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划分了等级

合集下载

四季的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标准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它们在一年中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出现。

但是,不同地区对四季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量、植被等方面来探讨四季的划分标准。

首先,气温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气温一般在5℃至20℃之间,夏季的气温在20℃至30℃之间,秋季的气温在5℃至20℃之间,冬季的气温在-10℃至10℃之间。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确定四季的交替,因为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其次,降水量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降水量一般较多,夏季的降水量一般最多,秋季的降水量一般逐渐减少,冬季的降水量一般较少。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降水量的变化来确定四季的交替,因为降水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再次,植被的生长状态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植被开始复苏,夏季的植被茂盛,秋季的植被开始凋零,冬季的植被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植被的生长状态来确定四季的交替,因为植被的生长状态会直接反映出气候的变化。

最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也会影响到四季的划分标准。

在不同地区,人们对四季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

比如,在一些地区,人们可能会根据传统节日来划分四季,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总的来说,四季的划分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问题,它涉及到气候、地理、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

不同地区对四季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四季的划分标准都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能够准确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准确的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四季的划分标准,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天气预报各要素等级划分

天气预报各要素等级划分
5.5一7.9
5
有叶的小树摇摆,水面有小波,高的草和庄稼波浪起伏明显
8.0一10.7
6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和庄稼不时地倾伏于地
108一13.8
7
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13.9一17.1
8
折毁小树枝,人迎风前行感觉阴力甚大
17.2一20.7
9
草房遭受破坏,房瓦被掀起,大树枝可折断
时段
预报用语
12小时
降水量
(毫米)
24小时
降水量
(毫米)
时段
预报用语
12小时降水量
(毫米)
24小时
降水量
(毫米)
毛毛雨、小雨、雨
0.1一4.9
0.1一9.9
零星小雪、小雪、
阵雪
0.1—0.9
0.1—2.4
小雨一中雨
3.0—9.9
5.0—16.9
小雪一中雪
0.5一1.9
1.3—3.7
中雨
5.0—14.9
50.0一99.9
暴雪
>6.0
>10.0
暴雨一大暴雨
50.0.一104.9
75.0一174.9
大暴雨
70.0一140.0
100.0一250.0
大暴雨—特大
暴雨
105一170
175一300
特大暴雨
>140.0
>250.0
三、风的等级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秒,精确到一位小数。风的预报等级为12级,其各级别标准为:
风力
等级
地面物的特征
风速(米/秒)

天气预报等级表

天气预报等级表

天气预报等级表一、介绍天气预报等级表是一种用于给出天气情况的标准化指南,它通过将天气现象按照不同等级来分类和描述,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天气预报信息。

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气象机构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天气预报等级表,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目的,即为公众提供准确、清晰的天气信息。

二、天气预报等级表的作用天气预报等级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迅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天气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选择适当的服装、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等。

1. 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天气预报等级表通常会根据天气现象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例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同时,它们还会给出相应的等级,比如轻微、一般、严重等。

这样一来,公众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等级表快速了解天气的特征、强度和严重程度,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2. 提供详细的天气描述天气预报等级表通常会提供详细的天气描述,包括天气现象、温度范围、风力、湿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天气状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行动和防护措施。

例如,如果天气预报等级表显示有强风和大雨,公众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避免在户外活动、加强建筑物的固定等。

3. 为灾害预防和救援提供参考天气预报等级表还可以为灾害预防和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对天气现象的细致分类和描述,可以更好地评估和预测灾害的风险和影响范围。

同时,天气预报等级表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相应的灾害预防和救援计划,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三、常见的天气预报等级表分类在不同的气象机构和国家/地区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天气预报等级表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一些分类:1. 风力等级分类风力等级分类是天气预报中常见的一种等级表,它通常根据风速的大小来划分。

常见的风力等级分类有0级到12级,其中0级表示无风,12级表示飓风。

风力等级表示与描述•0级:无风,风速小于1级。

•1级:软风,风速为1-5.4米/秒,树叶轻轻摆动。

四季的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标准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但是,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们来说,对四季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那么,究竟如何确定四季的划分标准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四季的划分标准。

首先,气温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气温一般在5℃至20℃之间,夏季的气温在20℃至30℃之间,秋季的气温在5℃至20℃之间,冬季的气温在-10℃至10℃之间。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实际情况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化。

其次,降水量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降水量较多,夏季的降水量最多,秋季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冬季的降水量较少。

这种变化规律也成为人们划分四季的重要参考。

另外,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依据之一。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秋季是植物开始凋零的季节,树叶渐渐变黄落叶;冬季是万物蛰伏的季节,植物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人们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来确定四季的划分。

