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1 第15周教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 想象的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想象力。
(五)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六)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备注
教学反思:
3.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1.二者都是根据已有表象构造出新形象。
2.想像中的事物都是以前所没有直接感知过的。


1.再造想像是创造想像的基础,创造想像是再造想像的发展。
2.创造想像中有再造性的成分,再造想像中有创造性的成分。
幻想
创造想像



1.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2.指向于遥远的未来,不可能立即予以实现。
如:梦,精神病人的幻觉,看到白云或山峰,想象成某种动物等。
有意想象:也叫随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像。
(二)再造想象与创造性想象
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性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不一定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2.指向于未来的,能够较快予以实现。



1.都必须有一定的表象材料作为依据。
2.都富有创造性和新奇性。


1.创造想像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2.创造想像中有一定的幻想成分,幻想中有一定的创造想像成分。
三、课堂总结
(三)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象是通过感知觉获得,并保存在大脑中的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这两个特点。
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表象来自于客观事物,然后在人脑中进行主观的加工和改造,因此,想象是心理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
表象的分类:
教学难点
区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方法
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天空中的云白Baidu Nhomakorabea的,就好像一团团软绵绵的棉花糖一样,让人恨不得咬一口”。请问这句话中运用到了语文当中的哪种修辞手法?如果用心理学知识理解这属于心理活动中的那一部分呢?
授课教师
林珊
学科(专业)
幼儿心理学
授课班级
15幼教
教学课题
想象的概述
授课时间
2015年12月7日
第16周星期一第1节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幼儿想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想象的种类,并能够区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理解梦的内涵
教学重点
区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根据表象形成的感知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
根据对象范围和概括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1.记忆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人脑中的重现,保留了客观事物的主要形象特点。
2.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已有表象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而形成的新形象。
想象的功能:
1、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功能
可以超越时空界限获得更多知识。
2、想象具有预见功能
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3、想象具有代替功能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
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力的努力,在外界某种刺激影响下所产生的。
创造性想象:指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再造想像
创造想像



1.具有再造性,构造出的形象与原物相符合。
2.再造的形象是世上现成的。
3.在一般性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1.具有创造性,构造出的形象是崭新的。
2.创造的事物是前所未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