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雷达的无源对抗技术

合集下载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概述一、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概念雷达电子对抗技术是指针对雷达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技术。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干扰:通过发射干扰信号,使敌方雷达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者误判目标位置和性质。

2. 隐身技术:采用特殊材料和设计,使飞行器、舰船等目标减小雷达信号反射截面,达到减小雷达探测距离和角度的效果。

3. 主动反制:利用对抗雷达系统发射干扰信号,破坏敌方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4. 被动反制:通过隐身材料和技术,减小敌方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

以上四种对抗技术是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核心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破坏或者干扰敌方的雷达系统,保护自己的机动装备和人员安全。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进。

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集成化: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已经逐渐向集成化发展,即将多种对抗手段集成在一起,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作战需要。

2.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雷达电子对抗技术进行智能化改进,提高其对抗效果和准确性。

3. 多样化:针对不同的雷达系统和目标,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应对不同的对抗需求。

4. 高效化: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对抗手段的效率和效果,降低自身被探测的概率。

当前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复杂而又多样化的技术领域,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军事领域:在军事作战中,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可以帮助我军保护自身的机动装备和人员,破坏敌方雷达系统,减小自身被侦察的概率,提高作战效果。

2.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可以帮助飞行器减小被敌方雷达系统探测的概率,提高飞行安全。

3. 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可以帮助通信系统防范敌方的干扰和攻击,保障通信的顺利进行。

在以上几个领域,雷达电子对抗技术都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和作战效果。

无源雷达在电子对抗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无源雷达在电子对抗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行探测和跟踪的传统雷达。它发射的电磁信号会被 敌方发现、 定位 , 从而暴露 自己¨ - 3 ] 。于是就产生 了 自 身不辐射电磁波 的被动式新体制雷达 , 这种就是 无源 雷达 。
源雷达具有隐蔽性好、 生存能力强等许多突出特性 , 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复杂 电磁环境下 的电子对抗 , 并且扮演了重要角色。
子等。
旦有源雷达等其他电子装备遭到攻击摧毁时指挥所

图 1 无 源 雷 达 系统 结 构
需的飞机 、 导弹等空中飞行情报信息 , 并可以在不容 易被发现和干扰 的条件下全天候 和全 天时有效 工 作, 这将极大地提高己方的电子对抗能力 ; 2 ) 有源雷达只能利用 目标反射 回来 的电磁 信 号进行探测与跟踪 , 可利用 的有效信号有限。在复 杂的电磁环境下 , 各种信号资源相互交织 , 充分利用
子对 抗 中的 战斗力 和执行 各 种任务 时 的机 动灵 活性 有着 重 要 的作用 。
网络中一个节点 , 每架飞机都具有“ 野鼬鼠”系统的 功能。在网络 的支持 下, 每架 战机除 了能单站定位
外, 还能在远离 目标 的地方寻找 目标 , 并对 G P S制
导 的弹 药进行 瞄 准性 引导 , 为 了使 定 位精 度达 到 真
2 无源雷达在 电子对抗 中的作用
基于无源雷达在电子对抗 中的广泛应用 , 并结 合所分析的无源雷达的原理特点 , 可以看 出它能有 效地弥补有源雷达在战场上 的不足, 在现代 电子对 抗 中起 到重 要 的作用 。 1 ) 有源雷达 由于向外发射 的电磁信 号能被敌
1 无 源雷达技术 分析
( 中国人 民解放军 9 1 4 0 4部队 , 河 北 秦皇岛 0 6 6 0 0 1 )

浅谈雷达干扰与反干扰技术

浅谈雷达干扰与反干扰技术

浅谈雷达干扰与抗干扰技术近年来,由于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扰与抗干扰之间的斗争亦日趋激烈。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子干扰环境,雷达必须提高其抗干扰能力,才能在现代战争中生存,然后才能发挥其正常效能,为战局带来积极影响。

1、雷达干扰技术1、对雷达实施干扰的目的和方法雷达干扰的目的是使敌方雷达无法获得探测、跟踪、定位及识别目标的信息,或使有用的信息淹没在许多假目标中,以致无法提取真正的信息。

根据雷达工作原理,雷达是通过辐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至目标,由目标散射回波被雷达接收实现探测目标。

因此对雷达实施干扰可以从传播空间和目标这两处着手。

具体来说就是辐射干扰信号,反射雷达信号,吸收雷达信号三个方面。

为了实现对雷达实现有效的干扰,一般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空间上,干扰方向必须对准雷达,使得雷达能够接收到干扰信号。

