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述题整理只是分享
外国文学史 下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编论述题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答:1、现实主义文学不再停留于真实地再现客观生活的外在方面,而是深入再现生活深层的内在方面,表现人的深层意识和微观心理世界;2、现实主义虽然仍在塑典型形象,但典型往往不再高尚或卑劣,或歌颂或批判的两极化现象,而是着重刻画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具有复杂个性的普通人;3、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适应当代的发展与人们欣赏要求,吸收了一些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大了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
2、论萧伯纳剧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思想内容:1、批判讽刺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包括中产阶级的文明习俗和伦理道德;2、描写了中产阶级一代人的软弱;3、思考了更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与个性问题。
艺术特色:1、以”机智“为中心特色的幽默风格;2、有意识地扩大语言技巧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的作用,相对压缩或简化动作与情节;3、对固定的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摹仿;4、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引入,结合了梦幻、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
3、《美国的悲剧》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答:1、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2、鲜明强烈的对比描写;3、独特的心理分析。
4、劳伦斯的创作内容与风格。
答:10部长篇小说,40余篇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4部剧本。
小说从对两性关系的考察出发,提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和冲突,深刻展现了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创作分4个时期:1906年-1908年为早期《白孔雀》《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第二时期《虹》《恋爱中的女人》《迷失少女》第三时期《亚伦的藜杖》《袋鼠》《羽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5、论《儿子与情人》的母与子的伦理冲突与伦理困境。
答:常被认为是一部描写”恋母情结“的典型小说,主人公保罗与母亲的感情超出了一般母子之情,彰显了世俗母子伦理的冲突和困境。
6、联系小说的主旨,试分析罗曼.罗兰塑造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个艺术形象。
外国文学论述题
外国文学论述题一、简述《罪与罚》的思想与艺术。
答:《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
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
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
外国文学史 上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上编论述题第一章古代文学1、试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1、以神话为基础;2、人本思想与现世思想;3、艺术上的首创性质(体裁、艺术手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论断:”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答:作为“武库”:神话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为以后的希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作为“土壤”:1、神话浸润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2、神话表现出瑰奇的想象力;3、人本主义的思想萌芽。
3、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2、表现了古希腊罗马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思考,其中蕴含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内容;3、作为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品种齐全,既有神话、史诗、悲剧、喜剧,又有审言、抒情诗、散文、小说,有的文学样式虽然不够成熟,但为后来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
4、试论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念并分析其原型意义。
答:《俄》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命运悲剧”。
1、杀父娶母,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其实是反映了古希腊哲学中的一条定律:无形的命运不可抗争;2、个人反抗命运;提示人类悲剧命运的原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来到世上,他注定要完成一个命运的轮回。
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抗拒死亡的过程。
如何对待生命:我们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学,我们却不屈从于生命。
5、试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6、人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主题。
试比较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试述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
答:主要思想特点: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2、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3、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艺术特征表现:1、各种题材进入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和反映范围;2、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3、艺术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开拓;4、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五、综述题1、《尤利西斯》艺术特色。
答:⑴《尤利西斯》标志着乔伊斯意识流动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堪称一场革命,被称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
