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粳(gěng-gēng-jīng)稻的知识
(完整版)水稻基础知识
迟熟粳
“强-强-短”型: 华中晚稻籼
“弱-中-长”型: 华中中熟籼, 及粳、云贵的迟熟籼及粳
中籼稻主要类型
“强-中-中”型: 华南晚稻的
“弱-强-长”型: 华南及云贵
迟熟粳、云贵的迟熟籼
的冬稻籼
“强-强-中”型: 华南一季粳
“中-中-短”型: 华北的中、
(三)水稻发育特性理论的应用
1.在栽培技术方面的应用
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包括种子发芽和根、 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 必要的养分。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1)幼苗期: 从稻种萌动开始至3叶期。
(2)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 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 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称返青期。
(3)分蘖期: 从4叶长出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 节为止。返青后分蘖不断发生,到开始拔节时, 分蘖数达到高峰。杂交水稻由于稀播,通常在秧 田即开始分蘖。
部分组成。
分蘖节或根节: 稻茎基部的节间不伸长, 各节密集,节上发生根和分蘖,习惯上称它为
分蘖节或根节。
茎秆: 茎上部有若干伸长的节间形成茎秆。
6.穗的发育 (1)形态结构
小穗 稻 二次枝梗 穗 一次枝梗
小穗梗 穗轴
(2)稻穗的分化发育
稻穗分化时期的检查: ①第一苞原基分
化到花药形成以前, 以全穗发育为对象划 分发育时期;
分蘖位: 分蘖在母茎 上所处的叶位。
(2)分蘖特性
1)分蘖叶位数: 凡分 蘖叶位数多的品种,分 蘖期长,生育期一般也
较长。
(2)分蘖特性
2)对环境条件敏感: 在分蘖叶位数相同的品 种间,但对温、光、水、肥等条件敏感的品种, 当条件不适宜时,分蘖芽处于休眠状态,分蘖发 生率低。
水稻常见名词
早稻简介早稻早稻zǎo dào〖early(season)rice〗栽培时间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籼稻,以产季不同区分于中稻、晚稻。
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
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
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早稻生产的大米称为早籼米或早米,口感较差,一般作为工业粮或储备粮。
确定早稻播种期:温度稳定在12至14摄氏度时,是水稻发芽和生长的最低温度。
而自然条件下,白天高于日平均温度,夜间低于日平均温度,以日平均温度10摄氏度和12摄氏度分别是粳稻和籼稻生长的最低温度。
早稻的适宜播期为: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2摄氏度,长江流域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随着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温度降低,播期应推迟。
在生产中,应注意当时的天气预报,应掌握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利用播后一段晴暖天气,使种子根早入土,到第二次冷空气来临时,秧苗已扎根立苗,不至于受低温冷害而造成烂种烂芽。
早稻插秧后管好水巧施肥干湿交替促早发。
在正常年份,一般在插后10天开始分蘖,10~15天进入分蘖盛期,25天后停止分蘖,大体上有效分蘖终止期大都在插秧后20天左右,有效分蘖期仅有8~12天。
如果阴雨天气多或过于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分蘖会推迟或减少;在常灌深水条件下,会使秧苗基部变软、土温降低、养分分解慢,不利于分蘖;只有干湿交替才能促进分蘖早发。
因此,早稻移栽后应合理管水,促进早发,浅灌返青养苗水,水层以1.5~2厘米为宜,在此基础上做到看天管水,雨大、阴天可适当深一点,晴天浅一点,使水温、泥温高于气温2℃~3℃。
分蘖期管水坚持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灌水深度因田用水,黏土田及保水性好的田一般2厘米以内,保水性较差或砂壤土稍深些。
足肥早追攻早发。
一是要早追,就是要抓住插后的有利天气,在插后的一个星期内施下,一般在插后2~5天内追施,可促进新叶早生、早分蘖。
水稻—搜狗百科
水稻—搜狗百科由于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知世界上可能超过有14万种的稻,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发新稻种,因此稻的品种究竟有多少,是很难估算的。
有以非洲米和亚洲米作分类,不过较简明的分类是依稻谷的淀粉成份来粗分。
稻米的淀粉分为直链及支链两种。
支链淀粉越多,煮熟後会黏性越高。
籼稻和粳稻籼稻(Indica rice):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
属中黏性。
籼水稻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
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
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Japonica rice):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
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
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
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
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中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
籼稻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
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
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均有栽培。
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
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
早、中、晚稻早、中、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