频域上,干扰频率必须覆盖雷达工作频率或者和雷达工作频点相同。

能量上,干扰的能量必须足够大,使得雷达接收机接收的能量大于其最小可接收功率(灵敏度)。

极化方式上,干扰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应当和雷达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尽量接近,使得极化损失最小。

信号形式上,干扰的信号形式应当能够对雷达接收机实施有效干扰,增加其信号处理的难度。

2、雷达干扰分类雷达面临的复杂电子干扰可分为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两大类,这两者又分别包括有源和无源干扰,具体如下图所示。

2、雷达抗干扰技术雷达抗干扰的主要目标是在与敌方电子干扰对抗中保证己方雷达任务的顺利完成。

雷达抗干扰措施可分为两大类:(1)技术抗干扰措施;(2)战术抗干扰措施。

技术抗干扰措施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干扰不进入或少进入雷达接收机中;另一类是当干扰进入接收机后,利用目标回波和干扰的各自特性,从干扰背景中提取目标信息。

这些技术措施都用于雷达的主要分系统如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中。

1、与天线有关的抗干扰技术雷达通过天线发射和接收目标信号,但同时可能接收到干扰信号,可以通过在天线上采取某些措施尽量减少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

电子战中雷达反干扰技术

电子战中雷达反干扰技术

电子战中雷达反干扰技术作者:安高峰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1期一、引言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

在这个电子战盛行的时代,电子信息的安全性以及资源优势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

而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对雷达的电子干扰是使用电子类的方法削弱雷达信号,破坏其接受方式来阻止雷达工作,使得雷达不能正确的收取并判断正确的要收取的信号。

雷达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规避干扰而进行探测。

二、电子干扰的主要分类和实现方法1、无源干扰。

我们可以利用箔条对整个区域进行包裹,使得整个区域都有大小不同的“回波”,掩护其中的目标,使雷达无法探测目标区域,现在的国内外飞机都安有箔条对抗设备。

另一种无源干扰模式被称为雷达诱饵,增加雷达发现的横截面积,模拟危险飞机的侵入,吸引必要的火力,保证我方突袭飞机的存活率。

2、压制性有源干扰。

1)宽带干扰方式。

宽带干扰方式可以干扰雷达的全频段,并且干扰处于这个频段的雷达,有噪声干扰和闪烁干扰之分。

宽带噪声不间断的发射噪声信号,覆盖整个雷达的搜索区域,使得大量噪声进入雷达,提高雷达吸收噪声的水平,使信噪比降低,使得雷达无法正确捕捉到目标信号。

闪烁干扰可以在空间形成一段一段的干扰频段,大大降低了空间中的干扰功率,使得远距离干扰成为可能,是一种间断式的噪声发射方法,可以干扰雷达正常的监测。

2)窄带跟踪干扰方式。

窄带跟踪干扰方式是一种密度十分高的干扰方式,它的干扰频段极其狭小,是以点形式传播的高密度噪声,它可以在整个雷达调谐频段内进行反复干扰,进而实现使整个雷达承担巨大的功率而烧坏电路,使得短时间内无法修复。

3、欺骗性有源干扰。

欺骗性有源雷达干扰是在雷达截获目标信号后发射一个同载频,但是时延调制波形有差异的信号,雷达会以为此回波为真波,用此方法就可以在距离、高度、速度或者全方面的信号上进行欺骗。

