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合集下载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一、试验目的
1、沥青、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检测。

2、算出沥青混合料在热拌时的失重情况。

二、试验设备
1、汤式沥青将锅;
2、钢棒;
3、恒温恒湿箱;
4、斗型搅拌机;
5、动态力学收缩计;
6、沥青混合料热变实验机;
7、动态粘结试验机;
8、沥青韧性指数试验机等。

三、试验步骤
1、沥青组分汤式凝固点测定:将沥青放入汤式将锅内,使用钢棒搅拌,在25℃的恒温恒湿箱中蒸发至沥青凝固,记录组分的凝固点。

2、沥青混合料热变实验:在斗型搅拌机中,将沥青及矿粉加入,设定
加温升温的时间,在动态力学收缩计及沥青混合料热变实验机中检验
物料失重情况,求出沥青混合料在热拌时的失重量。

3、动态粘结试验:将沥青混合料放入动态粘结试验机内,检测符合标
准的粘结。

4、沥青韧性指数试验:使用沥青韧性指数试验机,测试沥青混合料具
有良好的韧性。

四、安全防护
1、穿戴安全帽和安全鞋。

2、由专业人员操作仪器设备。

3、使用时应排除火源、注意安全。

4、保持现场的清洁和整齐。

5、不得加热大于熔化点以上的沥青及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试件先放人真空干燥器中,关闭进水胶管,开动真空泵,使干燥器 的真空度达到 97.3kPa(730mmHg)以上,维持15min;然后打开进水胶 管,靠负压进入冷水流使试件全部浸入水中,浸水15min后恢复常压, 取出试件再放人已达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 尔试验方法相同。
青 衣
青 衣
3、准备工作
◆采用沥青混合料轮碾成型的板块状试件,用切割法制作棱柱体试件, 试件尺寸应符合长250mm±2.Omm、宽30mm±2.Omm、高 35mm±2.Omm的要求。
◆在跨中及两支点断面用卡尺量取试件的尺寸,当两支点断面的高度( 或宽度)之差超过2mm时,试件应作废。跨中断面的宽度为b,高度为h ,取相对两侧的平均值,准确至0.1mm。
3、取样方法
3.1热拌沥青混合料
◆在沥青混合料拌合厂取样:在拌合厂取样时,宜用专用的容器装在拌 和机卸料斗下方,每放一次料一次样,顺次装入试样容器中,每次倒在 清扫干净的地板上,连续几次取样,混合均匀,按四分法取样至足够数 量。
◆在沥青混合料运料车上取样:取样时,宜在汽车装卸一半后,分别用 铁锹从不同方向的3个不同高度处取样;然后混在一起用手铲适当拌合均 匀,取出规定数量 。在施工现场的运料车上取样时,应在卸料一半后从 不同方向取样,样品宜从3辆不同的车上取样混合使用。
◆根据混合料类型测量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将试件置于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45min,直至试件内部 温度达到试验温度±0.5℃为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时试件应放在支起的平板玻璃上, 试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mm。
◆将试验青机环境保温箱达到要求的试验温度±0.5℃。 ◆将试验衣机梁式试件支座准确安放好,测定支点间距为200mm±0.5mm ,使上压头与下压头保持平行,并两侧等距离,然后将其位置固定。

JTGE20-201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1-PPT精选文档

JTGE20-201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1-PPT精选文档

9、T0611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 ⑴适用范围中删除了煤沥青试验,增加了 聚合物改性沥青闪点试验。 ⑵保持好升温速度。
6、T0606 沥青软化点试验
⑴温度计: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0-80℃的产品,温度计根 据软化点的温度调整为0-100℃,分度值为0.5℃。 ⑵温度的标定,购买标准温度计对自动软化点仪的温度传 感器进行标定。 ⑶底板要求必须清洁干净,底板上不得有油污等情况,造 成隔离剂涂抹不均匀,如涂抹少了试样粘在底板上,在取 样过程中造成试样底部变形,如涂抹过多,造成隔离剂占 据模内沥青的空间,从而在模内形成空洞,造成软化点测 量值偏小 ⑷振荡器:在试验时应开动振荡搅拌器,再开始加热,以 确保水温的均匀,如果不开振荡搅拌器,上下水温传导有 一个时间差,软化点的测定温度可能要比搅拌了的高约 1.5℃。
本规程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 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其中沥青试验 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其中对原规 程修订了43项,增补了13项,删除了2项。
第二节 原规程修改部分
一、沥青部分 1、TO601 沥青取样法 ⑴取样数量:由于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 此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1.5kg修改为4.0验收地点卸货时, 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 份样品留存备查。 ⑶样品必须放在带盖的密封金属容器内,尤其做好防水,如进水后,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脱水工序,同时由于脱水加热造成沥 青试验老化,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 ⑷就沥青加热问题增加了条文说明,用于质量仲裁检验的样品,重复 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且加热时均应放入烘箱加热,不得用明 火或电炉加热)。
4、T0604 沥青针入度试验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规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规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规程
一、前言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规程是指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工程性能等方面的检测试验。

