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5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

第二节 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袁世凯对各种报刊的控制和收买
袁世凯颁发了有利于新闻传播的法令,客观上促进了新闻业的 发展。 但袁世凯对报刊、舆论是要进行控制,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点: 第一, 创办御用报纸。 第二, 收买报纸或报人。 第三, 迫害和摧残反对派的报刊。 第四,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为封建军阀独裁统治服务的新闻 法律制度。
第四节 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
一、新闻业务的变迁
为加强新闻报道,通讯社开始发展起来: 1912年长沙成立了湖南通讯社、湖南新闻社。 1912年11月1日广州再次出现公民通讯社。 上海第一家通讯社于1912年8月31日诞生,李卓民主办。
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是新闻编译社,由邵飘萍创办,北洋 政府时期中国最早一家比较有影响的通讯社,1916年8月 成立;和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创办于上海。胡政之参与 筹办并担任主编。
第二节 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
三、袁世凯时期有关新闻传播事业的立法活动
1914年4月2日,袁世凯政府制定与颁布了《报纸条例》。 12月5日,袁世凯政府又颁布了《出版法》。
1915年7月10日,袁世凯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修 正报纸条例》。
1915年,袁世凯政府还颁布了《新闻电报章程》、《电 信条例》、《著作权法》等法律。
当时的新闻界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1.涌现了一大批以敛财为目的的报纸。 2.出现了一些“马路小报”和“鬼报”。
第四节 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
一、新闻业务的变迁
这一时期的主流报刊,在新闻业务活动上还是有进步有变化的:
第一,新闻通讯开始崭露头角,受到更多的重视。 第二,副刊有了大的发展。 第三,图片报道的改进与发展。
二、新闻业的短暂繁荣与政党报纸的泛滥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

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

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

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5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

5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1年12月25日各省代表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南京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一、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予以保护.二、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

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在中国的形成。

“暂行报律”事件1912 年3 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

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

“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1912年3 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

新闻业的短暂繁荣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

全国的报纸有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五章第一节黄色新闻浪潮的兴衰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五章第一节黄色新闻浪潮的兴衰

外国新闻传播史
27
3、日本的黄色报刊
(1)早期的黄色报刊 黑岩泪香的《万朝报》:眼中无王侯,手中有斧钺 简单、痛快、明了揭丑报道:名人蓄妾连载50期; 秋山定辅的《二六新报》:妓女自由罢工、揭露烟 草大王
外国新闻传播史
28
(2)现代的黄色报纸 非主流地位的黄色报纸 《邮便报知新闻》,早期大报的沦落
3、高质量的社论版,鼓吹社 但是近年来,还没有人像
会改革;
普利策那样广泛使用。他
4、大量使用插画,连环画; 5、大篇幅、低报价;
的成功引起了模仿。人们 认为这在新闻事业是一种 灾难的趋向,使普利策的
6、重视报纸的推销。
建设性工作显得白费了。”
—引自《美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13
普利策的遗产
普利策奖金的设置
外国新闻传播史
德《 夫纽 人约 被每 电日 刑新 处闻 死》 的关 报于 道斯

22
三、其他国家的黄色新闻
1、英国的黄色新闻 2、俄国的黄色新闻 3、日本的黄色新闻 4、中国的黄色新闻 5、如何评价黄色新闻
外国新闻传播史
23
1、英国的黄色新闻
北岩勋爵的《每日镜报》 (DAILY Mirror)
创刊于1903年。典型的黄色 报纸。
1924年,麦克法登创办。 赫斯特集团的血统,
极端耸人听闻和夸张
创办于1924年。
煽动性大标题
第一人称写作的消息
外国新闻传播史
21
关于斯奈德夫人被处死的报道
每日写真报的新闻预报 “不要错过看明天的《每日
写真报》。惊心动魄,刺 穿人心!揭开露丝·斯奈德 夫人在人世最后的想法, 使人看后脉搏加快。请想 一想,就在她被带到烙干 烧焦的电刑刑具之前,一 个女人最后的想法,她在 最后时刻说的话。明天 《每日写真报》的独家新 闻”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填空题(第1章)1.中国古代经典称:“上古结绳面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布、废麻为原料,于公元105年制成了质量完好的纸张。