三、雷达的反干扰措施1、反无源干扰。

箔条产生的频谱宽度一般只有几十赫兹,所以雷达可以在正常情况下“适应”这种频率干扰。

大学_《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_1

大学_《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_1

《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内容提要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1.1 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及含义1.1.1 雷达对抗的含义及重要性1.1.2 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1.1.3 雷达对抗与电子战1.2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1.2.1 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特点1.2.2 信号环境在雷达对抗设备中的描述和参数1.3 雷达侦察概述1.3.1 雷达侦察的任务与分类1.3.2 雷达侦察的技术特点1.3.3 雷达侦察设备的基本组成1.4 雷达干扰概述1.4.1 雷达干扰技术的分类1.4.2 雷达干扰设备的基本组成习题一参考文献第2章雷达信号频率的测量2.1 概述2.1.1 雷达信号频率测量的重要性2.1.2 测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2.1.3 现代测频技术分类2.2 频率搜索接收机2.2.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2.2.2 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2.2.3 频率搜索形式2.2.4 频率搜索速度的选择2.3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2.3.1 微波鉴相器2.3.2 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原理2.3.3 多路鉴相器的并行运用2.3.4 对同时到达信号的分析与检测2.3.5 测频误差分析2.3.6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的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2.4 信道化接收机2.4.1 基本工作原理2.4.2 信道化接收机存在的问题2.4.3 信道化接收机的特点和应用 2.5 压缩接收机2.5.1 Chirp变换原理2.5.2 表声波压缩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2.5.3 压缩接收机的参数2.6 声光接收机2.6.1 声光调制器2.6.2 空域傅立叶变换原理2.6.3 声光接收机的工作原理2.6.4 声光接收机的主要特点习题二参考文献 ?第3章雷达的方向测量和定位3.1 概述3.1.1 测向的目的3.1.2 测向的方法3.1.3 测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3.2 振幅法测向3.2.1 波束搜索法测向技术3.2.2 全向振幅单脉冲测向技术3.2.3 多波束测向技术3.3 相位法测向3.3.1 数字式相位干涉仪测向技术3.3.2 线性相位多模圆阵测向技术3.4 对雷达的定位3.4.1 单点定位3.4.2 多点定位习题三参考文献 ?第4章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4.1 概述4.1.1 信号处理的任务和主要技术要求 4.1.2 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4.2 对雷达信号时域参数的'测量4.2.1 tTOA的测量4.2.2 PW的测量4.2.3?AP的测量4.3 雷达侦察信号的预处理4.3.1 对已知雷达信号的预处理4.3.2 对未知信号的预处理4.4 对雷达信号的主处理4.4.1 对已知雷达信号的主处理4.4.2 对未知雷达信号的主处理4.5 数字接收机和数字信号处理4.5.1 数字接收机4.5.2 数字测频4.5.3 数字测向4.5.4 信号脉内调制的分析习题四参考文献 ?第5章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5.1 侦察系统的灵敏度5.1.1 切线信号灵敏度PTSS和工作灵敏度POPS的定义 5.1.2 切线信号灵敏度PTSS的分析计算5.1.3 工作灵敏度的换算5.2 侦察作用距离5.2.1 简化侦察方程5.2.2 修正侦察方程5.2.3 侦察的直视距离5.2.4 侦察作用距离Rr对雷达作用距离Ra的优势 5.2.5 对雷达旁瓣信号的侦察5.3 侦察截获概率与截获时间5.3.1 前端的截获概率和截获时间5.3.2 系统截获概率和截获时间习题五参考文献第6章遮盖性干扰6.1 概述6.1.1 遮盖性干扰的作用和分类6.1.2 遮盖性干扰的效果度量6.1.3 最佳遮盖干扰波形6.2 射频噪声干扰6.2.1 射频噪声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6.2.2 射频噪声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6.3 噪声调幅干扰6.3.1 噪声调幅干扰的统计特性6.3.2 噪声调幅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 6.3.3 噪声调幅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 6.4 噪声调频干扰6.4.1 噪声调频干扰的统计特性6.4.2 噪声调频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 6.4.3 噪声调频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 6.5 噪声调相干扰6.5.1 噪声调相干扰的统计特性6.5.2 影响噪声调相干扰信号效果的因素 6.6 脉冲干扰习题六参考文献第7章欺骗性干扰7.1 概述7.1.1 欺骗性干扰的作用7.1.2 欺骗性干扰的分类7.1.3 欺骗性干扰的效果度量7.2 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7.2.1 雷达对目标距离信息的检测和跟踪7.2.2 对脉冲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7.2.3 对连续波调频测距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7.3 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7.3.1 雷达对目标角度信息的检测和跟踪7.3.2 对圆锥扫描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7.3.3 对线性扫描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7.3.4 对单脉冲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7.4 对雷达速度信息的欺骗7.4.1 雷达对目标速度信息的检测和跟踪7.4.2 对测速跟踪系统的干扰7.5 对跟踪雷达AGC电路的干扰7.5.1 跟踪雷达AGC电路7.5.2 对AGC控制系统的干扰习题七参考文献第8章干扰机构成及干扰能量计算8.1 干扰机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要求8.1.1 干扰机的基本组成8.1.2 干扰机的主要性能要求8.2 干扰机的有效干扰空间8.2.1 干扰方程8.2.2 干扰机的时间计算8.3 干扰机的收发隔离和效果监视8.3.1 收发隔离8.3.2 效果监视8.4 射频信号存储技术8.4.1 模拟储频技术(ARFM)8.4.2 数字储频技术(DRFM)8.5 载频移频技术8.5.1 由行波管移相放大器构成的载频移频电路 8.5.2 由固态移相器构成的载频移频电路习题八参考文献第9章对雷达的无源对抗技术9.1 箔条干扰9.1.1 箔条干扰的一般特性9.1.2 箔条的有效反射面积9.1.3 箔条的频率响应9.1.4 箔条干扰的极化特性9.1.5 箔条回波信号的频谱9.1.6 箔条的战术应用9.2 反射器9.2.1 角反射器9.2.2 龙伯透镜反射器9.3 假目标和雷达诱饵9.3.1 带有发动机的假目标9.3.2 火箭式雷达诱饵9.3.3 投掷式雷达诱饵9.3.4 拖曳式雷达诱饵9.4 隐身技术习题九参考文献《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目录该书系统介绍了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应用的主要技术等。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是指敌我双方在雷达战中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以减弱或抵消对方雷达的探测、跟踪和导引能力,从而保护自己的飞机、舰船和地面目标免受敌方雷达的侦察和攻击。

