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

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1.说出“管理”与领导的差异,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领导力。

答:○1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范围:从一般意义上说,管理的范围要大一些,而领导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

b.作用:管理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

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则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c.层次: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管理的各个阶段。

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如果我们把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的阶段,领导活动处在不同阶段之中,集中起来就表现为独立的职能,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计划得以实施,使建立起来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转,组织和配备人员,并对各个过程结构进行监督检查。

d.功能: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

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2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

领导力由下属所赋予而由其上司所支使。

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上司可通过所支使的以下五种力来去做工夫,以求加强领导力。

a.威吓力:领导者可以借此力(如调职、降级、惩戒、解雇等手腕)令下属顺从他的旨意。

b.法定力:可以借此组织架构上的法定地位的权力发挥其影响力。

c.报偿力:透过适当的报偿手段(加薪、升职等)来影响下属的行为。

d.专家力:上司籍其所拥有的丰富经验、灵通信息、技术或准确的分析判断力而令下属信服。

下属接受其提议或工作指引是因为对上司的能力具有信心而接受它。

e.吸引力(向心力):上司令可以以他在部属心中的魅力以支配部属的行为,部属因尊重及崇拜上司而主动地向上司认同,并设法按上司旨意办事。

2.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管理秩序,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应用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应用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文将对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

其中,宏观经济现象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国际贸易、利率等,宏观经济政策则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整体状况和政策背景。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它研究市场供需关系、价格形成、企业经营、消费者行为等微观经济现象,帮助人们理解市场上的投入产出关系,了解市场信息和风险,并帮助人们制定有效的企业经营和投资计划。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和企业经营。

3. 会计学会计学是一门研究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信息的学科。

它研究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规则等,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

4.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筹资、投资和分配财务资源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投资决策、资本结构等方面。

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经济管理的应用1.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对本身运营过程与组织机构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种活动。

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

掌握企业管理的应用技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绩效。

2. 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理财产品等渠道,实现财务增值和风险控制的一种方式。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创业,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不仅仅是创业者所必备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述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的社会如何配置的学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面对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经济问题都与资源的分配有关。

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从而为我们的个人及团体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1.什么是短期和长期短期和长期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概念。

短期通常指生产和消费的特定一段时间,经济活动中的某些因素(例如劳动力和资本)在这段时间内是不变的。

长期是指生产和消费的更长一段时间,期间所有因素都能够发生变化。

2.边际效益的概念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因素的效益。

例如,一个公司可能通过增加一名员工,获得了多一个员工的生产力增益。

这种增益即为边际效益。

3.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价格变动时,供需关系会发生变化。

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需大于供时,价格上涨。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种活动而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例如,在决定一天从事什么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去旅游,那么这一天能用来赚钱的时间就被浪费了,这种浪费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是对企业及其组织管理的规律进行研究,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利润为目标。

管理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管理及其运作规律。

1.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划分和安排。

它包括各种不同的部门及其相互协作方式。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应根据公司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

2.领导力领导力是指管理者的能力及其对人和事的指导能力。

一个好的领导者能够激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和质量。

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会计学对员工进行招募、培训、调度、评估和奖励的管理。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简介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做出经济决策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结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旨在帮助管理者了解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

本文将介绍管理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需求与供应、边际分析、成本分析等。

需求与供应需求与供应是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供应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相应数量。

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数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供应方面,当供应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下降,数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需求与供应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收入、消费者偏好、市场竞争等。

理解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定价和产能规划决策至关重要。

边际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评估决策的效果。

边际效益表示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的效果。

例如,假设一家工厂每增加一台机器,产量可以增加100个单位;那么,每增加一台机器的边际效益就是100个单位。

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需要的成本。

通过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管理者可以决定是否采取某项措施。

如果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应该采取这项措施;反之,则不应采取。

边际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最大化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将企业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固定工资等;可变成本则随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等。

了解成本的结构和变化对于管理者制定正确的定价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成本分析,管理者可以确定最佳的产量规模,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管理经济学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竞争程度和市场上的企业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指标。

2.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供给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均衡是供需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不再发生变动。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等。

