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知识)刨花板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知识)刨花板质
量
如何提高刨花板质量(Ⅰ)--合理控制密度及垂直于板面密度分布
摘自:本站原创
作者:木业网
编者按:我国的刨花板生产近十年来受到中密度纤维板(MDF)的冲击,曾一度处于回缩低迷状态;但最近几年来刨花板年产量已开始回升,2003年产量已达547.1万m3,进入了一个重新发展时期。如何提高刨花板质量是众多的刨花板生产企业首要的感兴趣的问题。为此,本刊特将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王培元研究员生前在1985~1986年撰写的《如何提高刨花板质量》系列文章略加删简,分成七篇汇入本刊,着重介绍刨花板的原材料性质、板子结构、物理力学性能与制板工艺等关系;限于篇幅,删除了有关管理与设备篇章。对于目前所发展的各种结构刨花板,刨花板新产品、复合板、脲醛胶以外其它胶种所制造的刨花板、非木质原料刨花板等质量有关的特殊问题,不作介绍。
一、合理控制密度及垂直于板面密度分布
有关刨花板的质量问题似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原理性质的,如密度,垂直于板面的密度分布,表面质量,用胶量,施胶效率,甲醛释放,原料性质,刨花几何形状,板坯结构,热压条件,回弹,含水率及尺寸稳定性,产品不同用途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等。另一类则属于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控制,如产品厚度控制,合理砂光量控制,抗弯强度、垂直于平面的抗拉强度及吸水厚度及吸水厚度膨胀控制,车间质量控制,过程控制等。
本文仅概要介绍密度和垂直于板面密度分布两个专题。
(一)合理控制密度
从我国现阶段刨花板生产情况出发,合理控制刨花板密度可是刨花板生产技术管理中的一把金钥匙。提高刨花板的密度几乎可以改进所有的力学性能。一般认为,当板的密度增加100kg/m3,静曲强度约可增加8N/mm2(80kgf/cm2),垂直于平面的抗拉强度约增加0.2 N/mm2(2kgf/cm2)其它力学性能如
抗弯弹性模量、握钉力、硬度、抗压损等都有很大增强。其原因是随着压缩比的增大刨花之间的孔隙减小,而且胶接面积增加,板子的强度自然增加。
然而,随之而来也产生某些严重问题。
第一,既然增加密度对刨花板的质量有如此明显效果,人们便以此作为医治质量的灵丹妙药。其趋势是刨花板密度越来越高,于是在产品成本和产品利用方面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种密度不断提高的现象是因为木材原料的质量越来越差,使用阔叶材、木材剩余物以及锯末等低值原料的缘故。此外,某些新贴面材料的使用也要求刨花板密度提高。
第二,刨花板的密度对质量的影响既然如此敏感,在生产中就一定要有严格的措施,使板子的密度在平面方向力图尽可能均匀,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
如何合理选择刨花板的密度?对此,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一般认为在加工过程中,影响板子密度的工艺条件有:原料密度、板密度与原料密度之比(即压缩比),用胶量,刨花几何形状等数项参数。例如,美国科技人员Price和Lehmann在七十年代末,用五种木材原料,其中三种为低密度木材,两种为高密度木材,分别用双鼓轮刨片机、旋切切片机、鼓式切片机、盘式削片机四种备料设备做出不同几何形状的刨花;用液体酚醛树脂作为胶合剂,采用不同的压缩比,制成三层结构的建筑用板。
分别测试它们的静曲强度、平面抗拉强度(内结合力)和厚度膨胀率。从他们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趋势:
⒈力学指标(静曲强度和平面抗拉强度)都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然其厚度膨胀值的趋势并非一定如此。
⒉对于低密度木材原料,刨花的几何形状和用胶量这二参数对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大于压缩比的影响。换言之,即刨花几何形状和用胶量对于用低密度木材所制成的刨花板的密度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力。而对于高密度木材原料,则压缩比对刨花的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其它因素只能起次要作用。
⒊对于大部分木材原料,合适的压缩比为1.3:1左右。不同的用胶量和不同的刨花几何形状应有一个
合适的压缩比值。
对于混合树种,有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板的强度和密度之间的合适平衡关系可取一个混合树种的平均密度及合适的压缩比。为此,很多刨花板厂在利用原料时,不在乎树种的复杂,而需要控制各树种的一定配比。在我国,很多小厂可利用对密度相近的树种分类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二)合理控制垂直于板面的密度分布
垂直于板面的密度分布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刨花板质量控制,设备设计的改进,质量指标的预示,以及施胶效率的估计等方面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上对此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已相当普遍地利用其中有关的原理说明刨花板的质量问题,所以,对刨花板技术工作者,这方面的知识显得十分重要。
美国林产品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已注意到刨花板厚度方向的密度分布是不一致的。多数情况为具有一个类似V字形的分布,即板的中间层密度最低,靠近板面两侧的层密度为最高,由此再分别向两个表面方向,密度又逐渐降低,一直到板的表面。(见图1b)。他们认为产生这种形式的密度分布原因在于:⒈当刨花板坯在热压时,热量传导并非靠刨花的热传导,而是靠水分将热量由板坯表面带到里层,再由中心向中心层的四边扩散,然后逸出板坯;⒉当带着热量的水分通过某刨花层时,该刨花层的塑性便大大增加,非常容易被压实成为高密度的局部层;⒊当板坯开始经受加热,首先受热的是板坯上下两个表面,假如在某时板坯表面温度已超过胶的固化点,而板坯又由于热压板尚在闭合过程尚未受到一定的压力,便形成了一层疏松的胶料预固化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这层刨花也将受到较大的压力,但因胶料已经固化,而且已无水分在该层移动,所以它的密度便难以提高;⒋当压机压力达到最高的时刻,水蒸汽又正好通过板坯的某两层时,则此两层的刨花必将被压得最为密实。在成板之后,这两层的密度就是分布曲线中的两个最高点;⒌当水蒸汽进入中间层时,虽然此时位于中层的刨花的塑性也将有所提高,但这时为了要维持板的厚度,热压板的压力要不断地下降,一直到最低点。因此,反映在板的中层的密度也是越来越小。这种解释法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基础上已相当深入,而且可认为是比较确切。
当时,对这些现象仅停留在一般的认识上。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才由联邦德国著名学者Plath对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