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琳_用“心”对话:深度访谈研究方法之道

合集下载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强调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并构建理论,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展示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优势与挑战。

我们将对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深度访谈研究案例,详细展示扎根理论在数据收集、数据编码、理论构建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研究者如何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访谈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逐步构建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本文还将对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包括其灵活性、适用性以及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等。

我们也将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主观性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从事深度访谈研究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扎根理论在定性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二、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的关联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从实际观察的数据中归纳出理论,而不是事先设定理论框架。

扎根理论强调对现象的深入理解,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逐步生成理论。

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则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详细的对话,获取丰富、细致的信息。

深度访谈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观点、经验和感受,从而获取真实、可信的数据。

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在质性研究中具有密切的关联。

深度访谈为扎根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在深度访谈中,研究者可以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交流,获取详细、全面的信息,为扎根理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实证基础。

扎根理论为深度访谈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进行深度访谈时,研究者需要遵循扎根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确保访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获取高质量的数据。

深度访谈法的操作与解读

深度访谈法的操作与解读

深度访谈法的操作与解读引言深度访谈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受访者进行深入而细致的面对面交流,获取丰富细致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深度访谈法的操作步骤和解读方法,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

深度访谈法的操作步骤深度访谈法的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深度访谈之前,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研究目标和问题应该具体明确,以便在访谈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对话。

2. 选择受访者选择受访者是深度访谈的重要环节。

受访者应该具备与研究目标和问题相关的经验、知识或特定背景。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等方法来选择受访者。

3. 制定访谈计划在进行深度访谈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访谈计划。

访谈计划应包括引导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以便引导受访者展开讨论,并且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受访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4. 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度访谈的核心环节是面对面的交流。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注意与受访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鼓励受访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表达来获取更多信息。

5. 记录和整理数据在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将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和整理。

可以使用录音设备进行记录,也可以在访谈过程中做笔记。

记录和整理的数据应该包括受访者的回答内容、重要观点和感受等。

6. 数据分析和发现最后一步是对记录和整理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内容分析、主题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模式、主题和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得出结论和发现,回答研究问题。

深度访谈法的解读方法深度访谈的数据解读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需要研究人员充分理解和解释所收集到的数据。

1. 针对研究问题进行解读在解读深度访谈数据时,研究人员应该始终与研究问题保持联系。

研究人员需要将受访者的回答与研究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逻辑和联系。

2. 倾听受访者的观点和看法深度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的观点和看法,研究人员在解读数据时应该尊重和倾听受访者的意见。

如何进行生涯人物访谈

如何进行生涯人物访谈

如何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生涯人物访谈是一种以对话形式,通过采访一些领域的成功人士,以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故事的方式。

生涯人物访谈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为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下面是关于如何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一些建议。

第一步:选择访谈对象和主题选择适合的访谈对象和主题非常重要。

访谈对象应该是在他们所从事领域获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经历和成就能够激发他人的学习和成长动力。

主题可以根据访谈对象的职业、成就、研究领域等来确定,确保访谈的深度和连贯性。

第二步:准备访谈问题在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之前,需要事先准备访谈问题。

问题可以从访谈对象的职业生涯、教育背景、挑战与困难、成功与失败等方面展开。

问题应该尽可能具体、针对性强,以引导访谈对象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第三步:进行访谈在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时,需要确保环境安静舒适,以便于访谈对象的畅谈。

提前约定好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并提前通知访谈对象访谈的主题和预计时间。

在访谈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尊重,给予访谈对象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第四步:记录和整理访谈内容第五步:撰写访谈稿件根据整理的访谈内容,可以撰写访谈稿件。

访谈稿件应该将访谈对象的观点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突出他们的成功之道和人生价值观。

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评论和分析,以展示访谈的深度和思考。

以上是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一些基本步骤和建议。

通过生涯人物访谈,我们可以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为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发展提供指导和启示。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进行一次成功的生涯人物访谈。

主持人如何在访谈中提出深入问题

主持人如何在访谈中提出深入问题

主持人如何在访谈中提出深入问题主持人在访谈中提出深入问题是确保访谈内容丰富有深度的关键。

深入问题能够引发被访者的深入思考和回答,进一步挖掘出背后的故事和观点。

本文将介绍主持人如何在访谈中提出深入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对话,从而让访谈更加有价值。

一、认真准备作为主持人,提出深入问题需要对被访者和话题进行充分准备。

在进行访谈前,主持人应该对被访者的经历、观点和话题有所了解,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采访筹备,建立起一定的基础知识。

这样能够帮助主持人更好地理解被访者的观点,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深度的问题。

二、倾听和观察在访谈中,主持人需要保持专注和敏感,仔细倾听被访者的回答,并观察其语言表达和身体语言。

有时候,被访者的回答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回应,而深入问题则需要主持人进一步挖掘。

通过倾听和观察,主持人可以察觉到被访者的潜在思想和情感,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入问题。

三、提出多层次问题主持人在访谈中可以运用多层次的问题提问技巧。

首先,可以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开放性问题,让被访者对话题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接着,主持人可以逐渐深入,提出与话题相关的具体问题,从而引导被访者更深入地讨论。

例如,在访谈一位作家时,可以从作家的创作灵感、写作过程,到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逐渐引导被访者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四、运用反问和引导性问题主持人在提问过程中可以运用反问和引导性问题来引发被访者思考和更多的回答。

反问是一种往往带有冲突性的提问方式,通过对被访者前言的反驳或细节的追问,激发被访者进一步说明和证明观点的需求。

引导性问题则是通过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导被访者在某个特定方向深入回答。

这样能够使访谈更具有思考性和互动性。

五、注重访谈氛围和沟通方式除了问题本身,主持人在访谈中的氛围和沟通方式也对提出深入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主持人需要通过热情、友善和尊重的态度来建立与被访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让被访者感到安心并愿意分享更多。

在交流过程中,主持人可以通过适当的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表达对被访者的关注和理解,增加对话的默契和深度。

深度访谈的研究示例和注意事项

深度访谈的研究示例和注意事项

深度访谈一、相关概念1、访谈法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

基本性质:●具有显著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方向性。

●以现场的口头交谈作为了解社会事实的主要方式.●访谈法的运作过程同时是一个直接的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过程。

2、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1)深度访谈是社会科学质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地交谈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孙晓娥,2012)(2)指拥有专门访问技巧的访问员对一个符合特定条件的访问对象,使用非结构式的方法进行个人对话式访问,以揭示潜隐的关于特定行为、动机、目的、态度、感受的报告并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关系。

