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你了解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各种策略和技术。 让我们一起探索并发控制的不同方面和未来发展方向。
什么是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环境下,对并发访问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进行协调和管 理的一种技术。它的目标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隔离性。
并发控制的作用与意义
事务执行过程中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转换到另 一个一致状态。
隔离性
事务之间相互隔离,各自独立运行,互不干扰。
持久性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修改就是永久性的。
事务的提交与撤销
1 提交事务
将事务的修改结果持久化到数据库中,使其对其他事务可见。
2 撤销事务
撤销事务的修改操作,将数据库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
日志文件的作用与种类
1 作用
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和修改过程,用于数据库 的恢复和重做操作。
2 种类
包括事务日志、撤销日志和重做日志等。
数据库恢复的两种常用方法
基于备份
使用数据库备份文件进行恢复,可以恢复整个数据库的一致性状态。
基于日志
根据日志文件的记录,对数据库进行恢复和重做操作,使其回到一致性状态。
1 数据一致性保证
通过并发控制,可以避免数据被多个并发操作同时修改而导致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2 并发性能优化
有效的并发控制策略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并发处理性能,降低响应时间。
3 资源利用率提高
合理的并发控制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系统利用率。
并发控制策略的分类
乐观并发控制
基于假设操作之间的冲突很少发生,采用乐观锁和版本号等机制来解决冲突。
2 已提交读
一个事务中的修改只有在提交后才能被其他 事务读取,避免了脏读的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事务管理与并发控制研究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事务管理与并发控制研究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分布式数据库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
本文将重点研究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问题,并探讨当前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 事务管理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最小单位,它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集合,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由于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事务管理更加复杂。
主要的事务管理技术包括两阶段提交(Two-Phase Commit,2PC)、三阶段提交(Three-Phase Commit,3PC)和乐观并发控制(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OCC)。
2. 两阶段提交(2PC)2PC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式事务管理协议,它通过协调器和参与者的交互来确保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
首先,协调器向所有参与者发送准备请求,并等待它们的回复。
如果所有参与者都准备好了,协调器发送提交请求,否则发送中止请求。
然后,所有参与者执行相应的操作,完成后向协调器发送决策报告。
最后,协调器根据收到的决策报告判断是否提交事务。
2PC的主要问题是在协调器失效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事务长时间阻塞。
3. 三阶段提交(3PC)为了解决2PC中的长时间阻塞问题,3PC在协议中引入了一次prepare阶段。
与2PC不同的是,3PC在prepare阶段引入了超时机制。
如果某个参与者超时,它将无法接收到协调器的提交请求,并进行回滚。
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阻塞,但是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导致事务无法提交,丧失了完全一致性。
4. 乐观并发控制(OCC)OCC是一种轻量级的并发控制方法,它不需要显式的锁机制,而是基于版本控制实现。
每个事务在读取数据时都会获取一个版本号,并在提交时检查数据是否被其他事务修改,如果是,则回滚。
OCC的优势在于降低了锁开销和死锁风险,但在高并发和冲突频繁的场景中可能导致回滚的次数过多,影响性能。
分布式并发控制技术
文章编号 :64 5 8 2 1 )40 5  ̄2 17 4 7 (0 0 0 -0 4
山西 电子 技术
软件技术
分 布 式 并 发 控 制 技 术
弓耀 龙
( 国营七八 五厂 , 山西 太原 0 0 2 ) 304
摘 要: 并发控制是分布式事务 管理 的基本任务 之一 , 目的是保证 分布式数据库 系统 中多个事务 的并发、 其 高 效、 正确执 行。通过介绍几种 常用分布 式并发控 制方法 , 了解分布 式并发 控制技 术 的实现途径 和控制协议 , 通过 进
机 网络之上。这时集 中式数据库系统表现 出它 的不 足 : 数据
该锁之前 , 他事务不得更新 该数 据项 。锁 分为读锁 ( 其 共享 锁) 和写锁 ( 它锁 ) 排 。即对 同一 数据项 在 同一时 刻可 以有
多个事务持有对其 的读锁 , 但对同一数据项在任何 时刻只能
有一个事务持有对其 的写锁 。 在封锁法 中实现并发 的最 著名 的算 法是两段锁协议 。 两段封锁协议规定 :
( )在对任何数据进 行读 、 1 写操 作之前 , 务首 先要 获 事 得对该数据的封锁 , 且 ; 而 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 , 事务不再 获 得 任何 其他 封锁 。
( )所 谓“ 2 两段 ” 的含 义是 , 锁 事务 分为两 个 阶段 , 一 第 阶段是获得封锁 , 也称 为扩展 阶段 , 第二 阶段是释放 封锁 , 也
称 为 收缩 阶 段 。 可以证 明 , 若并行执行 的所 有事务 均遵 守两 段锁 协议 , 则对这 些事 务的所有并行 调 度策 略都 是可 串行化 的。 因此
分布式数据库是 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的产物 ,
