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热点的关注方法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_生态篇(二)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及精选范文_生态篇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伴随左右的是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洁净、活力的象征。
水集合在一起就成了江河、湖泊、溪流、沼泽、池塘等等,这些水的存在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湿地。
【概念内涵引出话题】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蕴藏着地球上40%的已知物种。
它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而且还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承前启后原因分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湿地,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湿地带给人类的美感。
湿地之美,美在作为景观存在的水和水生植物组成的风景;美在湿地中生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成千上万的物种,它们以各自的形态支撑着人类视线中的自然和谐;美在湿地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传承,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传递着人类的思想。
【具体表现意义概括】同时,湿地不仅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而且能够有效地储存水资源,解决城市饮用水供水紧张的难题。
湿地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当有降水或者融雪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进行吸收,防止被烈日迅速蒸发,也防止发生洪涝灾害。
因此湿地不仅有存水、净化水的功能,还有防洪防涝的功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财富。
【指出问题进行剖析】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我们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改变以往对湿地掠夺性的建设和开发方式,维护湿地正常的自然功能。
要更好地保护湿地还应该建立相关的立法、建立更加科学的区域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成立湿地城市区域合作组织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力图让城市全面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发展、湿地保护和民生改善三者同步。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国考申论如何备考
国考申论如何备考华图教育高军自2000年以来,作为一年一次的国家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它总是有太多的理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人们称之为“国考”。
“国考”不仅关乎国家能否选拔以及选拔到什么样的人才,更关系到千万考生的命运。
为了让广大考生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有必要了解《申论》科目复习的方法。
一、夯实基础,提炼方法提到复习方法,很多人都会纠结一个问题,即是否需要上辅导班。
笔者也曾被亲朋好友问询多次。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辅导班的作用何在?当我们搞清这个问题,或许“是否上辅导班”便不会成为“问题”。
有人认为辅导班的作用是押题,有人认为是学习答题模板。
其实,《申论》早已过了靠押题或者考前背几篇范文就能应付的阶段了。
换言之,命题人和研究考试的人一直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所以,我们必须回归事物的本质,即着手提高应试者的实际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历年真题的讲解,帮助考生达到《申论》考试大纲对于考生的能力要求,即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省部级)、贯彻执行能力(地市级)、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真正达到国家对于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因此,好的辅导班一定是着力提高考生的实际能力,而非简单的、不负责任的押题。
换言之,是教给考生正确的申论思维以及解题方法。
当然,笔者相信考生自己买几本好的参考书,花上两三个月时间研究,也能获得申论思维和解题方法。
两者区别就在于时间成本,辅导班通过3—5天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使考生迅速获得申论思维和方法,考生再用这些思维和方法大量的训练真题,则进步速度明显。
但是,不管你是喜欢自己总结,还是听别人讲,都离不开真题。
在中国任何一种成制度性的考试,最好的复习材料便是真题。
通过真题的分析,你会迅速把握这种考试的特点,包括选材范围、题型特征、考试难度等等。
至于如何利用好真题,在本文的最后还会重点阐述。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如果你是个有耐心、善于主动学习和总结的人,那么不妨自己总结方法;但是,如果你可支配的时间并不多,自我总结能力不强的话,可以选择听别人讲。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 考试热点 公考时评:如何“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如何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有的认为“生态城市”就是种树、铺草、造水、建景观大道;有的认为应借鉴国外先进案例,只有花大价钱才能建“生态城市”;有的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标准。
依照这些观点,生态城市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就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处处水景”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
然而,城市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复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城市”。
也就是说,“生态城市”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整体最优的城市;应当在空间上实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时间上实现过去、现在、未来的效益统一。
任何一个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时空背景都是不同的。
为了适应这种差异化的背景环境,进而实现本体与背景环境的和谐,必须采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发展策略。
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千城一面”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只有“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态城市,才能让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生态城市的前提。
人有亲近自然山水的本能,城市建设与山水环境和谐共生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特征。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这种发展思路的生动体现。