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水稻农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水稻农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水稻的生长习性1. 生长期和温度要求:水稻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水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摄氏度,其中对于花序分化和开花的温度要求较高。
2. 光照需求: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水稻对光照要求较高,光照充足可以促进生长和光合作用,有利于籽粒的灌浆和成熟。
3. 土壤要求:水稻适合的土壤酸碱度为5.5-6.5,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并且排水良好。
4. 水分需求: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分需求较大。
适宜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但要防止积水。
水稻的品种分类1. 根据成熟期的不同,水稻可以分为早、中、晚熟品种。
2. 根据稻谷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
籼稻籽粒较长,粳稻籽粒较短。
3. 根据生态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旱地稻、水稻和深水稻。
4. 根据植株的株型特点,可以分为直立型和匍匐型。
5. 根据谷粒含硬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硬粳和软粳。
水稻的播种和管理1. 水稻的播种方式:水稻可以直播、移栽和直播与移栽结合的方式进行播种。
2. 施肥管理:水稻的常规施肥有基肥和追肥两种。
基肥主要是在耕种前施用,追肥主要是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追肥施肥。
3. 病虫害管理: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有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等,需要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
4. 灌溉管理:适时合理的灌溉对于水稻生长十分重要,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灌溉。
5. 除草管理:水稻的除草主要通过化学除草剂和机械除草进行。
水稻的收获和加工1. 水稻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籽粒成熟后进行,要确保籽粒完全成熟。
2. 收获方式:水稻的收获可以使用收割机械进行,也可以进行人工收割。
3. 水稻的加工:水稻的加工主要包括脱粒、碾米、磨粉等步骤,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和米粉等成品。
水稻的栽培技术1. 水稻的育种技术:通过育种工作繁育出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
2. 水稻的栽培密度:不同品种和生态类型的水稻,其密度有一定的要求。
稻米有关知识
粳米:主要产于中国华北、东北和苏南等地。粳米产量远较籼米为低。常见的东北米、珍珠米、江苏圆米都属于粳米
稻米知识:
稻谷简介:
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在商品粮中占一半以上。产区遍及全国各地。
品种划分:
按栽培划分:籼稻和粳稻
按生长周期分:早稻(90-125天)、中稻(125-150天)、晚稻(150-180天)
分布区域
稻谷主产区:湖南、江西、江苏、湖北、四川、黑龙江
粳稻: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等的高地、太湖地区,以及华北、西北、东北等温带地区和台湾省。一年一熟
籼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一年二熟、三熟
各品种特点
早籼稻:7月中下旬成熟。早籼稻是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早籼稻的品质较中晚籼稻差。湖南、广西、江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四个省
粳稻:在我国粳稻生产总量中,东北三省和江苏的粳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换言之,东北和江苏的粳稻生产,直接影响着我国粳米市场的稳定和人民的“口粮安全”。
国内稻谷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由于近年国内粳米市场东北大米的价格持续走高,稻农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东北地区旱改水的面积近年大买年纪增加。
2008年:种植19189.6公顷产量29241万吨
2009年:种植19489.7公顷产量30091万吨
2010年:种植19700公顷产量30667万吨
种植及秋收时间
水稻理论知识点总结
水稻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水稻的种类水稻是由中国南部的青稞原种和东南亚的毛穗原种演化而来的。
按照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的不同,水稻可以分为两大类:籼稻和粳稻。
1.籼稻由长柄稻、鸡心稻和糯稻三个种型组成,其中长柄稻地理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它的种子外壳薄、宜长途运输和石板上整米。
2.粳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和欧洲、非洲北部和美洲一些地区,粳稻水稻的种子外壳较厚,不易碾磨。
3.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籼稻的外壳薄、宜长途运输和石板上整米,而粳稻种子外壳较厚,不易碾磨。
二、水稻的生长环境水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主要包括气温、光照、水分和土壤等方面。
1.气温:水稻的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超过40℃时会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
2.光照:水稻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