第八章SIMD计算机
集中式共享存储器结构的阵列处理机
标量处理机
大容量存储器
标量指令 指令 控制部件存储器 阵列控制 部件 (程序与数据) 向量指令 广播总线 网 络 控 制
PE0 PE1 PEN-1
主机
I/O 用 户
互连网络
数 据 总 线
SM0
SM1
SMN-1
特点: 1)典型例子:Burroughs公司和依里诺大学联合研制的BSP(Burroughs Scientific Processor),16个PE,17个存储体,16×17对准网络。 2)由多个存储体组成的多体交叉存储器经互连网络为全部处理单元所共享。 3)共享存储器采用多模块交叉存储器,并且,为了避免发生PE访问共享存 储器冲突,PE数与存储器数应互质,而且, “处理单元数<=共享存储器数”。 4)适用于处理单元数目不大的情况,否则,解决存储器访问冲突将耗费大 量的系统资源,大大降低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并行处理机是以某一类算法为背景的专用计算机。这是由于并行处理机 中通常采用简单、规整的互连网络实现处理单元之间的连接操作,从而限 定了它所适用的求解算法类别。 9)并行处理机的研究必须与并行算法研究密切结合,以使它的求解算法的 适应性更强些,应用面更广些。 10)并行处理机的五个部分组成: ▉ 处理单元PE阵列 ▉ 标量处理机 ▉ 阵列控制部件 ▉ 互连网络 ▉ 输入输出处理主机
DFS PE M63 256 1024 256
I/O 总 线
IOS
1024
实 时 装 置
ILLiac IV阵列
PE0
PE1
PE7
PE8
PE9 i-8 i-1 i i+8 i+1
分布式数据库并发控制方法研究
K y wo d : s i u e aa ae Co c re c o t l e r s Di r t d d tb s ; n u n y c n o tb r
1引 言
并 发控 制 机制 用 于 并 发事 务 问 的相 互 作 用 以保 证 数 据 库 的一
致 性不 被 破坏 。如 果不 对并 发执 行 的程 序进 行 必要 的控 制 , 么 即 那 使 没有 故 障和 程序 出错 也会 破 坏数 据库 的一 致性 和 完 整性 。因此 ,
分布式数据库总结(申德荣)
第一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一、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1、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①集中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局限性:a.通讯瓶颈;b.响应速度。
②推动分布式数据库发展的动力:a.应用需求;b.硬件环境的发展。
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俗地说,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通常是集中是数据库系统)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a.物理分布性:数据不是存放在一个站点上b.逻辑整体性:是与分散式数据库系统的区别c.站点自治性:是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d.数据分布透明性e.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f.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g.事务管理的分布性四、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类按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分类:同构性(homogeneous)(分为同构同质型和同构异质型)DDBS和异构性(heterogeneous)DDBS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全局控制系统类型分类:全局控制集中型DDBS,全局控制分散型DDBS,全局控制可变型DDBS。
五、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独立性和分布透明性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站点位置的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
也就是说,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片段的物理位置分配,各站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情况对用户和用户程序透明。
所以,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分布独立性也称为分布透明性。
六、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组成成分集中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a. DB(数据库)b. DBMS(集中式数据库管理系统)c. DBA(数据库管理员)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结构:a. LDB(局部数据库)b. GDB(全局数据库)c. LDBMS (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d. GDBMS (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e. LDBA(局部数据库管理员)f. GDBA (全局数据库管理员)七、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性:1. 数据透明性:a.分布透明性b. 分片透明性c. 复制透明性2. 场地自治性:a. 设计自治性b. 通信自治性c. 执行自治性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优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比较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可以发现分布是数据库系统具有下列优点:1.更适合分布式的管理与控制。
《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
《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第一章:分布式数据库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分布式数据库课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1.2 分布式数据库基本概念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1.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常见结构及其组成。