我们应当认识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迥异,所谓“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就是指让城市融入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
“顺其自然”,不是由人先臆造出一种主观的“自然”,然后把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改造成人为的、主观的“自然”。
例如,在江南水乡地区,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利用当地的河湖水网资源,发挥景观、生态、交通、供水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但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一些城市政府,不顾当地严重缺水、年蒸发量大的客观情况,开挖河流,远距离调水,营造“沙漠水城”。
这种做法就是用臆造的“自然”代替当地特有的真实的自然,是与生态理念背道而驰的,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为官不为,你怎么看?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为官不为,你怎么看?【热点描述】随着反“四风”力度不断增大,党风政风清风阵阵,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但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却开始自嘲“为官不易”,不仅要完成繁重的任务,还要接受群众监督。
受这种情绪影响,“为官不为”的现象开始蔓延,认为“不为”就不会出事,对此你怎么看?【标准表述】为官本当有为,而且要大有作为。
“为官不为”者属于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工作消极懈怠,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庸官懒政。
庸官当治,懒政当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对人民不负责任。
[中公分析]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并提出这种现象的性质:属于庸官懒政。
为官作为是天职,而且要先作为,后做官。
当官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承载着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希望,理应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负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心竭力为党和人民工作。
倘若对职责无所用心,虚食重禄,尸位素餐,该管的不管,该抓的不抓,就是严重的失职。
古代官员尚且懂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党的干部更当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为人民的利益主动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踏实作为。
“为官不为”是立场不稳、能力不足、不敢担当的表现,还是一种隐性的腐败。
民间舆论给为官不为的人如此画像:“要发文件,等待实践;要去实践,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混日子,必然会错失大好发展机遇,必然会损害党和人民利益,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其恶劣影响与贪污腐败异曲同工,党和政府不允许,群众更不答应。
[中公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为官应该有所作为,属于分析问题部分。
语言上引入民间舆论顺口溜,更加生动形象。
随着“四风”力度的不断增大,现在当官确实“不易”,不仅面临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而且承担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不仅要接受问责,而且面临权力运行的风险和糖衣炮弹的诱惑。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 葵花宝典 答题技巧+得分要旨+万能八条+常错问题集锦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葵花宝典答题技巧+得分要旨+万能八条+常错问题集锦申论备考:提升阅读能力的秘诀第一通过专业的阅读记忆软件提高自己的阅读记忆能力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得高分就得加快做题速度,要想快速做题就得具备速读记忆能力。
快速阅读的好处是读得快才能读得多、读得快才能理解得好,快速阅读能促进快速记忆和快速理解,因为考生要想读得快就得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会提高效率,就容易抓住中心吸取精华,就容易记住所读的内容,那样做起题来就可以节省时间,就能做更多的题拿到更多的分数。
看了以上的分析,大家不难发现,每一部分的题都与阅读速度和理解息息相关,也许有好多人看到了公务员考试范围那么广、题量如此之大而时间又是非常之短,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就想自己放弃,其实也不用怕,只要大家赶快训练阅读的速度,并提高记忆的能力那你在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多做题,那理所当然就能拿到更多的分。
阅读记忆能力不行,将会是你考试的一个致命点。
有这方面困难的考生可以去专门练习一下,这里给大家做个超链接,按住Ctrl键,鼠标点击这行文字就可以进入下载练习了。
第二要关心时政。
必须拿出几天的时间,认真回顾一下近一年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本身就有较强的政治性,可能是单一的突发事件,也可能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的重大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
这些事件实际上是对社会某种问题存在的一种折射,包括政治类、经济类、法律类、文化类、卫生类、科技类等。
了解了一年来的国家大事,还要多看带有分析及观点的综合性报道,一般以四五千字的文章为宜,太少只能看到现象,没有深度,不能全面的折射出问题的全面性。
与此同时,关注时政一定要学会思考,把社会热点问题直接去对应十八大报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大部委的文件等国家纲领性指导文件,寻求问题发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检验训练成果。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不断的观察积累,并加以科学的训练,对于答好申论是非常有用的。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一个月备考攻略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一个月备考攻略众所周知,申论备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过程,经过全面复习和强化训练,有些考生面对申论考试已经做到胸有成竹;也有不少考生会出到复习盲然,复习效率下降,出现焦虑和倦怠等考前综合症;更有一些考生以裸考应对,临阵磨枪、期待奇迹的出现。
为此,中公教育专家特意为各类考生量身打造了备考秘籍,以助各位考生纵横考场,所向披靡!对我们广大考生而言,如何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这一个月的备考,是关乎申论考试成败的关键。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为何这一个月是关键。
总体来说,虽然很多考生都提前准备了申论,都进入到了申论的备考,然而那时公务员考试的公告并没有发布,我们所有的复习都是基于前一年的基础上的,那么新的一年考试是否会延续上一年的点,是否会有些变化等似乎都是未知的。
