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测试题

合集下载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师说》测试练习一、基础选择题(85分,每小题5分)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其.如土石何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也,道相似也..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C.吾从而..贤于弟子..师之 D.师不必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8.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向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比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A.吾从而师.之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吾师.道也D.犹且从师.而问焉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②彼童子之.师的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士大夫之.族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和③相同B.②和⑤相同C.①和⑥相同D.②和④相同1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师说》(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师说》(含答案)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5.今其()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7.孔子师()子、()弘、师襄、老()。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韩愈《师说》中开篇便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指出了古代求学的人获得成功的必然原因。

2.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一句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

3.韩愈《师说》中“,”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4.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大小无关,比自己大的人只要“”,就要以之为师;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也要以之为师。

5.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

6.韩愈《师说》中“,”一句阐述了自己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

7.韩愈《师说》中“,”两句,分析了人们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

8.《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古代圣人已经很优秀了,还不断学习,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9.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在从师学习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

10.韩愈《师说》中“,”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的原因。

11.韩愈《师说》中用“,”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12.韩愈《师说》中用“,”两句强调了技能和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13.韩愈在《师说》中交代自己写作此文的目的句子是“,”。

14.韩愈《师说》中说人人都可以为师,在知识面前没有尊卑贵贱和年龄限制,“,”两句即表达了这种平等的学习观。

1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的结果是“,”。

16.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17.韩愈在《师说》中,把为自己的孩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认为如果孩子只停留在句读的层面而不能解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师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频考点

师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频考点

师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高频考点高中人教版必修三的《师说》是期中考试名句名篇默写的重点篇目,同时也是高考篇目默写的常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编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师说》理解性默写经典考题,大家拿来练练手吧。

1.【2018全国1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2019全国3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州市2017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局面。

4.【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 【2020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3月线上语文考试】(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

这可以用《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6.【2018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高三七校联合体考前冲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师说》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师说》试题及答案

《师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 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3.选出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君子生非异也5.古文“说"是一种()文体A散文 B记叙文 C议论文 D小说6.下列关于韩愈的说法,错误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B.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C.韩愈和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韩愈借《师说》,论述了拜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1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是否 )2本文说理有据,大量运用了对比论证。

(是否)3作者认为,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句读。

(是否)三、填空题1师者, 。

孰能无惑?道之所存,师说一、选择题1(D ) 2(D) 3(D) 4(A) 5(C) 6(C) 7(B)二填空题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三判断题1是 2是 3否。

《师说》测试题

《师说》测试题

《师说》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l.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h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羞:感到羞耻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二、默写与句子翻译8.默写。

(每空2分,14分)(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如是而已。

(2)师者,__________ 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代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解惑也。

2. 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倡的师生关系是()。

A. 师生平等B. 师生严格分界C. 师生相互尊重D. 师生相互竞争2.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A. 只学不问B. 只问不学C. 学而时习之D. 学而不思则罔三、简答题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及其作用。

2. 韩愈在《师说》中如何阐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古代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五、翻译题1. 将《师说》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授业2. 终不解矣3. 术业有专攻二、选择题1. C2. C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

