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破解——以江苏淮安为例

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破解——以江苏淮安为例

2020年1月下半月刊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破解——以江苏淮安为例潘岑欣 宋思捷 周 琳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

淮安人杰地灵,位于运河沿线,是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故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发展较于其他运河沿线城市较为落后。

其中,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资源未能完全开发,资源定位与宣传不到位,旅游产业体系难以形成等。

本文针对这样的窘境,分析当前的困境,提出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一、旅游资源及其组合情况(一)淮安当地旅游资源调查淮安目前共有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6家: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淮安市博物馆、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吴承恩故居、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洪泽湖古堰景区、第一山景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涟水五岛湖旅游区、金湖荷花荡旅游区、今世缘旅游区、淮安龙宫大白鲸世界、金湖水上森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9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乡村旅游区52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

(二)旅游资源组合情况淮安既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红色旅游基地,有吴承恩故居、淮安漕运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铁山寺森林公园、洪泽湖古堰、涟水涟漪湖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景观,同时有河下古镇这样的历史古镇。

同时,中国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也是京杭运河旅游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淮安目前旅游资源整合的困境(一)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受近几年红色旅游潮流的影响,到周恩来纪念馆的游客持续增加,但游览时间往往限于当天,地点也仅限于纪念馆。

这种观光式的旅游方式并不能让游客深入了解淮安。

缺乏深层次的游览体验,除周恩来纪念馆,其他旅游项目吸引力不足,且分布较为分散,需要进行整合和分类,并对旅游路线进行规划。

(二)资源定位和宣传问题将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位是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正文:文旅融合需要强化三个意识2019年07月09日08:34 来源:中国文化报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旅游“1+1>2”的效应。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景观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

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起;浔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大名楼。

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

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去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特色小镇模式。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比如水墨婺源、乌镇、凤凰古城等等,成为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时光倒流”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演艺模式。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

还有河南《大宋·东京梦华》、红色实景演出《井冈山》、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等,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常州青果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

常州青果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

常州青果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陈 婧 洪燕云 陈浩冉 李 欣目前,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趋势向好,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本文针对青果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为青果巷文化与旅游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引言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

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当时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

青果巷面临城区运河段,当时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备类果品店铺,旧有“千果巷”之称。

《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

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才有了现在的“青果巷”。

青果巷,因八桂堂而闻名天下。

一、青果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问题分析(一)文化保护形式单一,政府疏于管理青果巷要发挥旅游景区的自身特点,让旅游产品呈现出多样性,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要达到使景观具有观赏、娱乐、参与和互动相互贯通的整体效果。

从目前的现状看,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各小景点未实现融汇贯通,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单纯的观赏为主,为游客提供游玩的项目极少,可见,旅游资源的开发缺少当地居民的融入,致使到此处游玩的游客不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从而导致旅游业绩一直无法上升。

(二)民众的保护意识薄弱民众的保护意识的高低主要由其受教育水平决定。

笔者在青果巷的实地调研中,用方差分析研究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其中,以受访者文化程度为自变量,以对青果巷了解程度为因变量,研究游客文化程度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其对青果巷了解程度。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不太高,所以当地居民参与青果巷保护的热情不高,只有少数受过高等知识教育的居民才愿意参与文化景观的保护活动中来。

(三)缺少旅游文化专业人才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具有典型的专业性,因此离不开相应的专业人才的支持。

这些人不仅要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底蕴有一定的认知,而且还要能够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经营管理。

云南省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剖析

云南省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剖析

云南省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剖析云南省大理州是中国旅游业重要的地区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了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区域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大理市共接待游客1.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585.5亿元,较上年增长9.1%。

以下分析大理州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旅游资源独特大理州地处滇藏高原以北,气候温和湿润,在海拔2000-4000米的地带,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这里的旅游资源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大理古城和苍山洱海景区、丽江古城、泸沽湖、香格里拉、普洱等。

大理的苍山环抱着洱海,曲折多姿的翠峰环伺在湖周,古城秀美,气氛宁、清。

大理的旅游业还含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资源。

市区街巷上到处可见白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居民,他们的服饰、建筑、饮食、娱乐、庆典等都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市区内也保存了众多的古迹,其中大理古城已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

二、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近年来,大理市在旅游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9年,全市共有各类旅游企业2.1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均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大理市还积极推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配套和更新了一批旅游设施,促进了旅游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大理市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难题。

首先,旅游资源保护不力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长时间的人类活动以及市场投机,某些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其次,旅游市场过度扩张问题突出。