3.孔子编辑而成的,虽然记载历史,但从内容上看,不少篇章酷似现代新闻标题或导语。

4.古代希腊著名的史诗,和《奥德赛》,是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5.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口头传播之外,又发明了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

6.是记录和传达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思想的新工具。

7.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由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

8.纸张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9.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不久,就创办了。

10.公元前6年,恺撒的外甥又创办了《每日纪事》。

11.大约在《每日纪事》、《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的。

12.到了唐代,邸演变为,邸报亦由此演变为进奏院状。

13.唐代玄奘的真实地报道了其足迹所至的100多个国家的新闻,增长了人民的见识。

14.在15、16世纪之交,德国富格尔家族雇人将所得到的消息抄写,编辑成对外出售。

填空题(第2章)15.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16.约在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7.近代报刊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

18.法国的邮政制度形成于统治时期的1464年。

19.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于公元11世纪的。

20.1482年发行于德国奥格斯堡的,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印刷品。

21.欧洲人最早看到的印刷物是入侵欧洲时带出的纸币和纸牌。

22.根据近代报业的标准,只有在公元初期出现的定期新闻刊物,才能称得上是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23.1615年,爱格诺尔弗·莫尔创办的,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24.1621年8月,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1、三社四边协议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

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

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

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口头新闻时代学术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的新闻传播的历史,称之为口头新闻时代。

二、语言的形成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

二、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另一种是私人新闻信。

三、中国古代的手书新闻传播甲骨文——金文——岩刻——汉代邸报——布告、露布——进奏院报(定本)——宋代邸报、小报——塘报、旗报、牌报——京报小报:不定期发行的非官方报纸。

1566年,威尼斯政府在与土尔其的战争中经常发布一种叫做《消息公告》的手抄新闻。

起初是在公共场所当众朗读,并向听众收取一个威尼斯铜币,后来,gazeta 一词成了欧洲近代报纸的通称。

第三节主题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主要有: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烽火报警、击鼓传讯等。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A、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B、近代报刊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于新闻信息的需要。

C、邮政事业的产生是近代报业诞生的第三个重要条件。

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成为报纸具备的条件有如下几点:A、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B、必须是用机械手段生产的(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新闻书”);C、凡是愿意付费者,不论属于什么阶级或是有什么特殊兴趣,一概可以买到;D、必须刊登公众感兴趣的事情(有别于某些宗教性的或商业性的出版物);E、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F、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相对及时的;G、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三、定期刊物的出现1615年,爱格诺尔佛·莫尔创办了著名的《法兰克福新闻》,该报每周一期,每期刊有数条新闻,被人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莫尔本人亦被人们尊称为“德国报业之父”。

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一、填空1.《向导》的首任主编是蔡和森。

2.《中国青年》的首任主编是恽代英。

3.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叫红色中华通讯社。

4.巴黎和会中唯一的中国记者是胡政之。

5.“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周刊。

6.外国人在我国本土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7.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是口头传播。

8.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是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

9. 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于1835 年创建于法国。

10.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9月3日创办的《太阳报》。

1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2.《国闻报》是严复创办的报纸。

1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先驱》。

14.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5.《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是陈独秀。

16.邓小平主编过的军队报纸是《红星》。

1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的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新华日报》。

18.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费加罗报》。

19.第一张便士报是《纽约太阳报》。

20.雇佣马克思为驻伦敦通讯员的美国报纸是《论坛报》。

二、判断1.我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出现于宋朝。

(√)2.我国汉代就有了邸报。

(X )3.姚公鹤的《上海新闻史》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史专著。

( X )4.《大清报律》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5.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张日报是《新华日报》。

(X )1906. 清代的新闻法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成熟、最完善的。

(√)7. 明代的邸报从不允许出现批评皇帝的内容,也绝不可能出现。

(√)?8.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是《上海新报》。

(√)9.在刚创办的时候,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是同一家机构。

(√)10. 16世纪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X )三、名词解释1.唐进奏院状报唐代中期,在封建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