3.水分:水稻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缺水或者过湿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特别是在播种前后、抽穗-乳熟过程和坐秧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4.土壤: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宽松,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疏松、透气和具有一定的保水、排水能力。
三、水稻的生长过程水稻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生育期、生育期和生育期等三个阶段。
1.生育期:水稻从种子开始到成苗为止,这一阶段的时间安排,直接关系到水稻后期的生长和产量。
2.生育期:水稻从出苗长至抽穗、拔节并且继续生长的期间,一般称为生育期。
3.生育期:水稻从传粉-结籽-成熟等期间,叫生育期。
四、水稻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纹枯病、白叶枯病、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为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合理施肥,适时春播,使植株生长较为平衡。
2.生产种子时,要求产地必须是病虫害科学观测标准实验田。
3.间作或配套种植驱虫菊花等。
可以预见,减少使用农作物上的化肥和农药。
五、水稻的栽培技术水稻的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设定和采取一些农业生产技术:1.合理的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性能好的种子进行播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
水稻基本知识简单,杂交水稻是什么时期
水稻基本知识简单,杂交水稻是什么时期回答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它原产于中国和印度。
水稻按照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照留种方式可以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水稻所结的子实就是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就是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就是大米。
水稻喜欢高温、多湿、短日照,而且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一、水稻基本知识简单1、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它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过水稻。
水稻按照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2、而水稻按照留种方式可以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水稻所结子实也就是稻谷,稻谷在脱去颖壳后就是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就可以得到大米了。
3、水稻喜欢高温、多湿、短日照,而且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水稻幼苗发芽能承受比较低的温度为10-12℃,比较适宜的温度为28-32℃。
水稻在分蘖期的食物日均温度要在20℃以上,水稻穗分化适宜的温度为30℃左右。
4、水稻的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而病害流行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感病品种比重增大,病菌生理小种增多,耕作栽培制度变化等向着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危害的方向发展。
二、杂交水稻是什么时期1、在1973年的时候袁隆平成功选育了南优2号,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
2、杂交水稻指选用2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这就是杂交水稻。
3、杂交水稻的根比较多,而且根又粗又长,所以吸收营养的能力比较强。
杂交水稻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营养积累和运转都比较协调,比较耐旱、抗倒伏能力强。
4、杂交水稻由于根系比较强大,从而地上部分茎秆粗壮,分蘖能力也比较强。
而且叶片叶比较大,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多。
水稻农学知识点总结
水稻农学知识点总结一、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水稻是一种非常注重生长环境的农作物,它对气候、土壤和水分要求都较为严格。
首先是气候要求,水稻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生长最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8℃,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水稻生长速度最快,产量也最高。
而且,水稻对日照要求也很高,在生长季节内,充足的阳光照射是确保水稻充分生长的关键。
其次是土壤要求,水稻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壤肥力高和通风性好,这样的土壤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最后是水分要求,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非常大,一般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都要适当的进行灌溉。
二、水稻的栽培方式1. 水稻的直播栽培直播栽培是指将育苗地培育好的幼苗直接移植到田间进行栽培,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栽培和机械化作业。
直播栽培能够充分利用光照,促进幼苗的生长,提高株型质量,增加穗数,增加单株产量。
2. 水稻的插秧栽培插秧栽培是指先在育苗地用水稻籽粒育成幼苗,然后将这些幼苗移栽到田间进行栽培。
这种栽培方式适用于小面积的栽培和人工作业,插秧栽培可以促进幼苗的成活,加速苗块生长,保证田间栽培质量,提高水稻产量。
3. 水稻的直播制秧直播制秧是指将水稻籽粒种植在制秧覆盖膜上,育成幼苗后再移栽到田间进行栽培。
这种方法能够节省育苗地,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增加苗块生长速度,保证田间栽培质量。