1.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概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2.1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概述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2.2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类型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2.3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设计原则探讨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2.4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章: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模型3.1 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概述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及其重要性。
3.2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及其特点。
3.3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设计方法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3.4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实现技术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实现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4.1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概述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及其重要性。
4.2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策略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策略及其特点。
4.3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4.4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实现技术探讨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实现技术及其应用。
第五章: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与一致性5.1 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概述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其重要性。
5.2 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机制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机制及其特点。
5.3 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概述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及其重要性。
5.4 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机制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机制及其特点。
操作系统中的并发控制
操作系统中的并发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多用户、多任务的环境下,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和控制资源的分配和调度,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并发控制。
一、什么是并发控制在操作系统中,所谓并发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同时发生的情况。
而并发控制则是指对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或线程进行协调和管理,以避免出现潜在的问题,如资源竞争、死锁等。
二、并发控制的目标并发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多个进程或线程在并发执行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共享和访问资源,并且不会发生竞争条件和冲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斥访问:确保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进程或线程能够访问共享资源,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和错误的结果。
2. 死锁避免: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进程调度,防止进程陷入循环等待的状态,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
3. 同步执行:确保多个进程或线程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执行,避免因执行顺序不确定而导致的问题。
三、并发控制的方法为了实现并发控制,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机制,下面介绍其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1. 互斥锁:互斥锁是一种最常见的并发控制机制,通过给共享资源加锁,并在访问资源前先判断锁的状态,以实现临界区的互斥访问。
2. 信号量:信号量是一种用于进程间同步和互斥的机制,通过对共享资源进行计数和操作,实现资源的互斥访问和进程的同步执行。
3. 读写锁:读写锁是一种特殊的互斥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对共享资源进行读操作,但在有写操作时需要互斥访问。
4. 事件:事件是一种用于线程同步的机制,通过线程之间的信号通知来实现特定操作的协调和同步。
5. 临界区:临界区是一段代码,在多个进程或线程中同时访问时需要进行互斥控制的区域,通过临界区的互斥访问实现并发控制。