某些景区的过度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过度扩张,使得旅游环境变得混乱和拥挤,游客体验和感受受到了影响。

再次,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

尽管大理市在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升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提升难度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升级。

四、展望与发展方向展望未来,大理市的旅游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聚合旅游资源发挥集群效应

聚合旅游资源发挥集群效应

聚合旅游资源发挥集群效应2019-10-28近年来,新沂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苏北最佳旅游城市”的⽬标,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群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激活发展潜⼒,全⼒打造旅游产业,⾛出了⼀条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旅游之路。

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187.5万⼈次,同⽐增长22.6%,实现旅游业总收⼊4.75亿元,同⽐增长77.9%,被评为“中国最佳⽂化⽣态旅游城市”。

政府引导,构建⼤旅游发展格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往往是政出多门、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发展合⼒,这使县域旅游“散”和“⼩”的缺点更加突出,也是县域旅游难以⾛出困局的基本原因。

为此,我们从⼀开始就推出了“政府引导、公司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运作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作⽤,化“散”为“聚”,集“⼩”为“⼤”,构建⼤旅游发展格局,实现集群发展。

统⼀规划是聚合旅游资源、发挥集群效应的必要前提。

按照“资源配置最⼤化、区域发展特⾊化、功能体系最优化”的原则,⾼起点编制《新沂市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依据主体功能区布局要求,对新沂旅游发展进⾏整体策划,将全市旅游资源进⾏整合,在600平⽅公⾥区域内设定“不开发区”,重点打造省级旅游产业经济区,为新沂旅游进⾏准确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形象定位,确⽴核⼼吸引⼒。

聘请东南⼤学和同济⼤学的专家编制了马陵⼭景区、窑湾古镇和骆马湖湿地等开发和保护规划。

全⽅位整合旅游要素,形成以“⼀⼭⼀湖⼀古镇”为主,以观光农业旅游、现代⼯业旅游为辅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把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边缘性、辐射性、交叉性领域纳⼊旅游⾏业管理范围,解决该管管不了的问题,拓展旅游管理和服务空间。

加强配套是聚合旅游资源、发挥集群效应的必要条件。

以道路、⽔、电、通讯为重点,集中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和硬件的配套完善,全⾯提升服务⽔平和接待档次。

近年来,全市累计投⼊16亿元建设46公⾥的环湖⼤道、32公⾥的古镇⼤道、15公⾥的⼭⽔⼤道、48公⾥的城市外环以及⽑林特⼤桥、徐连⾼速西互通,拓宽改造24公⾥的钟吾⼤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环绕骆马湖把全市重要旅游景点连成线、串成环,切实解决游客出⾏不畅的问题,实现全市“单点旅游”向“环线旅游”的根本性转变。

新疆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新疆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2019年8月下半月刊新疆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阿西古·阿布都外力1 田晓霞2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本文以新疆为研究案例地,分析了新疆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发现新疆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文旅融合不充分、发展不均衡、品牌效应不明显、缺乏宣传和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设文化旅游知名品牌,以品牌建设带动文旅融合、依靠创新创意引领文旅融合、通过跨界跨区域合作促进文旅融合、加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管理与监督。

引言从2018年3月开始,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将文化部与旅游局合二为一,重新挂牌为文化与旅游部。

这一举措成功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局面。

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以及文旅融合成为新时期旅游研究的主题。

但为何要进行文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最佳连接点在哪里,融合发展的路径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本文将以新疆为例,探索文旅融合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旅融合。

一、新疆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一)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新疆独特的文化特色成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动力。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此齐聚一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有《十二木卡姆》《江格尔》《玛纳斯》《阿肯弹唱》等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还有很多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点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有十分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很多古老的商道和口岸,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凭借国家对沿边区域开放发展的战略,新疆已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发展中稳居前列。

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审核批准开放的口岸中,一类口岸有17个,二类口岸有12个。

新疆特有的本地资源和地理优势都很好地促进了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

各界十六大之后开始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以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域,大力推进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和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划时代的意义。

2019年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

2019年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

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网站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我省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交通、需求、机制等优势,必须把握“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开发和建设重要景点景区和线路,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突出优势我省是中国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积极活动区域,革命遗址遗迹丰富,加之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经济发达,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发展。

红色旅游投入不断增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日益深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游客人数较快增长,社会参与初显成效。

——革命遗存丰富奠定红色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浙江具有较长的革命传统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党领导的革命遗迹遍布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党史部门初步整理的重要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有100多处。