他认为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他们之间应该根据各自听到的道理的先后和掌握的技艺的专长来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论述题韩愈在《师说》中对古代教育的理解是,教育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强调师生平等,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教师则应耐心解答,共同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五、翻译题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加深对古代教育思想的认识。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德行C. 传授技能D. 培养审美答案:B2. 在“师说”中,韩愈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里的“道”指的是:A. 道德B. 道路C. 道理D. 道教答案:C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学习者应该:A. 只向书本学习B. 只向老师学习C. 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D. 只向自己学习答案:C4. “师说”中,韩愈认为“师不必贤于弟子”,意味着:A. 老师一定比学生优秀B.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优秀C. 老师一定比学生差D. 老师和学生没有可比性答案:B5. “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倡的师生关系是:A. 严格的等级关系B. 亲密的朋友关系C. 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D. 单向的权威关系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A. 学习古文B. 学习新知C. 学习礼仪D. 学习经典答案:ABD2. 根据“师说”,以下哪些是韩愈认为的“师”的特点?A. 经验丰富B. 知识渊博C. 年龄较大D. 有教无类答案:ABD3. “师说”中,韩愈认为哪些人可以成为“师”?A. 年长者B. 智者C. 有德者D. 有才者答案:BCD4.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到了哪些方面?A. 学习可以提高个人修养B. 学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C. 学习可以增加个人财富D. 学习可以提升国家实力答案:ABD5. 在“师说”中,韩愈提到了哪些学习态度?A. 谦虚好学B. 勤奋刻苦C. 骄傲自满D. 持之以恒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是传授道理、知识和技能的人,不局限于年龄、地位,只要能教导人,都是师。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哪些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答案:韩愈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不必比学生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老师,只要他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完整版)师说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师说测试题(含答案)

师说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5分)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5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5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5分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话形式,表达了对学问和师道的尊重。

以下是根据《师说》一文设计的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 《师说》一文中,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师道的尊重?2. 文中提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了“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学习态度的什么看法?4. 请简述《师说》中提到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5. 韩愈在《师说》中是如何论述“道”与“师”的关系的?答案:1. 韩愈在《师说》中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形式,以及对古代师道的回顾,表达了对师道的尊重。

他强调了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重要角色。

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含义是,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惑的人。

它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三重角色: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答疑问。

3.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反映了韩愈对学习态度的看法,即学习是一个需要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古代的学者都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都有师承。

4.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学生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而老师也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

这体现了韩愈对平等和互相学习的教育理念。

5.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道”与“师”的关系时,强调了“道”是学问和道德的总和,而“师”是传授“道”的人。

他认为,只有通过师者的教导,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内涵,以及韩愈对教育和师道的深刻见解。

【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3专题 测试 Word版含答案

【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3专题 测试 Word版含答案

专题3综合测试(测试内容:从矿物到基础材料)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Na—23Al—27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北京市朝阳区高一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B.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C.二氧化硅是制取粗硅的原料D.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解析】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是二氧化硅。

【答案】 A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l(OH)3在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类疾病时表现出弱碱性B.明矾溶于水后可得到少量的Al(OH)3这种有强吸附性的物质,故明矾可作净水剂C.Al(OH)3可用于中和馒头制作过程(如发酵阶段)中产生的酸D.Al2O3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而Al(OH)3不能【解析】A项,治疗胃酸时要消耗胃中的酸,因此Al(OH)3表现出弱碱性,A对;B项Al(OH)3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并最终转化为沉淀而使水变澄清,B对;C项,馒头制作过程中加小苏打中和酸,C错;D项,耐火材料对热稳定且熔点很高,而Al(OH)3受热易分解,D对。

【答案】 C3.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还含有少量杂质,要得到高纯度的Al2O3,下列操作挨次正确的是()①加NaOH溶液溶解②通入过量CO2③过滤④加盐酸酸化⑤灼烧A.①②③⑤B.①③②③⑤C.①③④③⑤D.①④③⑤【解析】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的流程为【答案】 B4.自然界中常见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是Al,其次是铁,铜的含量较少。

然而人类冶炼金属最早获得成功的反而是含量少的铜,含量最多的铝是最晚冶炼出来。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铝的导电性比铜、银都强,所以常用其制造电线、电缆B.日常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单质而是它们的合金C.生铁易生锈不耐腐蚀,但纯铁具有耐腐蚀性,所以不锈钢应是最纯的铁D.由于铝在空气中简洁锈蚀,所以铝制品的使用寿命都很短【解析】A项,Al的导电性没有Cu、Ag的强,Al之所以常用是从价格方面考虑的;C项,不锈钢中除铁以外,还含有抗腐蚀性很强的铬和镍等;D项,铝在空气中表面易生成氧化膜,从而对内部起爱护作用,延长了铝制品的使用寿命。

