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纲.doc

合集下载

沪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提纲

沪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提纲

沪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汇总上海科教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汇总第1章知识要点1.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3.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略)第2章知识要点1. 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

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信息技术复习提纲(一)专题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信息的载体及信息的特征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要会判断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3、信息的特征:(根据已知信息判断相应的信息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二、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1、二进制①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包括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2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B来标识该代码为二进制代码。

例如:(10011)2、10011B。

②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③二进制数的运算(加、减)n④n位二进制编码的个数为22、十六进制①由于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16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H来标识该代码为十六进制代码。

例如:(10A11)16、10A11H。

②十六进制数由0~9、A、B、C、D、E、F这16个符号组成,分别对应十进制的十进制:10个数码0、1、2、3、4、5、6、7、8、9二进制:2个数码0、1十六进制:16个数码0、1、2、3、4、5、6、7、8、9、A 、B、C、D、E、F①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②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相加”法。

( 1 0 0 1 1 )224 23 22 21 20按权相加:= 1×24 + 0×23 +0×22 +1×21 +1×20= 16 + 0 + 0 + 2 + 1=19③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④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⑤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广西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广西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要点第一册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是信息、物质、能源。

2、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基础: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3、集成电路的标志性产品是CPU,中文意思是中央处理单元,(也叫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4、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5、计算机具有计算、记忆、逻辑判断和控制等功能。

6、计算机的主要原理:一是可以储存信息,二是进行程序操作。

7、计算机的三个主要特点是: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12、从外观看计算机一般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及音箱、打印机等组成。

从功能来分计算机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五大部份。

8、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硬盘都是外存储器。

软盘(1.44M)存储速度慢,容量小、但方便携带,方便交流。

硬盘容量大、速度快,价格较贵。

标准光盘容量是650M。

14、内部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简称为(RAM),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计算机的内存。

(计算机中基本的存储单元是字节(B),1个字节(B)=8位的二进制数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半角状态下存储一个西文字母或符号需要一个字节,但存储一个汉字则需要占用两个字节)15、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机械式、光电式、光电机械式)、扫描仪。

绘图仪。

常用的外部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硬盘、U盘16、电脑“黑客”是指那些未经授权而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者。

17、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并能自我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代码。

18、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

19、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0、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1)、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2)、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硬件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2. 存储介质的种类及其特点•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U盘•光盘3.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及其功能•键盘•鼠标•打印机•摄像头二、计算机网络知识1. 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2. 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及表示方法•IPv4地址•IPv6地址三、操作系统知识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作用•Windows操作系统•macO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2. 常见的操作系统功能•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管理3. 常见的文件系统•FAT32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ext4文件系统四、数据库知识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2. 常见的数据库操作语言•SQL语言•NoSQL语言3.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表的创建•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五、信息安全知识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病毒和木马程序•黑客攻击•数据泄露2.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密码安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使用•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3. 网络安全法规和法律责任•《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侵犯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六、软件开发基础知识1. 编程语言的分类及选择•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脚本语言•命令式编程语言2. 常见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Visual Studio•Eclipse•PyCharm3. 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以上提纲涵盖了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核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加油!。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复习的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复习的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复习的提纲
1. 单元一:计算机基础知识回顾
-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 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计算机的运行环境
2. 单元二:信息处理与系统
- 数据的存储与表示
-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 信息的处理与传输
- 信息系统的组成与运行原理
3. 单元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
- 数据库的组成和结构
-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 数据库应用的基本操作
4. 单元四: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 多媒体的制作与处理
- 多媒体的存储与传输
- 多媒体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5. 单元五:网络技术与应用-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网络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 网络的安全与管理
- 网络应用的设计和开发
6. 单元六:计算机编程与开发-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 编程语言与编程环境
-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程序调试与测试技巧
7. 单元七:计算机与社会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 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应用
- 计算机在教育和工作中的作用
- 计算机伦理和法律问题
8. 单元八:信息技术与创新
-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趋势
-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 信息技术的影响和挑战
- 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以上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复习的提纲,总共包括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希望以上内容对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全册)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全册)
Ctrl 控制键 Insert 插入键 Backspace 退格键 Tab 制表(跳格)键
2、鼠标通常的操作方式有 移动 、单击左键 、 单击右键 、双击 、 拖拽(拖放) 。
3、计算机开机顺序:先打开外部设备的电源开关(如显示器、打印机),再打开主机的电源开关。(**关机顺序和开机顺序刚好相反)。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要点
第一册
第一单元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是信息、物质、能源。
2、 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基础: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3、 集成电路的标志性产品是CPU,中文意思是中央处理单元,(也叫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3、我们把Windows启动后的整个屏幕看作计算机的桌面,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鼠标可弹
出如下右图菜单:通过“属性”可打开“显示属性”窗口(如左下图)设置“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等。
4、在窗口中,一般都有、和三个小图标,分别表示:最小化 、 还原 和 关闭
5、右击任务栏的空白处选“属性”→在“自动隐藏”复选框打勾→“确定”可把任务栏设为自动隐藏。
,半角状态下存储一个西文字母或符号需要一个字节,但存储一个汉字则需要占用两个字节)
15、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机械式、光电式、光电机械式)、扫描仪。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绘图仪。
常用的外部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硬盘、U盘
7、 选择多个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1)在文件夹窗口中按“Ctrl+单击左键“选取文件可选择不连续(不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归纳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定义: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传递性、真伪性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和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目的的科学....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通信技术技术群。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三次:造纸术(蔡伦)和印刷术(毕升)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4、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应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归纳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定义: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传递性、真伪性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和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核心,以通......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技术......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三次:造纸术(蔡伦)和印刷术(毕升)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4、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应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点一、信息及信息技术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应用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GUI)阴极射线管(CRT)磁盘操作系统(DOS)一、虚拟现实技术:融洽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二、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TS):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三、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子商务(EC)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Intel 奔腾4 2.8GHz(CPU即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GB(硬盘)/50X(光驱)/15’(显示器)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1、定位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比如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等口头型(个人)信息源:比如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等电子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实物型信息源:比如运动会、动物园、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等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检索法等等4、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定义: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源、信息。