4. 基本的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在面临有限资源和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生产者会通过决策来选择最优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

5.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面临有限预算和多种选择时,通过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来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

6. 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运输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因物流活动而产生的费用,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物流活动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

7. 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等管理活动,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8. 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不确定性是指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走势的情况。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管理和不确定性管理来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

9. 资本市场和金融管理: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金融管理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规划、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等活动。

10. 经济政策和政府管理: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

以上是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运作原理、企业管理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讲义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讲义

绪论一、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借用一些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

〔共同之处〕〔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注意:管理经济学的只涉及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有关的经济决策方面的问题〕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

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在管理经济学中利用经济模型,可以使决策方法得以简化、科学化和定量化。

在所有管理学科中,管理经济学可以说是一门最巧妙、也是最普遍地应用经济模型来解决管理的问题的学科。

〔二〕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根本方法。

边际——额外、追加额外本钱〔边际本钱〕<额外收益〔边际收入〕有利额外本钱〔边际本钱〕>额外收益〔边际收入〕不利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经济管理是指利用经济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组织或者国家的经济运行进行科学调控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指挥调度经济实体,协调各个经济要素,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学科。

在当代社会,经济管理对于各个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经济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主要内容。

一、经济管理的概念经济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内部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高效运转,从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管理的目标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或者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和条件,通过各项管理活动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同时,经济管理还应该注重社会效益的达成,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应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经济管理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来指导实践。

2.目标一致原则: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都应该与企业或组织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

3.系统性原则:经济管理应该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管理,注重系统的协调和整合。

4.灵活性原则:经济管理应该具有灵活的特点,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5.效益性原则: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注重成本的控制和投资的回报。

四、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经济管理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还要进行人员的培训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2.生产与运营管理:经济管理应该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运营流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市场营销管理:经济管理还要进行市场调研,制定销售策略,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财务管理:经济管理需要进行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进行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以保证企业的资金稳定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经济与管理类基础知识

经济与管理类基础知识

经济与管理类基础知识(1)第一部分产业经济学1、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征。

综合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三个方面的分析,就能大致勾勒出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类型。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低;(2)产品同一性高;(3)不存在任何进入和退出壁垒;(4)完备信息。

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为100%;(2)没有替代产品;(3)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1)产业集中度低;(2)产品有差别;(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的一种市场结构。

2、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的概念和分类。

行业进入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壁垒、资本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对原料的排斥性占有、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占有、对销售渠道的控制、运输系统的控制等)、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企业的进入阻止政策主要包括价格阻止政策和投资组织政策。

进入组织政策也可被认为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范畴。

行业退出壁垒包括: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和法规的限制。

3、市场结构的衡量。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市场集中度是用以表明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一般用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刻画。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市场内的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

产品差别化的衡量:产品差别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市场结构,即影响市场集中度和影响市场进入壁垒。

企业实施产品差别化的方法大致有:产品主体差别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

4、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区别。

规模经济是通过批量生产来实现规模节约。

而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即通过产品种类的联合来实现节约。

5、交易费用的概念。

交易费用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运行经济体制的成本,具体来说,交易成本包括事前和事后两部分,事前的成本包括: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的成本。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3
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效用大小排序);无差异曲线(特征、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条件)
4
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规模报酬(分类);边际技术替代律(定义、描述)
5
成本理论
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边际成本(定义、计算)
6
市场理论
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均衡(价格、数量);市场失灵(原因、对策)
10
目标管理
定义与特点(参与管理、自我控制、权力下放、注重成果);实施步骤(建立目标主题
知识点
1
需求与供给
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预期、人口因素、产业政策等);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价格、厂商预期、生产技术变动、生产要素价格、政府政策等)
2
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定义、系数、种类);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替代商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消费者需求程度、商品用途多样性、商品耐用程度、时间长短)
7
管理决策
决策过程(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举方案、选择最优、执行最优);正确决策的条件与准则;管理经济学解决的管理决策问题(产量决策、价格决策)
8
管理环境
外部环境(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等);内部环境(资源、管理、能力等);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
9
组织文化
内容(价值观念、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道德);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一:1.需求的交叉弹性:①、Exy0 互替商品,②、Exy0 互补商品2.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预期弹性。