本规程旨在规范试验检测方法,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质量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
1. 沥青软化点仪
2. 粘度计
3. 密度计
4. 萘醇重量法测定胶结料含量仪器
5. 筛分机
6. 烘箱
7. 摩擦轮式损耗试验机
8. 压实机
三、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1. 软化点测试:将样品放入软化点仪中,在温度升高时记录温度和针入深度,软化点为针入深度为5mm时的温度。

2. 黏度测试:将样品放入粘度计中,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其粘度。

3. 密度测试:将样品放入密度计中,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其密度。

四、化学成分试验方法
1. 萘醇重量法测定胶结料含量:将样品加入萘醇中,使之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涤、过滤、干燥,最后称重,计算胶结料含量。

2. 硫含量测试:将样品加入硫酸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然后用水洗涤、过滤、干燥,最后称重计算硫含量。

五、工程性能试验方法
1. 筛分试验:将样品放入筛分机中进行筛分。

2. 摩擦轮式损耗试验:将样品放入摩擦轮式损耗试验机中进行试验。

3. 压实度测试:将样品放入压实机中进行压实度测试。

六、结论
根据以上试验方法所得数据和结果,可以得出对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工程性能等方面的评价和结论。

同时,在试验检测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一、总则
1、本规程规定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样品采集、检验方法、评定要求和报告规定,适用于道路工程中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

2、本规程适用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施工的试验,包括沥青及其配料的分析、配合比的检查等。

二、试样采集与检验
(1)沥青混合料样品,应在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采集,包括在施工车间内,在施工现场离散地面及在施工悬挂中采取3个拼块试样。

(2)沥青样品应在施工现场采集,包括在施工过程中静止的沥青及施工后分布于施工混合料表面的沥青。

2、检验:
(1)沥青及混合料样品的检验应包括外观形态、水稠度测定、体积密度、粘度、波速、抗冻性、抗裂破能力、塑性指数以及熔点等。

(2)在火焰点温、点火温度及烟度指数等,应检验沥青样品的润度、熔融温度、熔融指数。

三、评定要求
1、沥青:沥青样品应符合GB/T5080-2002《公路工程沥青规范》要求。

四、报告
1、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参数概况、检验结果概况、详细检验结果与建议等。

2、检验报告要完整标明检验标准、检验日期以及批次、存放方式、施工情况及其它相关数据,并加盖检验机构的检验章。

水利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水利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水利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1. 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水利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方法和步骤,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试验方法2.1 沥青试验方法2.1.1 软化点试验按照GB/T4507-2016《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软化点测定法(球-环法)》进行试验。

2.1.2 针入度试验按照GB/T 4509-2016《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2.2 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2.2.1 骨料含量试验按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检验规程》进行试验。

2.2.2 中粗料含量试验按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检验规程》进行试验。

2.2.3 沥青含量试验按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检验规程》进行试验。

2.2.4 空隙率试验按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检验规程》进行试验。

3. 试验步骤3.1 沥青试验步骤3.1.1 软化点试验步骤1. 烤箱温度设定:维持110℃±5℃。

2. 球与环清洗干净,用纯棉布擦干。

3. 称取准确的样品,放于试验器球形模具中,摆正调整直立度,且要求球的中心与环的中心重合。

4. 以约5mm/s的速度下降球,使球与样品接触。

5. 从开端强制的自由下降位置,提高温度,速率不得超过每分钟2℃,至最终测定温度,保持15min后测量球与环的距离,即标准软化点。

3.1.2 针入度试验步骤1. 清洗干净针头。

2. 在恒温水浴锅上,将针头放置于试验针上。

3. 取样品于100℃温箱中,出炉立即进行试验。

4. 针头先与样品接触并撤回,再以1mm/s的速度插入样品中,插入深度除需测定的数值外,应保持试验针垂直插入,直到观察到2个圆形表面接触,此时停止插入,并记录插入深度。