三、水稻的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方法是指通过选好的优良品种进行人工授粉,选出具有稳定性、高产性和优质性等优点的材料对其进行自交或是杂交。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方法是指通过选好的优良品种进行人工授粉,将不同亲本杂交结合,从杂交种子中的种子群体中挑选种子,然后让种子变成自交群体。
这种方法能选出种子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产量高,抗逆性、抗病性和抗虫性强的材料。
杂交水稻是高产的稻种,但是价格会高出一些。
3. 层析育种方法层析育种方法是指将非同一品种的染色质库进行交换,在这过程中选取符合相关表型并符合需求的基因,用着种方法进行杂交育种。
关乎稻米的冷知识
关乎稻米的冷知识
关于稻米,有一些有趣而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稻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
最早的水稻种植可能发生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大约在万年前。
后来,水稻的种植逐渐扩展到亚洲其他地区,以及非洲和欧洲。
2. 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根据种植和生长生态环境的不同,可以将水稻划分为灌溉稻、旱稻、雨灌稻和深水稻四种生态类型。
3. 稻米的品种非常丰富,不同的品种可能在形状、颜色、口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有的品种的稻米非常饱满,适合用来制作米饭;而有的品种的稻米则呈现出细长的形状,适合用来制作寿司。
4. 稻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稻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认为具有健脾养胃、止渴、止泻等功效。
5. 在一些地区,稻米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承载着文化意义。
例如,在日本,稻米被视为神圣的食物,与祭祀和庆典等场合密切相关。
而在我国南方地区,稻米则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与当地人民的生计密切相关。
6. 稻米的种植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
据统计,生产一吨稻米需要约2000
立方米的水。
因此,在缺水的地区种植稻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7. 在加工过程中,稻米还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成为可食用的米饭。
这些工序包括洗米、浸泡、蒸煮等。
不同的地区在加工稻米时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韩国,人们通常会将米饭做得比较软,而在日本则更倾向于做出比较硬的米饭。
以上是关于稻米的冷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水稻的知识
水稻的知识1. 水稻的起源和分类1.1 水稻的起源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国东南部的长江流域和亚洲其他地区。
据考古学研究,水稻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7000年前。
而现代水稻则是在近代通过人工选择和改良培育而来的。
1.2 水稻的分类根据水稻的生长环境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粳稻和籼稻。
1.粳稻:粳稻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适合生长在温暖、充足阳光的地区。
其颖果壳较硬,稻粒较短粒、糯性较大,口感香软,主要用于煮饭、米饭等食品加工。
2.籼稻:籼稻生长周期较短,适应性强,耐寒性好。
颖果壳较薄,稻粒较长粒,主要用于制作米粉、糕点等。
2. 水稻的生长环境和生理特性2.1 生长环境水稻生长的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等因素。
•温度:水稻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5℃。
•湿度:水稻对水分要求较高,适宜的湿度范围为70%-90%。
•光照:水稻需要充足的日照,光照不足会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土壤:水稻适宜生长在深厚肥沃、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 paddy field 中。
2.2 生理特性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生理特性:•分蘖能力:水稻具有强烈的梯级分蘖生长习性,这是其增加穗数和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水稻的生长周期:水稻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发芽期、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水稻的光合作用:水稻的光合作用是其生长和产量的主要来源,水稻叶片广大,光合效率高。
3. 水稻的栽培和农艺管理3.1 水稻的栽培方法水稻的栽培方法主要有直播法和插秧法。
•直播法:将水稻种子直接撒播在田地中,待萌发后维持适宜的水位。
•插秧法:首先在育秧田中培育水稻幼苗,然后将幼苗插入水田中。
3.2 水稻的农艺管理合理的农艺管理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根据土壤情况和生长阶段施用适当的有机肥和化肥。
•控制病虫害: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粳米读geng
粳米读geng
粳米的粳不读geng而是jīng,只有这一个音。
粳(jīng)释义:粳稻,稻的一种。
叶较窄,色浓绿,耐肥、耐寒,不易倒伏。
米近圆形,黏性强,胀性小。
粳米是大米的一种,常见的主食。
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历史已有6900多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产之一。
主要产于中国东北。
粳米是用粳型非糯性稻谷碾制成的米。
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米粒丰满肥厚,横断面近于圆形,长与宽之比小于二,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
粳米因比较粗短,广东人称之“肥仔米”,常见的东北大米、珍珠米、江苏圆米都属于粳米。
(完整word版)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栽培管理
、 合理密植
、茎杆粗矮的品种以及穗数型(小穗)品种,适宜
15天左右全田总基蘖数等于适宜穗数。分
