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3 认识数位、写数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3 认识数位、写数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4.3 认识数位、写数【课题名称】第3课时认识数位、写数【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辨“11”活动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进一步感受位值制。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十位和个位,会看图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制的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数数。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同桌两人一起按顺序从11数到20,再从20数到11。

学生按要求数数。

2.摆数。

教师:请你用学具摆出11,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呢?预设1:学生摆出1捆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和1根小棒。

预设2:学生摆出1摞小正方体(把10小正方体放1摞)和1个小正方体。

预设3:学生摆出1摞圆柱(把10个圆柱放1摞)和1个圆柱。

3.设疑。

教师:我们能用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表示出11,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只有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还能表示11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能,有人认为不能,请几个代表到前面来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我觉得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只能表示2,不能表示11。

预设2:我觉得可以把其中1个小棒,小正方体、圆柱看成10,另一个看成1。

教师:是呀,长得都一样,怎么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底谁是10、谁是1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20各数。

【设计意图】复习数数,用小棒摆出11,再让学生思考“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还能表示11吗”来引出新课。

导学案教学反思范文

导学案教学反思范文

导学案(Teaching Plans)是一种教学工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计划,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重要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然而,导学案教学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环节的反思导入环节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次教学的主题和推导思路,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导入环节时间较长,内容复杂,缺乏重点突出,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重点难点内容,更是导致了后续学习的不顺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引言式导入”,即引用名人或著名论述,针对学习主题或问题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课堂上,我引用了爱因斯坦的“知识就像海洋,只有勇敢和开拓性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彼岸”这句话,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配合图片或视频,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主题。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反思课堂互动环节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度思考学习内容。

而在之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我对于课堂互动环节的组织及管理并不完善,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我制定了互动游戏的规则,规范了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的行为方式,使互动环节更加流畅和有效。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及学科知识设定了多元化的互动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互动等,多角度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优化了课堂互动环节。

三、课后评估环节的反思教学评估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反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教案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4 分与合【课题名称】第4课时分与合【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页—2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逐步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感受分与合的联系和有序性。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圆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圆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熊种的玉米成熟了,看!这些玉米多鲜嫩。

如果我们要把5个玉米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与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与合) 【设计意图】在数一数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而然导入新课。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受5的不同分法。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5个圆片代表5个玉米。

试着分一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看看把5个玉米分成2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操作,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

预设1:展示学生用圆片摆一摆的结果。

预设2:展示学生写一写的结果。

预设3:分的无序状态。

教师:请你观察这三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分的时候把5先分成1和4,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2和3这种分法,接着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3和2,4和1这种分法。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按顺序分,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巧妙引导,学习5的分解。

教师:你能根据第一幅图的意思,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你能根据另外几幅图的意思,说说5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自己试着像老师这样写一写。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减法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减法教案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2.3 认识减法【课题名称】第8课时认识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6页。

【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图片、叙述图意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看图说一说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棒、圆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小棒、圆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26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小男孩手里拿了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下3个气球。

(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描述。

)教师:还能用加法来计算吗?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不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不能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飞走”就是“去掉”的意思。

教师:对,4个气球中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不能用加法计算,那到底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

【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情境图,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去掉”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自主操作。

教师师:怎样知道还剩3个气球呢?怎样表示气球飞走的这一过程?可出示讨论要求,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用笔画一画预设2:借助圆片摆一摆。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解释“画掉”是什么意思,理解“画掉”就是飞走了1个气球,也可以说“去掉”了1个。

)教师用动画演示4个气球中去掉了1个,还剩3个。

预设3:还可以用算式表示。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案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第44页)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第44页的主题图。

投影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出示教材第44页例1。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和朗诵。

生2:我知道了让三名同学来抽卡片。

生3:我知道了问题是求三名同学分别可能抽到什么节目。

师: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那么小丽和小红分别可能抽到的是什么?生1:小丽可能抽到朗诵,也可能抽到唱歌。