四、并发控制的应用并发控制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广泛,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确保多个用户能够同时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但又不会导致数据的冲突和不一致。
分布式数据库并发控制考试
分布式数据库并发控制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并发控制主要采用了哪种技术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A. 串行处理B. 并发控制C. 分布式事务D. 锁机制2.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通常采用哪种一致性模型来确保所有节点上的数据保持一致?A. 强一致性B. 弱一致性C. 最终一致性D. 最终一致性加上补偿事务3.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分布式数据库中常见的分布式事务协议?A. PaxosB. RaftC. ZooKeeperD. all of the above4.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何实现数据的水平扩展?A. 数据复制B. 数据分片C. 数据分区D. 数据压缩5.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片主要有哪两种方式?A. 基于范围的分片B. 基于哈希的分片C. 基于策略的分片D. 基于范围和哈希的分片6.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何处理跨分片的数据一致性?A. 使用分布式事务B. 使用分布式锁C. 使用全局事务D. 使用局部事务7.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分布式数据库中的读写分离策略?A. 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开在不同的节点上执行B. 将读操作放在远程节点上进行,而写操作放在本地节点上进行C. 将所有的写操作放在一个节点上,所有的读操作放在另一个节点上D. 使用读写分离技术8.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何避免过多的网络通信开销?A. 使用缓存技术B. 使用消息队列C. 使用数据压缩技术D. 使用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9.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式锁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避免数据不一致B. 提高系统性能C. 控制并发访问D. 保证数据安全性10.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同步策略?A. 定期将数据从主节点复制到从节点B. 实时同步数据C. 使用增量同步技术D. 使用全量同步技术11.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并发控制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A. 事务隔离B. 锁机制C. 事务调度D. 数据一致性12.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什么是乐观锁态?A. 事务未提交前,其他事务可以读取到修改的数据。
第八章 数据库并发控制练习和答案
第八章数据库并发控制一、选择题1.为了防止一个用户得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 )。
A、完整性控制B、访问控制C、安全性控制D、并发控制2、解决并发操作带来得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技术。
A、封锁B、存取控制C、恢复D、协商3.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带来得问题就是( )。
A、丢失修改B、不可重复读C、死锁D、脏读4.DBMS普遍采用( )方法来保证调度得正确性。
A、索引B、授权C、封锁D、日志5.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这就是()。
A、一级封锁协议B、二级封锁协议C、三级封锁协议D、零级封锁协议6.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得排她锁,则T对Q( )。
A、只能读不能写B、只能写不能读C、既可读又可写D、不能读也不能写7。
设事务T1与T2,对数据库中地数据A进行操作,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请问哪一种不会发生冲突操作() .A、T1正在写A,T2要读AB、T1正在写A,T2也要写AC、T1正在读A,T2要写AD、T1正在读A,T2也要读A8。
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冲突得操作就是() .A、一个就是DELETE,一个就是SELECTB、一个就是SELECT,一个就是DELETEC、两个都就是UPDATED、两个都就是SELECT9.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属于()。
A、系统故障B、事务故障C、介质故障D、程序故障二、简答题1、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答:数据库就是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行。
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同时读取与/或修改同一数据得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与存储不正确得数据,破坏数据库得一致性。
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2、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得情况?答: 并发操作带来得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与读“脏”数据.(1)丢失修改(LostUpdate)两个事务T1与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得结果破坏了(覆盖了)T1提交得结果,导致T1得修改被丢失。
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
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并发控制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在数据库系统和分布式系统中,它涉及同时管理和协调多个操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锁机制:锁是一种基本的并发控制手段,用于确保临界资源(如数据项)在同一时刻只被一个事务访问。
