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环心得体会及感悟 牛顿环讲解
牛顿环心得体会及感悟牛顿环讲解对于牛顿环心得体会篇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
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通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二、教学内容剖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内容简述:本节怎样承前启后,梗概知识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本节的地位等)2、本节课教学重点: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结论。
2、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本节课教学难点:1.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3、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主线,以多媒体中的动画为辅助手段,以实践、讨论、思考、总结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逐步设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气垫导轨装置、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装置.五、课堂教学设计视野拓展在我国古代著作中,对于力和运动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
远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就有这样的记载:“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也。
” 就是说,马已停止用力,车还能向前走一段距离。
这里虽然没得出惯性的概念,但是已经注意到了惯性现象。
在《墨经》里,还给力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经上》第21条里说:“力,行之所以奋也”。
这里的“行”就是“物体”,“奋”字在古籍中的意思是多方面的,像由静到动、动而愈速、由下上升等都可以用“奋”字。
经文的意思是说,力是使物体由静而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
在《经说》里又说:“力,重之谓。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
比如骑自行车,单人时和带人时的感觉相比。
从实例可看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小球运动停下来的原因是摩擦力。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小球会永不停止。
1、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2、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通过观察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启发学生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大胆的设想和科学的推理都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这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刚接受可能不是很好理解。举例说明人站在匀速行使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会落到原地。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
板书设计
一、历史的回顾: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
⑴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
⑵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2.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的运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对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情景问题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小红旗、木板、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重点:通过对小四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演示1]:教师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粉笔盒,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去推力,粉笔盒立即静止.师:同学们在我做的这个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1:粉笔盒原来是静止的,后来运动,最后又静止了。
生2:粉笔盒受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力消失后又静止了。
教师分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同学推桌子),从表面现象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粉笔盒上,才能让粉笔盒运动,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它就要停下来”即:粉笔盒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于是,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多年的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实验:二、新课教学[演示2]:在桌面上放一个小球,用力推它,小球滚动,手离开小球后,小球还滚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师:哪位同学从这次的实验现象中发现了与前面实验现象不同的地方?生1:小球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仍移动了一段距离,最后受到阻力的的作用还是停下来了。
生2:前面用的是方形的,这次用的是球形的。
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球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仍可以移动.”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结论是两千年后的科学家伽利略提出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矛盾,那么,这里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应用什么办法呢?生:用实验探究法来确定.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桌面上给的器材,四人一组,相互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小车移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最先设计好的小组给同学们讲讲你们的实验方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八单元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八章教案(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或某一方向上受合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力改变这种状态.(5)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6)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惯性及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师: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用硬纸板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在纸板上面放上鸡蛋,当我用力快速击打纸板时,大家想一想,鸡蛋将会如何运动?好,请大家注意观察.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未完成前回答鸡蛋飞出去,少数保持沉默.实验完成后,学生表情愕然.(因为鸡蛋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师:为什么鸡蛋没有随纸板飞出去,而是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原先鸡蛋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纸板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迅速改变向前运动,而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因此,鸡蛋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到杯中.师: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有很多,如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向前倾倒.汽车突然由静止启动,我们向后仰.同学们,现在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要求司机系安全带吧!请大家阅读教材P19“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知识总结:1.惯性的大小可以由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困难程度”表现出来.如以同样速度运动的乒乓球和火车,要使乒乓球(质量小)停下来很容易,要使火车(质量大)停下来很困难,说明火车惯性大.2.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时需抓住三点:(1)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何(是静止还是运动).(2)是哪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立即发生改变.(3)而与之相接触的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于是就出现了某种现象.3. 阅读“科学世界”部分谈谈你对交通安全的当堂检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二) 过程与方法4. 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5. 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6. 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8.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学重点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 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了物体的一些运动规律,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一个物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据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组探讨一下运动和力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是不是有力物体就能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
给物体一初速度,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滑动,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的运动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样吗? 以抛粉笔为例3、物体的运动仅由力决定吗? 抛粉笔为例4、物体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 以抛粉笔为例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什么情况下加速?什么情况下减速? 以抛粉笔为例。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时物体也能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无必然联系;当速度与力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与力不在同一直线时,曲线运动;同一直线时,力与速度同向,加速;力与速度反向,减速。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什么是惯性,能够用惯性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知道惯性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体会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明确斜面实验的整个过程。
