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二、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3、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4、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的知识
学生七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贞观之治
-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型
新பைடு நூலகம்课
主备人
序号
2
审核人
审核时间
使用教师
班级
组长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重点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隋亡唐兴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难点是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导学内容
导学设计
◆知识预习
1、年隋朝灭亡,建立唐朝,定都
后传位于,他就是,年号。
2、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七年下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七年下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导学案主备: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课型自学验收一、课堂导入: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重点:“贞观之治”。

难点: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上备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四、学习程序:1、独学: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

2、对学: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

3、组学: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90%。

4、展示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知识超市]:文献资料: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3、“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不夺农时”4、“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5、“(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29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审批:班级:组别:姓名:教师评价:五、【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唐朝的建立(读7-8页正文和小字,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1.隋朝的灭亡:(1)原因:(2)灭亡:年,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设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2、掌握唐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走向,认识唐前期连续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原因。

3、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学习,认识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时期,这一时期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盛世经济的繁荣”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导入新课】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把中国人称做“唐人”,把中国人聚居的地区称为“唐人街”,这是为什么呢?【自主学习】一.唐朝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二.“贞观之治”(1)原因①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三、贞观遗风1.称帝: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改国号为__ __。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2.举措: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 __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评价: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1.皇帝:。

2.举措: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合作交流】请回答以下各位皇帝对科举制的贡献阶段皇帝对科举制的贡献创立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举制【达标训练】选择题1.它就像一记劈裂天空的绚丽闪电,一举刺破隋帝国的茫茫黑夜;又像是一道穿越浓云的熠熠曙光,瞬间照亮了大唐王朝的清晨,“晋阳起兵”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

七年级下历史第2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2课导学案
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6.阅读下列材料: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 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 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 三、女皇武则 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天 请回答:(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D、开元 一、唐朝建立
2’ 2’ 5
【目标 1】 了解隋朝灭
亡 和 唐 朝 的 【泛读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找出唐朝建 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的姓名及称谓。 建立 【视频法】播放短片《玄武门之变》 。简介李世民 如何登上皇位。
自主学习法
8’
【目标 2】 【演示法】 根据李世民年 (PPT 展示) 号引出 “贞 视频直观感受 。老师简述贞观之治。设问: “贞观之治是 列举“贞观之 观之治” 如何形成的” 。 治”
长春市二实验中学 初中部 历史学科
第 2 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课程目标】
(设计人:法爱民 2013/2) 【学科养成】 学生讲述课本中唐太宗、武则天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客 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识能力框架 列举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知道
评价
客观评价唐太宗
武则天政绩
【教学过程】
时间 过程目标 养成目标:客 观评价历史 人物 教师活动及方法 学生活动及方法 形成性评价 1、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盛世 【导入】 复习式导入法,通过回忆上节课隋朝的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 。 繁盛, 延伸到隋炀帝的暴政, 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 3.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 年 B.581 年 C.605 年 D.618 年 4.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 200 多次的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二、贞观之治 板书

历史初一下岳麓版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历史初一下岳麓版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历史初一下岳麓版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教学时间〔日期、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1.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教师可打出以下投影: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3.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最后可以请学生谈谈对唐太宗政策的评价和感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做总结。

4.有关唐太宗任贤、纳谏的内容,教师既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5.关于贞观年间的经济情况,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投影如下资料:6.“贞观之治”一目讲完后,教师提问:“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除了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原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阶段学习唐朝的历史作铺垫。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的问题。

7.讲述“女皇武那么天”一目,教师可首先提问:“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学生答后再问:“你所熟悉的武那么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假设有时间可以请学生讲一两个和武那么天有关系的小故事。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武那么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那么天经历。

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2.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3.体验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难点:如何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二.课前导学(课前完成并记忆)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人民;政府要发展生产;皇帝要,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统治时期,重视,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唐太宗注意和虚心纳谏,任命和做宰相,还重用敢直言的,称他为自己的“镜子”。

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5.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

三.合作探究1.唐太宗从政治、经济两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2.“贞观之治”是怎么形成的?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如何去评价他?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谁的统治?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你对她如何评价?四.达标训练1、唐太宗常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人物成为他“镜子”的是()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2、某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的下半阙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词句,你知道这里的“唐宗”指的是谁吗?()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下列关于他统治的说法,错误的是()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B完善科举制度,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D开通了大运河4、这位唐朝皇帝的统治被郭沫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七下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七下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使用时间: 七年级 历史导学案 日期: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第2课 “贞观之治” 课 型 新 课综合探究 :1、 教材8页动脑筋,2、阅读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2)他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简要评价武则天。

课堂小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课知识树,相信你能行!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作品《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指(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2、下列不属于唐太宗采取的措施的是 ( ) A 三十税一 B 任用贤才 C 戒奢从简 D 轻徭薄赋3、唐朝出现了许多治世名臣,其中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是 ( ) ①李斯 ②房玄龄 ③杜如晦 ④ 魏征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2、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3、 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的名称叫什么?四、学后反思: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的开明思想及政策, 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三、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自学课本7—10页,标画、记忆知识要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一) 唐朝的建立 1、 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 李世民年号:(二) 贞观之治 1、唐太宗开明治国思想形成原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 )压榨人民 2、开明的治国思想:政府要轻徭薄赋( )统治才能巩固。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4)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4)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应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应对,怎样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答。

