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哲学课件.ppt .pdf
合集下载
艺术哲学:艺术本质、审美价值与艺术创作哲学

艺术哲学在当代艺术批评中的应用
• 提供艺术批评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标准 • 指导艺术批评家和观众进行艺术作品 的价值判断
艺术哲学在当代艺术批评中的启示
• 探讨艺术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分析艺术批评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和作用
艺术哲学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启示
艺术哲学在当 代艺术教育中
的应用
01
• 提供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框 架和教学方法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创作能力
艺术的审美性
• 艺术作品具有审美价值,能够引起观众的审美体验 • 审美性是艺术作品的基本属性,贯穿于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
艺术的创造性
•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的产物 • 创造性是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及其哲学思考
艺术与生活的一致性
• 艺术作品反映了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 •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哲学:艺术本质、审美价值与艺术创作哲学
01
艺术哲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艺术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艺术哲学起源于古希腊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艺术的哲学思考 • 古希腊时期的艺术哲学主要关注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艺术哲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对艺术的哲学探讨 •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哲学关注艺术创作技巧和审美价值
谢谢观看
Docs
艺术与生活的背离性
•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超现实性和理想性 • 艺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越和 批判
03
审美价值及其哲学原理
审美价值的定义及其哲学内涵
审美价值的定 义
审美价值的哲 学内涵
01
• 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能够引 起审美体验的价值 • 是艺术作品满足观众审美需 求的能力
艺术哲学课件二

二 古希腊人的聪明与早熟
• 腓尼基人长于经商,有一套数学方法用来算 帐;埃及人会丈量,凿石头,有一套几何学 的方法。希腊人向他们学习了这些技术和方 法还嫌不够,这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工商 业上的应用。要知道,希腊人生性好奇,喜 欢思考,愿意知道事物的原因和理由,所以 他们追求抽象的证据,探索从一个定理发展 到另一个定理的观念有哪些微妙的阶段。在 基督降生前六百多年,古希腊的泰勒斯已经 在论证二等边三角形的两角相等。
• 大约在三千年前,爱琴海的许多岛屿和海岸 上出现了一个优秀而聪明的种族——希腊人 。他们拥有全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发明 了城邦制度,通过一个城邦产生出一系列的 城邦,形成星火燎原的态势,使得希腊人的 城邦密布在地中海的周围。 • 城邦,也正是城邦,这个新兴的生活环境在 深刻地影响着古希腊人的生活及艺术。
• 第二,在古希腊人的全民性的盛大庆祝会上,他们尽 情地展示和炫耀裸体。在会场上,那些健美发达的裸 体,开始了角斗、拳击、掷铁饼、竞走和赛车,获胜 的选手回到家乡,受到人们热烈的追捧,甚至那时最 著名的诗人平达,几乎只赞颂赛车。可以这样说,在 古希腊人的眼中,拥有全希腊最结实的拳头和最轻快 的腿便是最值得自豪与幸福的事情。由此我们也可以 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完美的肉体是多么的迷恋与赞赏 。 • 所以,古希腊人不怕在神前和庄严的典礼中展示裸体 。他们甚至把肉体的完美看作是神明的特性。我们在 希腊人的《圣经》——荷马的诗歌中,到处可以看到 神明与我们凡夫俗子一样,拥有一样的肉体,有刀枪 可入的皮肉,也会流血,有本能,有肉欲,只是神明 比我们凡夫俗子优越一些,他们可以长生不死,皮肉 受伤后痊愈得比我们快,因此也比我们的是好身体。因为那时还没有进入工 业时代,也没有发明枪炮,打仗全靠战士良好 的身体去肉搏。由此,古希腊人发明了一种特 殊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核心就在于锻炼士兵的 身体,使其健美矫健,能够吃苦耐劳。在这方 面,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斯巴达人。 • 斯巴达人拥有一套极其复杂但是也极其有效的 制度,以此锻炼斯巴达战士。当时的斯巴达人 生活的地方处于敌人和异族的包围中,为了御 敌,斯巴达人实行完全的军事化。为了拥有完 美的身体,就要先制造强壮的种族。
哲学概论-艺术哲学