生2:小丽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朗诵。

汇总:小丽和小红抽到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师:如果小丽抽到了朗诵,小红会抽到什么?学生:最后只有一张了,因此小红一定抽到了唱歌。

教师总结并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1.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4 整理和复习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4 整理和复习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4 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1-32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在整理加减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

在知识再现过程中,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整理加减法算式表。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5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卡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5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卡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三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数数”“比大小”“第几”“分与合”“加、减法”“0的认识”等。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一)1~5的认识1. 1~5的认识(1)知识点回顾:教师:关于1~5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1: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

预设2: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

预设3:书写1~5各数,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工整地书写。

(2)看图写数教师: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事物?可以用几表示?并写一写。

预设:2只熊猫,2个苹果,2个水杯都可以用“2”表示。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回答)预设:2只小鸡用“2”表示;5只蝴蝶用“5”表示;1个陀螺用“1”表示;4棵大树用“4”表示。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本上认真的书写1.2.3.4.5几个数。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用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用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3 用减法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8课时用减法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6页。

【教学目标】1. 知道图中加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内容,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后求还剩多少,是用减法计算。

2.通过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地口述图意及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问题,知道要求的是哪一部分,并正确地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青蛙。

看,几只青蛙蹲在荷叶上休息,两只顽皮的青蛙做起了游戏,它们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激起几朵浪花。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情境图。

教师:下面我们就去帮青蛙解决问题吧![板书课题]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完整表达图意。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图中荷叶上蹲着5只青蛙,跳走2只青蛙,一共有7只青蛙。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几只青蛙?教师:怎样列式解决呢:预设:5+2=7,一共有7只青蛙。

教师: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呢?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只”表示要求还剩几只。

教师:谁能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预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2.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现在明白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了,那么求还剩几只要怎样解答呢?学生独自尝试写出算式并汇报。

预设1:5+2=7,还剩5只。

预设2:7-5=2,还剩5只。

预设3:7-2=5,还剩5只。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2 在操场上玩一玩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2 在操场上玩一玩

数学游戏0.2 在操场上玩一玩【课题名称】第2课时在操场上玩一玩【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页--5页。

【教学目标】1.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

2.经历丰富的数学游戏,体验数学的乐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的乐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学生活动图:教师:有几名同学?他们在做什么?通常在哪里进行这些活动?预设1:一共有5名同学。

预设2:左边的2名同学在踢毽子,右边的3名同学在跳绳,预设3:这些活动一般在学校操场,或者是在空旷广场上。

教师:这节课我们也一起去操场上玩一玩!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游戏。

(1)游戏一:桃花朵朵开教师: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谁来说说游戏规则?预设:开几朵,就是几个人一组拉着手!教师:以大组为单位和新同学一起试一试“桃花朵朵开”游戏吧!【设计意图】训练想象力,增强对数和数量的认识。

教师主持,学生执行。

例如,老师说“开六朵”,一组小朋友用6只手拢成一个圆圈。

教师不断换数字,反复玩。

(2)游戏二:单、双脚交替跳教师:这是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谁来说说游戏规则?预设1:这是跳格子游戏。

参与游戏的同学分两组,先通过的一组胜利!预设2:双脚跳进○,单脚跳进△。

预设:3:也可以单脚跳○,双脚跳△。

玩之前先讲好规则。

教师:我们的规则是:双脚跳进○,单脚跳进△。

先在开始分组,分组时,两组人数要相同。

找几个同学一起跳一跳,你跳对了吗?【设计意图】运用肢体动作认识图形,分清单双数,完成游戏训练动作协调性,对图形和数量初步感知。

(3)网鱼教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预设1:他们在玩捉鱼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预设2:我知道,先由一人当网,捉一人时两个手拉手成“网”继续捉。

幼儿园学案反思总结报告

幼儿园学案反思总结报告

幼儿园学案反思总结报告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学案是一种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时常会发现学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升学案的质量和效果。

