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有无相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 斯:就。 生:生成。 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 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 成:促成。 形:比较。 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 盈:补足。 和:应和。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 随:跟随。 恒:永恒的。 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小结: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
相相 互互 转依 化存
他 敢 剪 吗 ?
有 无 相 生
走近老子:
老子 ,字伯阳,谥号聃,又 称李耳。是中国最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 尊为教祖。老子的思想主张 是“无为”。
守柔
寡欲 善为下 居后不争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小结: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
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 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第4则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 不亡者寿。
译: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
小结:不可忽略小的事物或问题,大的事情或问题都是从小开始
的。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7则
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 柔弱:柔软。 坚强:僵硬。
徒:类。 兵:军队。 灭:被消灭。 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因此坚强 强:刚强。 折:被折断。 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所以军队逞强就会 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 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有无相生》(新定(老子)PPT课件
.
2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 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 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 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 “青牛师”、“青牛翁”等
走近老子:
老子 ,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是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 尊为教祖。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2021/3/22
.
22
认识人生 分析第五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 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 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 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21/3/22
.
无为的态度 大事得自于 小事的积累
重视困难, 谨慎行事
2021/3/22
.
3
2021/3/22
.
4
学海导航
1、了解老子及《老子》一书,掌握文中重要 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3、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4、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地看待老子
的哲学思想,批判地吸收。
2021/3/22
.
5
连百万乊众戓必胜1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2殷人尚白3黑质而白质4唯见江心秋月白5往来无白丁6白手成家立业7便可白公姥8今晏子见疑吾将以死白之9不知东方之既白10飞觞举白清楚显著白色白色的皎洁无官职的陈述禀告表明明亮罚酒用的酒杯欺骗视觉的图片此图中有几个红点你的图中就有几个黑点修饰文饰纹理刺画花纹有文采的文字文章文辞礼乐制度文雅掩饰
9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
有无相生
认识人生
无为的态度
大事得自于 小事的积累
重视困难, 谨慎行事
名句赏析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 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 事。这就要求我们做事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因为细节、小事可以决定成败。如果连小事 都做不好,就不用说是天下大事了。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 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 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 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 折不扣的执行。”
第7则: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草木之 生也柔脆,其死也枯 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柔弱:柔软。 坚强:僵硬。 徒:类。 兵:军队。 灭:被消灭。 强:刚强。 折:被折断。
生存之道 小结:柔弱胜刚强。老子主张贵柔、处弱。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 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 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 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 (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 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 子》、或《老子五千文》)。
走近老子:
老子 ,字伯阳,谥号聃,又 称李耳。是中国最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 尊为教祖。老子的思想主张 是“无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清· 彭端淑《为学》
第六则: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其脆易 泮,其微易散。为之 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有无相生(公开课)PPT课件
有无相生(公开课)ppt课件
• 有无相生的概念 • 有无相生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 有无相生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 有无相生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 结论:有无相生的未来展望
01
有无相生的概念
有与无的定义
有
指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无
指不存在或虚无的状态。
有无相生的哲学意义
01
02
03
相互依存
有与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的有 或无。
创新思维方式
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思维模式, 勇于创新,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如何运用有无相生的智慧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将有无相生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推 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培养创新思维
运用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激发创新 思维,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 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有无相生将更加注重绿色、低 碳、循环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跨界融合与创新
有无相生将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开拓 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有无相生的未来挑战
1 2
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
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有无相生需要不断跟进技 术发展,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以满足市场需求。
文化艺术中的有无相生
总结词
文化艺术中,有无相生表现为对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与创新,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的尊重和保 护,平衡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避免对传统 的破坏和遗忘。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文化艺术领域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常见的 手法,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结合现代元素 和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
• 有无相生的概念 • 有无相生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 有无相生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 有无相生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 结论:有无相生的未来展望
01
有无相生的概念
有与无的定义
有
指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无
指不存在或虚无的状态。
有无相生的哲学意义
01
02
03
相互依存
有与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的有 或无。
创新思维方式