17
亚里士多德对艺术的捍卫
•发泄与净化(catharsis)。字面上说,消除 或去除。亚里士多德以此字来描述具张力 的戏剧在我们心中所造成的回响。他认为, 观看这种戏剧之后,我们确实被引发害怕 与同情的感觉,但在看完戏之后,我们以 轻松与消除压力的方式离开戏院。相反的 观点则认为这些戏剧引发我们不曾有,也 不应当有的情绪。
21
马库斯与否定
贰、潜意识的两种特色: 一、潜意识是没有时间性的。 • 欲望以及因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害怕会潜伏在潜意 识之中,在长时期中会以不同的形式与面貌出现, 影响我们的行为。这种感觉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因为我们自幼即已因为欲望无法获得满足的缘故, 失去真正获得补偿的机会。这失落感会不断的回 来。
18
小结论
• 柏拉图最伟大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却捍 卫诗人。他认为,透过他们所做的悲剧, 我们能够体验情绪所造的强大愤怒与怜悯, 并因此而净化了我们这些心理状态。
19
马库斯与否定的应用
•壹、现象观察: •1.名词演变:从原先一些令人发 指的名词,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成 为通俗的用语。例如,「机车」、 「我靠!」、「酷」。 •2.弗罗伊德理论的应用:所有真 实世界的限制,使得所有人自幼 就科使以追求欲望的满足为主, 而将真实的世界置于一旁。 •3.又因为物理世界本身不会满足 我们的欲望,尤其是性欲,所以 我们有时候被迫压抑我们的欲望。
4
柏拉图对诗人的批判
• • • • • 问题: 1.艺术对个人生命与社会的功能是什么? 2.艺术在社会的角色是什么? 3.艺术能够重要到有这个地位? 艺术的价值必不容易界定。她所指的也不 尽然是固定的创作模式。 • 各种艺术之间是有等级差别的。
5
柏拉图对诗人的批判
第八章 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第二种是在不自觉的境况下自然形成的艺术流派。 此 类艺术家大都属于艺术创作的题材、技巧、理论主张比 较相近,或者生活于共同地区,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自 然形成的流派。
第三种是由他人或后人认定的艺术流派。在一定时期, 有的艺术家提出和实践了某种艺术主张或创作原则,逐 渐得到其他一些艺术家的赞同和效仿,形成风气,并得 到社会的承认,但未必真正具有实质性联络或形成结社 性群体,而是得到他人或后世人们的认可。
三、艺术流派的影响
流派的形成有助于激活艺术领域内部的创新活力。
流派的形成有利于不同特色艺术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与共同发展。
艺术流派之间的论争与竞争,对于繁荣艺术创作、激 活艺术生产,为社会和大众提供丰富和优质的艺术产 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艺术思潮
• 一、艺术思潮的产生 • 二、艺术思潮的类型 • 三、艺术思潮的评述
艺术流派的产生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文化的特征。艺术 流派既不能离开它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也不能超越其发 展的历史条件。
艺术流派的形成方式,一般有几种形态:
第一种是自觉组成的艺术社团。即由一些志同道合的 艺术家群体在长期创作中有意倡导、自觉组织起来的 艺术组织,他们有大体相近的哲学基础和美学观点, 以及相近的艺术趣味和艺术风格,会将自己的主张或 艺术纲领公之于众,形成具有自觉意识的艺术流派。
➢艺术学概论
第八章
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 第一节 艺术风格 • 第二节 艺术流派 • 第三节 艺术思潮
第一节 艺术风格
• 一、艺术风格界定 • 二、艺术风格的类别 • 三、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一、艺术风格界定
艺术风格主要是指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所呈现 出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 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风格是艺术家创造 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艺术概论课件

•
• 斯宾塞进一步说:人是高等动物,比起动 物来有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就是这种剩 余精力的发泄。
• 德国学者谷斯鲁认为,“游戏”并不是完 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在轻松愉快 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 际生活做准备或者联系。
• 举例:小猫追逐线团————捕捉老鼠
• 小女孩玩木偶————做母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德国美学家希勒《美育书简》,首次提 出“美育”这一概念,并且系统地阐述了 他的美育思想。
希勒将古希腊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 比,认为在古希腊,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 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 也非常和谐。然而,近代文明社会,发达 的工业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 等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 与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
• 普列汉诺夫指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 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 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他们。
•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 提。
• 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他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的结束,也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第二节 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起源于“交感巫术”的进一步发展: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 • 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
理论》 • 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
1900年,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通过 对原始音乐、舞蹈、绘 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 学、民俗学、人类学和 民族学的文献证明,系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 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
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 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 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 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活动的 进一步因素。
• 斯宾塞进一步说:人是高等动物,比起动 物来有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就是这种剩 余精力的发泄。
• 德国学者谷斯鲁认为,“游戏”并不是完 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在轻松愉快 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 际生活做准备或者联系。
• 举例:小猫追逐线团————捕捉老鼠
• 小女孩玩木偶————做母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德国美学家希勒《美育书简》,首次提 出“美育”这一概念,并且系统地阐述了 他的美育思想。
希勒将古希腊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 比,认为在古希腊,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 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 也非常和谐。然而,近代文明社会,发达 的工业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 等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 与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
• 普列汉诺夫指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 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 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他们。
•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 提。
• 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他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的结束,也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第二节 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起源于“交感巫术”的进一步发展: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 • 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
理论》 • 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
1900年,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通过 对原始音乐、舞蹈、绘 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 学、民俗学、人类学和 民族学的文献证明,系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 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
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 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 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 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活动的 进一步因素。
艺术与哲学

