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三角形
11
燃烧图示
12
3、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 着燃烧必然发生。
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应有“量” 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 充分条件。
×
C、核爆炸 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
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称为核 爆炸。
为了便于和普通炸药比较,
核爆炸的威力,即爆炸释放 的能量,用释放相当能量的 TNT炸药的重量表示,称为 TNT当量。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能使反应区 (又称活性区)介质温度升高到 数千万开,压强增到几十亿大气 压(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成为 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反应区产生 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辐射X射线, 同时向外迅猛膨胀并压缩弹体, 使整个弹体也变成高温高压等离 子体并向外迅猛膨胀,发出光辐 射,接着形成冲击波 (即激波) 向远处传播 。 (广岛、切尔诺贝利)
燃烧的充分条件
(2)一定的氧气(氧化剂)含量 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
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燃烧就不会 发生。 如:汽油燃烧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14.4%,煤油 为15%,乙醚为12%。
燃烧的充分条件
(3)一定的点火能量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 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低于这一能量,燃 烧便不会发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最 小点火能量各不相同。 如:在化学计量浓度下,汽油的最小点火能 量为0.2mJ,乙醚(5.1%)为0.19mJ,甲醇 (2.24%)为0.215mJ(毫焦)。
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概念和意义1.1 消防安全燃烧的定义1.2 消防安全燃烧的意义第二章火源与燃烧过程2.1 火源的分类与生成机理2.1.1 火源的分类2.1.2 火源的生成机理2.2 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2.1 燃烧三要素2.2.2 燃烧的特点第三章燃烧的基本条件3.1 可燃物3.1.1 可燃物的分类3.1.2 可燃物的特性3.2 氧气3.2.1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3.2.2 氧气的供应方式3.3 点火源3.3.1 点火源的种类3.3.2 点火源的作用与选择第四章燃烧的支持条件4.1 点火温度4.1.1 点火温度的定义4.1.2 点火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2 燃烧温度4.2.1 燃烧温度的定义4.2.2 燃烧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3 燃烧的活性4.3.1 燃烧的活性定义4.3.2 燃烧的活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第五章火灾的危害5.1 火灾的危害种类5.1.1 火灾对人员的伤害5.1.2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5.2 火灾的危害机理5.2.1 火灾蔓延机理5.2.2 火灾烟气的危害第六章火灾的防控措施6.1 消防设备与装备6.1.1 消防器材的分类与作用6.1.2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6.2 消防系统6.2.1 消防水系统6.2.2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6.2.3 消防烟气排烟系统6.3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6.3.1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6.3.2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3.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七章灭火与救援7.1 灭火技术7.1.1 灭火剂的种类和选择7.1.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7.2 灭火救援措施7.2.1 火灾现场的初期处置7.2.2 火灾扑救与逃生自救第八章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减轻8.1 灾害事故的预防8.1.1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的关系8.1.2 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8.2 灾害事故的减轻与应急处理8.2.1 灾害事故的事后救援与处理8.2.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九章案例分析9.1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9.2 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9.3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案例第十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未来趋势10.1 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10.2 灭火救援技术的发展10.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的创新结语以上是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的大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这个是⼤四考的,他们貌似今年刚学,不知道和我们的⼀样不!⼤家看看吧。
名词解释(20选10)1、化学当量⽐:常⽤来定量地表⽰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的配⽐情况2、空燃⽐: 化学恰当反应时消耗的空⽓-燃料质量⽐,某数值等于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质量3、燃烧焓: 当1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混合物以⼀定的标准参进⼊稳定了流动的反应器,且⽣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把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定义为燃烧焓4、平衡常数5、等压绝热⽕焰温度;当燃料/空⽓⽐及温度⼀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温度)6、活化能:活化分⼦所具有的平均能量(E)与整个反应物分⼦的平均能量(E)之差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称⽐例常数,是单位质量的反应速率系数,它在名义上与浓度⽆关与温度有关。
8、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成物浓度的变化量9、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的由反应微粒⼀步实现的且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10、链锁反应:⼀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这种链载体参加到反应的循环中,并且它在每次⽣成产物的同时⼜重新⽣成11、层流⽕焰传播速度:⽕焰前锋沿法线⽅向朝新鲜⽓传播的速度。
12、湍流⽕焰传播速度:是指湍流⽕焰前沿法向相对于新鲜可燃⽓运动的速度,可⽤流经⽕焰的可燃预混⽓的体积流量Q除以湍流⽕焰的表观⾯积A f来表⽰S T≡Q/A f13、邓克尔Damkohler数14、扩散燃烧:燃料和氧化剂没有预先混合,分别输⼊燃烧室,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燃烧。
15、动⼒扩散燃烧:燃烧的快慢既与化学动⼒因素有关,也与混合过程有关16、斯蒂芬stefan流:在相分界⾯处由于扩散作⽤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作⽤⽽产⽣的垂直于相分界⾯处的总体物质流。
17、费克扩散定律: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散与该组分质量分数梯度绝对值成正⽐,反之相反,⽐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
消防员基础燃烧学知识
第 七 部分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是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是 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
一切可燃性固体和液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 区域。但可燃气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只有内焰和外焰两个区域,而没有焰 心区域。
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供氧条件不同,火焰会发出不同的颜色。含氧 量在 50%以上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浅蓝色光)的火焰;含氧量在 50% 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黄光)的火焰;含碳量大于 60%时,发出显光并 伴有大量黑烟的火焰。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 粒子决定。