而考试公告及大纲往往是考试前一个月公布的,一旦公布了公告和大纲后,我们既会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否有可以报考的职位,职位的具体要求,同时也知道了新一年考试的具体特点,从而需要根据新一年考试的要求及职位的要求,合理的去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正如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试,考试内容及要求似乎都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考试时间上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的150分钟变成了180分钟,似乎只是简单的时间的延长,但这30分钟的延长实际上是有很多可能性要发生的。
同时,我们模拟的时间也要由过去的150分钟变成180分钟,这就是考前一个月需要调整的。
那么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时间到底为多长时间,这个还需要根据2015年的公告去准备。
但在这之前的复习,我们既要有150分钟的模拟训练,也要有180分钟的模拟训练,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2015年的考试。
与此同时,由于公考没有发布,所以似乎我们所有的复习都是觉得时间够用的,但一旦发布了公告以后,我们会觉得时间的紧迫,这种紧迫感迫使我们进入到一个紧张的备考复习阶段,能否在这个阶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方法及实战就是关键了,为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考生,无论是否有基础,都要牢牢抓住这一个月的备考,重复准备,为自己的申论亮剑!大战之前,心态很重要。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辅导 热点 (普及版)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辅导精心选择十类申论材料提供完善的对策分析让考生提前养成申论思维,体会到思路决定出路的申论特色以专业的申论语体,培养“行话”最后赠送一篇“申论范文”一篇申论写作思路3.申论写作大作文的思路最经典的思路总分总:标题,概括文字思想,第一段引入论点2、段3,段4,段这三段主要写分论点(每一个论点不是凭空的,是为了论证第一段论点,为了支撑题目),5段,总结深化文章一定要对仗,表意一定要画龙点睛:下面以热点案例,希望大家举一反三风化于心成于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培育“好家风”开始‘家风是什么’?这是2014年一个热闹的话题。
电视上记者采访的一个个镜头,一个个活灵活现、形式各异的大众人物,纷纷吐槽自己各自的独特家风。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
这个活动,更是一定程度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家风的实践养成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一、广接地气、打牢群众基础。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成为一种习惯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这就是家风。
它的影响和作用,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家更好,这就是必由之路。
二、润泽心灵、感召潜移默化。
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文化熏陶。
内心认同的过程,自觉践行;是具有具有文化约束力的精神尺度。
上一代、老一辈,就应当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
三、言传身教、践行胜过万语。
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所谓“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祸害社会,成为家庭、地方、社会的破坏因素。
高瞻远瞩 踏上2015国考申论征程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高瞻远瞩踏上2015国考申论征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话虽通俗,但意思没错。
很多人认为时间还很多,但有过公务员考试备考经验的考生会知道,国家公务员考试准备起来永远都不嫌早。
就申论一门来说,由于材料的组成绝大部分都是发生在身边的热点以及政府政策,从几年前发生并影响至今的事情,到近一两个月发生的热议话题都有可能成为材料的选取对象,而这些很难说让一个人在一两个月时间内完全吸收。
所以就热点一条,就需要有心的考生早作准备。
哪怕是每天看看网页新闻,或者睡觉前拿出十分钟看花边新闻和打游戏的时间,来关注社会热点,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会比考前一个月突击来的实际,考前一个月连知识方法都来不及学完整,还要逼着自己看无数个热点,肯定是不能有效率的。
这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比如语言风格、字迹这些不是一天就能调整好的,都是应尽早开始的工程。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别人还沉浸在游戏的海洋时候,你已经踏上了征程,哪怕走的不快也不用焦急,不要忘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然而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发展,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有了新的变化。
在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中公教育也提醒各位考生把握最新趋势。
国家公务员考试也被称为各省份考试的领跑者,对于考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希望能够以考试的形式真正考察出大家的能力。
对于申论来讲,作文体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对立意的把握还是对于结构的处理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想要把作文写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立意把握的精准程度。
考官心目中有一个最佳立意,如果考生能够把握好,那么在立意层面就达到了一类文的水平,而跑题作文当然就落入了四类文。
而做到立意的精准把握,除了把握题目的要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挖掘材料主题,寻找到材料背后命题人的意图。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除了意图之外最重要的就莫过于结构的形成。
传统的五段三分式帮助无数前辈们成功走入公务员领域,但是今天它的优势已然消减。
越来越多的人应用,就会变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模式,而模式就是考官最不喜欢的形式。
申论技巧与热点解读
申论技巧与热点解读申论技巧:1. 阅读理解:在申论中,理解题目和材料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阅读题目时,要仔细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任务和要点。
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抓住主题和关键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和结构。
同时,要有批判性思维,辨析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 思路明确:撰写申论时,要有明确的论点和思路。
首先,在还没有写文章之前,要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提出清晰的论证和例证,能够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论点。
最后,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在文章中有层次地展开思路,并进行适当的衔接。
3. 争论论证:申论常常是一个针对某个观点或问题进行争论和辩论的过程。
在争论中,要有充分的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
首先,要对不同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比较。