第三章
艺术与哲学
第一节、哲学与艺术的关系
一、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
品. 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
的作用.
二、艺术中的哲学
1、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有艺术 2、艺术是思考世界探索人生的途径 3、因为哲学,艺术而变的伟大 4、哲学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如果还
(三)、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批判现实人生观 高扬个体生命的价值 追求自然超越的人生境界。
气韵的内涵
气韵以气为基础,气韵中的气就是生命的 原初动力。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指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 抑制的生命活力,这种生命的波动有一定 的规律性,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 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 的余地。
承认上智“生知”的先验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
次也,困而知之者又次也,困而 不学,民斯为下矣。”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重视学知的认识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诵诗三百”,“使于四方”
(三)、“执两用中”的中庸之 道
n 1、执两用中 n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
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2、“温故知新”的认识辩证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道家哲学与艺术
道家哲学思想:
(一)、静观、玄览的神秘主义认识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
艺术与哲学
第一节、哲学与艺术的关系
一、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
品. 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
的作用.
二、艺术中的哲学
1、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有艺术 2、艺术是思考世界探索人生的途径 3、因为哲学,艺术而变的伟大 4、哲学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如果还
(三)、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批判现实人生观 高扬个体生命的价值 追求自然超越的人生境界。
气韵的内涵
气韵以气为基础,气韵中的气就是生命的 原初动力。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指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 抑制的生命活力,这种生命的波动有一定 的规律性,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 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 的余地。
承认上智“生知”的先验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
次也,困而知之者又次也,困而 不学,民斯为下矣。”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重视学知的认识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诵诗三百”,“使于四方”
(三)、“执两用中”的中庸之 道
n 1、执两用中 n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
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2、“温故知新”的认识辩证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道家哲学与艺术
道家哲学思想:
(一)、静观、玄览的神秘主义认识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
艺术与哲学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 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 这一观念之上。中国古代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设计 一直受到这一基本逻辑的影响,在“道法自然” 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 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 平上享受自然之美。美是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 智和谐平衡的产物。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家思 想的精髓,即对世界万物给予应有的尊重。
如
• 最早记载的中国文人园林,是在春秋战国 时期,庄周的“漆园”,位于河南省归德 县。我们没有关于此园的详细描述,只是 知道院中有一棵大槐树。庄周在树下做梦, 梦见蝴蝶。他醒来之后,分不清自己梦见 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
• 这充分反映了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因此, 世界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都应该遵守 由道控制的自然运行法则。这是道家哲学 中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可以说,这一结论 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的景观设计艺术。
四、道家思想的影响
如果说儒家和禅宗哲学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建造目 的的话,那么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 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 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 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 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 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 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这种自然式的中国 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规则几何式的园林,原因就在于:中国古典园林 的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是由道家思想决定的。
拙政园
• 中国古典的文人园林不少是在这种情况下 建造的,从园林中的提名和文字就可窥其 一般: • 拙政园,园主王献臣乃明弘治进士受东厂 诬陷罢官失意回乡,请文征明设计建造此 园,借《闲居赋》句意:“‘孝乎为孝, 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最新艺术哲学ppt学习课件.ppt

精品文档
迪基的艺术制度理论
在分析美学的艺术定义的研究中,迪基 (George Dickie)是最著名的一个美学家, 他发展了丹图的艺术界理论,但是摆脱了丹 图艺术理论中的黑格尔主义色彩和思辨色彩, 提出了艺术的制度性理论,使艺术界理论更 加具体化、实证化、精细化,其总目标是为 了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背景下,为艺术提供一 个准确、牢固的定义,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 今天,迪基始终在坚持和发展他的制度性理 论,显示了这一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并且也 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精论品文档。
精品文档
比尔兹利(Monroe C. Beardsley)于1984 年发表了他的论文“艺术的美学定义” , 他提出了“艺术品是被制作的东西,制作 的意图是给予它以满足审美兴趣的能力。” 比尔兹利的艺术定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其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当代背景下, 重新回到艺术本质的古典观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传统的艺术本质理论 首先是艺术的模仿理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认为
艺术存在于对外物或者人类行为的模仿或复制(古 希腊语是nimesis); 其次是艺术形式理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及康德 认为艺术的审美属性在于形式,休谟分析了艺术形 式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康德认为艺术形 式引起人的各种认识能力(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 作用,产生的愉悦是审美判断的基础; 再次是艺术的表现理论,源于浪漫主义,由克罗齐 作了正式的哲学阐述,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 不是物质性的存在。
精品文档
维茨的观点一:艺术本质的问题就像游戏 本质的问题一样,我们称作“艺术”的东 西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而只有相似性, 我们能列举一些特征,但我们不能穷尽所 有的特征。
精品文档
魏茨的观点二:首要的问题不是“艺术是什 么”,而是“‘艺术’是哪一种概念”?他认 为“艺术”是个开放的概念,一个概念是开放 的,意思是说这个概念应用的条件是可修正的, 例如当一些新的情境出现时,需要我们决定是 使用这个概念,还是封闭这个概念而发明新的 概念。而“艺术”是一个开放概念,新的情况 总是不断出现,而且无疑将来也会不断出现, 正是艺术的这种扩展性、冒险性、始终存在的 变化和新奇的创造使我们在逻辑上不可能确定 任何定义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