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
4.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 典例讲解 同步测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4.用计算器计算【知识点归纳】计算器上“ON”键是开机键;“OFF”键是关机键;“AC”是消除键;“CE”是改错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典例讲解】例1.如果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幸福小学购买垃圾桶的总钱数,想要将计算器开机,要按()A.键B.键C.键D.键【分析】计算器上ON/C键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果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幸福小学购买垃圾桶的总钱数,想要将计算器开机,要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功能,其中:ON/C,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CE是清除键,M 是存储键.例2.用计算器计算“89431+25604”时,按键步骤是:先按开关键,再依次输入“89431”→“+”→“25604”→“=”,输入完成后,结果就会显示在屏幕上.【分析】用计算器计算加法时,先打开计算器,然后输入第一个加数,再输入加号,然后输入第二个加数,最后输入等号,由此求解.【解答】解:用计算器计算“89431+25604”时,按键步骤是:先按开关键,再依次输入“89431”→“+”→“25604”→“=”,输入完成后,结果就会显示在屏幕上.故答案为:89431,25604.【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计算器计算加法的方法.例3.计算器上的“AC”键是清除键.√(判断对错)【分析】在计算器上计算器上的“AC”键或“CE”键是清除键,由此判断.【解答】解:计算器上的“AC”键是清除键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由计算器按键功能知:SE/T是设置键;MC是存储运算键;CE/AC是清除键,据此选择即可.例4.小红在用计算器计算64×9时,发现按键“6”坏了.聪明的小红还是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了出来,你会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至少写三种方法)【分析】(1)根据64×9=2×32×9,用计算器求出算式2×32×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2)根据64×9=8×8×9,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8×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3)根据64×9=8×8×9=8×72,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72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解答】解:因为64×9=2×32,所以用计算器求出算式2×32×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因为64×9=8×8×9,所以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8×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因为64×9=8×8×9=8×72,所以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72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算式64×9转化为其它同等大小的算式.例5.在算盘上,一颗上珠代表5,一颗下珠代表1.√.【分析】根据算盘的用法知,在算盘中,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的每颗珠子代表1;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在算盘中,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的每颗珠子代表1;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要熟记算盘的用法和各部分珠子表示的意义.【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计算机的开机键是()A.O N B.CE C.AC2.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发现输入的数据不正确,按()键不能清除数据.A.AC B.0C.ON/C3.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它的一颗上珠表示()A.1B.5C.104.计算器上的关闭键是()A.OFF B.ON C.CE5.东东的计算器上数字键“5”坏了,如果想用这个计算器计算出35×120的得数,可以将原来的算式变成()A.30×120+5×120B.31+4×120C.32×120+3×120D.7×5×1206.一道题计算完后,只需按()键,就可以进行另一道题计算了.A.B.C.D.7.在使用计算器的时候,如果要关机,需要按()键.A.ON B.OFF C.AC D.M+8.吉吉在用计算器计算“6.4×9”时,发现计算器的键“6”坏了,吉吉想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请你判断一下,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A.0.8×8×9B.12.8×9÷2C.7×9﹣0.4×99.用计算器计算3449+527+1640时,如果要清屏按()键.A.AC B.ON C.OFF D.=10.用计算器计算.1794÷39×(254+346)=()A.600B.27600C.11684D.15916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在算盘的万位上用1颗上珠和4颗下珠合起来表示.12.小明想用计算器算“578×64”,可是计算器上数字“8”的按键坏了.如果仍想使用计算器算这道题,可以用哪个算式来代替?13.计算器上ON/CE键是键或键,OFF键是键.14.如图,算盘上的数,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15.在计算器中,AC是键,ON/C是键.16.用计算器计算456×24,先按,再按,接着按,最后按.17.在计算器上输入,这时显示屏上显示.18.小红的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如果想用这台计算器计算64×12,你会怎么按键,请你用算式表示出来,算式为.三.判断题(共5小题)19.计算器的清除键是.(判断对错)20.在用计算机计算318×27的结果时,依次按3、1、8、×、2、7、=就会出现结果.(判断对错)21.计算器中的AC、ON/C、CE都有清除功能.(判断对错)22.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判断对错)23.计算器上的一些功能键,例如:改错键“AC“,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解决问题.(判断对错)四.解答题(共8小题)24.小猫钓到了哪条鱼?(用计算器计算,然后将算式与对应的答案连起来)25.如图是学校购买文具的一张收据,请算出相应的金额.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26.了解计算器.(1)在计算器上,+、﹣、×、÷叫做键.(2)键符键名键键或键功能清除输入的数据.或清除屏幕区别能清除数据,而只能清除数据.(3)用科学计算器按,那么计算结果是(4)按键,这时计算器显示屏上的数是27.在你的计算器上找找是否有以下功能键,并试着用一用(找出其中5个即可).28.一个普通计算器的数字键“4”坏了,如果要在计算器上算出948×22和5166÷40的得数,该怎么办呢?请用算式写出你的思考过程.29.小红在用计算器计算64×9时,发现按键“6”坏了.聪明的小红还是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了出来,你会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至少写三种方法)30.“六字数轮”是把6个不同的数字用右图的方式组合起来.6个数字的和为“轮缘”(图中为24);“数轮”中的数字按顺时针方向组成的6个三位数为“轮辐”(图中为:124、243、439、395、951、512);6个“轮辐”相加的和为“轮速”;“轮速”除以“轮缘”为“档位”.(1)计算上面数轮的“档位”(2)图2数轮的“轮速”为2886,请算出空格中的数字.31.只有蓝、红、黄三个键,蓝键为“输入/删除”键,按它一下可输一个数,再按它一下则将显示屏上的数删除;每按一下红键,显示屏上的数变为原来的2倍;每按一下黄键,显示屏上的数的末位自动消失,现在先按蓝键输入21,请你设计一个操作程序,要求:(1)操作过程中只能按红键和黄键;(2)按键次数不超过6次;(3)最后输出的数是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ON/C是开机键,MC键清除存储的数字,OFF是关机键,CE是清除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计算机的开机键是ON/C.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功能的了解,其中常用的键要记住:ON/C是开机键,OFF 是关机键,CE是清除键等.2.【分析】计算器上CE健是清除健,找出这个答案即可.ON,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CE是清除键;SET是设置键.【解答】解: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发现输入的数据不正确,按ON/C键不能清除数据.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上按键表示的功能,要记住它们英文的表示方法.熟悉计算器的功能,懂得操作,可以辅助计算较复杂的计算.3.【分析】早在十四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计算工具﹣算盘.算盘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5,下珠每颗代表1;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它的一颗上珠表示5;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算盘的历史,学会使用算盘,明确:算盘中一个上珠代表5,一个下珠代表1.4.【分析】在计算器上ON表示开机,OFF表示关机,由此求解.【解答】解:计算器上的关闭键是OFF;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基础知识,本题关键是正确熟记计算器上常用的各个键表示的含义.5.【分析】数字键“5”坏了,所以把35×120分解成一个用不到数字5的算式,再进一步求解.【解答】解:A、30×120+5×120,有5,不对;B、31+4×120≠35×120,所以不对;C、因为32×120+3×120=35×120,所以32×120+3×120是对的;D、7×5×120,因为计算器上数字键“5”坏了,有5,不对;【点评】此题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以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6.【分析】做完一道题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接着做下一道题,①按清除键;②按开机及清屏键.【解答】解:一道题计算完成后,只需按清除键或者开机及清屏键键,就可以进行另一道题的计算了;开机及清屏键是ON/C.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器各部分的功能.7.【分析】根据对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功能的了解,ON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在使用计算器的时候,如果要关机,需要按OFF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功能的了解,其中常用的键要记住:ON是开机键,OFF 是关机键,CE是清除键等.8.【分析】因为计算器的键“6”坏了,所以只要把“6.9“分解成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形式(这两个数不能含有数字6),再乘9,即可计算.【解答】解:6.4×9=57.60.8×8×9=6.4×9=57.6;12.8×9÷2=57.67×9﹣0.4×9=59.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6.4进行转化.9.【分析】根据对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功能的了解,AC是清屏键,ON是开机键,CE是清除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用计算器计算3449+527+1640时,如果要清屏按AC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上按键表示的功能,要记住它们英文的表示方法.10.【分析】1794÷39×(254+346),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解答】解:1794÷39×(254+346)=1794÷39×600=46×600=2760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否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早在十四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计算工具﹣算盘.算盘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5,下珠每颗代表1;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在算盘的万位上用1颗上珠表示5万,4颗下珠表示4万,合起来表示9万.故答案为:9万.【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算盘的历史,学会使用算盘,明确:算盘中一个上珠代表5,一个下珠代表1.12.【分析】把578看成577+1,使用乘法分配律简算.【解答】解:578×64=(577+1)×64=577×64+64故答案为:577×64+6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使用,根据(a±b)×c=a×c±b×c求解.13.【分析】在电子计算器上ON键是开机键,OFF键是关机键,CE键是清除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计算器上ON/CE键是开机键键或清除键键,OFF键是关机键键.故答案为:开机键,清除键,关机键.【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器各部分的功能.14.【分析】根据算盘的用法可知:算盘的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此数由3级组成,亿级上是3,万级上是9920,个级上是802,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要把万位的下一位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带上“万”字.【解答】解:如图,算盘上的数,写作39200802,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920万.故答案为:39200802,39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15.【分析】在电子计算器上ON键是开机键,OFF键是关机键,AC键是清除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在计算器中,AC是清除键,ON/C是开机键.故答案为:清除,开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器各部分的功能.16.【分析】用计算器计算乘法时,先按开机键(ON)键开机,再按数字键得出第一个乘数,然后按乘号(×),接着按数字键得出第二个乘数,然后按等号键(=),显示结果;由此求解.【解答】解:用计算器计算456×24,先按456,再按×,接着按24,最后按=.故答案为:456;×;24;=.【点评】熟练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以及计算器上各个键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分析】CE键是清除键,就是清除刚刚输入的数据.【解答】解:在计算器上输入,这时显示屏上显示380.故答案为:380.【点评】熟记一些计算器按键的功能,如:ON,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CE是清除键,M是存储键.18.【分析】数字键“6”坏了,所以把64分解成一个用不到数字6的算式,再进一步求解.【解答】解:因为8×8=64,所以64×12可以转化成8×8×12.故答案为8×8×12.(答案不唯一)【点评】解决本题只要把64分解成用不到数字6的算式,从而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计算器按键的功能,ON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CE、ON/C是清除键,M是存储键.【解答】解:计算器上的CE键是清除键,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上按键表示的功能,要记住它们英文的表示方法.20.【分析】根据计算器的使用可知:在用计算机计算318×27的结果时,依次按3、1、8、×、2、7、=就会出现结果.【解答】解:在用计算机计算318×27的结果时,依次按3、1、8、×、2、7、=就会出现结果,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1.【分析】在计算器上计算器上的“AC”键或“CE”键是清除键,ON/C也具有清除功能;由此判断.【解答】解:计算器中的AC、ON/C、CE都有清除功能,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由计算器按键功能知:SE/T是设置键;MC是存储运算键;CE/AC是清除键.22.【分析】早在十四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计算工具﹣算盘.算盘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5,下珠每颗代表1;后来又研发了计算器,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算盘的历史和计算器工具的应用,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23.【分析】在电子计算器上ON键是开机键,OFF键是关机键,CE或AC是清除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计算器上有许多功能键,正确认识这些功能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器.比如“AC”键就是“改错键,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器各部分的功能.四.解答题(共8小题)24.【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器计算即可;本题还可以直接根据个位数相乘的乘积,判断个位数字直接连线即可.【解答】解:【点评】熟悉计算器的功能,懂得操作,可以辅助计算较复杂的计算.25.【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然后填上数据求解.【解答】解:彩色卡纸:208×2=416(元)硬皮本:567×8=4536(元)铅笔盒:280×15=4200(元)合计:416+4536+4200=9162(元).表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运用..26.【分析】(1)根据计算机上各种键的功能可知:在计算器上,+、﹣、×、÷叫做运算键.(2)计算机上是AC键表示全清键,其功能是按下该键表示清除所有计算器中的数值.ON/C键表示开机/清除键,按下该表示开机(在关机状态下),或清除所有寄存器中数值(在开机状态下).ON表示打开,即开电源开机的意思;C表示清除键、归零,本次正在进行的运算录入全部作废清零.所有工作重新开始.AC键与ON/C键的区别是AC键表示全清键,其功能是按下该键表示清除所有计算器中的数值;而ON/C键能清除本次正在进行的运算录入全部作废清零.(3)在科学计算器按4342×56=,计算结果是243152.(4)按键ON/C,25+36EDL37,表示最后一个数字输入错误,即7错误,被删除人,重新输入37,这时计算器显示屏上的数是25+337.【解答】解:(1)根据计算机上各种键的功能可知:在计算器上,+、﹣、×、÷叫做运算键.(2)键符键名清除键开机键或清除键功能清除计算器输入的数据.开机或清除屏幕区别能清除所有数据,而只能清除输入数据.(3)在科学计算器按4342×56=,计算结果是243152.(4)按键ON/C,25+36EDL37这时计算器显示屏上的数是25+337.故答案为:运算,234152,25+337.【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功能及应用.27.【分析】小学生计算器上常用键:数字键(写有数字0~9),用于输入数字;小数点键(.),用于输入小数点;开关键清屏(ON/OFF),用于电源开关;清除键(C),用于清除刚才的输入;运算符号键(+、﹣、×、÷),用于相关计算;等号键(=),用于确认计算结果;清除输入键(CE),用于清除现有寄存器中的值并显示“0“.数据重新输入;全部清除键(AC),用于清除全部数据结果和运算符……【解答】解:找出计算器上的5个功能键:数字键(写有数字0~9),用于输入数字;小数点键(.),用于输入小数点;开关键清屏(ON/OFF),用于电源开关;清除键(C),用于清除刚才的输入;运算符号键(+、﹣、×、÷),用于相关计算.【点评】只有熟悉了计算器的各键的功能,才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计算器.28.【分析】把948化为一个不含数字4的数,可以为948×22=(950﹣2)×22,答案不唯一;把5166÷40写为5166÷40=5166÷5÷8即可.【解答】解:948×22=(950﹣2)×22,5166÷40=5166÷5÷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整数的裂项与拆分,并灵活运用.29.【分析】(1)根据64×9=2×32×9,用计算器求出算式2×32×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2)根据64×9=8×8×9,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8×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3)根据64×9=8×8×9=8×72,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72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解答】解:因为64×9=2×32,所以用计算器求出算式2×32×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因为64×9=8×8×9,所以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8×9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因为64×9=8×8×9=8×72,所以用计算器求出算式8×72的结果,即可求出算式64×9的结果.【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算式64×9转化为其它同等大小的算式.30.【分析】(1)把图一中的六个轮辐数字加起来,求出和就是轮速,然后除以它的轮缘24即可;(2)因为每个数字都在百位、十位、个位分别出现一次,所以档位都是111,用轮速除以档位,求出轮缘,再用轮缘减去已知的五个数的和就是空格中的数字.【解答】解:(1)(124+243+439+395+951+512)÷24,=2664÷24,=111;答:数轮上的档位是111.(2)每个数字都在百位、十位、个位分别出现一次,所以档位都是111;(2886÷111)﹣(1+2+3+5+7),=26﹣18,=8;空格中的数字是8,如下图:【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要读懂题意,知道这类数轮的档位都是111.31.【分析】先理解题意:起始的数字是21,对她进行乘2或者去尾数处理若干次(6次之内)后变成3;因为3是奇数,所以最后一步无法通过乘2来获得,那么只能去尾数,那么去尾之前的数字是三十几,就把21通过1﹣﹣5次变化得到三十几即可求解.【解答】解:操作步骤如下:21黄键↓去尾数2红键↓加倍4红键↓加倍8红键↓加倍16红键↓加倍32黄键↓去尾数3.【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明确操作的方法,找出突破口,然后经过多次演算进行求解,(答案不唯一).。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北师大版(含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1. 简单的排列、组合1.排列组合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2.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原理: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指完成一件事有很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相互独立,但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那么各种不同的方法数加起来,其和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如从甲地到乙地,乘火车有3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所以共有3+2=5种不同的走法.(2)分步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指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多种方法,各个步骤中的方法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才算做完这件事.那么,每个步骤中的方法数相乘,其积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如从甲地经过丙地到乙地,先有3条路可到丙地,再有2路可到乙地,所以共有3×2=6种不同的走法.【经典例题】例1:有4支足球队,每两支球队打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A、4场B、6场C、8场分析:两两之间比赛,每只球队就要打3场比赛,一共要打4×3场比赛,这样每场比赛就被算了2次,所以再除以2就是全部的比赛场次.解:4×3÷2,=12÷2,=6(场);故选:B.点评:甲与乙比赛和乙与甲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要再除以2.例2: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从少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那么小华从学校到公园一共有()条路线可以走.A、3B、4C、5D、6分析:小华从学校到公园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即有两种方法,第二步从少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即有3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即可得解.解:2×3=6,答: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从小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那么小华从学校到公园一共有6条路线可以走;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分步完成用乘法原理.2. 简单的统计表1.统计表定义: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2.统计表构成及格式: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1)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2)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被称为“类”.(3)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统计表分类:统计表形式繁简不一,通常是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两种.只对某一个项目数据进行统计的表格,称为单式统计表,也称之为简单统计表.统计项目在2个或2个以上的统计表格,称之为复式统计表.1.按作用不同:统计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2.按分组情况不同: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1)简单表:即不经任何分组,仅按时间或单位进行简单排列的表.(2)简单分组表:即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表.(3)复合分组表:即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表.【经典例题】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进行歌咏比赛,7位评委给张华的打分如下:评委 1 2 3 4 5 6 7打分92 90 95 88 85 97 90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张华的平均分是91分.