整个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
作者使用交错型的意识流,互相交织,体现三个人物的复杂思想变化过程。
⑵《尤利西斯》的特点还表现在作者对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上。
⑶《尤利西斯》还运用了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⑷《尤利西斯》集多种文体之集大成,还运用多种语言,独创一些词汇。
⑸《尤利西斯》的结构很奇特。
作者试图通过各章的不同重点各自构成一个整体,然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整体。
2、比较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各种以悖逆传统文学为共同特点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⑴从哲学思潮、社会思潮看,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化特征。
反对用理性来认识事物,主张靠一种直觉。
现代主义作家热衷于潜意识、性本能、梦境幻觉、自动写作,意识流方式展示内心心理。
⑵从文艺表现的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表现人性异化,非人化现象。
⑶从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主义作家都要反映现实描写社会,但具体表现不一样。
如传统的作家,批判人性丑恶、金钱的罪恶。
现代主义作家从个人角度、从局外人身份,对社会作笼统的攻击,给人以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同时又是对社会的全盘否定。
⑷从文学艺术观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论为基础的,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注重表现。
二、是主体客体化。
而传统文学强调,文学要再现和模仿生活。
⑸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创造,追求形式主义倾向他们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反传统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段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
外国文学-论述题
论述题:一、《十日谈》独特的妇女观A、对妇女的同情和尊重,并认为妇女是最美妙的创造物,如第四日,开头插曲:“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
B、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专横,如第四日的故事第一。
讲的是唐克莱亲王杀死女儿的情人,取出心脏,盛入金杯,送给女儿。
公主把毒液倾注在心脏上,和泪饮下而死。
婚姻问题上:亲吻所爱的人的身体一部分。
如法国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中的玛特儿对于连;英国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莎乐美对侍卫队长;中国郭沫若的《王昭君》中的汉元帝对王昭君。
C、主张男女婚姻要有感情基础,反对不合理婚姻制度。
如引文:“如果说有感情的婚姻是有道德的,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婚外恋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a、父母包办造成其婚后不幸,与丈夫感情不和;b、从人的自然性出发,年龄悬殊的结合是不道德的。
如第二日的故事第十。
海盗帕加尼奴把老法官理查的妻子劫了去,那丈夫打听到她的下落,便去恳求海盗放她回家。
他答应不加留难,可是她偏不肯跟丈夫回去;后来等他一死,就跟海盗做了夫妻。
;c、因丈夫嫉妒心重,引起妻子不满,以愉快作为报复。
如第七日的故事第五。
一个嫉妒成性的丈夫乔装成一个神父听妻子忏悔,她说爱上了一个神父,于是丈夫守在大门口,妻子趁机把情人从屋顶上接下来共度良宵。
二、《高老头》中的四个人物形象①拉丝蒂涅原是一个破落贵族青年,巴黎某大学的在校学生。
主要写他蜕变成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的过程。
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塑造的最典型的形象之一。
他来自外省,是个涉世未深、未被污染的好青年,想来巴黎进大学重振家业。
不幸的是,他刚到巴黎就目睹了上流社会的挥金如土、灯红酒绿,从此掉进了大染缸,不久便发现,在“巴黎文明的战场上”,他需要更有力的武器。
投降与反抗经过多次较量之后,他终于选择了一条在他看来是最有把握的道路:高攀一位贵妇,让她作自己的靠山。
拉斯蒂涅深深地受益于鲍赛昂子爵夫人和伏脱冷的“教导”。
他们俩的唆使下,拉斯蒂涅日益丧失了正直的良心,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
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
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③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到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为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喜剧、历史著作、散文和文艺理论。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古希腊的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
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4、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二)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二)简答论述题知识点43、答尔丢夫形象答尔丢夫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的主人公。
他是17 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
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性,人们从生活中的宗教界人士以及冒险家身上不难看到他的影子,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
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44、弥尔顿长诗《失乐园》的思想内容。
《失乐园》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
是长诗取材于《旧约?创世纪》,全诗共 12 卷,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这就是撒旦。
作为清教徒,诗人违背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把上帝写成一个专横的暴君,而把反叛上帝的天使撒旦的形象放在中心,刻画得有声有色。
诗人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
其一,他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地反抗折上帝的权威。
这个长着翅膀、背负巨盾、手握长矛的大汉,果断坚毅、满怀仇恨,他率领众天使与残暴的上帝交战,以打乱上界的秩序。
败北后被打入地狱,忍受着瘴气与烈火的熏灼,但撒旦及其同伴并未屈服。
在地狱中,他团结同伴,自立为王,准备继续同神的权威作斗争。