此外,节气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古代就有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方法,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的划分,也为人们确定四季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气温、降水量、植物生长和变化、节气等因素都是人们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感知四季的变化,体验不同季节带来的乐趣和美好。

希望通过这些标准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四季的划分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分级概率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分级概率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分级概率时空分布特征杨小波;陈丽娟;刘芸芸【摘要】采用全国160站1951-2009年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评分办法中六级要素概率时空分布特征,并以1月、7月为代表获得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降水和气温异常发生频率.结果表明:降水和气温的六级异常分布存在显著空间不均匀性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2009年,北方降水在1月出现特少、特多等级和7月出现特少、偏少等级的概率较大,南方降水出现6个等级的概率基本相同;全国气温在1月和7月出现正常略低、正常略高和偏高等级的概率较大.1980-2009年与1951-1979年相比,全国1月降水为特多、偏多等级和7月降水为偏少等级的站数明显增加,全国1月气温为正常略高、偏高和特高等级的站数明显增加,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the probability classification definition and scoring method in short term climate prediction operat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six-level probability classification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January and July.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at 160 stations in China, which are operationally used by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of CMA. The six levels are defined as much more than normal (L1), moderately more than normal (L2) , slightly more than normal (L3) , slightly less than normal (L4) , moderately less than normal (L5), much less than normal (L6).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ssued six-level probability classification is suitable for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cases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omalies but neglecting spatial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s and inter-decadalvariations of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0-2009, the probability of L1 and L6 fo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is high in January whereas that of L6 and L5 is elevated in South China in July. The six-level probability for precipitation in January and July is generally similar in South China. The probability of L4, L3, and L2 temperature is high whereas that of L6, L5, and L1 is low for temperature in China in both January and July.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period of 1951-1979, the station numbers of L1 and L2 in January and L5 for precipitation in July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t those of L6 precipitation in January and L6 and L4 for precipitation in July have remarkably decreased in the period of 1980-2009. Meanwhile, the station numbers of L4, L5, L6 for temperature in January have substantially decreased but those of L1, L2, L3 for temperature in Januar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six-level temperature probability in July shows no variability since 1980.The abov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limate forecasters to fully consider inter-decadal, inter-annual and inter-seasonal variability. The standard of the scoring method for the climate prediction focuses on the accurate rate of classification prediction, and especially emphasizes the abnormal level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refore, the scoring method will help promote climate prediction services. The six-level scoring method for precipitation is more reasonable, while for temperature the method needs appropriate improvements.【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年(卷),期】2011(022)005【总页数】12页(P513-524)【关键词】降水;气温;分级概率;时空分布;气候预测【作者】杨小波;陈丽娟;刘芸芸【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四川省气候中心,成都610072;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采用全国160站1951—2009年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评分办法中六级要素概率时空分布特征,并以1月、7月为代表获得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降水和气温异常发生频率。

高温热害等级

高温热害等级

高温热害等级
摘要:
一、高温热害等级的定义和意义
二、高温热害等级的划分标准
三、高温热害等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正文:
一、高温热害等级的定义和意义
高温热害等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气温过高,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产生危害的程度。

高温热害等级的划分对于预警和防范高温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温热害等级的划分标准
根据我国的相关标准,高温热害等级分为三级:
1.一般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 摄氏度,且持续时间在3 天以上。

2.高温热浪: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7 摄氏度,且持续时间在3 天以上。

3.极端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 摄氏度,且持续时间在1 天以上。

三、高温热害等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一般高温:在高温天气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热射病等疾病,对农业生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一般高温,我们应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
在阳光下暴晒,注意补充水分,同时,农业生产应采取适时灌溉、遮阴等措施,减轻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2.高温热浪:高温热浪天气更容易引发人体疾病,同时也会对电力、水资源等基础设施造成压力。

在此情况下,我们除了要做好防晒、补水等基本措施外,还需要关注电力、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做好调度和储备。

3.极端高温: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热射病、中暑等病例,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我们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给予特殊关注。

同时,政府部门应启动应急预案,开放避暑场所,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高温预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高温预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高温预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高于35℃,且持续3天在中国气象学上,高温预警等级分为黄、橙、红三级。

那么高温预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呢?
高温预警等级如何划分(高温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儿”。

高温天气温馨提示
1、高温天气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是带冰凉的饮料。

2、高温天气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

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

3、高温天气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

4、高温天气预防中暑,一定要多喝水,而且喝含电解质的水(如淡盐水)对人体更好。

”一些在户外活动量比较大的游客,除了喝淡盐水补充盐分外,还可以补充一些糖分。

5、高温天气个人卫生要注意,要勤洗手,在屋内时最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时间。

通过佰佰安全。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 尽 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的你 阐的 述正