通常讲的供给弹性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句话的含义。

答: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②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4.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商品获得满足感的主观感受。

5.基数效用是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即“效用单位”来计量,并且可以将“效用单位”加总求和得到总效用。

6.序数效用即假设某一消费者在所可能的消费品组合中有自己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判断哪一组最好,或者判断两组之间没有差别。

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数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减少)的数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是,超过某一范围时,总效用反而会下降。

同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经济意义是某种商品的消费超过一定数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厌恶和损害。

10.预算线是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的情形。

11.预算线的移动:当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保持不变而收入改变时,预算线会产生移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大小的改变。

12.人们认识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他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或者可以表述为:消费者花费每一个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学科,二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入手,为读者介绍这两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涉及到个体、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种经济主体。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资源稀缺性:经济学从资源稀缺的基本事实出发,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2)机会成本原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所做的选择所放弃的选项所带来的成本。

(3)边际效应原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4)需求与供给原理: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3. 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企业决策、投资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不断扩展和深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指研究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是对企业管理实践和现象的分析和理论总结。

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目标原理:企业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为员工提供实现目标的理由和动力。

(2)计划和组织原理:通过规划和组织来协调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工作,确保目标的实现。

(3)领导和控制原理:领导是指对员工进行激励和指导,控制是指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监管和评估。

(4)适应和变革原理: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和变革,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3. 管理学的应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组织设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

在企业中,管理学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广泛的交叉和应用,例如:(1)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经济学分析和管理学运用。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及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及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及内容如下:
1.《经济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方面的内容。

2.《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管理学基本原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经济法律法规、劳动法、公司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内容。

4.《经济案例分析》
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能力测试》
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考试科目和内容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和考试机构而有所不同,建议考生在报名前仔细了解招聘信息和考试要求,以便更好地备考和参加考试。

第一章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例如,本门课程的最优学习时间可以通过以下 比较来确定(1)增加1小时的学习带来分数等级上的 进步,(2)增加的1小时学是的成本。只要增加1 小时学习的利益超过了1小时学习的成本,继续学 习就是有利的。 1、离散决策 两个概念一个原理 边际利益:指使用额外的1单位管理控制变量 边际利益 带来的额外利益。
a、斑马的水 平为7是可以净 利益最大。 b、在Z水平 时,边际利益减 小,边际成本增 加。 c、d、e、曲 线关系图及他们 之间的联系如右 图。
6、这些信息发布后,HTCC专业的人数将会增加,是因 为人们愿意学习这些技能以在相关领域获得高工资。在10年 后,可能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因而降低了这一 行业的工资水平,从而降低了进入这一行业学习的机会成本. 7、(1)方案员工日工资为15×8=120(美元) (2)方案员工工资预计为 8×8+80000×1%×0.1=144(美元) 方案(2)对雇员更有激励性。我会选择方案(2),因 为方案(1)对员工来说,不管他是努力工作8小时还是散漫 工作8小时都是相同的结果。而方案(2),如果员工不积极 努力的工作,他有可能不能完成预计的销售业绩,就不能得 到更多的薪酬,该方案有效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得到更 多薪酬的同时,为公司创造出了更多的效益。
表1-1揭示了离散情形下量化比较:
表1-1 确定控制变量的最优水平:离散情形
表1—1中,对于4单位或5单位的Q,净利益都等于200,这是 由于表中数据的特性引起的,它限制了Q只能以1单位增加。在下 一节里,我们证明当Q可以选择任意小的增量时(例如企业可以生 产分数加仑的软饮料时),在单一的Q水平处,净收益最大。在这 个Q水平处,边际利益等于零,这与表1—1中Q 为5单位时相对应. 只要边际利益超过边际成本,Q带来的总利益的增加超过总成 本的增加。在这种下,经理增加使用管理控制变量是有利可图的.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性。