本报告将对幼儿园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案设计学案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端,合理的设计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1. 素材选择学案设计需要选择与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素材。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候我选择的素材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符。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会更加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素材,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2. 情境营造学案设计需要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参与的情境。

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有时候对情境的设置不够充分,导致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情境的选择和设计,以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3. 难度适应学案设计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合理设置任务的难度。

在过去的设计中,我有时候把任务的难度设置过高,导致幼儿的学习困难。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任务的难度适应性,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

学案实施学案的实施是将设计转化为教学行动的过程,成功的实施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在学案实施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几点经验:1. 清晰的教学目标在实施学案之前,我会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划,并在开始时向幼儿清晰地传达目标。

这有助于幼儿了解学习的目的,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实施学案时,我会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我会采用游戏、故事和实物操作等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概念。

3. 灵活的教学策略在实施学案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若幼儿出现学习困难或兴趣下降,我会尝试调整任务难度、增加互动或引入新的教学资源,以保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圆的面积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圆的面积 教案

圆的面积教材第65、第66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实物投影,各种图形的纸片。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小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即把所学的图形进行分割、拼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今天,我们还要用转化的思想研究圆的面积。

1.明确圆的面积的概念。

(1)老师出示一个圆,提问:谁能联系我们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叫作圆的面积。

(2)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3)展示由“曲”变“直”的渐变图。

引导学生观察圆周曲线的变化情况。

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周曲线就越直,当我们继续分下去……圆周曲线就变成一条近似的直线段了,用这样的小块拼摆的图形就更近似于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其中的每一份都近似于等腰三角形。

它们的底是多少?(C)高是多少?(r)16(1)指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并思考几个问题: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你摆的图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所摆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学生动手摆学具,然后发言。

拼成长方形:老师说明: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一个长方形。

出示教材第65页的图加以说明。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是πr,宽是r。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r=πr2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2 数量关系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2 数量关系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2 数量关系【课题名称】第2课时数量关系【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

【教学目标】1.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你会用加、减法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求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预设2: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是用加法,还剩下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量关系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图)二、知识梳理1.加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3: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预设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教师:你能用加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列式是:5+2=7(只)2.减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可以采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其中采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十得几。

教师:你能用减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一共有6只小鸭子,游走了4只,还剩几只?列式是:6-4=2(只)三、应用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应用提升第3题。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3 在教室里认一认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3 在教室里认一认

数学游戏0.3 在教室里认一认【课题名称】第3课时在教室里认一认【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页--7页。

【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室里认一认自己的班级、认一认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些什么、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体会几和第几,掌握并正确运用“前后左右”,认识教室里的位置和次序。

2.经历介绍活动,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并正确运用“前后左右”。

教学难点:经历介绍活动,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数学。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这是实验小学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他们邀请我去他们的班级里看看,我们一起去参观他们的班级吧!(板书课题:在教室里认一认)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教室里的前后左右教师:一年级有6个班,我们是一(3)班。

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有班牌,我们看班牌能找到自己的班级。

教学提示:分辨基数和序数,变化提问: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我们班是一几班?一(1)班的数字1表示什么?隔壁班是一几班?教师:仔细观察,教室里都有什么?预设:教室里有好多东西呀,墙上挂着一面国旗!教学提示:介绍教室里的物品,熟悉“某处有某物”的介绍方法,练习方位和数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室说一说:前面有空调,头顶上有灯,中间有桌椅,后面有清洁区、图书角等。

教师:我们怎样描述国旗的位置,让大家很清楚的找到呢?教师:(1)物体的正面是前面,和前面相对的面是后面。

(第5页课件展示)(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小手指一指教室的前面和后面。

(2)面对物体的前面,左手对的方向是物体的左边,右手对的方向是物体的右边。

(听口令做动作)用你的左手指一指教室的左面,用你的右手指一指教室的右面。

(3)头顶的方向是上面,脚踩的方向是下面。

(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小手指一指教室的上面和下面。

教师:现在和同桌说一说教室里面物品的位置。

预设1:教室的前面有国旗、黑板,后面有……预设2:教室的左边是窗户,右边是教室门。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 教案

