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https://img.taocdn.com/s3/m/e41acb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4.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一、总则1.1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我国境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1.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规则,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特种设备的使用2.1 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书。
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2.2 环境与条件特种设备的使用环境应当符合安全要求,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提供适宜的安装、使用场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3 设备检查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行。
检查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并由检查人员签字确认。
2.4 维护保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维护保养记录应当详细记载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及存在问题。
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3.1 安全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2 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3 事故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特种设备的信息记录与档案管理4.1 信息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信息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维护保养、事故处理等情况。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定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edb6b7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a.png)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检测、维护保养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1.3 特种设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2.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2.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2.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三章设计与制造3.1 特种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单位应取得相应的资质,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
3.2 设计文件和制造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安装与改造4.1 特种设备的安装和改造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安装和改造的规定。
4.2 安装和改造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五章检验与检测5.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验和检测,并取得检验合格证明。
5.2 检验和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存档,以备查验。
第六章使用与维护6.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6.2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第七章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7.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7.2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八章法律责任8.1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8.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拒绝、阻碍。
第九章附则9.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c5552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d.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特种设备的范围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叉车、起重机械等。
第二条设备科对特种设备的台账、实物、分布、安装、拆卸、取证及使用情况实行监督管理。
设备科必须将本单位特种设备单独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验收由设备科牵头,生产部、安环部和技术部参与,共同办理验收手续。
特种设备验收时需具备生产厂家提供的设计图纸、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改造、维修,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取得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的单位方可进行相应的作业。
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第五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后必须进行相应的试验,验收合格并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取得运行许可证后方可运行。
第六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后30日内,施工单位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给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设备管理部门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前一个月,向当地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申请检验,未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九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再投入运行。
第十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模版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11af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特殊设备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殊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活动。
特殊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注重安全风险的防范,加强事故应急管理,不断提高特殊设备管理的水平。
第二章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第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人员;2. 具备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 具备特殊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和检验报告;4. 具备特殊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证书;5. 具备完备的特殊设备安全检测、维修和维护设施。
第五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完善的特殊设备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备的基本信息,如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等;2. 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记录;3.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记录;4. 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记录;5. 设备的事故和故障记录。
第六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特殊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特殊设备的检验与维修第七条特殊设备的检验和维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第八条特殊设备的检验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备试压和安全阀调试的检验;2. 设备结构和材料的检查;3. 设备附件和安全装置的功能检验。
第九条特殊设备的维修应当有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第四章特殊设备的安全监管第十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监管由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具体分工如下:1. 国家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特殊设备的安全技术标准和经营许可条件;2. 地方政府负责特殊设备的日常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
特种设备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管理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a45df2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7.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则一、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者公共安全,或者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设备。
包括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等。
二、特种设备的管理1.特种设备的注册特种设备的所有者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完成特种设备的注册,并取得特种设备的安全许可证。
2.特种设备的检验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时,应当进行特殊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特种设备的维护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
4.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的使用责任和安全管理措施。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5.特种设备的事故处理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三、特种设备管理的案例分析1.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某公司的一台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经调查发现,该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疲劳裂纹,最终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电梯故障事故某小区的一台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停电,导致多名乘客被困。
经调查发现,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导致电梯的电气系统出现故障。
同时,该小区的物业公司未能及时组织救援,导致乘客被困时间过长。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特种设备的管理不仅关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乎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
因此,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974e6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4.png)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监管。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规则,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特种设备使用者应当依法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规程使用特种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使用特种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意识。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分类和安全管理第八条特种设备按照其使用特性、危险性、专业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分类,分为高压容器、压力管道、锅炉、起重机械、起重运输车辆、电梯、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等几类。
第九条高压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等特种设备应当申请特种设备安全许可证,并由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第十条起重机械、起重运输车辆、电梯、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应当经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装验收,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章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管理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书,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特种设备使用规程操作特种设备,不得擅自改变、违规使用特种设备。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特种设备存在故障、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6篇)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6502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7.png)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1.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____人员培训,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3.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3.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3.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3.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如下项目的检查。
