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28b4e8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2.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七、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八、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九、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内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3. 学生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七、教学重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八、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策略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及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4e4f9ad51f01dc281f166.png)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750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f.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风情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的民族及分布1. 我国的民族概况2. 民族的分布特点第二章:汉族1. 汉族的分布2. 汉族的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1. 蒙古族的分布2.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第四章:少数民族之二:回族1. 回族的分布2. 回族的风俗习惯第五章:少数民族之三:藏族1. 藏族的分布2. 藏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2.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教材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第一章:我国的民族及分布1. 引入新课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及分布情况。
2. 学习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汉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 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节等。
3. 讨论与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汉族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汉族文化的认识。
第三章: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
2. 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如那达慕大会、奶茶等。
3. 讨论与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蒙古族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少数民族之二:回族1. 学习回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回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等地。
2. 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如伊斯兰教、清真食品等。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https://img.taocdn.com/s3/m/70f6fc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3.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学习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2. 了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汉族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 了解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第四章:民族团结1. 学习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第五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5章,每章约需2课时,总计10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蒙古族的重要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等。
第七章:回族1. 学习回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回族的重要节日如开斋节等。
第八章:藏族1. 学习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藏族的重要节日如雪顿节等。
第九章:维吾尔族1. 学习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如肉孜节等。
第十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607e0e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0.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七、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八、教学重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九、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亲身体验民族传统文化。
5. 创作展示法:鼓励学生创作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绘画、手工艺品等,展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94649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7.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
2. 使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3. 传统节日与文化4.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5. 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强调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其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作业的完成质量,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民族知识相关书籍和资料。
2. 民族团结的案例故事。
3. 网络资源,如民族文化网站、视频资料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第二课时:讲解传统节日与文化,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第三课时:讨论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布置相关作业。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https://img.taocdn.com/s3/m/36033d2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b.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知道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少数民族,并了解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
2. 网络资源:关于少数民族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3. 实地资源:邀请少数民族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安排: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1课时。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https://img.taocdn.com/s3/m/81e6d95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2.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爱护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难点: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代表性人物,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分享。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让学生了解其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维护民族团结的建议。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他们对于民族问题的研究深度和思考角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我国各民族代表性人物的图片。
2. 文字资料: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小说、文章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民族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色。
2. 第二课时:分析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 第三课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和爱护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https://img.taocdn.com/s3/m/c2aa765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1.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课件:我国的民族分布图、民族团结的图片等3. 视频资料:关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短视频4. 讨论话题: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3. 案例分析:播放短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理解和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想法和建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2. 家庭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导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https://img.taocdn.com/s3/m/212b745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a.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语言、风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族了解汉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二课: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三课:回族了解回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四课:藏族了解藏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五课:维吾尔族了解维吾尔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个民族的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关于各个民族的小项目。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各个民族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彝族了解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七课:壮族了解壮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八课:布依族了解布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九课:朝鲜族了解朝鲜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十课:满族了解满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https://img.taocdn.com/s3/m/7abe7a9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5.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汉族1. 汉族的分布情况2. 汉族的风俗习惯3. 汉族的语言文字第二课时:蒙古族1. 蒙古族的分布情况2.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3. 蒙古族的语言文字第三课时:回族1. 回族的分布情况2. 回族的风俗习惯3. 回族的语言文字第四课时:藏族1. 藏族的分布情况2. 藏族的风俗习惯3. 藏族的语言文字第五课时:维吾尔族1. 维吾尔族的分布情况2.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3. 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民族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各民族的基本情况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哈萨克族1. 哈萨克族的分布情况2.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3. 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第七课时:朝鲜族1. 朝鲜族的分布情况2.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3. 朝鲜族的语言文字第八课时:满族1. 满族的分布情况2. 满族的风俗习惯3. 满族的语言文字第九课时:彝族1. 彝族的分布情况2. 彝族的风俗习惯3. 彝族的语言文字第十课时:苗族1. 苗族的分布情况2. 苗族的风俗习惯3. 苗族的语言文字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90988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b.png)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
2.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知道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1.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民族文化和习俗4.我国民族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4.采用讲座法,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五、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第二课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第三课时:民族文化和习俗4.第四课时:我国民族政策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积极性。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尊重、理解、包容程度。
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分享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2.多媒体课件: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讲座:邀请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专家进行讲座。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806a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8.png)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f9db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5.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
2.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教学难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采用问答、测试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情图片,引起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介绍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学习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认识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
4.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讲述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等,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5.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介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7.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民族知识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8.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情况。
9. 总结课程: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同学。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我国民族风情的手抄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
3.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各民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问答环节的表现,检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fdc9cc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1.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增长学生的民族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2.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民族的分布特点:讲解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介绍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服饰等,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做法。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民族风情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民族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2. 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民族团结的做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针对学生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困惑,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11be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9.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使学生掌握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汉族及其他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2. 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格局,解释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3. 讲解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阐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和内容。
4. 分析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以汉族和其他主要少数民族为例,介绍其独特文化特点。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6. 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水平。
3. 评价学生对各个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的了解情况。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我国各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
2. 案例材料:各个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案例。
3.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民族常识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f10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0.png)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交流。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了解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人口比例和主要分布区域第二章:汉族1. 了解汉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了解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第四章:民族政策1. 学习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2. 了解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第五章:尊重各民族,促进民族交流1.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2. 学习如何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促进民族交流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方面。
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3. 课后作业: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内容:第六章:彝族、壮族、布依族1. 了解彝族、壮族、布依族的风俗习惯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第七章:侗族、瑶族、白族1. 了解侗族、瑶族、白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和宗教信仰第八章:土家族、苗族1. 了解土家族、苗族的分布区域2. 掌握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和传统服饰第九章:各民族共同发展1. 学习国家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 了解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第十章: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村寨2. 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的认识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五年级《民族常识》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
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4、唱一唱。
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
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西藏自治区银川三、课外拓展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呼和浩特南宁拉萨银川第二课时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
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汉族 91.5?少数民族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广西西藏云南贵州宁夏新疆青海四川第二课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2)阅读后在小组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小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
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指名说一说。
师生补充总结: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一起说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咱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同学们,让咱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2、复习上节课为什么北方少数中国服装款式网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持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类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独特的地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底下图片中展示的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服饰吗,阅读讲授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边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底下的姐姐们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吗,板书: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绚丽多彩的服饰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第三课时1、导入新课北方气候寒冷,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气候温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
少数民族的服饰跟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系,那么,少数民族的头饰又有什么特点,跟什么因素有关系,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喜欢戴帽子独具特色的头饰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裹头巾第四课时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花帽和头饰。
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4、讲解制作步骤(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
(2)纸帽的做法: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
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
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
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
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5、实践园地让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你们更喜欢哪个民族的传统服装,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使之既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点,又便于生产与生活。
第六课别具风味的饮食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