60-80%;高产田40-50% 。
、 养分管理
、 水稻的养分需求规律
每生产100kg稻谷需吸收氮(N)2.10~2.40 kg,
P2O5)0.90~1.30 kg,钾(K2O)2.10~3.30 kg。一般情况
、 开花受精
3-5天。②大田抽穗期:大田中开始有稻
10%的稻株见穗时为始穗期;有
%时为抽穗期;有80%时为齐穗期;从始穗到齐穗约需1
9-10时开花、11-12时最
2-3时停止。④开花顺序:先主茎后分蘖;在一个
先上部枝梗后下部枝梗;同一枝梗上,顶端颖花先开,
①温度:最适温度为30℃
23℃裂药受影响,低于20℃花粉发芽和花粉管
125天以内的叫早稻,125—150
150天以上为晚稻。
、每类又分水稻和陆稻2个土壤生态型
、每个土壤生态型又分为粘稻和糯稻二个变种
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糯
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
、拔节(分蘖终止)、孕
。分蘖期在生产上常分为秧田分蘖期(四叶—
。大田分蘖期
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
926.6公斤。
、 超级稻的特性
至2012年,农业部确定的超级稻品种共96个。
、分蘖适中、剑叶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茎干坚韧抗倒、穂
、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强、源库流协调的生理功能。
、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等优良性状聚合的遗传基础。
%
%
%
、温度:最低气温15—16℃,水温16—17℃,日均气温
水稻培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水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1. 水稻的分类和种类:水稻属于禾本科,是一种由许多品种和类型组成的植物。
根据生长周期的长短,水稻可以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根据形态特征,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根据光敏性,水稻可以分为长日照稻和短日照稻。
2.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水稻的生长发育经历了萌芽、分蘖、抽穗、开花、结果、成熟等多个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水稻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3. 水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水稻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叶、花和果实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在农业生产中,这些特性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水稻的遗传改良技术1. 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控制杂交,来改良水稻的遗传特性。
这种方法已经在水稻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效率较低,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利用DNA标记来辅助选择理想基因型的育种方法。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育种者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选择目标基因型,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3.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水稻的基因组来获得理想的遗传特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向水稻中导入抗病、抗旱、抗虫等基因,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性。
三、水稻的抗病性改良1. 水稻的常见病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稻瘟病、白叶枯病、稻纹枯病、条斑病、稻瘿蚊等多种病害的侵害。
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抗病性育种方法: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育种者可以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来改良水稻的抗病性。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水稻获得更好的抗病性,减少病害对水稻的影响。
四、水稻的抗逆性改良1. 水稻的常见逆境:在生长过程中,水稻容易受到干旱、盐碱、高温、低温等多种逆境的影响。
这些逆境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2. 抗逆性育种方法:为了提高水稻的抗逆性,育种者可以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来改良水稻的抗逆性。
水稻知识点总结
水稻知识点总结一、水稻的种植水稻是一种特殊的作物,它需要在水中生长。
根据水稻的种植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湖田水稻、旱田水稻和越冬水稻。
湖田水稻是在低洼地区种植的,需要大量的灌溉水。
旱田水稻是在需要灌溉但无法灌溉的地区种植的,需要经济的灌溉系统。
越冬水稻是在气温较低的地区种植的,需要耐寒的品种。
不同的种植方式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湖田水稻产量高,但成本也高;旱田水稻产量较低,但成本较低;越冬水稻则需要耐寒的品种,产量和成本均与其他品种有所不同。
二、水稻的生长水稻的生长主要分为幼苗期、壮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
在幼苗期,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便快速生长。
在壮苗期,水稻需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以便更好地生长。
在拔节期,水稻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温度,以便开花结果。
在成熟期,水稻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度,以便成熟。