外国新闻史第五部分

外国新闻史第五部分

(一)第一地区(西欧)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地区(西欧) 起步早、发展迅速、 起步早、发展迅速、对世界影响巨大 德语区诸国及荷兰: 德语区诸国及荷兰: 英国: 英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德国: 比利时、卢森堡: 比利时、卢森堡: 奥地利、瑞士: 奥地利、瑞士:
(二)第二地区(北欧)的新闻传播业和 第二地区(北欧) 平渐进、内向发展、 平渐进、内向发展、水平很高但对世界影 响不大。 响不大。 政治稳定、高福利、高教育水准,是世 政治稳定、高福利、高教育水准, 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地区。 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地区。 (三)第三地区(地中海沿岸)新闻传播 第三地区(地中海沿岸) 活动萌芽较早,但长期发展较慢, 活动萌芽较早,但长期发展较慢,直至上 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才迅速发展。 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才迅速发展。 意大利: 意大利: 希腊 西班牙、 西班牙、葡萄牙
一、欧洲四个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 (1)西欧、部分中欧工业发达国家:英、 )西欧、部分中欧工业发达国家: 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卢森堡、 法、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卢森堡、德 国、奥地利、瑞士等 奥地利、 (2)北欧诸国:瑞典、丹麦、挪威、芬 )北欧诸国:瑞典、丹麦、挪威、 兰、冰岛等 (3)地中海沿岸的工业化国家:意大利、 )地中海沿岸的工业化国家:意大利、 西班牙、葡萄牙、 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 (4)原属苏联的各共和国、以及中东欧、 )原属苏联的各共和国、以及中东欧、 南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乌克兰、 南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乌克兰、 波兰、捷克、匈牙利、 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
第五部分 国家与地区新 闻传播史概略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欧洲新闻传播史 美洲新闻传播史 亚洲新闻传播史 大洋洲新闻传播史 非洲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张昆

中外新闻传播史---张昆
14世纪欧洲48上图为西汉造麻纸49中国古代的造纸作坊文字出现标志着手书传播时代的开始50两河流域泥板书出土现场51古代埃及纸草手书作品古代罗马的手抄新闻恺撒屋大维与官方手抄新闻书古罗马民间手抄新闻信52537世纪写在羊皮纸上的古兰经54甲骨文金文中的新闻报道汉唐时期的邸报其他手书新闻报道形式55一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二辅助手段在现时代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击鼓传讯史记周本纪云
• 物质条件的制约 • 精神条件的制约 • 制度条件的制约
7
物质条件的制约
物质条件的制约
GDP
信息基础设施
传播技术
8
GDP对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国家
GDP
日报
收音机
电视机
国民生产总 值低的国家
国民生产总 值居中的国

国民生产总 值高的国家
400美元 以下
400-2500 美元
2500美元 以上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
年份
1968
1977
发达国家(不含社 16.6
3.5
会主义国家和联邦
德国)
不发达国家
1.6
1.8
抽样代表总数的8%
54.4 3.9
6.7
2.0
资料来源:国际电讯联盟,1977年
精神条件制约:
教育普及水平; 文化传统,社会习俗; 主流意识形态。
13
14
锣鼓的辅助传播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人民的防空哨,借助 于铜锣,传递敌机来袭的消息。八路军的冲锋号。
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虽然看似一系列偶然事件 的无序的堆积,实则有其内在逻辑与规律可循。从 新闻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互动的宏观视野来看,一 部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继续 不断的螺旋式进化发展过程。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五章第二节资产阶级报刊的垄断化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五章第二节资产阶级报刊的垄断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18
(3)科蒂报团
该报团主人为弗朗索瓦·斯波蒂诺 旗下包括《费加罗报》、《人民之友报》等 1933年,经济危机,科蒂报团出售《费加罗报》
等。 1944年,斯波蒂诺去世,该报团瓦解。
外国新闻传播史
19
三、报业垄断的结果及其评价
1、报业垄断的结果 2、对报业垄断的评价
外国新闻传播史
报团主人谢尔 旗下有《柏林地方新闻报》等多家报刊 一战时期,谢尔报团发生经营困难,被休根堡购
买,变成休根堡报团,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休根堡报团在希特勒时期成为了纳粹党的宣传工
具。
外国新闻传播史
16
4、法国的垄断报团
(1)普鲁沃斯特(Prouvost)报团
报团主人普鲁沃斯特 旗下包括《巴黎晚报》、《家园》、《巴黎午
外国新闻传播史
9
当 代 美 国 著 名 报 报
团 人
外国新闻传播史
10
2、英国的垄断报团
(1)北岩勋爵报业帝国 (Alexander`s Empire Journalism)
由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创办,1905年受封为北 岩勋爵。
截止到1908年,哈姆华士建立起了英国有史以来 最大的报业集团。
旗下包括《每日邮报》、《星期快报》、《每日 镜报》、《观察家报》、《泰晤士报》等。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
(2)比弗布鲁克报团(Beaverbrook Group)
创立者威廉·艾特肯,1917年被封为比弗布鲁克 勋爵,他有“英国赫斯特之称”。
旗下包括《每日邮报》、《每日快报》、《星期 日快报》、《标准晚报》等。
报》、《不妥协报》、妇女画报《玛丽·克莱尔》、 《巴黎·竞赛》等。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史 大纲