3.通过对斜面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设计两个实验。
提出问题:1.要让静止的书(文具盒)运动,该怎么办?2.停止用力,又会如何呢?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
教师实验演示:在桌面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
得出结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观察学生表情,出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叙述古代人们对于运动的认识和伽利略对于运动的观点。
演示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让同学们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2)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让同学们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提问:两次实验为什么都让小车在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回答: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总结实验现象: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
推理: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讲述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惯性概念,知道惯性用质量量度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2)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是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演变和成熟的过程(2)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二、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章运动和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
教材中着重让学生通过回顾发现历史进程,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突出理想实验法在探究问题中的价值所在。
同时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了解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为后面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定律的内容,定性的实验推理过程,尤其是关于惯性的学习和用其对实际现象的分析解释等。
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其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对本定律的理解,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2)掌握惯性定律,并能够应用惯性定律分析实例;知道质量是描述惯性的物理量。
2、教学难点运动与力的关系,惯性与质量的关系五、教学活动设计(一)引入新课撕纸游戏(猜一猜)1、把一张纸剪成两截,未完全剪断,如果用力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2、把一张纸剪成三截,未完全剪断,如果用力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不要动,大家自己猜一猜)3、把一张纸剪成三截,未完全剪断,中间部分下面如果在夹上一个夹子,如果用力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请大家想想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来解释这个游戏呢?其实这个游戏中蕴含了一个古老的话题--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物体的惯性大小由质量唯一确定,与物体的速度无 关,故 A 项错误;一切物体均有惯性,不论物体处于加速、减速, 还是匀速运动状态,故 B 项错误;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物体,运 动状态越难改变,说明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大,惯性 也越大,故 C 项正确;把一物体竖直上抛出去后,能继续上升, 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故 D 项错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短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解析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车速越大,所需制动距离越大, 但与物体惯性的大小无关,是因为物体具有的动能较大,故 C、 D 两项错误.
考点三 对惯性的理解 5.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越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的物 体惯性越大 B.汽车突然减速时,车上的人向前倾,而汽车匀速前进时, 车上的人感觉平稳,说明减速时有惯性,匀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C.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 惯性一定越大 D.把一物体竖直上抛出去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 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
5.(2019·上海学业考试)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战机战斗前抛弃副油箱,是为了增大战机的惯性 B.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火箭升空时,火箭的惯性随其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解析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则 惯性越大,故战机抛弃副油箱,减小了惯性,增大了战机的灵活 性,故 A 项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 越大则惯性越大,故 B 项正确;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所以火箭的速度大小与火箭的惯性大小无关,故 C 项错误;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在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 变,惯性大小不变,故 D 项错误.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必修一
假如我曾经看得更远,那是因为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1、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实。
2、知道“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装3、置了。解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的思想方法。
4、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解释惯性现象。 5.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有物体都有惯性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牛时顿的第运一动定规律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
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 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绊.倒飞,跑这的是运因动为员他,受由到于外通力到作障用碍迫而使被他
——爱因斯坦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
科
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
学
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
家
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曲
折
的
牛顿第一定律
探 究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
过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程
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一一切切物物体体总总保保持持静静止止或或匀匀速速直直线线运运动动状状态态,, 直直到到直有有到外外有力力外迫迫力使使迫它它使改改它变变改这这变种种这状状种态态状为为态止止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含义:
① 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
静止状态。
②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撕纸游戏猜一猜: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伽利略得理想实验与牛一定律
3、在火车的车厢内,有一个自来水龙头C,第 、在火车的车厢内,有一个自来水龙头 , 一段时间内,水滴落在正下方B点,第二段 一段时间内,水滴落在正下方 点 时间内,水滴落到A点 时间内,水滴落到 点,那么火车可能的运 动是( 、 动是( B、C ) A、先静止,后向右做加速运动; 、先静止,后向右做加速运动; B、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向右减速 、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C、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向左加速 、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C B A
运动状态改变 速度变化
加速度(a)
1、下列关于惯性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下列关于惯性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 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 、 C、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 D、力是改变惯性的原因 、 2、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过程中, 、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过程中, 受到的力有( 、 受到的力有( B、C ) N A、向上的冲力 B、重力 、 、 C、斜面的支持力 D、向下的滑力 、 、 G
4、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几个恒力作用下 、一个质量为 的物体, 的物体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撤掉一个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后, 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后,其他 力保持恒定不变,物体将如何运动? 力保持恒定不变,物体将如何运动?若撤掉一 个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后, 个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后,其 他力保持恒定不变,物体将如何运动? 他力保持恒定不变,物体将如何运动?