锁可以分为乐观锁和悲观锁,乐观锁通过版本号或时间戳来检测冲突,悲观锁则在操作数据前先加锁。
2.事务管理:事务是数据库中的一个工作单位,包括一系列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并发控制需要确保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属性)。
3.并发调度:调度器负责决定多个事务的执行顺序。
合理的并发调度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冲突和死锁的风险。
4.死锁检测与处理: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因争夺资源而无限期地等待彼此释放资源的状态。
系统需要定期检测死锁,并采取措施如回滚某个事务来解除死锁。
5.乐观并发控制:乐观并发控制策略假设冲突发生的概率较低,因此在进行数据操作之前不加锁,而是在更新数据时检查是否有冲突发生。
如果有冲突,则回滚操作。
6.悲观并发控制:悲观并发控制策略假设冲突发生的概率较高,因此在进行任何数据操作之前都会加锁,以防止其他事务访问相同的数据。
7.两阶段锁定:这是一种常见的悲观锁策略,它将事务的执行分为两个阶段:加锁阶段和解锁阶段。
在加锁阶段,事务请求锁定所有需要的资源;在解锁阶段,事务释放所有锁。
8.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为了允许多个事务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读取和修改,MVCC维护数据的历史版本。
每个事务都看到一份数据的快照,这份快照在事务开始时创建,从而确保了事务的隔离性。
9.原子性广播:在分布式系统中,为了确保所有节点上的数据一致,采用原子性广播机制,确保所有节点要么都执行某个操作,要么都不执行。
10.时间戳和顺序控制:使用时间戳来标记事务的顺序,确保事务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执行,避免冲突。
分布式并发控制算法分析
库 系统 技 术 的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v 不 是 简单 地 把 集 中 式数 据 库 分散 地 实现 。 中 涉 及 到 的 许 多概 念 和技 术 都 较 之 集 中 4 ̄ _ - 其 式 数 据 库 系统 复 杂 得 多 。本 文 旨在 通 过 对 目前 分 布 式 并 发 控 制 算 法 的 分 析 , 讨 分 布 式 并 发 控 制 的 优 化 方 案 。 探
0 弓 亩 .I
. . 一
术 最 活 跃 的 领域 之一
( )第 一 阶 段 , 称 扩 展 阶 段 。 在这 个 阶 段 , 1 义 事务 可 以 申请
分布式数据处理是融合了集中式数据处理技术和 网络通信 获得任何数 据项 上的任何类型的锁 , 但不能释放任何锁。 技 术 的 新 的 技术 领域 , 有 效 地 扩 展 了 数 据 库 应 用 的 空 问 , 得 它 使 ( ) 二 阶 段 。 称 收缩 阶 段 。 在这 个 阶 段 , 2第 又 事务 可 以释 放 不 同地 域 的用 户 可 以共 享 数据 库 , 高 了 办 事效 率 。 但 是 . 提 分布 任 何 数 据项 上 的 任何 类 型 的锁 , 不 能 再 申请 任何 锁 但
来 新 的 难 题 。如 事 务 T 在 场 地 1 得 了对 数 据 项 x的写 锁 ; 。 获 而 事 务 T 在场 地 2同时 对 数 据 项 x的 副本 申请 写 锁 由 于 场地 2 ’ 的 事 务 管 理 器 并 不 知 道 场 地 l上 的 x已被 T 加 了 写 封 锁 。 。 因 此 . 务 T 仍 可 获 得 对 x的 写封 锁 . 就 失 去 了封 锁 机 制 的功 事 1 这 能。 为 了 避 免 这 个 问 题 。 布 事 务 管 理 就 要 把 ” 务 T 对 x的 分 事 , 写 封 锁 ” 件 事 让 x所有 副 本 所 在场 地 上 的 事 务管 理器 都 知 道 这
并发控制的概念
并发控制的概念并发控制,这听起来像是个有点高深的计算机术语呢。
咱先别急着头疼,就把它想象成一群小动物在抢食物的场景。
比如说,有一群小松鼠,它们都想要那几颗最饱满的松果。
如果没有个规则来管管,那肯定就乱套了,力气大的松鼠可能把所有的松果都抢走,弱小的松鼠就只能饿肚子。
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呀,并发控制就有点像这个规则。
多个程序或者进程,就好比那些小松鼠,它们可能都想要使用同一种资源,像数据库里的数据。
要是没有并发控制,数据可能就会被搞得乱七八糟。
就像几个厨师同时在一个小厨房里做菜,没有个先来后到的规矩,这个拿盐,那个拿醋,一会儿菜可能就没法吃了,盐放多了,醋倒错了罐子之类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小饭馆吃饭。
那个饭馆很小,只有一个厨师和一个服务员。
那天不巧,来了好几桌客人同时点菜。
服务员把单子一股脑儿都扔给厨师,厨师就有点懵了。
他一会儿做这个菜的一点,一会儿又去弄那个菜的一点。
结果呢,有的菜熟过头了,有的菜还没熟就端上来了。
这就是没有并发控制的下场。
如果服务员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单子合理地交给厨师,厨师也能按照顺序做菜,那这顿饭肯定就吃得舒舒服服的。
在计算机系统里,并发控制就是要保证这些同时运行的任务,在访问共享资源的时候,不会互相干扰。
数据库里的数据得保持准确、一致。
比如说,一个银行系统,很多人都在同时进行转账操作。
如果没有并发控制,可能一个人的钱转出去了,但是收款人的账户没有收到钱,或者账户余额突然变得乱七八糟。
这就像一群人在搬东西,把东西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
要是大家乱搬,有的东西可能就丢了,有的可能放错地方了。
并发控制有很多种方法。
就像管理小动物抢食物有不同的办法一样。
有的是给每个进程或者程序安排个顺序,一个一个来,这就好比让小松鼠们排队拿松果。
还有的是给资源加个锁,就像给松果箱子加个锁,只有拿到钥匙的松鼠才能去拿松果。
这样就能保证资源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程序或者进程能使用,其他的就只能等着。
并发控制还能提高系统的效率呢。
并发控制(完成)
并发控制 ----两段锁协议
两段锁协议—— 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 据项加锁和解锁: 1. 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要 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 2. 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 任何其他封锁。
并发控制 ----两段锁协议
“两段”锁的含义: 事务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获得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在这一阶段, 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 是不能释放任何锁。
并发控制 ----两段锁协议
遵守两段锁协议的事务发生死锁 T1 T2