3.2 沥青混合料试验步骤3.2.1 骨料含量试验步骤1. 取称量准确的样品,经0.075mm筛后,分别装入标准银制筛中。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操作规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1.0准备工作1.1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压实温度。

1.1.1按测定沥青的粘度,绘制粘温曲线。

1.1.2当缺乏沥青粘度测定条件时,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可按下表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标号作适当调整。

针入度小,稠度大的沥青取高限,针入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取底限,一般取中值。

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参考表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需要在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5℃-30℃左右,掺加纤维时,尚需再提高10℃左右。

1.2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1.2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材料准备按下列步骤进行。

1.2.1将各种规格才的矿料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4h-6h)。

根据需要,粗集料可先用水冲洗干净后烘干。

也可以将粗细集料过筛后用水冲洗再烘干备用。

1.2.2按规定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粒径规格粗细集料及填料(矿粉)的各种密度,沥青的密度。

1.2.3将烘干分级的粗细集料,按每个试件设计级配要求称其质量,在一金属盘中混合均匀,矿粉单独加热,置烘箱中预热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约15℃(采用石油沥青时通常为163℃,采用改性沥青时通常需180℃)备用。

一般按一组试件(每组4-6个)备料,但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宜对每个试件分别备料。

但采用替代法时,对粗集料中粒径大于26.5mm的部分,以13.2mm-26.5mm粗集料等量代替。

常温沥青混合料不应加热。

1.2.4采集的沥青试样,用恒温烘箱加热至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备用,但不得超过175℃。

1.2.5用沾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擦净试模、套筒及击实座等置100℃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用。

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加热。

2.0试验步骤2.1将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预热至拌和温度以上10℃左右备用(对试验室试验研究、配合比设计及采用机械拌和施工的工程,严禁用人工炒拌法热拌沥青混合料。

)2.1.1将每个试件预热的粗细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适当混合,然后再加入需要数量的已加热至拌和温度的沥青,开动拌和机一边搅拌一边将拌和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拌和1min-1.5min,然后暂停拌和,加入单独加热的矿粉,继续拌和至均匀为止,并使沥青混合料保持在要求的拌和温度范围内。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 术语2.1.1 沥青的密度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3计。

2.1.2 沥青的相对密度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 针人度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0.1mm计。

2.1.4 针人度指数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2.1.5 延度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2.1.6 软化点(环球法)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计。

2.1.7 沥青的溶解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 蒸发损失沥青试样在163℃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 闪点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计。

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杯(简称TOC)。

2.1.10 弗拉斯脆点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计。

2.1.11沥青的组分分析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2.1.12 沥青的黏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

2.1.13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3计。

2.1.14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5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3计。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新增试验讲解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新增试验讲解
火焰燃烧温度不均衡主要反映在集料的烧失量,在工程中试 验温度为538°C±5℃,而沥青的燃点大约为420℃,因此沥青可 以充分燃烧,而且温度不均衡主要发生在沥青燃烧时引起的火焰 阶段,对于不同的试验样品,由于样品的堆积厚度和沥青含量不 同,产生不同的火焰温度,这一温度变化会引起集料烧失量的变 化,但是这一温度变化时间是短暂的,最终沥青燃烧充分后达到 稳定,因此此试验误差可以忽略。
沥青质 52.6 52.2 52.0 52.5 55.5 53.8 54.0
量/g
预定沥 3.92 3.87 3.84 3.88 3.82 3.96 4.00
青用量
/%
实测沥 4.23 4.20 4.10 4.18 4.12 4.24 4.29
青用量
/%
误差 0.31 0.33 0.26 0.30 0.30 0.28 0.29
6.2将其中2份集料混合料进行水洗筛分。取筛分结果平均值为燃烧 前的各档筛孔通过百分率PBi,其级配需满足被检测沥青混合料的 目标级配范围要求。
6.3分别称量3份集料混合料质量mB1,准确至0.1g。按照配合比设计 时成型试件的相同条件拌制沥青混合料,如沥青的加热温度、集 料加热温度和拌和温度等。
• 局限性:燃烧法检测沥青含量是利用设定高于沥青燃点的温度, 将沥青灼烧掉, 但对于燃点低于这一温度的沥青混合料中的其他 有机物质也将一并被烧掉, 例如掺入沥青混合料中的化学加筋物 质、改性沥青中的有机改性剂等。对于这类沥青混合料, 应将混 合料中的添加物质考虑在修正系数内一并修正。
• 燃烧法的缺点主要有: 设备较为昂贵, 检验成本较高; 耗电量大, 需 要有相应的配电能力。

