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是什么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1. 引言脑膜炎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它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
对于诊断和治疗脑膜炎,分析患者的脑脊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引起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并给出相应的鉴别表,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来确定致病菌。
2. 常见致病菌及其特点2.1 细菌性脑膜炎2.1.1 革兰氏阳性菌•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形态: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临床表现:高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可引起败血症和髓外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含量降低•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形态: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临床表现:可引起败血症、皮肤感染和骨关节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2.1.2 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临床表现:婴幼儿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败血症和呼吸道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引起肺炎和泌尿道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2.2 病毒性脑膜炎•埃可病毒(Echovirus)–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夏秋季节,可引起手足口病和心肌炎–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常见临床表现:可引起腮腺炎、睾丸炎和卵巢炎–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2.3 真菌性脑膜炎•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引起肺部感染和脑膜炎–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引起肺部感染和全身播散性真菌病–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3. 脑脊液鉴别表致病菌细菌数目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含量链球菌多增高增加降低葡萄球菌多增高增加正常流感嗜血杆菌多增高增加正常肺炎克雷伯杆菌多增高增加正常埃可病毒正常轻度增高轻度增加正常腮腺炎病毒正常轻度增高轻度增加正常隐球菌正常轻度增高增加正常组织胞浆菌正常轻度增高增加正常4. 结论通过对脑脊液的鉴别表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致病菌的类型。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测分析

图 颈部CT A 与US 对照:图①④男,83岁,多灶脑梗塞。
C T A 示右颈总动脉末端钙化斑、软斑,局 部管腔狭窄50%。
US 示右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前壁内膜增厚为0.12c m ,血管后壁附着中等回声光团,管腔狭窄52%;图②⑤女,77岁,腔隙脑梗死。
C T A 三维重建显示右颈总动脉中段内膜 增厚,管腔狭窄长度达1.7cm,狭窄度为78%。
US 示管腔狭窄80%;图③⑥女,57岁。
腔隙性脑梗死。
C T A 显示右颈内动脉开口处血管壁 斑块状钙化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管腔狭窄40%。
US 显示右颈内动脉起始处血管前后壁附着中等回声光团,管腔狭窄30%。
在椎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上,超声受椎骨及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分辨率低,远不如CT A 敏感性高。
CT A 对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清楚地显示斑块的位置、性质,动脉狭窄部位、程度。
而超声检查未能查出一例斑块及狭窄。
CT A 能显示直径0.7mm 以上的血管,能正确鉴别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同时CT A 能获取不同角度与不同平面的图像,对椎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更清晰,甚至优于DS A 。
总之,在颅外颈动脉检查中,超声对颈动脉钙化斑的敏感性低于CT A ,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高于CT A ,对椎动脉检查敏感性差,只能作为常规筛查,进一步的检查有赖于CT A 等,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应优先选用CTA 。
参 考 文 献1 No rth American Symp t omatic Carotid Endart erect omy Trialists,Collabo 2rative Gr oup.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NAS CET trial .N Engl J Med,1998,339:141521425.2 成秋生,潘小平,杜微云.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临床医学,2002,22:829。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
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新生儿:400~1200mg/L;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疾病蛋白质(mg/L);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脑炎 150~1000;肿瘤 150~2000(常正常);脊髓肿瘤 1000~2000;脑出血 300~1500 ;神经梅毒500~1500;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脑脓肿 200~1200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
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脑脊液常规检验(CSF)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
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
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
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
脑脊液

(一)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1)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呈黄色胶胨状。
5. 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0)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mmH20之内。
儿童压力为0.4~1.0kPa(40~100mmH2O)。
若压力超过200mmH2O,放出脑脊液量不应该超过2ml,若压力低于正常低限可做动力试验,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
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二)化学检查1. 蛋白质测定(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2.5~4.5mmol/L.【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食含量降低见于:①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
②结核性脑膜炎。
③累及脑膜的肿瘤(如脑膜白血病)、结节病、梅毒性脑膜炎、风湿性脑膜炎、症状性低血糖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糖减少。
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主要见于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脑出血、下丘脑损害、糖尿病等3.氯化物测定【参考值】120~130mmol/L.【临床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可减少;/L,(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可诊断为脑膜白血病。