借助这一形象,诗人反映出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者们毫不气馁的斗争精神。
其二,他骄矜自大,为非作歹,这也是他成为堕落天使的重要原因。
他看到人类始祖生活得幸福,就想袭击他们生活的乐园,把他们从上帝的手中夺走,使之屈从于自己的势力之下。
他的好战,又使他的暴虐性子不断发作。
他在四周散布死亡,致人于毁灭,以期自己成为新世界的主宰。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1.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这篇小说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是卡夫卡小说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疑是具有荒诞色彩,但是卡夫卡通过精细的描写却使这一荒诞的情节显得真是可信。
这取决于卡夫卡的细部的写实原则和艺术手法。
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卡夫卡所注重的不在于展示外部世界,而注重内心心理表现,在《变形记》中表现出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
作品虚实交融,人虫合—,穿插的故事和场景常常游离于情节之外,有时记录瞬间的直觉,有时显示离奇的梦幻。
人在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一方面有人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又逐渐具有了虫性。
读来看似荒谬离奇,但在异化社会中,人丧失谋生能力,被社会遗弃,无异于一只甲虫,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揭示。
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最初的反应尚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炒他的鱿鱼。
他像平常一样,想着他的工作,想去赶车。
他形变心不变,虫形人心,时时还在关心家人,为自己不能上班赚钱造成家境贫困而内疚。
这一切使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诞性,情节虚幻怪异。
但对荒诞事件描述的细节,人物内心心理的表述,却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
家人从希望他好起来到完全失望;从小心翼翼地照顾到残忍无情地置他于死地,这一切都通过格里高尔的感受与心理活动,描绘了一幅现实的家庭生活图景。
细细品位,便觉真实无比。
卡夫卡将荒诞不经的事件安置在极为平常的家庭生活之中,同时又以极为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内容去进一步展示荒诞不经事件的全过程。
《变形记》写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
社会现实是一个使人异化的存在,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
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
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
外国文学论述题
一、堂•吉诃德形象有什么特征?试论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堂吉诃德是是欧洲长篇小说的先驱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是塞万提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着力塑造的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他是西班牙文学乃至欧洲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形象之一。
耽于幻想、脱离实际已成为堂吉诃德的代名词,他的形象是复杂的。
1、脱离实际,耽于幻想这一形象特点应该是作者出于讽刺目的着重赋予主人公的。
他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家的典型。
现实与理想脱节。
途中他把风车当成了巨人,把穷客店看成了豪华的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等等。
“不仅变卖了好几亩地去买书看,还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去漫游世界,到各处去猎奇冒险,把书里那些游侠骑士的行事一一照办”,作者一开始就将其本质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行动盲目、办事不讲实际受流行的骑士小说的毒害,他迷上了骑士道,试图恢复过时的骑士道,他带着幻想中的其实狂热,行动盲目,办事不讲实际。
因而,虽然动机良好,但行为却极其荒唐,效果也极坏。
比如堂吉诃德把牧童安德瑞斯从地主的皮鞭下救了下来,自以为做了好事,扬长而去,可是他一走,牧童却受到了更残酷的暴打。
自以为做了好事,可得到的却是害人的结果。
3、具有崇高理想、学识渊博,是个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可敬人物唐吉坷德虽然维护骑士道,但是他并不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而是为了锄强扶弱,主持正义,消灭世间的罪恶。
只要不提骑士道,他的谈吐应答都十分的高明,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他对于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他对妇女所受的侮辱和压迫也十分关注,,他热情地支持美貌的玛塞拉摆脱封建偏见、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
他心中的理想世界反对私有制,具有明显地进步性。
他心中的游侠骑士是个全才,品德上还具有勇敢、文雅、大胆等各种美德,这样的人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具有献身精神,不顾个人安危在堂吉诃德看来,他认为“天叫我生在这个铁的时代,是要我恢复金子的时代,一般人所认为的黄金时代”。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1.米里哀教皇博爱主义的化身。
这一情节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改造邪恶习性,铸就善良灵魂的可行性,并成为小说整体结构的契机。
2.冉阿让被感化后,立志行善至死不渝。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化解人际隔阂,建立友好感情的可行性。
3.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征服恶人,自然淘汰恶人的可行性。
4.兴办福利,改善社会风气。
办福利事业是作者人道主义张扬的具体体现,描写悲惨世界目的在于消灭悲惨世界。
老师所讲:①作品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②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指出资产阶级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只会造成重复犯罪,人道主义高于资产阶级法律。
③作者是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斗争精神。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作者以他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二,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
得伐石太太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成为杀人成性的刽子身、“吃人鬼”。