观文 点,
文 字

是 您 思




的 提 炼

人 :

划 请

的中 背国 景气 和候 意区 义划

的中 方国 法气 和候 标区 准划

的中 结国 果气 和候 特区 点划

的中 应国 用气 和候 影区 响划
目 伍录
的中 未国 挑来气 战发候 展区 和划
中国气候区划面临的挑战 和机遇
气候变化:全球变 暖、极端天气事件 等对气候区划的影 响
人类活动:城市化、 工业化、农业发展 等对气候区划的影 响
技术进步:遥感、 GIS等技术在气候 区划中的应用和发 展
政策支持:政府在 气候区划方面的政 策和资金支持,以 及国际合作机遇




汇 报 人 :
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 海南岛、台湾南部和云南 南部
中国气候区划的特点和规 律
气候类型多样:中国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季风气候显著: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带分布:中国温度带分布广泛,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分布。
降水量分布:中国降水量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丰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 量较少。
景区中
第 一
和划国 章
意的气
义背候
气候区划的概念和目的
气候区划:根据气候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区域的方法
目的:了解气候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等,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一、热带温度带热带温度带位于赤道附近,其特点是全年温暖湿润,日照时间长。

热带温度带的气温相对较高,平均温度在20℃以上。

这里的植被繁茂,动物种类丰富。

常见的动植物有棕榈树、热带雨林等。

此外,热带温度带还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现象,如印度的季风。

二、亚热带温度带亚热带温度带位于热带温度带和温带温度带之间,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亚热带温度带的气温较高,但相对来说要低于热带温度带。

这里的植被和动物种类较为丰富,常见的有松树、柏树、狼、狐狸等。

三、温带温度带温带温度带位于亚热带温度带和寒带温度带之间,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温带温度带的气温相对较低,但相对来说要高于寒带温度带。

这里的植被和动物种类相对较少,常见的有橡树、苹果树、麋鹿等。

四、寒带温度带寒带温度带位于温带温度带和极地温度带之间,其特点是寒冷,气温极低。

寒带温度带的气温很低,常年都在冰点以下。

这里的植被和动物种类非常有限,常见的有冷杉、北极熊等。

五、极地温度带极地温度带位于地球的两极,其特点是气温极低,全年都在零下。

极地温度带的气温极低,几乎没有植被和动物存在。

常见的动物有企鹅、海豹等。

不同的温度带具有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在热带温度带,人们可以享受到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繁茂的植被,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在亚热带温度带,人们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化,种植各种农作物。

在温带温度带,人们可以享受到温暖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发展工业和农业。

在寒带温度带,人们需要应对极寒的气温,发展矿业和畜牧业。

在极地温度带,人类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少数科考人员和探险家会到这里进行研究和探险。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是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气候特点进行的。

不同的温度带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方式,这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所在的温度带,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极寒天气标准

极寒天气标准

极寒天气标准一、温度范围极寒天气通常是指在某一地区,温度显著低于正常水平,通常以连续24小时的平均温度低于某一特定阈值来定义。

例如,根据气象学标准,如果一个地区的平均温度连续24小时低于-20°C,则可认为该地区处于极寒天气。

二、风力强度在极寒天气中,风力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强风可以使寒冷的气温更加刺骨,提高体感的寒冷程度。

一般来说,在极寒天气中,风速应该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减少风带来的冷却效应。

三、冷空气活动冷空气活动是极寒天气的关键特征之一。

在极寒天气中,冷空气通常会占据主导地位,并导致气温显著下降。

冷空气的稳定性、移动速度和强度都会影响极寒天气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四、人体感觉极寒天气对人体感觉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在极寒天气下,人体会感到异常寒冷,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

因此,在极寒天气中,人们应该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避免体温过低和冻伤等问题的发生。

五、农业影响极寒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低温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止,可能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死亡。

因此,农业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免受极寒天气的损害。

六、能源需求在极寒天气下,能源需求也会显著增加。

为了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人们需要使用更多的取暖设备,如暖气、电暖器等,这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因此,能源供应部门需要做好应对措施,以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

七、水文状况极寒天气还可能对水文状况产生影响。

低温可能导致水体结冰,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此外,冰冻期延长也可能影响河流的流动和湖泊的蓄水能力。

八、生态环境影响极寒天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低温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或死亡。

同时,极寒天气也可能对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恶化。

寒潮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寒潮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寒潮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具体标准如下:
1.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2. 寒潮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 寒潮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 寒潮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高温天气预警应急预案