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思维模式, 勇于创新,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如何运用有无相生的智慧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将有无相生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推 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培养创新思维
运用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激发创新 思维,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 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有无相生将更加注重绿色、低 碳、循环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跨界融合与创新
有无相生将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开拓 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有无相生的未来挑战
1 2
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
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有无相生需要不断跟进技 术发展,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以满足市场需求。
文化艺术中的有无相生
总结词
文化艺术中,有无相生表现为对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与创新,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的尊重和保 护,平衡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避免对传统 的破坏和遗忘。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文化艺术领域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常见的 手法,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结合现代元素 和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
2.《有无相生》课件
•
•
整体感知
• 朗读第1、3、4、5、6则 •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 道理。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 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 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 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 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 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 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 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 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 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 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 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 悉达多闻 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 了.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 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 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 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 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 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 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 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 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 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 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 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 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 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 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 “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 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 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 惧之?”。
有无相生
有 无 相 生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 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 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 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他问礼。
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治) 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国家。即 是“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 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 “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 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舌存齿亡
• • 李耳听着老师的教诲,联想到许多争强好胜的 人家破人亡,而谦卑有礼的人则得以保存; 一些本来体魄强健的人,因忽视了调养,反而 早逝了。 他又想到人死后变得四肢僵硬,人们给他穿寿 衣都比较困难。然而新生的婴儿,那手臂和小腿看 上去多么柔软,多么弱小,但是却一天天长大起来。 李耳后来把这个道理总结为这么几句话: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
•
• •
老子和孔子的故事(现代版) 出,弟子皆惑。子路云,是不是饭店大堂通知错误,老 先生以为我们是牙医? 子曰,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弱的,牙齿经常会咬到 舌头,然而牙齿不见了,舌头仍然存在,深刻啊,深刻。 颜回曰,是不是柔弱克刚强的道理? 子贡曰,是不是老子一向宣扬的水的哲学?水常处卑下, 用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 然而天下最厉害的也是水,可以冲垮堤坝、冲塌房屋。 孔子仍旧自言自语,深刻,深刻· · · · · ·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 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 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 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他问礼。
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治) 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国家。即 是“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 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 “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 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舌存齿亡
• • 李耳听着老师的教诲,联想到许多争强好胜的 人家破人亡,而谦卑有礼的人则得以保存; 一些本来体魄强健的人,因忽视了调养,反而 早逝了。 他又想到人死后变得四肢僵硬,人们给他穿寿 衣都比较困难。然而新生的婴儿,那手臂和小腿看 上去多么柔软,多么弱小,但是却一天天长大起来。 李耳后来把这个道理总结为这么几句话: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
•
• •
老子和孔子的故事(现代版) 出,弟子皆惑。子路云,是不是饭店大堂通知错误,老 先生以为我们是牙医? 子曰,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弱的,牙齿经常会咬到 舌头,然而牙齿不见了,舌头仍然存在,深刻啊,深刻。 颜回曰,是不是柔弱克刚强的道理? 子贡曰,是不是老子一向宣扬的水的哲学?水常处卑下, 用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 然而天下最厉害的也是水,可以冲垮堤坝、冲塌房屋。 孔子仍旧自言自语,深刻,深刻· · · · · ·
《有无相生》0000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 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 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 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 “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 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 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 惧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持之以恒,终成大业
慎终如始
---做事要善始善终
1、唐玄宗,当政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 “开元盛世”,可是到了后期,则“渐肆奢 欲,怠于政事”,导致唐朝走向衰落。 2、褚(chǔ )时健:红塔集团原董事长 他从亲自卷着裤脚种烟叶开始,17年 间,率领职工把云南玉溪卷烟厂从一个小厂 发展成为有70亿元固定资产、缴纳利税总额 达800亿元的大公司,成为全国第一纳税大 户,扛着云南半个财政,后因私分公款被判 处无期徒刑。
认识世界
几组事物
分析第一则
关系
对 立
美与恶 善与不善 有与无 难与易 长与短 高与下 音与声 前与后
知美即知恶 知善即知不善 相生 相成 相形 相盈 相和 相随
统 一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来于自然的重 要启示,是道的永恒规律。
相相 互互 转依 化存
他 敢 剪 吗 ?