(完整版)师说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师说测试题含答案

师说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5分)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5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D.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5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6.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5分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着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 韩愈在文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指的是________。

3. 文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体现了韩愈对师生关系的________认识。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

A. 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B. 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老师C. 老师总是比学生高明D. 学生可以超越老师2. 下列哪一项不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三教”?A. 儒家B. 道家C. 佛家D. 法家三、简答题1. 请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定义。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者”和“师”的理解。

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提倡尊师重道2. 正确的思想和道德3. 平等和相互学习二、选择题1. A2. D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疑惑的人。

2. “学者”是指追求知识和学问的人,而“师”则是引导学者走向正确道路的人,学者和师之间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学习的基础上。

四、论述题1.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尊师重道,认为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学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

韩愈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了教育的平等性和进步性。

结束语:通过《师说》的学习和练习,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教育理念,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__、解惑也。

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弟子不必不如师。

3.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 韩愈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二、选择题1. 《师说》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王安石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__________。

A. 教书B. 解惑C. 育人D. 读书3.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

A. 师不必贤于弟子B. 师不必高于弟子C. 师不必优于弟子D. 师不必强于弟子4.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道之所存,__________。

A. 师之所存也B. 学者之所求也C. 学生之所学也D. 知识之所在也三、简答题1. 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理解。

2. 根据《师说》,韩愈如何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四、论述题1. 论述《师说》中韩愈所提倡的教育观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五、翻译题将以下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判断题1.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2. 《师说》中韩愈主张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七、连线题将下列《师说》中的名句与相应的解释连线。

1. 师不必贤于弟子a.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更聪明2. 弟子不必不如师b.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 知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在那里八、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了《师说》中的哪些观点,并给出你的看法。

案例:某学校有一位资深教师,他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他认为,学生有时也能提出一些他未曾想到的观点,这对他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九、作文题以“我心中的师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师者”的理解以及你认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师说阅读试题及答案

师说阅读试题及答案

师说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师者”的职责是什么?A. 传道、授业、解惑B. 教书、育人、解惑C. 传道、授业、教书D. 教书、解惑、育人答案:A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里的“古”是指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二、填空题1. 在《师说》中,韩愈用“______”来比喻师生关系。

答案:青出于蓝2. 韩愈认为,学习者应该持有的态度是“______”。

答案:不耻下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定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即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不必贤于弟子”,这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不必贤于弟子”,表达了他关于教育的平等观念,即老师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比学生优秀,学生也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强调了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倡的“师道尊严”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倡的“师道尊严”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崇高地位,对现代教育启示在于,一方面要尊重教师,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同时,也提醒学生要虚心向学,不以身份地位论高低,而是以学问和道德为重。

2. 请结合《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职责的深刻概括。

传道是指教师要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授业是指教师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解惑则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惑。

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在现代教育中,这一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说》课时作业

《师说》课时作业

文本9 师说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嗟.呼( ) ②句读.( ) ③或不.焉( ) ④巫医乐.工( ) ⑤郯.子( ) ⑥苌.弘( ) ⑦师襄.( ) ⑧老聃.( ) ⑨李氏子蟠.( ) ⑩贻.之(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 无长.无少( )长.短( ) ②⎩⎪⎨⎪⎧传.道受业( )六艺经传.( ) 2.词语释义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__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___________ ③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 ④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 3.名句填空①师者,______________。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③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

④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⑤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一、整体感知 1.实词(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 ②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之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师说】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模块质量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河北邯郸高一期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问是“必修l”的重点内容。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呈银白色、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B.二氧化硅是一种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的氧化物C.在炼铁高炉中主要是CO将铁矿石还原为铁D.铝及其化合物都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解析】Al、Al2O3、Al(OH)3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铝盐无此性质,故D不正确。

【答案】 D2.(2021·西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 L 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Cu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数肯定为2N AC.1 mol Na2O2与足量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0.1 mol/L MgCl2溶液中Cl-数为0.2N A【答案】 C3.(2021·苏州期末)下列各图所示的试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试验目的的是()【解析】SiO2不溶于水。