N =20N F=2N = F2=2N F1 =2N
G=20N =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4.1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观念:能准确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对该定律所揭示的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科学思维: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了解他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想象能力。
科学探究:体会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体会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2.惯性的理解:认识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推车则车前进,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
同学们,通过这些生活现象,揭示了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常见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回顾历史、探究规律(一)理想实验的魅力师:静止在桌子上的木块,怎样让它运动起来?学:推、拉。
师:为什么推它,物体就能够运动起来?学:有力的作用师: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感受下:力推物动,力撤物停.供选用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这也就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学案2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学案2粤教版必修1[目标定位]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将轨道弯曲成曲线,在轨道的一边释放一颗钢珠,如果不存在摩擦力,钢珠将上升到轨道另一边与原来的释放高度相同的点.减小另一边斜面的倾角,钢珠也应上升到相同高度处,但通过的距离增大,当另一边斜面放平,钢珠将永远运动下去.(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想一想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伽利略的实验揭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3.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想一想(1)是不是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2)有人说“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受力越小惯性越大”对吗?答案(1)不是;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2)不对.惯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而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无关.一、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二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答案②③①④ B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与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等效的.(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做变速运动,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外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C错误,B、D正确.三、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无关.4.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例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C.速度快的汽车很难停下来,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答案AD解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A正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B、C 错误;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目的是增大惯性,D正确.故选A、D.借题发挥分析有关惯性的问题时,应注意惯性的三个性质:(1)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无关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均无关;(3)唯一性: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例4如图2所示,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从B点正上方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图2A.可能落在A处B.一定落在B处C.可能落在C处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 B解析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由于惯性,小球在水平方向保持与车速相同的速度,因此在下落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即落回到B点,故选B.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A.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正确的B.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答案BD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斜面放平后,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是由力来维持的,故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B、D正确.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答案 A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加工、推理后总结出来的,A正确;虽然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它与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等效的,故牛顿第一定律仍有实际意义,B错误;物体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外力无关,与物体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无关.C、D错误;故选A.对惯性的理解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B.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D.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答案 B4.如图3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图3A.冰壶的速度B.冰壶的质量C.冰壶受到的推力D.冰壶受到的阻力答案 B解析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故B正确.5.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答案 C解析人起跳后,水平方向保持起跳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速如果不变(静止或匀速),则人和车水平方向相对静止;车如果加速,人相对滞后,掉入后面;车如果减速,人相对超前,掉在前面.故选C.(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1.下列关于对运动的认识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答案 C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就运动,没有力作用时它就静止,A对.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他认为水平面上的物体若不受阻力,物体会保持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D对.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C错.2.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始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答案 D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运动,与此观点相反的选项是D.3.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答案BD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故选B、D.题组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没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答案 A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A正确;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跟外界因素无关,即力的存在和消失对惯性没有影响,D错误;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则一定存在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C错误.故选A.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外力的作用B.物体向着某个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答案 A解析当物体速度增大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必受外力作用,A正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物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可以不在此方向上受力的作用,B错误;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可能变化,合外力不一定为零,C错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并不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故D错误.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答案 C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7.如图1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图1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8.如图2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图2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 B解析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没有水平或其他方向上的速度,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可以有合力外,其他方向上没有合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题组三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9.关于惯性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球接触球板后速度很大),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答案AD解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所在地理位置无关,A 正确,B 、C 错误;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球接触球板后速度很大),运动状态很容易改变,因为它的质量很小,即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D 正确.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 .小球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 .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向上的推力D .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答案 D解析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外力,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不是物体失去了惯性.1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A .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 B .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C .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16D .惯性和重力都不变答案 C解析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质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在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物体的重力是个变量,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G 月=mg 月=m ·16g 地=16G 地.故正确选项为C. 12.如图3所示,在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放一竖直木块,突然发现木块向西倒,则小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图3A .向东做匀速运动B .向东做减速运动C .向东做加速运动D .向西做减速运动答案CD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突然向西倒,说明小车具有向东的加速度,由力和运动关系可知,小车可能向东加速或向西减速.所以A、B错误,C、D正确.13.下面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经关闭了火箭上所有推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汤姆问话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②宇航员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③宇航员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④宇航员的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①汤姆说:“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①正确;②③④由题意知,宇航员说“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真实意思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故②错误,③④正确.。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