中外新闻史 大纲

中外新闻史大纲
中外新闻史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中国和外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和人物、传播理念和媒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中外新闻史的大纲:
中国新闻史部分:
1. 古代的新闻传播:从口头传播到邸报的兴起
2. 近代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报刊业
3. 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
4.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无线电到卫星电视
5.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
6.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建设
外国新闻史部分:
1. 古代的新闻传播:从古希腊罗马到印刷术的发明
2. 近代报刊的兴起与发展: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报刊业
3. 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20世纪的新闻事业
4.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无线电到卫星电视
5.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
6. 全球传播的背景与挑战:跨国媒体集团的崛起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
中外新闻史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新闻事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分析其与当代新闻传播实践的关联。

同时,中外新闻史的学习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理念和实践。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口头新闻时代1.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巴比伦通天塔)2.非语言传播手段①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一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②声光传播(击鼓传讯,烽火报警)以声音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③图式传播(印第安人的图形文字)(最高级)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第二节手写新闻时代1.文字的诞生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2.古代西方手书传播形式①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②书信式的新闻信(小普林尼:苏威尔火山爆发)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思考题:1.文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①便于保存和查找②传播面广③传播更为迅速④传播具有新闻性⑤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日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方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①是历史上第一份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②当时,《每日纪闻》主要报道元老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的疆域,至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而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思考题)必要条件:①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包括⑴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⑵德国古登堡改进金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②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原因:⑴地理大发现、环球航行⑵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⑶文艺复兴运动⑷宗教改革⑸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③邮政事业的产生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用这一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小字》。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为什么要学新闻传播史?
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习新闻传播史是为了理解现在新闻业 的发展状况,并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服务 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坐标
强调两点:
更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要学会的是如 何用历史的方法(也就是历史性的分析)方法 来观察和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找到自己 的生存坐标。 重要的是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整体脉络和主导 倾向,理解传播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 本因素。
崔林 clwood@ s
中外新闻传播史
手机——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手机 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绪论 WHAT WHY HOW
什么是新闻?
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人咬狗,狗咬人” 采写(录 摄)、 编(播)、 评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 董桥
口语传播对空间束缚的突破 身势语言 语气 语调 突破时空。从口语到文字的过渡形态:
1. 时间型媒介:绘画媒介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 —— :德国科学家斯巴恩 在巴西河岸上看到土人画的一条鱼,按 图索骥,在河中打到了鱼
1. 媒介发展史上的启示
1信息要突破时间限制(在时间轴上延伸),必 须占据一定的空间,这称作突破时间按的空间 成本。 2信息传播过程中,突破空间需要消耗时间, 突破时间需要空间,这种双向的矛盾和规律被称 作“时空互为成本”
3.每种媒介对于时间或空间成本的依赖 也称作“媒介的偏向” 4.空间型媒介:烽烟和旗鼓
传播是人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上古 时期已有传播结果存在,如舜任命龙为 纳言之官。
口语传播已有非常严密的编码系统,语 言,艺术都已非常成熟,如诗经,荷马史 诗。 口语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与接受者处于 相同的时间空间,反馈非常及时。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定义和意义•新闻传播史的定义•新闻传播史的意义二、古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古代中外新闻传播方式的特点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的发展•官方新闻的传播•私人档案的新闻功能•木版活字印刷对新闻传播的影响3. 西方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新闻传播•宗教的影响和宣传手段•书籍和手抄本的传播方式三、近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中国报刊的兴起和发展•政治局势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新闻传播的推动2. 近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印刷术的发明和新闻产业的崛起•新闻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客观新闻报道的兴起和重要性四、现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和商业化•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挑战2. 现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影响•新闻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媒体融合和全球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五、中外新闻传播史的比较和启示1.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异同点•传播方式的异同•传播内容的异同•传播目的的异同2.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借鉴西方新闻传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模式六、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1. 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的重要性2. 认识新闻传播史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以上是《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准备并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新闻传播史5
第三时期:信息化(或者服务业)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奈斯比特
我们正处在工业时代后的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成为当前经济进展、社会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变革的原动力,它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大调整大转折时期,为人类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1.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以后,信息将起要紧作用的社会。