其次,要指出对方观点的不足和弊端,并用事实和逻辑进行论证。
最后,要强调自己观点的优势和合理性,并给出有力的论证和例证。
热点解读:1. 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常常涉及社会民生,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
在解读社会问题时,要深入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同时,要关注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一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解读科技创新问题时,要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思考如何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在解读环境问题时,要关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同时,要思考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及精选范文_文化篇(二)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及精选范文_文化篇(2)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热烈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热。
据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还有近百个项目已宣布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问题是,不少地方好像到现在也没明白,“世遗”主要是一项保护性、公益性的事业,而不是产业性、行业性旅游资源。
于是,有些“世遗”所在地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盲目开发利用,热衷于破坏式“打造”,直到把文化遗产搞得面目全非。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已经成为我们传承文化瑰宝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化遗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魂魄之所在。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但是,个别地方为配合旅游开发将文化遗产进行低层次改造,一味拆旧村建新村而不对文化遗产加以认真保护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保护项目的繁荣,实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根本性伤害。
为了保护好文化遗产,要杜绝破坏式“打造”,首先应该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很多文化遗产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用于这项艰巨的保护工程。
其次杜绝破坏式“打造”,还需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不能建什么”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建筑规划中不能只考虑“建什么”,还应考虑到哪些东西不能建。
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只能“合理利用”。
即“利用”必须以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损坏为前提,“利用”要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并不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
但是政府在执法方面却“一团和气”,往往使相关法规形同虚设。
杜绝破坏式“打造”,不让文化遗产被糟蹋,最需要严格执法,对于那种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申论大作文2015国考
申论大作文2015国考尊敬的阅卷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谈论的是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题目。
去年的国考申论大作文题目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服务”。
这一题目展现了当前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认为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公共服务是必然的趋势。
首先,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可以更加高效地传达给广大民众。
其次,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
比如,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申报、办理业务,可以节省民众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给予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服务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个人信息的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也随之增加。
其次,互联网在某些服务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比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覆盖依然不完善,导致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此外,一些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对于互联网使用的能力也不足,如何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互联网的应用能够真正造福于民众。
首先,要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完善信息保护制度,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好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覆盖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
此外,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能够顺利使用互联网,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
总结起来,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服务是大势所趋。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更多的人受益。
同时,我们也要解决互联网时代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确保互联网应用的安全和公平性。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背景:垄断,在法律上是指特定的主体在特定市场上的特定经济活动中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或行为。
也就是说,在特定市场内的市场主体追求最大的垄断利益,或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或利用特许经营权,或者与其他经营者合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排斥其他经营者进入同业市场,从而损伤消费者权益,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
垄断分三种:一是自然垄断,即对关系公众利益有限资源的独占和国有独资经营导致的垄断。
二是市场垄断或经济垄断。
在竞争性领域中,少数市场主体通过合谋行为或市场兼并控制行为形成的垄断。
