,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冲击试验可以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确保飞机在遭受外力冲击时不会破坏。

2. 热性能测试方法的意义热性能测试方法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热膨胀试验,我们可以了解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膨胀性,从而避免热膨胀引起的构件变形和破坏。

通过热导率测试,我们可以评估材料的导热性能,为热传导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热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行为,为材料的热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原理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原理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原理
1. 光谱分析技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现象来分析材料的成分和结构。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分析材料中的官能团,紫外-可见光谱可以分析材料的颜色和光学性质。

2. X 射线衍射技术:通过 X 射线在材料中的衍射现象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该技术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类型、晶格常数、晶粒尺寸等信息。

3. 电子显微镜技术:利用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材料的内部结构。

4. 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用于测定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

5. 热分析技术:如差热分析、热重分析等,用于研究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相变、热分解等。

6. 光谱化学分析: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元素分析,例如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

7.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定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自旋状态来分析材料的结构和化学键信息。

这些测试技术和方法原理在材料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为材料的开发、优化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

查阅,探讨了裂缝的危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研究现状,包括裂缝控制要求、控制原则、裂缝机理分析和对比了国内外对砌体结构抗裂措施。

(2)剖析了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的各种原因,并对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归纳分类。

混凝土裂缝通常可分为有荷载作用引起的结构性裂缝和变形作用引起的非结构性裂缝,后者占混凝土结构开裂现象的80%;对裂缝按裂缝成因、按裂缝产生时间、按裂缝形状和按裂缝宽度四种分类标准对进行了分类。

(3)围绕裂缝预防与控制,对比分析了一系列常用的裂缝检测技术、控制措施和修补方法。

温巍(2016)认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也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旦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则会对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做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

作者从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影响常用建筑材料质量的几个因素,并进一步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邙敏红(2016)认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但从根本上来说,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是确保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从材料本身的质量着手,才能在施工的同时,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的质量要求。

笔者根据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和检测方法入手,通过对目前建筑材料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查阅的相关资料,得出了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

李亮(2016)认为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做好检测工作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在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也相应地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发展。

特别是近十年来,检测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先进,有关检测的标准、规范相继颁布、实施,促进了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晶(2017)深入研究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保障施工材料的使用质量、改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提高施工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建筑工程原材料的检测,正视自身的不足,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问题研究力度,深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实现建筑材料检测水平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

材料测试技术

材料测试技术

材料测试技术材料测试技术是指对各种材料进行性能和质量的检测、分析、评价和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材料测试技术在工程材料、生物材料、化工材料、医疗器械材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指导材料的选用和设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首先,材料测试技术在工程材料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建筑、交通、机械、电子等领域的材料,如钢铁、混凝土、塑料、玻璃等。

这些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材料测试技术,可以对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热学性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测试,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生物材料领域也是材料测试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生物材料是指用于医疗、生物工程、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材料,如医用金属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药物释放性能等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材料测试技术,可以对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释放行为、生物降解性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测试,为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化工材料的测试与研究也是材料测试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化工材料是指用于化工生产、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对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材料测试技术,可以对化工材料的化学性能、热学性能、机械性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测试,为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材料测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力学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还涉及到了纳米材料测试、表面分析测试、多尺度测试等前沿领域。

同时,新型测试设备的不断涌现,如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为材料测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_07热分析技术综合练习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_07热分析技术综合练习

第七章热分析技术(红色的为选做,有下划线的为重点名词或术语或概念)1.名词、术语、概念:热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或热重分析),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程序控制温度,外推始点。

2.影响DTA(或DSC)曲线的主要因素有()、()、()、()、()、()等。

3.影响TG曲线的主要因素有()、()、()、()、()、()等。

4.金属铁粉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TA),其TGA曲线上会有增重台阶,DTA曲线上会出现放热峰。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5.碳酸钙分解在DTA曲线上表现为放热峰。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6.如果采用CO2气氛,DTA曲线上碳酸钙分解吸热峰的位置会向高温方向移动。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7.物质脱水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吸热谷。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8.升温速率对DTA曲线(或DSC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9.样品粒度对DTA曲线(或DSC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0.样品用量对DTA曲线(或DSC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1.炉内气氛对DTA曲线(或DSC曲线)可能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2.无论测试条件如何,同一样品的差热分析曲线都应是相同的。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3.升温速率对TG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4.样品粒度对TG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5.样品用量对TG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6.炉内气氛对TG曲线可能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7.无论测试条件如何,同一样品的TG曲线都应是相同的。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8.同一样品在不同仪器上的热分析结果应该完全相同。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9.差热分析(DTA)测量的物理量是()。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5-EBSD)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5-EBSD)