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如: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②可加工和处理:经过加工、处理,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③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我们通过书籍、录音、音响可以看见或听到以前发生的事物。

④可以传递和共享:信息可以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损耗。

如多人同时观看新闻。

⑤时效性:人们总是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有用的信息,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⑥真伪性:信息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分。

如诸葛亮“空城计”⑦价值相对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任何信息在计算机内都采用二进制...(0和1)表示。

4.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 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和传感技术等方面。

1)计算机技术是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2)通信技术是传递信息的技术3)传感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技术4)微电子技术是研究如何利用芯片内部微观特性以及一些特殊工艺,在一个微小体积中制成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完整的电路或器件。

5.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在远古时代就有了)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会考复习知识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会考复习知识提纲

信息会考复习知识提纲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请每天携带,有空抓紧时间复习记忆!)【初中知识部分】:一些要记的常识(小学初中就学过要掌握的)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细分类如下:2:第一台计算机:1946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

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主要用于军事,并命名“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Elex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简称ENIAC (埃尼阿克)。

3:计算机原理: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来的“存储程序”原理。

4.电子邮箱:用户名@主机域名 如:fanglin@ 5.计算机中的常用单位:T ,G ,M ,K ,B ,以1024作为换算进位,B=Byte(字节),b=bit(位) 换算关系:1B=8 bit (二进制位), 1KB =1024B, 1MB =1024KB, 1GB =1024MB ,1TB =1024GB . 例如:1024 b =1024/8 B = 128 B = 128/1024 KB =0.125 KB =0.125/1024 MB=……6.键盘上的“Delete ”或“Del ”键叫删除键,可用来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删除选中的对象,或删除文件等;“Back Space ”或←:叫退格键,用来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删除选中的表格.计算机系统硬件 系统软件系统主机 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 内存:只读存储器(ROM ),可读写存储器(RAM ) 高速缓存(Cache )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等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外 存:如:硬盘,软盘,光盘,优盘、存储卡等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如:DOS ,Windows 系列,Unix,Linux 等)语言处理程序:如机器语言,高级语言(C,Pascal 等)等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记事本等),表格数据处理软件,游戏软件,下载软件……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A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行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A.学问、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果例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A.文字B.视频C.声音D.图像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