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推小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我们推车时,给车施加推力,车就运动,而且推力越大车运动越快;不给车推力,车就停止。
参考答案: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所以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思考2: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当物体受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可以看作物体不受力。
四、惯性与质量
1、惯性的表现
(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出示视频:惯性现象
(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阻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单元
4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由真实实验推广到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体会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
A.用力甩牙刷使牙刷运动和停止,说明牙刷的运动状态要靠力来维持;
B.刷毛间的水被甩出去是因为刷毛太细太光滑,没有摩擦力造成的;
C.仅仅是个人习惯没有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填空题10.用头项出去的足球仍能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足球最终落回到地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足球下落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16. 2015年4月乌鲁木齐通往哈密的动车正式开通。
(1)动车途径达坂城时,林立的风力发电机映人眼帘。
风力发电机利用的风能属于次能源。
乘客看到窗外风力发电机向后移动,他是以为参照物。
动车进站前停止供电,由于动车具有,会继续向前行驶,最终停靠在站台。
(2)候车乘客必须站在站台安全线以外,否则,当动车驶过站台,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选填“大”或“小”),乘客会被身后大气“压”向动车,造成危险。
(3)乘务员手中的无线对讲机是通过传递信息。
(4)水平地面上,乘客以10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300N的行李箱沿水平方向前进5m,推力做功为J,行李箱的重力做功为J。
16.(1)一;车厢;惯性(2)小;(3)电磁波;(4)500 ;03.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B)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C.立刻停在空中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力和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难度:较易【解析】子弹在竖直向上飞行,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方法技巧】(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1 6.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象。
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______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随自动扶梯到达扶梯口时,若不小心,则会由于______向前倾倒。
二、选择题9.(2分)(2015•河南)图为小强打篮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 A 篮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用来增大压力的B 相对于在空中飞行的篮球,篮球筐是静止的C 投入篮筐的篮球在空中下落时,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D 篮球抛出后仍能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了惯性的作用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增大受力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力;(2)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3)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可判断篮球的能量转化情况;(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解析:A 、篮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A 错误;B 、相对于在空中飞行的篮球,篮球筐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 错误;C 、投入篮筐的篮球在空中下落时,高度降低、速度变大,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故C 正确;D 、篮球抛出后仍能向上运动,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了惯性的作用,因为惯性不是力.故D 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能的转化、惯性现象等多个知识点,属力学综合题,难度不大.5.“移动式划船机”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
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局限性,如图3所示是现场的操作演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 .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 .操作划船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 .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重庆直辖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下列与小轿车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小轿车的新轮胎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压力B.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C.小轿车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小轿车所受的重力和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2.下列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A.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 .红墨水滴在清水中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C.空中加油时,受油机的惯性减小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12.玩滑板是中学生喜爱的运动。
用脚蹬地后站上滑板也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滑板具有 。
小明提着质量为0.6kg 的滑板沿水平路面走了50m ,此过程中他向上提滑板的力对滑板做功____J 。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B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3.理想实验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
以下物理规律的得出符合这一物理学方法的是 DA.欧姆定律B.阿基米德原理C.光的反射定律D.牛顿第一定律5.(2分)(2015•南充)如图是掷铅球的场景,下列说法中的是()A.铅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B.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铅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D.铅球落到地面上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解答:解:A、铅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故正确;B、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故错误;C、铅球在空中运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正确;D、落在地上后,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越滚越慢,最终停下来,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以及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13. 4年5月,在仙海风景区举行了绵阳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龙舟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龙舟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起来后才有惯性B.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情要力来维持D.运动员用浆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 B.奥斯特C.安培D.阿基米德8.体育运动中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B.平路上骑自行车时,如果不用力蹬脚踏,—会儿就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在跳伞表演中,降落伞匀速下降,机械能守恒D.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6.如图所示,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m。
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m后停了下来。
则: C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五、实验探究题42.(4分)“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过类似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停止得最慢,是因为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
35、阅读后,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答案:解:这是因为在向下挥锤柄时,锤头随着锤柄一起向下运动,受到锤柄给他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运动状态有运动变为静止。
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测量平均速度:过程表格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 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数据如下:结论方法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过程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先后滑到三种不同水平面上,其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___作图请画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 结论方法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 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讨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分别在以上三种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在_ 表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