三是行政性垄断,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直接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形成的垄断。
改革垄断行业的重点是改革行政垄断。
行政性垄断可分为区域性行政垄断和行业性行政垄断两种形式。
现在的垄断主要是行业性的行政垄断,它们借助于对本行业的管理特权和实际控制力量,掌握市场资源与销售份额。
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第一,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当垄断者真正垄断这些行业以后,控制产量,抬高价格,谋取高额利润,限制可能的竞争进入市场等行为方式的出现是必然的。
第二,与竞争性经营相比,垄断行业缺乏技术进步、改善经营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阻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垄断者将通过限制新的竞争者进入来控制整个行业的生产和经营,取得最大的利润。
第三,垄断增加了开放市场与引入竞争的成本和难度。
第四,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行政性垄断引发的行业收入的巨大差异与各部门行业之间收入的不平等,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社会性问题。
从行业平均收入的统计公布看,人均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大多是垄断性行业。
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反过来又成为抑制资源流动与竞争,强化垄断的动力,造成新的收入机会的不平等。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面临的问题:一、垄断行业改革的范围和层次还比较窄。
一是目前的改革尚仅仅集中于带有网络性质的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民航、油气、城市供水(热、气等)、铁路、邮政等行业。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 大作文 专家指点迷津
如果最后一题要求“解决问题”,那是必须写对策的。
几条对策就是分论点。
如果是要求对某事实发表看法,那么评论也行,策论也可以。
我现在不建议参考固定范文模式。
我受万能八条影响甚深,思想一旦有个框框就会难于挣脱。
申论的关键是吃透材料,回答切合题目要求。
关于大作文,2006年公共突发事件,主要考对策;2007年土地问题,也是对策;08年人与自然,宏观了一点,主要是大方向上怎么把握,但也要结合材料解决问题;09年考查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材料涵盖面更广,试题设计更随心所欲,申论考试在继承基础上更有突破,更加难以用一种固定模板生搬硬套。
申论文章其实还是考对策的文章多一点。
因为解决问题能力是申论考查的核心。
除了解决方案外,申论大纲还要求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准确流畅表达。
也就是说并不只限于对策性文章。
只要符合要求,论点突出,论证严密,语言通晓就是好文章。
我的建议是:各种好文章都要看,都要参考,然后根据个人喜好和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自己比较喜欢优美的名句和哲理性句子,所以,我个人喜欢《理论热点面对面》,这里主要是理论比较权威官方,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都很到位,而且理论平易不学究,文风清新不生硬,观点中和不偏激。
每一篇《理论热点面对面》按照策论、评论、引申等不同要求经过缩写或者改写都可以是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Q友问道:1、考场申论应该侧重哪方面?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2、对策部分可操作性是指?从近几年国考申论来看,2007土地问题要求“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显是对策性文章。
需要指出材料反映的与土地有关的问题:1征地;2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都可以写,然后要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我现在对申论的理解这样的文章是相对好写一点的。
2008年地市级考“从怒江说开去”,怒江应该怎么做,材料隐含的观点应该是开发与保护并重。
说开去就是涉及其他地方的水电开发、工程建设乃至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何统筹人与自然解决实际问题(泥沙、移民、生态)可以写几个分论点也就是提几条对策;2008年副省级“人与自然”跟地市级略有不同,地市级是从材料引发论述由小见大;副省级却要求从政治理论和哲学高度先确定观点,多了一个务虚的环节——人与自然应该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是这样的关系?目前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或思想有什么危害?(对错误倾向进行批驳、题目的第二个不同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联系一下材料,也可以联系现实)在怎么办这个环节可以简单提一下对策。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驾驭申论热点两大原则【陕西华图】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驾驭申论热点两大原则【陕西华图】在备考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尤其是申论考试前一定要积累丰富的热点和话术。
但是如何去驾驭这些庞杂的热点知识呢?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战略层面的备考技巧——“藐视”对于社会热点,在战略上应该进行“藐视”。
申论既不是社会热点知识的背诵考试,也不是对社会热点进行议论、评判的个性考试。
申论考察考生在面对一棘手的社会问题时,如何来深刻领会给定资料背后的内涵,从而顺利解决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的能力。
换句话说,申论考察的是考生在阅读完给定资料后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察的重点在于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吸收理解转化,而不在于社会热点本身。
比如城管问题这样一个社会热点,2007年北京社会在职国家公务员考试、2009年安徽国家公务员考试、2010年新疆国家公务员考试也都考查到城管问题。
但各地对于这样一个热点的考察角度和题型是不同的,这些都只有在阅读完给定材料后才能分析出来。
如果考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多,对最后的实际得分没有太大影响。
因为绝大部分的答案都可以从申论给定材料中找到。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考生没有专门准备社会热点依然能得高分,而有的考生刚好押到了某个社会热点但是得分却依然不高的原因。
这是否意味着在申论备考过程中就可以一点也不用看社会热点了?当然不是,社会热点的准备在战术层面还是有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平时对国家大政方针关注本来就不多,申论学习找不到感觉的考生来讲是非常有帮助,下文将着重从战术层面来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备考技巧。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战术层面的备考技巧——重视陕西公务员 | 事业单位招聘 | 大学生村官 | 卫生医疗 | 党政公选 | 军转干 | 政法干警考试首先,要学会体验“敏感”。
