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优质课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孙权劝学》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情感目标: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的态度。
2.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三、教学难点:努力学习的精神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赫赫战功,大家知道他是谁嘛?(多媒体显示课题)《孙权劝学》二、展示教学目标三、作家、作品、人物简介(多媒体显示)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2.和司马光有关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3人物简介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
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
公元229年,称帝与武昌,后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建立吴国。
鲁肃(172-217),字子敬,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他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四、正字正音卿()岂()邪()孰()遂()(多音)即更()(一)、读一读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在朗读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
2、在感知基础上,揣摩重点词义。
3、品味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显赫,深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是吕蒙有一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次劝他学点知识,可他总是找借口推辞,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其结果会怎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孙权劝学》。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作者、作品简介。
)
2、教师范读课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简介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一三62年的历史。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时期孙权的重要地位和其提倡教育的理念;2.通过学习孙权劝学的诗文,感受古代文化和思想内涵,提高语文水平;3.通过阅读和理解孙权的劝学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价值;难点:理解古代诗文的意蕴和传达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和其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和看法。
二、阅读课文(20分钟)1.学生个别阅读“劝学五首”,理解文中诗句和表达的思想。
2.学生合作阅读,交流和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劝学的深层含义。
3.学生模仿孙权的写作方式,自己写一篇劝学的短文。
三、展示交流(15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自己写的劝学短文,班级同学评价和分享感受。
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回顾孙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自主发挥,结合现代时代背景,思考和探讨劝学的现实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孙权的教育思想和劝学的重要性,掌握了古代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深层含义,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自主研究和讨论中增强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江东小霸王”,他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建树。
而在教育方面,孙权更是重视和提倡,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推广教育并提倡劝学,劝导人们勤学苦读,为国家建设和个人成长做出贡献。
孙权将自己的劝学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他所写的《劝学五首》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劝学五首》总共五首,都是孙权针对不同的读者面向全社会进行劝学的。
《孙权劝学》PPT优质课件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 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 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课堂练习
1 、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 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都可以用此语。
课堂练习
2、从“不学”到“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 编者编入《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古 人的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能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谈谈。
(3)肃遂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两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遂:于是。
课文讲解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 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研讨探究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研讨探究
4、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
“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
课《孙权劝学》教学教案
优质课《孙权劝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孙权劝学》;(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孙权劝学》;(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和人格魅力;(2)领会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性;(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孙权劝学》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陈寿所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诫子孙勤奋学习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掌握孙权劝学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3)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讲述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孙权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阐述孙权劝学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3.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2)选取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训练。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文言文翻译和拓展阅读。
4.3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孙权劝学》;5.2 参考资料:三国时期历史资料、孙权相关故事、文言文阅读材料;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一: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设计思路《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故事性很强,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到小故事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教学方针。
注重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形象的感知人物,从而理解课文主旨,由于这篇课文和《伤仲永》主题有相同之处,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和《伤仲永》对比阅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认为语音,分析认为性格。
2.培养学生朗读﹑翻译文言文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对话学习通过对话体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教与学方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2.圈点批注法:充分感知文本,提高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9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这9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较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朗读法,教授法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了让您对于孙权劝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5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孙权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教法设计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语设计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孙权劝学》教案六篇
《孙权劝学》教案六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揭题板块二:风采展示1)学法交流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法2)预习检测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展示预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文学常识、正确读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字词句、多义同词3)我有我风采要求:共享预习中的收获、探讨预习中的疑问板块三:感悟文本1)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朗读得失。
2)品读课文,探讨人物神态、心理,概括人物性格。
板块四:拓展延伸要求:从孙权的劝说艺术、吕蒙虚心学习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板块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关心下属吕蒙——就学——知错就改鲁肃——赞学——赏识进步《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有关品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劝告大臣们学习的故事。
通过孙权的劝学,体现了他重视人才,注重知识的思想。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孙权的才华和智慧,理解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并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智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字词的掌握。
2.难点:文言文的断句、翻译,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孙权及其时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孙权的劝学之情。
随后,进行课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5分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Sun Quan's teaching plan of high quality lessons编订:JinTai College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章2: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篇章1: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是人教社20xx年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
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2024年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024年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 课程类型:文言文阅读与分析3.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4.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全文。
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虚词的识别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学生能够分析并阐述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孙权劝学》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孙权劝学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识别和运用。
句式结构的理解和翻译。
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辅助工具,如PPT、翻译工具等。
准备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孙权劝学》全文,初步理解文意。
复习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提问学生关于孙权和三国时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与分析(1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孙权劝学》。
教师引导学生识别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难点词汇。
分析句式结构,翻译重要句子。
3.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的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4. 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孙权劝学的场景。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口语表达和表演技巧。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思想。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孙权劝学》全文,准备下一节课的默写检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对《孙权劝学》的背景、作者、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 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 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 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关于读书和学习的名言和故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凿壁借光(匡衡) 映雪囊萤(孙康、车胤)
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感叹语气,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
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再见,祝同学 们学习不断进 步!