Slock B 读B=2 Slock A 读A=2
Xlock A 等待 等待
Xlock B 等待
并发控制 ---封锁的粒度
• • • • 封锁的对象的大小称为封锁粒度(Granularity)。 封锁的对象可以是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物理单元。 以关系数据库为例,封锁对象可以是: 这样一些逻辑单元: 这样一些物理单元: 属性值、 页(数据页或索引页)、 属性值的集合、 块等 元组、 关系、 索引项、 整个索引 整个数据库;
并发控制 ---封锁的粒度
• 封锁粒度与系统的并发度和并发控制的开销密切相关。 • 直观地看,封锁的粒度越大,数据库所能够封锁的数 据单元就越少,并发度就越小,系统开销也越小;反 之,封锁的粒度越小,并发度较高,但系统开销也就 越大。 •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支持多种封锁粒度供不同的事 务选择是比较理想的,这种封锁方法称为多粒度封锁 (multiple granularity locking)。
第二阶段——释放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在这阶段, 事务可以释放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琐,但是不 能再申请任何琐。
并发控制 ----两段锁协议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并发控制
t0
100
t1 FIND x
t2
FIND x
t3 x:=x-30
t4
x:=x * 2
t5 UPDATE x
t6
70
UPDATE x
t7
200
图5.1(a)在时间t7丢失了事务T1的更新
注:FIND表示从数据库中读值
UPDATE表示把值写回到数据库
2.不一致分析问题(不可重读)
时间 更新事务T1 数据库中x的值 更新事务T2
通常,以Ti表示某个事务,以Ri(x)表示i事 务对数据项x的读操作,以Wi(x)表示i事务对数 据项x的写操作.事务的一个操作序列称为一个调 度(schedule或history),一般以字母S表示。 例如:S: R1(x) R2(y) W2(y) R2(x)W1(x) W2(x)
S 是关于两个事务T1,T2的一个调度
如果有两个事务Ti和Tj,Ti 的所有操作都先于Tj 的操作,那么这两个事务为串行执行的,必定不
会有冲突。
2.串行调度
设有一组事务T={T1,T2, ···Tn},如果事务Ti的 所有操作都先于事务Tj的操作,记为Ti<Tj。若一个调 度S,其每个事务的执行均有Ti<Tj,对所有的i≠j,记 为S={···<Ti<Tj<···}称S是一个串行调度。
4)调度S5和S4等价,所以S5是一致调度,也是可 串行化调度。
由此可见: 1)同一事务集上的可串行化调度,结果未必相同;
S5和S2 2)一个可串行化调度必定与某个串行调度等价,且
是一致调度; 3)一致调度不一定是可串行化调度;S3 4)同一事务集的几个可串行化调度,它们的结果未
必相同。
5.1.4 分布式事务的可串行化调度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研究
常情 况下 ,读频率 比写频率 高得多 ,这种开 销的节 省尤 其明显 。
Q值 已过时 ,此时 wr t ie操作被拒绝 ,T 回滚 ;否则 ,系统执 行 wrt 作 。 ie操
3 22Th ma写 规 则 .. o s
地处理站点故障 的情况 ,但处理加 锁请求至少需要传输 2n 2 ) (/ +1 条消息 ,处理解锁请求至少需要 传输 ( / +1条消息 。除了存在 n2 ) 使用分布式锁管理器方式产生的全 局死 锁问题之 个 ,该模式在 即 使 只有一 个数据 项被封锁时也可 能发生死锁 。
3 2 时间戳协 议 ( metmp p oo o ) . t sa r tc 1 i 系统中的每个事务得到唯一的时间戳 ,事务的时 间戳决定 了
务登记表集T T. { . T, U U… UT ,… ,i (, , ,)且 I ,i i , ∈ 12 … n , i< , , i<…<i 是调 度 S中在该站点上执行的事务序号 } ,定义如
制 的数据的处理方式来进行 ,
这种 相似性使 实现变 得简单 。 3 14 多数协议 ( jr y p oo o) .. maoi rtc 1 t 如果数据项 Q在 n个不同的站 点上被复制 ,则加销请求消息 必须送到存储 Q的 n个站点的一半 以上 的站点上 。该协议能较好
T ={ ∑ i} 中,T 式 是在本地站点上执行 的子事 务, 它是 一个 偏序 集 ;
∑. Rk ) k ) Akck式 中 ,∑ k 一( . , ( )U{ . .) ( w. x x , } 是 事务 Tk . 的一 组操作集 ;R x) ( 、W ( ) x 是事务发起 的读写操作 ,满 足 :R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方法研究一、绪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正迅速变革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并发控制则是分布式系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的节点会同时访问共享资源,而并发控制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在并发访问资源时能够正确地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本文将结合当前分布式系统的实际状况,分析并发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阐述分布式系统中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技术实现。
二、并发控制基础并发控制方法是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并掌握并发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探讨其技术实现和发展趋势的关键。
在并发控制领域中,有四种经典的并发控制技术:互斥(Mutex)、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信号量(Semaphore)和事务(Transaction)。
2.1 互斥(Mutex)互斥是指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操作访问共享资源。
比如在多线程编程中,开发者经常使用互斥锁的方式来避免两个线程同时访问数据时发生冲突。
在分布式系统中,互斥机制通常使用锁机制来实现。
实现方式包括基于消息通信的锁服务和基于共享内存的锁服务。
2.2 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临界区是指同时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的代码块。
在多线程编程中,通常通过加锁控制线程访问临界区。
在分布式系统中,多线程构成的系统会面对由不同进程访问同一共享资源引起的问题。
这时需要通过加锁方式控制不同进程的访问,防止进程访问共享资源时出现冲突。
2.3 信号量(Semaphore)信号量是一种基于计数器的并发控制技术,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权。