实测值 4.23 4.20 4.10 4.18 4.12 4.24 4.29

JTGE20-201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_PPT-精品文档

JTGE20-201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_PPT-精品文档

7、T0607 沥青溶解度试验 ⑴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删除了水流泵过滤的方法,而采用古氏 坩埚及玻璃纤维滤纸过滤。
8、T0609、T0610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旋转薄 膜加热试验
本试验的目的是估计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的短期老化,尽 管次试验的老化试验短,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温度高,加快了老 化的速率。 ⑴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当沥青黏度比较大时,优先采用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因沥青旋转薄 膜加热试验(RTFOT)盛样瓶水平放置,沥青易流出,存在不安全 的隐患。 ⑶防止相互污染,不同标号的沥青不得同时进行加热老化。 ⑷经过老化后的沥青指标变化相对比较有规律性,如针入度和延度指 标下降,软化点指标升高。如果试验结果与其相反,应检查仪器是否 正常与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可进行温度自校。 ⑸试验数据: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 准确至三位小数。
4、T0604 沥青针入度试验
针入度试验的属于条件试验,三大条件:温度、时间和荷载质量(针、 连杆和砝码总质量),任何一个不符合要求,都将会影响试验结果的 准确性。 ⑴针入度仪:手动针入度仪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取消了手动 针入度仪,统一采用自动针入度仪进行测定。 ⑵标准针:要求每根针上必须有打印的号码标准,每根针必须单独放 在装置盒(筒)内,每根针必须有计量部门的检验单。要定期检验标 准针,且学会保养,在每次试验时,宜采用三氯乙烯小心擦拭标准针, 尤其是针尖部位的擦拭。 ⑶温度:要定期进行自校,保证温度保持在25±0.1摄氏度。 ⑷试验准备工作的保温时间,取消了原规程中的保温时间下限,规定 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 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 ±0.1℃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 皿)或2.5h(特殊盛样皿)。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六、沥青软化点试验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比较方法水中重法表干法蜡封法计算用试件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计算用的试件体积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开口孔隙几乎可忽略)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体积法试件的空中质量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表面凹陷软化点环与球软化点测定仪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和沥青温度碎石等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

标准温度为25±0.5℃适用范围里去掉了原规程的Ⅰ、Ⅱ型,统称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对试验所用的试件包括了现场取芯样、切割的试件,提出了试件的保持条件,宜在阴凉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35℃,且放置在水平的平面上,保持试件不产生变形。

因此留样室要规范。

加了很多SHRP的研究内容,如有效相对密度、有效沥青含量、有效沥青膜厚度等。

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对用于工程现场钻取芯样的方法应该按照T0710的步骤进行,如果钻取的芯样黏附有黏层油、透层油和松散颗粒,应该清理干净。

当现场芯样与多层沥青混合料联结时,一般要采用切割方法进行分离,并注意观察切割后的试件不能包含相邻层的混合料。

在用表干法测定时,关键是在用拧干的毛巾擦拭试件表面时要将试件形成饱和面干状态,表面既不能有多余的水膜,又不能把吸入孔隙中的水分擦走。

如果水从试件的开口孔隙中流出,测量的毛体积将会比实际值偏小,密度结果偏大;如果表面水没有擦干,试件的毛体积测量值将会偏大,密度结果偏小。

沥青混合料的吸水率与集料的吸水率,其概念和设计方法是不同的。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吸水率为达到饱和面干状态时所吸收的水的体积与试件毛体积之比(体积比),而集料的吸水率是吸收水量与集料烘干质量之比(质量比)。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目录(弯曲梁流变仪法)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和m值。

测量的弯曲蠕变劲度范围为20~1OOOMPa。

1.2本方法适用干原样沥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后的老化沥青。

2.2.2加载系统:能向试件施加35mN ±5mN 的接触荷载,试验过程中将试验荷载1.3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若试件的形变大于4mm 或小于0.08mm 时,试验结果无效。

