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碚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城融合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北碚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城融合问题研究

作者:李克武

来源:《商情》2020年第05期

【摘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做到产城一体化,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土地的城镇化,没有“产”和“城”的融合,就会再度形成“空城”、“睡城”,城市发展就会失去动力。文章基于产城融合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碚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区域实际和特点,提出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着力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 建议

产城融合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主要相对于产城分离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战略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发展潜力在于新型城镇化。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做到产城一体化,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土地的城镇化,没有“产”和“城”的融合,就会再度形成“空城”、“睡城”。因此,只有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走活新型城镇化这盘棋。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北碚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城融合发展”道路则摆上了重要议程。研究成果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北碚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直辖后,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北碚区的城镇化已进入了较好的发展阶段。产城融合其战略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建设再好,也只能是“空城”,产业如果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大气,也就是“空转”。然而,北碚区产城融合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引领上缺乏衔接,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脱节

(1)规划引领上缺乏衔接。通过调研资料显示,北碚区在规划引导方面:城市总体规划(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详规)与园区规划是作为独立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规划导向、规划对象和规划要求等方面存有不同之处,缺乏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协调城市功能区、居民社区、产业园区规划等不同空间的相关规划方面衔接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难以形成有机联系的规划体系,甚至某些规划在具体要求中,出现冲突和矛盾。

(2)产业规划与城市建设相脱节。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过于强调工业的集聚和土地利用的统一,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是独立编制的,在规划产业园区时,过分强调产业集聚效应,侧重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缺乏城市依托,在规划城镇时,又侧重于“土地的城市化”,对于缺乏产业和人口的支撑,从而会导致居民生活与工作相距较远,一定程度上这种产城脱节的现象较为凸显。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园区过度经济导向

(1)产业发展不协调。通过产业生态学来看,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协调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有机共存,方能使全城市社区充满生机、和谐有序。目前,北碚主导产业、主导企业不突出。从产业来看,北碚工业发展确定了六大支柱产业,但是没有哪个产业能够承担主导产业;从企业来看,2012年北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仅1家,而在我国发达地区的苏州、深圳、南京、杭州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企业超过10家,主导产业缺位,企业规模小,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兴技术产业比重过小,与“重庆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建成‘中国硅谷’”不相匹配,难以承接主导产业辐射,难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因此,一定程度上,难以支撑城市的发展。

(2)产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过分的强调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使得园区生活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城市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缺乏对居住、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考虑,只注重了生产需求,忽略了生活需求,成为单一的生产型经济园区,甚至出现招商引资利益绑架园区规划的现象,使得园区被不同企业或产业项目的条块分割,致使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不力,产城融合发展空间有限

(1)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根据工业化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课题组认为,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既可以反应工业化进程,又可克服工业化偏差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国际比较分析。为此,选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北碚工业化水平,用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衡量北碚区城镇化水平。2018年北碚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分别为83.58%和89.20%,两者相差5.62个百分点,从而呈现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業化发展水平。

(2)土地快于人口城镇化,产城融合发展空间有限。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2018年年间北碚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67.00%,而与之相对应的城镇人口增长增加了32.95%,两者相差34.05个百分点,呈现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受耕地保护政策制约,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用地指标较为紧张,限制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拓展。此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建设用地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瓶颈”制约。

(四)服务业占比依然偏低,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

总体而言,北碚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不高,2013年北碚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30.9%,此规模要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同时,与世界发达城市相比差距甚大。北碚除金融、信息服务外,服务业整体对内开放程度比较低,国际化水平较低,其综合能力较弱。

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2018年北碚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与特色园区的平台载体作用还不相配,还难以体现空间集聚、要素集聚、配套完善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北碚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产城融合是一项城市发展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生态、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实现产业和城市“双向融合”,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一)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1)城市发展要有产业为支撑,才能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才能防止“孤岛化”。二者必须统筹规划,协调联动,才能产生互动效应,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所造成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辨证关系,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2)全面实现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三规合一,按照“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和“ 园区承载大项目、乡镇打造创业基地”的原则,新增工业大项目向园区集中。依托园区基地战略平台和核心载体,加快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现代产业集群。

(二)着力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速工业互联网、5G等绿色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3D打印等新兴产业。推动以仪器仪表、汽车为基础的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成工业互联网应用展示平台,推进重庆云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联创电子(三期)等19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