信号量的工作方式是通过给定的计数器,记录当前有多少进程正在访问涉及到的共享资源。
在分布式系统中,信号量可以使用分布式锁技术实现。
2.4 事务(Transaction)在分布式事务领域中,事务(Transaction)是指作为一个原子操作单元执行的一组操作。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近年来,分布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并发控制算法是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传统的并发控制算法面临许多挑战,如数据一致性、性能瓶颈等。
因此,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一. 系统架构设计在设计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算法时,系统架构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我们可以将分布式系统分为三部分: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库。
客户端可以包括PC端、手机端或其他终端设备,服务器是应用程序的核心组件,数据则存储在数据库中。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 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节点之间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设计一套保证数据一致性的机制。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锁、事务等机制来保证数据一致性,但需要注意性能的影响。
2. 如何优化系统性能?由于分布式系统中数据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因此需要考虑访问数据的效率。
一种策略是采用分片技术,将数据划分成多个片段,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冲突和访问压力,提高系统性能。
3. 如何处理错误和异常?分布式系统面临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网络波动、故障等,可能导致系统错误和异常。
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完善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 并发控制算法设计在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并发控制算法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锁机制。
锁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防止并发访问造成的问题。
根据锁的粒度,锁机制可以分为粗粒度锁和细粒度锁。
1. 粗粒度锁粗粒度锁是指对整个数据库进行锁定,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性能问题。
由于整个数据库被锁定,即使只有一部分数据需要访问,其他数据也无法访问,这也就导致了系统效率的低下。
2. 细粒度锁细粒度锁是指对数据的具体部分进行锁定,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效率,但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如果锁的粒度过小,会导致锁争用和死锁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细粒度锁时,需要仔细考虑锁的粒度和范围,避免出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两段封锁协议(2PL)是数据库系统中解决并发控 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保证事务的可串行性调度。 2PL的实现思想是将事务中的加锁操作和解锁操 作分两阶段完成,要求并发执行的多个事务要 在对数据操作之前进行加锁,且每个事务中的 所有加锁操作要在解锁操作以前完成。 两段封锁协议分为: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事务执行过程的形式化描述
通常以串行化理论来检验并发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依据串行化理论,在数据库上运行的一个事务的所有操作,按其性质分为 读和写两类。 一个事务Ti对数据项x的读操作和写操作记为Ri(x)和Wi(x)。
一个事务Ti所读取数据项的集合,称为Ti的读集,所写的数据项的集合,称 为写集,分别记为R(Ti)和W(Ti)。 设有事务T1,完成的操作如下:T1:x=x+1;y=y+1;则T1可表示为: T1 :R1(x) W1(x) R1(y) W1(y)。 读/写集分别是: R(T1)={x,y} W(T1)={x,y}
可见, H1为串行历程, H2为并行历程。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集中式数据库的可串行化问题
无论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中,还是在分布式数据库系 统中,并发调度都要解决并发事务对数据库的冲 突操作问题,使冲突操作串行执行,非冲突操作 并发执行。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事务是由分解为各个场地上 的子事务的执行实现的。因此,分布式事务之间 的冲突操作,就转化为了同一场地上的子事务之 间的冲突操作,分布式事务的可串行性调度也转 化为了子事务的可串行性调度问题。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基本概念
并发控制问题
(1) 丢失修改错误
T1 T2 读x 读x 计算x=x-10 写x
计算x=x-20
写x
执行结果x=80
×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基本概念
并发控制问题
(2) 不可重复读错误
T1 T2 读x=100 写x=80 读x=80
T1两次读取同一个数据,读取的值不同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事务执行过程的形式化描述
有事务T1和T2:
T1:R1(x) R1(y) W1(x) W1(y) T2:R2(x) W2(y)
历程H1和H2,分别为:
H1:R1(x) R1(y) W1(x) W1(y) R 2(x) W2(y) H2:R1(x) R2(x) R1(y) W1(x) W1(y) W2(y)
H2:R1(x) R1(y) W1(x) R2(x) W1(y) W2(x) H3:R1(x) R1(y) R2(x) W1(x) W1(y) W2(x) H1是等价历程。解析来判断和H2和是否与H3是否与H1等价。