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应用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解答即可.解:去掉一个最高分97分,最低分85分;其他五位评委打的平均分是:(92+90+95+88+90)÷5=455÷5=91(分);答:张华的平均分是91分;故答案为:91.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统计和求平均数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列式计算即可.3. 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制作:(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作用:可以清楚的反映数量,便于比较.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数据较大,这些数据中,变化的范围也较大,为了节省纸张,美观,选择单位长度较大.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先确定间隔大小,尽可能多的使数据与我们分配的数据重合.【经典例题】例1:如图显示了四个同学的身高.图表中没有学生的名字,已知小刚最高,小丽最矮,小明比小红高,请问小红的身高是( )A 、150厘米B 、125厘米C 、100厘米D 、75厘米分析:运用排除法,去掉最高和最矮,再由小明比小红高判断余下的两个. 解:小刚最高,小丽最矮,那么小红就不是最高的150厘米和75厘米;还剩下125厘米和100厘米,由于小明比小红高,那么高的125厘米就是小明的身高,较矮的100厘米就是小红的身高. 故选:C .点评:本题需要从统计图上找出四个升高数据,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排除和推理. 提高题:例2:如图是甲、乙、丙三个人单独完成某项工程所需天数统计图.请看图填空.①甲、乙合作这项工程,748天可以完成. ②先由甲做3天,剩下的工程由丙做,还需要20天完成.分析: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所以可以写出甲的工作效率和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单位1除以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和;②先求出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总的工作量减去甲3天的工作量,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丙的工作效率即可;解: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 可知甲的工作效率:1÷15=151,乙的工作效率:1÷20=201, 1÷(151+201), =1÷607,=874(天); 答:甲、乙合作这项工程,874天可以完成. ②丙的工作效率:1÷25=251, (1-151×3)÷251, =54÷251, =54×25, =20(天);答:还需要20天完成. 故答案为:874,20. 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然后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来做题.4.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 【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5. 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6.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根据纸张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横轴跟纵轴(射线),并在交点处写上0,然后注明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还要写上单位);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4.在纵轴上,根据数值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5.画图:按照数据大小,在与水平射线互相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经典例题】例1:五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编号依次是1号、2号…5号,投篮成绩如图.(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平均每人投中9个.(3)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一个长方形格代表一个球,那么1号投中9个球,2号投中14个球,3号投中7个球,4号投中9个球,5号投中6个球;(1)根据直条的长短,确定几号投中的最多或最少,进而确定投中的个数;(2)用5个人投进球的总个数,除以总人数5,即可求得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3)根据上题的结果,确定出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解:(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9+14+7+9+6)÷5,=45÷5,=9(个);(3)因为平均每人投进9个,所以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故答案为:2,14,5,6,9,3号和5号.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用0、1、2、3四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共有()个.A.3B.9C.12D.18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人61224如果制成条形统计图,每一格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的是()A.1B.2C.5D.103.观察下面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话有()句.从以上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1)六月份产量最少;(2)五月份产量最多;(3)上半年总产量是20500台.A.1B.2C.3D.04.下面是美华果品店上星期5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A.8,7B.8,8C.7,8D.8,65.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人.A.4B.11C.18D.436.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他把收集的数据记录在如图表内.如果用黑条表示男生,灰条表示女生.如图中()是小明调查的结果.项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跑步II III跳高IIII IIIIII游泳IIIIII IIIIII跳远II I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7.下面是李强家水、电的交费单,算一算各需交多少钱上期读数本期读数实际用量水153吨162吨吨电236千瓦/时386千瓦/时千瓦时8.如图是新星工厂一、二车间1~4月份生产产值情况统计图.(1)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月,是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月,是万元.(2)两个车间产值相差最多的是月,是万元.(3)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最低产值的倍.9.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0.8厘米表示200吨,要表示750吨的数量,直条应当画厘米.10.如图是四(2)黎慧同学的段考成绩.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分,她这次段考,学科的成绩最好,是分;学科的成绩最低,是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分.11.用6、0、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的积是.12.有A,B两个国家,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所示,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三.判断题(共5小题)13.任意两个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判断对错)14.用2、4、6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三位数..(判断对错)15.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表示90万吨,那么用4厘米表示180万吨.(判断对错)16.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可以不相等.(判断对错)17.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18.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吗?产品名称空调扇学习机护眼灯价格(元)58033526719.期间,王老师要带领小红、小明、小军、小丽4名同学坐火车从青岛到济南参加文艺演出.成人火车票每张120元,请你算一算所有成员买单程票共需多少钱?姓名小红小明小军小丽身高(米) 1.09 1.43 1.64 1.5620.解决问题在“大爱佛山﹣关注贫困家庭”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四年级三个班的同学捐款如下:班级四(1)班四(2)班四(3)班金额/元508423492你能算出四年级同学一共捐款多少元吗?五.操作题(共2小题)21.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2.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回答问题.(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2)他们五个人中最有可能入选学校游泳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先先排百位,有3种方法(0不能在首位,只有从1、2、3中选),再排十位,也有3种方法(从排完百位后剩下的数字中选),最后排个位,有2种方法(从排完百位和十位后剩下的数字中选),再根据乘法原理,即可得出要求的答案.【解答】解:先排百位,有3种方法(0不能在首位),再排十位,也有3种方法,最后排个位,有2种方法,一共有:3×3×2=18(种),即可以组成18个不同的三位数.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组成的三位数的每一位数有几种排法,再根据乘法原理即可解答.2.【分析】根据统计表中所提供的数据,用1格代表2人比较合适,在图中绘制出喜欢每种早餐人数的直条图,标出数据等即可完成统计图.【解答】解:(1)你认为一格代表2人比较合适,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注意,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写上标题,标上数据及绘图时间,直条宽度相同,分布均匀,美观大方.3.【分析】由条形的高低可以看到产量,条形最高的产量最高;条形最矮的产量最少,据此判断(1)(2);把六个月的产量相加,判断(3).【解答】解:由条形的高低可以看到产量,可以发现五月份的条形最高所以产量最高;六月份的条形最矮所以产量最少,所以(1)(2)正确;上半年的产量有3500+3000+4000+3000+5000+2000=6500+4000+3000+5000+2000=20500(台),上半年总产量是20500台,(3)正确,所以条形统计图的分析正确的话有3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先从条形统计图中读出数据,再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数据进行解答.4.【分析】分别每天过表示苹果、橘子的直条图的顶端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的交点处的数值就是该天卖出的箱数.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分别求出5天卖出的苹果、橘子的总箱数除以5就是平均每天卖的箱数.【解答】解:苹果:(6+7+9+7+11)÷5=40÷5=8(箱)橘子:(4+8+6+7+10)÷5=35÷5=7(箱)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箱数分别是8箱、7箱.故选:A.【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5.【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班表示女生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为直角,即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或2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或7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班人数乘男生人数所占的分率(百分率)就是甲班男生人数.乙班男生人数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用甲班男生人数减乙班男生人数就是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的人数.【解答】解:36×﹣16=27﹣16=11(人)答: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11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如何根据计算需要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计算.6.【分析】根据统计表可知,跑步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3人,跳高的男生有4人、女生有6人,游泳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6人,跳远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1人,根据这些数据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统计表中的数据与选项D的数据相对应.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分别用水、电本期读数减上期读数即可得水、电实际用量.【解答】解:162﹣153=9(吨),386﹣236=150(千瓦时),答:水实际用量9吨,电实际用量150千瓦时.故答案为:9,150.【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统计表,依据本次读数﹣上次读数=使用数量,分别求出本月李强家水、电的使用数量即可.8.【分析】(1)从统计图中观察可知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60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40万元,(2)从统计图中观察找出产值相差最多的月份,两车间的产值相减就是相差的,(3)从统计图中观察找出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最低产值,最高产值除以最低产值即可解答.【解答】解:(1)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60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40万元.答:一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60万元;二车间产值最高的是4月,是140万元.(2)两个车间产值相差最多的是4月.160﹣140=20(万元)答:两个车间产值相差最多的是4月,是20万元.(3)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160万元,最低产值是80万元160÷80=2(倍)答:一车间的最高产值是最低产值的2倍.故答案为:4,160,4,140;4,20;2.【点评】本题的重点是让学生能从统计图中选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再进行解答的能力.9.【分析】根据题意,可用750吨除以200吨计算出750里面有几个200,然后再乘0.8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750÷200×0.8=3.75×0.8,=3(厘米),答:直条应当画3厘米.故答案为:3.【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750吨里面有几个200吨,有几个200吨就有几个0.8厘米.10.【分析】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做题即可.【解答】解:98﹣96=2(分)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1分,她这次段考,外语学科的成绩最好,是98分;语文学科的成绩最低,是96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2分.故答案为:1;外语;98;语文;96;2.【点评】本题主要运用统计图的特点做题.11.【分析】用6、0、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620,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206,然后求出它们的积即可.【解答】解:用6、0、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620,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206,620×206=127720;故答案为:620,206,127720.【点评】写三位数要注意:0不能放在最高位百位上,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12.【分析】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也就是说A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增长,B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下降,图(B)正好反映了这一特征.【解答】解: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故答案为:(B).【点评】关键抓住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及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来判断.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但不是任意两个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14.【分析】先从最高位排列,百位上有3种选择,十位上有2种选择,个位上有1种选择,所以共有:3×2×1=6(个),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2×1=6(个),即用2、4、6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乘法原理:即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就有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15.【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吨,用180吨除以4厘米代表的吨数就是180吨应画的长度.【解答】解:90÷2=45(万吨);180÷45=4(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单一量,然后再根据这个单一量求解.16.【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所分成的格数是相同的,每小格所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解答】解: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是相等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同样长的小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所代表的数量可以不同,但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一定相等.17.【分析】根据我们平时统计数据的方法,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然后再汇总.【解答】解: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统计数据的方法,要记住.四.应用题(共3小题)18.【分析】首先根据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把空调扇、学习机、护眼灯这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求出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把它和1200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580+335+267=1182(元)1200>1182所以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答: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的实际应用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19.【分析】根据火车票票价的规律,1.50米以上购买成人票,1.10﹣1.150米,购买半票,1.10米以下免票.由此可知:小红免票,小明半票,小军、小丽和王老师购买成人票,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20×3+120×=360+60=420(元),答:所有成员买单程票共需420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 讲义
总复习总复习——四则运算本学期内容总结:{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计算的话相信大家都会,但它们表示的意义以及什么时候使用哪种运算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例1、加、减、乘、除的概念(1)(),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已知的加数叫做(),未知的加数叫做()。
(3)()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得的数叫做()。
(4)()叫做除法。
例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的关系:(2)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①()②()②()③()(3)乘法各部分的关系:(4)除法各部分的关系:①()①()②()②()③()(5)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例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往()运算,先算()法,再算加减法()。
例4、括号有()括号、()括号、()括号,分别写作()、()、()。
例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①: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式子。
从()往()运算,先算()括号的,再算()括号的,最后算()括号的。
步骤②:没有括号,也要从()往()运算。
先算()法,后算()法。
例6、在计算(200-36×47)÷44时,先算(),再算(),最后算()法,结果是()。
例7、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例8、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例9、与0相关的性质(1)一个数加上0,得()。
例如:5+0=5,9+0=9 。
(2)一个数减去0,得()。
例如:5-0=5,9-0=9 。
(3)当被减数等于减数,它们的差等于()。
例如:5-5=(),9-9=()。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期末备考讲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①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②按平面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③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不稳定性)的特点。
3、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①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②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① 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②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已知两条边的长度,那么第三边的长度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小于两边只差。
③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④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⑤ 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⑥ 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⑦ 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
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5、四边形的分类①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
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②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a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b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菱形有2条对称轴。
c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d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e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B. 平行四边形不容易变形C.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D.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答案】B【解析】【解答】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0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知识点0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知识点0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知识点0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知识点05: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2. 0不能作除数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知识点0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2:加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2. 用字母表示 :(a+b)+c=a+(b+c)。
知识点0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在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知识点04:乘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录数的位置积不变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5:乘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2. 用字母表示:(a×b)×c=a×(b×c)。
知识点06: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用字母表示:(a+b)×c=a×c+b×c。