水稻的生长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水分、养分、光照和温度。
为了保证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等。
三、水稻的生理特点水稻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叶片发育、根系生长、茎秆发育、开花结果等方面。
水稻的叶片发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温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水稻的根系生长受水分的影响,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便更好地吸收养分。
水稻的茎秆发育受土壤的影响,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以便更好地支撑叶片和果实。
水稻的开花结果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温度,以便更好地开花结果。
水稻的生理特点是其生长和产量的基础,也是其适应不同环境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的生理特点,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
四、水稻的主要生产国家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许多国家种植水稻,其中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国家为主。
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稻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稻供应国。
不同国家的水稻种植方式和品种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种植方式和品种。
“粳”字音辨
“粳”字音辨作者:洪静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粳”字的语音演变问题,以《广韵》为参照,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分析该字由中古见母庚韵平声读音到普通话中j€"nng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对其它同声符字的语音演变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粳今读j€"nng是符合汉语语音演变规律的。
关键词粳语音演变规律粳,《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中标注的读音均为j€"nng。
对此,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教授对这个字的读音提出了质疑,认为“粳”不读j€"nng,而应该读g€"^ng,并联合了多名水稻专家呼吁恢复“粳”字g€"^ng的读音,声称“绵延几千年的g€"^ng不应逝于一代”(《楚天都市报》)。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粳”字的正确读音到底是什么,g€"^ng和j€"nng,这两个音究竟谁是谁非呢?有些人认为是将g€"^ng错读成了j€"nng,这就很让人疑惑。
按说这两个读音的声、韵、调全都不同,差别很大,如果真是误读读错了,那未免也错得太离谱了吧。
也有些人认为《新华字典》没有错,g€"^ng是“粳”字的古音,而j€"nng是“粳”字的现代读音。
张院士不否认语言的变化,但认为变成g€"^ng才是合理的,变成j€"nng则是“没有合理根据”的。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粳”字的读音作深入的分析。
大徐本《说文解字》中说:“秔,稻属。
从禾亢声。
古行切。
也写作粳,秔或从更声。
”《广韵》中说:“秔,秔稻。
同稉,俗作粳。
古行切。
”在《广韵》中,和粳完全同音的字还有赓、坑、更(更是多音字,有平去两读)、庚、浭等。
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说:“粳,音庚。
”这至少证明明代粳和庚仍然是同音字。
根据前两本书中给出的反切——古行切,我们可以知道“粳”字在当时是一个见母庚韵的开口二等平声字,用拼音来标注则相当于g€"Dng(本文国际音标采用的是王力先生的构拟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生遵循《新华字典》的法定读音会念“jīng”。然而,农民、众多研究水稻的学者和农业专家长期以 来一直读“gěng”。
01 “粳”,《说文解字》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对一些读音进行了新的修订,并 发布在教育部网站上征求意见。其中就有对于“粳”字发音的正音,由“jīng”修订为“gēng”。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需要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正式 发布的《审音表》。也就是说,《征 求意见稿》中的读音还没有正式施行。 目前,“粳米”中的“粳”还是读 “jīng”。
➢ 2011年,水稻专家张启发院士查阅了《辞海》、《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国稻作史》等多 种书籍和大量文献资料,他认为,要完成水稻分类命名中去殖民化的努力,最为迫切的工作便是要对粳 字的汉语拼音进行正确标注。“粳”(gěng)读音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小小的读音问题 关乎中华科学文化的国际地位。地不分南北,水稻人没有读“jīng"的。“gěng”的读音,尽管只是一 个简单读音的改变,却对籼粳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和起源演化过程作出了更为科学的阐释。
➢ 研究成果本身自然引人关注,但更引人关注的是,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以”Xian”(籼)和”Geng” (粳)两个汉语农业术语代替Indica和Japonica。这可也是超级重磅,Nature主刊出现了汉字!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其实,除了英文名之外,学界和业界也一直在努力为“粳”的汉字读音正名——“粳”字到底读jīng还 是gěng。
➢ 我国老一辈著名水稻专家丁颖先生把籼稻定名为籼亚种,粳稻定名为粳亚种(O. sativa L. subsp. keng Ting)。在维基百科中也标注了粳(geng)稻(学名Oryza sativa subsp. keng)。按照丁颖先生提 出的命名的音译原则,粳稻的拉丁后缀为keng Ting,即明确规定粳字发音是keng,通汉语音geng。 该分类方法已被中国水稻学界广泛接受。
