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

合集下载

《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上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在上下位置关系的情况?”比如,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就在桌子的上方,而我们放在地上的鞋子就在桌子的下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上下”位置关系的奥秘。
2.设计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在垂直方向上,一个物体如果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我们就说它在上方;如果在下面,我们就说它在下方。这个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找东西、安排空间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教材P36页的“找一找”活动中,小鸟在树的上方,小兔在草的下方。这个案例展示了“上下”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对于一些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在一开始接触“上下”位置关系时,可能会感到困惑。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此外,我在课后了解到,部分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没有做到足够详细。为此,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加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解释和举例,让学生们更好地消化吸收。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上和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感知空间方位的存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空间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还在初步形成阶段,对于上下,左右,高低等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会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空间方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方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

2.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3.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4.总结: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方位的定义和相对性。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单元《上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位置。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卡片、小玩具、课件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画笔和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小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玩具的上下位置。

2. 讲解上下概念:通过卡片和小玩具,向学生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3. 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对方的玩具,并用语言描述玩具的上下位置。

4. 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玩具的上下位置,并互相纠正。

5. 课件演示: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的上下位置,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画图,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下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位置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画笔和纸,画出自己玩具的上下位置。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玩具的上下位置。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里物品的上下位置。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用语言描述家里物品的上下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并能正确辨别上下位置。

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部分学生在描述上下位置时,语言表达能力仍需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上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2.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含义及辨别2. 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3. 实践活动:教室里的上、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2. 教学难点: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引出上、下概念。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上、下的含义。

2. 探究新知a. 利用PPT展示不同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

b.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张图片进行描述,教师点评并指导。

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上、下概念。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在教室内寻找上、下的例子,进行分享。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

4. 总结提升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含义及辨别2. 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3. 实践活动:教室里的上、下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下相关习题2. 观察家中或校园中的物体,运用上、下描述其位置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掌握上、下概念的情况良好,但在描述物体位置时,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2. 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较为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针对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课后作业布置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作业的质量和针对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6)

《上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58—59页的“上下”。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间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体验上下的相对性;3、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上下”。

教材分析“上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及学生状况分析: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易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

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存有浮浅的上下概念,但是体会物体的相对性,准确表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间的相对关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难点。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一、游戏导入1、师:今天老师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叫“点鼻子”。

现在准备好,像老师一样,指着鼻子,老师说哪,你就指哪,看谁动作快。

眼睛——鼻子——嘴巴——鼻子——鼻子——耳朵——鼻子——眼睛——鼻子——嘴巴师:谁能说说,眼睛在鼻子的什么位置?嘴巴在鼻子的什么位置?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下之间的位置关系(板书上下)(设计意图:游戏对一年级孩子有强烈的吸引力。

以游戏形式导入,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本身,让学生尝试说出五官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初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知1、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星期天,三只动物朋友小鸟、小松鼠、小兔子,打算走出森林,去找自己的人类朋友的IQ 博士、淘气、笑笑玩一玩。

它们约好早上8:00到树爷爷那儿集合。

我们来(课件)看看,最先到的是谁呀?(小鸟)再看看,谁来了?(小兔)(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提出的生活问题出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教案概述:教材名称:《上下》教材版本:新北师大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案长度:800字以上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概念:“上”和“下”;2. 研究使用“上”和“下”进行位置描述;3. 通过游戏和实物练,加深对“上”和“下”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数学概念:“上”和“下”的含义;2. 位置描述:“上面”、“下面”、“在上面”、“在下面”等表达方式;3. 操练“上”和“下”的用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做一些动作,引发学生对“上”和“下”的认知;2. 概念讲解:用绘画、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上”和“下”的概念;3. 位置描述练: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上”和“下”的物体,并描述位置;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学生通过玩耍巩固对“上”和“下”的理解;5. 实物练:分发一些实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上”和“下”的操作练;6. 小结:复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学生对“上”和“下”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上下》教材;2. 课件或图片;3. 实物物品,如球、积木等。

教学评估:1. 在练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检测他们对“上”和“下”的理解;2. 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题目,测试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左”和“右”等位置概念;2. 利用教室环境中的不同位置,拓展学生的位置描述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定具体的游戏和操练活动,以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2. 需要注意学生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教学辅导和反馈。

以上是关于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的概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上”和“下”的概念,加深对位置的理解。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上下”是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词语,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2. “上下”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书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上下”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对“上下”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上下”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交流分享。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题目,让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检查学生对“上下”的理解和运用。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上下”的概念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上下》2. 内容:- “上下”的概念- “上下”的应用- 实例演示- 巩固练习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玩“上下”位置游戏,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

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及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及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看图排位置。

师:()在最前面,()在最后面。

生:小鸟;兔子。

师:在()的后面,在()的前面,它后面有()只小动物。

生:小鸟;兔子;1。

师:小鸟和松鼠跑到大树上了,现在可以用哪个字词表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生:上下。

师:你们对“上下”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关于“上下”的知识。

(板书:上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

并创设故事情境,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体会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对“上、下”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做以总结。

师:“上”指物体在高处;“下”指物体在低处。

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想一想:最上面的是谁?生:小鸟。

师:最下面的是谁?生:兔子。

2. 体会上下关系的相对性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请你们再仔细观察图片,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说一说。

生1:小鸟在兔子的上面。

生2:兔子在小鸟的下面。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前后”关系是相对的,那么“上下”关系也是相对的吗?生:是相对的。