知识点07:乘法运算律的应用1.在连乘算式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在求两积之和的算式中,如果乘法算式中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计算。
知识点08: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先画图或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考点01:加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1】想一想,填一填.【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并填空即可.【解答】解:【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整数加法,属于基础题目,要熟练掌握并计算.【变式训练01】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02】8746﹣3874+1874+1254.【变式训练03】我会填.(根据运算定律填空)766+589=589+□300+600=□+□a+(b+18)=(□+□)+18295+19+105=(□+□)+19考点02:乘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2】想一想,填一填.【分析】一束百合5元,买20束需要20个5元,即20×5=100元;一束玫瑰20元,买5束需要5个20元,即5×20=100元;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20×5=100(元)表示20束百合的总钱数为100元;5×20=100(元)表示5束玫瑰的总钱数为100元;所以,20×5=5×20.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变式训练01】你能很快说出每盏灯笼上三个数连加的和与三个数连乘的积吗?【变式训练02】用4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木板拼成一个广告牌(如图),已知每块木板长25dm,宽16dm,新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解答)【变式训练03】《百科知识》每套125元,《数学王国》每套35元。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八章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经典例题】例1: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A、82分B、86分C、87分D、88分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女生的平均成绩×1+男生的平均成绩×3=全班平均成绩×4,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列并解方程即可.解: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因为总成绩不变,由题意得,x×1+3×80=82×(1+3),x+240=328,x=328-240,x=88;或:[82×(1+3)-80×3]÷1,=(328-240)÷1,=88(分);答: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8分.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全班的总成绩和男生的总成绩,然后求出女生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女生的平均成绩.2.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点评:此题是典型的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例2: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分别是14元、10元、8元.现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在一起,问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多少元?分析:用三种糖混合糖的总钱数除以总千克数就是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再用平均价乘2千克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是:(14×4+10×3+8×5)÷(4+3+5),=126÷12,=10.5(元),买2千克混合糖果的价钱是:10.5×2=21(元),答: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21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那2千克混合糖的价钱即可求出.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4.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2.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6,最小的是18.下面的数中,()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30B.23C.123.体操队原来有8名队员,平均体重35千克,现在增加1名体重是38千克的队员,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是()A.35千克B.比35千克多一些C.比35千克少一些D.无法确定4.天利家园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节能灯,赵阿姨家上半年节约用电40.2千瓦时,王伯伯家第三季度共节约18千瓦时.()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A.王伯伯家B.赵阿姨家C.两家一样多5.明明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语文96分,数学是()分.A.90B.95C.986.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7.踢毽子比赛,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多B.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少C.小红和小丽踢的个数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谁踢得多8.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二.填空题(共8小题)9.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10.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和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11.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厘米.12.西西期末三门功课,语文、英语平均分数是94分,要想平均分数提高2分,他的数学应考分.13.一桶水,需要2个人一起抬.3个人要把水从离家18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个人要抬米.14.四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其中7名同学的成绩如下:80,90,80,76,74,80,80(单位: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分.15.王大伯攒了一箱鸭蛋,共50个.他任意取出5个鸭蛋称得质量分别为76g、86g、81g、74g、83g,这箱鸭蛋大约重千克.16.3个数的平均数为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这时3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7.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则A>丙.(判断对错)19.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20.一分钟跳绳,小丽前两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三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三次应跳135下(判断对错)21.小亮身高150cm,他在平均水深135cm的河中游泳,不会有危险.(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辆汽车前2小时一共行160千米,后2小时分别行了70千米和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一批货物重9.8吨,运走了3.5吨.剩下的分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25.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共有912名学生,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6.小明计划8天读完一本114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39页.如果要按计划读完,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27.小萱、小丽、小红、小含四名同学,他们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五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8.小文参加舞蹈比赛,7位评委的打分分别是:89分、99分、64分、90分、95分、88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文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分析】因为在一组数中有最大的数,也有最小的数,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30、23和12中只有23是大于18小于26的数,所以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3.【分析】根据题意,用35乘8,求出体操队原来有8个队员的总体重,再加上38千克,即可求出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用现在体操队员的总重量除以总人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5×8+38)÷(8+1)=318÷9≈35.3(千克)35.3>35答: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35千克多一些.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分析】首先用40.2除以6,求出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然后用18除以(3×3)求出王伯伯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最后比较大小,判断出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即可.【解答】解:40.2÷6=6.7(千瓦时)18÷(3×3)=18÷9=2(千瓦时)6.7>2答: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应用.5.【分析】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和英语成绩之和就是数学的成绩.【解答】解:95×3﹣(96+91)=285﹣187=98(分)答:数学得了98分.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计算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用平均分乘科数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6.【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所以,要反应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选折线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统计图的特点.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平均数只是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虽然知道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比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多,但是平均数只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所以无法确定谁踢得多.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8.【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答案为:单式,复式,多少.【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分类和特点进行解答.11.【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底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解答】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160÷40×0.5=2(厘米),故答案为:320,2.【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2.【分析】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以及语文、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数学成绩.【解答】解:(94+2)×3﹣94×2=96×3﹣188=288﹣188=100(分)答:他的数学应考100分.故答案为:10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语文、英语的成绩即可.13.【分析】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180×2=360米,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360除以3就是平均每人要抬水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2÷3=360÷3=120(米)答:平均每人要抬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理解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2个180米,而不是1个180米.14.【分析】先求出7名同学的的总成绩,再用总成绩除以7,即得他们的平均成绩.【解答】解:(80+90+80+76+74+80+80)÷7=560÷7=80(分)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0分.故答案为:8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总数÷份数.15.【分析】用这5个鸭蛋的总克数除以5就是这5个鸭蛋平均每个的克数;再用平均每个的克数乘50后换算单位即可求得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多少千克.【解答】解:(76+86+81+74+83)÷5=400÷5=80(克)80×50=4000(克)4000克=4千克答: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4千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记住总数、个数及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6.【分析】先用原来的平均数乘3,先求出原来3个数的和,同理再求出后来3个数的和,两次和的差就是9比原数多了多少,进而求出原数.【解答】解:11×3﹣10×3=33﹣30=39﹣3=6答: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6.故答案为:6.【点评】解决本题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求出和的变化,从而得出改动的数是怎么变化的,从而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8.【分析】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由此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由此可知,甲数最大,丙数最小,那么:甲>A>丙;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19.【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20.【分析】要求小丽第三次应跳多少下,根据题意,先求出三次跳绳的总次数,然后求出前两次跳绳的总次数,用三次跳的总次数﹣前两次跳的总次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25×3﹣120×2=375﹣240=135(下)答:她第三次应跳135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平均数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做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出前后数量间的关系,进而列式解答即可得出结论.21.【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50厘米,下水游泳可能存在危险,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35厘米,甚至超过150厘米,所以小亮下水游泳可能有危险,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的有20人;再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参加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用20人除以4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多少人;比较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的扇形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就是人数最多的,由此求解;(2)用(1)求出的总人数,分别乘各种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数,求出各种运动的人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画出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20÷40%=50(人)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锻炼的人数最多;即: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0人,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2)足球:50×20%=10(人)其它:50×30%=15(人)乒乓球:50×(1﹣40%﹣30%﹣20%)=50×10%=5(人)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篮球.【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结合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找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从而解决问题.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是(2+2)小时,总路程是(160+70+50),据此可列式解答.【解答】解:(160+70+50)÷(2+2)=(230+50)÷(2+2)=280÷4=70(千米/小时).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关系式的掌握情况.24.【分析】根据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先求出剩下了多少吨,再除以次数3,即可得出平均每次运走多少吨.【解答】解:(9.8﹣3.5)÷3=6.3÷3=2.1(吨)答:平均每次运2.1吨.【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数量,然后根据平均数问题解答即可.25.【分析】用3×8求出共有班的个数,再用共有的学生人数除以共有的班数就是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解:912÷(3×8)=912÷24=38(名)答:平均每个班有38名学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6.【分析】先用114减去39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再除以剩下的天数5就是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的页数.【解答】姐:(114﹣39)÷(8﹣3)=75÷5=15(页)答: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15页.【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关键是求出剩下的页数.27.【分析】根据题干,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则他们的身高之和是132×4=528厘米,再加上小明的身高,即可求出5个人的总身高,再除以5,就是5人的平均身高.【解答】解:(132×4+142)÷5=(528+142)÷5=670÷5=134(厘米)答:5人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28.【分析】由题意知,共有7个得分,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99、95、93、90、89、88、64.要求小文最后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分,先求得去掉一个最高分(99)和一个最低分(64)后5个得分的和是多少,再除以5即可.【解答】解:(95+93+90+89+88)÷5=455÷5=91(分)答:小文的平均得分是91分.【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第⼀单元复习讲义第⼀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点讲解】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个加数,求另⼀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要点提⽰:1、运⽤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
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巩固练习】1、填⼀填(1)和=加数〇加数加数=()〇另⼀个加数(2)差=被减数〇()减数=被减数〇()被减数=()〇()(3)减法是加法的()运算(4)根据1266-352=914,直接写出下⾯两题的得数。
1266-914=() 914+352=()(5)⼀个加数是90、另⼀个加数与这个加数相同,它们的和是()(6)在⼀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32,减数是65,被减数是()(7)两个数的和是560,其中⼀个加数是126,另⼀个加数是()(8)被减数是254,差是160,减数是()3、计算下⾯各题,并利⽤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验算。
379+56= 652+163=900-193= 1035-863=4、看谁算得⼜快⼜对。
320+182=()320+()=716 256+()=123563-()=183 582-126=()()-123=965、(1)啄⽊鸟⼀天吃了596只害⾍,⼭雀⼀天吃了148只害⾍。
啄⽊鸟和⼭雀⼀天⼀共吃了多少只害⾍?(2)啄⽊鸟和⼭雀⼀天共吃了644只害⾍,其中⼭雀⼀天吃了148只害⾍,啄⽊鸟⼀天吃了多少只害⾍?6、在□⾥填上合适的数。
□ 8 4 □ 4 □ 9+ 6 □□ + 9 □ 1 5□ 1 3 2 □ 6 3 5 □7、超市⼀台电视机卖4300元,⼀部⼿机2400元。
(1)李阿姨买了⼀台电视机和⼀部⼿机,共花了多少钱?(2)李阿姨共带了10000元,付款后还剩多少钱?能⼒提升1、在□⾥填上合适的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二章 观察物体(二)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观察物体(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长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展开图形如下情况:【经典例题】1.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A.B.C.D.【分析】通过对这四个展开图的分析观察,和动手实践,发现A、C、D沿着虚线都不能围成长方体,只有B可以围成长方体.【解答】解: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B;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长方体的A展开图,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哪些面是相对的.2.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展开图形如下情况:【经典例题】2.图中的小正方形一样大,把它折成立方体,在这个立方体中,阴影部分相对的面的号码是3.【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由此可知,在折成的立方体中,阴影部分相对的面的号码是3,故答案为:3.【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展开图属于哪种类型,用折回正方体的方法找答案.3.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视图定义: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称的角叫做视角.我们把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盲区.【经典例题】3.如图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分析】由图观察可知,由图观察可知,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情形是①看到的是⑥,②看到的是⑤,图形③看到的是⑥,图形④看到的是⑦.【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是一个无盖的纸盒,下面()号图是这个纸盒的展开图.A.B.C.D.2.将如图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A.B.C.D.3.下面的图形()能折叠成长方体.A.B.C.4.把如图的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如果B面在底面,那么()面在上面.A.D B.C C.E D.A5.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A.B.C.6.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是()A.B.C.D.7.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中,哪两个物体从上面看的形状相同()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8.下面()图形沿虚线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A.B.C.9.图一是一个正方体,它展开有6个面,图二给出了其中的5个面,请从图三①~④的位置中选择一个面,补成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面是()A.①B.②C.③D.④10.一个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如图,单位: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计算B.35平方厘米C.21平方厘米D.15平方厘米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所示这个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面在上面,面在后面.1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如果图中“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右面是“”字.13.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长方体的长是cm,宽是cm,高是cm.14.★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5.