过程与方法1、搜集古今中外应对轶事。

2、通过口语实践活动理解应对的技巧,学会情境应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活动感悟应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视应对技巧的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口语实践活动理解应对的技巧,学会情境应对。

教学难点:通过本次活动感悟应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视应对技巧的学习。

教法学法:知识传授法,活动实践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天,德国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散步。

不料,在一条小道上遇到了一个对他怀有敌意、贬低他作品的文艺批评家。

真是冤家路窄,这条狭窄的过道,只能通过一个人。

两人面对面僵持了几秒钟,那个批评家傲慢地开口了:“我从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平静地看了看那个人,回应道:“我却正好相反。

”说完,微笑着退到一边。

这就是巧妙应对的例子,相信每个人读后,都会为歌德的机智会心一笑。

那么什么是应对呢?二、什么是应对应对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做出回应,或对别人替吃的问题给予回答。

广义的应对应该包括聊天、问答、讨论等中的回应,这里则主要指面对别人的调侃、质疑、诘问、挑衅时随机应变的话语能力。

三、怎样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答首先,应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善意的玩笑、提问,还是恶意的讽刺、刁难。

对方的态度不同,应对的方式也应不同。

如果是善意的玩笑,就报以善意的幽默、自嘲。

如果相反,则选择恰当的方式,积极应对,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比如:一个同学这样对你说:“哎,你最近心情是不是不太好呀,说话好像带着刺一样。

”这时,你就应该注意了,这是同学对你的善意的提醒,希望你能改变一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就是巧妙应答的典型例子。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特别是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就要注意运用一些应对技巧。

比如:一个外国友人曾问周恩来总理:“你们中国一共有多少钱?”周总理想了想,说:“我们中国一共有18元8角8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岳麓版

《贞观之治》说课稿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4、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

而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5、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正确评价【依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荣,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唐朝的建立(1)隋的灭亡(2)唐朝的建立二、贞观之治1、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然后出示探究问题:(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2)你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吗?(3)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导学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导学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稿【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重点难点】: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是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唐王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

(三)、贞观新政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 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 ,规定 的方式代替服役,使 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制。

三省中, 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 执行。

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 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 ,经济 ,国力 ,被誉为 。

二、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拓宽延伸,深入提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四、达标检测,复习巩固(一)、慧眼识真: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 、光武中兴B 、文景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2、说:“君,舟也;人,水也。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岳麓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2. 贞观之治3. 武则天的统治4. 开元盛世第二单元民族关系与边疆贸易1. 突厥的兴起与衰落2. 回纥的兴起与衰落3. 吐蕃的兴起与衰落4. 唐朝与边疆贸易第三单元唐朝的中兴与衰落1. 唐朝的中兴2. 安史之乱3. 唐朝的衰落4. 唐朝的灭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关系与边疆贸易、唐朝的中兴与衰落。

2.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历史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第1周:第1单元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2周:第2单元民族关系与边疆贸易第3周:第3单元唐朝的中兴与衰落第4周:第4单元辽、西夏与金第5周:第5单元元明清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解答学生疑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4课时)名师教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4课时)名师教案 岳麓版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内容【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片段,结合这个片段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学生活动师:在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位。

的君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其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时期的历史。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著称。

开元盛世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达到鼎盛时期的局面,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与外界交流频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初中七年级的同学,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时期的历史兴趣浓厚,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个时期的历史。

同时,七年级的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两个时期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实际情况。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进行对比,总结其异同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历史级下册》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便于生动展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场景。

3.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时期的历史。

2021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2021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2021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者、玄武门之变2.将分析贞观治理形成的原因;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能评价唐太宗和唐玄宗吗3、深刻体会关注民生、重用人才、完善制度,国家得以长治久安;能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贞观统治”与“开元盛世”。

学习困难:对唐太宗、唐玄宗的评价。

唐朝兴盛的原因。

知识要点答:唐朝的建立和“贞观统治”1、____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他就是_____。

2.在626年,他登上王位,将次年的年份号改为,他就是。

3、唐太宗吸取__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______,他被成为唐太宗的一面____。

任命善于谋略的_______,敢于决断的______,人称_______。

4、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1)在政治上:① 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制定;②增加_____,鼓励士人报考,______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③严格考查______。

(2)在经济上,减少,鼓励。

(3)打败_________________。

b.女皇武则天1、 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国名为_______;她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办了_____;继续推进贞观到贵州的政策和措施,注重生产的发展,为以后的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她的规则叫______;。

c.开元盛世1、她是武则天的孙子。

任命总理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经济发展和改革;注意_______________。