《有无相生》公开课
课堂小结:同学们一起总结,老师板述。
课堂寄语
学完本课,希望大家对待生活、学习中的 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 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从毫 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 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作业
• 1.汇总文言句式
•
找出本课中所有的倒装句、判断句和被动 句 。 • 2.背诵全文并预习下一课《尊生》
逆向维
(求异思维、反向思维)
• 在写作中,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 人们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些 同学在写作中审题偏、立意窄、选材差, 缺失往往就在思维方式上。近几年的高考 作文明确提出了“思辨性”的要求,同学 们认真研读《老子》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 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60岁的“新娘”》 《感谢失败》《真想做个差生》 《享受唠叨》《弄斧也到“班门”》《近墨未必黑》
《老子》
《道德经》 • 《老子》一书又称 ( ),分上下篇。 《道经》 《德经》 上篇又称 ( );下篇又称 ( )。 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老子》思想的 核心是 )。 道(
我的良好精神状态主要归功于阅读《老子》 ———托尔斯泰 老子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人的 家庭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爱因斯坦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书很吸引客人 ,是老子的《道德经》。
•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恶了。 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 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 比较才能够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 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 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这是永恒的。
《有无相生》
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 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 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 “大”,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 要持之以恒。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1 2)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3 4)
有无相生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
无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治) 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国家。即是 “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 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 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 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 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 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 “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 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 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 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 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 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这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对自 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这里,无论柔弱还是坚强, 也无论“生之徒”还是“死之徒”,都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内在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个结论还蕴含着坚强的东西 已经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老子在这 里所表达的思想是极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会现象形 象地向人们提出奉告,希望人们不要处处显露突出,不 要时时争强好胜。
有无相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 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6 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 始,则无败事。 • 做事要有预见,始终从细小处做起,
请集中注意力,睁大你的眼睛!!
是柱 方子 的是 ?圆 的 还
你 能 找 到 几 张 脸 ?
能? 脸 张 几 到 看 能 你 你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黑点?
这个是直的还是弯的?
它在动吗?
有 无 相 生
第二小组
老子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 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 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 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 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 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 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 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 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总结第7则
• 生存之道:以柔克刚
对我们的启示
1.认识自然: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 存 2.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 3.认识人生: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4.生存之道:以柔克刚
不丧失 本性就 能恒久, 身死而 道不朽 的才是 长寿
第6 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 始,则无败事。 • 做事要有预见,始终从细小处做起,
请集中注意力,睁大你的眼睛!!
是柱 方子 的是 ?圆 的 还
你 能 找 到 几 张 脸 ?
能? 脸 张 几 到 看 能 你 你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黑点?
这个是直的还是弯的?
它在动吗?
有 无 相 生
第二小组
老子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 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 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 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 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 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 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 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 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总结第7则
• 生存之道:以柔克刚
对我们的启示
1.认识自然: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 存 2.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 3.认识人生: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4.生存之道:以柔克刚
不丧失 本性就 能恒久, 身死而 道不朽 的才是 长寿
高中语文《有无相生》
——爱因斯坦
分析第五则
认识人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无为的态度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意动用法,“以……作为”,“以……事”,“以…… 为滋味”
以顺任自然的方式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 以恬淡无味为滋味。
第五则
认识世界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
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
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 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 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 事。
分析第四则
认识自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尽力,
竭力)行者有志,不失其所(地方,位
置)者久,死而不亡(通“妄”荒谬)者寿。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 弗去。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 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 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 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 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 作妄为。
《 老 子 》 选 读
•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
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
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
分析第五则
认识人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无为的态度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意动用法,“以……作为”,“以……事”,“以…… 为滋味”
以顺任自然的方式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 以恬淡无味为滋味。
第五则
认识世界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
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
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 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 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 事。
分析第四则
认识自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尽力,
竭力)行者有志,不失其所(地方,位
置)者久,死而不亡(通“妄”荒谬)者寿。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 弗去。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 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 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 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 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 作妄为。
《 老 子 》 选 读
•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
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
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
2024版年度有无相生课件
内涵
有无相生揭示了事物存在的相对性和矛 盾性,即有和无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 事物的存在状态。
2024/2/3
4
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有和无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 存,互为前提,共同存在于事物之中。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有和无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了事物 的矛盾运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教育学生珍惜当下,把握现在,以积 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024/2/3
22
06
有无相生与其他哲学思 想的比较
2024/2/3
23
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注重自然规律和自由,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有无相生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强调事物之间 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儒家强调“天命所归”,认为人的命运受到天命的主宰。有无相生思想则从事物的内在矛盾 和运动出发,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 想武器。
2024/2/3
25
与佛家思想的比较
01
佛家强调“缘起性空”,认为一切事物 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 体。有无相生思想也从事物的内在矛盾 和运动出发,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 存和转化,与佛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 处。
解释学
从解释的角度出发,对有无相生 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后现代主义
对传统哲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对 有无相生的理解更加多元化和开
放。
2024/2/3
10
03
有无相生的逻辑关系
《有无相生》课件
有表示多,表示大,无表示少,表示小。西瓜 籽小,可以长出大西瓜。大西瓜吃了,只剩下西瓜 籽。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1/14/2020
动 与 静
11/14/2020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黑点?