下面各组都是用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下面四组图中,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16.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17.仓库里有若干棱长都是5dm的正方体纸箱,拼成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18.根据如图长方体的展开图,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如图图形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判断对错)20.同样高的物体,在同一光源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越长.(判断对错)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判断对错)22.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判断对错)23.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不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24.如图,是由方块组成的图形的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这样的图形最多需要多少方块?最少需要多少方块?25.如图是3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纸盒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26.(1)小兔奇奇现在的样子能看到桌子上的萝卜吗?若能看到水果,它能看到几个苹果?看到几个梨?(2)它站在凳子上能看到桌子上所有的水果吗?五.操作题(共2小题)27.如图分别是明明、丁丁、爸爸和妈妈所看到物体的形状,请你在物体旁边标出另外三个人所在的位置.28.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六.解答题(共2小题)29.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30.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一个无盖的纸盒,是由5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展开图是5个面,再根据立体图形的形状可以确定它的展开图是B的形状.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2.【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与箭头相邻的不能是黑色三角形,由此可以判断第2幅是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与箭头相邻的不能是黑色三角形;A、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B、箭头与黑色三角形不相邻,所以符合;C、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D、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3.【分析】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A、B、C都是长方体展开图的“1 4 1”结构,但A、B相对的面不完全相同,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C是长方体的展开图.【解答】解:图A、图B不符合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C是长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展开图,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图意,把如图的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则A和F相对,E和C相对,D和B相对,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果B面在底面,那么D面在上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长方体特征的运用,准确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居中1个(不符合题意);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1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C图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不符合题意).【解答】解: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6.【分析】照相机离景物越远,拍摄以的景物越小,拍摄到画面内容越全面,反之,拍摄到景物越大,甚至不能拍摄到全景.据此即可把这四幅照片按拍摄由远到近排列,找出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一幅.【解答】解: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由远到近: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是故选:D.【点评】关键明白:照相机离景物越远,拍摄以的景物越小,拍摄到画面内容越全面,反之,拍摄到景物越大,甚至不能拍摄到全景.7.【分析】图①从上面能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图②从上面能看到一行3个正方形;图③从上面能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由此可知,图①与图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解答】解:如图图①与图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一行2个正方形.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8.【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A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C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3﹣3”结构,都能折叠成正方体;B图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不能折叠成正方体.【解答】解:、能折叠成正方体;不能折叠成正方体.故选:B.【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9.【分析】正方体展开图有6个面,图二是图一展开图的一部分,少一个面.在图二的下面与上行中的任一个面对齐画补上一个面,即可组成正方体体展开图的“1﹣4﹣1”结构.【解答】解:图一是一个正方体,它展开有6个面,图二给出了其中的5个面,从图三①~④的位置中选择一个面,补成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下图).故选:C.【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10.【分析】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7×3=21(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1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将下图长方体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A面与F面相对,B面与D面相对,C面与E面相对;如果F面在前面,B面在左面,上面的应该是E面,A面在后面;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折成一个长方体,A面与F面相对,B面与D面相对,C面与E面相对;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C或E面在上面,A面在后面.故答案为:C或E,A.【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展开图,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12.【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以及题意解题,把“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然后把平面展开图折成正方体,然后看“构”相对面.【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构”与面“谐”相对,所以如果图中“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右面是“谐”字.故答案为:谐.【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问题,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3.【分析】右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高可以直接看出,而宽需要计算,由图可以看出,2个长与2个宽之和是60厘米,长已知,由此可以计算出宽.【解答】解: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60﹣25×2)÷2=(60﹣50)÷2=10÷2=5(cm)高是40cm答: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5cm,高是40cm.故答案为:25,5,40.【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长方体展开图的认识.长、宽、高均不相等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分“1﹣4﹣1”型,有27种;“1﹣3﹣2”型,18种;“2﹣2﹣2”型,6种;“3﹣3”型,3种,共计54种.要比正方体展开图复杂.14.【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此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正方体后,以1下底,4为上底,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1、3、5)、(1、2、6)、(1、3、6)、(4、2、5)、(4、2、6)、(4、3、5)、(4、3、6).由此可知,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时最小.【解答】解: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2+5=8.故答案为:8.【点评】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如图剪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标数字,再折成正方体后,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哪三个数字.15.【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C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一列2个正方形.D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图.【解答】解: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6.【分析】以路灯光源的端点,过杆子顶端画射线与地面相交,杆子、射线、地面线段组成三角形,地面线段长为杆子影长.离杆子越近,射线与杆子组成的夹角越小,影子越知,反之,影子越长.【解答】解:如图(黑色粗条表示杆子离路灯不同距离的影子).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故答案为:长.【点评】同样高的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17.【分析】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由4个正方形呈“田”字形,不论从其他面看如何,这些纸箱的占地面就是4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已知,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 =a2”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再乘4就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解答】解:52×4=25×4=100(dm2)答: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100dm2.故答案为:100dm2.【点评】关键是明白: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是这堆纸箱占地的形状.18.【分析】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7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7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故答案为:17、8、5.【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及应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图1和图3都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型,图2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解答】解: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1和图3都属于正方体展开图,图2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故答案为:×.【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20.【分析】以光源为端点,过物体顶端作射线,射线与地的交点到物体的线段为物体的影子,离光源越远,光线与物体的夹角越大,另一直角边越长,即影子越长,反之,影子越短.【解答】解:如图样高的物体,在同一光源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越长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不难,晚上可以到路灯下体验一下.21.【分析】俗话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意思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看的范围越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解答】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根据生活实际,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是这个意思.22.【分析】这是长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长方体时,①面和④面相对,③面和⑥面相对,②面和⑤面相对;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长方体展开图与正方体展开图类似,不同的是正方体展开图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而长方体展开图是六个长方形(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只有相对面是全等的长方形.23.【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再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进行解答.【解答】解: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及其展开图的特征.四.应用题(共3小题)24.【分析】根据从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所用的小正方体分前、后两排,上、下两层.下层前、后排各两个,前排左边一个与后排右面一个对齐;上层前、后排最少各放1个,最多各放2个.【解答】解:如图组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要6个方块,最多需要8个方块(下图):【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25.【分析】露在外面的面由7个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先求出1个正方形的面积,再用1个正方形的面积乘7就是露在外面的面积.【解答】解:如图302×7=900×7=6300(cm2)答:露在外面的面积是6300cm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确定露在外面的是多少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26.【分析】(1)小兔子比较矮,站在桌子下面,它不能看到桌子另一边的萝卜,若能看到水果,也只能看到靠近桌边的一个苹果一个梨,据此即可解答;(2)如果站在凳子上,则它与比桌子高出一些,所以桌子上的水果就都能看见了.【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1)小兔子比较矮,站在桌子下面,它不能看到桌子另一边的萝卜,若小兔子能看到水果,也只能看到靠近桌边的一个苹果一个梨.(2)如果站在凳子上,则它与比桌子高出一些,所以桌子上的水果就都能看见了.【点评】解答此题结合生活经验,注意视觉的可视范围的正确判断.五.操作题(共2小题)27.【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妈妈看到的是侧面,球在左边;爸爸看到的是侧面,球在右边;丁丁看到的是后面,没有球;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得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相应平面图形.28.【分析】这个立体图形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上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解答】解:【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六.解答题(共2小题)29.【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兔子看到的是壶的正面,壶嘴朝右;小狗看到的是壶的后面,壶嘴朝左;小松鼠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把在中间;小猴子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嘴在中间,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30.【分析】此立方体图形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根据图中所示各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从正面能看到6个正方形,分三列,各列从左到右分别是3个、1个、2个;从左面能看到6个正方形,分三列,各列从左到右分别是3个、2个、1个.【解答】解: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2022-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四则运算》专题讲义
选择题从300里减去2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300-25)×4B.300-25×4C.300×4-25【答案】B【解析】先用25乘4求出25的4倍是多少,然后再用300减去得到的积即可。
根据分析列算式为:300-25×4。
故答案为:B。
填空题60与4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列综合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60+45)(60-45)【解析】先求出60与45的和是60+45,60与45的差是60-45,然后用得到的和与差相乘,由于先算加法和减法,所以需要给加法和减法添上小括号;据此解答即可。
根据分析列综合算式为:(60+45)×(60-45)。
故答案为:(60+45);(60-45)。
判断题一个算式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_____)【答案】√【解析】略计算题列式计算。
62与38的差与76相乘,积是多少?【答案】1824【解析】先求出62与38的差是62-38,再用得出的差与76相乘。
由于先算减法,所以需要给减法添上小括号;再根据整数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62-38)×76=24×76=1824故答案为:1824。
计算题列式计算。
从2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5与3的积,差是多少?【答案】35【解析】先求出2000除以25的商是2000÷25,15与3的积是15×3。
再用得出的商和积相减。
根据整数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000÷25-15×3=80-45=35故答案为:35。
计算题列式计算。
8乘以85加20的和,所得的积再除以42,商是多少?【答案】20【解析】最后求商,被除数是8×(85+20)的积,除数是42,据此列式解答。
8×(85+20)÷42=8×105÷42=840÷42=20故答案为:2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数+ 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1〕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那么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7、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8、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等于原数。
A+0=A②一个数减0等于原数。
A—0=A③一个数减本身等于0。
A—A =0④任何一个数乘0等于0。
A×0=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 ÷A=0〔A≠0〕⑥一个非0的数除以本身等于1。
A÷A=1〔A≠0〕⑦0不能做除数。
9、租船问题共有32人,租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租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怎样租最省钱?〔1〕比拟哪种船的租金廉价小船:24÷4=6〔元/人〕大船:30÷6=5〔元/人〕经比拟大船廉价方案一:全租大船应租大船只数:32÷6=5〔条〕……2〔人〕这2人还要租一条小船,那么总租金就为:5×30+24=174〔元〕方案二:如租5大船和1条小船,小船没有坐满,还空2人这时不是最省钱的,还可在调整成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这时大小船刚好坐满租金为4×30+2×24=168〔元〕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九章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九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知识点归纳总结】鸡兔同笼方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腿法,列表法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公式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公式6:(头数x4-实际脚数)÷2=鸡公式7:4×+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公式8: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兔的脚数-(总脚数÷总只数):(总脚数÷总只数)-鸡的脚数.【经典例题】例1:鸡兔同笼,鸡兔共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假设全部是兔子,有35×4=140只脚,已知比假设少了:140-94=46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只脚,所以鸡有:46÷(4-2)=23只;兔子有:35-23=12只.解:鸡:(35×4-94)÷(4-2),=46÷2,=23(只);兔子: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例2:班主任王老师,在期末用50元买了2.5元和1.5元的水笔共30支,准备作为优秀作业的奖品.那么2.5元和1.5元的水彩笔各多少支?分析:假设30支全是2.5元的水笔,则用30×2.5=75元,这样就多75-50=25元;用25÷(2.5-1.5)=25支得出1.5元的水笔支数,进而得出2.5元的水笔数量.解:1.5元的水笔数量:25÷(2.5-1.5)=25÷1=25(支),30-25=5(支),答:2.5元的水彩笔5支,1.5元的水彩笔25支.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笼子里有鸡和兔共15只,腿有44条,兔子有()只.A.7B.8C.62.某宾馆客房有3人间和2人间共15间,总共可以住39人,则该宾馆有()A.3人间6间,2人间9间B.3人间8间,2人间7间C.3人间9间,2人间6间3.六年级270人去公园游玩,一共租了10辆车.每辆大客车坐30人、小客车坐20人,所有的车刚好坐满,租用大客车()辆.A.3B.4C.6D.74.“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十八头,下有五十六足,问鸡兔各几何?”,同学们,你得出的这个古代名题的结果是()A.鸡10只兔12只B.鸡10只兔8只C.鸡14只兔21只D.以上都不正确5.一场篮球比赛,一名队员总共投中了11个球,得了28分.他两分球投中了()个.A.4B.5C.6D.76.钢笔每支9元,圆珠笔每支2元,一共买了6支,花了40元,钢笔买了()支.A.4B.3C.27.100元钱买了100只鸟,大鸟3元钱一只,小鸟1元钱3只.大鸟买了()只.A.30B.25C.75D.108.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16辆,这些车一共52个轮子.小轿车有()辆.A.9B.10C.11二.填空题(共8小题)9.把45千克油装到两种不同规格的油桶里(见图),大、小油桶正好装满12桶,期中大油桶装了桶,小油桶装了桶.10.笑笑买来3元一瓶的矿泉水和5元一瓶的矿泉水共12瓶,共花48元.3元的矿泉水买了瓶.11.停车场里有摩托车和小轿车共20辆,共70个轮子.摩托车有辆,小轿车有辆.12.电影院在一小时内售出甲、乙两种票共30张,甲种票30元一张,乙种票25元一张,共收入840元.其中售出甲种票张,乙种票张.13.有1元和5角的硬币共18枚,一共14元,5角的硬币有枚.14.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得5分,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得到65分才能晋级,小明若想晋级,他至少要答对道题.15.体育馆内,14张乒乓球台上共有40人打球,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张.16.王老师带领五(1)班50名同学参加植树.王老师一人栽5棵,男生一人栽3棵,女生一人栽2棵,总共栽树苗120棵.请问全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名和名.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动物园里有百灵鸟和松鼠共17只,它们共有54条腿,则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判断对错)18.数学竞赛试卷共12道题,做对一题得10分,做错一题扣5分,小军全部做完了,但最后只得了90分,则他做错了6道题.(判断对错)19.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假设法..(判断对错)20.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有4辆.(判断对错)21.今有鸡兔同笼,头有27个,脚有74只,则鸡有16只,兔有11只.(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2.自行车和童车分别有多少辆?23.某公司委托搬运站送1000个玻璃花瓶,双方商定每个运费0.15元,如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计运费,还要赔偿0.95元.结果搬运站共得搬运费145.6元.搬运过程中打碎了几个玻璃花瓶?24.小李来到文具超市,发现中性笔和圆珠笔共28盒,共计306支,中性笔每盒10支,圆珠笔每盒12支,中性笔和圆珠笔各多少盒?25.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2名学生下1副象棋,6名学生下1副跳棋,恰好可以同时供120名学生活动.象棋与跳棋各有多少副?26.菜市场的停车场里停着一些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一共有42辆,共100个车轮.三轮车停了多少辆?27.一个停车场有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共13辆,它们共有36个轮子.