二、仪具与材料2.1弯曲梁流变仪试验系统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2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2.2.1加载框:由一套试件支架、加载轴、荷载传感器、荷载调零装置、加载装置及位 移测量传感器等组成。

示意图如图T 0627-1所示。

保持在980mN ±50mN 以内。

技术要求如下:1)加载系统要求:试验荷载的升压时间应不少于5s 。

开始试验时系统在0.5~5s 内将接触荷载从35mN ±5mN 增加到初始试验荷载980mN ±50mN ,此时试验荷载应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50mN 之内,之后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10mN 。

2.带有试件支架的加载框。

2.将试件保持在试验温度下并提供浮力以抵消试件重2.计算机控制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元件。

2.试样梁模具。

2.检量和校正系统的梁。

图T 0627-1弯曲梁流变仪示意图1-温度传感器;2-沥青试件;3-控制与数据采集;4-位移传感器;5-加载轴;6-空气轴承;7-荷载传感器;8-水槽;9-试件支架2)加载轴:带有半径为6.3mm±1.3mm球形接触点。

3)荷载传感器:用来测量初始接触荷载和试验荷载。

最小量程应不小于2.00N,分辨率不小于2.5mN。

4)线性差动式位移传感器(LVDT):量程不小于6mm,分辨率不小于2.5μm。

5)试件支架:接触半径为3.0mm士0.3mm由不锈钢或其他防腐蚀金属制成的支架。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检测规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检测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检测操作规程standard test methods of bitumen and bituminous mixtures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3 沥青材料及其试验方法3.1 沥青及其分类3.2 沥青质量标准3.3 沥青取样方法3.4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3.5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方法3.6 沥青针入度试验3.7 沥青延度试验方法3.8 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环球法)3.9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方法3.10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方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3.11沥青含水量试验3.12沥青脆点试验(弗拉斯法)3.13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3.14沥青标准粘度试验(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4 沥青混合料4.1 沥青混合料标准4.2 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4.3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4.4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表干法)4.5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水中重法)4.6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蜡封法)4.7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4.8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试验4.9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4.1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4.11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4.12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试验4.13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检验实施细则(离心分离法) 4.14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1 总则1.0.1 本规程规定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样采选、试验方法、试验数据整理、资料分析和试验精密度要求等。

1.0.2本规程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

1.0.3 各种沥青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均应经相应的计量部门或检测机构检定合格,并须在使用中进行校正。

计量检定周期除有专门规定者外,不宜超过一年。

凡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时,试验结果不得作为依据。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是一种为了确保公路工程质量而制定的试验规程,它旨在确保公路建设单位使用的各种施工材料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实施,为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一、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1、沥青是一种由沥青石、石英砂、砂岩、石墨等质地软的物质组成的热固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剪性和抗拉性。

2、沥青混合料是指由沥青和石灰、砂石、石粉或碎石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剪性,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强度。

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1、粘度测试:粘度是指沥青混合料在一定温度下的粘性,粘度越高,对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更大。

2、抗剪强度测试:抗剪强度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外力作用下的抗剪强度,它是检测沥青混料质量的重要指标。

3、抗拉强度测试:抗拉强度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外力作用下的抗拉强度,它能够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韧性,从而衡量路面的耐久性。

4、水溶性指标测试:水溶性指标是指沥青混合料在接触水时的水溶性,它能够反映沥青混合料的耐水性,从而衡量路面的耐久性。

5、湿滑性测试:湿滑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接触水时的湿滑性,它能够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从而衡量路面的耐久性。

6、抗压强度测试:抗压强度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外力作用下的抗压强度,它能够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抗压性,从而衡量路面的耐久性。

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重要性1、确保施工质量: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可以有效确保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经济效益:使用优质的沥青混合料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强度,从而降低公路工程的维修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路面质量:正确实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质量,从而提高路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对于公路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公路建设单位应当重视并正确实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以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 术语2.1.1 沥青的密度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3计。

2.1.2 沥青的相对密度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 针人度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0.1mm计。

2.1.4 针人度指数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2.1.5 延度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2.1.6 软化点(环球法)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计。

2.1.7 沥青的溶解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 蒸发损失沥青试样在163℃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 闪点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计。