师:那在图片上你还能找到“上下”也是相对的事例吗?生:松鼠在兔子的上面;兔子在松鼠的下面。

师:同学们看图片,谁能说一说松鼠和兔子、松鼠和小鸟的位置关系呢?生:松鼠在兔子的上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6)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关系;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倾听与交流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松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

同学们看,它们俩在哪?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小鸟和小白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它们站的位置不一样。

教师:上和下是相对的,两个物体,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

点击隐藏的“上”和“下”。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板书:上下)(设计意图:“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对学生而言,在理解认识和语言描述上都是一个难点。

因此,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初步理解认识的环节,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己的体验描述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初步感悟“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小鸟在哪里?小兔在哪里?(2)引入松鼠。

①小松鼠也是松树爷爷的好朋友,它也赶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小松鼠在哪里?②小组合作交流。

③谁能用“上”“下”说说松鼠的位置?(3)小结:小松鼠如果和小鸟比,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如果小松鼠和小兔比,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所以三个动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小朋友就要表述完整了。

(4)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5)填一填。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反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学语言描述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知道了——在——上面,——在——下面(板书)2、猜一猜,它是谁?它在小兔的上面。

那它是谁?它不在最上面。

它是谁?3、摆一摆感受上下的相对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 上 下 北师大版2014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 上 下   北师大版2014秋

第2课时上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前后”,你能用“前后”说一句话吗?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上下”的位置关系。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课件出示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学生观察情境图。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2、填一填。

说一说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关系。

说一说小松鼠的具体位置。

思考: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下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上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

3、猜一猜,它是谁?我说你猜。

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进行抢答。

两问就知道。

通过两次提问,猜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

学生进行抢答。

4、摆一摆。

教师先示范,在学生明晰规则后,同桌两人进行活动。

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评析和校对。

三、知识巩固与拓展完成p65第1小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提问指正。

四、本课总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能举出周围有上下的例子吗?五、布置作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9)

上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数学思考: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景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头像【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点鼻子”的游戏,大家喜欢吗?师(指点着鼻子):眼睛。

学生迅速点着自己的眼睛。

师:谁能说一说眼睛在鼻子的什么位置?学生说。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教师板书课题:上下。

)(设计意图:游戏对一年级孩子有强烈的吸引力。

以游戏形式导入,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本身,让学生尝试说出五官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初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卡通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创设情境,体验探索师:今天是森林里大树爷爷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谁来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了。

(课件中小鸟飞入,小白兔跳入)你们瞧,他们俩站在哪里?在干什么呢?生:小鸟在树上唱歌,小白兔在树下啃萝卜。

师:小鸟和小白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

1、引导学生看图师:小朋友仔细观察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生: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2、引入松鼠师:小松鼠也是大树爷爷的好朋友,也赶来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小松鼠站在哪呢?生1:小松鼠站在树上。

小松鼠站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生2:小松鼠在上面。

师:这样说你们同意吗?为什么?生3:应该说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因为小松鼠又在小鸟的下面。

)生4: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在小白兔的上面。

师:为什么小松鼠一会在下面,一会又在上面?(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发言讨论)小结:对小鸟来说松鼠是在下面,对小白兔来说松鼠是在上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2《上下》北师大版(2014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2《上下》北师大版(2014秋)

《上下》说课稿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

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知识技能目标)(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素质培养目标)(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7)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7)

《上下》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学生:小学一年级。

学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材分析】《上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二节内容,它在上一节“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

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和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自己判断上下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观察讨论、实际操作和简单推理为具体处理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尽可能安排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具体环境作为描述的对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物体让学生来解释物体上下位置的现象,因地制宜组织教学,知识蕴含在游戏之中,使学生学得有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桌合作,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在对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3)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3)
师:你们真是热心的好孩子,树爷爷非常高兴,让老师一定要表扬你们,你们真棒!!!
3、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师:刚刚大家做的都很好,那我们就用今天学的上下的知识来说一说我们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四)巩固提高
1、分房子
师:大家说的真好啊!森林里有一所大楼中,里面住着小象、小猫、小狗和小兔四只小动物,但它们经常因为谁住在哪里而争吵,这可怎么办呢?请你们来帮帮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贴在窗口中,每个窗口只能贴一只小动物,贴完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把他们分在了哪?(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小组汇报)
师:接下来请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们三个谁在最上,谁在最下?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说得真棒,掌声送给你。
师:学习完上下的知识,相信接下来的问题就难不倒你们了,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完成这几道小问题。(图片展示)
1、写一写
首先请小朋友把书上的问题填写完整。写完的快速做好。
2、猜一猜
师:树爷爷很喜欢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不过他并没有告诉我们是谁,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仔细听、认真看)“它在小鸟的下面,它不在最下面”猜猜它是谁?
(五)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回家后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生:叽叽喳喳的小鸟。
生:爱吃萝卜的小兔子。
小鸟在树上。
小兔子在树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生1:小松鼠在中间
生2: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生3: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生:小松鼠在上面是和小兔比,在下面是和小鸟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是森林里树爷爷的生日(出示松树)小动物们都赶来
为他庆祝,最先赶来的是谁呢?(出示小鸟和小兔)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1)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上下 ︳北师大版(2014秋 ) (1)

一年级上册《上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小动物头像若干;课件三、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

从此情此景出发,简单体会上下的含义,发挥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教室里都有什么?2、抬头看看,你的头顶有什么?3、想像一下: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然后让我们低下头,看看你的脚下有什么,再想想,你所在的教室下还有什么?导入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而小松鼠也正在囤积松果。

B:看一下它们各自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显然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换,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摆一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找一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