(3)所谓深度访谈, 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 ,( Hakim,1987;Arksey &Knight ,1999;Wengraf,2001)。

●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

该方法对访谈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二、特性1、优点:(1)对象的回答率高。

这是由访谈法的直接现场交谈所决定的。

在现场交谈中,能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能直接消除问题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2)适应性强。

访谈法通过人与人的直接交往来搜集资料,就能面对各种对象、各种语境和各种变化,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地采取临时性变通手段,保证资料搜集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3)弹性大,灵活性强.可根据交谈中的具体情况和线索,调整调查内容,问及新的问题;可与被访者反复交谈,深入了解某一方面的事实,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1、深度访谈的定义访谈(interview)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定量和定性的研究中。

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是指拥有专门访问技巧的访问员对一个符合特定条件的访问对象,使用半结构式的方法进行个人对话式访问,以揭示潜隐的关于特定行为、动机、目的、态度、感受的报告并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关系。

深度访谈具备解读受访者行为含义的强有力的作用。

深度访谈使得研究者有机会认识、了解当事人的经验、观察和体会,另外也有机会听到当事人对自己经验的解释(如求职就业及其经验和解释),了解当事人的世界观,对周遭的人、事、物的看法以及与周遭人、事、物的关系。

2、深度访谈法的特点深度访谈有如下特点:1. 优势1. 能更深入地了解被访者的内心思想与看法,常常能取得一些更多的,意外的信息资料。

因为一对一访谈相对而言交流时间较多,可以鼓励被访问者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一对一交流使被访问者感到自己是注意的焦点,更容易与访问者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和互动,因而能获得被访问者切实的令人出乎意料的真实想法。

2. 能进行一些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的研究。

因为一对一单独访谈消除了被访问者的群体压力,因为每个被访问者会提供更加真实的信息。

3. 和群体访谈相比,排除了访谈对象之间的相互干扰。

4. 适合访问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挥。

因为是无结构访谈,访问者可以在访谈的过程中,针对被访问者的回答提出一些新的有效问题,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5. 能够获得被访谈者的非语言信息。

由于是面对面访谈,相对于问卷访谈,访谈者可根据被访谈者的非语言信息(例如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便于评价所获资料的可信度。

6. 访问的弹性很大。

在深度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重复询问,可以对问题作进一步的解释,以保证被访者明白问题的含义以及访问员明白被访者回答的真正意思。

2. 劣势1. 调查成本较高。

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访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源

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访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源

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访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源导言:采访和访谈是新闻工作者、研究者以及许多其他行业从业者在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重要技巧。

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源方面,良好的采访和访谈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解释事件、观点和事实。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采访和访谈并非易事。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访谈,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源。

一、确定采访目标和主题在进行采访和访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和采访的目标。

明确采访主题和问题,有助于提高采访的效率并避免跑题。

同时,要确保采访的主题与受访者的兴趣和专长相关,这样才能引出有价值的信息。

二、准备充分在进行采访之前,充分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信息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和了解受访者的工作、成就、观点和经验,可以提出更有深度和针对性的问题。

此外,准备相关纸笔或录音设备以及备用的问题列表,有助于保证采访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信任与友好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进行有效采访的重要前提。

在采访过程中,要展示出真诚和尊重,尽可能使受访者感到轻松和舒适。

通过与受访者互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友好关系,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四、提问技巧在进行采访和访谈时,提问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放性问题能够引导受访者进行更加详细和有深度的回答,而封闭性问题则可用于获取具体的信息和事实。

同时,避免使用带有偏见或争议性的问题,以免影响受访者的回答。

五、倾听与引导有效的采访和访谈需要将倾听和引导结合起来。

倾听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受访者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受访者的信任。

引导则是通过适当的追问和推理,引导受访者深入探讨和表达他们的观点。

在采访过程中保持适度的干预,有助于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六、尊重隐私和维护信任在进行采访和访谈时,要始终尊重受访者的隐私和个人权利。

保护受访者的隐私信息,不泄露其身份和敏感信息,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受访者的信任。

同时,要遵循相关的职业道德准则,如保护记者的私有信息和权益,以确保采访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多角度访谈的研究方法

多角度访谈的研究方法

多角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多角度访谈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多个视角和观点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或主题。

在进行多角度访谈时,研究者通常会选择多个受访者,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经验和观点,以便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或主题。

多角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视角:通过多角度访谈,研究者可以获取来自不同受访者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对象或主题。

这有助于研究者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信息获取的盲点。

2. 深度剖析:多角度访谈能够深入挖掘研究对象或主题的内涵和背后的原因。

通过与多个受访者的对话,研究者可以逐步深入探讨问题,发现更多的细节和深层次的信息。

3. 交叉验证:多角度访谈可以通过受访者之间的交叉验证,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当多个受访者提供相似或相反的观点时,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或主题,减少信息的误解或错误解读。

4. 多样性选择:在进行多角度访谈时,研究者需要注意选择多样性的受访者,包括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以确保获取的信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在进行多角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制定清晰的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多角度访谈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受访者和进行访谈。

2. 设计合适的访谈指南:研究者需要设计一份合适的访谈指南,包括问题的顺序和内容,以确保在访谈过程中能够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或主题。

3. 保障受访者的隐私和权益:在进行多角度访谈时,研究者需要尊重受访者的隐私和权益,确保他们的信息不被泄露,访谈的过程不受到伤害。

4. 分析和解读访谈数据:在完成多角度访谈后,研究者需要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挖掘其中的信息和意义,从而得出结论和研究结果。