(3)脑寄生虫病:脑脊液中细胞数可升高,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离心沉淀镜检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虫、旋毛虫的幼虫等。
(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均匀血性脑脊液。
除红细胞明显增加外,还可见各种白细胞,但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出血时间超过2~3天可发现含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第一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由脑室、脊髓管和脑膜汇集而来,是淋巴液的一种,具有保护脑组织、代谢废物、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脑脊液的鉴别方法很多,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有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观察脑脊液颜色正常的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存在疾病时,它的颜色就会改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血性脑脊液:颜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常见于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
2.黄色或黄绿色脑脊液: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结核、颅内化脓性病变等疾病。
3.乳白色或浑浊的脑脊液:常见于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4.淡黄色或甜菜红色脑脊液:常见于高蛋白脑脊液综合征、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
二、观察脑脊液浑浊度正常的脑脊液是清澈透明的,如果出现浑浊现象,就说明存在疾病。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菌落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常伴有脑脊液的压力增高和白细胞增多。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较高,常伴有蛋白质含量增加和糖含量降低。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同时含有大量细菌和脓性渗出物。
4.肿瘤性脑脊液:脑脊液中含有肿瘤细胞、嗜酸性脂肪球等,浑浊度高。
三、测定脑脊液糖、蛋白等指标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糖含量和蛋白含量都比较稳定,但当存在疾病时,它们的含量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3.霍乱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4.颅内肿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能够初步确定脑脊液异常的病理情况。
但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来判断,不能只依赖单一指标的结果。
第二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液,它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病理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概述】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 等。
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
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
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1、周全的神经系统检查,判别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
呼吸节律变化。
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熏染灶。
【辅助检查】1、血常规病毒熏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熏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XXX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一、CNS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明显升高。
白细胞数显著增加,可高达IOoO—2000X106/1,脑脊液细胞学改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
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5g∕1,甚至可达10g∕1°葡萄糖浓度常在20—50m g∕d1之间。
2、结核性脑膜炎外观有时呈毛玻璃样改变,压力增高。
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50—500)×106∕1,病程初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2g∕1,如有梗阻更高。
葡萄糖浓度多<50mg∕d1,常显著降低。
3、病毒性脑膜-脑炎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
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白细胞正常或增多,通常10—500X106/1。
蛋白含量正常或轻、中度增高,通常V1g/1。
葡萄糖浓度正常或轻度降低。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脑脊液细胞学正常,或者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伴有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等。
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3、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IoOX1OW1,脑脊液细胞学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4、吉兰巴雷综合症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GBS的特征之一,即蛋白水平升高而细胞数正常;病初CSF蛋白正常,在第一周末蛋白水平升高,临床症状稳定后蛋白仍可继续升高,发病后3〜6周达高峰,迁延不愈患者CSF蛋白可高达20g∕1,是神经根病变导致根袖吸收蛋白障碍。
白细胞计数一般〈10X106/1。
CSF及外周血可检出寡克隆带,但不完全相同,提示部分Ig为鞘内合成,说明与免疫相关。
脑炎试题含案例分析题(内容清晰)

脑炎单选题:五年以内:1.出生时已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是(C)A觅食反射B吸吮反射C角膜反射D握持反射2.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的重要依据是:(A)A. 脑脊液检查B.血常规检查C.血培养检查D.头颅CT检查3.小儿病毒性脑炎出现脑疝的表现为(D)A发热B头痛C呕吐D瞳孔不等大4.80%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原体为(A)A肠道病毒B、疱疹病毒C、虫媒病毒D、轮状病毒5.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B)A 直接感染B血性感染C周围感染D淋巴感染6.化脑患儿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应考虑(C)A补液量不足B抗生素剂量不足C合并脑疝D正常反应7.患儿,男,因发热、惊厥3次入院,体温39.2℃,脑脊液结果提示化脑,此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A)A体温过高B受伤的危险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D急性意识障碍五年以上:1.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高峰年龄是(B)A 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2.小儿病毒性脑炎出现脑疝的表现为(D)A 发热B 头痛C呕吐D瞳孔不等大3.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B)A 大肠埃希菌 B.脑膜炎双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4.2个月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是(A)A大肠埃希菌B变形杆菌C流感嗜血杆菌D脑膜炎双球菌5.护士遵医嘱应用降颅压药物(甘露醇),为使血中尽快达到所需药物浓度,下列哪项操作最正确(A)A缓慢推注后静脉点滴B先静脉点滴后缓慢推注C静脉点滴即可 D缓慢推注即可6.化脓性脑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是(B)A中枢性运动障碍B感染中毒症状、颅内高压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C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D 以抽搐伴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7.