三,作者还写了一大群杀气腾腾的凶汉拿着带血的刀斧在一块磨石上磨刀霍霍的情景,以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
狄更斯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
四,狄更斯反对用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矛盾。
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
五,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一方面又认为行为过火。
简述《巴黎圣母院》一书的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恶善共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和优美。
”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便好。
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如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却表现出正义、勇敢、真诚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外国文学论述题
1、哈姆莱特人物形象人文主义者的形象性格发展: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行动王子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理想君王,他复仇的实质在于重整乾坤,实现美好的理想。
他嫉恶如仇,敢于揭发社会上一切伪善与恶德,但对社会矛盾认识不够,在行动时还有较多的顾虑。
哈姆雷特在剧中的性格变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快乐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他的身上具备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
在他父亲死之前。
那时,他对一切都是乐观的,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是他性格的“幼稚和谐”的时期。
他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对于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的看法。
他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向往着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以为现实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地和谐美好,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英明治国。
父亲与母亲恩爱相处,他与奥菲莉亚之间有纯真的爱情,他的周围有一些好朋友。
这时的他年轻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等等。
这些都表明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文主义者。
二、忧郁命运之神使哈姆雷特遭受了巨大变故,剧目一开始,三道打击就同时落到了主人翁哈姆雷特身上:父王的猝死,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
一下把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梦想的年轻王子置于一个不堪的现实,他的世界观开始有了变化,对他原本童话般成长的地方他说出了“整个世界就一个监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牢房”这样的话。
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
外国文学论述题整理只是分享
外国文学论述题整理(网上)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
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
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
“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第一次愤怒,是出于正义与阿伽门农争吵,并为了部落利益将自己的女奴交给阿伽门农,但未能消气怒而退出战场。
第二次愤怒是在自己的好友帕克洛特罗斯阵亡后,希腊联军也到了危急关头,阿喀琉斯一方面为朋友悲痛,另一方面也出于大局利益,摈弃前嫌,重新回到战场,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转败为胜。
阿喀琉斯的性格比较丰富,除了上述特点,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
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
在海上漂泊期间,凭着他的无穷智慧,闯过一道道难关,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
漂泊中不但有艰险,而且还有荣华富贵、美女的诱,惑,但都动摇不了他一心返乡的决心。
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假扮乞丐刺探家中实情,在设计杀死那些求婚者之后,又将不忠于他的奴隶割耳削鼻以泄私愤。
另外,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
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
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
外国文学(一)期末考试总复习论述题
1 请分析哈姆雷特这一文学形象1 哈姆莱特的身份虽然是王子,实际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他在国外上学的时候,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也希望自己的国家像理想一样美好。
但是,一系列的变故接踵而来,打破了他的理想。
与此同时,他变得冷静而清醒,看到了现实的丑恶,为夫复仇的义务,又引导他投入到现实斗争之中。
2 从剧中所写的他为父复仇的一系列表现中,我们看到,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
他有崇高的理想,对人类对世界都有新的看法。
他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他听到父亲亡魂的揭发,一下子呼出“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说明他明确的意识到一切反常现象的根源在于时代的道道混乱,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为父亲复仇,而且要重整乾坤。
从此他开始探索实现义务的最佳途经。
他像思想家一样思考了许多哲学问题,然而要解答这些问题却是他力所不及的。
他对现实的罪恶认识越深刻,他的内心就越痛苦3 哈姆莱特尽管有行动的决心,但是,他性格中过于内向和过于审慎的弱点,以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了他行动上的延宕。
最后他只能和敌人同归于尽,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里有时代的限制,也有哈姆莱特本身存在的弱点。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既有最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着他内在性格的主观原因,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2. 结合作品分析“忏悔贵族”形象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涅赫柳多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代表1 小说的情节是以一个真是的故事为基础的,作者借涅赫柳多夫和他所属于的那个阶级,写出了真个俄罗斯的破败,多方位的展示了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各种放抗。