包含我省嘉兴南湖的沪浙红色旅游区,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温州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等5个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国家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我省都保存着一批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如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永嘉楠溪江红十三军军部旧址、萧山衙前农民运动遗迹等重要革命遗存,以及梁柏台故居、刘英烈士陵园、徐英烈士故居及纪念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地方党领导人在杭州小车桥陆军监狱的斗争等。

——人文山水优势强化红色旅游发展的环境支持。

浙江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富有“山水浙江、诗画江南”的美誉,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同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烂的民俗风情相汇聚,形成了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嘉兴南湖既有烟雨奇景,又有古典园林精巧;宁波四明山生态奇特,梁弄古镇古韵浓厚;一江山岛海天风光壮美,观海、攀岩相得益彰;长兴古银杏长廊魅力独特,永嘉楠溪江风景宜人,等等。

SWOT分析法视域下的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SWOT分析法视域下的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2019年2月下半月刊SWOT分析法视域下的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郜俊斌 李静宜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吕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观念的落后,又给吕梁发展红色旅游造成很大困难。

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部门应在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加强红色旅游资源跨区域合作与共享,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中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等方式,促进吕梁红色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引言近年来,“红色旅游”这一富有中国特色和丰富精神内涵的文化品牌凭借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优秀革命精神,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国人所熟知和接受。

红色旅游已不仅仅只是一项党和国家的政治工程,其也成为了一项带动地方经济,特别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经济工程。

有鉴于此,本文选择了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同时又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吕梁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SWOT分析法对吕梁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吕梁利用红色旅游产业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域基本情况概述吕梁位于山西省西部,东与省会太原毗邻,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吕梁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读史方舆纪要》称其“控带疆索,锁钥汾、晋,诚要区也”。

光绪《永宁州志》则称其“全晋之保障,三关之藩篱也”。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不仅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而且也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的所在地,承担着军事上保卫延安,并在物资和资金上支援全国解放的重大任务。

抗日战争期间,吕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踊跃报名参军,积极出钱、出物,多次配合人民军队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115师686团杨勇团长指挥的“吕梁三捷”,重创日寇;120师贺龙师长亲自指挥的兴县六次“反扫荡”,战绩辉煌。

抗战八年,吕梁军民同日伪军作战万余次,在消灭敌人10万多人的同时,吕梁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热血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

济南南部山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济南南部山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勰蜷
济南南部山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林茜 张卉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 摘 要】济 南南部山区因风景优 美, 气候 宜人 , 素有济南 ‘ ‘ 后花 园” 之 称, 吸引大量喜欢近郊游的城镇 旅游者来此旅 游, 但多年来 , 因南部 山区 整 体 资源水平、 开发情况等问题 , 严重影响到南部 山区的旅 游经济发展进 程, 文章根据 当 前济 南 市南部山区开发现状 及所存在的问题 , 提 出一些针对性 的措施 , 促进 南部 山区旅 游资 源整合, 提 高济南旅游品牌化进程 。 I 关键 词】南部 山区; 旅 游资源. 整合