总的来说,多角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或主题,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探讨和分析问题,为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
市场调查与技术预测方法
本讲内容
• 市场调查概述 • 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 • 技术预测的方法
市场调查概述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
所谓市场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全面地、有目的 地搜集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各种情报信息的活动。
市场调查
其调查对象除消费者以 外,还包括商品销售的 以商品本身的消费者为 对象,运用科学方法和
缺点
1.调查费用较高
适用范围
需要使用产品样品或 广告样本等辅助工具 进行访谈的调查项目
2.调查周期较长
3. 被调查者容易受到调研 人员态度、语气等的影响, 对调研人员要求较高
4. 某些群体出于安全考虑, 不愿让生人入户,访问成 功率较低
15
市场调查方法
二、访问调查法
2. 拦截访问调查法
① 拦截访问调查法的流程
零售、批发、广告、产
品包装等。一般定义下 的市场调查多指广义的 市场调查。
广 义
狭 义
手段,搜集消费者的购
买力、购买习惯及对商 品使用的意见、动机等 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和研究。
2
市场调查概述
二、市场调查的内容
1.市场需求调查
现实需求是用户已意识到且有购买能力的需求
现实需求
潜在需求是指用户客观上需要,但没有意识到,或已经意识 潜在需求 到但没有购买能力的需求。
(2)了解拟生产商品在不同地域的销售良机与可能拓展的程度;
(3)分析特定市场的特征,研究各地域相对市场的优势和机遇,以 便根据市场的特征去、市场调查的内容
3. 商品及价格调查 商品调查则重于用户对商品的评价,包括商品 的包装、规格、花色品种、使用方便性和耐久 性。
商品调查
在线调查表