该患儿应用地西洋及苯巴比妥等止痉治疗后最应注意的是:(A)A 呼吸抑制B 心率增快C 血压增高D 休克多选题:5年以内:1.脑膜刺激征包括(ABC)A颈强直B克氏征阳性C布氏征阳性D巴宾斯基征阳性E奥本海姆征阳性2.关于新生儿脑脊液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CDE)A新生儿脑脊液量较多B正常脑脊液外观透明C新生儿细胞数可达20×106/LD氯化物含量118~128mmol/LE糖含量2.8~4.4mmol/L,蛋白不超过400mg/L3.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ABC)A硬脑膜下积液B脑室管膜炎C脑积水D癫痫E脑性瘫痪4.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有(ABCDE)A外观清亮B压力正常或增高C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D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E蛋白质多正常或轻度增高5年以上:1.患儿被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但是脑膜刺激征却不明显,说法错误的是(ABDE)A机体反应差 B脑膜炎症反应不如年长儿强 C婴儿颅缝与囟门未闭,对颅内压起缓冲作用D颈肌不发达 E大脑处于抑制状态2.有关化脓性脑膜炎处理错误的是(BCDE)A保持安静,头侧位以防窒息 B硬脑膜下穿刺时应侧卧位,固定头部 C重症患儿输液速度宜快,防止休克 D颅内压高的时候应适量放出脑脊液 E硬脑膜下积液者可穿刺放液,每次不少于30ml3.病毒性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ABCDE)A惊厥B意识障碍C颅内压增高D运动功能障碍E精神情绪异常4.下列关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说法错误的是(ABC)A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多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B常联用无环鸟苷10-14天抗病毒治C患儿近1-3周多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D应减少患儿烦躁与哭闹E吞咽困难或昏迷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案例分析一:患儿,男,年龄9月,主诉:发热三天,呕吐伴抽搐一次入院,患儿两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5-40.0℃,持续不降,伴有流涕、咳嗽、烦躁不安。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
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诊断标准】
(一)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倦怠、嗜睡。
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二)病毒性脑炎
急性起病,大多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可有精神情绪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部分患儿可有偏瘫,病理征阳性。
病情严重可有失语、多汗、流涎、瘫痪等后遗症。
病死率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可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2.脑脊液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分类计数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大多正常或稍增高,糖含量正常。
3.头颅CT、MRI可有异常。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以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三关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与良好的护理。
成人补液量1500~2000ml/d,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证热量。
(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营养。
(二)控制脑水肿和惊厥。
(三)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
(四)抗病毒治疗。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保健喂养简答题1.新生儿有那些遗传代谢缺陷病应早期筛查并及时处理? 答: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6-PD缺乏症。
2.牛奶有何缺点?答:含酪蛋白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少,乳糖少,易受细菌污染。
3.什么叫初乳、过渡乳、成熟乳?答:产后4-5天以内乳汁为初乳,5-14天为过渡乳,14天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
4.哪些情况乳母应禁忌给婴儿哺乳?答:母亲感染HIV、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心功能不全等应停止哺乳,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禁忌症,肺结核无临床症状可哺乳。
5.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粘膜上皮细胞完整性、形成视网膜内视紫质及视紫蓝质、适应暗视力、促进免疫功能。
川崎病、紫癜简答题1、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答: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
1岁时症状明显。
(一)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甚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
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和惊厥,智能落后明显;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二)外貌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三)其他呕吐和皮肤湿疹常见;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2、大剂量丙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理是:答:封闭巨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浆中的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集合,从而使血小板免于被巨噬细胞吞噬,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抗体减少。
3.叙述伊文斯综合征答:又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无明显诱因,继发性常激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药物等。
4、川崎病诊断要点是什么:答:1、持续高热达5天以上。
2、双球结膜充血3.口唇干裂潮红,可有杨梅舌。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液体,它存在于脑脊液系统中,对于维持大脑和脊髓的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临床上,对脑脊液进行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疾病状态下脑脊液的成分和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简单的脑脊液鉴别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外观和颜色。
首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脑脊液的外观和颜色来进行初步鉴别。
正常的脑脊液呈无色透明的状态,如果发现脑脊液呈现浑浊、混浊、或者出现其他异常颜色(如黄色、红色等),就可能意味着存在炎症、出血或其他病理变化。
2. 蛋白质含量。
其次,测定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也是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如果发现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就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状态。
3. 糖含量。
此外,测定脑脊液中的糖含量也是一种重要的鉴别方法。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糖含量较高,如果发现脑脊液中的糖含量明显降低,就可能提示存在代谢紊乱、肿瘤或其他疾病。
4. 細胞計數。