三, 南部山区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1 . 整合区域景区。 南部山区区域打包销售
根 据地 域 不同 , 把 南部 山区划分成仲 宫景 区、 柳埠 景区、 西营景 区 等区域 , 统一各 区域 内部的旅 游景 区管 理办法 , 取消村 民 自 行开发 经营 旅游点 , 协调旅 游资金投入 , 按照各县 区规划的 旅游景点 质量 标准 投入 资金 , 建 设符 合标准 的配套 设施 , 区域 内同步 骤开发规 划旅游 资源 , 区 域 内小景 区归并到大景 区中, 不能 归并 的取消开放 资格, 要 把多个景 区 串成 线 , 整体 向外 推介 , 区域 内旅 游景点 采取 协调统一 价格 、 各景点 点 间实现 “ 一卡 通” , 走 南部 山区各景 区打包销售 , 整体包装 的一体化发 展
济南 南部 山区 , 地理 位 置独 特, 地 处泰 山余脉 , 境 内群 山环 抱 、 山 明水秀 、 空气 宜人 、 风景 秀丽, 被 誉为省城 后花 园。 2 o o 7  ̄, 我 国开始 执 行 新的假 日 制度 , 假期 增多, 黄 金周时 间缩短 , 使得近 郊游 、 一日 游成 为 城镇 居 民的 主要旅游 模式 , 南部 山区也一 度成为济南 城镇居 民炙手可热 的 旅游 地首选 。 但 多年来 , 通过 经济数 据和 旅游 数据 的统 计, 发现南 部 山区旅 游景 区的开发并没有达到预 想的建设 目的及经济效 果 。 南部山区基本来旅游资源概况 济 南市 南部 山 区的范 围在 济南 市规 划 局 《 济 南 市南部 山区保 护与 发 展规 划 》中有详 细 说 明: 北 至济 南 市 中心城 南边 界, 南 至泰 安界 , 西 至 历城 与长 清区界 , 东至章 丘界, 面 积1 4 0 0 平方公里 , 总人 口约6 0 . 9 8 万 人。 但南 部 山区主要 的旅游 资源 聚集地 分布在 仲宫镇 、 柳埠镇 、 西 营 镇 带, 面 积不足 5 0 0 平方公里 。 主 要有地 貌 类景观 ( 滴水 崖、 观 音洞 、 子 房洞 、 云梯 山、 菠萝 峪等 ) , 水域 类景观 ( 九如 山瀑布 群、 锦 绣川水库 、 葫 芦峪水库 、 虎 啸泉、 斗 母泉、 大/ J , r - ] 牙河 段等) , 生物 类景 观 ( 跑马 岭 野生动物 园、 药 乡森林 公园、 红 叶谷 景区、 蟠 龙 山森 林公 园、 藕 池等 ) , 古代 建筑 类景观 ( 四门塔、 灵岩 寺、 千 佛崖 、 普 门寺、 刘家 村风景 区等) 主题 公园景区 ( 月亮湾 , 世纪公 园、 金象 山东方乐园、 九顶塔 民族风情 园 等) 。 目 前, 已建成 开放 规模 以上旅游 景区1 9 个, 发 展农家乐旅游 6 0 0 家, 年接 待游客量 6 7 0 万人次 , 旅游 综合收 入达2 3 亿元 。 =, 济 南南 部 山区景 点 景 区存 在的 问 题 1 . 景点 ( 区) 星罗棋布 规模小 小 景点繁 多 由于南 部 山区地域 范 围 跨 越县 镇 多, 在早 期景 点 ( 区) 开发时, 各县 镇在设 计思路 、 资金投 入力度及技 术 水平支持上表现 不统一 , 大多 景点( 区) 主要 为县镇 内部 自 行 开发 规划 , 甚 至也有 村民 自行开发 的例子 存 在。 行政 区域 内部各景 点整合旅 游资源表 现不 明显, 各 县镇 之间基本 上无整 合旅游 资源 的景点 ( 区) 。 而且, 南 部 山区山岳 纵横 , 湖泊交 错, 本身资 源形成 就相 对 散落 , 规 模不大 。 所以 , 经过 十几 年的开发 规划 , 南 部山区的旅 游资源仍 然呈现 出景 点 ( 区) 繁 多、 规模 小、 分布杂乱 等特

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对于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以及旅游业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其地域广阔且多样性极高。

首先,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世界知名的自然景观。

其次,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比如西藏、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到访。

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在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出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5亿人次。

这些数据表明了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如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为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三、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不仅可以为中国带来经济收入,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首先,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外汇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产业升级,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旅游业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四、旅游业的挑战尽管中国的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优化,有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其次,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仍有不足。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19年9月下半月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关丽萍1 慕慧洁1 孟庆刚2文化与旅游融合有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二者通过什么路径进行融合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本文以资源本体文化特色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手段、产品体系为支撑、社区参与为内生力、文化创意为翅膀五大路径,希望能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导向性建议。

一、文旅融合研究背景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有着必然性。

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目前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内涵式发展,需要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这一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旅融合的支持。

理论界也应时进行了文旅融合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文旅融合路径的研究包括大量的案例研究;理论性研究相对较少,麻学锋等人进行了路径研究分类,将其概括为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4种形式。

金海龙(2015)通过文献综述形式总结了中国文旅产业融合包括了机理研究、路径研究和模式研究3种类型。

机理研究侧重文旅融合概念、类型、依据、机制等方面;路径研究主要体现在文旅融合各要素融合的实现方式;模式研究则是对可推广模型的总结。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就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出了六大路径,分别是“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

二、文旅融合研究路径本文总结相关研究,提出了资源本体文化特色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手段、产品体系为支撑、社区参与为内生力、文化创意为翅膀五大路径。

(一)资源本体文化特色为导向文化与旅游之所以融合的内生性原因之一是单个旅游者或旅游者群体在另外一种文化情景中找寻自我和提升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目的地东道主需要保持文化资源本体的原真性和特色性,保持文化自信。