访谈法的实施技巧和方法

访谈法的实施技巧和方法

访谈法表面看起来与日常谈话相似,但实际上其操作并不那么简单,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一)访谈前的准备 1.访谈员的选择 合格访谈员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第一,在初次见面时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常识和本学科基本知识;第三,具有搜集本学科资料的技巧;第四,在访谈工作中能做到正确、可靠及诚实;第五,能忍受厌倦、烦琐、重复的访谈工作;第六,在任何时间里都可作访谈;第七,有礼貌且风度良好;第八,受过相当的教育;第九,无不良的嗜好和品行记录;第十,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特质适合于访谈工作需要. 2.紧扣选题确定访谈内容和访谈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访谈内容和方法,比如,是个别访谈还是集体访谈,是直接访谈还是间接访谈. 3.编制访谈提纲 (1)访谈提纲设计的原则 访谈提纲设计的原则有:要紧密结合访谈目标设计访谈提纲;问题不宜太多(8~10个);按受访者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提问;问题内容与过程尽量覆盖为达成目标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 (2)访谈提纲设计的形式 访谈提纲的设计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①主题式.只列出5~6个关键问题,但这些问题属于起始性问题,深层问题由访谈员在现场把握. ②问卷式.列明非常具体的对话问题、提问方式,确保访问者关注的问题不会被遗漏. ③剧本式.列明更多具体展开问题,同时在提纲的关键处明确提出了追问、出示道具、不同情况答案的应对规则等. 4.确定合适的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的选择皆服务于访谈目的,了解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教育水平、习惯、兴趣、经历、社会心理状况是非常必要的.个案调查一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受访者,抽取调查采用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者所需的受访者.其中,非概率抽样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条件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以概率理论和随机原则为依据来抽取样本的方法. 5.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携带必要的访谈工具 在访谈地点的选择上,一般以受访者方便为主;访谈时间一般控制在30~60分钟;必要的访谈工具是指文具、录音机、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介绍信等. (二)初步接触受访者 1.获准进入 在访谈法中,获准进入常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正式渠道,获得单位和组织介绍信,自上而下地进入;二是启用亲友关系网络,通过熟人介绍的路径进入.一般情况下,第二种方法用得相对多一些. 2.建立信任关系和协商有关事宜 获得准入之后,访谈员接下来需要进行关系运作和预备性访谈以赢得受访者的信任,协商有关访谈的事宜并通过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以巩固信任关系. (1)建立信任关系 通常的做法是:访谈员向受访者礼貌地说明来意并出示相关证件以打消受访者的疑虑,还可以根据对日常生活的提问,得以掌握一些双方共同对话的基本知识,以消除拘束感,减少双方心理的隔阂.访谈员也可以运用政府机构、知名人士、知名单位、报刊等的权威性,引起受访者对访谈的重视和接纳. (2)协商有关事宜 一般来说,访谈员在访谈开始之前应当向受访者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并且就语言的使用、交谈规则、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和录音问题与对方进行磋商. (三)实施访谈 访谈过程从访员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到被访者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结束.访谈过程的控制,是指访员在访谈过程中,通过提问、追问、插话、目光、表情、动作等来组织、引导访问的过程. 1.语言控制 访谈过程中的语言控制包括提问、追问、插话等. (1)提问 ①提问的方式 提问成功与否决定着访谈能否顺利进行.提问的方式很多,有开门见山式、投石问路式、顺水推舟式、顺藤摸瓜式、借题发挥式、循循善诱式等.具体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根据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提问方式.对于简单、普遍的问题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进行提问,如调查家庭成员情况时,可直接问:"大妈,您有几个孩子?现在和谁一起住?"一般可得到确切的回答;而对于复杂、敏感的问题,提问时则应小心谨慎,尽量采用委婉迂回的提问方式,如调查家庭年内死亡人口情况时,用"年内家中有增减人口吗?"比直接问"年内家里有人死亡吗?"更让人容易接受.第二,要根据被访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问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思想上有顾虑的被访者,提问不宜过于直接,应该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如对家庭收入的调查,可先和被访者聊聊各自对第二职业的看法及社会的认同,再问"您及家人从事过兼职吗?"比直接问"请问您有工资以外的收入吗?"更容易得到答案;对那些性格开朗或教育程度较高的被访者则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第三,要根据问题的类型进行提问.从问题预期所获答案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访谈的问题分为抽象型与具体型问题.具体型问题有利于受访者回到有关事件发生时的时空和心态,对事件的情境和过程进行细节上的回忆或即时性建构.抽象型问题则便于对某一类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或者对一个事件进行比较笼统的、整体性的陈述.当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一个过程性的内容时,我们应当采用具体型问题,如"请问你们在申报这个课题时主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这样直接的询问有利于节约调查时间,并且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相关信息.而抽象型的问题多用于了解被访者的某些态度、想法或情感.但这类问题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内容,因此通过提问具体型的问题来达到抽象型的回答内容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你喜欢上艺术课吗?"被访者回答:"喜欢",则可以继续追问:"你在上艺术课的时候主要做什么呢?最喜欢艺术课里的什么活动?"这可以将回答内容具体化. 除了要注意问题的类型,还要注意问题排列的顺序;第一,提问问题要由简单到复杂、宽泛到具体,注意循序渐进.第二,要按照问题的逻辑性或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提问,不能东问一句西问一句.这里要注意问题的自然过渡,一般可以用"您刚才说到,那么我想了解"类似的句式,使问题导入显得自然. 总之,提问作为一种谈话艺术,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有经验的访谈人员会在提问开始前,对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设想出不同性格的人对问题的可能反应,然后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被访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顺其自然、随机应变,以取得良好的访谈效果. ②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提问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对回答不做任何评价.研究者要对所提问题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如果被访者对问题会意错误,研究者可以在不给予暗示的前提下,重复问题或者做出进一步解释.尤其是涉及不同观点或者是有争议的话题时,无论研究者是否赞同,都不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只能做出中性的反应,例如"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继续说"等.第二,保持被访者的访谈兴趣.被访者的合作是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当谈话双方的气氛趋于紧张时,研究者可以暂时转换到被访者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来缓和紧张气氛.如果被访者厌倦回答问题,或者情绪低落,此时研究者可以暂停访谈,稍作休息,待被访者情绪稳定后继续访谈. (2)追问 在提问过程中,为了帮助被访谈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访谈员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追问.追问不是引导,也不是提出新的问题,而是对已经谈过的问题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再次询问,是对提问的延伸或补充,目的是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更完整.在访谈过程中,如果发现被访问者的回答前后矛盾或含混不清时,访谈员就需要追问.如发现被访者回答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而家庭成员中没有配偶的信息时,可追问:"大叔(大妈)不在家住吗?"如发现被访者回答的收入明显少于家庭支出时,可用"有吗?""还有吗?""您认为没有了吗?"等语句进行反复追问,让被访者感到自己存在纰漏,迫使其给出真实的答案.在与一位教师的谈话中,她谈到自己每天都很累,但没有说出具体的情况.这时,研究者就要进一步追问:"您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家务事都由您自己操劳吗?"这样可以了解到"累"的具体含义.在与一名贫困生的谈话中,他谈到自己没有人管.研究者就要进一步追问:"你父母都在哪里?是做什么工作的?""你现在和谁住在一起?"等问题,来了解"没人管"的具体原因.在与学生A的谈话中,要了解学生A对教师B某种行为的具体看法,研究者就要追问:"教师B平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接受B的这种行为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来深入挖掘学生A的态度. 在追问时,对问题的追询要做到适时与适度.另外,要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和分寸,以不妨碍访谈的顺利进行和不伤害被访问者的感情为原则.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员应当多注意被访谈者的神情和分析其语言中的深层含义,以判断是否适合追问.在访谈刚开始还未进入较为深层次的访谈时最好不要追问,否则会使被访者产生抵触的情绪. (3)插话 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访谈员或被访者的原因,可能产生偏离访谈主题,或者需要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的情况.这时候,访谈员就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引导,通过插话的方式转换话题,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有效控制,以便掌握访谈进度和访问时间.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两种情况需要访谈员及时插话,控制访谈局面:一种情况是访谈员将正在进行的话题转向另一个新的话题,被访者由于思路的转向而出现停顿,或者因为缺乏心理准备而产生困惑时,需要访谈员启发、诱导,以使访谈顺利进行;另一种情况是当被访问者出现答非所问、欲言又止或漫无边际扯得太远时,需要访谈员及时加以引导,通过插话打断正在进行的话题,使访谈能够围绕相关问题继续展开. 2.非语言行为控制 在访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除了有语言行为,还有各种非语言行为,如外貌、衣着、动作、面部表情、眼神、谈话距离、沉默时间长短、说话的音量等.双方的非语言行为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能有力地反应被访者的情绪体验. 