最后,进行脑脊液的细胞计数也是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细胞数较低,如果发现脑脊液中的细胞数明显增多,就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肿瘤或其他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外观和颜色、测定蛋白质和糖含量以及进行细胞计数,可以进行脑脊液的最简单鉴别。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初步的鉴别方法,对于具体的疾病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简单的方法对脑脊液进行初步的了解,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早日进行治疗。
临床病毒性脑炎临床评估、疾病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断标准

临床病毒性脑炎临床评估、疾病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断标准脑炎是由脑实质的弥漫性或者多发性炎性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病理改变以大脑灰质与神经元受累为主,也可累及白质和血管。
根据病因,脑炎总体上可分为感染性脑炎与自身免疫性脑炎两大类。
病毒感染是感染性脑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较常见的急症、危重症之一。
诊断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等结果,首先确定其患有脑炎,继而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等鉴定实验方可确诊。
(一)临床评估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评估要点包括:1.病史:(1)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旅居史、动物接触史、基础疾病、肿瘤病史、手术、输血与疫苗接种史、免疫状态;(2)现病史:起病时间、病程时相特点、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系统性症状。
2.体征及量表评分:(1)神经科体征:高级神经功能,脑干、小脑、锥体外系体征和脑膜刺激征等局灶性体征;(2)内科体征、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3.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红细胞沉降率、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与Ig水平(必要时)。
4.X线与超声:胸部CT。
5.脑电图。
6.神经影像学:头颅CT(急诊可及)、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与增强)。
7.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计数与细胞学、生化;寡克隆区带、脑脊液与血清自免脑炎抗体(必要时)。
8.感染病原体检测:(1)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或)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2)抗病毒抗体(主要用于RNA病毒);(3)其他病原体检测实验。
(二)诊断标准(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确诊需要同时满足主要条件、次要条件、确诊实验、排除其他病因共4个条件。
确诊病毒性脑炎需要同时符合A、B、C、D 4个条件:A.主要条件: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水平下降、嗜睡或精神行为异常且持续≥24h;或者新出现的癫痫发作。
B.次要条件:体温≥38℃的发热(起病前或起病后72h内),或新出现的神经系统局灶性表现,或脑脊液白细胞≥5×106/L,或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或影像学显示脑实质病灶符合脑炎,或脑电图异常符合脑炎。
脑脊液化验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化验检查结果分析有脑脊膜刺激症状者,怀疑有颅内出血者,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怀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二、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造成,如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引起。
穿刺损伤出血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后2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均早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淤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破坏、溶解,出血4~8h即可出现黄色。
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血清胆红素>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8.6μmol/L,可使脑脊液黄染。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5 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时,因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呈淡黄色或黄色。
(3)白色或灰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褐色或黑色:常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应清晰透明。
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梅毒等疾病的脑脊液也可呈透明外观。
结核性脑膜炎常呈毛玻璃样浑浊;而化脓性脑膜炎常呈乳白色浑浊。
3.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h,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若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质多于10g/L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1~2h即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可见表面有纤维的网膜形成,取此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
蛛网膜下隙阻塞时,远端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 g/L,此时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参考值】成年人脑脊液内无红细胞。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脑脊液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生理液体,通过脑脊液检查可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情况,如脑膜炎、脑出血、肿瘤等。
下面我将根据不同的检查指标,对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清晰度及颜色:正常脑脊液呈无色或淡黄色,透明度高。
如果脑脊液浑浊,颜色深黄或其他颜色,可能是存在感染、红细胞增多、脂蛋白颗粒等异常情况。
2. 压力:脑脊液压力用于判断颅内压力的高低。
正常情况下,成人脑脊液压力为100-180mmH2O,小儿为80-120mmH2O。
如果脑脊液压力过高,可能导致脑水肿、颅内肿瘤等疾病。
3.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情况下,在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少,以淋巴细胞为主。
如果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肿瘤、出血等原因导致的炎症反应。
4.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如果蛋白质含量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出血、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导致。
5.糖含量: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血液中的相似。
如果脑脊液中的糖含量降低,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感染等原因导致。
6.染色及培养:通过染色和培养方法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如果染色和培养结果阳性,可能是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