这就需要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本体研究,以资源本体的文化特性为灵魂、为导向。

纵观市场营销理论由产品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旅游规划开发及营销中由最初的资源导向转向强调市场导向,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市场分析,这种倾向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中并不适用,文化旅游更强调目的地资源本体导向,强调资源本体的文化特性,强调用独特的真实的文化去吸引游客。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手册》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手册》

附件1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手册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2019年3月
说明
1.《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手册》指标包含基本项目、创新示范项目、扣分事项。

其中,基本项目1000分,创新示范项目200分,共计1200分。

扣分事项100分。

2.7类基本项目及分值安排为:体制机制(90分)、政策保障(140分)、公共服务(230分)、供给体系(240分)、秩序与安全(140分)、资源与环境(100分)、品牌影响(60分)。

3.8类创新示范项目及分值安排为:体制机制创新(50分)、政策措施创新(30分)、业态融合创新(30分)、公共服务创新(40分)、科技与服务创新(20分)、环境保护创新(8分)、扶贫富民创新(12分)、营销推广创新(10分)。

4.扣分事项包括:对近三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市场秩序问题、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厕所革命”不达标的,予以一票否决。

对近三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5分)、市场秩序问题(30分)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35分),处理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将酌情扣分。

5.打分方式:文档检查项目采用得分方式;文档、现场综合检查项目采用先文档检查得分,现场检查再减分方式;现场检查项目为减分方式;加分项目为加分方式。

指标体系。

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

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

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一、前言旅游业是指人们前往不同地方进行短期休闲、娱乐、知识寻访等活动的行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休闲的质量和体验。

旅游业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会分析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并探讨相关的政策和战略。

二、旅游业的现状1. 行业概况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1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近年来也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状态。

2. 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旅游业发展迅速,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

大城市及知名景点的旅游资源高度集中,而其他城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尚有待提高。

其次,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导致有些游客的满意度并不高。

再者,旅游恶意低价竞争现象严重,违规行业经营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 健康、文化体验性旅游市场逐渐升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此外,人们对于漫游于异国文化的兴趣也不断增加,文化体验性旅游同样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旅游市场格局多元化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人们的游客需求也开始多元化,旅游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旅游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例如自驾旅游、家庭旅游、背包客旅游等。

3. 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发掘出更多的商机和利润。

例如旅游与文化艺术、旅游与电商等。

4. 旅游业无纸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也将会迎来无纸化时代。

未来,游客不再需要携带纸质门票和证件等,只用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即可入园游玩。

四、政策和战略1.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进一步规范行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提高游客体验。

2. 加强旅游区域整合建设加强旅游区域的整合和建设,提高旅游业的集聚度和规模效应,并强化旅游线路设计及市场推广。

旅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旅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旅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摘要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本报告对旅融合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我们将探讨旅融合发展的内涵、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旅融合发展是指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融合发展内涵旅融合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互补发展。

2. 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工业旅游,让游客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3. 旅游业与文化的融合:挖掘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4. 旅游业与体育的融合:发展体育旅游,如马拉松、滑雪等运动项目,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三、旅融合发展优势1.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旅融合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收入。

2. 提高旅游产品质量:通过与不同产业的融合,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 保护生态环境: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升国家形象: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展示国家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提升国家形象。

四、旅融合发展挑战1. 资源整合难度大: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需要克服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障碍。

2. 客源市场不稳定: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客源市场波动较大。

3. 人才培养不足: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需要大量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人才,目前人才培养尚需加强。

4. 政策支持不足:部分地区对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五、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兴办旅游项目。

2. 培育人才:加强旅游相关专业建设,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为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一、引言近年来,红色旅游在中国风靡一时,成为了旅游产业中的热门项目之一。

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学习。

渝东南民族地区作为中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和历史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红色旅游资源概述渝东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包括红军长征路线、抗战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馆等。

这些资源传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

然而,目前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三、问题与挑战1. 红色旅游资源分散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分散,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和整合。

这导致游客无法很好地理解和体验整个红色旅游故事,也限制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文化传承不足部分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使其长期以来面临着损毁和遗忘的风险。

如果不能妥善保护和传承这些资源,将会对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旅游设施不完善部分红色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例如,交通不便、导览设施不完善、服务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满意度。

四、整合和开发策略要实现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方面:1. 施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和管理工作。

该机构应该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推动资源共享和联动开发。

2. 加强文化传承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通过建设纪念馆、修复历史遗址、编纂相关教育资料等方式,传承红色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

