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2《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2《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2《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验证等过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探究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一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案例等。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初步感知。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解答。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3~34页例5、“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第36页练习五第8~10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

(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

(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

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

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2)探索特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一. 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材以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在数列中的特征,进而总结出一般性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对倍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发现并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逐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3.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

4.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图片、数列等。

2.学习材料: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

3.教学道具:用于展示3的倍数的特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3的倍数(如6、9、12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出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数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3的倍数,并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2一. 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内容主要包括3的倍数的定义,3的倍数的特征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倍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3的倍数的定义,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猜测一个数的倍数,从而引出3的倍数的定义和特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并互相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研究,发现更多3的倍数的特征,并分享给大家。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3的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3的倍数的特征。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3的倍数特征与其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特征,如偶数、奇数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数的特征?这些特征有什么用呢?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1.出示例题: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12,15,18,21。

2.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

4.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3的倍数的特征。

三、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1.出示问题:用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24,27,33,36。

2.学生独立思考,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3.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3的倍数的特征。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并指导。

五、拓展延伸1.出示问题:如果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但它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3.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拓展知识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兴趣。

七、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第1、2、3题。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教学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交流、归纳、验证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更让学生在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特征的方法,积累了学习经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的重要基础。

教材先安排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再安排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由易到难,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由于2、5的倍数特征体现在数的个位上,与3的倍数特征相比较,规律比较明显。

而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较难发现,并且易受2、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材先安排找出3的倍数,再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逐步归纳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1.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判断方法。

2.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较好的数感。

3.学生在探索知识、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3.观察数据,尝试分组。

老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3的倍数的一些规律特点,如列举调换位置的数:12-21、24-42、36-63、45-54、57-75、69-96……4.观察所分组的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讨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总结规律,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合作探究3的倍数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特征,能够找出3的倍数。

三、教学难点:根据找出的3的倍数,独立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展示百数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百数表,并提问,表中哪些数是3的倍数?猜一猜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从而引出课题:3的倍数特征。

2.新科讲授活动一:自主学习首先,根据导入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找一找、圈一圈的形式,找出3的倍数,学生根据横着看圈出的3、6、9、12……等数,此时教师提问学生:横着看,圈起来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哪些数字?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总结:根据前十个数的个位发现,3的倍数个位可以是任何数。

得出结论:只看个位上的数字,判断不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活动二:总结3的倍数特征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斜着看,能够发现什么?根据斜着看发现的,能不能总结出任意3的倍数特征?任意找几个3的倍数,把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探讨交流。

总结:学生会发现斜着看,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得到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巩固练习大屏幕呈现练习找3的倍数4.课堂小结大家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6.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交流、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在PPT上出示92 、13 、28 、70 、33 、78 、125、50 、735 、426 、515 、210 、3055、1560这组数据,让依次读出数,如果是2的倍数拍两下手,如果不是拍一下。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能回顾知识,又能增加学生的兴趣。

)学生参与游戏,判断。

师:同学们在游戏中表现的非常好,那你们是怎么又快又准确的找出2的倍数的?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

师:我们再用同样的游戏方式找出这组数据中5的倍数。

学生参与游戏,并找同学口述5的倍数的特征。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揭示课题)谁能猜测一下?生: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不是正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一起来验证一下!二、探究新知1.出示导学提示:(1).请同学们自己在表中圈出所有3的倍数(2).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是否合理?(3).表内的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4).试着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上述问题。

2、学生汇报总结(1)同学们一起说去表中3的倍数有哪些?(设计意图: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对探究的内容更有参与感及成就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2《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2《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2《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3的倍数的含义。

2.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能够进行简单的3的倍数运算。

二、教学重点
1.了解3的倍数的定义。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判断一个较大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教具:教科书、黑板、粉笔、公示板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3的倍数吗?
第二步:讲解3的倍数的特征
1.定义3的倍数:能被3整除的数称为3的倍数。

2.举例说明3的倍数的特征:如6、9、12等都是3的倍数。

第三步:练习判断数是否为3的倍数
1.让学生自行判断一些数是否为3的倍数。

2.帮助学生总结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

第四步:巩固练习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随堂检查学生答题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堂总结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要总结。

2.强调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牢记。

七、作业布置
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判断数是否为3的倍数。

2.鼓励学生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2.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每位学生能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数学水平。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5篇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5篇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5篇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1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启迪智慧,也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使人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

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是形象的、有趣味的和美丽的。

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开阔学生思维,感受教学的乐趣。

【教学片断一】一、在知识链接中,激活思维师: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说?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那怎样判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生3: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0。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是不是2、5的倍数。

生1:我的学号是1,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

生2:我的学号是2,是2的倍数。

【教学片断二】二、在新知探究中,发展思维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怎样呢?是不是和2、5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只要看“个位”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生1:我认为看个位可以。

如:33、36、39它们的个位分别是3、6、9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生2:我认为不能只看个位。

如:23、16、29它们的个位虽然也是3、6、9,但这些数不是3的倍数。

生3:但也有的数它们不是3、6、9,如:24、45,可是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你们可以以45为例,在它的前后面添上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能否是3的倍数。

生1:前面添上2。

(_)生2:后面添上24。

(√)生3:前面添上3,后面添上53。

(_)师:请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看老师判断对不对?(学生验证后,产生疑惑)师:老师判断对不对呀?生:(齐答)对。

