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
老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子 标
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
准 像
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子 道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德 经
尊为道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 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 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 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 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 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 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 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
第3则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 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 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 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 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 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 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 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 不被人们敬重。
(1)斯恶(è)已 (2)音声相和(hè) (3)共一毂(gǔ) (4)埏埴(shánzhí)以为器 (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 (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
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
之
(8)其脆易泮(pàn) (9)起于累(léi)土
译: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 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 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 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 (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 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
小结: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 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 人们难以做到的。
小结: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
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 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 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 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 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 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 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 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整体感知
朗读第1、3、4、5、6则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百度文库(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
无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 治)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 国家。即是“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 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 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 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 实现利益。
第2则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 以为用。
译: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
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 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做陶器, 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 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 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 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 作用。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 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
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小结: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 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 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 “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 做的事。
第4则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 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 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 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 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 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小结: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第5则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 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 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斯恶( )已
(2)音声相和( )
(3)共一毂( )
(4)埏埴(
)以为器
(5)凿( )户牖( )以为室
(6)自见( )者不明,自矜( )者 不长( )
(7)曰余食赘( )形,物或恶( )之
(8)其脆易泮( )
(9)起于累( )土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 于“一”,没有“一”也就没 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 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 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 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 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无相生
有和无是 相互生成的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
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