(1)、安全附件;(2)、安全保护装置;(3)、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
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规范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特种设备存在严重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1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文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7733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4.png)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特殊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殊设备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起特定作用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燃气设施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依法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监督检查和使用。
第二章设计制造和安装第四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确保特殊设备具备安全可靠的功能。
第五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对特殊设备的计算、选材、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特殊设备符合标准规定和技术要求。
第六条安装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设计制造单位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并进行必要的试运行和调试,确保特殊设备的安装质量。
第七条安装单位应当按照设计制造单位提供的安装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做好工程质量验收。
第八条设计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并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年度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改造维修和检验第九条特殊设备的改造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设计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特殊设备的维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负责进行,维修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维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一条特殊设备的检验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周期应当按照规定进行。
特殊设备的检验应当包括安全附件、设备本体、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全面检查。
第十二条设计制造单位、安装单位、维修单位和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特殊设备的改造、维修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可控。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第十三条地方特殊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特殊设备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对问题单位进行纠正和处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2b8d2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a.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设备。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一、特种设备的购置1、购置特种设备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单位,并确保其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购置的特种设备应当附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与维修1、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2、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验。
3、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安装、改造、维修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将相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三、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2、注册登记时,应当提供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3、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1、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责任制度、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验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
2、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五、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1、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每天开机前应当进行试运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日常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完好情况、设备的清洁卫生等。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854f2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6.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科学、规范、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纳入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当依法实行许可制度,依法规范实施安全检验、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等活动。
第六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设计制造第七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保证其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设计、制造,保证其设计定型文件的真实、准确。
第九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
第十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将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安全要求纳入设计和制造中。
第十一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有关部位、系统进行技术评审和试验研究,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第十二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进行标识,提供技术资料,使使用单位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等要求。
第十三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维修等环节进行记录,并保存一定时间。
第三章安装改造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安装、改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bfa129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b.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如下事项。
二、特种设备的管理范围特种设备管理范围包括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大型游艺设施等。
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1. 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
2. 特种设备必须经过合格的检测、验收和登记方可投入使用,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责任与义务,组织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
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并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和信息报送。
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确保其具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7.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积极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四、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1. 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按要求进行整改。
3. 执法部门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
五、特种设备的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1.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使用单位应立即报警,并采取紧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2. 执法部门应及时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对于严重事故和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相关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六、特种设备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1. 国家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升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2. 鼓励特种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水平。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810d09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0.png)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包括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检验、试验、操作、保养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使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流程。
第六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台账,记录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检验、试验、操作、保养等情况,并加强档案管理。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第七条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审批手续。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由专人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条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结束后,应当进行专门的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验收报告和记录。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维修与检验第十二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特种设备的维修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应当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由专人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过程中,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结束后,应当进行专门的检验,并填写相应的检验报告和记录。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特种设备的检验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311e0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1.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四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置适当的原则,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保护等要素。