在他统治之前期,年号为_____,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

习题巩固1.唐太宗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有:(1)重视发展生产,减少农民赋税和劳动;(2)放弃奢侈和简化;(3)合并州县;(4)任命人才,虚心接受建议,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a、合并州县b、唐太宗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人民的负担。

七下历史导学案初稿

七下历史导学案初稿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1本节内容:第 2课“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编 辑: 方 君 【学习目标】1、 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 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 “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知识梳理】一、唐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唐高祖传位于 。

李世民就是 ,年号“ ”。

2、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 力量的伟大,吸取 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 ;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 重视 ,减轻农民的赋役。

② 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③ 合并 ,整顿吏治,革除民少吏多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④ 任用 、虚心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 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4、效果: 统治时期,政治 ,经济 ,国力 。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三、女皇 ——“政启 ,治宏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 、选拔 的政策,社会经济 ,国力 。

人称她的统治“ ,”。

【学习自测】1、长安(今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下列朝代定都于长安的有 ①秦朝 ②西汉 ③隋朝 ④唐朝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2、“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 3、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B 唐的统一与安定为“ 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 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是出现这一局面的基础4、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去世后,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贞观之治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学习什么】课时:1课时最新--2--29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2、评价唐太宗3、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故事,培养自己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自主学习】一、玄武门之变__________年,__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不久,__________发动__________政变,做了皇帝,他就是我们古代杰出的政治家__________,其年号为_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原因唐太宗的治国措施(1)______________: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大力提倡节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用、为相,人称“”,重用敢于直言的和能征善战的、等(3)___________________:沿用朝的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

(4)完善制,大兴学校。

(常设科目是科和科)2、效果(什么是贞观之治):在位期间,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面,史称“”。

【合作探究】【达标检测】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涂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2、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是()A.朝廷上下,谄媚成风 B.猜疑妒忌,独断专行C.任人唯亲,独断专行 D.朝廷之下,敢言直谏4、唐朝用来治理国家的机构是()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中央集权制 D.丞相制6、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课后反思】。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界首中学导学案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界首中学导学案

界首中学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2课贞观之治课标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1、“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难点: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一、自主学习1、玄武门之变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玄武门之变:发动者:年号:2、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原因:表现:作用:3、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原因:表现:作用:4、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2、作用:5、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常设科目:考试内容:6、“贞观之治”的含义:二、合作探究1、“贞观之治”的内容2、“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三、知识小结:“贞观之治”的含义、出现原因、内容四、巩固练习1、()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名字叫(),他在位期间年号为(),他是发动()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5、唐初沿用()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指()、()和();六部是指()()()()()()。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和()。

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 岳麓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 岳麓版 教案
科举常设科目: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和。
5.唐太宗在为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让小组讨论
补充:如何评价“唐太宗”?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中的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集体智慧
个人设计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自主学习,明晰要点:
玄武门之变1.唐朝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的名字叫,他在位期间的年号为“”,他发动,做了皇帝。
播放《隋唐英雄传》中的情节,激趣导入。
可让学生谈谈你心目中的“玄武门之变”
让学生自学讨论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古代历史的重点,所以本课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为了上好本课,我在课下备课时候做了充分准备,从网上搜集了相当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图片等资料。我对上好这节课信心十足。希望学生能从这些资料中找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课堂上学生的状态看上去也不错,被很多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史料所吸引,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所以上完这节课我的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一定会很成功。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却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有很多很重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住。我很纳闷,于是问学生缘故。学生大都反应:资料、史料太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还没把资料看完,我就已经讲课,因此学生反应不过来,教学效果就不是那么好。这节课之后我查看了课标要求,才知道七年级的历史课不必讲述太多的课外知识,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史实就可以了。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为了将课上的生动一些,补充一些必要的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并不是补充的资料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握一个度,教学内容要适当,要看实际情况去定夺,当然也不要太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贞观之治
1.背诵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概述“贞观之治”的内容,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简述“玄武门之变”,认识“玄武门之变”和唐太宗取得的政绩之间的联系。

4.重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内容。

1.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2.轻徭薄赋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2)措施:①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②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想一想: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的体现是什么?
针对隋朝徭役赋税沉重导致灭亡的问题,唐太宗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1)理论依据: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实践:唐太宗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列一列:唐太宗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①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②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4.加强中央权力
(1)完善三省六部制
创立发展目的作用
隋朝贞观年间,增加宰相人

加强中央权力
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
益,减少政策失误
(2)精简机构:①目的: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②措施: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

说一说:三省分别是哪些?各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行政实施;门下省,负责审核。

5.完善科举制度
*议一议: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

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提示:从该事件的性质和影响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方面,“玄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

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

他后来的政绩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探究问题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唐太宗治国思想、治国方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认识君与民的关系。

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③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在唐太宗的努力下,出现了唐朝的第一段盛世“贞观之治”。

【探究问题三】“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说明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贤明君主,但他也曾为了当皇帝而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退位。

我们还应不应该把唐太宗当做一位明君?(提示:评价历史人物应紧扣人物活动对历史的影响)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其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

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遭受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他不能去“仁慈”。

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博览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他功不可没,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