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青山不老》PPT课件(2篇)

合集下载

青山不老课件(公开课)ppt

青山不老课件(公开课)ppt

治理 归宿 肆虐 盘踞 劲挺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三番五次 波光粼粼
•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 盘踞: 非法占据。 • 风雨同舟: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 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 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 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 那一天,老人正在山上种树,忽然狂风大 作,……
• 那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 那一天,骄阳似火,土地又干又硬,…… •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这真是一个————————的老人!
生活条件之艰苦:
点击阅读全文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 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 睡觉。【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 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 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 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 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你是怎 样理解老人对自己命运的选择的?】
赞青山老人
青史已记绿化功, 山岳永铭造林情。 不信时光催华发, 老当益壮存精神
(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 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
哟嘿哟……”
作业
写下自己此时感受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地对马爷 爷说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地告诉全 世界__________

青山不老.ppt

青山不老.ppt
•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 福,他还是没有离开,仍然选择了( )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 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 守住了这片土。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 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 ,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 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 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 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 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 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 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 ,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 ;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
沙尘满天的城市
自由朗读阅读要求,说说学习 这篇课文要解决哪些问题?
土炕 粼粼 肆虐 盘踞 擎
风雨同舟 归宿 淤泥 荡漾 恭敬
领悟
• 根据意思填词语: • 1.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 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 ) • 2.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 • 3.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舟:船。( ) • 4.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 • 5.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 的终结地。( ) • 6.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山洼、山腰里的杨 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旺盛。( )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15年树,绿化了8条 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老人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 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 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 到:青山不会老。
• ⑴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 ⑵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 ⑶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16《青山不老》课件-PPT课件

16《青山不老》课件-PPT课件

2.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 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 治理 • 归宿 • 荡漾 • 领悟 • 风雨同舟
zhì sù yànɡ wù zhōu
• • • • • •
任意残杀或迫害。 肆虐: 非法占据。 盘踞: 人或事物的最终பைடு நூலகம்着落。 归宿: 劲jì ng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沉积的泥沙。 淤泥: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荡漾: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联系课文,想一想: •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不老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 年树,绿化了 , 造了____,3700亩林网,这是____。 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 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 领悟到:____。
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15年树,绿化了 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老人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的 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 悟到:青山不会老。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位老 人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 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最新版教材《青山不老》优秀课件

最新版教材《青山不老》优秀课件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课文研读
他不走,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深读感知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歇:歇息 歇脚 停歇 歇业 歇斯底里
垂头丧气 挖他苦 疑已惑经胸有将成竹自得意己洋洋的夸耀生讥讽命轻转蔑 目换瞪口为呆 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
8.《太阳》第2、4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 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 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的 “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课文研读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 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
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 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 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
深读感知
青山是不会老的! 其一
明知答案而问,答案在问话之后,用疑问的语气引人思索,强化语气。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 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走街串巷:大街小巷到处走动。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相应的句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 例如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 安即位,史称南宋。 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
青山不老
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 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 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 青山不老的奇迹。

青山不老课件

青山不老课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 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 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 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 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 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青山”表面上指老人 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 征着老人的高贵品质、执 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 机;“不老”则是说老人 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 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 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青山不老”是这篇课文的 “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 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 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 感。“青山不老”还包含了作者 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 祝福。因此,课文以“青山不老” 为题目。
青山不老
-
认读词语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老人十五年、五千多个 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而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 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奇迹”,一个“了不起的 奇迹”!
理解“青山不老”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 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晋西北
十五年啊,山坡披上了绿衣,而老人的青丝却变成了白 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 不走,因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
他不走,因为: 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 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小学语文课件《青山不老

小学语文课件《青山不老

学习建议
阅读技巧
建议学生在阅读时注重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生动的描写和形 象的比喻,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练习
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 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 境的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
文章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 修辞手法,如“狂风、干 旱、霜雪、冰雹”,使语 言生动有力。
简洁明了
文章语言简练,没有过多 的华丽辞藻,易于小学生 理解。
情感饱满
通过对老人种树过程的描 述,表达了对老人的敬意 和赞美,情感饱满。
主题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敬老爱老的情感
文章通过老人种树的故事,传达了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呼吁人们保 护环境。
句子理解
课文中“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 就是生命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段落大意
概括课文各段落的大意,理解文章结构和层次。
文章主旨总结
主题概括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面对荒山野岭,不畏艰辛,坚持不 懈地种树,最终使青山变得绿意盎然的故事。
中心思想
通过老人的故事,文章传达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保护环境的紧 迫性和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件《青 山不老》
contents
目录
• 课文导入 • 课文分析 • 课文讲解 • 课堂互动 • 课文总结
01
CATALOGUE
课文导入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本文讲述的是我国晋西北地区在 恶劣自然环境下,一位81岁的老 人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 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课文讲解
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感动 中国人物之一的马永顺,他说: “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 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课文讲解
学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 懂得珍惜。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课文讲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课文讲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六 《年 青级 山上 不册 老》语完文整课课件-件20P.P青T2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课文讲解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 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六 《年 青级 山上 不册 老》语完文整课课件-件20P.P青T2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六 《年 青级 山上 不册 老》语完文整课课件-件20P.P青T2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六 《年 青级 山上 不册 老》语完文整课课件-件20P.P青T2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1]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课文讲解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青山不老》完整课件PPT2
课文讲解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2