作
业
1.假设你也有个朋友象吕蒙 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 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 写写看。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找一找
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成语学习与运用: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
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 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 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 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 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 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
来看待பைடு நூலகம்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 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 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古今异义 1、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 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
2、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今异义
一字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 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当: 但当涉猎 应当
当窗理云鬓 对,对着
可: 不可不学 可以,能够
皆有可观者 值得 以: 辞以军中多务 用 以钱币乞之 用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为 认为
把
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 么不同?
(1)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
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 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仲永 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2)写法上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劝学名言:
修身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 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
是一副著名的对联,作者不可考。 白璧这里比喻的是人的品德高尚,白璧无瑕 青云说得是功名利禄,青云直上的意思。 这句话就是说,在道德修身必须追求高尚, 在读书上,不应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的,而 是完善自己的人格、道德修养。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 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 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 籍,就好象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 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 永远不会背弃你。 ——赫尔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书使人 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介绍文中人物
吕蒙: 字子明, 三国时 吴国名 将。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 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 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 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 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 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 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 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谈论议事 才干、谋略
今义: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到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 老眼光去看他。
怎么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 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 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 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 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 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 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 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 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 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以致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 结为朋友的故事.
4字词语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 吕蒙长进 鲁吕结友
故 事 串 联
鲁 肃 赞 学
孙 权 劝 学
吕 蒙 就 学
自学活动
1、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句 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学习的必要性)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学习的目的、方法。降低要求) 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读一读写一写
qīng tú shú
卿
gēng
涂
yé
孰
遂
suì
更
邪
相信你们能成功!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主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当堂检测(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表现吕蒙自己治学的自信心的语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板书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
劝学
吕蒙
赞学
鲁肃
(就学)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山西夏县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园
墓园的碑楼
有巨碑记载司马光一生的事迹
出处:
《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编
编年体通史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 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按年记载了共1362年的历史 事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它体例谨严, 结构完整,取材广泛,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司 马光自称“颇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 校书》),他的文章正因不甚刻意致力而能得自然之致。 《资治通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 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争场面的 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重。其他文章如《谏院题名记》等 也写得精练明洁。另有《涑水纪闻》,写得简要、切实, 《续诗话》亦有见解。
君对臣的称呼,你
推托 用
解词、疏通文意
当道,当权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难道 研究儒家经典 了解 历史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学官。 粗略地阅读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从事
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介绍文中人物
鲁肃: 学识渊 博,孙 权的谋 士。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
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 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 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 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介绍文中人物
孙权: (182—252) 字仲谋,吴 郡富春人, 三国时吴国 的建立者。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 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 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 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 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 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学习的可能性,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评。)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教,读书的好处。)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有何特点?
• 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 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这些话从侧面 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说明了吕蒙的 学有所成。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北
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 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编年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 事。
化的,人也是不断变 化的,不能拿老眼光 看待人,要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