3. 完善旅游设施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改善交通条件,修复和扩建旅游道路;提升导览设施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资源整合

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资源整合

2019年2月下半月刊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资源整合王 丹我国在2018年城镇化比例已经接近60%。

在城镇化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变得稀有,已经由传统的生活场景向体验式场景进行转变。

近年来在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的精准扶贫体系中,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开放也已经被提上日程。

然而,在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注意到村落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村落能够提供的多种旅游资源如果被有效整合,那么便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针对此种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传统村落的旅游文化资源,并就其整合方式提供科学建议。

引言所谓的传统村落主要是指古代村落。

在现代意义的语境下,传统村落可以引申为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的现代村落。

在我国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保持传统方式的现代村落已经较为稀有,且对于长期在城市生活的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而言十分新鲜与独特,这也是其可以形成旅游资源与文化宝库的必要条件。

在现有基础上,各地方纷纷挖掘乡村旅游的经济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同样存在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客观问题,无法切实将传统村落的各项旅游资源变成旅游发展的有效的依托框架,所产生的拉动作用相对薄弱。

一、传统村落旅游概述所谓的旅游主要人们是一种在基本物资生活保障基础上的对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式追求活动,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空间的变换来体会不同的人、物、景和事的过程。

在此种背景下,不同群体所形成的旅游需求存在显著的差异。

生活在都市的人群更为缺乏自然景观与传统体验;生活在乡村的群体则更希望在文化旅游及城市观光上进行投资。

因此,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旅游资源构建能够使旅游市场具有较高活跃度,并从本质上形成旅游群体的流动,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助力。

在探讨旅游资源或者旅游自身时,人们要脱离此种框架性的限制,明确不同的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中的价值是有所不同的,这也是传统村落旅游有效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地位的重要基础。

从这一角度出发,传统村落旅游在旅游资源提供与输出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两方面的概念,即传统和村落。

全域旅游规划方案-更新版

全域旅游规划方案-更新版

全域旅游规划方案一、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5.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当前的旅游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严重、景点资源过度开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全域旅游规划应运而生。

二、全域旅游规划的概念全域旅游规划是指将一个地区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全方位、全领域、全产业链的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规划的核心是旅游资源的整合,将旅游业从景区单点突破向区域全面提升。

全域旅游规划的目的是达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业与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全域旅游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三、全域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1.旅游资源整合全域旅游规划的核心是旅游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景区、旅游路线、文化资源、特色小镇、民俗风情等。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形成旅游业“1+1>2”的效果。

2.旅游业态转型在全域旅游规划中,旅游业态转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变革,实现从传统景区业态向多元化旅游业态转变,旅游业方可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持续发展。

3.旅游交通优化旅游交通优化涉及到旅游路线设计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对交通设施进行优化,能够方便游客的出行,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景区交通拥堵的问题。

4.旅游环境治理全域旅游规划中,旅游环境治理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规划和整治,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游形象,同时也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5.旅游营销策略旅游营销策略是旅游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对旅游业市场调研,制定相应的旅游营销策略,能够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从而助力全域旅游的有效推广和落地。

四、全域旅游规划的实践案例1.重庆市全域旅游规划重庆市的全域旅游规划以“旅游+体育”为主要发展方向,推动旅游与体育等多领域融合发展,追求优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经历。

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旅游发展——以永州零陵古城为例

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旅游发展——以永州零陵古城为例

2019年12月下半月刊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旅游发展——以永州零陵古城为例朱 潇 唐文敏本文分析零陵古城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交通方面、宣传方面、景点联动方面和形象定位方面的不足,尝试提出零陵古城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建议,综合利用零陵古城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零陵古城历史文化形象,推动零陵古城旅游产业发展。

引言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到湖南进行考察时对湖南的建设和发展表示了肯定,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也给出了湖南省的战略性定位,提出湖南是中国东南沿海发达的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弱后经济带的枢纽带,中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结合部的战略定位,充分说明了湖南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湖南地处中国的中部地带,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泛,湘西文化在全国享誉盛名,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新的旅游环境和产业发展,为湖南旅游打造万亿级的产业。

2016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了未来5年将湖南省建设成一个丰饶和美丽的地区,湖南旅游产业打造“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建设目标,打造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零陵古城作为整个湘南版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利用古城的地理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发展其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一、选题意义和思路(一)选题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出现以及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同样大数据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旅游产业大省的湖南省正在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

在新环境的背景下零陵古城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带动零陵区甚至永州市整个地区的发展,是其重要的历史使命。