雷达对抗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和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雷达对抗的原理主要包括干扰、反制和隐身三种手段。

首先,干扰是指通过发射特定频率和功率的电磁波,干扰敌方雷达的正常工作,使其无法准确探测目标或者产生虚假目标,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干扰手段包括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有源干扰是指主动发射干扰信号,而无源干扰则是利用天线、反射体等 passiv e 的手段来改变雷达接收到的信号。

其次,反制是指采取针对敌方雷达的具体特点和工作原理,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削弱或抵消其探测和跟踪能力。

反制手段包括频率捷变、波形捷变、抗干扰接收机等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削弱敌方雷达的性能,使其无法准确探测到我方目标。

最后,隐身技术是指通过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使其对雷达波的反射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敌方雷达无法准确探测到目标。

隐身技术包括减小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采用吸波材料、优化目标的外形等手段,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从而提高目标的隐身性能。

总的来说,雷达对抗原理是通过干扰、反制和隐身等手段,削弱或抵消敌方雷达的探测和跟踪能力,从而保护自身目标免受雷达的侦察和攻击。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军事技术领域,对于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和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雷达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成为战场上的一项重要利器。

对雷达回波的无源电磁调控技术及其发展

对雷达回波的无源电磁调控技术及其发展

Y2(J G0L;3'>O2 N573C034'dK(J:;3L50'POQ P05
!!)()/Z/=3(S$-()$-=$&D$96%/K0%/")-$9(.*/)1"0*;1-$*9/*)(%0&&/")<$*0%/")-$*1"&)1$*(%:*1;/-<1)=$& '/&/*</,/"#*$%$.='D#(*.<#(@CBBV`'D#1*("
第 !" 卷 ! 第 # 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 年 # 月
,-./01.234530065347382&09/6%359.
:;30)*"+
""""""""""""""""""""""""""""""""""""""""""""""""""
文 章 编 号 "**"<=*#>!)*"+"*#<")F#<*#!
关键词雷达回波电磁调控角反射器吸波材料万 阿塔阵列 中 图 分 类 号 E(+A"! ! ! ! 文 献 标 志 码 K! ! ! !!"#%"*'F+#+&L'5..3'"**"<=*#>')*"+'*#'"*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系统作为现代军事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国军事装备的核心之一。

随着雷达技术的日益成熟,对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电子干扰手段来干扰、破坏敌方雷达系统,从而达到削弱敌方雷达探测能力、提升自身隐身性能,甚至对敌方雷达系统进行瘫痪的一种技术手段。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军事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原理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设备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

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出的无线电波与目标物进行相互作用,然后通过接收和分析返回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则是利用各种干扰手段来干扰目标的返回信号,从而达到干扰、破坏甚至瘫痪雷达系统的目的。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主要干扰手段包括:欺骗干扰、抑制干扰、主动干扰和破坏干扰。

欺骗干扰是指通过发送伪造的目标信号来欺骗敌方雷达系统,使其误判目标位置或数量;抑制干扰是通过发送特定信号来干扰敌方雷达系统的接收机,使其无法接收到目标信号;主动干扰是通过发送具有一定频率和功率的信号来干扰敌方雷达系统的工作,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破坏干扰是通过发送高能量的电磁波来直接破坏敌方雷达系统的电子元器件,使其无法继续工作。