这里的“敏感”不是敏感话题的意思,而是指考生在对待社会热点时要敏感地察觉到,某个事件能否联系到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否联系到其他相关事件从而组合成为一个可以考察的社会话题?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大连石油泄漏事件,考生就可以联想到这是一起不重视安全生产,没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事件,背后还能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的因素。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及精选范文_社会篇(二)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及精选范文_社会篇(2)创新需要宽容失败钱学森在论述科学发展规律时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
”钱老的话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创新需要有包容的制度、文化和环境作保障。
创新,需要宽容失败。
通俗地讲,创新就是要跟过去不一样,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
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突破、对惯例的改变、对条条框框的打破,否则就不是创新。
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要冒风险的,而有风险,就可能面临失败,甚至是很多的失败。
事实上,古今中外已有无数事例证明,科学发现、发明、发展的规律,是失败多于成功;失败,是创新道路上不可少的台阶。
卓越的科学家,无一不是经历无数的失败,才摘取成功的花环。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失败了几千次后才成功;诺贝尔研制炸药,不但屡遭失败,为此还失去了亲人。
所以说,创新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充满艰难和风险,创新需要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宽容失败。
宽容失败,能给人安慰,并给人以信心;宽容失败,才能鼓励探索,激励成功,才会形成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宽容失败,是对创新最重要的激励和支持。
为失败者壮胆,宽容是良药。
它如雪中送炭,使人冷中觉暖,如黑暗里的明灯,给人以信心,从而气更昂、胆更壮,让人能正视失败,战胜失败。
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在许多事情上讳言失败,不愿宽容失败,要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么“不成功就成仁”。
苛求成功,等于给创新者戴上了紧箍,绑上了大沙袋,束缚了手脚,使他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从而错失了良机,丧失了机遇。
宽容失败,才能激励人脚踏实地,跌倒了再爬起,朝着目标再努力、再拼搏。
倘若一遇到失败,就气急败坏、横加指责甚至打击,只会令人心灰意冷,让人因循守旧,裹足不前,甚至于不择手段投机取巧。
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在全社会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风气,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摈弃浮躁、踏实创新的氛围。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分类备考策略
国考的申论考试一直以来都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战场,当每年一次的战役打响,几家欢喜几家忧。
而无论是忧是喜,每到新的一轮考试来临,考生都必须以全新的复习热情来应对。
而了解考试趋势,针对不同分类的考试有针对性的复习,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国考试卷划分申论试卷分为副省级和市地级两类开始于2007年,最先是采用同一套卷子不同问题进行测查;自2010年开始区分成两份卷子,分别针对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进行设问。
两套试卷都能够考察考生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在能力要求上有所不同。
而根据中公教育对大纲的详细解读,可预知2015年国考分级分类测查将会更加明确、更加显著。
(二)副省级考试特点及备考策略1、副省级考试特点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以下简称副省)考试主要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以下简称市地)相比,副省无论材料还是题目都侧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内容考察更加宏观,能够更深层次地考察考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副省级考试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规划、统筹、决策、指挥、咨询,从大纲中可以看出四种能力的考察充分符合副省以上的要求。
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两个考试都考察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因两个考试中材料内容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与市地的材料相比,副省材料多以案例型材料为主,而且每一个案例无论是字数还是叙事的完整性都更加有深度,需要考生在认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启示性的内容。
因此考生需要有很好的思维能力。
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两套卷子都以规范性为主,但就13、14两年的考察来看,语言方面因话题的改变,而转变为以规范为基础,可以适当抒发自己的感受,表现考生本人对话题的看法。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市地所没有的。
之前讲到副省的考题注重考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恰恰就是思维能力的集大成,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后得出的有效结论,可以说副省对于考生的考察是一脉相承的,较市地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更加宏观,更注重思维的全面和分析的透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 笔试全方位备考专题【热点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笔试全方位备考专题【热点篇】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科目之一,而作文写作又是申论科目必不可少的一道题目,并占有很大的分值,但是很多考生对于这道作文题却不知道怎样去写,写些什么。
而我们所提供的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就是为了能够帮助考生完成文章写作,顺利通过公务员选拔考试的一大利器。
下面中公教育[微博]专家就什么是热点以及怎样去分析申论热点等来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热点的内涵热点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以及在当下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关系国计民生和影响力比较大的时事话题与社会事件,其范围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生态五大领域。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则是为考生在申论语言、申论表达、申论观点上提供规范。
这也就是热点的作用,为考生完成文章写作题目的作答提供借鉴。
大家知道,申论的文章写作的顺序是根据给定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一篇完整的申论文章,那么我们的热点也是紧贴这个逻辑与要求来进行制作。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的结构分为背景链接和标准表述两部分,背景链接即是社会上的某种事件、现象、或国家新出台的新政等。
