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4章水环境演化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有机物降解与转化

厌氧降解转化
是指在无分子氧但有化合态氧的情况下(如NO3-, NO2-, SO42-, S2O32-, CO2 ),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 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最终达到无 机化。如反硝化作用:
C6H12O6 + 6H2O —— 6 CO2 + 24 H 24 H + 4 NO3- —— 2N2 + 12 H2O
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把1/3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把2/3有机物合成为微生物自身。当活性污泥 进入二沉池时,作为剩余污泥排放,达到了有机物的稳定化和 无害化。
基本概念
分解代谢是微生物在利用底物的过程中,一部 分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并同时释放出能量 的过程。 合成代谢是微生物利用另一部分底物或分解代 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合成酶的作用下合 成微生物细胞的过程。 内源呼吸是微生物利用自身内部储存的能源物 质进行呼吸。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离散(弥散)作用输移

弥散输移:为了补偿由于采用状态的空间平均值 描述实际的空间分布不均所产生的输移。
C 3 C 3 C I D , I D , I D x y y z z x y z
3 x

式中, I表示 x , y , z 方向上由湍流扩散引起 的污染物扩散通量; D 为离散系数; C 为环境介 质中的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
dS m X dt y0
当基质浓度很高时,Ks相对于S 甚小,可以不计,上式可得: 当基质浓度较低时,S与Ks相比甚 小,可以忽略不计,上式可得:
dS m X S dt y0 Ks
近似为一级反应动力学:
dS K1S dt
K1
mX
y 0 Ks
K1—降解系数
一、反应速度
在生化反应中,反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 内底物的减少量、产物或细胞质的增加量。例:生 化反应:S→y·X+z ·P 反应速度: dn dn dn

湍流扩散和弥散的引进是为了弥补在实际计算中采 用时间和空间平均值而引起的误差。
u
u
取时间平均
t
取空间平均
x
废水在河流中的混合

由于移流、扩散、离散作用的存在,废水排入河流 后在河流中一般出现三种不同混合状态的区段。 竖向混合河段:沿垂直方向达到混合均匀(三维) 横向混合河段:从竖向均匀混合到下游污染物在整 个横断面上均匀混合的区段(二维) 纵向混合河段:横向混合均匀河段之后的河段(一 维)


C 1 C 1 C I E E E m , I y m , I z m x y z
1 x

式中: I 分别表示 x ,y ,z方向上的污染物扩散通量; Em 为分子扩散系数m2/s,C是时均浓度。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紊动扩散作用输移

紊动扩散:紊流流场中质点的瞬时值相对于平均值的随 机脉动导致的分散现象。
水中微生物的增长速率
----莫诺特( Monod )方程 μ的表达:即微生物浓度增长速度与当时的微生 物浓度之比 dX / dt S dX/dt X m ax X K S s
μ ——微生物比生长速率,(s-1);
X——微生物浓度,(mg/L);
S——限制性底物浓度,(g/L); Ks——饱和常数,即当μ=1/2μmax时的底物浓度。
产乙 酸菌
通过不同 途径转化 为CH4+CO2 等
CO2 [H] 乙酸 产甲烷
水解酸化
产氢产乙酸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转化示意图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大分子有机物 (不溶性)→小分子有机物(溶解性) 、无机物→有机 酸、无机物→CH4、CO2、NH3、H2S,使有机物得以降 解和稳定。
水中微生物的增长速率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停滞期(适应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从零逐 渐开始增加,细菌总数增加。出现于污泥培养 驯化阶段,或水质发生变化、停产后又生产阶 段。一般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对数期:微生物以最大速度增长,细菌总数快 速增加。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且培养条件 适宜,可能处于对数期。处于对数期的微生物 降解有机物速度快,但沉降性能差。
污水生化反应动力学
生物降解反应速度相关因素,主要是污染浓度、
微生物变化: (1)水中微生物(菌、藻)增长规律,直接影 响污染物的降解; (2)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规律,与水质预测 直接相关。
水中微生物的增长速率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按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其生长可分为四个时期: 停滞期; 对数期; 静止期; 衰老期。
C 2 C 2 C I E , I E , I E x y y z z x y z
2 x
式中: I分别表示 x , y , z 方向上由湍流扩散引起的 污染物扩散通量; Ex ,Ey, Ez 为紊动扩散吸系数m2/s ; C为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


吸附作用

一是弗劳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二是海纳利(Henery)吸附等温式;
Freundlich Henery

S e kC S e kC
1/ n e e
Se:吸附达到平衡时水中泥沙的吸附浓度,等于泥 沙吸附的污染物总量除以泥沙总量。μ g/g计 Ce:吸附平衡时水体的污染浓度, μ g/L计 k、n为经验常数
A
A