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零陵古城旅游发展为研究课题,以零陵古城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为基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以此推动地区旅游产业在大数据时代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本文依据零陵古城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古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零陵古城拥有的现有资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打造永州最美的古城旅游,凝聚珍贵的游人回忆,成为古城旅游的品牌,让更多人到永州来感受湘南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作为与国际接轨时间较早、整体开放程度较高的我国旅游业,当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旅游业竞争已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至目前的区域竞争。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旅游发展。

江西上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如何在江西对接长珠闽,“泛珠三角”(即“9+2”经济圈)区域加强协作的大背景下,借助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大棋盘”,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笔者对此作了一番调查,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与内涵所谓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全面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参与合作各方共赢为目标,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旅游资源整合内涵是利用、优化与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目的是协调、放大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上犹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1.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基础。

上犹地处赣湘粤三省边衢旅游黄金三角区,与其相邻的江西崇义、大余及湖南桂东、汝城四县,均属国内县级旅游资源富集区。

在总面积8969.2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

作为典型的亚热带绿色生态综合旅游区,该区域以大面积原始生态林为主色调,物种呈多样性和谐共处,集奇山、秀水、飞瀑、温泉、溶洞、高山草甸、高山梯田于一体,配以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南粤文化、红色文化和理学文化为背景,主题鲜明,个性突出,文化底蕴浓厚。

区域内以被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的上犹森林小火车、全国三大鸟道之一的五指峰“鸟岭”、入选上海吉尼斯纪录的崇义阳岭负离子、扬名南粤的梅岭古驿道、号称“湘南第一峰”的八面山以及“华南第一泉”的汝城地热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均具有国家级旅游品质,互补性极强,开发潜力巨大。

2.区域所属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前提。

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承载着“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中转站”作用,区位优势极其明显。

在该区域东西2 00公里范围之间,京九、京广两大铁路动脉,赣粤、京珠两大高速公路,1 05、1 06两大国道以较高密度南北平行贯通;将建成的蓉厦高速公路以及赣丰等省道将该区域东西相连;323国道依该区域而过;上犹一崇义一汝城一桂东以国道、省道相连成环状网络,东接赣州,南连韶关,西通郴州,北贯井冈山,四通八达,联通赣粤湘三省腹地。

3.区域内各县谋求旅游发展的共识是实现整合发展的保证。

旅游业作为强关联度、高乘效应以及较低的市场准入度的产业,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启动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这种产业发展观上的共识,该区域各县都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纷纷提出诸如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旅游强县等发展战略,有力整合县域内各种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搭建多种平台,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力图促进县域旅游的长足发展。

这种谋求旅游大发展的趋势,必定为区域旅游合作的耦合联动提供重要的保证。

(二)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发展旅游业必须妥善解决好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与旅游主体(游客)的选择性之间的矛盾。

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资源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基础。

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在自然禀赋以及文化内涵上的连续性,往往需要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客观上具有区域联合、统筹发展的必要。

2.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随着我国大众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旅游者的选择性(注意力)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信息,而非分散的产品信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可以将旅游主体的排他性选择转化为组合性选择,更好地体现“以游客(市场)为中心”的旅游发展观。

3.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旅游业的经济职能更多地体现在产业化组织过程中(多行业的组织),只有通过对市场的充分培育与发展,以相当的消费规模为基础,才能谈到它的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的市场规模要求旅游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来赢得并做大市场,形成区域“大旅游”。

4.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突破该区域旅游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从现实情况上看,该区域各县旅游业目前普遍存在旅游发展理念主题不突出、个性不鲜明,产品单一且档次较低,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滞后,处于无序开发、无序竞争、无序管理等突出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区域各县旅游深层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而该区域又属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旅游产业的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和高投资,任何一方的单一开发都将显得杯水车薪,难于使优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造成资源不可避免的闲置与浪费,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产业“弱、小、散、差”的现状。

面对日趋激烈的泛珠三角旅游市场竞争,只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有效整合各县优势资源,形成区域旅游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先机,实现共同发展。

三、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观念更新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关键,而观念更新的关键又在于形成“共赢”思维。

必须树立“大旅游、大发展、大区域”的观念,提倡区域协作精神,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规划、营销、统一管理,建设互补的旅游产品群,共同致力于区域旅游做大做强,使区域内各县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一)完善区域旅游协调管理机制,为旅游资源整合提供制度保障在我国现阶段,政府是旅游开发的第一主体,旅游企业是第二主体。