目前,国内外对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欺骗干扰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设计高仿真度的假目标信号和虚假雷达图像,成功地欺骗了多种类型的雷达系统;在抑制干扰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各种先进的频率捷变技术和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成功地抑制了多种类型的雷达系统;在主动干扰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千兆赫兹级别的高功率连续波雷达干扰系统,成功地对多种类型的雷达系统进行了主动干扰;在破坏干扰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设计高功率微波源和高功率脉冲激光器,成功地对多种类型的雷达系统进行了破坏干扰。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来干扰和破坏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雷达系统通常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波来探测目标。

雷达对抗旨在干扰或伪装这些信号,以误导雷达系统,使其无法准确探测目标或误判目标位置。

雷达对抗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主动对抗是指主动发射电磁波来伪装或干扰雷达系统。

其中一种主动对抗的方法是发射干扰信号,这些信号可以覆盖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使雷达系统无法正确识别目标。

另一种主动对抗的方法是发射干扰噪声,这些噪声可以混淆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使其难以分辨目标和干扰源。

被动对抗是指通过反射、散射或吸收电磁波来干扰雷达系统。

一种常见的被动对抗方法是利用反射面或干扰源使电磁波发生漫反射或散射,产生虚假目标,使雷达系统产生误差。

这种方法常用于隐身技术中,通过特殊的材料或结构设计,使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尽可能减小,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此外,雷达对抗还可以利用电子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

电子对抗包括电子干扰、假目标产生、波形分析等手段,通过改变雷达波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使其无法正确工作或受到误导。

总之,雷达对抗原理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误判目标信息。

这不仅对雷达
系统的使用者造成困扰,也对雷达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在军事、航空和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是指通过干扰、扰乱和欺骗等手段,使敌方雷达系统无法有效的发现、追踪和识别目标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从对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及该技术在军事、航空和通信等领域的运用研究展开讨论。

一、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原理雷达是一种以电磁波为信号,利用射频技术,对发射的信号进行辐射和接收处理,用来探测和识别目标的探测系统。

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则是通过干扰、欺骗等手段,来抵消或减弱敌方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干扰原理:利用干扰信号对敌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干扰信号可以是杂波干扰、伪目标干扰、错譂干扰等。

2. 欺骗原理:通过发射干扰信号、虚假信号或诱饵信号,使敌方雷达系统产生错误的信息,误导其判断。

3. 抗干扰原理:采用多种抗干扰措施,包括频率捷变、极化捷变、多波束接收、自适应抗干扰和局部融合等,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手段:1. 发射干扰:通过发射干扰信号,干扰敌方雷达系统的接收过程,使其无法正常接收或处理信号,从而影响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

2. 伪装干扰:采取掩蔽、隐匿等手段,隐蔽目标的真实信息,使其难以被敌方雷达系统探测或识别,从而减弱雷达系统的识别能力。

3. 电子对抗装备:包括干扰器、伪装器、抗干扰雷达系统等,利用电子技术手段来实现对雷达系统的干扰和抗干扰。

随着雷达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升级,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

未来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波段、宽频段:随着雷达系统的频段越来越宽,雷达电子对抗技术需要在更多的频段上进行干扰和抗干扰。

2. 多模式、多任务:雷达系统不仅能够在不同模式下工作,还能够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因此雷达电子对抗技术需要更灵活、更多样的应对手段。

雷达无源干扰技术探讨

雷达无源干扰技术探讨

雷达无源干扰技术探讨【摘要】介绍了电子干扰中的有源电子干扰和无源电子干扰。

探讨了雷达无源干扰技术及雷达无源干扰常用器材;其中包括箔条和反射器等。

最后从假目标和雷达诱饵及缩小目标雷达截面积两个方面对雷达无源干扰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干扰;雷达对抗;干扰技术;无源干扰1.引言电子干扰是现代电子战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电子干扰分有源电子干扰和无源电子干扰两大类。

有源电子干扰是指:有意地发射或转发某种电磁信号,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压制或欺骗的电子干扰。

亦称积极干扰。

广泛用于对雷达、无线电通信、制导、导航、光电等电子设备的干扰。

有源电子干扰按干扰的作用性质,分为压制性有源干扰和欺骗性有源干扰。

按干扰对象,分为无线电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导航干扰、引信干扰,以及对光电设备的干扰,如激光干扰、红外干扰等。