一般来说,被访者在说话的时候会表现出相应的非语言行为,如高兴时会笑,伤心时会哭;被访者频繁看时间,说明他希望加快速度或者结束谈话;被访者东张西望,表示对刚才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注意力已经转移;被访者打哈欠或者做小动作,表示已经很累.如果被访者的非语言行为与其语言表述之间相互矛盾(谈论痛苦的经历时, 脸上却是轻松、开心的表情),这便为研究者验证被访者所说内容的真伪和了解被访者的人格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因此,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对被访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做出一些简短的记录. 同时,研究者也需要学会表情与动作控制,通过自己的各种表情和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掌控访谈进程的目的.第一,研究者要会用动作中断被访者的谈话,如通过送水、点烟来打断被访者的偏离主题的谈话.第二,研究者在访谈全程要表现出礼貌、前续、诚恳、耐心的表情.第三,研究者要表现出对被访者的谈话非常感兴趣,即使在被访者的谈话与研究无关或被访者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时候.第四,研究者的表情要适应被访者所谈的内容,要做到对被访者的喜怒哀乐表示出同感.第五,研究者要恰当用眼、专心用耳.既不能只顾低头记录笔记而忘记回应,忽视被访者的存在;也不能一直看着被访者,使被访者感觉不自在,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合适的方式. 3.倾听 在访谈过程中,倾听也是重要的方面,因为访谈者只有通过倾听被访者的回答,才能切实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尽管倾听更多是一种无声的形式,但若忽视了这一环节,研究者就会难以把握访谈进程,因为倾听决定了回应的方式和内容.以下几个倾听原则是访谈者必须掌握的: (1)不要轻易打断被访者的谈话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对被访者的一种尊重.一般来说,被访者说话时都有自己的逻辑,虽然某些时候研究者可能认为被访者的谈话偏离主题,但被访者的表述一定有自己的目的,他(或她)认为有必要说出来.访谈者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有丝毫厌烦情绪,不仅要注意被访者所说的具体内容,而且要结合被访者的身份特征,来思考他这样说的目的和愿望是什么. (2)把握沉默时机 在访谈中,经常会出现被访者因为不好意思、有意拒绝回答、间歇性的思考问题等原因而导致沉默现象的发生. 如果谈话双方已经建立起良好的氛围,谈话也一直很顺利,而此时被访者在某一问题上突然沉默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组织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述.此时,很多访谈者可能会焦虑地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不恰当而导致被访者的沉默,往往会为了打破僵局而立刻主动发话,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打断被访者的思路,失去深入了解谈话内容的机会.因此,访谈者首先要提高自己容忍沉默的能力.当然,某些时候研究者无法确定被访者长时间地保持沉默的原因,此时可以试探性地用温和、友好的语气询问对方:"请问您在想什么呢?"这样可以帮助访谈者了解对方当前的心理. 为此,访谈者就要对自己所问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对当时的访谈情境有一定的判断.总之,当被访者沉默时,研究者不要立刻发话来打断沉默,要先判断被访者沉默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回应. (3)有感情地倾听 人的情感很容易产生共鸣.一般来说,如果研究者没有相应的情感表露,被访者也不会轻易表露出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研究者如果在访谈中摆出公事公办的死板面孔,就会使被访者感到压抑,不自觉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访谈者在倾听过程中应该明显地表现出对对方的同情、理解、宽容,接纳对方的情绪体验.这样,被访者往往会受到对方的感染,感到自己的情感被对方理解,会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回应 回应是指访谈者对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的言行做出的反应.回应的目的是使访谈者与被访者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及时地将自己的态度、意向和感觉传递给被访者.回应会影响到被访者的积极性和谈话内容.回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认可 认可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回应方式,是指访谈者用简洁的方式表示自己正在关注被访者的讲话,并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具体方式包括一些语言行为,如"对""是啊""是吗""很好"等;还有一些如点头、微笑、与对方拥有同样的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行为;甚至可以是如"啊""恩""哦"等几个简单的语气词.尽管访谈者并没有直接说出实质性的表示鼓励的话语,但如果访谈者在访谈中频繁使用这些方式,被访者就会感到自己所说的内容被接受,从而愿意继续交谈下去. (2)重复、重组和总结 重复是指访谈者将被访者所说的内容重复说一下,目的是引导被访者继续就该内容的具体细节进行陈述,同时检验自己对该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例如,一位被访者谈到自己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半夜12点多才能睡觉,研究者此时可以重复说:"原来你每天工作都到这么晚啊."通常情况下,被访者听到这句话,就会接着说:"是啊,我每天都……"接下来就会引出更多关于他工作的内容和细节. 重组是指访谈者将被访者所说的内容换一个方式说出来,以验证被访者前后所说内容是否一致和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如上例中,访谈者如果对这个被访者的话进行重组,可以说:"看来你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努力啊."被访者多半会说:"是啊,我一直都是这样……"如果访谈者的重复和重组内容符合被访者的个人意愿,被访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更愿意进一步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总结是指访谈者将被访者所说的内容用几句话概括出来,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理清思路,同时检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重复、重组和总结虽然形式不同,但作用都是一致的,都是访谈者为被访者理清思路,检验自己对被访者说谈内容的把握是否正确,同时也为了表明研究者对被访者所说内容非常感兴趣,从而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5.自我暴露 有经验的访谈者会在访谈中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暴露自己.自我暴露是指研究者就对方所谈的内容,通过叙述自己相似的经历或经验做出回应.这可以使被访者了解到研究者曾经有过和自己类似的感受,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使访谈气氛轻松、平等.例如,"我平时也……,常常会……",但是这种自我暴露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免喧宾夺主. (四)记录访谈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访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访谈内容对于日后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当被访者同意接受访谈后,研究者要找一个利于交谈、便于观察对方行为和便于书写记录的位置,随即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如果需要录音或录像,应先征求被访者本人的意见.一般来说,如果被访者没有异议,条件也允许,最好能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1.人员记录 一般来说,个别访谈必须是研究者亲自做记录;在集体访谈中,可以安排专人记录.现场记录主要是记录被访者所说的内容;也可以记录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看到的东西,如访谈环境、被访者的行为、表情、反应等;还可以记录研究者自己在访谈现场的感受、情绪和体会. 用笔记录要注意提高笔记速度,事后还要及时进行整理,把记录不完整的内容补充完整,把没有记录下来的补上,同时也不要因为一味埋头记录而忽视了适当的回应. 2.机器记录 某些时候,由于一些原因,研究者的笔记难以获得完整的谈话记录,为了获得更完整的信息,在征得被访者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借助一些设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手机等)来辅助访谈.这样可以避免研究者笔记的误差,使得整个访谈情境可以重复、再现,便于日后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研究者也可以不必为笔录而分心,可以专注于谈话内容. 当使用辅助设备时,要事先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如果是录音器材,则要放在距离被访者近一些的地方,保证音质清晰;如果是摄像器材,则要放在被访者稍侧面的位置,不要放在正对面,避免被访者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五)结束阶段 1.把握好访谈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被访者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分别是:电话访谈为20分钟左右;结构式访谈为45分钟左右;集体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不要超过2小时.至于一次访谈究竟应该用多长时间,应以不妨碍被访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前提,根据访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2.注意观察细节 访谈者在谈话接近尾声的时候,除了要认真记录被访者的回答外,还要注意观察被访者的情绪表现.如果访谈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被访者所说的内容已经与研究关系不大,访谈者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暗示被访者结束谈话,例如:"我想了解的就是您之前说的那些内容",或者不用语言暗示,只做出访谈结束的姿态(合上记录本、整理访谈设备);如果此时被访者仍旧某个问题兴致很高地发表意见,即使内容已无关紧要,研究者也应该耐心听完,这是对被访者的尊重;如果被访者在结束阶段表现出疲劳、厌烦(说话变迟缓、语调降低、频繁看时间等),访谈者也应该适时结束谈话. 3.结束语 访谈结束后,访谈者要向被访者的合作表示感谢.如果因时间关系或其他因素导致访谈没有完成任务,仍需调查,就应该与被访者约定下次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告知被访者下次访谈的大概内容,让被访者做到心中有数. (六)访谈所获资料的整理 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根据记录和录音、录像等对资料进行整理.如果距离访谈之时过长,可能会使研究者逐渐淡忘访谈时获得的感受,因此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应该越早越好. 在对资料进行整理时,要注意思考以下几点:资料是否按照原定提纲进行收集?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效,是否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提纲中的某些问题是否有遗漏?如果出现偏差,研究者不能只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来做出判断.对于那些重要的问题,应尽可能重新访问;如果已经无法补救,就要把这个问题从材料中剔除. 对于采用结构式访谈获取的材料,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可以将回答内容制作成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对于采用无结构式访谈获取的材料,由于这类材料多为描述性的,不便于进行量化处理,所以对它们的分析要尽量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最后,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整理分析后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证后,得出研究结论,撰写出访谈报告(研究报告).。