《青山不老》课件PPT完美版2
老人创造绿洲。
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老人走进小院。
20 青山不老
3.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人的宝库。
小兴安岭是宝库。
4.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
老人走出来。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 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 造的绿洲,又看到老人 的铜像,站在铜像前, 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 敬的老人说什么?
20 青山不老
结构梳理
青 恶劣环境
山 不
光荣事迹
老 青山不老
青山绿水 造福后代 山川共存
20 青山不老
有什么特点?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20 青山不老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0 青山不老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 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 精神,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
20 青山不老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 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日月( )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的盯住了它的凶猛。 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滔滔( )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日月( )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什么?

【精品】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青山不老_3》PPT课件共24页

【精品】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青山不老_3》PPT课件共24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山不老_3》PPT课件
• 治理 • 归宿 • 荡漾 • 领悟 • 风雨同舟
zhì sù yàng wù zhōu
• 肆虐: • 盘踞: • 归宿: • 劲挺: • 淤泥: • 荡漾: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 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 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 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 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 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 着青山永垂不朽。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 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 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 是不会老的!
人类滥伐森林,破坏草原,使土地表面失去植物的掩盖, 也是沙漠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的“探索沙尘暴” 科考结果表明:
沙尘暴与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合理开发有直接关系。 通过考察沙尘暴发源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探究了沙尘暴的
形成原因和危害,为探寻更科学、更合理的沙尘暴防治措施 奠定了基础。
干旱和风是形成沙漠的两个主要原因。沙漠地区气候干燥, 雨量稀少,地面上缺少植物的掩盖;白天光照强烈,气温很高, 而夜间气温急骤下降,往往降到零度以下。岩石长期遭受昼夜 不息的热胀冷缩,于是像蜕壳一样不断地剥落,而风化的石块 又进一步被粉碎成沙粒。当岩石被风化成沙粒后,狂风把沙粒 吹跑堆积成一个个沙丘,铺盖在整个地面上。世界上几乎所有 的大沙漠都是这样形成的。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青山不老ppt

青山不老ppt
16* 青 山 不 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 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 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 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 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 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 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 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 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 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 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 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 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 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 “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 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 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 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 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 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 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 绿洲。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 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 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 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 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方法:抓关键词、 联系实际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 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 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沙尘暴
要点点拨
•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 2、老人年老、瘦小。 • 3、生活条件艰苦。 •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体
巩固练习
1、认识字词。
盘腿 pán tuǐ
盘踞
土炕 tǔkànɡ 肆虐 sìnüè
淤泥
风雨同舟
fēnɡyǔ-tónɡzhōu
pánjù yūní
2、理解字词。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 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 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老人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的奉献精神,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精神。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对马爷爷说: __________
谢谢指导 再见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 的艰辛和决心。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 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 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 不是如此。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 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 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 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 老的。
课堂小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 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 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 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青山不 老”的含义?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这样的 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 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 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 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 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 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 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 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 才守住了这片土。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 放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 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 视机。”
方法:抓关键词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方法:通过想象画面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 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 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 波光。
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
沙尘满天的城市
读读记记
淤泥 归宿 荡漾 土炕 盘踞 肆虐 劲挺 领悟 归宿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yū sù yàng
kàng jù
nuè
• 淤泥 • 归宿 • 荡漾 • 土炕 • 盘踞 • 肆虐
•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 了怎样的奇迹?用“——”划出。 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 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奇迹是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老 人在种树造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 些困难?)
要点点拨
•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 2、老人年老、瘦小。 • 3、生活条件艰苦。 •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
内容解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 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 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 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 的巨大贡献。
背景资料 • 晋西北地区具体是指山西省的河曲、保
德、偏关和兴县,地处山西高原的西北边 缘。晋西北地区与毛乌素沙地正面相迎, 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 恶劣,整体生态环境处于极度脆弱状态, 是北方地区沙尘暴侵袭京津的中、西两条 主线的必经之地。由于该地区长期以来乱 采滥挖、滥垦滥牧现象普遍,致使国土资 源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恶劣的自然 、气候条件影响,不植树造林,使晋西北 土地沙化、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成了北 方著名的风沙源头。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 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
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 积的泥土。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 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