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各有多少辆?28.五年级有108人参加了文体活动,分别是踢毽子和跳绳,踢毽子3人一组,跳绳6人一组,一共有22组,踢毽子和跳绳各有多少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假设全是兔,那么应该是15×4=60条腿,则比已知多出了60﹣44=16条腿,因为1只兔比1只鸡多4﹣2=2条腿,所以鸡的只数为16÷2=8只,进而求得兔的只数.【解答】解:假设全是兔子,则鸡就有:(15×4﹣44)÷(4﹣2)=(60﹣44)÷2=16÷2=8(只)兔有:15﹣8=7(只)答:兔子有7只.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利用假设法解答.2.【分析】假设全是3人房,则一共可以住15×3=45人,这比已知的39人多出了45﹣39=6人,因为一间3人房比1间2人房多3﹣2=1人;所以2人间一共有6间,则3人房有15﹣6=9间.【解答】解:假设全是3人房,则2人房有:(15×3﹣39)÷(3﹣2)=6÷1=6(间)则3人房有:15﹣6=9(间)答:3人间9间,2人间6间.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直接计算出正确结果,再进行选择即可.3.【分析】假设全租的是大客车,则共有的人数是10×30=300人,这和实际人数就差了300﹣270=30人,而大客车和小客车每辆差的人数是(30﹣20)人,据此可求出小客车的辆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0×30﹣270)÷(30﹣20)=(300﹣270)÷10=30÷10=3(辆)10﹣3=7(辆)答:租用大客车7辆.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4.【分析】此题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进行计算,假设全是鸡,则有:18×2=36只足,那么比实际56只足就少了56﹣36=20只足,这就是把兔子看做鸡少加的那2只足,由此可知兔子的只数为:20÷2=10只,从而即可求得鸡的只数.【解答】解:(56﹣18×2)÷(4﹣2)=(56﹣36)÷2=20÷2=10(只)18﹣10=8(只)答:鸡有8只,兔有10只.故选:D.【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来进行解答.5.【分析】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可得:3×11=33(分),比实际得的28分多:33﹣28=5(分),是因为我们把每个2分球当作了3分球,每个球算了3﹣2=1分,所以可以求出2分球的个数:5÷1=5(个),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2分球的个数:(3×11﹣28)÷(3﹣2)=5÷1=5(个)答:他两分球投中了5个.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综合应用,可以利用假设法来解答,是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规律.6.【分析】假设全是钢笔,一共需要9×6=54元,这比40元多了54﹣40=14元,这是因为每支钢笔比圆珠笔多9﹣2=7元,用多的总钱数除以每支多的钱数,即可求出圆珠笔买了几支,进而求出钢笔的支数.【解答】解:(6×9﹣40)÷(9﹣2)=14÷7=2(支)6﹣2=4(支)答:钢笔买了4支.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7.【分析】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100只大鸟需要花100×3=300(元),实际少花了300﹣100=200(元),这是因为每只大鸟比每只小鸟多花(3﹣)元,用多花的总钱数除以每只多花的钱数,即可求出小鸟的只数,进而求出大鸟的只数.【解答】解: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小鸟有:(100×3﹣100)÷(3﹣)=200÷=75(只)100﹣75=25(只)答:大鸟买了25只.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后的情况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设其中的一个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8.【分析】假设全是摩托车,则一共有轮子2×16=32个,这比已知的52个轮子少了52﹣32=20个,因为小轿车比摩托车多4﹣2=2个轮子,所以小轿车有:20÷2=10辆,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52﹣2×16)÷(4﹣2)=20÷2=10(辆)答:小轿车有10辆.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此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都是2千克的,那么一共装2×12=24(千克),因为一共是45千克,少了45﹣24=21(千克),就是因为把5千克的也看作2千克的了,每桶少算了5﹣2=3(千克),所以5千克的有21÷3=7(桶);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5﹣2×12)÷(5﹣2)=21÷3=7(桶)12﹣7=5(桶)答:大油桶装了7桶,小油桶装了5桶.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0.【分析】假设12瓶全是5元的,则用5×12=60元,这样就多60﹣48=12元;用12÷(5﹣3)=6得出3元的矿泉水的瓶数,据此解答.【解答】解:(5×12﹣48)÷(5﹣3)=12÷2=6(瓶)答:3元的矿泉水买了6瓶.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1.【分析】首先应明白摩托车有两个轮子,小轿车有4个轮子,假设这些车全部是小轿车,则轮子个数应为4×20=80(个),而现在只有70个轮子,多出了80﹣70=10(个),用一辆轿车换一辆摩托车,轮子就少了2个,10个轮子可以换二轮摩托车:10÷2=5(辆),小轿车的辆数就好求了,由此解决问题.【解答】解:摩托有:(4×20﹣70)÷(4﹣2)=(80﹣70)÷2=10÷2=5(辆)小轿车有:20﹣5=15(辆)答:摩托有5辆,小轿车有15辆.故答案为:5,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分析】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一共要花掉30×25=750元,已知实际花掉了840元,少了840﹣750=90元,因为1张乙种票比1张甲种票少30﹣25=5元,所以甲种票有90÷5=18张,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甲种票有:(840﹣30×25)÷(30﹣25)=90÷5=18(张)乙种票:30﹣18=12(张)答:甲种票有18张,乙种票有12张.故答案为:18,12.【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解答即可.13.【分析】假设18枚硬币全是1元的,则一共有18元,这比已知的14元多了18﹣14=4元,因为一枚1元的比一枚5角的多0.5元,所以5角的一共有4÷0.5=8枚,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5角=0.5元(18×1﹣14)÷(1﹣0.5)=4÷0.5=8(枚)答:5角硬币有8枚.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4.【分析】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不仅不得分,还要倒扣2分,相当于每错一道要丢5+2=7分.假设他全做对了,应得100分,现在得了65分,说明他被扣了100﹣65=35分,故他做错35÷7=5道,做对15道才能晋级.列式为:20﹣(5×20﹣65)÷(5+2).【解答】解:20﹣(5×20﹣65)÷(5+2)=20﹣35÷7=20﹣5=15(道)答:他至少要答对15道题.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15.【分析】假设14张乒乓球台全是单打,则应有14×2=28人,而实际有40人比赛,实际就比假设多了40﹣28=12人,这是因为每张双打的球台上就比每张单打的多4﹣2=2人.据此可求出双打乒乓球台的张数,再用14去减,就是单打乒乓球台的张数.据此解答.【解答】解:(40﹣14×2)÷(4﹣2)=12÷2=6(张)14﹣6=8(张)答: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8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6张.故答案为:8;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6.【分析】假设都是女生,则可以栽50×2=100棵,除去老师栽的5棵,这样少载了120﹣5﹣100=15棵;因为一名女生比一名男生少栽3﹣2=1棵,则男生有15÷1=15人;进而得出女生人数.【解答】解:男生:(120﹣5﹣2×50)÷(3﹣2)=15÷1=15(名)女生:50﹣15=35(名)答:有15名男生,35名女生.故答案为:15;3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假设全是松鼠,则一共有17×4=68条腿,这比已知的54条多了68﹣54=14条,因为1只松鼠比1只百灵鸟多4﹣2=2条腿,据此可得百灵鸟有14÷2=7只,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松鼠,则百灵鸟有:(17×4﹣54)÷(4﹣2)=14÷2=7(只),所以松鼠有:17﹣7=10(只),即: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8.【分析】假设12道题全做对,则得10×12=120分,这样就少得120﹣90=30分;最错一题比做对一题少10+5=15分,也就是做错30÷15=2道题.【解答】解:(10×12﹣90)÷(10+5)=30÷15=2(道);即,他做错了3道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实际可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方法.20.【分析】假设全是三轮车,则一共有轮子3×10=30个,这比已知的26个轮子多出了30﹣26=4个,因为1辆三轮车比1辆自行车多3﹣2=1个轮子,由此即可求出自行车有4辆,10﹣4=6,所以三轮车有6辆.【解答】解:假设全是三轮车,则自行车有:(3×10﹣26)÷(3﹣2)=4÷1=4(辆),则三轮车有10﹣4=6(辆),答:自行车有4辆,三轮车有6辆.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1.【分析】假设全都是鸡,则应用2×27=54只脚,实际有74只,实际就比假设多了74﹣54=20只脚,这是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了4﹣2只脚.据此可求出兔子的只数,再用27减兔子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74﹣2×27)÷(4﹣2)=20÷2=10(只)27﹣10=17(只)即有鸡17只,兔子10只,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四.应用题(共7小题)22.【分析】假设全是童车,则共有的轮子数是15×3个,然后与实有的轮子数相比,就是因为每辆自行车比童车少了(3﹣2)个轮子.据此解答.【解答】解:(15×3﹣36)÷(3﹣2)=(45﹣36)÷1=9÷1=9(辆)15﹣9=6(辆)答:自行车有9辆,童车有6辆.【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设全是童车,求出应有的轮子数,与实用的轮子数进行比较,求出实有自行车的数量.23.【分析】假设一只也没打破,将会获得运费:0.15×1000=150(元),而实际共得运费145.6元,两者相差了:150﹣145.6=4.4(元),因为每打破一只玻璃花瓶就会少得运费:0.95+0.15=1.1(元),因此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出打破的玻璃花瓶的只数,列式为:4.4÷1.1=4(个),据此解答.【解答】解:(1000×0.15﹣145.6)÷(0.95+0.15)=4.4÷1.1=4(个)答:搬运过程中打碎了4个玻璃花瓶.【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4.【分析】假设都是圆珠笔,则一共有12×28=336支,多出来的支数,是把中性笔每盒多算12﹣10=2支,由此算出中性笔的支数,再进一步求得圆珠笔支数即可.【解答】解:中性笔:(12×28﹣306)÷(12﹣10)=(336﹣306)÷2=30÷2=15(盒),圆珠笔:28﹣15=13(盒),答:中性笔15盒,圆珠笔13盒.【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5.【分析】假设全部为跳棋,一共有:26×6=156人,比实际多了156﹣120=36人,这是因为我们把下象棋的人当作了下跳棋的人,每副多算了:6﹣2=4人;所以有象棋:36÷4=9(副),那么跳棋就为:26﹣9=17(副);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全部为跳棋,象棋:(26×6﹣120)÷(6﹣2)=36÷4=9(副)跳棋:26﹣9=17(副)答:象棋有9副,跳棋有17副.【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解答,有些应用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假设它们为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如果数量上出现矛盾,可适当调整,以求出正确的结果.26.【分析】根据题意,假设都是三轮车,则轮子应用:42×3=126(个),比实际多:126﹣100=26(个),每辆两轮摩托车比三轮车少轮子:3﹣2=1(个),所以两轮车的辆数为:26÷1=26(辆),三轮车为:42﹣26=16(辆).【解答】解:(42×3﹣100)÷(3﹣2)=(126﹣100)÷1=26÷1=26(辆)42﹣26=16(辆)答:三轮车停了16辆.【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7.【分析】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轮子有13×2=26个,这比已知的36个轮子少了36﹣26=10个,因为一辆三轮摩托车比一辆摩托车多3﹣2=1个轮子,所以三轮摩托车有10÷1=10辆,则摩托车有13﹣10=3辆,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三轮摩托车有:(36﹣13×2)÷(3﹣2)=10÷1=10(辆)摩托车有:13﹣10=3(辆)答:三轮摩托有10辆,两轮摩托车有3辆.【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8.【分析】假设全部是6人一组,有6×22=132人,已知108人比假设少了:132﹣108=24人,3人一组比6人一组少6﹣3=2人,所以3人一组的有:24÷3=8组;跳绳6人一组有:22﹣8=14组.【解答】解:(6×22﹣108)÷(6﹣3)=24÷3=8(组)22﹣8=14(组)答:踢毽子的有8组,跳绳的有14组.【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2016 年3 月第一、二单元知识重点1、运算次序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许只有乘、除法,都要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3、相关 0 的运算一个数与0 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 相乘,得 0。
0 除以一个非0 数,得 0。
0 不可以做除数,比如5÷0 是不存在,没存心义的。
4、四则混淆运算方法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次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边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依据运算次序计算)四查验(查验运算次序能否错误,计算能否算错。
))练习1、填空。
⑴一个加数是 90,另一个加数与这个加数同样,它们的和是()。
⑵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50,减数是 80,被减数是()。
⑶两个数的和是540,此中一个加数是200,另一个加数是( )。
⑷被减数是254,差是160,减数是()。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⑴237+69=306⑵502-387=115306- ()=237 387+ ()=502306- ()=69 ()-115=3873、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92×()=184780÷()=30()÷ 35=42()÷ 23=6⋯⋯ 15 942 ÷()=78⋯⋯ 6 4、算, 1—4 要算。
⑴190+672=⑵980-795=⑶23×56=⑷4005÷89=⑸2400÷80-14 ×2⑹100-(83+360÷60)⑺960÷【 (32+16)÷3】⑻72×【(35+27)÷31】5、依据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写出此外两个算式。
⑴23×56=1288⑵4005÷89=456、判断。
7.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 典例讲解 同步测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7.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归纳】三角形: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和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分类: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梯形的高: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多边形内角和=180°×(边数-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推算出来)【典例讲解】例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80°,另外两个角()A.都是50°B.分别是20°和80C.分别是20°和80°或都是50°【分析】等腰三角形这个80°的内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及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即可分别计算出当这个角是顶角时的底角度数、当这个角是底角时顶角的度数.【解答】解: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时它的两个底角:(180°﹣80°)÷2=100°÷2=50°当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80°时180°﹣80°×2=180°﹣160°=20°答:另外两个角分别是20°和80°或都是50°.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内角定理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2.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2°和46°,第三个内角为102°,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按角分类)【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已知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用180°减这两个角的度数之和就是第三个角的度数.由前面计算可知,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102°,是钝角,根据钝角三角形的意义,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解答】解:180°﹣(32°+46°)=180°﹣78°=102°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是钝角三角形答:第三个内角为102°,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102,钝角.【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例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4cm、5cm,这样的三角形的形状只有一种.√(判断对错)【分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4cm、5cm,因为三条边是确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就是确定的,所以这样的三角形的形状只有一种,那就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4cm、5cm,这样的三角形的形状只有直角三角形一种.故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题还可以利用三角板画出图,然后直观判断.例4.在三角形ABC中,∠1=65°,∠2=20°,求∠4的度数.【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180°﹣90°﹣20°=70°,∠4=180°﹣70°﹣65°=45°.据此解答.【解答】解:∠3=180°﹣90°﹣20°=70°∠4=180°﹣70°﹣65°=45°答:∠4=4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例5.红红家有一块三角形的小菜园,菜园的最大角是120°,且最大角的度数是最小角的4倍,这块三角形菜地其他角的度数是多少?这块地的形状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分析】这块三角形菜园的最大角是120°,且最大角的度数是最小角的4倍,用120°除以4就是最小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即可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这个三角形中最大角是120°,属于钝角,根据钝角三角形的意义,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解答】解:120°÷4=30°180°﹣120°﹣30°=30°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钝角,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答:这块三角形菜地其他角的度数都是30°,这块地的形状是一个钝角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按角)分类.【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根据下列描述,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的是()A.有一个内角是85°的三角形B.有两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C.其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D.等腰三角形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B.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C.在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3.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2倍,高要扩大()A.2倍B.4倍C.6倍D.8倍4.小明用小棒摆三角形,应该选取()组小棒.A.12cm,12cm,24cm B.12cm,15cm;27cmC.12cm,15cm,24cm D.15cm,15cm,31cm5.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50°和6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腰的锐角三角形B.等边的锐角三角形C.等腰的钝角三角形D.三边不等的锐角三角形6.小明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想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下面的四种剪法中不能拼成长方形的是图()A.B.C.D.7.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分米.A.1B.2C.3D.48.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8cm,它的对应底是()A.36cm B.20cm C.25cm D.28cm9.张浩将梯形ABCD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三角形ABF(过程如图).已知三角形ABF的面积是24cm2,则CF的长是()cm.A.2B.4C.6D.12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是10厘米和4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A.18B.14C.24D.20二.填空题(共8小题)1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3分米,高是70厘米,面积是平方分米.12.在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都90°.13.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等于AC,∠B=,∠A=.1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或.15.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分别是28°和62°,另一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1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倍.1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dm2,底是5dm,这条底边对应的高是dm.18.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和是18cm,它的面积是cm2.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判断对错)20.在梯形里画一条线段,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判断对错)21.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0cm,它的最长边的长一定不小于15厘米.(判断对错)2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1cm,其中一条边长5cm,它的另外两条边可能是5cm和11cm.(判断对错)2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cm2,将它的底增加2cm,高减少2cm,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仍是24cm2.(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24.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25.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五.应用题(共6小题)26.把一根长25米的彩带剪成三段,第一段长5米,第二段长8米,这三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27.有5根小棒,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可以摆成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请你列举出来.28.如图,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是18dm2,长方形框架的周长是多少分米?29.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cm2,底边长6cm,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cm?30.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空地(如图)上种草坪,1平方米草坪的价格是10元.种这块草坪需要多少钱?31.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长150厘米,高比底少50厘米,刘阿姨买这块玻璃用了90元钱.每平方米玻璃的价钱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角的分类、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情况,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锐角三角形的特征,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由此可知,三角形中最大角小于90度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角的分类、三角形按照角的大小分类及应用.2.【分析】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A错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B正确;在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C错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A错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B正确;在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C错误;只有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梯形的特征,要熟练掌握.3.