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步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要紧内容。

2.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要紧依靠现金,而是要紧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要紧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5)信息全球化伴着这经济全球化,国家主权面临新咨询题,挑战和机遇并存。

3.信息社会的进展时期
初级信息化
大众传媒高度普及
个人媒介工具开始多样化
高级信息化
大众传媒进一步进展,广播电视上星开始国际化,以CNN为始
新媒介显现,蓬勃进展
从智者-阿帕
1985年,美国科研主干网NSFnet
1990年,万维网
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打算
1998年,联合国提出“第四媒体”概念(特点)
网络新闻的类型:
复制传统媒体新闻
加工整合
自采独创
网络新闻进展的制约因素:
权威性和可信性
质量
原创性和采访权
4.全球信息化的阻碍和冲击
经济全球化
政治全球化
文化交流、融合、冲突全球化
政治层面: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而相互见的倚赖加大
经济层面:跨国公司与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从而使资源在全球化范畴得到优化配制
文化层面:信息传递的空前活跃以及以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二、全球传播与文化霸权
(一)全球传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进展。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
传播主体多元化
媒介手段多样化
内容多元与共性并存
(二)传播差距和文化霸权
发达国家VS进展中国家
媒体数量、质量和受众数量方面
传媒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国际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三、全球传播时代的文化批判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
“新世界信息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 )的论争
《阿尔及尔宣言》1973年为起点,1978年UNESCO发表<<大众传媒宣言>>,是进展中国家力量集结时期;
2.1978年的<<大众传媒宣言>>,到1980年“麦克布莱德委员会”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发表,争辩走向激化的时期。

3.美英退出UNESCO之八九十年代之交,交流处于困难时期,关于全球文化冲突的研究增多。

4.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教科文组织提出“交流新秩序”。

1991年5月,纳米比亚会议通过《温得和克宣言》,提出促进媒体独立、经营自由和多元化
(二)信息主权
一个国家对本国信息的传播系统进行自治理的权益。

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爱护、开发和利用的权益;
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益;
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治理和监控的权益。

(三)文化帝国主义
简单地讲,确实是一个国家有那样一种权力,能够把他们的文化转置到不的国家。

具体来讲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全球扩张有机结合的文化现象,如宣扬或隐含西方意识形状的大众传播、消费主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文化传统的瓦解和民族认同的危机等,这层含义侧重于事实层面。

另一层含义是指解析这种现象的一整套摸索角度、学术探讨、理论观点、价值取向及研究方法等话语体系,其中专门着意于解析大众传播媒介的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因此文化帝国主义常常也被等同于媒介帝国主义,这层含义侧重于认识层面。

特点:以强大的经济和资本实力作后盾,要紧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分配;文化扩张要紧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