11/14/2020
是柱 方子 的是 ?圆
的 还
11/14/2020
你 能 找 到 几 张 脸 ?
•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 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 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 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 (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 《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 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他所期待的是:人们 的民们下1而行的返面无言为生回通为的能活到过。——取;真几顺法消诚个不其于除质概争自“ 战 朴 念—然道 争 的 略—,” 的 生 窥不不的 祸 活 老伸强自 害 形 子展作然 ; 态 哲自妄扬性 与 学己为弃与 心 的的。奢自境主侵此侈发。要占观的性思欲念生;想望主活政:。要,治是在权针上力对者不统引干治导涉者人人 2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 3虚无——虚,是形容道体的,“道”体是虚状的,虚状的道 体却发挥着无穷的作用,万物从这个虚空中蓬勃生长。“无”, 一是指,道的无形无色不可见;一是指“空的空间”。 4虚静——期待人们凝练自己的生命深度,发展自己主体的精 神空间。 5柔弱——意在不可恃强凌物,强悍暴戾。柔弱非懦弱。柔, 含有11/14/无2020 比的韧性和持续性。
11/14/2020
动 与 静
11/14/2020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黑点?
11/14/2020
是柱 方子 的是 ?圆
的 还
11/14/2020
你 能 找 到 几 张 脸 ?
•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 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 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 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 (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 《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 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他所期待的是:人们 的民们下1而行的返面无言为生回通为的能活到过。——取;真几顺法消诚个不其于除质概争自“ 战 朴 念—然道 争 的 略—,” 的 生 窥不不的 祸 活 老伸强自 害 形 子展作然 ; 态 哲自妄扬性 与 学己为弃与 心 的的。奢自境主侵此侈发。要占观的性思欲念生;想望主活政:。要,治是在权针上力对者不统引干治导涉者人人 2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 3虚无——虚,是形容道体的,“道”体是虚状的,虚状的道 体却发挥着无穷的作用,万物从这个虚空中蓬勃生长。“无”, 一是指,道的无形无色不可见;一是指“空的空间”。 4虚静——期待人们凝练自己的生命深度,发展自己主体的精 神空间。 5柔弱——意在不可恃强凌物,强悍暴戾。柔弱非懦弱。柔, 含有11/14/无2020 比的韧性和持续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33张PPT)
都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是民主的,与己 相异者是独裁的,就要铲除他。
第二章
解释: 广泛社会大众,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 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 不是好事。
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 是恶,这不是好现象,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 友善。(因众人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 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对立,让 民心不纯、世风日下。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 对立。)
树干大到要几人合抱的大树,
也是从小树苗开始长成。九层高 台也是从一砖一瓦积累而成。要 完成千里之行的重大功业,也是 要从眼前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 的去实行。(做人要实实在在,不 要好高远。说一丈,不如行一 尺。)
一般人做事,常常在几乎快要成功的时
候,因缺乏恒心而失败了。(做一件事情, 无论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时就是最危险的 时候。因为快成功会使自己昏了头,一高兴, 眼前的成功反而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 回首已百年身”。)“慎终如始”,青年同 学们对这几个字要好好记在脑海里,这是一 生成功的大原则。他告诉我们,到了成功的 时候,你要保持开始时的那个态度,那个本 色。则永远没有失败,永远是进步的。
喜爱自我表现、自夸、自吹、自捧,对于道而言,
那些心态行为都是属于多余的累赘。大自然、万物 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同样的,有道、得道之人, 也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