分数连乘应用题教材第12、第13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第1~3题。

1.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

难点:会解答用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3×2= 34×3= 23×35=34×15= 36×34=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然后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1)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25。

(2)公牛头数的34和母牛的头数相等。

(3)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25。

(4)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25。

同桌讨论,集体订正。

1.出示例8。

板书:一个蔬菜大棚的面积是480m 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的14。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指导学生折纸或画图。

提问:怎样用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要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就要知道哪个量?(萝卜地的面积) 萝卜地的面积和哪个量有关系?(整个大棚的面积) 用下面的图来表示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板书:480×12×14=60(m 2)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

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能约分的,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

4.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第2题。

学生做完后,要说明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案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教材第105~109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信息。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图形与算式一一对应起来,找出图形和算式存在的相互关系。

1=( )21+3=( )21+3+5=( )2(2)老师:先填空。

1=(1)2 1+3=(2)2 1+3+5=(3)2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图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③: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图形中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④:算式左边加数(除第一幅图外)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算式左边的加数是1、3、5……n ,右边括号里的数字用a 表示,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其关系吗?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9的认识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9的认识教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1 6~9的认识单元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

同时,本单元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议如下:1. 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9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3.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解决问题中,有两个方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不能仅仅列式计算;二是用大括号表示总数,用问号表示所求问题,这是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后,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1课时 6~9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6~9的数序,并会认、读这几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6~9的概念,会认、会读6~9。

教学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计数器、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2.2 用加法解决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2.2 用加法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2 用加法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7课时用加法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1.知道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和列式,并正确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兔爸爸和兔妈妈带领小兔子们采蘑菇。

它们采了好多蘑菇。

看!它们多开心。

课件出示教材45页情境图: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兔爸爸、兔妈妈,还有4只兔宝宝。

预设2:学生能回答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几只兔子?预设2:一共有6只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几只兔子?预设3:一共有6只兔子,右边有2只,左边有几只兔子?教师:兔妈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帮兔妈妈解决问题吧!【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在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大括号。

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大括号)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大括号)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见过它了,那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板书:合起来)教师示范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带领学生一起做。

教师:在这里,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预设:学生会说是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

教师:对,我们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大括号表示的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导学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

作为教师,在使用导学教学模式时,我们需要制定学案,对课堂内容进行规划和指导。

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导学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对使用导学教学模式的经验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发现编写学案是导学教学中重要的一步。

学案的编写需要针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然而,在编写学案时,我注意到自己往往过于关注内容的完备性,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打算更加注重学案中的问题设置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索。

其次,我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学案的难度设置。

学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有时候会过于追求学案的难度,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课堂内容。

对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合理调整学案的难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我还发现导学教学中学案的设计应更加多样化。

学案的设计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之前我在设计学案时,常常使用相似的格式和活动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为单一。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我希望今后能够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

此外,我还需要更加注意学案的指导性。

学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不仅仅是提供问题和作业。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有时会过于依赖学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过分约束。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的改进计划是增加学生的思考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最后,我认识到反思对于教学的持续改进非常重要。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此,我计划将反思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并与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寻求更多的教学经验和建议。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4.6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题名称】第6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1页。

【教学目标】1.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式,经历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过程,能根据图意列出三道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在操作、探索、交流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三道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谁能读出计数器上的数?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2页课件展示)预设:学生说出15、13、18、20。

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及10以内的加减法,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下基础。

二、探索算理,掌握算法1.探究10加几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1例4情境图。

教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预设:根据以前的经验,学生会列出10+3=13(或3+10=13)、13-10=3、13-3=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师:10+3等于13,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可以从10往后数3个数,就是13。

预设2: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

预设3: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3=13。

预设4:个位上0+3=3,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13。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不是一类的教案反思