【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若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2倍,高要扩大2倍.【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若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2倍,高要扩大2倍.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4.【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因为12+12=24,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因为12+15=27,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12+15>24,所以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D、15+15<31,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5.【分析】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已知,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别.【解答】解:180°﹣50°﹣65°=130°﹣65°=65°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且有两个角相等,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的锐角三角形.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方法.6.【分析】选项A:图形中是沿着高剪得,有直角,把剪下的左边图形平移到右边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选项B:图形中不是沿着高剪得,没有直角,把剪下的上面图形平移到下面不能得到一个长方形.选项C,沿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中点分别剪下了个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后能够拼成一个长方形.选项D,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后,可以平成一个长方形,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选项A:图形中是沿着高剪得,有直角,把剪下的左边图形平移到右边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选项B:图形中不是沿着高剪得,没有直角,把剪下的上面图形平移到下面不能得到一个长方形.选项C,沿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中点分别剪下了个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后能够拼成一个长方形.选项D,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后,可以平成一个长方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7.【分析】由题意可知: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由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平行四边形的高应是三角形高的一半,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所以用三角形的高除以2即可解答.【解答】解:2÷2=1(分米)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分米.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8.【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意义,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到垂足的距离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高28厘米对应的底是25厘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8cm,它的对应底25cm.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高的意义及应用.9.【分析】CF的长就是梯形的上底,24平方厘米是梯形的面积,梯形的下底是8厘米,高是4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则上底=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24×2÷4=8=12﹣8=4(厘米)答:CF的长是4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情况.10.【分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就要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厘米和4厘米,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1)若4厘米为腰长,10厘米为底边长,由于4+4=8,两边之和不大于第三边,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10厘米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4=24(厘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70厘米=7分米,13×7=91(平方分米)答:它的面积是91平方分米.故答案为:91.【点评】此题需要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2.【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答即可.【解答】解:锐角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任意两个锐角之和都大于90°.故答案为:大于.【点评】此题是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以及锐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13.【分析】已知角为145°,它的补角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可求出底角度数为180°﹣145°=35°,两底角度数相等,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则顶角度数为180°﹣35°﹣35°=110°.【解答】解:∠B=∠C=180°﹣145°=35°∠A=180°﹣35°﹣35°=110°故答案为:35°,11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14.【分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包括一般平行四边形或特殊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即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解答】解: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一般平行四边形或特殊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一般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分类.1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用180°减掉两个已知角的度数,就是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率的标准,判断三角形的分类即可.【解答】解:180°﹣28°﹣62°=90°答:另一个角是90°,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90°;直角.【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16.【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再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的倍数等于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解答.【解答】解:2×3=6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6倍.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7.【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那么h=S÷a,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60÷5=12(分米)答:这条底边对应的高是12分米.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8.【分析】由条件“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和是18cm”可知,此三角形的直角边为18÷2=9cm,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18÷2=9(cm)9×9÷2=40.5(cm2)答:它的面积是40.5cm2.故答案为:40.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得结果.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则面积的2倍也相等,也就是底乘高相等;但是一个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因数,所以说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比如,底和高分别是4、3,6、2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底和高不相等,判断即可.【解答】解: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也相等,也就是底乘高相等;比如,底和高分别是4、3,6、2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底和高不相等,所以说“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1)过上底上的除两个端点外的任意一点做腰的一条平行线,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2)过上底上的除两个端点外的任意一点做底的一条垂线,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两个梯形;(3)连接梯形的对角线,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4)这不是一个直角梯形,得不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由此求解.【解答】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2)两个梯形(3)一个三角形(4)一个三角形和梯形得不到两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本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来对图形进行分割的能力.2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如果三边长分别为14cm、7cm、9cm,周长是30cm,符合7+9>14,能组成三角形,但最长边是14cm,14<15,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三角形的特性,应灵活掌握和运用.22.【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5cm为腰长、5cm为底的长度.然后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当5厘米是腰时,底边是21﹣5×2=11(厘米),5+5<11,这种情况不成立;如果5厘米是底边,则腰长为:(21﹣5)÷2=8(厘米),5+8>8,所以能围成三角形;所以其中一条边长5cm,它的另外两条边不可能是5cm和11cm.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23.【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可以通过举例证明.假如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8厘米,底增加2厘米后是5厘米,高减少2厘米后是6厘米,分别求出原来和增加后的面积,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假如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8厘米,底增加2厘米后是5厘米,高减少2厘米后是6厘米,原来的面积:3×8=24(平方厘米);增加后的面积:(3+2)×(8﹣2)=5×6=30(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30平方厘米,答:所得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比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因此,所得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四.计算题(共2小题)24.【分析】根据题意,如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cm,高是2.8cm.根据面积公式:S=a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3×2.8=8.4(平方厘米)答:它的面积是8.4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2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用8+8+10计算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用(15+7)×2计算即可得到长方形的周长.【解答】解:8+8+10=26(厘米)答:三角形的周长是26厘米;(15+7)×2=22×2=44(厘米)答:长方形的周长是44厘米.【点评】本题考查长方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明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五.应用题(共6小题)2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25﹣5﹣8=12(米)且5+8=13>12所以这三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因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点评】此题主要依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和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27.【分析】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知,共有以下情况,①3厘米,3厘米,3厘米;②3厘米,3厘米,4厘米;③3厘米,4厘米,6厘米;答:一共可以拼成3个不同的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问题.28.【分析】由题意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高已知,面积已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从而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就能求出长方形框架的周长.【解答】解:18÷3=6(dm)(6+4)×2=10×2=20(dm)答:长方形框架的周长是20分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29.【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则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把数据代入即可求解.【解答】解:12×2÷6=24÷6=4(厘米)答:这条底边上的高是4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灵活应用.30.【分析】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求出这块空地的面积,再用草坪的面积乘单位面积草坪的价格,就是种这块草坪需要多少钱.【解答】解:15×12×10=180×10=1800(元)答:种这块草坪需要1800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1.【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已知底是150厘米,高比底少50厘米,那么高是150﹣50=100厘米,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块玻璃的面积,然后根据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用除法解答.【解答】解:150×(150﹣50)=150×100=15000(平方厘米)15000平方厘米=1.5平方米90÷1.5=60(元)答:每平方米玻璃的价钱是60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总价、数量、单价三者之间关系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 第四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总结】1. 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小数的意义: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然后,顺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小数的分类:①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纯小数”和“带小数”两种小数.②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在无限小数中,又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经典例题】分析:(1)首先要搞清小数的位数,有一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1;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01,…,以此类推;(2)这个小数的最后一位数是0,整数部分是2,表示2个一,一个一是10个0.1,2个一就表示20个0.1,据此解答.解:2.0的计数单位是 0.1,它含有 2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故答案为:0.1,2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分析:5个十即50,10个百分之一即10×0.01=0.1,这个数是50+0.1,据此解答.解:10×0.01=0.1,50+0.1=50.1;故答案为:50.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例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无限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且循环小数的位数也是无限的,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解:因为循环小数的位数无限的,符合无限小数的意义,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性质及改写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改写: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经典例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据此判断即可.解: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2:不改变13的大小,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13.00,把0.2600化简是0.26.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首先在13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把0.2600化简就是把末尾的两个0去掉.解:根据分析:不改变13的大小,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13=13.00;0.2600=0.26;故答案为:13.00;0.26.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改写和化简方法.3.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经典例题】分析:因为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所以本题可以举整数部分不为0的反例去判断.解:比如:整数2比小数3.9小,这与题干的说法相矛盾,所以,“整数都比小数大”这个判断的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整数部分的位数,它们的数位如果不同,那么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然后小数就缩小10n倍.小数点向左移动,遇到整数部分的位数不够时,就在原来整数部分的前面添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然后,再点上小数点,再小数点的前边再添一个0,以表示整数部分是0.【经典例题】分析:把365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然后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一位,也就是扩大10倍,就得原数.解:365÷1000=0.365,0.365×10=3.65,故答案为:3.6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5. 近似数及其求法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是5或大于5,就要在保留部分的末尾数字上加1.【经典例题】分析:(1)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3.8,这个数最大是百分位上的数舍去,舍去的数有:1,2,3,4,其中4是最大的,据此解答;(2)最小是百分位上的数进一,进一的数有:5,6,7,8,9,其中5是最小的,因为进一,保留后十分位是8,那么原来十分位是8-1=7,据此解答.解:(1)这个数最大是百分位上的数舍去,舍去的数有:1,2,3,4,其中4是最大的,所以这个数是3.84;(2)这个数最小是百分位上的数进一,进一的数有:5,6,7,8,9,其中5是最小的,所以这个数是3.75;故答案为:3.84,3.75.位,就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得近似值即可.解:9.0968≈9.1;9.0968≈9.10;9.0968≈9.故答案为:9.1,9.10,9.点评:此题考查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要看清精确到哪一位,就根据它的下一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进行四舍五入.【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丁丁商店的商品如下表,价钱最贵的是()A B C D1.99元 1.02元 1.20元2.10元A.A B.B C.C D.D2.把一个小数乘100,就是将这个小数的()A.末尾添上2个0B.末尾去掉2个0C.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D.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3.与“4.30”相等的数是()A.4.03B.3.4C.0.43D.4.3004.0.保留一位小数约是()A.0.9B.1.0C.0.985.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6.75,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A.6.754B.6.750C.6.745D.6.7446.不改变0.2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A.0.002B.0.200C.0.020D.0.207.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后,又扩大到此时的100倍是8.96,这个数原来是()A.89.6B.0.896C.8968.学校50米跑步比赛,前3名同学的成绩如下.根据比赛成绩判断,下面图()最符合当时冲刺时的画面.选手甲乙丙成绩(秒)8.18.28.7A.B.C.D.9.12.32在()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A.11~12B.12~13C.13~1410.关于0.45的组成,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0.4和0.05组成的B.由4个0.1和5个0.01组成的C.由4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D.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二.填空题(共8小题)1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四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位.12.由5个一和9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也可以看成是个0.01组成的.13.0.1里面有个0.01,有个0.001.14.在0.42、0.4、0.、0.424四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15.把0.3扩大到它的100倍是,把22缩小10倍是.16.把5.4缩小到原来的是0.005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5.23.17.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1.2=5.04=32.0900=12=18.三(1)班四名同学50米跑的成绩如下(请填小数):姓名王琳张刚李飞齐涛成绩/秒8.78.48.68.1这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从快到慢按顺序排列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3.74,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3.739.(判断对错)20.3.600和3.6大小相等,意义不同.(判断对错)21.把83.19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100倍.(判断对错)22.近似数5.0和5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也一样.(判断对错)23.9.66666是循环小数.(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0.5600=12.5=78=0.9=8= 1.850=五.应用题(共5小题)25.笑笑在读一个小数时.没有看到小数点,结果读成了三千零二,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26.三个文具商店出售同一种铅笔,甲商店售价是每支0.9元,乙商店售价是每3支2元,丙商店售价是每5支4元.哪个商店的售价最便宜?27.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它的1000倍,再将小数点向左移两位,然后把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最后把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后是36.52,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28.一个数由两个6,三个0和小数点组成,而且去掉两个“0”后小数的大小不改变.你能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小数吗?29.天天做口算题,做了三道题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是15.8秒,如果保留两位小数,最慢是几秒?最快是几秒?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据此比较出大小即可选择.