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桑代克、斯金纳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加涅信息加工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广为流传,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了解上述理论是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必不可少的环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皮亚杰(Piaget, 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提供适当 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反应。该理 论强调教学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教育技术学中广泛应用于在线课程 设计和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对教育信息化 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 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的建设和实施。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的技Biblioteka 支持利用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促进学 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强调学习 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和意义建构。该 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内部的 认知过程,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在教育技术学中,认知主义教 学理论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和知识管理 等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考 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反馈,减轻教师 的工作负担。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算法决策的公正性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确保 算法的公正性,避免因算法偏见而产 生不公平的结果。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三、视听教育理论(重点)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
三大类十个层次
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是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研究 所课程研究室主任,是从事视听 教育的心理学家,也是视听教育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 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 方法》 中提出“经验之塔”理论。
05
戴尔“经验之塔” 强调的是 ( )
07
C. 抽象的经验 D. 给学习者的刺激
02
A. 言语符号 B. 视觉符号
04 答案是:A
06
A. 做的经验 B. 观察的经验
08 答案是:D
综合实践
观摩一堂优秀教师上的 多媒体课,根据本章学 过的视听教育理论和教 育传播理论,就以下问 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案例中采
音感。 ○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
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3、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声音绕过头部在 两耳间产生的声 压级差。
听觉神经中枢就 是根据相位差和 声压级差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 来确定声音方位。
耳廓效应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反 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时间差 (相位差)。
A
用了哪些手段使学生获得不同
层次的学习经验?有何启示?
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
B
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吴正宪简介:
吴正宪,女,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 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 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 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 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 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虚拟实训
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践操 作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实 际操作技能。
虚拟场景教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各 种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 场景中进行学习,提高学 习效果。
05
教育技术学实践应用
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在线课程设计原则
04
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教学助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 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个性化学习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 ,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 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路径。
智能评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 的作业、考试等进行智能 批改和评估,减轻教师负 担。
实验研究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对象 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反应,从而得出因果关系的研 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研究法在教育技术学中常用于探究不同教育技术手 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 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干预,然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量 和比较。实验研究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准确地控制实 验条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较为准确 的因果关系。但实验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难 以完全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可能存在伦理和法律问题 等。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
建设高速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 室等硬件设施。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学生、教师、课程等管理信息系统,实 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 件、视频等。
网络安全保障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系统方祛采用的一般步骤是: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日标、背景、
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 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
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 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 案;
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 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整理ppt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 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系统方法是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 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 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 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一取少照、程序和方法。
整理ppt
视听教育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范式面临着严峻地挑战,
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课程开发范式” 走向“课程理解范式”。即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 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和能性或 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是不 断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布鲁纳的“螺 旋型课程”是回归性课程的一个典范;关联性是指课程结 构内在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赋予课程是一个 具有丰富联系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严密性是指对课程内容 可供选择的关联有目的选择、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 其中的解释性依赖于我们如何完善地发展不确定性所呈现 的各种选择答案,它防止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陷入任意性, 因此严密性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二讲、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整理ppt
一、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结构图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03
02
0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项目。
教育信息化项目
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监控项目进度和评估项目效果。
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计划,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项目实施
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
05
智能教学助手
平台设计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平台的架构、功能和界面,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平台开发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发出稳定、安全、易用的在线教育平台。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呈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作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构和内容,确保其有效性。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特定案例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案例研究法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揭示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案例研究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
04
在线教育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的平台和环境,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详细描述
调查研究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和影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通常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教育技术对参与者的影响。实验研究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特点
定义
历史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的掌握
认知主义
智力的发展
建构主义
能力的提高
教学任务
教知识技能
教怎样学习
教怎样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控制外显行为
指导内部加工
促
提供学习环境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学习 过程是渐进的尝 试错误的过程; 强化是学习成功 的关键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 成;是将外来刺激同 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 过程;内部心理结构 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 的基础
二、教学理论
【各种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和范例教学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指导,充分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 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为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为主”的教学 设计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加涅的指导教学理论中提出的九段教学活动程序是指导实际教学较有效 的教学程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通过选择来安排九段教学活动 程序全部步骤或其中的几步。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 据,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追求 最优化为目标。
九段教学法
(一)学习理论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代表人物:皮亚杰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性教学 支架式教学
各派学习理论的特点比较
二、教学理论
【先行组织者理论】
所谓先行组织者不是指人,而是指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 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新学习的材料要具 有高一层次的概括性和包容性,先于学习材料之前呈现。先 行组织者是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时,先提出先行组织者,然后将先行组织者迁移到新 学习材料中,分析两者间的相同成分和不同成分,以相同成 分作为推理的依据,将新课题纳入到原有的知识范畴。之后 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 首先是效果标准 , 即每个学生在教学 、教育和发 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从学习成 绩 、品德修养 、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二是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 ,这就是国家规定的 教学大纲等; 三是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 能 。其次是时间标准 ,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 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传播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是为了研究方便 , 南 国农 、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如图2-5) 。
· 4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 1) 共识律: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 ,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 ( 2) 谐振律: 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 ”同学生 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相互接近 , 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 传通方面产生共鸣。
·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 ,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 ”和“意义建构 ”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第一 ,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 第二 ,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 第三 , 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 ,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2021/6/21
3
桑代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的脚踏板。 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 —鱼。 试验开始了。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 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门, 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
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 箱门。
音乐旋律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 及感觉的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 能力。
2021/6/21
(参考网站:.tw/spc/mi/homepage.htm )
2021/6/21
9
二、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文字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 表现出来。