第五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生产单位、安装单位、检验单位、维修单位等相关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六条国家鼓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章使用单位的责任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定资质,设有特种设备管理机构或专职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并按照检验结果和要求进行维修和保养。
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和应急预案等,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特种设备的基本信息、呼叫记录、检验检测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等,以便随时提供相关资料和查询。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独立、安全地使用特种设备。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做好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生产单位的责任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制造,确保特种设备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法规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160056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4.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安装、拆除等活动。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落实安全责任。
第五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安装、拆除等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二章特种设备分类与界定第六条特种设备分为以下类别:(一)压力容器:包括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等;(二)锅炉:包括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等;(三)起重机械:包括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等;(四)客运索道;(五)大型游乐设施;(六)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七)其他特种设备。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界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安装、拆除管理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二)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四)符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生产的规定。
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二)具有与使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四)符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使用的规定。
第十条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特种设备检验资格;(二)具有与检验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设备和检测设备;(三)建立健全检验管理制度;(四)符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检验的规定。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维修、改造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特种设备维修、改造许可证;(二)具有与维修、改造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改造设备和检测设备;(三)建立健全维修、改造管理制度;(四)符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维修、改造的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模版(3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模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8e7d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d.png)
新手养狗常识
1. 选择适合的狗种
想要拥有一只健康快乐的狗宝宝,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狗种。
不同的狗种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性和饲养需求。
首次养狗的新手可以选择温顺、易于训练的狗种,例如金毛、拉布拉多等。
另外,要根据自己的住所条件、时间和经济状况来选择合适的狗种。
2.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狗狗需要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来保证它的健康和幸福。
为狗狗准备一个洁净、安静的空间,确保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同时,为狗狗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准备一个柔软的床垫或垫子。
3. 适当的饮食和水源
合理的饮食是狗狗健康成长的基础,新手养狗者应该选择优质的狗粮,并按照狗狗的体重和年龄来合理喂养。
同时,要确保狗狗有充足的饮水,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水的新鲜。
4. 定期的兽医检查和保健
定期带狗狗去兽医处体检和接种疫苗是保障它健康的重要措施。
此外,定期除虫和驱虫也是很重要的,可帮助防止狗狗受到寄生虫的侵害。
5. 社交和训练
狗狗是社交性动物,需要和人类和其他动物进行互动和社交。
要带狗狗出门散步,参加狗狗社交活动,给予它足够的机会与其他狗狗和人类互动。
此外,训练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狗狗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巧。
1
6. 给予足够的爱与关怀
最重要的是,养狗者应该给予狗狗足够的爱与关怀。
狗狗是忠诚而无私的伙伴,它们需要主人的陪伴和关注。
与狗狗建立深厚的感情,经常和它们玩耍、散步,并给予它们温暖和安全的家,这将使它们快乐地成长。
希望以上的养狗常识能够帮助到新手养狗者,并让他们能够拥有一只健康快乐的狗狗伴侣!
2。
特种设备生产的主要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生产的主要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f1a94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6.png)
特种设备生产的主要管理规定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管理:特种设备生产企业需要申请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要求进行设备生产。
2. 质量管理:特种设备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原材料采购、工艺流程、检测等方面的管理。
3. 设备安全标准:特种设备生产需要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生产出的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4. 设备检测要求:特种设备生产企业生产的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5. 设备追溯管理:特种设备生产企业需要对生产设备的原材料、工艺流程等进行追溯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6. 生产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生产企业需要依法持有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的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生产。
7. 安全生产管理:特种设备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以上是特种设备生产的主要管理规定的一些方面,具体的规定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特种设备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生产中,特种设备生产企业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第 1 页共 1 页。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986cb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7.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
二、特种设备的定义与分类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设备。
具体分类如下: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30L 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 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 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 25mm 的管道。
4、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5、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t 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 2m 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fe73b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c.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护、保养、使用、检验、鉴定、监督管理等环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本规定制定。
特种设备的管理、监督和检验工作应当依法加强,相关管理、建设和检验机构应当履行职责,特种设备管理规范应当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条特种设备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和技术特殊性,以压力、容积、温度、流量、重量等参数的变化为必要特征,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对人身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设备。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运输设备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管理、监督和检验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护、保养、使用、检验、鉴定、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特种设备管理、监督和检验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技术和管理能力,履行监督、检验和鉴定职责。
相关企业和个人应当按照要求申请相应的资质,并定期进行更新。
第五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和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做好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护和保养等单位应当履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二章设计、制造、安装和改造第六条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改造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设备设计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制定并落实设计方案,明确设备的主要参数和性能要求。
设备制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制造资质,严格控制质量,保证设备制造的安全。
第八条设备安装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安装资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的安装。
设备改造单位和维修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设备的改造和维修。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0c7181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b.png)
XX有限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1总则1.1目的为了规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使用管理,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有序、规范进行,依据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1.2本制度对特种设备的安装、维护、改造和使用进行具体规定。
1.2释义1.2.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起重机械、防爆电器设备等,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1.3.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O.I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固定式容器或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0.I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C液体的气瓶、氧仓等。
1.2.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最高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1.2.4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I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载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1.2.5维护保养:是指“维护、修理、保养”的业务。
其中的“修理”主要是一些调试性的修理,是不对特种设备原有的结构形式或性能指标进行更改。