综上所述,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异常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异常可能是一种疾病的提示,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必须综合其他检查方法和医学实践进行评估和判断。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一、引言脑膜炎是一种引发脑脊液感染的严重疾病,早期的快速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脑脊液鉴别表是一项帮助医生判断脑膜炎类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细菌性脑膜炎1. 外观脑脊液呈浑浊状,颜色为黄绿色或浅绿色。
2. 糖含量脑脊液糖含量减少,通常低于正常参考范围。
3. 蛋白含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常超过正常参考范围。
4.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达数千/μL。
5. 其他指标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可检测到致病菌。
三、病毒性脑膜炎1. 外观脑脊液为清澈状态,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
2. 糖含量脑脊液糖含量通常正常或轻度降低。
3. 蛋白含量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增高,一般不超过正常参考范围。
4.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通常不超过300/μL。
5. 其他指标脑脊液压力正常,无致病菌检测。
四、结核性脑膜炎1. 外观脑脊液呈浑浊状态,颜色为黄绿色或浅绿色。
2. 糖含量脑脊液糖含量明显降低。
3. 蛋白含量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
4.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也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
5. 其他指标脑脊液压力增高,结核分枝杆菌鉴别试验阳性。
五、真菌性脑膜炎1. 外观脑脊液呈浑浊状态,颜色多为浅黄色或浅棕色。
2. 糖含量脑脊液糖含量明显降低。
3. 蛋白含量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
4.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5. 其他指标脑脊液压力增高,真菌培养可能呈阳性。
六、结论脑脊液鉴别表是诊断脑膜炎类型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外观、糖含量、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其他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确定脑膜炎的类型,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鉴别表只是辅助诊断的工具,医生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对于疑似患有病毒性脑炎的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因此,制定科学的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表现。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痉挛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等。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查。
病毒性脑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
血液检查常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关键,脑脊液常常呈现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升高、葡萄糖减少等非特异性改变。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或MRI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但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并不特异。
3. 病原学检查。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
病毒抗体检测通过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阳性结果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毒类型。
病毒核酸检测通过PCR方法检测病毒基因组,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毒感染。
病毒分离培养则是将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样本接种到细胞培养物中,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到病毒,但此方法耗时较长,不适用于急诊诊断。
4. 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应该是综合性的。
一般来说,具备以下条件可以做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①急性起病;②有发热、头痛等脑部炎症症状;③脑脊液检查提示炎症改变;④病原学检查阳性。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还需要根据相关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总之,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相结合,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
三种疱疹病毒性脑炎及一般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

三种疱疹病毒性脑炎及一般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孙 伟 何俊瑛 邹月丽 摘 要 目的:比较三种常见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病毒抗体特异性指数对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进行病原学诊断,获得三种较为常见的病毒性脑炎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 B 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设立非病毒性脑炎组为对照组。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 B 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比较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的差异;并且把脑炎组与对照组的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类型进行比较。
结果: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脑脊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E B 病毒性脑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符合一般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即典型脑脊液细胞学图象-淋巴样细胞反应。
脑炎组与对照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类型有明显差异。
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是一个特征性的现象;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脊液细胞学 脑炎 脑脊液 抗体特异性指数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 (2008)06-0707-04The C er ebr os p i n a l F l u id C ytology of Encepha litis by Thr eeHer pesv i r us and comm on Vi r u s SUN W ei ,HE J un 2ying ,ZOU Y ue 2liDepart ment of Neurol ogy .The Second Hos p ita l .HeB eiM 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 i naAb stra ct O bjec tive:To study t he Ce rebros p i nal F l uid Cyt ol ogy of t he encephalitis further,and co mpare the CSFC of en 2cephalitis by three co mmon herpe s virus .M e thod s:The encepha litis by t hree co mmon herpesviru s (HS V 21,E BV ,HC MV )was diacrisised by antibody specificit y index .Pa tients suffe r fr om others infec tive diseases of CNS and de m yeli nati ng disea