标准表述即是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或说明,包括内涵、原因、存在问题、意义和措施等,措施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在申论热点中能学习到什么由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的内涵可以看出,申论的语言、表达的方式、以及切入的方向都是要学习的内容。
1.申论语言:通过多看、多读我们的申论热点,可以提升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得体,简洁明了,避免过于罗嗦,而且能够与作答要求相结合,根据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来作答,热点中的给定材料即是背景链接部分。
2.表达方式:这里的表达方式要以一名公务人员的身份,用偏于官方的说辞来对问题论述,避免过于口语化。
热点还可以提升考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标准表述中的很多分析部分都适用于概括分析题型的作答,无论是在结构上,条理上都能够给考生提供借鉴。
例如: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既有技术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30天冲刺备考计划(针对有基础考生)
众所周知,申论备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过程,经过全面复习和强化训练,有些考生面对申论考试已经成竹在胸,也有不少考生出现复习茫然、效率下降、焦虑和倦怠等“考前综合症”,更有一些考生“裸考”应对、临阵磨枪,期待奇迹的出现。
为此,中公教育专家特意为各类考生量身打造了备考秘籍,以助各位考生纵横考场,所向披靡!对广大考生而言,如何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备考,是关乎申论考试成败的关键。
虽然很多考生都提前进行了申论备考,然而彼时公务员考试公告并未发布,复习也都是基于前一年的基础上进行的。
那么,新的一年考试是否会延续上一年的特点?正如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考试内容及要求似乎都和以往没有区别,但在考试时间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150分钟变成了180分钟,看似简单的时间延长实际蕴含很多可能性。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已经发布,考生也正式进入紧张的30天冲刺备考阶段,能否在这个阶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方法及复习方案就是关键了,无论是否有基础,中公教育专家都建议各位考生,牢牢抓住这一个月的备考良机,高效复习,为自己的申论亮剑!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有基础的考生给出30天备考冲刺计划,供考生参考:一、心态篇——避免完美主义大战之前,心态很重要。
越是到了冲刺阶段,越是容易出现心慌意乱、焦虑、绝望、自责、自卑等心理问题,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复习挺好,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水平太“烂”,每天心不在焉,始终无法全身心投入复习。
心理学中的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指出,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
因此,适当的焦虑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临场发挥,但也应防止由适度紧张演变到过度紧张。
对于有基础的考生,一定要避免完美主义心态。
有些考生经过全面复习和强化训练,到了复习的尾声会有种完美主义心态,在复习中贪大求全,甚至期望申论考满分,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有基础的考生一定要理性应对、抓住重点,提高复习效果,定会天道酬勤。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收入差距问题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收入差距问题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收入差距问题”背景: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我们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一些弊端,对分配制度和原则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这一原则对于打破平均主义的平等观,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切。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有人把收入差距的扩大归咎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出要对分配原则进行调整。
由此引起了社会上包括理论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讨论。
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如果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收入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历史原因导致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税制的“二元”结构,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呈东、中、西递减现象,这固然有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历史因素,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有着直接关系。
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材料来源于政府重大的公共政策和比较普遍重大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往往就是社会热点,如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中的M县虐猫事件、H区屠狗等案例型材料都是社会热点事件。
所以考生在进行申论备考时,要关注社会热点。
一、什么是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因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部分成员的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并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或为解决问题而推出的公共政策。
二、如何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首先要知道来龙去脉,这是最基础的一步,也是相对简单的一步;第二要分析这个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就是说对热点的关注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进行。
提出问题要注意透过社会热点事件反映的现象来揭示实质中公教育。
分析问题主要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分析方法包括主体分析(个人、媒体、社会、国家)和层面分析(观念、制度、执行、利益)。
解决问题就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多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
很多考生在进行申论备考时只是一味做题,而不关注社会热点,即使关注也仅是停留在知道这个事件是怎么回事的浅显层面。
对于申论考试来说,这样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要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并按照本文所说的三个层面来深入地分析。
更多资讯请咨询中公教育江西分校:/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