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杯(简称TOC)。

2.1.10 弗拉斯脆点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计。

2.1.11沥青的组分分析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2.1.12 沥青的黏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

2.1.13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3计。

2.1.14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5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3计。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六、沥青软化点试验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比较方法水中重法表干法蜡封法计算用试件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计算用的试件体积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开口孔隙几乎可忽略)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体积法试件的空中质量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表面凹陷软化点环与球软化点测定仪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和沥青温度碎石等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

标准温度为25±0.5℃适用范围里去掉了原规程的Ⅰ、Ⅱ型,统称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对试验所用的试件包括了现场取芯样、切割的试件,提出了试件的保持条件,宜在阴凉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35℃,且放置在水平的平面上,保持试件不产生变形。

因此留样室要规范。

加了很多SHRP的研究内容,如有效相对密度、有效沥青含量、有效沥青膜厚度等。

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对用于工程现场钻取芯样的方法应该按照T0710的步骤进行,如果钻取的芯样黏附有黏层油、透层油和松散颗粒,应该清理干净。

当现场芯样与多层沥青混合料联结时,一般要采用切割方法进行分离,并注意观察切割后的试件不能包含相邻层的混合料。

在用表干法测定时,关键是在用拧干的毛巾擦拭试件表面时要将试件形成饱和面干状态,表面既不能有多余的水膜,又不能把吸入孔隙中的水分擦走。

如果水从试件的开口孔隙中流出,测量的毛体积将会比实际值偏小,密度结果偏大;如果表面水没有擦干,试件的毛体积测量值将会偏大,密度结果偏小。

沥青混合料的吸水率与集料的吸水率,其概念和设计方法是不同的。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吸水率为达到饱和面干状态时所吸收的水的体积与试件毛体积之比(体积比),而集料的吸水率是吸收水量与集料烘干质量之比(质量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 压力容器:2.1MPa±0.1MPa 2.2.3 温度控制:90~110℃ 3.2.3 老化时间:20h 3.2.5 性能测试
3 沥青试验 (T 0654-2011 乳化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试验)
6.2 裹覆面积:2/3为临界值
3 沥青试验 (T 0657-2011 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试验)
(针入度-温度感应性系数) A lg 800 lg P(25C,100g,5s) TR&B 25
PI 30 10 1 50 A
3 沥青试验 (T 0605-2011 沥青延度试验)
条文说明变动 延度仪长度:不大于150cm 冷却时间:不少于1.5h 保温地点:水槽、控温装置的延度仪水槽
1.2 规格 300mm×300mm×(50~100)mm 密度: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100%±1%
1.3试模 19mm或以下: 300mm×300mm×50mm 26.5mm或以上:300mm×300mm×(80~100)mm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4-2011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
RB