(自我筑梦一场空)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人生的妙哲学,做人要怎么做, 要怎么为人处世,你才会迈向真正 的成功。如果你为所欲为任性的去 做,你就会形成最后的一场空。老 子希望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人生 的每一步要清楚地走,做真正有智 慧的人,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幸福。
二、领会老子“有无相生,
超越二元对立”的大智慧。知道、 学道、明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运用到写作中去。
第二章
解释: 广泛社会大众,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 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 不是好事。
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 是恶,这不是好现象,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 友善。(因众人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 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对立,让 民心不纯、世风日下。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 对立。)
树干大到要几人合抱的大树,
也是从小树苗开始长成。九层高 台也是从一砖一瓦积累而成。要 完成千里之行的重大功业,也是 要从眼前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 的去实行。(做人要实实在在,不 要好高远。说一丈,不如行一 尺。)
一般人做事,常常在几乎快要成功的时
候,因缺乏恒心而失败了。(做一件事情, 无论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时就是最危险的 时候。因为快成功会使自己昏了头,一高兴, 眼前的成功反而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 回首已百年身”。)“慎终如始”,青年同 学们对这几个字要好好记在脑海里,这是一 生成功的大原则。他告诉我们,到了成功的 时候,你要保持开始时的那个态度,那个本 色。则永远没有失败,永远是进步的。
喜爱自我表现、自夸、自吹、自捧,对于道而言,
那些心态行为都是属于多余的累赘。大自然、万物 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同样的,有道、得道之人, 也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
(自我筑梦一场空)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人生的妙哲学,做人要怎么做, 要怎么为人处世,你才会迈向真正 的成功。如果你为所欲为任性的去 做,你就会形成最后的一场空。老 子希望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人生 的每一步要清楚地走,做真正有智 慧的人,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幸福。
二、领会老子“有无相生,
超越二元对立”的大智慧。知道、 学道、明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运用到写作中去。
《有无相生》原创精华版
人间事物 相辅相成
老子,又称老聃、李 耳,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 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 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 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 子 标 准 像
《师说》中写到 老聃的句子:
老 子 道 德 经
1、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2、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老子》的“道” 为客观自然规 律。 4、《老子》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 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记住老子的教诲 1、“谦下”:学江海,为“百谷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 王”。 2、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成就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4、“贵身”:生命高于一切。
重生者则轻利,重利者则轻生。
P75(4)
看注释
怎样认识自己?老子如是说——
齐威王原本受奸臣小人蒙蔽,不是一位明 君,但当邹忌虚言自己劝谏齐威王要纳谏除弊 时,齐威王如受当头棒喝,猝然猛醒,进而悬 赏求谏,终于获得“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良 好结果,齐威王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 正,终于成为一代明君。 苗寨乡医李春燕在正准备弃村民远赴城市 了,那么村民就有病不得医治了。如果她认为 自己只是对医术略懂皮毛,过分贬低自己,真 的一走了之,那么就会有很多村民会备受病魔 的煎熬。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发现自己的短处 并改正,还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并利用。?