⑦传递性:①依附性:信息必需依附肯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意人们某些方面的须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更而变更,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更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共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例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白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务说明白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更的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白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提纲(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一信息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①信息②物质③能量信息的特征:①传载性②可处理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信息技术:①感测技术②通信技术③计算技术④控制技术信息处理的过程:①信息的获取②信息的存储③信息的加工④信息的表达计算机内部是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和存储的。

通常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和影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形式的这一过程称为信息的数字化,也叫做信息的编码。

字符编码:ASCII码,7个二进制位,存放时占1个字节,可表示128种不同的字符字节(Byte):一个字节占8位二进制汉字编码:①输入码②内码③字形码特点:每个汉字至少用2个字节存储(因为汉字数量多)同一个汉字的内码是唯一的。

声音的编码的基本过程:①采样②量化常见音频格式:MP3 、WAV 、CD 、WMA 、RA图像的编码分类:①矢量图②位图特点: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都不会失真的是矢量图,像素越多越清晰的是位图。

计算机中,彩色图像的颜色均用红、绿、蓝三原色调配出来的。

位图格式:BMP(未压缩)、JPG(静态图像)、GIF(网页应用)、TIP(非失真压缩)信息的压缩分类:①有损压缩②无损压缩特点:无损压缩:软件(WinZip、WinRAR)适用于文档文件(如:doc 、txt 等)有损压缩:适用于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文件。

压缩标准:音乐信息:MP3静态图像信息:JPG 视频信息:MPEG 、RM第二章计算机系统:①硬件系统②软件系统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思想:程序可以像数据那样存放在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执行。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件组成。

总线:①地址总线②数据总线③控制总线运算器:①二进制算术②逻辑运算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PU):①运算器②控制器性能指标:①主频(CPU每秒运算的次数)②字长(CPU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的位数)③高速缓存存储器:①内存储器②外存储器内存储器:①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读可写,一旦断电,所存信息会全部丢失。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提纲word资料7页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提纲word资料7页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票信息。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信息技术的复习提纲,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CPU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解析和执行、数据的处理等。

3. 内存的类型和作用:主存、辅助存储器等。

4. 硬盘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磁道、扇区、柱面等。

5.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功能: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计算机软件1.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 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媒体播放软件等。

3. 开发软件:用于编写和调试其他软件的工具,如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等。

4.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的软件,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

5. 网络软件: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如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等。

三、计算机网络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 网络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4. 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防火墙、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

5. 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四、编程语言和算法1. 常用的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

2. 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面向对象、高级语言、脚本语言等。

3. 基本的编程概念和语法: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

4. 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栈、队列等。

5. 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五、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1.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

高中信息技术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提纲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的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2.信息技术的历史: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创造③印刷术的发明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⑤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二:信息的获取1.信息获取的过程(1)定位信息需求(2)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实物性信息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①现场观察法②问卷调查法③访谈法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⑤实验法(4)评价信息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搜索引擎的分类:(1)全文搜索引擎(BAIDU、GOOGLE)(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新浪、搜狐、雅虎、网易)(3)元搜索引擎常用搜索引擎技巧:(1)提炼关键字(2)细化搜索条件(3)用好逻辑命令(4)强制搜索4.文件的下载(1)文件属性①文件名;是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②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位置(URL路径、UNC路径、本机路径)(2)文件类型:①可执行文件exe、bat、com、②压缩文件:zip 、rar、cab③文本文件:txt、doc、rtf、wps④网页文件:htm、html、asp、php、jsp⑤音频文件:wav、mid、mp3、ram、wma⑥图形图像:bmp、jpg、gif、png⑦视频文件:avi、mpg、dat、asf、wmv、mov、rm、rmvb、flv⑧动画文件:fla、swf、gif⑨电子表格xls 幻灯片ppt 数据库文件dbf、mdb 5.常用下载工具:(1)常用下载工具网络蚂蚁(netants)、网际快车(flashget)迅雷(thunder)(2)网站下载工具;Webzip、Teleport Pro、WebFTP(3)流媒体下载工具:影音传送带、StreamBox VCR6.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的检索、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三:信息的加工1.信息的加工: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①记录信息②加工信息③发布信息④存储信息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2.文本和表格(1)文本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信息的结构化表达①文字表达②项目式表达③表格表达④结构图表⑤图形表达⑥流程图表达(2)表格表格数据的处理:计算、筛选、排序、分类汇总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柱形图(数据大小与多少比较)饼形图(数据之间的比例)折线图(数据在某段时间的变化趋势)3.多媒体的加工及常用的工具软件①图形图像:画图、ACDSee、Photoshop、AutoCAD②音频编辑:Cool Edit、Gold wave、sound forge动画:Flash、Director、Cool3D、3DMmax视频播放:Media Player、RealonePlayer、豪杰超级解霸视频编辑:movie maker、会声会影、Premier四:信息资源管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都有其适用场合,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在于合理、灵活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归纳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定义: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传递性、真伪性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和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徵电于找术为基础,以甘算机找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皐技术叙 ....... •• ••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屮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三次:造纸术(蔡伦)和印刷术(毕升)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圉)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E跃)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4、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屮的应用应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T:计算机辅助测试笫1页共16页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5、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多元化(强调与其他学科结合应用);网络化(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化(强调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 寶能化(强调计算机来实现人类的智能)虚拟化(强调计算机的仿真虚拟现实中的某些场景)主题二信息获取一、信息的获取过程1、信息需求的确定:(1)确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的类型(即信息的载体形式)载体形式文本数据图声音、视频作用效果客观依据准确性直观感真实感2、信息来源的确定:按照信息来源可以将信息分为:文献类、口头型、电子型、实物型四种。