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

(1)访问者尽量避免和减少用一般疑问句。类似“您有过这种 经历吗?”这样的提问必然会引导调查对象做出“有”或“没有”的 二分式回答,而且这一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此方面访谈继续深入 下去。如果访问者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如“您能聊聊为什么当时您这 样做吗?”那么,调查对象的回答将会更为具体和细致。
(2)访问者要争取调查对象的耐心合作并提高问题的开放度。二分 式反应的有些情况是因为调查对象不愿意与访问者深入交谈而采取的 一种应答策略,在这种情况下,访问者就需要运用一些沟通策略来争 取调查对象的配合。
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是实地调查中收集 定性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深度访谈的含义、特征和策略将 在这一节得到阐述。
一、 深度访谈的含义与特征
(一) 深度访谈的含义
深度访谈是实地调查中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 工作。相对于结构化访谈和一般性谈话,深度访谈就是在实地 调查中与当地居民尤其是重要人物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访问和交 谈。深度访谈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和整体上去理解当地社 会和文化的深层意义。社会调查研究者可以通过本书后面介绍 的参与观察获得许多事实,但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比较肤浅 的事实材料。要认识这些表象或事实的深层意义,就得依赖于 与当地人深入而全面的交流。
二、 深度访谈的策略
深度访谈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访 谈,在深度访谈过程中访问者既要遵循 第一节中访谈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技巧, 又需注意运用有针对性的策略。
1. 策略内容
凯西·卡麦兹(Kathy Charmaz)在《建构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实践指南》中提出了以下12条策略:
(1)深入到所描述经验的表面之下。 (2)停下来探究一个命题或问题。 (3)要求更多的细节或解释。 (4)询问研究对象的思想、感情及行动。 (5)让研究对象针对主题。

情感对话:访谈心路历程

情感对话:访谈心路历程

"情感对话:访谈心路历程"第一章:初遇在这个充满喧嚣和焦虑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各自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我希望通过深度的访谈,探索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

于是,我开始了一次次的访谈之旅,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人们内心的柔软之处。

第二章:悲欢离合我先后采访了一位失去亲人的年轻人、一位刚刚走出婚姻失败阴影的女性、一个追寻梦想的年轻艺术家以及一位刚刚踏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

他们的故事各有悲欢离合,却又有着共通的情感体验。

在访谈中,他们诉说着内心的挣扎、迷茫、痛苦,但也有着对未来的希望、对爱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章:共鸣与理解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尽力成为一个倾听者,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我与他们的对话中,我经常能感受到一种共鸣,那是对人性的共同体验,是对生活的共同感悟。

而正是这种共鸣,让我们在情感的对话中找到了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章:情感的力量在访谈中,我深刻意识到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可以点燃人内心的火焰,激励人前行;也可以撕裂人的内心,让人备受煎熬。

然而,正是这种情感的起伏和变化,构成了我们多彩的人生,也铸就了我们坚强的内心。

第五章:希望与坚持虽然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不尽相同,但我发现,无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那就是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坚持与勇敢,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第六章:心路历程的启示通过这些访谈,我得到了很多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更多地倾听他人的心声,给予关怀和理解;其次,情感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最后,无论我们的心路历程如何曲折,都要相信内心的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

结语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也让我更加珍视情感的力量。

愿我们在访谈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能够更加真诚地与他人分享情感,共同经历生活的起伏,共同感受生命的美好。

采访中的问题引导与追问技巧

采访中的问题引导与追问技巧

采访中的问题引导与追问技巧采访是一项需要专业技巧和经验积累的工作,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在采访过程中,问题引导和追问技巧是非常关键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采访者获取更多信息,还能够深入了解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

在进行采访时,首先要确保问题的开放性和中立性。

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被采访者的思考,让其自由表达观点和感受;而中立性问题则可以保持采访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判断和干扰,使得采访更具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在问题引导方面,可以采用“钻取”、“细分”和“追问”的方式。

首先,通过“钻取”问题,可以逐渐深入了解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意图。

例如,当被采访者提及某个事物时,可以进一步询问其背后的原因、动机和影响,以获取更为详细和完整的信息。

其次,通过“细分”问题,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多个简单易答的小问题,从而帮助被采访者更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最后,通过“追问”问题,可以深入探究被采访者的言辞和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感受,帮助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和真相。

在追问技巧方面,有一些技巧是非常有效的。

首先,要注意采访者的语言和表情,从中获取被采访者的情绪和态度,以帮助调整采访策略和方式。

其次,要善于运用“反问”和“重述”技巧,以确认被采访者的意图和表达,防止误解和混淆。

最后,要注意采访者的身体语言和非语言信号,以帮助理解其真实意图和态度,对采访结果进行更准确和全面的分析。

总的来说,问题引导和追问技巧在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够让采访更加深入、真实和有意义。

希望未来在采访中,能够更加注重这些技巧的运用,提升采访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为更广泛的社会和群体带来更多价值和启示。

访谈者 张桂梅访谈内容、访谈形式等方面分析其技巧

访谈者 张桂梅访谈内容、访谈形式等方面分析其技巧

访谈者张桂梅访谈内容、访谈形式等方面分析其技巧一、深入访谈的目的深入访谈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它有助于深化和挖掘主题,甚至发现新的议题。

在一个既定的研究主题下,要求每个同学找到符合要求的真实的案例,以所提供的访谈提纲为基础,亲自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对访谈的一般过程、技巧、对话题的把握、延伸和拓展有一个直观的把握。

二、深入访谈的要求1、访谈过程以提纲为基础,围绕着提纲展开,但非常鼓励学生在访谈中能够根据访谈进程的需要深化和挖掘。

访谈过程中,尽量多引导访谈对象举例说明。

2、访谈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为宜4、访谈方式:可以面对面,也可以电话、QQ在线访谈等。

5、访谈过程中要做好速记,访谈结束后需迅速记下访谈内容和自己对研究主题的把握和理解。

6、访谈对象:自己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寻找符合要求的访谈对象,要求必须真实。

7、需要详细记录访谈对象的居住地、家庭及亲属关系等背景资料,并留下多种联系,以便核实访谈的真实性以及对部分问题进行追问。

8、访谈内容需要如实记录,不得使用自己语言或对调查对象的意思进行概括。

张桂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的到来,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希望,让他们有勇气跟自己的命运抗衡,改变自己的人生,张桂梅从教了40多年,在这期间她用自己的积蓄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孤儿院。

而且她还在08年的时候,成立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是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专门给贫困家庭的女孩们提供读书的地方,让她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拥有走出大山,追逐自己梦想的机会。

这所女子中学一直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名女生进入到高等学府学习知识,并且在毕业后各自在自己所选的行业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所女高升学率这么高,离不开张桂梅的教导。

于是这所华坪女子中学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张桂梅的事迹也被更多的人得知,张桂梅的精神让很多人敬佩,她给大山里的女孩们免费读书的机会,让他们有了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这样伟大又默默付出的精神是没有人能够比拟的,她值得所有人尊敬。