2、火势越大,温度越高, 火风压值越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火风压不仅产生在火灾的 那条巷道里,也会出现在 高温火烟流经的其他巷道 里。特别是高温火烟流经 的上山、下山及垂直巷道 里,影响最大。一条巷道 里产生火风压的大小与该 巷道的标高差、与温度差 成正比,即温度越高火风 压越大;巷道标高差越大, 火风压越大。
添加标题
会导致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燃烧产物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或成分达数十种( HCL、
H2S、 HCN、 SO2、光气、醛类气体等)。 烟气的危害:烟气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固(液)体颗添粒加以标及题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氯化氰等有毒有害气体组成。首先,它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中毒、窒息(在无防护的情况
下,人在充满烟气环境中停留 1~ 2min 就可能昏倒,停留 4~ 5min 就可能死亡);其次,火灾烟气具有较 强的减光作用,影响被困人员安全疏散,阻碍救援人员接近着火点和添救加人标;题第三,火灾烟气具有流动性,高
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引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第四,密闭空间里,烟气大量聚集易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目录第一章消防安全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与火灾第二节常见发生火灾的原因第三节防、灭火基本措施第四节常用灭火器类型及使用方法第五节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与启用方法第六节初起火灾报警和逃生第二章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第一节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第二节消防安全规范第三节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第四节消防灭火疏散预案第一章消防安全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一)什么是燃烧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我们称之为燃烧的三要素。
这三要素同时存在时才能发生燃烧。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均不能引起燃烧。
1、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其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
如汽油、木材等。
2、助燃物:主要指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如空气、氧气。
此外,还有氧化剂(氯酸盐、过氧化物)等易释放氧的物质也是助燃物。
3、引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除烟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然起火的氧化热等许多物理或化学现象都能成为引火源。
(二)什么是火灾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1、按燃烧物分类分为A、B、C、D四类:(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乙醇、沥青、石蜡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石油气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镁、钛、镁铝合金等。
(三)火灾中的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
1、气体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指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2、热量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化学氧化过程。
从这种过程放出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形成热气的对流与辐射。
燃烧的基础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的知识人们搞好消防工作中,必须掌握建筑物燃烧的特征和使物质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以及火灾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并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和整改火险隐患。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火灾的目的。
第一节燃烧的特征一、燃烧的特征燃烧的特征指:人们通过感官感受到的燃烧过程中特有的发光和发热现象。
如:C O2 CO2 发光、发热二、燃烧的概念燃烧,指人们所说的“火”或“着火”的现象。
现代科学界认为,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它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氧化剂剧烈地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有发光、发热,或还有烟雾生成的一种化学现象。
第二节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备条件在自然界,燃烧并不是随便可以发生的,他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可燃物在其它两个条件共同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1、可燃物质的分类自然界里的万千物质,一般都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三种状态而存在。
而可燃物质也一样,也以三种不同状态而存在。
常见的:气态为煤气、液化气(气态)等;液态为汽油、酒精等;固态为木材、棉燃烧的知识布、纸张等含炭类固体物质和有机固体及有机化合物等。
(一)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的规定,把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即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即可燃液体及可熔化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即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即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
此外还有带电设备发生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
2、固体的比表面积与燃烧特性银行金融机构大楼及营业场所按其建筑物质的特性,属于A 类火灾场所,在该类场所中,比表面积越大的物质,燃烧危险性越大。
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物质的总表面积除以它总重量的值。
固体物质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
例如,大块木材、煤炭燃烧速度都很慢,而一旦成为刨花、薄片、小块状,比表面积增大,氧化作用越容易,燃烧速度也就越快。
消防培训燃烧学基础知识
4.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主 要以纤维素分子形式存在。木材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也会申城可燃蒸 气及颗粒。
三、 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侵 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先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九分。
(二)物质的闪点 1.闪点的含义
含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 低温度,以“℃”表示。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 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小。
2.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
2.动力燃烧: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 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3.沸溢燃烧:含水的重质油品(如重油、原油)发生 火灾,液面从火焰接收热量产生热波,热波在向液层深部 转移过程中,使油层温度上升,油品黏度变小,油品中的 乳化水滴在向下沉积的同时受向上运动的热油作用而蒸发 成气泡,气泡被油膜包围形成大量油泡群,液面上下像开 锅一样沸腾,油品像“跑锅”一样溢出罐外的现象。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九分。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发生燃烧还应该有“量”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 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
爆炸。 2.一定的氧气含量
(三)烟气的危害性
1.毒害性