(1)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论文、专刊(优:全面系统,缺:查找费力)(2)口头型信息源:通过交谈、聊天、授课、讨论等方式进行口头相传的信息(优:灵活,缺:主观)(3)电子型信息源: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优:生动,真观;缺:需要设备)(4)实物型信息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优:直观,真切;缺: 表面,零散)3、选择信息来源原则:选择可用、可靠信息源,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典型性)。

4、信息获取的方法和工具信息获取的方法包括阅读资料、查阅文献、与人沟通、广播、电视、实验研究、观察法、调查问卷、网络检索、遥感测量等,其中通过亲自观察、调查、实验、测量获得的第一手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信息获取的工具•扫描仪:可以扫描图片和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自动识别文字;(OCR技术就是利用专用设备对卬刷文字或手写文字进行识别并转化为文字编码的一种使用技术。

)•录音设备采集音频信息(麦克风、录音笔、Mp3);•数码相机(DC)可以采集图像信息,部分可以拍摄短片;•数码摄像机(DV)可以采集音、视频信息。

二、网络信息检索1、通用资源定位符(URL ):表示文件在因特网上存放的名称以及位置。

*URL的组成:协议名或传送方式://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文件名。

如:http://www. sina.com. cn/index, htm ftp://192. 16& 1. 100:8080/123. asp*电子信箱地址格式:用户名@网络服务器的主机名。

例:zhangsan@sina. com. cn和liniing@qhsms. com.cn2、搜索引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雅虎是最早的搜索引繁,主要分为FI录搜索和关键词查询(1)目录类搜索引擎(分类搜索引擎):搜狐、新浪、雅虎等。

•采用人工方式采集和存储信息。

•适用于“事先无法确定信息检索目标(即无关键字)”的情况。

(2)全文搜索引擎(关键字搜索引擎):百度、Google等。

•适合有关键词查询方式如屮秋节来历3、搜索技巧•提炼搜索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用好逻辑符号:and or notand:表示“与”的关系,可用空格或者+号表示【同时满足多个条件】or:表示“或”的关系,可用丨表示【满足多个条件屮一个】not:表示“非”的关系,可用一号表示【去除后者进行搜索】三、IE浏览器中的常用工具主页:返回到设置的默认主页(浏览器打开时第一个显示的页面叫首页); 历史:显示最近访问过的站点列表,并可以选择访问;收藏:可以从收藏夹列表屮选择一个站点,快速访问;或者添加新的网址到收藏夹屮。

四、因特网信息的下载1、文字下载:选中一段文字,再使用“复制”、“粘贴”、“保存”等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s记事本)。

2、图片下载:右键单击图片,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

3、网页下载: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文件类型为网页(默认)类型。

4、文件下载方法:•目标另存为(适合小文件下载)•利用FTP服务(适合大文件下载)• 利用下载工具软件:如网络蚂蚁(Net/'nts)、网际快车(FlashGet)、迅雷(Thunder)s 电驴、比特慧星等。