【答案】 B4.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操作A配制100 mL 1.0 mol·L-1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C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逝D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看是否消灭白色浑浊【解析】25 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25 g250 g·mol-1=0.1 mol,溶于100 mL水后溶液的体积大于100 mL,所得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0 mol·L-1,A项错误;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实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使KNO3结晶析出从而与NaCl分别,B项正确;2MnO-4+5H2O2+6H+===2Mn2++5O2↑+8H2O,C项正确;Ca2++CO2-3===CaCO3↓,D项正确。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测试题(必修上全册)(含答案解析)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测试题(必修上全册)(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测试题带答案带答案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 卷B 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 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 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荀子A 卷:夯实基础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师说】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1章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师说】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1章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从试验学化学单元质量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聊城高一检测)下列从混合物中分别出其中的某一成分,所实行的分别方法正确的是()A.利用氯化钾与碳酸钙的溶解性差异,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B.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C.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的沸点是78.5 ℃,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洁的氯化钠晶体【解析】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远比在水中大得多,但酒精与水互溶,液体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漏斗分别;将酒精与水组成的混合物蒸馏,只能得到含少量水的酒精,只有先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蒸馏才能得到无水酒精;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很小,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较大,当接受冷却法结晶时,随着氯化钠晶体的析出,同时也有氯化钾晶体析出。

对于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幅度不大的物质,一般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 A2.(2021·临沂高一检测)下列试验操作正确的是()A.把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倒入试管中,发觉取量过多,为了不铺张,又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中的水全部加热蒸干【答案】 B3.(2021·浙江绍兴检测)某同学只有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试管、硬质玻璃管、圆底烧瓶、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导气管、橡皮塞、橡皮管、100 mL容量瓶、玻璃棒、药匙、火柴。

从缺少仪器或用品的角度看,该同学不能进行的试验操作是:()①制取氢气②粗盐提纯③用氢气还原氧化铜④用氯化钠晶体配制100 mL 0.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粗盐提纯需漏斗,蒸发皿等,配制NaOH溶液需托盘天公平仪器。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一、基础学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 六艺经传(chuán) 贻(yí)B.句读(du) 苌弘(chāng) 聃(dān)C.阿谀(yú) 授之书(shu) 蟠(pān)D.或否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犹且从师而问焉()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在,师之所在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二、文本研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
..的一项是()(5分)
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
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
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
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5分)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
..的一组是 ( )(5分)
①古之学者
..传道受业解惑也
..必有师②师者,所以
③今之众人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
⑤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
..师之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
..的一组是 ( )(5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
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
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
..的一项()(5分)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6. 下列说法不当
..的一项是()5分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7.填空:(25分)
①韩愈,字__退之_,世称___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
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课文原文回答: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用课文原文回答: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

④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2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5分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同“耻”
D.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出人:超过一般人
9.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5分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 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 其.为惑也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5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
..为愚/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

..之不传也久矣/师道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
..的一项是()5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5分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参考答案
1.C(jiē kuǐ biān)
2.D(无:无论)
3.A(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所以:古义是“用来…的”,今义表结果;众人:古义是普通人,今义是很多人;小学: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

不必:古义是不一定,今义是不需要;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
(均作“老师”。

A项“传”分别为流传、解释经书的著作,C项分别为赠送、遗留,D项分别为“却”和“就”
5. C ( 均作“向”,介词)
6.B (“白居易”应为“柳宗元”)
7.①韩昌黎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8.C(齿:提起)
9.B(人称代词“他们”。

A项为“大概”,表推测;C项表语气副词;D项“那些”,指示代词)
10.C(译为“道理”或“风尚”。

A项“则”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连接,就;B项“所以”前一个译为“…的原因”,后一个译为“用来…的”;D项前一个是糊涂,形容词,后一个是疑难问题,名词)
11.A(A项与例句均是宾语前置。

B项是介宾短语后置;C项定语后置;D项是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
(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错)
13. (1)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2)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是多么奇怪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