按干扰产生的方法分为引导式干扰和回答式干扰。

按干扰波形,分为非调制干扰和调制干扰。

非调制干扰主要有等幅波干扰和纯噪声干扰。

无源电子干扰是指利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器材反射或吸收电磁波而形成的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亦称消极干扰。

按作用性质,分为压制性无源干扰和欺骗性无源干扰。

按干扰原理,分为反射型无源干扰和吸收型无源干扰。

反射型无源干扰是采用反射特性好的器材,大面积投放,形成强烈的干扰杂波,以掩盖目标回波信号;或者断续投放、布设反射器材,形成假目标,对电子设备进行欺骗。

吸收型无源干扰是在目标上涂覆电波吸收材料,把照射到目标上的电磁能量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把反射的电磁能量减至最小,使电子设备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大大减弱,导致电子设备对该目标的探测能力严重下降;或者是在光电设备与目标之间的光波传播路径上,施放吸收型烟幕、水雾及其他消光气溶胶,阻断光电设备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按干扰对象,又可分为对雷达的无源干扰和对光电设备的无源干扰。

常用的雷达无源干扰器材主要有箔条、角反射器、龙伯透镜反射器、假目标、电波吸收材料以及气悬体等。

四大威胁_环境下雷达生存与对抗技术浅析_朱华邦

四大威胁_环境下雷达生存与对抗技术浅析_朱华邦

3)采用 提高 雷达 天线高 度 的方法来增加雷达视距 , 延长预 警时间 。
4)发挥 雷达 群体 优势来 对 付低空突防飞行目标 。单部雷达 的视野有限 , 难以完全解决地形 遮挡问题 , 解决低空目标探测问 题的最有效方案是部署既有地面 低空探测雷达 , 又有各种空中平 台监视系统的灵活而有效的多层 次 、 多体制雷达 , 由其组成立体 复合探测网 。 4 雷达反隐身技术 4. 1 隐身飞机及其隐身方式
样一个共同的认识 :任何雷达都 是可以干扰的 , 而任何电子干扰 也都是可以防范的 , 这主要取决 于敌对双方所愿意投入的资源 。
雷达抗干扰的目的是将影响 雷达正常工作的各种干扰信号减 弱到能容许的程度 , 或者完全避 开干扰 , 保障雷达正常工作 。 雷 达抗干扰的重要性已被第三次和 第四次中东战争及历次战争所证 实 。 实际战争说明了这样一个事 实 , 即没有抗干扰能力的雷达很 难在 战争 环 境中 发 挥作 用 ;反 之 , 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越强 , 就 越能使防空警戒系统 、 武器控制 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 1. 2 雷达常用的几种抗干扰技 术
5)尽量 将雷 达设 计成低 截 获概率雷达 。 其途径有三 :①应 用一种能将雷达频谱扩展到尽可 能宽 的频 率 上的 编 码波 形 , 使 ARM 截获接收机 难以对它 实现 匹配滤波 ;②应用超低副瓣天线 (副瓣低于 -40dB);③雷达 实施 功率管理 , 旨在控制辐射的时机 和电平的大小 。
62
的问题 。 2. 1 ARM 的特点
ARM 又 称 为 反 雷 达 导 弹 。 它利用雷达辐射的电磁波束进行 制导 来摧毁雷 达 。 目前 的 ARM 具有以下特点 。
1)采用多种制导方式 , 一般 有被动制导雷达 、 被动红外 、 电 视制 导以及 捷联惯 性制 导等体 制。

雷达无源干扰技术

雷达无源干扰技术

雷达无源干扰技术作者:张爱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4期[摘要]分析了雷达无源干扰技术中的假目标和雷达诱饵。

论述了缩小目标雷达截面积也是一种重要的雷达无源干扰技术。

指出了雷达无源干扰中的两种主要设备,即反射器和箔条干扰。

[关键词]电子对抗雷达无源干扰角反射器中图分类号:TD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27-01引言无源电子干扰是指利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器材反射或吸收电磁波而形成的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亦称消极干扰。