师:其实老师也不是圣人,不过知道其中的奥妙,先掌握其中的规律罢了,你们想知道吗?生:(异口同声说)想。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3的倍数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3的倍数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数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归纳、概括、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百数表、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大家看,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你是怎样判断的?(1)(出示课件第2张)35、158、200、87、65、162、4122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所以2的倍数有158、200、162、4122。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所以5的倍数有35、200、65。

(2)上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快速判断出来吗?(课件第3张)我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是不是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拿出百数表,小组内同学合作,把3的倍数涂上红色。

(课件第4张)(2)涂好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提示:a.横着看,前10个3的倍数,个位分别是哪些数字?(课件第5张)b.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发言。

每个学生都要发言。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2.指名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课件第6、7张)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0,1,2,3,4,5,6,7,8,9可以是任意数,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什么规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3的倍数;2.能够快速辨别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3.能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3的倍数;2.掌握3的倍数的判定规则;3.能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探究1.学生先通过观察一些数,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2.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这一特征,并探究其规律;3.引入“3的倍数”的概念定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练习1.引导学生快速判定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2.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巩固掌握3的倍数的判定规则;3.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1.帮助学生回顾3的倍数的判定规则,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2.给学生提供需要判定是否为3的倍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3.通过课堂小测验确定学生是否掌握3的倍数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引导法: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解决问题;3.集体探究法:通过学生集体讨论来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1.探究阶段:观察数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这一特征,并探究其规律。

引入“3的倍数”的概念定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练习阶段:引导学生快速判定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巩固掌握3的倍数的判定规则;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阶段:帮助学生回顾3的倍数的判定规则,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给学生提供需要判定是否为3的倍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确定学生是否掌握3的倍数的判定方法。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小测验,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3的倍数的判定方法;2.通过课堂练习、问题解答来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对学生在探究阶段的表现来评价其发现规律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倍数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学生通过之前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然而,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进行探究和发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从而发现和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实例、问题和引导。

2.学习材料:学生需要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倍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3的倍数的例子,如3、6、9、12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数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尝试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2.因数与倍数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3的倍数的特征”。

2. 概念解释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如果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3的倍数。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练习。

3. 教学示范
展示几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并讨论解答过程。

4. 练习与讨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解答。

5. 拓展延伸
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两个题目,让其他小组进行解答,加深对“3的倍数”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选做:设计更多的“3的倍数”的相关题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2.发展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校最近正在筹备庆元旦活动,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叠罗汉,每3人为一个小组合。

请问叠罗汉表演可选派多少人参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发现叠罗汉的人数必须是3的倍数。

师:老师把全班的48人都派去参加这个节目行不行呢?生:可以,因为48÷3=16,48是3的倍数。

师:如果给你一个更大的数字,你也打算用除法来判断吗?这样太慢了,有没有更直观快速的判断方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体会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引发思考3的倍数到底有着怎样的特征呢?它是不是和2、5的倍数特征一样,都只看个位呢?2.小组协作,探究新知师: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给你们的数字表,请你圈出其中所有3的倍数。

谁愿意上来圈?师:完成的同学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师:横着看,竖着看,发现只看个位都不行。

怎么观察呢?生:斜着看。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先自己独立观察,再与组内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师:完成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师:谁愿意说一说第一斜行数字的特征?生1:我发现第一斜行的数,个位每次递减1,十位每次递增1。

“个位”与“十位”的数字和不变,都是3。

师:大家同意吗?谁能说说第二斜行?生2:我发现第二斜行的数,个位每次递减1,十位每次递增1。

“个位”与“十位”的数字和都是6。

师:根据这样的变化特点,我们还可以发现第三斜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

(齐声说)第四斜行是12,第五斜行是15,第六斜行是1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三篇

【导语】3的倍数特征⽐较隐蔽,学⽣易受2和5倍数特征的观察定式、思维定势的影响,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教版⼩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 使学⽣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抽象、概括的能⼒。

教学重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设疑⾃探(10分钟) (⼀)基本练习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 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揭⽰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提出的问题进⾏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的⾃探提⽰,只要同学们能根据⾃探提⽰认真探究,就能弄明⽩这些问题。

) (四)出⽰⾃探提⽰,组织学⽣⾃探。

⾃探提⽰: ⾃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探效果。

按照学困⽣回答,中等⽣补充,优等⽣评价的原则进⾏提问,遇到中等⽣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合探解决。

根据学⽣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的地⽅,请说出来让⼤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释疑,学⽣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讨论或教师释疑。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设计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环境及资料准备
计数器、磁铁数字卡片、课件、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猜想,激发兴趣
1、提问:你能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2、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你能猜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2)引导学生斜着看:第一斜行3,12,21。
汇报交流:①第一斜行3的倍数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后,得到的还是3的倍数。②第一斜行3的倍数各位上数字相加,和是3,没有变还是3的倍数。
(3)第二斜行是否也有这一特征呢?第三斜行呢?第四斜行呢?
(4)将百数图中的数的顺序打乱,刚才大家发现的还正确吗?
3、操作验证
0 5 6 7
4、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老师今年()岁。
5、看谁最聪明?
23663997是3的倍数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交流,汇报。
快速判断下列数是不是3的倍数?再用计算器验证前三个。
369639693、13693692、121212127、18275499、9233……3
要求: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具运用课件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3×2=63×3=93×4=123×5=15
3×6=18 3×7=213×8=24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
“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9、10、11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