04
5-EBSD技术与其他分析方法的 比较
与传统EBSD技术的比较
分辨率提高
01
5-EBSD技术采用更先进的探测器,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和角度分
辨率,能够更准确地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取向。
速度更快
02
5-EBSD技术采用了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效的算法,能够在短
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材料分析。
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5-ebsd)
• 引言 • 5-EBSD技术原理及设备 • 5-EBSD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 5-EBSD技术与其他分析方法的比较
• 5-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意 义
• 展望与挑战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3
揭示材料微观结构
5-EBSD技术能够精确测定晶体取向、晶界、相 分布等微观结构信息,为材料性能研究和优化提 供重要依据。
和强化提供重要信息,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为新材料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发掘新材料潜力
通过5-EBSD技术对现有材料进行 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材料的潜 力和优势,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开 发提供启示。
指导新材料合成和
制备
结合5-EBSD技术和其他分析方法, 可以对新材料的合成和制备过程 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新材料 的定向设计和制备。
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提高EBSD的 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分析效率。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数据处理与解析
随着EBSD技术的发展,获取的数据量将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处理、 解析这些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是一个重要挑战。
复杂样品分析
对于复杂样品(如多相材料、非晶材料等),EBSD的分析难度将 增加,需要开发新的算法和技术以应对这些挑战。

现代检测技术论文(共5则范文)

现代检测技术论文(共5则范文)

现代检测技术论文(共5则范文)第一篇:现代检测技术论文(共)电磁兼容现场测试中干扰源的自动辨识姓名:学号: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指导老师:摘要: 复杂系统由于上装设备众多,空间狭小,导致电磁兼容(EMC)问题突出。

电磁兼容现场测试是解决系统性电磁兼容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在国内针对电磁兼容现场测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电磁兼容现场测试中干扰源的自动辨识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研究电磁兼容现场测试中的干扰源辨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把电磁兼容现场测试中的干扰源的自动辨识作为研究目标。

首先对电磁兼容现场测试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借鉴模式识别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电磁兼容现场测试的干扰源辨识,设计了电磁兼容现场测试干扰源辨识方案。

论文结合电磁兼容现场测试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小波消噪、曲线包络和曲线延拓等数据预处理算法,提出了峰值、包络和谐波等特征的提取方法,形成了原始相关系数、峰值相关系数和相似离度等相似度评价指标。

最后构建了辨识系统并建立了辨识系统的数据库,为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电磁兼容现场测试干扰源辨识模式识别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通信、导航、雷达、遥测测控及计算机等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以爆炸性方式增长,电磁波利用的快速扩张,产了不断增长的电磁污染,带来了严重的电磁干扰。

各种电磁能量通过辐射和传导的途径,以电波、电场和电流的形式,影响着敏感电子设备,严重时甚至使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上述情况对电子设备及系统的正常工作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使之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它包括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EMI)和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MS)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1)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er,简写为XRD) 原理:根据布拉格公式:2dsinθ=λ可知,对于一定的晶体,面间距d一定,有两种途径可以使晶体面满足衍射条件,即改变波长λ或改变掠射角θ。

X射线照射到某矿物晶体的相邻网面上,发生衍射现象。

两网面的衍射产生光程差ΔL=2dsinθ,当ΔL等于X射线波长的整数倍nλ(n为1、2、3….,λ为波长)时,即当2dsinθ=nλ时,干涉现象增强,从而反映在矿物的衍射图谱上。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d值。

X射线分析法就是利用布拉格公式并根据x射线分析仪器的一些常数和它所照出的晶体结构衍射图谱数据,求出d,再根据d值来鉴定被测物。

主要功能:收集晶体衍射数据以及进一步确定晶体结构,过程主要包括:挑选样品,上机,确定晶胞参数,设定参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还原,结构解析。