下载工具的特点:断点续传、多线程、批量下载。

五、信息价值的判断主要从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适用性儿个方面来判断。

准确性: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客观性:信息所提示的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带偏见权威性:信息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时效性:信息在某段时间或某一时期是否有效适用性:信息对问题的解决是否有用以及作用大小主题三信息加工与表达一、信息加工概述1.信息加工概念: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2.信息加工的主要目的:挖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使用。

3.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记录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存储信息。

4.计算机信息加工:5.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①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耍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自编程序;②信息录入;③信息加工;④信息输出;⑤信息存储。

二、文本信息的加工知识点1: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概念1.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2.汉字编码方式:3.常用的字处理软件:4.★为清晰地描述一个过程,对以使用更为直观的流程图★对于分类组织比较清晰的事物,可考虑用表格★在需要分析、描述事物间的联系或关系以及发展变化的脉络时,可以使用结构图,分为组织结构图、概念图及及思维导图。

四、表格信息的加工1.excel基本概念(1)EXCEL文件的扩展名为:*. xls(2)工作簿:一个Excel文件就是一个工作簿。

在工作簿中可对工作表进行增加、删除、重命名等操作,每张工作簿最多可以有255张工作表。

(3)工作表:是由行列组成的,Excel中一张工作表是由256列X65536行组成。

(4)列:工作表中共有256列,每一列的内容称为字段。

(5)行:工作表中共有65536行,每一行的内容称为记录。

(6)单元格:行列的交叉点是单元格。

每个单元格可以用行列号来表示唯一地址,如第4 行第2列的单元格地址是B4,该单元格称B4单元格。

B2:加指从B2到 D5四行三列的数据区。

2.表格格式设置及录入数据(1)数据输入:①直接输入。

②获取外部数据:数据一>获取外部数据一>导入文本文件。

(2)单元格属性设置:右击某单元格一>单元格格式,即可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设置如下属性:数据格式、对齐方式(水平、垂直)、自动换行、合并单元格、字体、边框、底纹。

(3)设置列宽、行高:格式一〉行高;格式一〉列宽。

3.公式和函数的使用(1)公式计算:编辑栏中输入“二”符号,然后通过单元格地址来引用该单元格内容,进行计算。

(2)函数计算:①在编辑栏中直接输入函数名及参数。

②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fx”按钮或执行“插入一函数…”菜单命令,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相应的函数并进行参数设置。

(3)常用函数:(4)自动填充功能:选中某单元格,鼠标移至右下角变成黑色十字箭头即可拖动鼠标完成填充。

3.数据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1)排序:使工作表中的数据按照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排序后显示。

(2)筛选:在工作表中只显示符合设定筛选条件的行,而隐藏其他行。

(3)分类汇总:可使数据按照不同的字段对各汇总项进行求和、求平均值、求个数等计算。

并可删除汇总项。

注意点:先排序后汇总。

4.表格数据图形化(1)表格图形化的特点:“简单、直观、清晰、明了”。

(2)创建图表的方法有:①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命令。

②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

(3)三种常见图表适用场合(4)右击图表,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可以修改图表类型、图表选项、源数据、图例位置等设置。

五、多媒体信息的加工知识点1:图像信息的加工1 •数字化图像2.图的加工有:①图片的数字化,扫描报纸、杂志、图书、照片上的图片,数码相机拍摄②用工具软件在计算机上创作绘制③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像④对图像文件进行修饰及效果处理等。

1.图像表达效果分类:①实景图可增强真实感②图解图适合描述一个复杂的过程③类比图可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知识点2: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1.数字化音频(1)常见音频文件的格式及播放软件(2)音轨:是在音频编辑软件屮看到的一条一条的平行“轨道”。

如将两个声音文件导人到不同的音轨屮,然后可进行合并输出(混音)。

(3)声音的表现在时间轴上一定是连续的,不存在某一时刻(静止)的振动。

(4)背景音乐主要是烘托气氛、激发受众的情绪和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旁白解说主要是强化画面信息,对画面信息进行补充说明。

2.视频、动画信息(1)视频:由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