消防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这是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气只是一种助燃剂,其它助燃剂发生的光和热也是燃烧,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4、大部分燃烧的四个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这是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5、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
6、常见的引火源有:直接引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间接引火源,高温,自燃引火源。
7、防火方法:控制可燃物质、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设置防火间距。
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8、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
自燃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按燃烧物形态,可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9、气体燃烧所需温度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烧温度,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不运动,不会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速度快,不扩散,会发生回火现象。
10、液体燃烧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的燃烧。
液体燃烧的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11、液态烃类燃烧时产生橘色火焰和黑烟;醇类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
12、含有水分、粘性较大原油、重油、沥青油等有扬沸现象(沸溢和喷溅),发生沸溢的时间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
13、固体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阴燃(熏烟燃烧)。
14、属于蒸发燃烧的有:樟脑、萘、松香、沥青、蜡烛、硫、磷、钾、钠等。
属于表面燃烧的有:木炭、焦炭、铁、铜等。
属于分解燃烧的有: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
属于阴燃的有:大量堆积的煤、纸张、稻草、锯末等。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l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l第一节燃烧条件l一、燃烧条件l大部分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包括()l A . 可燃物 B. 助燃物(氧化剂) C. 引火源(温度)l D. 自由基链式反应 E. 氮气l答案: ABCDl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及引火源(温度),称为燃烧的必要条件。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多数燃烧的实质。
l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
按其所处的状态,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l助燃物(如氧气),各种可燃物燃烧均有最低含氧量的要求。
l下列不属于直接火源的是()。
l A.明火 B.高温 C.电火花 D.雷击l【答案】Bl【解析】高温属于间接火源。
l引火源(温度)①明火。
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②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③雷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④高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⑤自燃起火。
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
l第二节燃烧类型l一、燃烧类型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l A .着火 B 点燃 C 自燃 D 化学自燃 E 爆炸l答案 AE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l着火l1)点燃l2)自燃化学自燃热自燃l爆炸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l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l【答案】Bl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l A. 阴燃 B. 闪燃 C. 自燃 D. 着火l答案 Bl二、闪点、燃点、自燃点l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② 液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
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 氢原子,有些还含有氧原子。 如:石油化工产品(燃烧过程产物有一定的毒性) ③ 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需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混合,并 还要一定的温度才能燃烧。 ④ 特殊情况:有些物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燃烧。如赤热的铁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赤热的铜在纯氯气中剧烈燃烧。
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2018/12/16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25
3、可燃物自燃的机制
(1)氧化发热:如煤、浸油脂物质、黄磷、烷基铝、金属及橡胶
粉尘、金属硫化物等。 (2)分解放热:如硝化棉、赛璐璐、硝化甘油等。 (3)聚合放热:指低分子单体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反应,释放 出热量。 (4)吸附放热:因吸附空气中的氧而发生自燃。如活性碳、还原 镍和还原铁。 (5)发酵放热:如稻草、籽棉、树叶、锯末、甘蔗渣、玉米芯等。 (6)活性物质遇水:金属粉末、金属氢化物、硼氢化物及金属磷 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等。 (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如醇类与过氧化物或高价氧化物 混合等。
磷成分高的煤炭遇水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如果煤 层堆积过厚积热不散,就容易引发自燃;工厂的油抹 布堆积由于氧化并蓄热也会引发自燃。
2018/12/16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24
2、物质的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
物质的自燃点。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
16
4、相互作用
燃烧不仅需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使燃烧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1)第1、2节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燃烧产物中会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而有的固体物质则不能成为气态,其燃烧只发生氧气与固体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只发生在固体表面的燃烧称为无焰燃烧。
松散多孔的固体可燃物常常伴有无焰燃烧,如焦炭、香火、香烟等。
发生在蒸气或气体状态下的燃烧称为有焰燃烧。
气体、液体只会发生有焰燃烧;容易热解、升华或融化蒸发的固体主要为有焰燃烧。
一、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一)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并形成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化学组成划分,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所处的状态划分,可燃物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称为助燃物。
普通的燃烧在空气中进行,助燃物是空气中的氧气。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均有最低氧含量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其他如氟、氯等氧化剂也可以作为助燃物。
虽然它们在空气中几乎不以单质形式存在,但会存在于实验过程和化工生产中。
(三)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有明火焰、电弧、电火花、炽热物体、高温加热、化学反应热、雷击等。
引发可燃物燃烧的引火源有最低能量的要求,但对于不同可燃物、不同燃烧形式和在不同环境下,各类引火源导致燃烧的最低能量差异较大且难以测量。
通常,最小点火能仅针对一定条件下的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而言(详见本篇第三章)。
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用着火三角形来表示(如图1-1-1所示)。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B. 物质与氮气发生的吸热反应
C. 物质在无氧环境下的分解过程
D. 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
下列哪项不是燃烧的三要素之一?