几千年前,姜太公与庄周一同垂钓,却有着迥 然不同的目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于是他辅 佐文王,成了伟人。而我们的庄子呢,他只喜欢这 平凡而又宁静的百姓生活,于是他成了“曳尾于涂 中”的小民,但也正是这种平凡使庄子拥有更加锐 利的眼光和更加睿智的头脑,才留下了《逍遥游》, 让我们体味真正的自由;才留下了“有蝶翩然入梦, 不知蝶是我,抑或我是蝶”的神奇供我们玩味。同 样的千百年后,平凡的小民庄子成了我们对自由的 追求的象征,没有人否认他的伟大。(有特色,同 时列举两个相同动作不同想法的人物,从不同的结 果中照应自己的观点。)
有无相生课件
5.词类活用
(1)为无为,事.无事(名词作动词,做事) (2)味.无味(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 (3)是以圣 人犹难.之(形容 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难, 把……看作困难)
(4)死而不亡者寿.(名词用作形容词,长寿) (5)夫轻诺.必寡信(名词作动词,许诺) (6)慎.终如始(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地对待)
《老子》一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一切 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 失去。他罗列出一系列对立的事物,如美丑、善恶、有无、 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大小、多少、强弱等等, 来说明相互对立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相互对立又相互依 存。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中,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一切 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 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来作指导,顺应自然,遵循事 物客观发展规律来为人处世:因小成大、积少成多、慎始慎 终、柔弱处上……
3.一词多义 (1)恶物天或下恶皆.之知美之,为厌美,恶,斯动恶.词已 丑,形容词 (2)强强自.行胜者者有强.志刚竭强力,,形形容容词词
其死也坚强. 硬,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 他,代词 (3)其当其.无 它,代词
为大于其.细 它的,代词
有车之.用 的,结构助词 (4)之物 民或之.从 恶之事.,常它于们几,成代而词败之
有无相生
老子
兴义五中 张 海
有无相生
1.字音辨识
音声相和.(hè) 埏.(.shān)埴.(zhí) 自是者不彰.(zhānɡ) 赘.(zhuì)形 枯槁.(ɡǎo)
车毂.(ɡǔ) 户牖.(yǒu) 自矜.(jīn)者不长.(zhǎnɡ) 常于几.(jī)成而败之 故有道者不处.(chǔ)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斯恶(è)已 (2)音声相和(hè) (3)共一毂(gǔ) (4)埏埴(shánzhí)以为器 (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 (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
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
之
(8)其脆易泮(pàn) (9)起于累(léi)土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 于“一”,没有“一”也就没 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 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 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 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 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无相生
有和无是 相互生成的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
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
译: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 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 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 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 (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 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
小结: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 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 人们难以做到的。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 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 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 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 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 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小结: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第3则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形,物或恶பைடு நூலகம்。故有道者不处。
译: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 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 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 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 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 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 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 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 不被人们敬重。
小结: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
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 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 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 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 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 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 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 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无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 治)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 国家。即是“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 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 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 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 实现利益。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斯恶( )已
(2)音声相和( )
(3)共一毂( )
(4)埏埴(
)以为器
(5)凿( )户牖( )以为室
(6)自见( )者不明,自矜( )者 不长( )
(7)曰余食赘( )形,物或恶( )之
(8)其脆易泮( )
(9)起于累( )土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 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
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小结: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 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 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 “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 做的事。
第4则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
老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子 标
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
准 像
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子 道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德 经
尊为道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 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 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 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 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 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 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 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
第5则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 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 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整体感知
朗读第1、3、4、5、6则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
第2则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 以为用。
译: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
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 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做陶器, 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 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 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 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 作用。
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
之
(8)其脆易泮(pàn) (9)起于累(léi)土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 于“一”,没有“一”也就没 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 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 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 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 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无相生
有和无是 相互生成的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
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
译: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 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 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 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 (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 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
小结: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 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 人们难以做到的。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 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 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 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 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 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小结: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第3则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形,物或恶பைடு நூலகம்。故有道者不处。
译: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 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 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 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 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 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 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 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 不被人们敬重。
小结: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
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 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 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 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 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 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 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 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无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 治)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 国家。即是“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 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 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 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 实现利益。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斯恶( )已
(2)音声相和( )
(3)共一毂( )
(4)埏埴(
)以为器
(5)凿( )户牖( )以为室
(6)自见( )者不明,自矜( )者 不长( )
(7)曰余食赘( )形,物或恶( )之
(8)其脆易泮( )
(9)起于累( )土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 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
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小结: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 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 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 “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 做的事。
第4则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
老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子 标
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
准 像
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子 道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德 经
尊为道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 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 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 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 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 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 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 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
第5则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 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 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整体感知
朗读第1、3、4、5、6则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
第2则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 以为用。
译: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
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 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做陶器, 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 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 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 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