按作用性质,分为压制性无源干扰和欺骗性无源干扰。

按干扰原理,分为反射型无源干扰和吸收型无源干扰。

反射型无源干扰是采用反射特性好的器材,大面积投放,形成强烈的干扰杂波,以掩盖目标回波信号;或者断续投放、布设反射器材,形成假目标,对电子设备进行欺骗。

吸收型无源干扰是在目标上涂覆电波吸收材料,把照射到目标上的电磁能量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把反射的电磁能量减至最小,使电子设备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大大减弱,导致电子设备对该目标的探测能力严重下降;或者是在光电设备与目标之间的光波传播路径上,施放吸收型烟幕、水雾及其他消光气溶胶,阻断光电设备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常用的雷达无源干扰器材主要有箔条、角反射器、龙伯透镜反射器、假目标、电波吸收材料以及气悬体等。

本文主要讨论雷达无源干扰技术。

1.雷达无源干扰技术1.1.假目标和雷达诱饵用来欺骗雷达的反射体。

它们对雷达产生假的目标信息,是破坏敌防空系统对目标的选择、跟踪和杀伤的有效对抗手段之一。

主要用于飞机、战略武器的突防和飞机、舰船的自卫。

假目标和雷达诱饵在使用场合和性能上是有区别的。

假目标通常用于对付敌防空系统的警戒指挥雷达,一般在构造上比较复杂,性能较逼真,带有发动机,能主动、独立地飞行,如火箭式假目标和无人驾驶飞机等。

雷达诱饵常用于对付飞机和舰船。

为了破坏雷达或导弹的跟踪系统而发射或投放的假目标,使雷达或导弹的跟踪系统转而跟踪雷达诱饵。

毫米波雷达无源对抗新型干扰物

毫米波雷达无源对抗新型干扰物

b e a m,h i g h t r a c k i n g a n d g u i d i n g p r e c i s i o n,g o o d a n t i - j a mmi n g c a p a b i l i t y,s ma l l v o l u me ,a n d s o o n . Th e
措施, 对 毫 米波 雷达 具有 良好 的 干扰 作 用 。
关键 词 : 电子 战 ; 毫米 波雷达 ; 对抗措 施 ; 无 源 干 扰 物
中 图分类 号 : T N9 7 2 . 4 ; T N9 7 4
文献 标 识码 : A
N o v e l p a s s i v e j a mmi n g ma t e r i a l s 0 f MM W r a d a r E W
t y p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MW r a d a r i n mi l i t a r y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Fo r t h e MMW r a d a r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n e e d,t h r e e
0 引 言
毫米波是介 于微 波与红外之 间的 电磁 波 , 其频段 为
达无源对 抗技术 是针 对敌 方 的毫米 波雷 达及 末制 导 系 统, 应用一 定 的 控制 投 放 装 置投 放 毫 米 波干 扰 物 和材 料, 反射或 吸收毫 米波 雷达 辐射 的 电磁 波 , 扰 乱 电磁波 的传播 , 并 改变其散 射 特性 或形 成假 目标 和 干扰 屏 障 ,
ma t e r i a l s c a n p r o d u c e n o t a b l e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e f f e c t s .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已经成为军事和民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装备,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返回的信号来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军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手段来干扰、破坏或隐藏雷达设备,以达到干扰敌方雷达设备的目的。

本文将对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历程雷达电子对抗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初是以电子干扰和伪装等手段对抗敌方雷达设备。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雷达电子对抗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完善,电子干扰、电子对抗、电子反制等手段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战手段之一。

1. 电子干扰技术电子干扰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手段来对雷达设备进行干扰和破坏,以达到干扰、扰乱或瘫痪敌方雷达设备的目的。

电子干扰技术主要包括窄带干扰、宽带干扰、自适应干扰等手段。

窄带干扰主要通过对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来干扰敌方雷达设备,宽带干扰则是通过对整个雷达频段进行干扰,而自适应干扰则是利用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对敌方雷达设备的最优干扰效果。

电子对抗技术是指通过侦察、情报收集、情报分析等手段对敌方雷达设备进行监视和侦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抗。

电子对抗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电子对抗和攻击电子对抗两种手段。

侦察电子对抗主要是通过侦察和监视敌方雷达设备,采集其信号和参数,并进行实时分析,以为后续的干扰和对抗提供数据支撑;而攻击电子对抗则是通过对敌方雷达设备进行实时干扰和攻击,以瘫痪或破坏敌方雷达设备。

电子反制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对敌方雷达设备进行反制,以保护自身雷达设备免受敌方干扰和攻击。

电子反制技术主要包括频率捷变、脉冲压制、信号处理、多普勒频率扩展等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雷达设备的抗干扰和抗攻击能力,从而保证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作战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