【解答】解:因为2.10>1.99>1.20>1.02,所以价钱最贵的是剪刀.故选:D.【点评】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解答】解:把一个小数乘100,就是将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3.【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时的大小不变.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与“4.30”相等的数是4.30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及应用.4.【分析】保留一位小数,即精确到十分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百分位),利用“四舍五入”法分别解答即可.【解答】解:0.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近似数取值,关键要看清精确到的位数.5.【分析】要考虑6.75是一个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6.75最大是6.754,“五入”得到的6.75最小是6.74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6.75,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6.745;故选:C.【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6.【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把0.2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只要在小数0.2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是0.200;据此选择.【解答】解:不改变0.2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0.20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性质的运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7.【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又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8.96,这个数原来是:8.96÷100×10=0.896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8.【分析】根据路程相同,用时少的速度快,可知最后冲刺时甲和乙相差的时间少,相差的路程少,接近终点,丙用时多,与甲和乙的距离大,离终点远,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观察可知图B中两人离终点近,相差距离少,一人距离终点远些,所以B最符合冲刺时的画面.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2<12.32<1312.32在12和13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10.【分析】0.45中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0.1,也就是0.4,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也就是0.05;0.45的最低位是百分位,它是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由此判断.【解答】解:0.45中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0.1,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所以是由4个0.1和5个0.01组成的;选项B正确;4个0.1,也就是0.4,5个0.01,也就是0.05;所以0.45是0.4和0.05组成的;选项A是正确的;0.45的最低位是百分位,它是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C就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根据小数的意义以及组成进行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要看精确到哪一位,从它的下一位运用“四舍五入”取值.【解答】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四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五位.故答案为:五.【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近似数取值,关键要看清精确到的位数.12.【分析】5个一即个位上是5,9个百分之一即百分位上是9,其余数位上没有一个单位,用0补足,据此写出是5.09;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5.09是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它含有509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5个一和9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5.09,这个数也可以看成是509个0.01组成的.故答案为:5.09,50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和计数单位,解答本题要理解个位上是几就是几个一,百分位上是几就是几个百分之一.13.【分析】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和0.01是相邻的计数单位;0.1和0.001之间隔了一个计数单位,所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10=100;由此求解.【解答】解:0.1里面有10个0.01,有100个0.001.故答案为:10,100.【点评】解决本题根据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行求解.14.【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解答.【解答】解: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42>0.>0.424>0.4.故答案为:0.42>0.>0.424>0.4.【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15.【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0.3扩大到它的100倍,即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30,把22缩小10倍,即把2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2.2;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把0.3扩大到它的100倍是30,把22缩小10倍是2.2.故答案为:30,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16.【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由5.4变为0.0054,相当于把5.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即缩小到原数的;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既扩大100倍是5.23,求原小数,只要把5.2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解答】解:把5.4缩小到原来的是0.0054,0.05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5.23.故答案为:,0.052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17.【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按要求改写即可.【解答】解:1.2=1.2005.04=5.04032.0900=32.09012=12.000故答案为:1.200,5.040,32.090,12.00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性质的运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18.【分析】首先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判断出四位同学50米跑所用时间的长短;然后根据路程一定时,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判断即可.【解答】解:路程一定时,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因为8.1<8.4<8.6<8.7,所以这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从快到慢按顺序排列是齐涛、张刚、李飞、王琳.故答案为:齐涛,张刚,李飞,王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应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要考虑3.74是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3.74最大是3.744,“五入”得到的3.74最小是3.73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3.74,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3.735,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20.【分析】据小数性质:在小数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6精确到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3.600精确到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由此可以判断.【解答】解:根据小数性质知,3.6与3.60的大小相等;3.6精确到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3.600精确到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所以3.6与3.600的计数单位不相同,也就是意义不相等;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和计数单位的应用.21.【分析】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可知:把83.19的小数点去掉,是8319,小数点相当于向右移动了两位,原数就扩大100倍;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把83.19的小数点去掉,是8319,小数点相当于向右移动了两位,原数就扩大100倍;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把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反之也成立.22.【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5.0=5,但是,近似数5.0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近似数5表示精确到个位,据此判断.【解答】解:虽然5.0=5,但是近似数5.0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近似数5表示精确到个位,它们的精确度不同.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近似数的意义及近似数的求法.23.【分析】循环小数是一个无限小数,而9.66666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是循环小数.【解答】解:9.66666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是循环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0.5600=0.5612.5=12.5078=78.000.9=0.908=8.00 1.850=1.85【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应理解并灵活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五.应用题(共5小题)25.【分析】根据“原来的小数读一个零”,可知笑笑读出的数相当于是把原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2位,先把笑笑读错的数写出来,再进一步推出原来的小数即可.【解答】解:三千零二写作:3002,因为原来的小数读一个零,所以原来的小数是30.0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26.【分析】乙商店售价2元3支,用钱数2元除以3支,求出乙商店每支铅笔的售价,同理求出丙商店每支铅笔的售价,再比较即可求解.【解答】解:2÷3≈0.67(元)4÷5=0.8(元)0.9>0.8>0.67所以乙商店便宜.答:乙商店便宜.【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每支铅笔的单价,再比较求解.27.【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0倍后,再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这个小数扩大了10倍,再把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最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后,相当于把这个数向左移动了1位,即缩小10倍,是36.52,求原数,只要把36.5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即扩大10倍即可.【解答】解:36.52×10=365.2答:这个小数原来是365.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28.【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解答】解:可以去掉两个0且不改变大小的小数,只要把2个0写在这个小数的末尾:660.00,606.00,6.6600,60.600.【点评】明确: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29.【分析】要考虑15.8是一个三位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两位小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15.8最大是15.844,“五入”得到的15.8最小是15.79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天天做口算题,做了三道题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是15.8秒,如果保留两位小数,最慢是15.844秒,最快是15.795秒.【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图形的运动(二)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轴对称1.轴对称的性质:像窗花一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称这两个图形为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2.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经典例题】例: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据分析可知: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2.镜面对称1.镜面对称:有时我们把轴对称也称为镜面(镜子、镜像)对称,如果沿着图形的对称轴上放一面镜子,那么在镜子里所放映出来的一半正好把图补成完整的(和原来的图形一样).2.将镜面看做对称轴,那么关于镜面对称的像关于对称轴对称.【经典例题】例:如图是小明在镜子中看到的钟表的图象,他表示的真实时间是()A、4:40B、4:20C、7:20D、7:40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4:40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4: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3.平移1.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2.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经典例题】例:电梯上升是()现象.A、旋转B、平移C、翻折D、对称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电梯的升降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是平移,据此解答判断.解:电梯的升降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电梯的升降是平移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图中,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厘米.A.3厘米B.4厘米C.6厘米D.12厘米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要先找到()A.边界B.对称轴C.端点3.从镜子中看到现在是4时,正确的时间是()A.4时B.8时C.2时4.如图从镜子中看到的图形是()A.B.C.5.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平移()A.荡秋千B.乘坐电梯C.翻书6.小红在镜子里看到墙上的挂钟如图所示,请问第()个时间最接近8:00.A.B.C.D.7.是从()上剪下来的.A.B.C.D.8.如图是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形成的像,它的实际时间是()A.21:05B.12:02C.12:05D.15:029.下列图()是由如图平移得到的.A.B.C.D10.笑笑非常喜爱《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于是她自己刻了一枚如左图所示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印制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的钟面是从镜子里看到的,实际钟面上的时刻是.12.如图,由图A到图B是向平移了格,由图B到图C是向平移了格.13.拨动算盘是现象.14.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这个图形是,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15.在一幅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A点与B点重合.如果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厘米.16.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应是.17.小明在镜子中看到钟面上是4:30,实际钟面上是.18.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剪纸,通过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市民体验到了传统技艺的妙趣.某市民将一个正方形彩纸依次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则将图3的彩纸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图4中的.(填序号)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20.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21.平移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判断对错)2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判断对错)23.淘气举左手时,镜子中的淘气举右手..(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2小题)24.如图,图形①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形②?25.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线.五.解答题(共3小题)26.看图填空①(1)向平移了格.②(2)向平移了格.③(3)向平移了格.27.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28.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请在认为正确的图形上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所以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6÷2=3(厘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因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所以,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6÷2=3(厘米).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以及对称轴的性质运用.2.【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原图的关键对称点,然后依次连结即可完成轴对称图形.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得:在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原图的关键对称点,然后依次连结即可完成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应用.3.【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从镜子中看到现在是4时,正确的时间是8时;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镜面对称,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4.【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5.【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根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荡秋千、翻书,运动过程中改变了方向,不符合平移的性质;乘坐电梯,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6.【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我们画出这几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即可得知第几个时间最接近8:00.【解答】解:如图,图A与8:00相差5分,图B与8:00相差30分,图C和图D与8:00相差3小时45分,最接近8:00的时图A.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7.【分析】作出这个图形的纵向对称轴,看左侧与下面哪个图形的空缺部分相吻合,就是从哪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解答】解:如图故选:C.【点评】把一张纸对折后,在对折边处剪出的图形是以纸的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8.【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实际时间是12:0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9.【分析】图形平移后,只是位置的变化,图形大小、形状、方向不变.A图、B图、D图大小没变,但方向变了,不是原图平移后得到的;C图大小、形状、方向没变,是原图平移后的图形.【解答】解:经过平移后得到即图形C是由原图平移得到的.故选:C.【点评】关键抓住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后,只是位置的变化,图形大小、形状、方向不变.10.【分析】印章与印出的图案如同镜面对称,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也就是印章与印出的图案上、下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解答】解:如图,故选:B.【点评】关键明白印章与印出的图案如同镜面对称,根据镜面对称原理进行选择.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图中镜子里看到的时间是6:40,由镜面对称左右方向相反特点,镜中时针在6与7之间,实际是在5与6之间,是5时,镜中分针指刻度8,实际中是指刻度4,即20分;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镜中时针在6与7之间,实际是在5与6之间,是5时,镜中分针指着刻度8,实际中是指刻度4,即20分,所以实际钟面上的时刻是5:20.故答案为:5:20.【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12.【分析】根据图中两图的相对距离及箭头指向即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图A到图B是向右平移了6格,由图B到图C是向下平移了2格;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由图A到图B是向右平移了6格,由图B到图C是向下平移了2格.故答案为:右,6,下,2.【点评】作图形平移要注意三要素:即原位置、平移方向、平移距离.13.【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拨动算盘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据此解答.【解答】解:拨动算盘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拨动算盘是平移现象.故答案为:平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14.【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作答.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解答】解: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答案为;重合,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5.【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即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解答】解:4×2=8(厘米)答:如果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8厘米.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16.【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21:05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21:05.故答案为:21:05.【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17.【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7:30.故答案为:7:30.【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18.【分析】找一张纸,按照图中的顺序向上对折,再向左对折,按位置剪去画的虚线的形状,然后展开即可.【解答】解:经过动手操作,发现将图3的彩纸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图4中的第四个图.故答案为: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两个圆无论半径相等,还是不相等,无论是相交、相切或相离、还是内含,组成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只对称轴的条数多少而已,最多是两个圆组成环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最少有一条对称轴.【解答】解: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无论两个圆的大小如何,位置关系怎样,所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20.【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是轴对称图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1.