1.2.6改造:是指改变原特种设备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的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编制:吴爱明审核:万桂勇常广秀实施时间:年月日目录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2、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8)4、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9)5、特种设备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制度 (10)6、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13)7、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16)8、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制度 (18)9、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 (20)总则为保障特种设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其它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1安全生产责任人职责1.1.1遵守并督促检查公司各部门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以及上级关于职业安全健康指示的执行情况及员工安全学习培训工作。
1.1.2审批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1.3督促检查公司各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1.1.4参加特种设备安装验收及试车。
1.1.5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1.1.6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
1.1.7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1.1.8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按“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职责1.2.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1.2.2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审核安全操作规程。
1.2.3参加特种设备订购,进厂和安装的验收及试车。
1.2.4经常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等。
1.2.5协同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1.2.6协同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
1.2.7对特种设备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进行技术审查。
1.2.8编制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1.2.9向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特种设备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1.2.10协同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2.11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1.2.12组织特种设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培训。
1.2.13对特种设备进行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1.2.14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执行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不违章指挥。
1.2.15对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试验、检修等。
1.3生产部及负责人职责1.3.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1.3.2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执行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不违章指挥。
1.3.3参加特种设备安全会议。
1.3.4合理安排生产,防止特种设备超负荷运行。
1.3.5制定新工艺,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时,充分考虑特种设备能力,防止特种设备超负荷运行。
1.3.6协同做好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1.3.7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
1.4人事部及负责人职责1.4.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1.4.2根据职业禁忌症的规定,招用新特种设备操作工时,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做好监督新员工就业前健康检查工作,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能力。
1.4.3协同各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教育。
1.4.4把员工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作为考核员工业绩的内容之一。
1.5车间(部门)领导职责1.5.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执行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
1.5.2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5.3参加新特种设备的安装验收及试车。
1.5.4经常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等情况。
组织本部门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1.5.5对本部门特种设备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进行技术审查。
1.5.6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管理。
1.5.7协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验工作。
1.5.8积极向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反映特种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1.5.9协同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1.5.10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和处理。
1.6班组长职责1.6.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执行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6.2组织班组人员,学习、钻研技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1.6.3掌握特种设备的运行参数,督促班组人员正确操作设备,完成各项原始数据的记录。
1.6.4经常检查特种设备以及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向领导报告。
1.6.5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查明和判断故障的性质、原因,并组织有关人员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1.6.6协同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1.6.7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和处理。
1.7操作工人职责1.7.1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认真操作,做到“三不伤害”。
1.7.2努力学习、钻研技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1.7.3掌握特种设备的运行参数,正确操作设备,认真填写各项原始数据的记录。
1.7.4定期检查特种设备以及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向领导报告。
1.7.5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查明和判断故障的性质、原因,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1.7.6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班时,在交接班部中详细记录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
1.7.7参加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1.7.8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
2、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1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2.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2.3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人及主管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及使用部门应给予支持和配合。
2.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
2.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
2.6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2.6.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2.6.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2.6.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6.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2.6.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2.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会议;阅读文件、简报、图片;事故预测讨论;参加技术座谈;上课;参加事故现场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
2.8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2.8.1新设备投产前,由主管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2.8.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由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2.8.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设备安全状况等。
2.9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
2.10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教育档案,由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人事部负责保存。
每年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2.11不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学习而又没有履行请假手续的人员,按公司《安全生产考核标准》予以处理。
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3.1为规范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3.2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3.3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
3.4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其中电梯应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3.5 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车间周检、公司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3.6 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3.7 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3.8 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3.9 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3.10 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3.1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1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4、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4.1为规范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4.2公司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每季至少一次。
也可以结合每月的安全生产例会一起进行,4.3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设备、维修和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均应参加,并由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考勤,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提前向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人请假,并另派人员参加。
4.4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的主要内容:4.4.1传达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等;传达公司领导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
4.4.2通报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种设备事故情况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4.4.3了解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状况和研讨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
4.4.4总结各部门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
4.4.5布置下阶段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4.4.6交流其他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和教训。
4.4.7审定公司职业管理网络,审定公司年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和目标,并通过公司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