(2)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 ,简写为OM)基本原理: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

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

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显微镜放大原理光路图显微镜由两个会聚透镜组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1B1,A1B1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的内侧,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A2B2于明视距离处。

主要功能: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

(3)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写SEM)工作原理:SEM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在那里被闪烁器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

为了使标本表面发射出次级电子,标本在固定、脱水后,要喷涂上一层重金属微粒,重金属在电子束的轰击下发出次级电子信号。

主要功能:获取被测样品本身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如形貌、组成、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内部电场或磁场等等。

采用不同的信息检测器,使选择检测得以实现。

如对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的采集,可得到有关物质微观形貌的信息;对x射线的采集,可得到物质化学成分的信息。

正因如此,根据不同需求,可制造出功能配置不同的扫描电子显。

(4)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工作原理:由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在真空通道中沿着镜体光轴穿越聚光镜,通过聚光镜将之会聚成一束尖细、明亮而又均匀的光斑,照射在样品室内的样品上;透过样品后的电子束携带有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样品内致密处透过的电子量少,稀疏处透过的电子量多;经过物镜的会聚调焦和初级放大后,电子束进入下级的中间透镜和第1、第2投影镜进行综合放大成像,最终被放大了的电子影像投射在观察室内的荧光屏板上;荧光屏将电子影像转化为可见光影像以供使用者观察。

主要功能:透射电镜是一种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能提供极微细材料的组织结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信息。

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几十万倍。

(5)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简称XPS)工作原理:X射线光子的能量在1000~1500ev之间,不仅可使分子的价电子电离而且也可以把内层电子激发出来,内层电子的能级受分子环境的影响很小。

同一原子的内层电子结合能在不同分子中相差很大,故它是特征的。

光子入射到固体表面激发出光电子,利用能量分析器对光电子进行分析的实验技术称为光电子能谱。

XPS的原理是用X射线去辐射样品,使原子或分子的内层电子或价电子受激发射出来。

被光子激发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可以测量光电子的能量,以光电子的动能/束缚能(binding energy),(Eb=hv光能量-Ek动能-w功函数)为横坐标,相对强度(脉冲/s)为纵坐标可做出光电子能谱图。

从而获得试样有关信息。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因对化学分析最有用,因此被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主要功能:1.固体样品的表面组成分析,化学状态分析,取样深度为0~3nm 2.元素成分的深度分析(角分辨方式和氩离子刻蚀方式) 3.可进行样品的原位处理。

(6)红外光谱仪( Infrared Spectrometer,简称IR)工作原理: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

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

当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例如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

分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因此当分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分子而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而是量子化的。

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使振动光谱呈带状。

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

分子越大,红外谱带也越多。

主要功能: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

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

已有几种汇集成册的标准红外光谱集出版,可将这些图谱贮存在计算机中,用以对比和检索,进行分析鉴定。

利用化学键的特征波数来鉴别化合物的类型,并可用于定量测定。

由于分子中邻近基团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基团在不同分子中的特征波数有一定变化范围。

此外,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广泛应用红外光谱。

(7)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简称FS)基本工作原理: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状况下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吸收激发光后变为激发态, 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能量又以光的形式放出,从而产生荧光。

不同物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其激发态能级的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荧光上表现为各种物质都有其特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因此可以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不同来定性地进行物质的鉴定。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 ,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荧光分析通常也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

主要功能:固体和液体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 。

(8)核磁共振仪(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NMR )基本原理: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02B γυπ⋅=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 0cos E B μθ=-⋅⋅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

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

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

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

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主要功能:核磁共振适合于液体、固体。

如今的高分辨技术,还将核磁用于了半固体及微量样品的研究。

核磁谱图已经从过去的一维谱图(1D )发展到如今的二维(2D)、三维(3D)甚至四维(4D)谱图,陈旧的实验方法被放弃,新的实验方法迅速发展,它们将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清晰。

在世界的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集团,都可以听到核磁共振这个名词,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大集团。

而且它在化工、石油、橡胶、建材、食品、冶金、地质、国防、环保、纺织及其它工业部门用途日益广泛。

在中国,其应用主要在基础研究方面,企业和商业应用普及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产品开发不够、使用成本较高。

但在石油化工、医疗诊断方法应用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