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度访谈和观察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度访谈和观察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度访谈和观察方法深度访谈和观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被访者的观点、经历和感受,以及通过观察来观察和了解他们的行为和环境,研究人员可以获取丰富、详细的数据,并深入分析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度访谈和观察方法。

I.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确定研究目的有助于确定研究的重点和范围,而明确研究问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组织访谈和观察的过程。

II. 招募适当的参与者为了获取准确、有代表性的数据,研究人员需要招募适当的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

参与者的选择应该基于研究目的和问题,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例如,如果研究关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参与者可以选择不同年级、背景和性别的青少年。

III. 制定访谈计划和观察指南在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制定访谈计划和观察指南。

访谈计划应包括要询问参与者的问题和主题,以及预计的访谈时间和地点。

观察指南应包括要观察的行为和环境的要点和详细描述,以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IV. 进行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指在开放性对话中,通过提问和回答来获取参与者观点和经验的过程。

在进行深度访谈时,研究人员应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避免引导性问题和个人偏见。

同时,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补充性的问题来深入了解参与者的回答,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V. 进行观察观察是通过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环境来获取数据的过程。

观察可以是直接的,即研究人员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实际行为;也可以是间接的,即研究人员观察被研究者的产物,如文件、记录和产品。

观察时,研究人员应注意细节、记录观察结果,并尽量避免干预被研究者的行为。

VI. 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收集深度访谈和观察数据后,研究人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根据研究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研究人员应仔细阅读和编码数据,寻找模式和主题,并解释数据的意义,以回答研究问题。

个人深度访谈主要收集

个人深度访谈主要收集

个人深度访谈主要收集个人深度访谈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经历和观点。

这种访谈形式通常采用开放性的问题,以便被访者可以尽可能地详细回答,从而提供更多有关其内心世界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个人深度访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探索性研究、理论生成和理论验证。

以下是关于个人深度访谈的一些主要收集内容或要求:1. 背景信息收集:在开始深度访谈之前,研究者需要收集被访者的基本背景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被访者的社会背景和可能对其观点和经历产生影响的因素。

2. 个体经历和故事:个人深度访谈的核心是了解被访者的个体经历和故事。

研究者可以询问被访者关于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事件、转折点或挑战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听取被访者的故事,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对其思想和观点的影响。

3. 感受和情绪体验:个人深度访谈还可以探索被访者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研究者可以询问被访者在某些事件或情境下的感受、情绪反应以及对这些体验的意义。

这有助于了解被访者是如何感受和解释自己的4. 价值观和信念系统:个人深度访谈还可以探索被访者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

研究者可以询问被访者对一些重要问题或议题的看法,并了解他们背后的价值观和信念。

这有助于揭示被访者思考和行动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5. 反思与自我认知:个人深度访谈也可以帮助被访者反思自己,并增强他们对自身认知的理解。

研究者可以询问被访者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偏见、假设等。

这有助于被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可能促使他们对自身的行为和决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6. 持续对话和追问:个人深度访谈需要研究者保持持续的对话和追问,以便从被访者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研究者可以根据被访者的回答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以便深入挖掘他们的思想、经历和观点。

这种持续对话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员谈心记录寻找真实的自我追求卓越

员谈心记录寻找真实的自我追求卓越

员谈心记录寻找真实的自我追求卓越员谈心记录——寻找真实的自我追求卓越在现代社会中,很多职场人士纷纷追求卓越和成功。

然而,在这个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同时也在寻找真实的自我呢?本文将通过员工访谈记录,探索寻找真实的自我与追求卓越的关系。

一、访谈对象的背景访谈对象为一位名叫李华的年轻职场人士,他毕业于知名大学,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

李华一直对事业充满热情,并追求卓越。

然而,最近他感到自己迷失了方向,开始思考寻找真实的自我。

二、追求卓越与寻找真实自我的关系李华提到,追求卓越与寻找真实自我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他表示,他曾经一直追求外部的成功标准,比如职位晋升、高薪收入等。

然而,这些成功标准并没有带给他内心的满足感。

他开始怀疑,是否只有外部的成功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在我们的访谈中,李华提到了他最近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逐渐认识到,真实的自我并不只是外表的成就,更关乎内心的满足和内在的价值。

三、从外部的追求到内心的寻找李华表示,他不再把追求卓越当作外部的标准,而是把它作为内在的驱动力。

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将其转化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

他选择了一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成功和外部的认可。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李华逐渐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他发现,真正的卓越不仅仅是在职场上有所成就,更关乎内心的成长和价值的实现。

他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身心健康和与他人的关系。

四、追求卓越与真实的自我的平衡在我们的访谈中,李华也提到了平衡追求卓越和探寻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他表示,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他也需要留出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真正的激情所在。

这种平衡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在这个平衡过程中,李华意识到,成功不仅仅是外部的成就,也包括内心的成长和满足。

他开始主动寻找表达自己的方式,比如参加社交活动、发表个人观点等,以此来发现真实的自我并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访谈法--深度访谈技巧

访谈法--深度访谈技巧

访谈法-----深度访谈技巧一对一访谈技巧访谈法一、什么是访谈顾名思义,“访谈”就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说“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访谈的具体功用(1)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2)了解受访者过去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耳闻目睹的有关事件,并且了解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意义解释;(3)对研究的现象获得一个比较广阔、整体性的视野,从多重角度对事件的过程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描述;(4)为研究提供指导,事先了解哪些问题可以进一步追问,哪些问题是敏感性问题,需要特别小心;(5)帮助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建立人际关系,使双方的关系由彼此陌生变成相互熟悉、相互信任;(6)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量,因为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了,自己的故事被公开了,因此有可能影响到自身文化的解释和构建。

(二)、访谈的类型按结构分类:(1)结构型: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了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

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所提的问题、提问的顺序以及记录方式都已经标准化了,研究者对所有的受访者都按照同样的程序问同样的问题。