不是一类的教案反思

不是一类的教案反思【篇一:学案教学反思】学案教学反思(一)接触新课改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可是总感觉在教学上自己有些不伦不类。

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先进,行动上的滞后。

也就是说平时自己有很多新课改方面的想法,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真正的落实。

就拿学案教学来说,不但是我自己,就连组内的很多人都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的学案了,只不过都是课前学案,起到的是预习教材的作用。

现在,学校倡导大家搞学案教学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课上学案教学从来没有尝试过。

上查了很多的资料,大家怎么说的都有,花样百出。

一堂课就40分钟,可是却设计了那么多的环节。

我试验了一下,就上设计的那些环节我40分钟连一半也进行不完。

现在到底怎么办?我真的是毫无头绪了!真的很郁闷!我经常在组内开玩笑说他们思想落后,“都新课改了,还拿着老思想教学生”。

可是现在我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新课改理论,但不知道该如何实践那又有什么用呢?和大家又有什么区别呢?也许现在和我有一样困惑的老师有很多,也许我们大家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学了点皮毛之后就以为自己已经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了,马上行动把自己的课堂变成试验场,效果可想而知,以我们的学生的现状而言他们可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痛定思痛,想了又想,还是应该现实点,不要好高骛远,应该根据我们这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理念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新路。

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固然没错,但是照抄照搬肯定不行。

尽管探索新路的过程必然艰辛,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学案教学反思(二)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4 在教室里玩一玩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4 在教室里玩一玩

数学游戏0.4 在教室里玩一玩【课题名称】第4课时在教室里玩一玩【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页--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正确区分身体的左右,体会“几”与“第几”,理解一一对应思想,体验立体图形的组合之妙。

2.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难点:理解一一对应思想。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这些游戏我们一般会在哪里玩?预设:2个小朋友在踢毽子,3个小朋友在跳绳,小朋友一般在操场上玩这些游戏。

教师:在操场上还能玩哪些游戏呢?预设:跳格子、网鱼、投沙包……教师:在操场玩累了,回教室里玩一玩吧!教室里不能踢毽子和跳绳,但教室里的游戏更有趣,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在教室里玩一玩)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游戏一:听指挥做动作(1)我说你做游戏规则:一人说指令,一人做动作,摸找身体的部位,复习左右方位知识。

(2)正话反做游戏规则: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

教学提示:左右方位难度进阶,一人说举左手,另一人要由左想到右,再举起右手。

教师:和同桌一组,按照游戏规则玩一玩这2个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2.游戏二:萝卜蹲教师:听口令做动作,若干同学排成一排,以其中一人为中心发指令,如“我左边第三人蹲下,我右边3个人蹲下”等,其他人做动作。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几”和“第几”的认识,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教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和数字有关的游戏,先按要求数数,接着5继续数三个数。

预设:6、7、8。

3.游戏三:抢椅子教师:下面是玩抢椅子游戏,想一想为什么有人没坐到椅子?(课件展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预设1:玩抢椅子游戏,椅子要比人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教学反思
“双层次问题式导学法”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开始实施有一段时间了,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对学案导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学案导学的环节
学案导学的几个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型,英语学科学案在环节设计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从课型上英语学案主要分为新授与复习课两种类型。

其中新授课又可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类。

英语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导航、学习过程、知识归纳、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置这几个环节。

下面谈一谈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学案:学生学案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三个目的:(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2)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3)引入新课。

2.学习过程:是课堂核心环节,大约占到25分左右。

让学生依照学案设计,循序探究,以达领会掌握知识之目的。

3.巩固提高:正所谓“趁热打铁”,课文讲完后教师引领学生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4.“学案”的设计: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订。

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
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

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的设计。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二、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

由于本人对这一环节上疏忽,导致这半学期课前预习收效甚微,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这半学期,对“学案”的操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

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

可以说,学生的小组合作这一块是以后应该长期思考的一部分。

4.在教学过程中,“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

我们在集体备课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我操作中的失误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我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石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