区域旅游开发的“博弈均衡”结果,必将满足政府所追求的是地方(行政区域)利益最大化,从而促成区域旅游合作制框架的建立;在高度关联的旅游产业化进程中,旅游企业必须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展相互之间的竞争合作,来共同创造并分享一个更大的市场,从而促进有机的区域旅游产业链的形成。

因此,可在市场推动的前提下,加强区域内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

一要建立政府主导型机制,打破目前各县行政区的禁锢,探索建立由各县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旅游经济协商制度,倡导建立区域旅游发展年会制,实行各县轮流做东,共同商讨区域旅游合作大计。

二要建立协会、中介自律机制,建立区域旅游协会联合例会制度,促进区域民间旅游组织交流沟通。

三要建立企业、市场合作型机制,积极为旅游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在区域范围内开展联营、重组等,鼓励企业向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创新区域旅游产品与线路,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整合不等同于联合,整合的核心是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

要从以行政区为主转变成以资源区为主,以区域内旅游资源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线索,以交通为纽带,针对区域内外市场特点,重新组合与调整现有的旅游资源格局,寻求最佳资源配置,按照资源内在联系,遵循“求同存异”原则,创新旅游产品与线路,进一步丰富区域旅游内涵,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一要在对旅游市场和整个区域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着力提升和放大其绿色生态文化主题,将该区域打造成我国南方地区的“绿色生态极”。

二要在服从服务区域旅游主题品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推出系列个性鲜明、互补性强的拳头旅游产品。

重点推出以陡水湖为代表的水上休闲度假会务旅游产品,以阳岭为代表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以汝城热水温泉为代表的健康休闲旅游产品,以八面山、五指峰为代表的生态科普旅游产品,以五指峰、聂都溶洞、上堡梯田为代表的奇异地貌旅游产品,以梅关古驿道、濂溪书院为代表的古遗址探踪旅游产品和以沙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等。

三要切合景区实际,构建内涵式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以上犹、崇义、大余、汝城、桂东为内核,东接赣州,南连韶关,西通郴州,北贯井冈山的环状放射型的大区域旅游线路,形成上犹一桂东一汝城一崇义绿色生态核心线路,郴州一汝城一桂东一上犹一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韶关一大余一崇义一上犹一赣州客家寻根线路等。

同时,要创新设计多条自驾车越野游、寻址游、科普游等个性旅游线路,丰富旅游线路的内涵,通过多点多极多形式地联通赣粤湘三省旅游市场,促成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南粤文化、湘楚文化以及理学文化在该绿色生态核心区域内的融合交汇,形成多元特色旅游文化群。

(三)搭建旅游整合营销平台,实现区域旅游联合促销旅游形象和品牌已成为旅游发展最重要的竞争工具。

基于整合营销理念的区域旅游联合促销,有利于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统一塑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区域整体形象。

一要实现区域营销资源共享。

通过共享形象,共享销售队伍、销售渠道,共享市场,“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实现旅游客源空间拓展,降低区域内交易成本。

二要强调营销整合中的统一计划。

把广告、营销推广、包装、公共关系等一切与区域旅游有关的对外传播和活动都归于统一的活动计划中,共同策划旅游主题宣传,联袂举办诸如区域旅游主题年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牵手”组团参加国内旅游展销博览会等。

三要强调营销沟通的统一口径。

区域旅游宣传要以一致的传播资料面对消费者,综合运用和协调使用各种各样的沟通手段,使营销沟通发挥出最佳沟通效果,如使用统一的旅游促销主题、宣传口号、形象识别标志等。

四要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

要对各县的旅游信息进行汇集、整合和发布,通过积聚展示区域内各县的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产品,引入组团式采购,实现更多的旅游“乘数效应”。

五要构建立体传播体系。

根据旅游消费者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最恰当的传播方式,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特点,运用市场细分的原理,找准目标市场、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市场策略,积极探索多种营销方式,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效果。

如利用区域特色旅游商品展览会、博览会等,开展捆绑式促销;借助网络优势,,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开展代理式促销;选择大中学生等特定群体,开展定向式促销;通过文学作品,开展文化式促销;举办“赣粤湘乡土文化行”等体验式活动,开展生活式促销等。

(四)加强旅游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推进旅游品牌企业集约经营旅游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真正有效的旅游资源整合是通过市场竞争,来达到规模企业对旅游资源的集约经营。

一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区域内各县的沟通协作,打破行政区划的禁锢,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壁垒,为旅游企业实现旅游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提供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宽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