3 L PB 2bh2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性能要求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 ε
年极端最低气温 /℃ 及气候分区
< -37.0
-21.5~-37.0
-9.0~-21.5
> -9.0
1.冬严寒区
2.冬寒区
3.冬冷区
4.冬温区
1-1 2-1 1-2 2-2 3-2 1-3
1.2 适用范围 尽量避免使用:可用振动成型或搓揉法代替 密度: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100%±1%
1.3试件尺寸 直径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 厚度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1~1.5倍 例如:AC-20 直径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 26.5mm~40mm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5-2011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毒性 昏睡、恶心、呕吐、麻醉(26.9g/m3) 昏迷(53.8g/m3)
3 沥青试验 (T 0609-2011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3.1.3 温度计位置变动 3.2.2 温度控制、时间控制
163℃ 5h
3 沥青试验 (T 0610-2011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沥青膜厚度:5~10μm 1 适用范围
3.2.2 温度变动 900℃±10℃(原950℃)
3 沥青试验 (T 0615-2011 沥青蜡含量试验)
蜡的影响 温度敏感性增大 黏结力下降 抗水剥离性下降
原理 蒸馏法馏出油分 蜡结晶析出
3 沥青试验 (T 0619-2011 沥青运动黏度试验)
划分黏稠石油沥青及液体沥青标号的指标
试验指标
击实次数(双面)
试件尺寸
空隙率VV
深约9Omm 以内
深约90mm 以下
稳定度MS 不小于
流值FL
设计空隙 率 /%
矿料
2
间隙率 VMA/%
3
不小于
4
5
6
沥青饱和度VFA/%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夏炎热区
夏热区及夏凉区(2-1、2-2、 其他等级 人
(1-1、1-2、1-3、1-4区)
2-3、2-4、3-2区)
500~1000
250~500
< 250
2.湿润区
3.半干区
4.干旱区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 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80
75
改性沥青混合料
85
80
普通沥青
75
SMA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 /% 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1 总则
1.0.2 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质检、验收 1.0.7 误差控制:重复性试验、再现性试验
重复性试验 要素一:测量程序、观测者、条件、测量仪具、地点(5同) 要素二:短时间 再现性试验 要素一:测量条件改变(试验方法相同) 要素二:测量对象不变
2 术语和符号
2.1.4 针入度指数:PI 2.1.12 沥青的黏度 2.1.15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 2.1.17 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2.1.19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2.1.21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 2.1.24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
沥青劲度
沥青弯曲梁流变仪测试实例
3 沥青试验 (T 0628-2011 沥青流变性质试验)
基本原理 测试参数:复合剪切模量和相位角 计算:PG分级等级
沥青PG分级实例
3 沥青试验 (T 0630-2011 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
原理:RTFOT后加速老化 压力 温度
3 沥青试验 (T 0620-2011 沥青动力黏度试验)
黏度管常数与流动时间乘积(Pa.s) 绝对黏度 美国、澳大利亚沥青分级指标 动力黏度不得以其他方法代替
3 沥青试验 (T 0624-2011 沥青粘韧性试验)
1 适用范围 通常适用于SBR改性沥青
3 沥青试验 (T 0625-2011 沥青旋转黏度试验)
2 .3.1 取消真空度标准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12-2011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溶剂法)
原理:溶剂将沥青溶解,沥青渗入集料,结果偏大 1.2 集料吸水率不大于1.5%
b
([ me
-m
mb - mc c)(- ma -
m
b)] /

c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15-2011 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
1 目的 评定施工性能
3 沥青试验 (T 0661-2011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
1 目的 评定相容性
3 沥青试验 (T 0665-2011 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
1 目的 保证稀释后施工质量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1-2011 沥青混合料取样法)
2.4 温度计:金属插杆数显式 3.1.1 取样数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指标:表观黏度
粘度-温度曲线
Viscosity, Pa s 10 5
1 .5 .3 Compaction Range .2 Mixing Range .1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Temperature, C
2.1 自动计时 2.2 标准针:计量部门检验单 3.1.3 冷却时间
小盛样皿:不小于1.5h(室温)+1.5h(恒温水槽) 大盛样皿:不小于2h(室温)+2h(恒温水槽) 特殊盛样皿:不小于3h(室温)+2.5h(恒温水槽)
针入度指数(PI)
lgP =A T K
K——常数 A——直线斜率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系 李九苏 教授/博士 Email:lijiusu@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沥青路面类型选择
前言
修订43项 增补13项 删除2项:沥青含量试验
回流式抽提仪法 脂肪抽提器法
沥青旋转黏度试验结果
3 沥青试验 (T 0626-2011 沥青酸值测定方法)
基本原理 沥青:溶解于苯和乙醇混合液 中和:氢氧化钾的乙醇标准液VS沥青中的游离酸 计算:按标准液消耗体积计算
3 沥青试验 (T 0627-201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3 沥青试验 (T 0627-201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3 沥青试验 (T 0603-2011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4.2 黏稠沥青密度计算
b
(m
2
m4 - m1 -m1)(- m5
-
m

4
w
6.1 黏稠沥青允许误差 重复性试验:0.003g/cm3 再现性试验:0.007g/cm3
3 沥青试验 (T 0604-2011 沥青针入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检测毛体积(相对)密度 适用范围:吸水率大,不能用蜡封法、表干法
4 计算:根据尺寸计算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9-201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1 .1 适用范围 马歇尔试验 浸水马歇尔试验 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w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7-2011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检测毛体积(相对)密度 适用范围:吸水率大于2%
f
(m
p
-m
ma c)(- m
p

- ma)/ p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8-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公路

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
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


75
50
50
mm
Ф 101.6mm×63.5mm
%
3~5
4~6
2~4
3~5
3~6
2~ 4
%
3~6
2~4
3~6
3~6

kN
8
5
3
mm
2~4
1.5~4
2~4.5
2~4
2~4.5
2~ 5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