以下哪项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分配B.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C. 个体消费行为的分析D. 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2. 短期经济波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A.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B. 国际贸易失衡和汇率波动C. 经济增长和产出波动D. 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3. 在市场经济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私人企业的主要特点?A. 所有制属于私人B. 决策权归个人所有C. 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D. 企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调控4. 金融市场是指以交易金融资产为主要功能的市场,以下哪个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分类?A. 货币市场B. 股票市场C. 商品市场D. 期货市场5. 以下哪个不属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A. 比较优势理论B. 绝对优势理论C. 互利互赢理论D. 推动理论6.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A.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B. 资本的全球流动C. 信息与技术的跨国传播D. 所有选项都是7.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以下哪项不属于货币政策的目标?A. 保持物价稳定B. 维护金融安全C. 促进经济增长D. 调控国际贸易平衡8. 以下哪项不属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A. 技术进步B. 资本积累C. 劳动力增加D.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9. 预算是一种盈余总量的财务计划,可以通过控制支出和增加收入来实现经济管理的目标。

以下哪项不属于预算的主要类型?A. 国家预算B. 企业预算C. 个人预算D. 学校预算10.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并通过有效的实施来实现目标。

以下哪项不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A. SWOT分析B. 市场营销策略C. 组织结构设计D. 人力资源管理以上是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试题,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管理常识

经济管理常识

经济常识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

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

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

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经济与管理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经济与管理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经济与管理知识点在当今社会,对于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需求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个人的生活还是企业的运作,经济与管理知识的应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经济与管理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关键概念。

第一部分:经济知识点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基于供求关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分配。

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政府通过制定计划来指导资源配置。

2.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升。

3. 地区差异与贸易地区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贸易则是不同地区之间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贸易可以帮助各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DP)等经济指标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简单累积。

第二部分:管理知识点1. 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管理层次则是指企业内各级管理者的等级和职责分工。

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协调性。

2. 领导力与管理技能领导力是指在组织中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管理的能力。

管理技能则是指管理者所需的各种技能,包括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

有效的领导力和管理技能可以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3. 经营战略与市场营销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决策者在竞争环境中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和方法。

市场营销则是指企业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并推广产品和服务来吸引客户。

良好的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 人力资源管理与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各种活动的管理。

团队建设则是指了解和发展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能力。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购买商品、支付账单,还是考虑投资和理财,都与经济息息相关。

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做出明智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经济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建立对经济运作的基本认识。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应量超过需求量时,价格通常会下降。

相反,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升。

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作用,了解供求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走势。

二、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经济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常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劳动力指的是人力资源,是通过工作来创造价值的。

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如农田、矿产等。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等。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通货膨胀和通缩通货膨胀和通缩是宏观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超过供应等原因引起。

通缩则指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下降。

通缩常常是由于货币供应不足或需求不足引起的。

通货膨胀和通缩对个人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和通缩对个人理财至关重要。

四、GDP和经济增长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指标。

GDP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经济增长率则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GDP和经济增长率对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

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来影响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对于稳定经济、促进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等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学这个词语来自于古希腊语。

在希腊语里面,经济学就是管理家庭财产、货物的学问。

2.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习惯上都被称之为资源。

资源分为两类: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源、大海。

经济资源,如:粮食、煤炭、石油。

3.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人们的需求而言的。

4.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生产都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样生产?三、是为谁生产?5.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伴随自然经济的完结而逐步形成的。

市场经济是在财产权利的制度体系下,通过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资源交换、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上的三个问题。

6.按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二是金融市场的信贷利率机制,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

7.动力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竞争机制;而平衡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调节机制。

8.根据市场机制不同的作用方式可以细分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9.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0.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目的。

11.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法(回答“应该怎么样”“是否合理”)二、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三、均衡分析法四、边际分析法五、数学分析法12.管理学的特征:一、综合性和边缘性,二、复杂性和实践性,三、科学性和社会性。

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的方法,二、比较研究的方法,三、案例分析法,四、归纳演绎法。

14.管理学、经济学与相关学科比较:经济学主要探讨的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管理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

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15.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6.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17.替代品:效用上能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消费欲望的商品。

18.互补品:指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19.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20.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2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2.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23.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一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24.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价格。