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 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B.Watson )建立的“刺激一反应”原理, 指出人类的复 杂行为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刺激,反应。 人的行为是 受到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两方面: 身体内部的刺激和 体外环境的刺激,而反应总是随着刺激而呈现的。
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 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 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 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 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2021/6/21
8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视 听 教 育 理 论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戴 尔 的 “ 经 验 之 塔 ”
(做的经验)
“经验之塔” 理论(观点)
1.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度到抽象; 3.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4.位于“塔”的中层的视听媒体,比言语和视觉符号具 体 形象,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 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 式之不足。 5.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 展,要形成概念。
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华生的行为主义 桑代克的试误说(联结主义)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1、华生的主要观点
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 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 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2、学习规律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教育是全民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信息化、多媒体化和多元化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建设一流基础教育的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 教育技术现代化将革新学习环境
2、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实验者有选择地对有机体作出的接近最终行 为的各种反应给予强化,而不是等待最终期望 的那种反应自然出现后才给予强化。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认知主义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 反应(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 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 用的结果,即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认知结构)。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习者联系以往已经掌 握的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
1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德国的“鱼牛”童话
• 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 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 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单 独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 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 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 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 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 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 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 “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 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第一章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本章要点:
1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
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3
4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1.1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1.1.1教育技术的定义
• 教育技术的广义理解
– 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 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 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 高校开设电教课程 • 建立电教馆和电教室,开展电化教育活动
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
• 1978年建立中央电化教育馆
– – – – 省、市、县、学校 购置电教设备 编制电教教材 开展电教实验活动
• (1)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应用)的广 泛运用 •(刺激)
回答
(反应) 下一步
确认
(强化) 正答
• 个别化教学 • 计算机辅助教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刺激——反应——强化
– 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 理过程 – 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3、学习的条件
行为主义对学习者和环境都很重视,认为要 给予学习者各种刺激或反馈。学习的关键正是在 于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其后果的反馈。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 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3)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性(抛锚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
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没有本 质差异。人类的学习同样是个体在对外部刺激作 出的反应过程中,所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
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方式与动物的学习 方式相同,也是一种试误学习。根据实验的结果, 桑代克提出了许多学习规律,主要有3个:准备律、 练习律、效果律
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1)斯金纳的实验
第02章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1 学与教的理论 2.2 教育传播理论 2.3 系统科学理论 2.4 视听教学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理解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 拉斯威尔、香农―韦弗、贝罗等三个典型的 传播模式,以及掌握教育传播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 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 的学习。
与行为主义相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 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而 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 结果,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 结构中去,学习才会发生。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个人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个人总结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核心,也是促进教育技术实践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对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示。
一、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内涵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核心,它主要涵盖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发展历程、方法论以及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如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开发、教育技术评估、教育技术实施等。
2.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如技术决策理论、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系统论等。
3.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如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等。
4.教育技术学的方法论,如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开发方法、评价方法以及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质量控制。
5.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如教育周边学科、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
二、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教育技术学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内涵、概念、解释和理论,来认识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础理论的演变历程。
2.实证研究法,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是通过实证手段来验证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性。
3.归纳研究法,是从具体、个别到普遍、一般的推理过程,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尝试寻找解释教育技术学现象和肇因的理论框架和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4.演绎研究法,是从普遍、一般到具体、个别的推理过程,采用已确定的理论框架,推导出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的科学依据和方法,进而对教育技术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假设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的结构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第一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初创时期(20世纪60年代) 第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奠基时期(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4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1.4.1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4.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
1、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 2、视听教育 (Audio-Visual Education ) 3、视听传播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 4、教育技术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学技术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视觉教育
1、视觉教育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 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 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 作具体化的呈现。
2、1937年, 霍邦 (C. F. Hoban)等人在《课程
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4.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
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教
育
传
播
过
程
信息选择
中
的
视
目标说明
听
关 系
反馈分析
教育技术
1、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决 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 。 2、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 育技术。 3、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 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4、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 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1、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 2、多媒体化 3、理论研究科学化、系统化
第三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学与教的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视听与传播理论
1、视听教育理论 2、教育传播理论
❖ 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 ❖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把它的整个体系建立在现象学、存在主义和性善
论的基础上
积极的教育意义
❖ 确定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 以学生为中心,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坚持对学生有限度的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1、斯金纳的实验
分析所关注的是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 行动(反应)之间的关系,即要考察实验操作 是如何引起行为变化的。斯金纳认为,可以用 三种基本的实验操作来控制环境:呈现刺激、 安排结果、信号刺激。
2、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实验者有选择地对有机体作出的接近最终行 为的各种反应给予强化,而不是等待最终期望 的那种反应自然出现后才给予强化。
➢ 优点:对指导和改进教学有重要意义。 ➢ 制约因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 适用:对自然科学更有效,不太适合人文科学。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 格式塔学习理论 ➢ 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人本主义
主要内容: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1.1.2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及范畴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1.2.2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2.3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1.3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1.3.1 学与教的理论 1.3.2 视听与传播理论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1、华生的主要观点
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 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 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2、学习规律
(1)频因(frequency)律 (2)近因(recency)律
3、评论
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简化为肌肉和腺体的一些 活动和习惯,否认人的主观世界和意识的作用,使 他成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
行为主义
1、把学习用刺激S -反应R -强化来概括。 2、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
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 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3、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
4、深受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
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 华生的行为主义 ❖ 桑代克的试误说(联结主义)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认知主义
❖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 反应(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 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 用的结果,即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认知结构)。
❖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习者联系以往已经掌 握的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主义
➢ 提倡发现学习,主张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而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
和选用原则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
(抽象的经验)
戴 (观察的经验) 尔
的 经 验 之 塔
(做的经验)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是:
1.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 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2.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3.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