ses co m 2posed control gr oup .CSFC of encephalitis by three co mmon herpe s virus we re co mpared;CSFC of encephalitis and the CSFC of control grou p were co mpa red .Re sults:The CSFC of encepha litis by HS V 21were cha rac teristic,because of t he m any red bl ood cells and phag ocytic cells in the CSF.The CSFC of encepha litis by E BV and HC MV were the same with the co mmon he r pe svirus .The abnor m ity ty pe s of CSFC of t w o group swere different observably .C o n clusio n :It is a characteristic appearance that there a re many red blood ce lls in the CSF of patien ts suffe r fr om Encepha litis by HSV 21;the CSFC is signifi cant for the diffe rential diagn o 2sis of Encepha litis .Key wor d s ce rebros p i nal fluid cyt ol ogy viral encepha litis CSF anti body s pecificity index作者单位5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全世界大约有100种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病率约为3.5/10万~7.4/10万,粗略估计每年大约有15~30万病毒性脑炎患者[1]。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
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液体,主要由脑室系统产生,包围和保护脑组织和脊髓。
脑脊液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缓冲、营养供应和废物代谢等作用。
在临床上,脑脊液的鉴别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一般来说,脑脊液的鉴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正常脑脊液呈透明无色,无异味。
如果脑脊液呈黄色、混浊、有异物或有臭味,可能是炎症、出血或感染的表现。
2. 呈色:常规情况下,脑脊液呈无色透明状态。
但有时在某些疾病,如出血、黄疸等情况下,脑脊液可呈现不同的颜色。
例如,血性脑脊液呈红色或棕色,黄疸型脑脊液呈黄色。
3. 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总蛋白浓度和糖含量较低。
因此,通过测量脑脊液的总蛋白浓度和糖含量可以进行鉴别。
一般来说,非炎症性脑脊液中的总蛋白浓度较低,糖含量较高;而炎症性脑脊液中的总蛋白浓度较高,糖含量较低。
4. 炎症细胞: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应该没有细胞存在。
通过涂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的存在表明有炎症反应发生,可能是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的表现。
5. 细菌和病毒检测:对于怀疑脑脊液感染的情况,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别。
细菌培养可以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是否有细菌生长,而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检测脑脊液中是否有病毒感染。
总之,脑脊液的鉴别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外观观察、化学分析、细胞学检查和病原体检测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脑脊液的性质,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颅内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改变特点

颅内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改变特点答案解析: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脑膜刺激征,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答案解析:化脓性脑膜炎,约30%~6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出现硬脑膜下积液,1岁以下患儿较多见。
多发生在化脑起病后48~72小时后,临床特征是化脑积极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降,或退而复升;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等。
答案解析:病原菌明确后的抗生素选择:应参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1)肺炎链球菌:由于目前半数以上的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故应继续按上述病原菌未明确方案选药。
仅当药敏试验提示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改用青霉素20万~40万U/ (kg·d)。
2)脑膜炎球菌:与肺炎链球菌不同,目前该菌大多数对青霉素依然敏感,故首选取选用,剂量同前。
少数耐青霉者需选用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
3)流感嗜血杆菌:对敏感菌株可换用氨苄西林200kg/(kg·d)。
耐药者使用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
4)其他: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者应参照药敏试验选用乙氧奈青霉素、万古霉素或利福平等。
革兰阴性杆菌者除考虑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外,可加用氨苄西林或氯霉素。
答案解析: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在化脑有效治疗48~72小时后,脑脊液检查好转,而体温持续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再升高,或病情好转后又出现意识障碍、高热、抽搐、前囟饱满或隆起,或颅内高压的症状,颅骨透照及头颅CT、有助诊断。
与题干“抗生素10天,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3天又出现发热。
抽搐,前囟饱满,颅缝分离”的临床表现相符。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异常,对硬脑膜下积液,最重要的诊断穿刺,即可诊断。
头颅透光检查和CT扫描可协助诊断,但最后确诊仍有赖于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同时也达到治疗目的。
答案解析:化脓性脑膜炎:血培养化脓性脑膜炎时,血培养不一定获阳性结果,但仍是明确病原菌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是什么
导语: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其实就是一些症状表现,有患者会表现出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还有精神意识障碍,或者是常伴有抽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其实就是一些症状表现,有患者会表现出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还有精神意识障碍,或者是常伴有抽搐,记忆力减退等这些问题。
一、前驱期症状?
表现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
二、神经精神症状?
1、意识障碍轻者对外界反应淡漠、迟钝或烦躁、嗜睡;重者出现谵妄、昏迷。
?
2、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头晕甚至出现脑疝,婴儿的前囟饱满。
?
3、抽搐可以为局限性、全身性或为持续状态。
?
4、运动功能障碍
根据受损的部位可以表现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的一侧或单肢的瘫痪;亦可表现为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如舞蹈样动作,肌强直;亦可因脑神经瘫痪而有斜视、面瘫或吞咽障碍等。
?
5、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幻听、幻视;情绪改变、易怒,有时出现猜疑,常因此而误为精神病或额叶肿瘤。
?
三、伴随症状
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但各种病毒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
如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常出现细小的麻疹样皮疹或同时有心肌炎、心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