25.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一、当供求不变的情况下,若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升高均衡量增加;反之,若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26.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7.需求价格弹性系数:0<Ed<1,需求缺乏弹性;1<Ed<∞,需求富有弹性。

28.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②、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程度,③、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程度,④、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⑤、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9.需求收入弹性:㈠、缺乏收入弹性,0<Em<1 生活必需品,㈡、收入负弹性,Em<0 劣等品,㈢、富有收入弹性,Em>1 奢侈品30.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中支出中的比重会不断减少,称为恩格尔法则。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31.需求的交叉弹性:①、Exy>0 互替商品,②、Exy<0 互补商品32.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预期弹性。

通常讲的供给弹性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3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句话的含义。

答: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②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34.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商品获得满足感的主观感受。

35.基数效用是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即“效用单位”来计量,并且可以将“效用单位”加总求和得到总效用。

36.序数效用即假设某一消费者在所可能的消费品组合中有自己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判断哪一组最好,或者判断两组之间没有差别。

3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数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减少)的数量。

3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是,超过某一范围时,总效用反而会下降。

同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

3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经济意义是某种商品的消费超过一定数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厌恶和损害。

40.预算线是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的情形。

41.预算线的移动:当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保持不变而收入改变时,预算线会产生移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大小的改变。

42.人们认识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他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或者可以表述为:消费者花费每一个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43.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①无差异曲线图上的许多无差异曲线中,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

②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凸向坐标原点,且向右下方倾斜。

44.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购买一种商品支付的货币效用与他实际支付的货币效用之间的差额。

45.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在消费者既定收入水平下,能够让他获得最大效用满足的消费组合时,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应该恰好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46.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保持不变,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将增加相对跌价商品的购买量,减少相对涨价商品的购买量的现象。

47.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时,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量发生改变的现象。

48.正常物品是指当商品价格改变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发生同向变化,而与价格的改变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

或者表示为: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收入减少时需求量也减少的物品。

49.劣质物品,低档物品是指商品的价格发生改变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呈反方向的商品,但是在大多数场合,替代效应总是大于收入效应。

或者表示为: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反而减少,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物品。

50.市场活动的主体是由大量的分散决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组成的。

51.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歇尔。

52.决定组织绩效的基础是决策。

53.吉芬物品:即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呈反方向变动,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商品。

或者表示为:商品的价格上升,相对收入减少,需求量反而增加;商品的价格下降,相对收入增加,而需求量反而更加减少的低档物品。

54.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是总产量的增加值。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平均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55.当边际产量MPP=0时,总产量TP最大;当MPP=平均产量APP时,APP最大。

56.利用消费者均衡推导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定理: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他带来了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对某物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德边际效用为标准。

如果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边际效用小,消费者只愿付出较低的价格。

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因此,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以后,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反而会引起总产量减少,即边际产量为负数。

58.厂商的理性选择①理性的厂商不会考虑在第三阶段进行生产。

边际产量小于零的部分。

②理性的厂商不会选择在第一阶段进行生产。

生产从零开始到平均产量取得最大值的部分。

③理性的厂商选择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

平均产量最大值到边际产量为零的部分。

59.等产量线是指由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任何组合生产出来的,产量相等的点构成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是相等的,也称为等生产线。

60.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数学性质是相同的,如以下特点:①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②一个等产量线图上的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③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④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61.等成本线是指当资本与劳动的价格是确定的,厂商投入某一固定数量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资本与劳动量的组合情况。

62.生产者均衡的形式:生产者均衡有两种情形:一是在产量既定的前提下厂商花费的总成本最少,二是总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厂商获得的产量最大。

63.机会成本:生产产品所花费的生产成本,是指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放弃(或牺牲)了另一种最佳替代物的生产。

64.按照机会成本定义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显明成本,二是隐含成本。

①显明成本是指作为成本项目计入厂商的会计账目中的费用②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对应的费用③厂商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即使厂商暂时停止生产也会承担的费用。

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会计账目的成本+隐含成本=显明成本+折旧+正常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65.长期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费用总和。

厂商的长期成本不存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区别。

6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若干条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是它与每一特定规模下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

长期平均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