【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位置;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旋转时图形位置发生变化,大小不变,形状不变.【解答】解:平移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平移的特点、旋转的特点.旋转与平移的相同点:位置发生变化,大小不变,形状不变,都在一个平面内.不同点:平移,运动方向不变.旋转,围绕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22.【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解答】解: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23.【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淘气举左手时,镜子中的淘气举右手.原题的说法是正确的.【点评】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四.操作题(共2小题)24.【分析】据平移的意义“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由此可知:把图①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即可得到图②;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把图①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即可得到图②.【点评】本题是考查平移图形的特征,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旋转则改变图形的方向.25.【分析】图案左起第一个和第二个不同,每个花瓣上有凹陷第二个没有,第二个有柄,第一个没有,第三个是心型,第四个是葫芦型,第一个连第二行的左起第三个,每二个连每四个,第三个连第一个,第四个连第二个.【解答】解:根据分析连线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组拼,相似的要注意观察细微部位.五.解答题(共3小题)26.【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①(1)向上平移了2格.②(2)向左平移了4格.③(3)向右平移了6格.故答案为:上,2,左,4,右,6.【点评】本题是考查作平移后的图形,注意,一看方向(左、右、上、下),二看对应点(或边)距离几格.27.【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完成作图.【解答】解:如图所示,即为所要求的画图:【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8.【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如下图:【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 第六章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六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一样,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小数加法的法则:小数加法的法则与整数加法的法则一样,也是相同的数位对齐.由于小数中有小数点,因此,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的位数就必然对齐了.步骤:①把各个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加起,满十进一;③和(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与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小数减法的法则:小数点对齐,相同位数对齐.步骤:①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减起,不够减时,借一当十;③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经典例题】例1:计算小数加减时,要()对齐.A、首位B、末尾C、小数点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据此直接选择.解: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知:计算小数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和应用.例2:小丽在计算3.68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得数应是9.38.分析:根据题意,用4.25减3.68得出的数,化成一位小数,再按照小数的加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解:根据题意可得:4.25-3.68=0.57,那么这个一位小数就是:0.57×10=5.7;正确的结果是:3.68+5.7=9.38.故答案为:9.38.点评:根据题意,先求出错误的另一个加数,化成一位小数,再进一步解答即可.【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数中,与10最接近的是()A.9.98B.10.101C.9.99D.10.0012.甲﹣3.8=乙﹣0.8,则甲()乙.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3.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结果不可能是()小数.A.一位B.两位C.三位4.甲数比乙数多1.89,甲数是12.03,乙数是()A.13.92B.9.14C.10.14D.9.415.如果被减数增加1.5,减数也增加1.5,那么差()A.增加1.5B.增加3C.不变6.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多4.3,比乙数多1.07,则甲数比乙数少()A.3.23B.5.37C.2.237.8.465﹣4.365的得数中的0()A.可以去掉B.不能去掉C.不能确定8.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A.4.5B.6.34C.5.89D.5.19.计算3﹣2.75+时,比较合理的方法是()A.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B.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10.与6.45+8.37+1.63的运算顺序不同的是()A.a+b+c B.a﹣b÷c C.a÷b×c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小红在计算一道小数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成8,把另一个加数十分位上的7看成1.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12.我比81.6少0.7,我是.13.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5它们的差就.14.比7.65多的数是9.54;比少3.4的数是8.6.15.比2.8多0.5的数是.16.计算.5.7+8.9=4.2﹣1.8=17.小红在计算减法时,将减数3.8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18.小马虎在计算4.2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的时候,由于错误地把加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4.78,这个一位小数是,这道题的正确的结果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判断对错)20.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必须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判断对错)21.李红有57.60元,比赵强多2.40元,赵强有60.00元.(判断对错)22.两个小数相加,必须把相同数位对齐.(判断对错)2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37.5﹣17.46(2)54+32.85(3)4.75+5.8(4)54.32﹣0.85五.应用题(共6小题)25.妈妈买一支牙刷花了3.6元,又买一盒牙膏花了9.5元,一支牙刷比一盒牙膏便宜多少元?26.小强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分位上“8”看成是“3”,把另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是43.21,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27.东东身高1.35米,东东比爸爸矮0.4米,爸爸身高多少米?28.笔记本6.5元一个,尺子2.6元一个,小丽有10元钱,各买一个,她的钱够吗?29.商店里一支钢笔5.6元,一支毛笔6.8元,一支中性笔比一支钢笔便宜1.8元.买一支中性笔要付多少元?30.一套小说26.5元,一本故事书13.9元.小说比故事书贵多少元?妈妈带了50元,想买一套小说和一本故事书,钱够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用10分别减去A、C中的数,用B、D的数减去10,得到的差最小的就是与10最接近的.【解答】解:A,10﹣9.98=0.02B,10.101﹣10=0.101C,10﹣9.99=0.01D,10.001﹣10=0.0010.001<0.01<0.02<0.101;所以,与10最接近的是10.001.故选:D.【点评】本题运用减法找出它们的差,即可做出判断.2.【分析】可以特值法,令甲﹣3.8=乙﹣0.8=0,求出甲﹣和乙,从而求解.【解答】解:令甲﹣3.8=乙﹣0.8=0,则令甲=3.8,乙=0.8,甲大于乙.故选:A.【点评】考查了小数的减法,特值法是解题的一种思路.3.【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两位数是0.04、0.06或0.05、0.07,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两位数是0.04、0.06或0.05、0.07;0.04+0.06=0.1,0.05+0.07=0.12;0.1是一位小数,0.12是两位小数;所以,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结果可能是一位小数,也可能是两位小数,不可能是三位小数.故选:C.【点评】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4.【分析】甲数是12.03,已知甲数比乙数多1.89,求乙数是多少用12.03减去1.89即可.【解答】解:12.03﹣1.89=10.14答:乙数是10.14;故选:C.【点评】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用减法解答.5.【分析】根据差的变化规律可知:被减数和减法同时增加(减少)几,差不变,所以,被减数增加1.5,减数也增加1.5,那么差不变,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差的变化规律可知:被减数增加1.5,减数也增加1.5,那么差不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差随被减数和减数的变化规律解答问题的能力.6.【分析】由“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多4.3”可知:乙数为4.3;再由“甲数与乙数的和比乙数多1.07”可知:甲数为1.07,依据减法的意义,即可求出甲数比乙数少多少.【解答】解:4.3﹣1.07=3.23答:甲数比乙数少3.23.故选:A.【点评】由题意得出甲数和乙数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分析】根据小数的计算方法,8.465﹣4.365=4.100,得数中的0在小数的末尾,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据此解答.【解答】解:8.465﹣4.365=4.100;得数中的0在小数的末尾,所以能去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小数的性质.8.【分析】因末尾对齐,结果是1.84,加数是1.39,可求出它把这个一位小数当做的数是多少,然后移动小数点可得到这个一位小数是多少,再计算出正确的得数即可.【解答】解:1.84﹣1.39=0.45,原一位小数应是4.5,1.39+4.5=5.89.答:正确的得数是5.89.故选:C.【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求出把这个一位小数当做的数是多少.9.【分析】从题中数特点看出:无论是小数化分数还是分数化小数,相加减后都不能凑成整数,又因为3﹣2.75的差是小数,所以把分数化小数,再直接按运算顺序算较好算.【解答】解:3﹣2.75+,=0.25+0.5,=0.7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小数分数及整数混合运算时,要认真观察数字特点,是否符合定律,能不能凑整,要灵活掌握.10.【分析】6.45+8.37+1.63中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据此解答.【解答】解:A、a+b+c中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B、a﹣b÷c中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C、a÷b×c中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四则运算计算顺序的知识.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成8,也即是多了8﹣3=5;把另一个加数十分位上的7看成1,也就是少了0.7﹣0.1=0.6;用多加的5加上少加的0.6,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的和相差的数.【解答】解:8﹣3+(0.7﹣0.1)=5+0.6=5.6;答: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5.6.故答案为:5.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看错的数比原来的数多看或少看了:看多了,结果会比原来的大;看少了,结果会比原来的少;两个数看错的总和即是错误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的值.12.【分析】求比81.6少0.7的数是多少,用81.6﹣0.7.【解答】解:81.6﹣0.7=80.9答:我是80.9.故答案为:80.9.【点评】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进行解答.13.【分析】本题要运用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因此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5,差就增加了0.5,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5,所以差就增加0.5.故答案为:增加0.5.【点评】本题考查了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增减变化情况.14.【分析】(1)要求比7.65多几的数是9.54,用9.54﹣7.65;(2)要求比几少3.4的数是8.6,用8.6+3.4.【解答】解:(1)9.54﹣7.65=1.89答:比7.65多1.89的数是9.54.(2)8.6+3.4=12答:比12少3.4的数是8.6.故答案为:1.89,12.【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谁多谁少,然后再列式解答.15.【分析】求比2.8多0.5的数是多少,就用2.8加上0.5即可.【解答】解:2.8+0.5=3.3答:比2.8多0.5的数是3.3.故答案为:3.3.【点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加上多的几即可.16.【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解:5.7+8.9=14.64.2﹣1.8=2.4故答案为:14.6,2.4.【点评】考查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7.【分析】先用错误的差加上错误的减数,求出被减数,再用被减数减去正确的减数就是正确的差.【解答】解:108+38﹣3.8=146﹣3.8=142.2答:正确的结果是142.2.故答案为:142.2.【点评】本题也可以这样想: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了38﹣3.8=34.2;那么差就减少了34.2,再用108加上34.2就是正确的结果.18.【分析】根据题意,用结果4.78减去4.26,得到错误的那个小数,然后再乘上10,就是原来的一位小数,然后再加上4.26即可.【解答】解:4.78﹣4.26=0.520.52×10=5.24.26+5.2=9.46答: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9.46.故答案为:5.2,9.46.【点评】本题关键是先求出一位小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运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解答】解: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时,关键是对齐小数点,因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20.【分析】依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解答】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必须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不是末位对齐,而是通过小数点对齐来把相同数位对齐.21.【分析】赵强的钱数=李红的钱数﹣2.40元,依此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57.60﹣2.40=55.20(元)答:赵强有55.20元.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22.【分析】根据题意,由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计算小数的加法,是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相加;故两个小数相加,必须把相同数位对齐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笔算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根据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23.【分析】根据题意,由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是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当小数位数不一样时,小数的末尾对齐,小数点就对不齐,也就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所以,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根据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37.5﹣17.46=20.04;(2)54+32.85=86.85;(3)4.75+5.8=10.55;(4)54.32﹣0.85=53.47.【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计算能力,注意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即可.五.应用题(共6小题)25.【分析】要求一支牙刷比一盒牙膏便宜多少元,用买牙膏的钱数减去买牙刷的钱数,即9.5﹣3.6.【解答】解:9.5﹣3.6=5.9(元)答:一支牙刷比一盒牙膏便宜5.9元.【点评】两个数比多少,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26.【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加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3,也即是少了0.8﹣0.3=0.5;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错看成了8,也就是多了8﹣3=5;用得到的和43.21减去多的5,加上少的0.5就是正确的和.【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少了:0.8﹣0.3=0.5;多了:8﹣3=5;43.21﹣5+0.5=38.71.答:正确的和是38.71.【点评】根据题意,用错误的结果,减去多的,加上少的,就是正确的.27.【分析】用东东的身高加上0.4米即是爸爸的身高.【解答】解:1.35+0.4=1.75(米)答:爸爸身高1.75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加法的实际应用.28.【分析】根据题意,她买笔记本6.5元一个,尺子2.6元一个,先计算出买笔记本和尺子需要的总钱数,即6.5+2.6元,再比较,即可得解.【解答】解:6.5+2.6=9.1(元)10>9.1答:她的钱够.【点评】先计算出买笔记本和尺子需要的总钱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分析】一支钢笔5.6元,一支中性笔比一支钢笔便宜1.8元,也就是比5.6少1.8,即5.6﹣1.8.【解答】解:5.6﹣1.8=3.8(元)答:买一支中性笔要付3.8元.【点评】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进行解答.30.【分析】已知一套小说26.5元,一本故事书13.9元.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用减法即可求出小说比故事书贵多少元;然后用妈妈所带的钱数与一套小说和一本故事书的钱数进行比较,如果50元等于或等于一套小说和一本故事书的钱数,说明够,否则就不够.【解答】解:26.5﹣13.9=12.6(元);26.5+13.9=40.4(元),50元>40.4元,答:小说比故事书贵12.6元,50元够.【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00+90
=25600
=4590
(5)特殊3
(6)特殊4
99×26
35×8+35×6
=(100—1)×26
=35×(8+6)
=100×26—1×26
=35×(10+4)
=2600—26
=350+140
=2574
=490
5、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65+35)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1)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a-b)×c
③类型三:
a×99+a
a×b-a
= a×(99+1)
= a×(b-1)
④类型四:
a×99
a×102
=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104×38-38×4 125×88 七、易错的情况: 0.7+0.3-0.7+0.3
=125
125×25×32 37×96+37×3+37
67×99+99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
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
左、右面看到的。这里还要注意分清左、右方向,原图的最后一行的层 数作为从左面看左起第一列的层数和从右面看右起第一列的层数,故发 现第三幅图应为从右面看,第四幅图应为从左面看。
3.摆一摆,用方格纸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方向正确观察几何体的形状。 答案:
解析: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列数和层数两种数据,从左面看到的是行 数与层数两种数据,从上面看到的是行数与列数两种数据。根据这样的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4)人民币: 元、角、分
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学习如何去观察物体,通过不同位置针对不同的形状对物体进行详 细的观察分析。 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 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 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 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1.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135×12
=25×40+25×4
=135×(10+2)
=1000+100
=135×10+135×2
=1100
=1350+270
=1620
(3)特殊1
(4)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方向正确观察到几何体的形状。 答案:左面、正面、上面 解析:从正面看到的是列数和层数,从左面看到的是行数与层数,从上 面看到的是行数与列数。本题中几何体有2行、3列、1层,从正面看到 的图像应为3列1层,故第二幅图是从正面看到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像应 为2行3列,通过对照原图发现第三幅图是从上面看到的;从左面看到的 图像应为2行1层,故第一幅图是从左面看到的。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
也可以先除)
例如:27×13÷9=2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四、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b×c)
五、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1、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2、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但是还要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
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
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
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
(0.01),
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
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100+100
=200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
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即:
( a×b )× c = a× (b×c ) 。
3、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
14、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
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动。
15、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
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 舍。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
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
+c=a+(b+c) 。
3、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 + 93+35=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3、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4、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
(2)合并式
25×(40+4)
93+(165+35)依据是什么?
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8+80+42
384+160+240
=58+42+80
=384+(160+240)
=100+80
=384+400
=180
=784
含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算例子:
35+82+65+18
=(35+65)+(82+18)这步不要忘记加括号
2.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方向正确观察到几何体的形状,并能够分清左、右 两方向看到的图形形状的差别。 答案:上面、正面、右面、左面 解析:此问题的判断方法同1题。几何体有3行、3列、2层,从正面看
到的图像应为3列2层,故结合实际判断第二幅图是从正面看到 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像应为3行3列,通过对照原图发现第一幅图是从上 面看到的;从左、右面看到的图像应为3行2层,故第三、四幅图是从
加,也可以先减)。例如:
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等等。
即: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