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自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创造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其后由各民族各时代的马克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阶级属性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狭义上说,广义上说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高不得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有崇高的社会理想物质丰富精神提高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3.马克思主义直接批判继承了哪些理论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密斯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罗伯特欧文-------------------------------4.什么是哲学?哲学,长期劳动实践中,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精神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客观存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客观存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坚持客观存在性,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辨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7.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世界物质性原理2.运动的普遍性绝对性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8.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运动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状态.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论述)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一,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一、绪论知识点: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对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直接理论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和特征是?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第一章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及其代表人物、观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引言-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目的和重要性声明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阶级和阶级斗争-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三部分: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概念和特征- 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和表现- 阶级斗争的历史演进-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意义和现实效果第四部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石-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第五部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内涵和作用- 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社会制度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第六部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来源-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的评价和发展第七部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资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中的无产阶级觉醒和团结第八部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原则-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 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展望第九部分:总结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总结-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文章正文](请根据提纲进行逐一展开,详细叙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论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4分*5=20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指由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经典创始人的基本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科学体系,还包括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创造性推进和发展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3、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4、形而上学——凡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原因的哲学派别。
5、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列宁)6、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第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贯通、互相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使矛盾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8、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实质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9、生产关系系统——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0、社会的政治结构——所谓社会的政治结构主要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它既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组织和设施,又包括宪法、立法、司法等各种政治法律制度和规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PS:粗体字和下划线内容不等于必考内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意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2)革命性最鲜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5、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7、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实事求是8、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1、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2、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体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6、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7、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8、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1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1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结的关系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5、辩证否定论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4、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5、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6、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7、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它的本性在于主管和客观相符合(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10、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11、价值的特性(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第三章1、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生活资料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的重要意义:(1)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7、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出来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8、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9、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1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3、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14、“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ν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ν广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们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比如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的理解角度:ν(1)创造者、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其他马克思主义者ν(2)阶级属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ν(3)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发展的规律ν(4)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3)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们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规律的本质?答;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2)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3)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4)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言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第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创立提供了日趋完善的科学基础。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和改造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而创新、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在哲学研究对象上的体现,是把整个世界的普通本质和一般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在哲学内容上的体现,是实现了“两个高度统一”,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前一个统一的结果是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后一个统一的结果是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
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区别了开来,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所有的哲学区分了开来。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哲学的基础、出发点、核心、归宿和社会作用上,是实践性及建立在实践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的无产阶级哲学。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毕生两个伟大科学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范围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4页)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8页)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4-17页)4、大学生怎样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20-21)第一章1、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27)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2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28-29)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9)2、什么是物质和意识?(30-31)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理论意义?((31)3、什么是运动、静止、时间、空间及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2-33)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3-34)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3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义?344、实践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34-35)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38-39)6、联系的概念、特点(普遍联系原理)是什么?(40)这一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义?41什么是发展、新事物和旧事物?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41-42)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什么是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的关系是什么?(43)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各是什么?(44)8、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4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5)9、什么是质、量、度、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6)10、什么是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46-47)10、什么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47)矛盾分析法主要包含哪些内容?(49)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5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50-52)11、规律及其特点是什么?(54)什么是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有哪些?(56-57)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57-)第二章1、主体、客体及其根本关系是什么?(6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64-65)2、什么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总过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68什么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和辩证联系是什么?68-693、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真理的一元性?72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什么?(73-74)把握这一原理有什么意义?75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什么?76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7 什么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78第三章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两种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942、什么是社会存在?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95社会意识的概念及其构成是什么?95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9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什么?98这一原理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有什么指导意义?(自己理解和发挥)4、生产力的概念、特点、结构(构成)是什么?100 生产关系的概念、结构、基础是什么?101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什么?103-104这一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1046、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05 政体和国体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106-107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什么?108 这一规律有什么现实意义?108什么是社会形态及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097、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112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3-1158、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115-116 阶级斗争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阶级分析方法?118社会革命的实质、根源是什么?119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有什么不同?12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123-124什么是科学技术的两重性?1259、怎样认识和理解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12810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是什么?127 什么是人民群众?13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30-131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32什么是个人和历史人物?133什么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134-135第四章1、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其途径主要是什么?1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马克思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批判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其他历史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融合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启示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挑战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贡献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P2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2.P14题)性的统一。
(课本思考题第2科学性不意味着价值中立与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互相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这种统一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品质与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各3.P15-19标题及其基本内容)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论基础。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理论基础——?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社会理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z.....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1. P29-30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原理复习提纲
15-16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如何全面、准确把握与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2)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它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西方科学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从而开始出现资本垄断的局面。
垄断组织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均衡,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嗯矛盾,客观上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形势。
(4)鲜明特征:马克思具有科学性,马克思具有革命性,马克思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2、对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理解,马恩两个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力量发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关系。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基本观点。
怎样区分二者。
3、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关系。
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5、联系和发展的概念、特点、关系。
6、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
质变和量变的概念。
度的概念、适度原则。
7、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概念、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变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9、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0、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1、意识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特点。
2、不同哲学派别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3、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概念。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5、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价值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价值评价的作用是什么?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章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英雄史观的理论主张。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6、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转型规律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作用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践与认识、实践与改造的关系-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和阶段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论和认识论-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论: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性标准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实践认识论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实践认识论: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辩证法思维方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方式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发展方向2.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选择题)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选择题)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人民性E.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体现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物质的唯一特性(选择题)客观实在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选择题)对立统一规律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选择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之间密不可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寻找的)7.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选择题)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答: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量变质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规律即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5、联系的普遍性(及其表现)?事物的联系性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6、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表现及其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的事物的矛盾个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几时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有个体认识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9、量变引起质变的主要表现?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变化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10、唯物辩证法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矛盾的思想第二章: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及其表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的唯一标准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反映论?……能动反映论?)(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的自身规律的认识。
相互关系: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其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能解决对现象的认识的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对本质的认识的问题。
坚持感性认识发展成为理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往往理性之中有感性。
5、真理及其客观性?(主观主义真理观及其表现?)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真理的最根本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好真理。
6、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就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7、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真理与谬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
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是谬论。
真理与谬论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论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真理与谬论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是与谬论相比较存在的,没有谬论也没有所谓的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论的斗争来实现的。
真理的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论被放弃,被真理取代。
最后,真理和谬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生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判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唯心史观即英雄史观及其表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的钥匙?(劳动,……劳动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3、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决定力量历史发展动力有无规律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有人民群众唯心史观社会意识主客观精神无少数英豪4、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它又对社会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即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三)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四)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7、什么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
什么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含哪些方面?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两大方面。
8、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及其表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是指:就具体国家和民族来说,社会形态的更替并不是严格按照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的序列依次演进的,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跨越某一种或某几种社会形态,以“跳跃”方式走向先进的社会形态。
多样性表现为:不同的民族、国家在由一种社会形态向更高社会形态迈进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道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跳跃式地向前发展,如美国跨过封建制直接建立资本主度,中国跨越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走向社会主义等;同类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由于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外部条件和历史影响等,在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的不同模式。
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这具体表现在它服务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进动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形态的变迁上,具有增长知识、改善思维、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