2 作者借涅赫柳多夫的形象,为提出了一个道德完善、自我忏悔的软弱的治疗方案。
涅赫柳多夫是托尔斯泰塑造的忏悔贵族的典型,是作家不同时期所写的这类人物的一个总结。
因此,他是作者笔下的重要人物形象之一。
他的自我批判和忏悔自新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3 所谓的忏悔的力度,在于涅赫柳多夫是一个标准罪人,面对马斯洛娃,他震惊的发现自己是个真正的罪人,在这样的尴尬境地,他无法逃避。
外国文学史 上部分 重要简答论述题汇总
1、但丁的《神曲》的思想内容:1、《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寓言性的总结。
2、《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而且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教会的倾向。
3、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的萌芽。
2、《神曲》的艺术特色:1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
3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
作品的结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
3、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只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
“三一律”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突出特点,规范了戏剧形式,但过分强调这种规范,又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
4、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民展,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理性,给予知识和光明。
当时的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种社会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5、“浮士德精神”: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他不断地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
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就是“浮士德精神”。
精神的体现。
6、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论述题整理(网上)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
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
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
“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第一次愤怒,是出于正义与阿伽门农争吵,并为了部落利益将自己的女奴交给阿伽门农,但未能消气怒而退出战场。
第二次愤怒是在自己的好友帕克洛特罗斯阵亡后,希腊联军也到了危急关头,阿喀琉斯一方面为朋友悲痛,另一方面也出于大局利益,摈弃前嫌,重新回到战场,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转败为胜。
阿喀琉斯的性格比较丰富,除了上述特点,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
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
在海上漂泊期间,凭着他的无穷智慧,闯过一道道难关,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
漂泊中不但有艰险,而且还有荣华富贵、美女的诱,惑,但都动摇不了他一心返乡的决心。
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假扮乞丐刺探家中实情,在设计杀死那些求婚者之后,又将不忠于他的奴隶割耳削鼻以泄私愤。
另外,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
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
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
他性格稳重,遇事冷静,作战英勇高强,指挥英明,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
他在战争中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与对方的强大,但为了保卫城邦,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仍然勇敢无畏地迎战阿喀琉斯,视死如归。
诗中有其父母劝阻他出战的情节,有妻儿的哭声,但他忍住悲痛,走上战场,为了部落英勇牺牲。
因此,他是一个富于人情味的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
4.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两部史诗中所发生的故事,分别跨度10 年,但它不采取全面铺叙的模式,不是从头到尾的描写战争和漂泊过程,而是截取其最后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和情节,使史诗精炼、集中,很有凝聚力。
《伊利昂纪》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 展开全部情节,只写10 年战争最后一年51 天田发生的故事,希腊联军由于阿喀琉斯的退出与杀回,一败一胜,全;结束,这样的布局构思有利于突出阿喀琉斯冠盖群雄的英雄形象,有利于突出史诗的英雄主义精神。
《奥德修纪》将奥德修斯10 年的海上漂泊生活和家中斗争凝缩在最后的40 天之内,其余的情节皆由回忆来表现,这就使很散漫的两条线索变得线条清晰而集中。
7 •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
在他身上,一方面是其喜剧性:由于读骑士小说入迷,便身体力行地将小说中的情节搬到现实中,把风车当巨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成受害的骑士,把绵羊当作恶人的军队,总之,一切在他眼里都变成奇景险境。
而他,则自认为是一个著名骑士,要扫尽天下不平,便一路冲杀过去,结果伤痕累累。
这种荒唐行为使他成了一个滑稽的喜剧性人物。
另一方面,当不涉及骑士之道时,他又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路,从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战争观念到教育文艺等,都有一套见解,广泛地涉及了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同情下层民众等等。
也正是具备这种高尚的理想,才可能将消除天下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才可能不顾性命危险单枪匹马见义勇为。
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脱节,常常害人害己,这是其悲剧性的一面。