H1的冲突操作: R1(x) < W2(x) W1(x) < W2(x) W1(x) < R 2(x) H2的冲突操作: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集中式数据库的可串行化问题 (2) 历程等价的判别方法 定理1:任意两个历程H1和H2等价的充要条 件是
在H1和H2中,每个读操作读出的数据是由相同的写 操作完成的; 在H1和H2中,每个数据项上最后的写操作是相同的。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基于锁的并发控制方法
锁的粒度
封锁数据对象的单位称锁的粒度,指被封锁的数 据对象的大小。锁的粒度也称锁的大小。系统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锁的粒度,锁的粒度可以 是关系的属性(或字段)、关系的元组(或记 录)、关系(也称文件)或整个数据库等。系统 的并发度与锁粒度成反比。锁粒度越大,系统的 开销越小,但降低了并发度。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严格的两段封锁协议
严格的两段封锁协议与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内容基 本上是一致的,只是解锁时刻不同。严格的两段封 锁协议(2PL)是在事务结束时才启动解锁,保证 了事务所更新数据的永久性。采用两段封锁协议 (2PL)的事务执行过程为:
begin_transaction→加锁→操作→ commit/abort→解锁。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事务执行过程的形式化描述
什么是历程? 在一个数据库上,各个事务所执行的操作组成的序列,称为事务的历程, 记为H,有时也称为调度,记录了各事务的操作顺序。
对于一个历程上的任何两个事务:Ti和Tj,如果Ti的最后一个操作在Tj 的第一个操作之前完成,或反之,Tj 的最后一个操作在的Ti第一个操作 之前完成,称这样的历程为串行历程。否则,称为并发历程。 我们希望事务历程中的各个事务是并发的,但同时它们的执行结果又等 价于一个串行历程,即事务并发历程是可串行化的。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
(3) 读脏数据错误
冲突
T1 T2 写锁x=80 读锁x=100 等待 abort(释放写锁)
申请到读锁x=100
t
事务T1申请写锁后,写x=80。此时事务T2申请读锁失败,必须等待。 当事务T1产生故障中断时,废弃事务T1的执行,即执行undo,使x 恢复为原值100,并释放对x加的写锁。此时事务T2申请到读锁,读 取x值,x值为原值100,而不是事务T1的脏数据80。
锁的相容性:
读锁 读锁 写锁 共享 排斥
写锁 排斥 排斥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基于锁的并发控制方法
封锁规则
在基于锁的并发控制协议中,事务在执行过程中 需对其访问的数据项进行加锁,访问结束要及时 释放其对数据项加的锁,以便供其它事务访问, 保证多个事务正确地并发执行。具体封锁规则为:
事务T在对数据项A进行读/写操作之前,必须对数据项 A施加读/写锁,访问后立即释放已申请的锁; 如果事务T申请不到希望的锁,事务T需等待,直到申请 到所需要的锁之后,方可继续执行。
R1(x) < W2(x) W1(x) < R 2(x) W1(x) < W2(x)
√
H3的冲突操作: R1(x) < W2(x) R 2(x) < W 1(x) W1(x) < W2(x)
×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分布式事务的可串行化问题
在分布式事务执行过程中,场地Si上的所有子事务的操 作的执行序列,称为局部历程,用H(Si)表示。
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 严格的两段封锁协议
锁的种类:显式锁,用户加封锁命令实现; 隐式锁,系统自动加锁实现。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
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分加锁阶段和解锁阶段。 阶段1:加锁阶段 事务在读写一个数据项之前,必须对其加锁; 如果该数据项被其它使用者已加上不相容的锁, 则必须等待。 阶段2:解锁阶段 事务在释放锁之后,不允许再申请其它锁;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基本概念
并发控制问题
T1 T2 读x 计算x=x-10 写x 读x 计算x=x-20 写x
T1:R1(x),O1(x),W1(x); T2:R2(x),O2(x),W2(x); 若串行执行(T1→T2),则操作序列为: R1(x),O1(x),W1(x),R2(x),O2(x),W2(x), 执行结果x=70。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严格的两段封锁协议
锁的个数 操作
解读锁
写日志/undo
阶段1 阶段2
分布式事务可串行化判定定理:对于n个分布式事务 T1,T2,… ,Tn在m个场地上S1,S2,…,Sm上的 并发执行序列,记为E。如果E是可串行化的,则必 须满足以下条件:
每个场地Si上的局部历程H(Si)是可串行化的; 存在E的一个总序,使得在总序中,如果有Ti<Tj,则在各局 部历程中必须有Ti<Tj。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
锁的个数 操作
加锁
解锁
阶段1
阶段2Biblioteka 时间事务开始执行事务执行结束
两阶段封锁协议是否可以解决并发事务带来的3个错误?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
(2) 不能重复读错误
冲突
T1 T2 读锁x=100 写锁x=80 t 读锁x=100 等待
当事务T2申请写锁时,不能申请成功,必须等待,当事务T1再次读 数据项x时,读取的x值与第一次读到的值相同,避免了不能重复读 错误。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两段封锁协议
基本的两段封锁协议
(2) 不能重复读错误
冲突
T1 T2 读锁x=100 写锁x=80 t 读锁x=100 等待
当事务T2申请写锁时,不能申请成功,必须等待,当事务T1再次读 数据项x时,读取的x值与第一次读到的值相同,避免了不能重复读 错误。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集中式数据库的可串行化问题 (1) 可串行化定义 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历程H,如果 等价于一个串行历程,则称历程H是可串行 化的。由可串行化历程H所决定的事务执行 顺序,记为SR(H)。
第八章 分布式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理论基础
集中式数据库的可串行化问题 (2) 事务的执行顺序 分别属于两个事务的两个操作Oi和Oj,如果 它们操作同一个数据项,且至少其中一个操 作为写操作,则Oi和Oj这两个操作是冲突的。 如:R1(x) 和W2(x),W1(x)和 W2(x) 。 在一个串行历程中,用符号“<”表示先于关 系,对分别属于Ti和 Tj的两个冲突操作Oi和 Oj,若存在Oi<Oj,则T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