高温天气预警应急预案

高温天气预警应急预案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高温天气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火灾、交通事故等各种灾害。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高温天气预警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 目的高温天气预警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高温天气来临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预警、做好应对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高温天气对人民群众造成的伤害。

3. 预警等级高温天气预警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预警:预计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及以上的地区;•黄色预警:预计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及以上的地区;•橙色预警:预计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及以上的地区;•红色预警:预计日最高气温达到43摄氏度及以上的地区。

4. 应急准备措施4.1. 政府部门责任•监测预警: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在预警等级发布前及时发布高温天气预警信息,向社会公众传递准确信息;•组织应急救援:政府部门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研究应对措施:政府部门要针对高温天气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降温措施、防暑降温用品的供应等。

4.2. 公众自救措施•减少户外活动:在高温天气预警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暴晒;•大量饮水: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并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室内降温:室内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使用空调或扇风机等设备进行室内降温;•采取防晒措施:外出时使用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措施进行防晒;•注意饮食:高温天气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同时多摄入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

5. 应急响应措施5.1. 预警发布一旦高温天气预警等级达到蓝色及以上,相关政府部门应立即发布高温天气预警信息,并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

5.2.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高温天气预警等级的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以下几个级别:•蓝色预警:政府、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公众注意防暑;•黄色预警:政府提前安排疏散低洼地区的人员,公众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防晒、补水;•橙色预警:政府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启动紧急防暑措施,公众尽量减少外出;•红色预警:政府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工作,公众尽量居家,并做好防暑准备。

高温预警信号等级划分及防御指南

高温预警信号等级划分及防御指南

高温预警信号等级划分及防御指南
天气闷热,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或者已经达到35℃以上。

1.注意防暑降温。

2.避免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或者在高温条件下作业。

3.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天气炎热,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或者已经达到37℃以上。

1.做好防暑降温,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暂停户外露天作业。

2.注意防范因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过大而引发火灾。

3.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4.有关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提供防暑降温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放避暑场所。

5.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天气酷热,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9℃以上。

1.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对老、弱、病、幼、孕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3.除特殊行业外,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4.单位和个人要特别注意防火。

5.有关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开放避暑场所。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这些颜色的图标正式的名称为气象预警信号,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示。

( 一) 高温蓝色预警信号预警级别颜色标准:48 小时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

( 二)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 三)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准: 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 四)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标准: 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雾霾预警级别颜色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

标准:预计未来24 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7(1)能见度小于 3000 米且相对湿度小于 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 3000 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 80%,浓度大于 115 微克 / 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 微克 / 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 5000 米,浓度大于 150 微克 / 立方米且小于等于 250 微克 / 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 24 小时内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1. 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2.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暴雨预警级别颜色介绍:( 一 )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预警级别颜色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四季划分标准

四季划分标准

四季划分标准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它们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气候变化的结果。

而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四季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植被等方面来介绍四季的划分标准。

首先,气温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温带地区,春季一般指气温回升到10℃以上,万物复苏,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植物开始生长。

夏季气温较高,一般在20℃以上,天气炎热,阳光充足,是生长旺盛的季节。

秋季则是气温开始下降,一般在10℃左右,植物开始凋零,气候凉爽,是收获的季节。

冬季气温骤降,低于0℃,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冰雪,植物休眠,是寒冷的季节。

其次,降水量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春季降水量一般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夏季降水量最多,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秋季降水量开始减少,但仍然有适量的降水,有利于庄稼成熟。

冬季降水量最少,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干旱和寒冷的天气。

再者,植被的生长状况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春季是植被复苏的季节,绿草萌生,百花争艳。

夏季是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秋季是植被开始凋零的季节,树叶渐渐变黄,落叶归根。

冬季则是植被休眠的季节,一片荒凉的景象。

总的来说,四季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和植被三个方面。

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四季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四季的变化都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

四季的变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景象,也对农业生产、旅游观光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四季划分标准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预警各颜色含义及防御指南

高温预警各颜色含义及防御指南

高温预警各颜色含义及防御指南
高温预警等级划分
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橙、红表示。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9℃以上。

特点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2.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2.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9℃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预警级别颜色 气象预警等级介绍 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 气象预警等级介绍 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这些颜色的图标正式的名称为气象预警信号,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1.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2.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一或者(二50毫2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预警级别颜色防御指南:3454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霜冻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

预警级别颜色 气象预警等级介绍 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 气象预警等级介绍 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这些颜色的图标正式的名称为气象预警信号,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示。

(一)高温蓝色预警信号预警级别颜色标准:48小时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

(二)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三)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四)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雾霾预警级别颜色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1.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2.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暴雨预警级别颜色介绍:(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预警级别颜色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预警级别颜色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