➢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种的国家和稻种最重要的原产地,反在命名中被抹除干净。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2018年4月25 日,Nature主刊以长文方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导,联合国际 水稻研究所(IRRI)、上海交通大学、华大基因、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和美国亚利桑 那大学等16家单位题为“Genomic variation in 3,010 diverse accessions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研究论文,该研究完成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变异研究,针对水稻起源、分类和驯化规律进行了 深入探讨,揭示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群体基因组变异结构,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多 样性。
➢ 粳字读音的分歧,其实是语言学界常年研究的大类问题中的一个个例。我们可以从现代语音中,隐约窥 见这场语音史上重要的分道扬镳的痕迹。和粳韵母相同的颈字,有gěng(脖颈)和jǐng(颈动脉)两 个读音。和粳韵母相同的行字,有háng(行列)和xíng(行走)两个读音(ang是更古老的读音形 式)。国内第一部稻作史《中国稻作史》作者、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粳是形声字,它的右边更 是声符,表示粳应发gěng音。”更字也曾有gēng、jīng读音,打更、三更半夜的更读作gēng,不过是 这几十年的事情。
➢ 同样在2011年,最新一次的普通话异读字审音开始了,确定“粳”字读音被提上研究日程。经过反复 论证,同时考虑了历史演变的合理性和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新的审音取了个中间值,粳的读音被确定 为gēng——jīng的声调,gěng的声韵。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粳的声母和韵母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粳的读音,到底是第一声还是第三声。在水稻研究界,多 数是读第三声;可是考察粳字在全国的发音情况,北方和南部沿海多读第一声,西南、中部和东部沿海 多读第三声。有趣的是,在主张粳读gěng的带头专家中,张启发院士、朱英国院士是湖北人,李家洋 院士是安徽人,袁隆平院士长期工作生活在西南和湖南,他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恰巧都是读第三声的地方。 作为水稻权威,他们用自己的乡音影响学界的发音,也不是没有可能。
➢ 2019年1月10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 息管理司发布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 息管理司2019年工作要点》。
➢ 到时候,“粳(jīng)”米则是“粳 (gēng)”米了。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水稻界对“粳”的读音愿意较真儿的人不止张启发一人。2011年4月,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 究员肖国樱博士,将张启发的观点通过邮件群发给国内的水稻研究者们。
➢ 到2011年9月,张启发院士收到全国各地185名专家建议书,支持粳的读音由jīng改gěng,其中包括袁 隆平等12名两院院士。同月底,张院士将《关于修订粳(gěng)字读音的建议书》呈送国家语言文字 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要求修改读音。在水稻研究者看来,“粳”字 读什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读音问题,更是关乎中国稻作文化留存、中国水稻学界能否在世界学术界重 新赢得水稻亚种命名权的大事件。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2011年正是《新华字典》(第十一版)即将出版的时候。面对水稻专家的质疑,新版《新华字典》修 订组回应说:“有同志建议,“粳"应该根据南方一些地方的读音改注“gěng"。“粳",《广韵》古行 切,平声庚韵,见母。此字为二等字,北方多读细音,南方多读洪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统 读细音“jīng",故现代汉语类辞书遵从《审音表》注作“jīng"音。”在此之前,《辞海》等国内语词 工具书的编纂方也肯定对“粳”字读音考证,表示“粳”字读音并非不能改,但需通过调研再确定。
➢ 粳字的读音争议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读音演变本身却客观中立。考察粳字读音的演变, 会发现水稻专家和《新华字典》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疏忽。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一方面,粳读jīng并非凭空捏造。在反映元代北方语音情况的《中原音韵》一书中,粳和京、经、惊被 归为同音字,读音都是jīng;而在反映明初南方语音的《洪武正韵》中,粳和恒的韵母相同,读音应当 是geng。由此来看,读jing还是读geng,只是语音演变中的一次分流,导致了南北在粳字读音上分道 扬镳。
关于粳(gěng-gēng-jīng)稻 的知识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
➢ 籼米长而细,粳米短而圆。北方多种粳稻,而南方同时种植籼稻和粳稻。
➢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并率先将“籼”、“粳”命名 为indica(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to)和japonica(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拉丁文标注可以看出,两个亚种用“印度”和“日本”来命名,带有很深 的殖民主义烙印,也错误地反映了籼、粳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和起源。
➢ 另一方面,《新华字典》以及《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忽略了北方官话的整体情况和语言习惯的力量。 在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以外的北方官话里,不少地区都把粳读为geng。同时,粳米和籼米的对立在北 方并不显著,在南方确实人人皆知的常用词,而南方则是geng音的主战场。
01 “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