从本质上看,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形象,这种复杂的典型性使他成了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6、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可笑。
他模样可笑:明明是年过半百的干瘦老头,偏要夸口自己是个武艺精通、天下少有的模范骑士。
行为可笑: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
明明被风车摔倒在地,却非说是魔法师的诡计,总是单枪匹马地蛮干,结果却人仰马翻,以失败告终。
可爱。
堂吉诃德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性角色,因为他荒唐行为的出发点是高尚的,是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他立志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而且具有奋不顾身,自我牺牲的精神。
他大战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成危害人类的巨人;他解放苦役犯,是因为他把苦役犯看作是受苦的骑士。
在荒唐的行为中,包含着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对封建专制暴政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可悲。
堂吉诃德忠于自己的信念,却又盲目蛮干,幻想用中世纪骑士游侠的方式实现理想,结果每次出马,总是失利,最终只能成为主观愿望与冷酷现实碰撞的牺牲品,充满着令人辛酸的悲剧因素。
7、《堂吉诃德》对欧洲小说的贡献,为什么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1、它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
小说比较集中描写了客店和贵族城堡,当做环境的交叉点,出现多种人物引出各种事件。
3、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夏洛克的艺术形象。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他是一个高利贷者,集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于一身,视金钱如命,浑身散发着铜臭。
他对待女儿和对待仆人一样吝啬,独生女儿与人私奔,他痛不欲生,是因为女儿带走了珠宝和金钱。
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 妨碍了他赚钱,他怀恨在心,借机报复,设下“一磅肉”的诡计,在法庭上振振有词地钻法律的空子,欲置安东尼奥7 死地,这是他作为邪恶的一面。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夏洛克是gC 太人,在一个基督徒的环境中备受歧视,这种境况也积聚了他对基督徒安东尼奥的仇恨,因此在法庭上发出“难道犹太人不是人吗?”的责问,使他具备了某些受害人的意味,在人们对他的本质性厌恶中,加进了某种程度的同情。
因此夏洛克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
这种复杂性使他成为莎土比亚戏剧中三大艺术典型之一(哈姆雷特、福斯塔夫、夏洛克)。
9.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典型。
他是丹麦王子,曾在代表人文主义运动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受教育,接受了许多人文主义新思想观念。
他对人、对世界都有美好的看法,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 ,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而世界则是“一幅壮丽的帐幕,” 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 ,因此他对人平等,珍视友谊与爱情。
然而家庭的变故接踵而来,父亲暴死,母亲乱伦,朋友作了密探,情人成了仇人的工具,朝臣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本来围绕着他的和谐美好环境一下子沦为黑暗,友谊、爱情、德行、忠诚全部变色。
巨大的灾难击落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社会现实的丑恶涌现面前,诸如“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压迫者的虐待,法庭拖延,衙门横暴”等等。
因此他感到世界原本是一座监狱,而丹麦是最坏的一间,感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落到他肩上的,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而是“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
但哈姆雷特本质上是一个思想者,理想的幻灭使他陷于沉重的思考,他面对的又是强大的恶势力,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重整乾坤,都相当艰难,于是造成他行动的“延宕” 。
他精神抑郁,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精神危机。
而且他始终是孤军奋战,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最终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既有个人性格的因素,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其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代表了一代人文主义的困境,因此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9、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 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
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 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
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
(主观)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
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10.论述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
答尔丢夫是一个伪装虔诚的恶棍,他用欺骗手段博得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混进奥尔恭家里充当良心导师。
奥尔恭将他奉若圣徒,为表达自己的信任与崇敬,不仅每天供养着他,不断地送他钱财,还将自己的政治秘密交付与他,将女儿许配给他,最后把家产全部赠给答尔丢夫。
而所有这一切正是答尔丢夫的目的。
等到奥尔恭醒悟过来认清其真实嘴脸时,答尔丢夫却以其政治秘声欲置奥尔恭于死地,以维护自己骗到手的财产,露出了他的凶残本性。
答尔丢夫是17 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职业的宗教骗子。
他的手段是假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财,一边嘴里说着最为圣洁的言辞。
当时的法国教士假仁假义、口是心非,已成普遍现象,答丢尔夫集中体现了这种伪善的恶习。
因此当该剧演出后,不少宗教人士被对号入座,于是顽固势力出面施加压力,使《伪君子》禁演多年。
这是剧作的现实性。
从艺术角度来看,莫里哀运用了高度概括的喜剧化手法,将一种伪善丑态推到极致,因此“答尔丢夫”已经成为“伪善者” 、“伪君子”的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