A. 可燃物
B. 助燃物(如氧气)
C. 引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
D. 阻燃剂
在消防中,“闪点”是指什么?
A. 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B. 可燃物体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C. 物体达到自燃的最高温度
D. 火焰能够传播的最大距离
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A. 将易燃物品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 在密闭空间内使用明火
C. 定期检查电线和电器设备
D. 及时清理可燃垃圾
灭火的基本原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燃点以下
B. 隔离法:将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
C. 窒息法:隔绝空气或氧气
D. 助燃法:增加燃烧物的氧气供应
在火灾初期,使用哪种灭火器材最为适宜?
A. 干粉灭火器
B. 泡沫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所有类型的灭火器都同样适宜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
A.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B. 禁止在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
C. 随意堆放可燃物品
D. 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逃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A. 使用电梯快速逃生
B. 尽量贴近地面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向火源相反的方向盲目奔跑
D. 躲在易燃物附近等待救援。
消防燃烧学(新)
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臵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消防工程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
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常见的引火源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
有焰燃烧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其发生和发展需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考点3 燃烧的分类着火:(1)点燃。
(2)自燃。
(3)爆炸。
考点4 燃烧的特点1.气体燃烧扩散燃烧指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预混燃烧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
2.液体燃烧沸溢:以原油为例,其黏度比较大,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放置久后,油水分离.水因比重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油品中的乳化水气化,大量的蒸气穿过油层问液面上浮,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溢。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知识点1 燃烧三要素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也叫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燃料)、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的充要条件: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助燃物;具备足够能量的引火源;上述三者相互作用(着火三角形)。
以上仅能代表无焰燃烧,我们平时所指的绝大部分燃烧均指的是有焰燃烧,有焰燃烧必须具备四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知识点2 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燃烧分为有焰燃烧与无焰燃烧两种。
对于无焰燃烧,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
但是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二个条件,燃烧过程中还必须存在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燃烧才能够持续下去,这亦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之一。
在有焰燃烧中,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游离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它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可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有焰燃烧的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分别对应着火四面体的四个面。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3 燃烧的分类一、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强迫着火)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是化学爆炸,是一种激烈的燃烧。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按燃烧物形态划分,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1、气体的扩散燃烧:如家用煤气燃烧。
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会发生回火现象。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三、引火源(温度)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1)明火;(2)电弧、电火花;(3)雷击;(4)高温;(5)自燃引火源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备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包括: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自燃又包括: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做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扩散燃烧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点燃(强迫着火) 点燃是指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圏、电火花、炽热质点、
对 比
消防 知识
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 火。这时就会在靠近点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 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方式习惯上成为引燃。
消防 知识
现象。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
消防 知识
和某 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
能级跃迁, 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
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
粒,这样就 形成了烟。
隔离一将可燃物与氧气、火 焰 隔离,中止燃烧。 关闭输送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 进行,火灾即被扑灭。
消防 知识
窒息一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 能 二氧化碳、氮气 水喷雾灭火-水蒸 汽浓度35%。
冷却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一 定 温度以下,燃烧即会停止。 水一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 度 迅速降低 水喷雾灭火系统一水雾直径细
丄 门 z l -
消防 知识
妙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化学自燃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 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火柴受到摩擦而着火;炸药受到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
消防 知识
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热自燃
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的加热、随着温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
二、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同时,烟气中有
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