反应级数: x+y+z=0 x+y+z=1 x+y+z=2 x+y+z=3
dt
kC CC
x y z A B C
零级反应 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 三级反应
酶 反 应 速 度 ν
νmax
1/2νmax
混合级反应区 (0<n<1) 一级反应区 (n=1)
零级反应区 (n=0)
CS max Km CS
总反应式:
C6H12O6 + 4 NO3-——6 CO2 + 6H2O + 2N2 + 1755.6 kJ
废水或污泥 中不溶态大 分子有机物
发 酵 蛋白质 菌 多糖 脂类
氨基酸 C6H12O6 甘油 脂肪酸
发 酵 菌
I 类 产 物 II 类 产 物
甲酸 甲醇 甲胺 乙酸等
甲 烷 菌
丙酸 丁酸 乳酸 乙醇等
基质降解速率方程
根据试验,微生物增长与其消化基质之间存在如 下关系: dX y 0 dS
y0 —产量常数,即消化单位浓度的基质而增长的微生 物浓度,于是有:
dX /dt dS /dt y 0 X X
基质降解速率方程
有上式可得:
dS X m SX dt y 0 y 0 Ks S
水中微生物的增长速率
----莫诺特( Monod )方程
1942年,现代细胞生长动力学奠基人Monod提出,在微 生物生长曲线的对数期和平衡期,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限制 性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S max Ks S
μ ——微生物比生长速率,(s-1); μmax——微生物最大比生长速率,(s-1); S——限制性底物浓度,(g/L); Ks——饱和常数,即当μ=1/2μmax时的底物浓度。
断面最小浓度和最大浓度之差在5%以内作为达 到完全混合的标准;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吸附与解吸

吸附:水中溶解的污染物或胶状物,当与悬浮于水 中的泥沙等固相物质接触时,将被吸附在泥沙表面, 并在适宜的条件下随泥沙一起沉入水底,使水的污 染物浓度降低,起到净化作用;
解吸:被吸附的污染物质当水体条件(流速、浓度、 PH)改变时,又溶于水中的过程。 吸附-解吸作用总的趋势:水体污染浓度减少
水中微生物的增长速率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静止期(稳定期):微生物生长速度开始下降, 细菌总数达到平衡。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降低, 污泥浓度较高时,微生物可能处于静止期。此时 污泥絮凝性好(菌胶团细菌易于相互粘附,分泌 物增多),二沉池出水水质最好。 衰老期(衰亡期;内源呼吸期):微生物生长速 度变为负值,细菌总数下降。当有机物浓度低, 营养物明显不足,则可能处于衰老期。此时污泥 较松散,沉降性能好,出水中有细小泥花。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对流

对流迁移通量的计算
f u C ,f u C ,f u C x x y y z z

式中: fx , fy , fz 分别为 x , y , z 方 向上的污染物对流迁移通量; ux , uy , uz 环境介质在 x , y , z 方向上的时均流 速分量; C 是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时均 浓度。
分解代谢 1/3 (有氧呼吸)
H2O、CO2、NH3、SO42-、PO43- +能量 放 热
有机物+氧
M
2/3 合成代谢 原生质
内源呼吸 M、O2
H2O、CO2、 + 能量 NH3 净增细胞物质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转化示意图
合成代谢方程式:
CXHYOZ+NH3+O2 →C5H7NO2+CO2+H2O-能量
S
S
如果反应过程V恒定,则反应速度:
dC S S dt
Vdt
X
X
Vdt
P
P
Vdt
三个组分的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 S X P
1 y z、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
等温恒容不可逆反应: aA+bB+cC→dD+Ee+… 反应速率方程 dC
0
Km
底物浓度CS
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第4章 水环境演化原理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水体的耗氧过程与复氧过程
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第1节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 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与转化 污水生化反应动力学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污染物在水中的物理迁移过程:主要包括污染 物随水流的推移与混合,受泥沙颗粒和底岸的 吸附与解吸、沉淀与再悬浮,底泥中污染物的 输送等作用过程。 迁移扩散: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转移作 用。包括:对流、分子扩散、紊动扩散、离散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沉淀与再悬浮


一、河流动力学原理:先计算河段含沙量变化过 程和冲淤过程,然后考虑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 解析作用,进一步计算出污染物的沉淀与再悬浮。 二、采用一个系数直接对污染成分的减少和增加 进行估算。
dC KcC dt

C:水中污染物在t时的浓度; Kc沉淀与再悬浮系数,沉淀取正,再悬浮取负;

环境介质的推流迁移作用,污染物的分散作用和 衰减过程
费希尔(H.B.Fischer)公式
估算顺直河流中从排污口达到断面完全混合的 距离的计算公式: 河流中心排污: L 0.1uB 2 / E y 岸边排污: L 0.4uB 2 / E y
L-排污口到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 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Ey-横向扩散系数
水中有机物降解与转化


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扩散的同时, 还有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下分解和转化 为其它物质,从而使水体中有机污染浓度 降低的现象。 根据溶解氧情况:分好氧和厌氧情况;并 且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发生 分解和转化;
水中有机物降解与转化

好氧降解转化
在DO的条件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 被氧化分解无机化,从而使有机污染得以净化的过程。 (1)异养微生物:以有机物为底物,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 氨和水等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 C6H12O6+6O2→ 6CO2+6H2O+2817.3KJ C11H29O7N+14O2+H+ → 11CO2+13H20+NH4++能量 (2)自养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其最终产物也是无机物, 同时释放能量。 H2S+2O2 →H2SO4+能量 NH4++2O2 →NO3-+2H++H2O+能量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对流
过水断面污染物输移率
F u C A Q C A



断面A上污染物输移率为断面平均流速和 平均浓度及断面面积乘积。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过程
----分子扩散作用输移

扩散是由于物理量在空间上存在梯度使之在空间上趋于 均化的物质迁移现象。 分子扩散:水中污染物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从高浓 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动过程。 Fick 第一定律:分子扩散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 梯度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