(2)半结构型: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

通常,研究者事先备有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对受访者提出问题。

但是,访谈提纲主要作为一种提示,访谈者在提问的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

(3)无结构型:这种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目的是了解受访者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对意义的解释,以及他们使用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访谈者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尽量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思路自由联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论框架 – 基于分面分类的任务分类法 • 面、分面、值、操作化定义 来源 任务承担人 时间 产品 过程 目标
任务特征 用户的任务感知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 访谈设计
– 取样:对12名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 访谈主要围绕他们各自最近开展的两项工作任 务及其相关搜索任务进行 – 访谈时间为2006/12/17—2007/1/24 – 每次访谈持续约1小时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 研究问题 – 就任务维度而言,工作任务和搜索任务有何关联性? – 工作任务维度和搜索任务维度,各自的内在关联是什么? • 研究设计 – 采用何种方法收集数据?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 – 访谈谁? – 如何访谈?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 访谈大纲设计
访谈结果的处理(数据统计、文本分析)
征求被访者对访谈结果分析的意见
三层次的文本分析:字面 意思的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 对被访者为何要做这样的叙述 的主观意图的领会。(杨善华 等,2005)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 部分结论及结论的解释
– 投资经验越少的用户越倾向于选择利用外在人际信息 源,包括亲友及股评专家;经验越多的用户越倾向于 选择自身为主要信息源。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在信 息源的选择和利用上更显自信 – 总的来说,投资成功的用户选择利用各类信息源的比 例要高于投资不成功的用户,这意味着信息源的选择 和利用与投资成功与否存在一定关系。
2 深度访谈:类型
访谈对象数量
• 个别访谈 • 集体访谈 • 直接访谈(face to face) • 间接访谈(电话、网络) • 横向访谈(一次性访谈) • 纵向访谈(重复性访谈) • 漏斗式访谈(宏观到具体) • 倒漏斗式访谈
人员接触情况
访谈次数 访谈方式
2 深度访谈:步骤
• • • • • 研究设计、概念和定义 有无理论框架? 访谈目标 • 信息搜集 访谈提纲 • 访谈对象 访谈组织(人员、分工、时间、地点、 礼品、设备)
• 作为问卷调查的前期辅助工具, 很少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2010-2013(4)《中国图书馆学报》
1 存在的问题
• (2)操作不规范
忽略严谨的研究设计
不注重数据的保真
数据的提炼过程粗糙
论文写谈 • 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深度访谈 • 常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semi 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 半结构深度访谈的重要的特征: • 事先准备访谈大纲,访谈过程中基于访谈的内容、进 展,追问。 • 深入事实内部,获得丰富的细节知识及其与 事实之间的意义关联。
2 深度访谈:过程
• 注意事项 – 肢体语言 – 眼神交流 – 节奏控制 – 语言应用 – 理解和宽容 • 结束语
2 深度访谈:编码与萃取
• 定性数据分析 – 开放式编码 (open coding)
应用:初次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并创造各式各样的主题。
– 轴心编码 (axial coding)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 访谈结果分析:开放编码
Work Task Dimension Time Length complexity Operation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short-term tasks within or equal to one month; long-term tasks longer than one month. high-, moderate-, and low-objective complexity involved searching at least three information systems, two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ne inform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five sub-tasks, at least three but less than five sub-tasks, and less than three sub-tasks
访谈准备
访谈实施
• 访谈 • 记录 • 录音 访谈结果
• 转换 • 分析 • 研究 报告
2 深度访谈:过程
• 心灵沟通 • 隐私及个人信息保护的保证 • 信任的构建 – 之初:不信任、排斥 – “热身”:问候、关切 – 相互熟悉 – 信任及真诚的合作 • 访谈者的角色认知 – 优秀的听众和“挖掘机”
应用:从一组初定的的主题开始,发现并建立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 选择性编码 (selective coding)
应用:在确定主要主题的前提下,寻找与主要主题相关的资料。
2 深度访谈:编码与萃取
• 定量数据分析 – 编码 – 各种统计分析方法
– (1)描述统计:数据整理、归类、简化或绘制成图表,以此描述 数据的特征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指标有平均数、标准差、 相关系数等。 – (2)推断统计 :检验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及用样本值推 测总体特征。最常用的方法有Z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等。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Li, Y. (2009).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 task and search task in information sear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0(2), 275-291.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 访谈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
– 优势 • 深入探讨某一问题 • 数据丰富,真实
– 局限性
• 任何研究都有局限性 • 样本通常较小 • 受访者记忆力 • 数据分析者的理解力
5 基于访谈研究的论文写作
访谈过程的基本描述
访谈结果的真实再现(原话引用、转述、情境 描述)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 访谈设计
– 征集受访目标 • 网络论坛、散发传单及同学、老师、朋友引荐等渠道征集了19 位受访者。 – 时间 • 从2010 年12 月到2011 年7 月完成所有访谈。 • 每次访谈时间约为40--60 分钟。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性别
• 男12、女7 • 自由职业者1 、教师2、公务员3、企业人士5、学生9 • 20-45 • 天津、广州、沈阳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 研究设计:
• 采用何种方法?为什么? • 如何开展? • 基于现有研究状况的分析
• 访谈大纲设计
• 访谈大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内容、访谈目的,并进行保密声明 • 第二部分是访谈的主体,包括导入问题、投资活动概况、 投资知识来源、信息搜寻活动及信息网络搜索五个部分。
职业
年龄
居住地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 访谈设计

• •
需注意的问题
个人、家庭隐私 郑重承诺及保证 • 预访谈( pilot study) 的结果对访谈大纲进行了修正 • 录音笔全程记录所有访谈 • 转换成文本数据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 编码 – 开放编码 – 两个研究者,每人两轮 (背对背) – 讨论不一致的编码 • 定量分析 – 描述性统计分析
Sub-tasks
……
……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 数据分析 – 通过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统计分析: • Chi-square tests (卡方检验) • Fisher’s exact Tests (Fisher精确检验) • Spearman correlation (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 Mann-Whitney U tests ( 曼-惠特尼秩和检验) • Kruskal-Wallis tests ( Kruskal-Wallis检验)
3 案例1:工作任务与搜索任务的关系研究
• 访谈结果分析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李月琳,胡玲玲 (2012). 投资者信息行 为分析:信息源的选择与利用研究. 情报 资料工作,2012, (4),90-97.
4 案例2: 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 研究问题
• 个体股票投资者对不同信息源 的选择及利用的现状如何? • 原因是什么?
用“心”对话:深度访谈研究 方法之道
李月琳 (博士、教授、博导、代理系主任)
概览
1 2 3
现有利用访谈研究存在的问题 深度访谈法(特点、类型、步骤、过程、编码) 研究案例1
4
5
研究案例2
基于访谈研究的论文写作
1 存在的问题
• (1)利用不频繁
5%(15/319)
• 利用不频繁,很少
53%(8/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