它表现为跨国集中和垄断,以及由此形成的信息单向流通所产生的文化后果。

第四编变化中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章要紧西方国家新闻事业的变化
一、当代西方社会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
1.詹姆逊:资本主义排除危机策略之一
体系的扩张
第一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
第二时期19世纪帝国主义
第三时期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新帝国主义
2.詹姆逊:资本主义排除未及策略之二
以新技术为基础推出的新型商品
蒸汽机技术-一样资本主义
电子、内燃机技术-帝国主义
原子能、操纵论-跨国资本主义、作为后现代标志的全球化
3.制度更新:新自由主义
国企私有化
减税
削减社会福利
“分享理论”和阶级调和
(二)西方社会的新变化
政治:
国家政治职能和意识形状职能柔性扩张
从统治-治理和服务
注意舆论操控
经济:
新兼并浪潮
资本急剧扩张
社会方面:
经济结构:第三产业迅猛进展
社会结构:逆都市化
阶级关系:新中间阶层、自由职业者、流淌阶层等
二、当代的西方媒介政策和媒介结构
(一)媒介政策
1.国有和公营体制的调整
法国国有→国营、私营并存
意大利、德国公营→公营、私营并存
2.原双轨制国家的调整
英国减少政府干预,全面开放广播电视市场
3.商业化体制国家的调整
美国减少对公共广播的支持,使之商业化
放开对广播电视业垄断的管制
(二)媒介结构
报纸阻碍力持续下降
广播调整后走出低谷
电视依旧强势
网络方兴未艾
三、媒介产业化和商业化
(一)媒介产业化
经营:市场化为导向
治理:公司化
(二)媒介商业化
传播内容的娱乐化:
报刊小报盛行
电视:
新闻娱乐化
综艺、脱口秀和新兴的各类节目以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收视率为目标
第四编变化中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章要紧非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调整
一、前苏联-俄罗斯新闻传播的调整和转型
(一)社会背景
50年代,赫鲁晓夫的改革年代
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设想
1991年,8.19事件,苏联解体
叶利钦的俄罗斯
休克疗法:经济私有化
政治民主化
外交亲西方
普京的俄罗斯
经济上加大政府监管
政治上强人治理
外交上强调独立自主,全方位外交(二)新闻传播的调整
1.历史时期
八十年代的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提倡公布性原则
91-98年,多种体制并存,群雄争逐
2000年后,有操纵的自由主义
“鹅掌柜”古辛斯基
俄罗斯传媒大亨。

俄罗斯联邦金融寡头七巨头之一。

2.特点
政府操纵要紧媒体,但多种所有制并存
承认政治民主,新闻自由,同时政府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
被誉为是俄罗斯“媒体的良心”和最勇敢的记者,在国内和国外都享有崇
高的声誉。

她是车臣战争的猛烈抨击者,其正直敢言得罪了专门多军方人士和政府官员,然而她也因此而获得了专门多人的信任和敬重。

二、进展中国家新闻传播的调整
(一)进展中国家的崛起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近代以来产生的,具有错综复杂的含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
(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一词意味着包含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念;
(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

民族主义的历史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的崛起和认同
二战以来,亚非拉个民族在建立自己国家过程中形成的民族觉醒和认同
全球化过程中,各民族在新时期对自我的全方位认同
(二)新闻传播调整的社会背景
原有基础:
50-60年代,收回经济主权,土地改革和社会各项事业初步进展
60-70年代,开始工业化,经济高速进展,政治上成为国际舞台重要独立的群体,但也显现了地区和贫富分化
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
新闻传播落后
体制国有化、政治性、本土化、非商业化
社会新变:
80-90年代初,停滞的十年
社会调整
产业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改革
对外开放政策
(三)新闻传播的调整变化
传媒事业在质和量方面的大进展
新闻传播体制的自由化、私有化、商业化和对外开放
三、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调整和进展
(一)历史背景
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
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庞大变化
都市化和文教事业的大进展
(二)调整和变化
1.新闻理念的更新
对新闻的定位
-宣传论
-两个喉舌
-舆论引导
-三贴近
新闻与宣传/新闻与商品
新闻的社会功能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新闻与信息
2.新闻体制的变革
事业性质,企业化治理,变完全政府拨款为大部分的商业化运作(与西方的商业化不同)
市场化在进行之中,部分向民营和外资开放
3.新闻事业在规模和质量方面稳步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